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5篇文章
< 1 2 7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Seed-coating Agents on Rice Seeds with Dehiscent Glumes 被引量:3
1
作者 尹洛毅 汤健良 +1 位作者 金晨钟 胡一鸿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6年第6期1383-1386,1467,共5页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hybrid rice seeds, the effects of seed-coating agents on hybrid rice seeds with dehiscent glumes were investigated. Total six kinds of seed-coating agents were select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hybrid rice seeds, the effects of seed-coating agents on hybrid rice seeds with dehiscent glumes were investigated. Total six kinds of seed-coating agents were selected, i.e., 20.5% imidacloprid ·prochloraz FS, 30.5% imidacloprid oprochloraz FS, 23.0% thiamethoxam · hymexazol·prochloraz FS, Ruisheng WS, Shileshi FS and Liangdun FS, and their effects of seeds of Longliangyou Huazhan and T You 272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the percentage of glume-dehiscent seeds reached 10%, 20.5% imidacloprid .prochloraz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germination rate of Longliangyou Huazhan, which was 4.33%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seedling rate of Longliangyou Huazhan remained unchanged; 30.5% imidacloprid. prochloraz did not improved the germination rate of T You 272, but improved its seedling rate, which was 7.66%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hen the percentage of glume-dehiscent seeds reached 20%, 20.5% imidacloprid ·prochloraz and 30.5% imidacloprid.prochloraz improved the germination rate of T You 272 by 3.50% and 4.83%, respectively, and its seedling rate did not decline. In conclusion, seed-coating agents have certain repair effect on glume-dehiscent rice seeds; 20.5% imidacloprid ·prochloraz and 30.5% imidacloprid ·prochloraz coul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Longliangyou Huazhan and T You 272 with small amounts of glume-dehiscent see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ed-coating agent Hybrid rice Glume-dehiscent seed Germination rate Seedling rate Seed efficiency
下载PDF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Cold Tolerant Seed-Coating Agents on the Cold Tolerance of Early Indica Rice Seedlings 被引量:13
2
作者 ZHANG Hai-qing ZOU Ying-bin XIAO Guo-chao XIONG Yuan-fu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7年第7期792-801,共10页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cold tolerant seed-coating agents on the cold tolerance of rice seedlings, the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effects of four cold tolerant seed-coating agents (HET, YK...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cold tolerant seed-coating agents on the cold tolerance of rice seedlings, the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effects of four cold tolerant seed-coating agents (HET, YKJ, YKZYJ, and the ABA seed coating agents) on two early indica rice varieties were studied under chilling stres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ice seedlings treated with cold tolerant seed-coating agents under chilling stress maintained dramatically higher root vigor, POD, CAT and SOD activities, and chlorophyll content, had lower MDA content and electrolyte leakage, and accumulated more soluble sugar and free proline, when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without the treatment, and finally showed lower plant injury rate. It was indicated that the cold tolerant seed coating agent improved the ability of rice seedlings in resisting to chilling stress. YKZYJ was ranked the first in terms of the efficiency in cold tolerance among the four cold tolerant seed-coating agents tes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 cold tolerant seed-coating agent chilling stress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mechanism of cold tolerance
下载PDF
22个芍药品种种籽功能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浩 魏硕 +4 位作者 何莹龙 马慧丽 李昱莹 郭丽丽 侯小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5期195-200,共6页
以22个芍药品种为试验材料,探究其出仁率、出油率以及种籽中籽油、籽粕和种皮中的功能性成分和含量。结果表明,通过超临界流体萃取仪提取芍药籽油,测得参试品种出油率为15.96%~26.62%,平均为22.12%;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表明,参试... 以22个芍药品种为试验材料,探究其出仁率、出油率以及种籽中籽油、籽粕和种皮中的功能性成分和含量。结果表明,通过超临界流体萃取仪提取芍药籽油,测得参试品种出油率为15.96%~26.62%,平均为22.12%;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表明,参试芍药籽油中的脂肪酸主要为油酸、亚麻酸、亚油酸、硬脂酸、棕榈酸等,籽油中的总不饱和脂肪酸超过85%,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较高,具有开发利用的潜力;芍药籽油榨取后副产物籽粕中总黄酮、芍药苷和粗蛋白的含量分别为7.78 mg/g、24.85 mg/g和16.92%,种皮中总黄酮和白藜芦醇的含量分别为107.30和3.11 mg/g。综上所述,籽粕和种皮既可作为功能性营养保健品的原料开发利用,也可作为新型高营养饲料使用,表明芍药具有较高的综合利用潜力,能够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 籽油 籽粕 种皮 功能性成分 含量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玉米包衣种子品种识别 被引量:1
4
作者 冯晓 张辉 +5 位作者 刘正 张会芳 陈海燕 赵威 郑国清 马中杰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0-167,共8页
为实现玉米包衣种子品种低成本、高效便捷识别,基于智能手机采集的18个品种4种颜色的23100张玉米包衣种子双面图像构建数据集,采用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模型ShuffleNetV2、MobileNetV3、MobileViT、MobileOne、RepGhostNet和基于上述模型... 为实现玉米包衣种子品种低成本、高效便捷识别,基于智能手机采集的18个品种4种颜色的23100张玉米包衣种子双面图像构建数据集,采用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模型ShuffleNetV2、MobileNetV3、MobileViT、MobileOne、RepGhostNet和基于上述模型的集成模型分别进行玉米包衣种子品种识别。结果表明,5种单一模型均具有较高的识别准确率和综合性能,识别准确率分别为98.48%、98.23%、98.44%、98.23%和98.01%,模型大小分别为1.55、4.96、4.42、6.97、4.19 MB,推理速度分别为106、94、84、212、94 f/s。集成模型相比单一模型具有更高的识别准确率,其中,ShuffleNetV2和MobileViT组成的集成模型识别准确率达到99.22%。分析发现,品种误识别仅发生在相同颜色包衣种子品种之间,并且随着相同颜色包衣种子品种数量增多,模型对该颜色包衣种子的识别准确率有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包衣种子 品种识别 可见光 深度学习
下载PDF
加工专用型双青大豆齐农绿1号的选育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袁明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2-256,共5页
随着特用型双青大豆商品原料需求量日益增多,现有双青豆品种的商品产出量不能满足生产和市场需要,尤其是双青豆新品种的更新换代速度与育成数量不及普通类型品种,现有生产应用的品种相对单一,老品种在生产上连年种植,种性退化,对病虫草... 随着特用型双青大豆商品原料需求量日益增多,现有双青豆品种的商品产出量不能满足生产和市场需要,尤其是双青豆新品种的更新换代速度与育成数量不及普通类型品种,现有生产应用的品种相对单一,老品种在生产上连年种植,种性退化,对病虫草害的抵抗能力减弱,造成产量和品质降低,有碍于双青大豆产业的健康发展。针对存在的问题,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大豆研究团队开展了双青大豆育种工作,选育出双青大豆齐农绿1号,该品种属特用型绿种皮绿子叶大豆品种。适宜在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10℃活动积温2250℃区域种植,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13 d左右。株高89 cm左右,有分枝,白花、尖叶、亚有限结荚习性,灰色茸毛,荚弯镰形、成熟时呈褐色,籽粒圆形、种皮绿色有光泽,种脐褐色,百粒重20.6 g左右。2020—2021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630.4 kg·hm^(-2),较对照品种广石绿大豆1号增产9.8%;中抗灰斑病;平均蛋白质含量39.39%,脂肪含量20.04%。该品种的育成,既为特用型双青大豆生产提供新品种支撑,满足市场对新品种的需求,提升品种对产业的贡献度,又为双青大豆育种特供优异的亲本资源,拓宽了遗传基础,加快了双青大豆新品种的培育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农绿1号 双青大豆 特用型大豆
下载PDF
大豆巢式关联作图(NAM)群体构建及花色和种皮色遗传分析
6
作者 宋健 熊亚俊 +21 位作者 陈伊洁 徐瑞新 刘康林 郭庆元 洪慧龙 高华伟 谷勇哲 张丽娟 郭勇 阎哲 刘章雄 关荣霞 李英慧 王晓波 郭兵福 孙如建 闫龙 王好让 姬月梅 常汝镇 王俊 邱丽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6-575,共20页
巢式关联作图(Nested Association Mapping,NAM)群体在作物学遗传与育种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本研究在前期大豆种质资源评价基础上,利用35份不同地区来源的代表性种质与中豆41(公共母本)杂交,构建了一套大豆NAM群体。PCA和聚类分析发... 巢式关联作图(Nested Association Mapping,NAM)群体在作物学遗传与育种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本研究在前期大豆种质资源评价基础上,利用35份不同地区来源的代表性种质与中豆41(公共母本)杂交,构建了一套大豆NAM群体。PCA和聚类分析发现,不同亲本组合的RIL群体基本聚在一起,显示出清晰的遗传结构。利用该NAM群体亲本间花色和种皮色具有显著差异的RIL群体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定位到1个主要位点qFC13-1与花色显著关联,该位点与W1位点重合;定位到12个位点与种皮色显著相关,其中9个位点为3种以上方法共定位,3个位点为2种方法共定位,包括4个已知位点和8个新位点。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NAM群体适于进行大豆相关性状遗传分析,为大豆复杂性状的遗传解析和育种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NAM群体 花色 种皮色 遗传分析
下载PDF
微生物种衣剂的研制及其对玉米茎腐病的防效评价
7
作者 郭宁 马红霞 +4 位作者 张海剑 石洁 刘树森 孙华 郑晓娟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54-1065,共12页
本研究通过平板对峙、种子发芽性状和室内盆栽试验,筛选对玉米茎腐病防效优良的木霉菌株,通过助剂理化性质测定、生物相容性分析及正交试验,明确助剂种类、用量和最佳组合,研制生物种衣剂,并进行玉米茎腐病防效验证。结果表明:从实验室... 本研究通过平板对峙、种子发芽性状和室内盆栽试验,筛选对玉米茎腐病防效优良的木霉菌株,通过助剂理化性质测定、生物相容性分析及正交试验,明确助剂种类、用量和最佳组合,研制生物种衣剂,并进行玉米茎腐病防效验证。结果表明:从实验室保存的109株木霉中,筛选到17株木霉对禾谷镰孢具有较好拮抗活性,抑制率均>70%,6株木霉菌株对苗期茎腐病的防治效果最佳,防效80.33%~85.64%。分别以筛选的棘孢木霉Tr34和非洲哈茨木霉Tr35为活性成分,10^(6)厚垣孢子数/mL,辅以黄原胶0.2%,木质素磺酸钠2%,北农成膜剂1,5%,100 mg/mL链霉素1%,制备100万孢子/mL棘孢木霉生物种衣剂(简称Tr34生物种衣剂)和100万孢子/mL非洲哈茨木霉生物种衣剂(简称Tr35生物种衣剂)。两种生物种衣剂药种质量比例分别为1:200和1:100时,对苗期茎腐病的防效最好,分别为81.14%和83.18%。本研究研制的Tr34生物种衣剂和Tr35生物种衣剂可以有效降低玉米茎腐病的发生,为进一步田间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种衣剂 茎腐病 玉米 木霉 防治效果
下载PDF
种衣剂防治小麦茎基腐病效果的评价
8
作者 张建周 李春盈 +4 位作者 王风涛 刘明 张天兴 崔明珠 齐建双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7-194,共8页
茎基腐病已成为黄淮小麦主产区最具破坏性的土传病害之一,对我国粮食安全供给构成严重威胁。目前抗茎基腐病主栽品种稀少,生产上主要依赖于化学农药措施。药剂拌种可以有效防治茎基腐病。综合评价现有的种衣剂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及增... 茎基腐病已成为黄淮小麦主产区最具破坏性的土传病害之一,对我国粮食安全供给构成严重威胁。目前抗茎基腐病主栽品种稀少,生产上主要依赖于化学农药措施。药剂拌种可以有效防治茎基腐病。综合评价现有的种衣剂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及增产效果,以期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采取高感茎基腐病小麦品种郑麦1354为研究对象,播种前种子包衣晾干,利用高致病力茎基腐病菌株PY20-20培养小米菌谷,连续2个小麦生长季利用进行人工接种病圃,包衣种子和接种菌谷等重量混合播种,分别于小麦拔节期和乳熟期记载处理小区植株发病情况,调查9种种衣剂处理后不同生育期的病情指数(disease index,DI),成熟收获后测定小区实际产量,结合小麦产量相关性状,比较种衣剂防病增产作用。结果表明:种衣剂处理后拔节期茎基腐病DI值均小于1.0,显著小于空白对照(5.07),防治效果为85.09%~100%,其中33 g·L^(-1)咯菌·噻虫胺、9%苯甲·吡虫啉和35 g·L^(-1)精甲霜灵·咯菌腈的防效达到为97%~100%。在乳熟期,种衣剂处理后茎基腐病DI平均值低于15,显著小于空白对照(81.55),其中35 g·L^(-1)精甲霜灵·咯菌腈和9%苯甲·吡虫啉防效较好,平均防效分别达到92%和95%,而且分别增产39.62%和36.31%。综合而言,采用种衣剂35 g·L^(-1)精甲霜灵·咯菌腈和9%苯甲·吡虫啉防治小麦茎基腐病效果好且增产效果显著,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茎基腐病 种衣剂 病情指数 产量相关性状
下载PDF
天津地区水稻恶苗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9
作者 于福安 魏立军 +6 位作者 赵学东 王福霞 刘文贺 韩克东 李艳军 顾红艳 吴克岭 《北方水稻》 CAS 2024年第2期39-41,共3页
天津市优质农产品开发示范中心开展水稻恶苗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试验表明,17%杀螟·乙蒜素+80%乙蒜素对恶苗病的防效达100%,节本高效;经1万hm2以上生产实践检验,1 kg带菌种子用17%杀螟·乙蒜素5 g+80%乙蒜素0.6 ml浸种处理7~8... 天津市优质农产品开发示范中心开展水稻恶苗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试验表明,17%杀螟·乙蒜素+80%乙蒜素对恶苗病的防效达100%,节本高效;经1万hm2以上生产实践检验,1 kg带菌种子用17%杀螟·乙蒜素5 g+80%乙蒜素0.6 ml浸种处理7~8 d,种水比1:1.1~1.2,恶苗病病株最少,仅个别种植户因操作不当本田零星出现恶苗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恶苗病 药剂 种衣剂 防效
下载PDF
种子包衣再浸种双重措施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
10
作者 刘洋 赵秀梅 +5 位作者 王立达 李青超 刘悦 兰英 韩业辉 刘颖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37-41,共5页
为了缓解黑龙江省局部地区水稻恶苗病病害的加重态势,探寻种子包衣+浸种双重处理应用于水稻恶苗病防治的可行性,选用5%精甲·咯·嘧菌FS、62.5 g·L^(-1)精甲·咯菌腈FSC种子包衣,然后用氰烯菌酯浸种,进行田间小区探索... 为了缓解黑龙江省局部地区水稻恶苗病病害的加重态势,探寻种子包衣+浸种双重处理应用于水稻恶苗病防治的可行性,选用5%精甲·咯·嘧菌FS、62.5 g·L^(-1)精甲·咯菌腈FSC种子包衣,然后用氰烯菌酯浸种,进行田间小区探索试验。结果表明,5%精甲·咯·嘧菌FS、62.5 g·L^(-1)精甲·咯菌腈FSC种子包衣+25%氰烯菌酯SC浸种的双重处理对水稻出苗及生长安全,可以显著增强秧苗素质,对水稻恶苗病的平均防治效果达98.47%~100.00%,显著高于单一种子包衣或单一浸种处理。说明种子包衣再浸种双重处理是提高水稻恶苗病防效的有效措施,生产上,优先推荐5%精甲·咯·嘧菌FS 1000 mL·(100 kg)^(-1)种子包衣+25%氰烯菌酯SC 2000倍液浸种,其次推荐62.5 g·L^(-1)精甲·咯菌腈FSC 400 mL·(100 kg)^(-1)种子包衣+25%氰烯菌酯SC 2000倍液浸种,5%精甲·咯·嘧菌FS 750 mL·(100 kg)^(-1)种子包衣+25%氰烯菌酯SC 2000倍液浸种,感病品种或带菌种子建议提高施用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恶苗病 种子包衣 浸种 防治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氟啶虫酰胺种子包衣对玉米蚜虫的田间防治效果
11
作者 刘洋 赵秀梅 +5 位作者 王泽胤 王立达 李青超 兰英 刘悦 刘颖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0期34-37,43,共5页
为促进氟啶虫酰胺药剂轻简化防治玉米蚜虫,2022年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评价氟啶虫酰胺种子包衣对玉米生长的安全性及对蚜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氟啶虫酰胺[有效成分用量75.00~375.00 g·(100 kg)^(-1)]玉米种子包衣处理后,玉米出... 为促进氟啶虫酰胺药剂轻简化防治玉米蚜虫,2022年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评价氟啶虫酰胺种子包衣对玉米生长的安全性及对蚜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氟啶虫酰胺[有效成分用量75.00~375.00 g·(100 kg)^(-1)]玉米种子包衣处理后,玉米出苗及生长均未表现药害症状,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安全性较好,且可以促进玉米幼苗生长,提高幼苗素质;对玉米蚜虫的末次防治效果为54.5%~85.8%,氟啶虫酰胺有效成分用量250.00~375.00 g·(100 kg)^(-1)种子包衣处理可以有效防治玉米蚜虫,对玉米蚜虫的防治效果大于80%。氟啶虫酰胺种子包衣处理防治玉米蚜虫,持效期较长,靶向性强,施药隐蔽,对环境及天敌安全,操作简便,节约成本,可以控制春玉米整个生育期内蚜虫为害,符合玉米轻简化生产需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氟啶虫酰胺种子包衣防治玉米蚜虫适宜用量为有效成分用量250.00~375.00 g·(100 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啶虫酰胺 玉米蚜虫 种子包衣 防治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锰肥和锌肥种子包衣对花生的降镉效果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丽荣 贾梦凡 +3 位作者 王兴祥 周志高 李燕丽 丁昌峰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4-402,共9页
花生对土壤中的镉(Cd)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我国花生Cd超标现象局部地区较为严重,Mn、Zn离子可通过拮抗作用降低作物对Cd的吸收,本研究探究Mn肥、Zn肥种子包衣处理对花生Cd吸收转运的影响,以期为花生产地土壤Cd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提供技... 花生对土壤中的镉(Cd)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我国花生Cd超标现象局部地区较为严重,Mn、Zn离子可通过拮抗作用降低作物对Cd的吸收,本研究探究Mn肥、Zn肥种子包衣处理对花生Cd吸收转运的影响,以期为花生产地土壤Cd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提供技术支撑。首先通过种子萌发试验筛选出3个锰(Mn)和锌(Zn)较适宜的包衣剂浓度,再进一步通过盆栽试验筛选出降镉效果最优的Mn和Zn包衣剂浓度,并探究了Mn肥和Zn肥种子包衣对Cd污染土壤上花生富集转运Cd的影响。种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中低浓度的Mn肥、Zn肥种子包衣处理不会影响种子发芽率且可以促进根生长,浓度过高则会明显抑制种子萌发。盆栽试验结果表明,Mn肥和Zn肥种子包衣剂中,3%锰肥包衣剂(Mn3)和2%锌肥包衣剂(Zn2)包衣处理籽粒降镉效果最显著,降镉率分别达到19.0%和24.1%,其中Zn2降镉效果更优。与对照相比,Mn3和Zn2处理根系Cd富集系数均显著降低,根向茎叶Cd转运能力明显增加,茎叶向籽粒Cd转运系数呈下降趋势,根系向籽粒Cd转运系数则无明显变化。Mn3和Zn2处理花生植株总Cd吸收量相比对照分别下降了9.18%和13.6%,花生籽粒及根系Cd含量均与根系中Mn、Zn元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综上,利用Mn、Zn种子包衣处理可通过抑制根系对Cd的吸收以及影响Cd在花生体内的转运来降低花生籽粒Cd含量。本研究提出了利用种子包衣来降低花生Cd含量的技术,为花生产地镉污染风险管控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包衣 种子萌发 花生
下载PDF
种衣剂减量下增施菌剂和肥料对小麦光合、产量、蚜虫及白粉病防控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易军 符慧娟 +2 位作者 李星月 李其勇 张鸿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5-684,共10页
为探究拌种药剂减量下增施不同类型肥料对麦田蚜虫和白粉病防控及光合和产量的影响,以小麦蚜虫低感品种川麦104和高感品种内麦836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对种衣剂减量20%下,配合施用光合菌剂、微生物菌剂、硅肥或磷酸二氢钾后麦田土... 为探究拌种药剂减量下增施不同类型肥料对麦田蚜虫和白粉病防控及光合和产量的影响,以小麦蚜虫低感品种川麦104和高感品种内麦836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对种衣剂减量20%下,配合施用光合菌剂、微生物菌剂、硅肥或磷酸二氢钾后麦田土壤酶活性、小麦植株光合特性、病虫防治情况和产量性状的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拌种药剂减量20%条件下增施微生物菌剂较种衣剂常规用量处理能显著提高孕穗期川麦104的根际土壤的脲酶活性,以及内麦836的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在孕穗期和抽穗期,低感品种川麦104的麦蚜数量均显著低于内麦836;增施微生物菌剂和硅肥均能显著降低麦蚜和白粉病发生,对蚜虫防效和白粉病防效较常规药剂拌种用量处理分别提高8.0和10.2个百分点。拌种药剂减量20%配合施用光合菌剂、微生物菌剂、硅肥和磷酸二氢钾均能有效提高小麦旗叶氮素含量和SPAD值,改善叶片光合效率。增施硅肥下川麦104和内麦836的产量最高,较常规种衣剂用量处理分别增加16.0%和18.2%,差异均显著。以上结果说明,小麦种子种衣剂减量配合施用硅肥或微生物菌剂可有效提高麦田土壤酶活性,减少蚜虫和白粉病发生,改善小麦叶片光合特性,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种衣剂减量 微生物肥料 硅肥 病虫防效 光合特性 产量
下载PDF
大豆种子硬实突变体M_(zp661)的鉴定和基因定位 被引量:1
14
作者 苗龙 舒阔 +5 位作者 胡彦姣 黄茹 何艮华 张文明 王晓波 邱丽娟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65-2078,共14页
【目的】硬实是种子物理休眠的表现特征,也是大豆驯化的一个重要性状。硬实性虽然有利于种子在不良环境中生存,但是在生产实践中会严重降低大豆出苗率,同时影响产量和加工品质。采用混合群体分离测序(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 sequenc... 【目的】硬实是种子物理休眠的表现特征,也是大豆驯化的一个重要性状。硬实性虽然有利于种子在不良环境中生存,但是在生产实践中会严重降低大豆出苗率,同时影响产量和加工品质。采用混合群体分离测序(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 sequencing,BSA-Seq)解析大豆种子硬实性状的遗传基础及候选基因,为大豆硬实的分子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经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 sulfonate,EMS)诱变大豆中品661种子获得硬实突变体M_(zp661),将其与栽培大豆中黄13(父本)杂交构建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群体,对不同株系的种子进行硬实性、吸水率和种皮解剖结构鉴定。选取RIL群体中硬实型和正常吸胀型2种极端材料分别构建混池,利用BSA-Seq技术检测不同极端材料及亲本基因型,结合欧式距离(euclidean distance,ED)和delta SNP-index、delta InDel-index关联分析方法,开展大豆种子硬实遗传位点的挖掘,进一步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大豆不同组织的转录组数据和基因注释信息挖掘显著关联区域的候选基因。【结果】突变体M_(zp661)后代中,吸胀型种子各部位均具有吸水能力,种子体积随浸水时间延长不断增大,然而,硬实型种子浸水36 h内体积未发生变化,随着浸水时间的持续延长,种皮开始局部出现皱缩,并逐渐向其他部位扩散,子叶恢复吸胀能力。硬实型种子种皮表面光滑且结构紧密、角质层呈规则的网状结构、栅栏层较厚,而吸胀型种子表皮有气孔且结构松散、角质层有微小的裂缝、栅栏层较薄,表明突变体M_(zp661)种子硬实与种皮不透水/气相关;ED和delta SNP-index、delta InDel-index关联分析方法不仅鉴定到已报道种子物理休眠遗传位点qHS1,而且检测到1个一致性关联区域Chr.06:45897227—47746047,该区间共含有189个基因,转录组数据及基因注释挖掘到种子中特异高表达的Glyma.06G275300可能为该关联区域调控大豆种子硬实的关键候选基因。【结论】大豆突变体M_(zp661)种子硬实由种皮不透水/气所致,利用BSA-Seq法鉴定到Glyma.06G275300可能为影响种皮结构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种子硬实 种皮结构 混合群体分离测序 候选基因
下载PDF
基于UPLC-ESI-MS/MS技术黑豆种皮的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志华 马丽 +1 位作者 陈剑 周佳宇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13,共3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UPLC-ESI-MS/MS)技术对黑豆种皮体积分数70%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合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豆种皮体积分数70%乙醇提取物中32个化合物主要为多酚类,其中,酚酸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为13.38%,黄酮类化合物...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UPLC-ESI-MS/MS)技术对黑豆种皮体积分数70%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合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豆种皮体积分数70%乙醇提取物中32个化合物主要为多酚类,其中,酚酸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为13.38%,黄酮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为39.59%。儿茶素的相对含量最高(10.15%),反式阿魏酸的相对含量次之(7.86%),二氢黄豆苷元和原花青素B 1的相对含量也较高(分别为5.52%和5.36%)。黑豆种皮中主要的多酚类物质为酚酸类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豆种皮 化学成分 UPLC-ESI-MS/MS
下载PDF
种衣剂拌种对花生根腐病的防治研究
16
作者 李美君 孙日丹 +5 位作者 陈小姝 赵跃 张志民 李春雨 王丽 高华援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7-1112,共6页
本研究以2个高感根腐病的花生品种为试验材料,评价4种种衣剂单剂及复配组合共8个处理对花生出苗和苗期生长的影响及对根腐病的防治效果,筛选出苗率高、防病效果佳的种衣剂。采用种子包衣法进行根腐病田间药效试验,以不包衣为空白对照(CK... 本研究以2个高感根腐病的花生品种为试验材料,评价4种种衣剂单剂及复配组合共8个处理对花生出苗和苗期生长的影响及对根腐病的防治效果,筛选出苗率高、防病效果佳的种衣剂。采用种子包衣法进行根腐病田间药效试验,以不包衣为空白对照(CK)。研究表明各包衣处理对花生出苗和植株生长有促进作用,可降低产量损失,对2个花生品种的根腐病防效分别为11.42%~36.94%,17.53%~34.01%。主茎高、出苗率和产量与病情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防治效果呈极显著正相关。ZYJ1(2.5%咯菌腈+25%嘧菌酯+24%噻呋酰胺)三元复配可用于防治花生根腐病,起到保苗壮苗、降低感病程度的作用,且促进增产,对根腐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根腐病 种衣剂 防治效果
下载PDF
6种种衣剂防治芝麻枯萎病效果初步研究
17
作者 赵新贝 倪云霞 +6 位作者 刘新涛 赵辉 何碧珀 闫文庆 申桐 王婧 刘红彦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2-367,共6页
种衣剂处理是防治由土壤、种子带菌引起的作物苗期枯萎病的有效手段。本研究分别采用培养皿培养和盆栽试验评估6种种衣剂防治芝麻枯萎病的效果。结果表明:使用培养皿培养法筛选芝麻种衣剂可行,与盆栽试验相比,培养皿方法简单快速。盆栽... 种衣剂处理是防治由土壤、种子带菌引起的作物苗期枯萎病的有效手段。本研究分别采用培养皿培养和盆栽试验评估6种种衣剂防治芝麻枯萎病的效果。结果表明:使用培养皿培养法筛选芝麻种衣剂可行,与盆栽试验相比,培养皿方法简单快速。盆栽试验结果表明,6种种衣剂中防治效果最好的为15%多·福FSC,其次为30 g/L苯醚甲环唑FSC和25%噻虫·咯·霜灵FSC。15%多·福FSC的防治效果在播种后15 d达97%,播种后45 d仍在50%以上。15%多·福FSC、30 g/L苯醚甲环唑FSC和25%噻虫·咯·霜灵FSC包衣的最佳用量分别为11.11、7.50 mL/kg和30 mL/kg。本研究为芝麻种衣剂的初筛提供了简单快速的方法,并筛选出3种防效良好的种衣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枯萎病 种衣剂 皿内培养法
下载PDF
噻虫嗪棉花种子包衣的残留动态及与棉蚜防效的相关性分析
18
作者 冀钦陇 张海英 +3 位作者 李惠霞 陈元辉 李广阔 刘永刚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8-184,193,共8页
【目的】新烟碱类杀虫剂具有的内吸活性和向顶传导特性,可用做种子处理来防治蚜虫、粉虱等刺吸式口器害虫,探讨噻虫嗪处理种子后农药的残留动态与防效的相关性,为其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棉花为试材,用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 【目的】新烟碱类杀虫剂具有的内吸活性和向顶传导特性,可用做种子处理来防治蚜虫、粉虱等刺吸式口器害虫,探讨噻虫嗪处理种子后农药的残留动态与防效的相关性,为其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棉花为试材,用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不同剂量进行种子包衣处理,调查防治效果的同时采集棉花植株样品,采用液质联用的方法分析棉花植株中噻虫嗪及其代谢产物噻虫胺在棉花植株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结果】噻虫嗪棉花种子包衣后,播后16 d首次采样,不同剂量噻虫嗪在棉花植株中的残留量为0.753~2.768 mg/kg,其代谢产物噻虫胺含量范围为0.278~0.894 mg/kg。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者残留量呈指数下降,播后66 d对棉花样品进行检测时,2种药物在棉花中的含量均小于检出限0.001 mg/kg,噻虫嗪及代谢产物噻虫胺在棉花中的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结论】不同剂量噻虫嗪种子包衣可显著降低苗期蚜虫虫口密度,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并且植株中的农药残留水平与棉蚜防治效果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棉蚜刺探叶片后产生拒食效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虫嗪 棉花 种子包衣 残留动态 剂量效应
下载PDF
种子包衣技术及种衣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怡然 李茵 +3 位作者 董明然 王雨田 路娟 陈曦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9期8-12,17,共6页
种子的活力与抗逆性会直接影响成熟作物的产量与质量,因而种植业需要有效快捷的种子处理技术。种子包衣技术以浸种、拌种为基础,可以将多领域的技术结合发展,是一种现代农业广泛应用的种子处理技术。种子包衣技术具有提高作物产量与质... 种子的活力与抗逆性会直接影响成熟作物的产量与质量,因而种植业需要有效快捷的种子处理技术。种子包衣技术以浸种、拌种为基础,可以将多领域的技术结合发展,是一种现代农业广泛应用的种子处理技术。种子包衣技术具有提高作物产量与质量、提高机械播种适配性、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降低种植成本与人工成本等作用。本文对种子包衣技术与种衣剂的作用机制、包衣方法、类型及作用等进行了概括性叙述,并对其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今后种子包衣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包衣技术 种衣剂 展望
下载PDF
白菜种子cDNA酵母文库的构建及BrTTG1互作蛋白的筛选及分析
20
作者 任延靖 张鲁刚 +2 位作者 赵孟良 李江 邵登魁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3-232,共10页
【目的】通过构建白菜种子的cDNA文库,筛选WDR 40蛋白TRANSPARENT TESTA GLABRA 1(TTG1)的互作蛋白,探究TTG1参与MBW三元复合体调控种皮原花青素形成的分子机制。【方法】以棕籽白菜自交系‘B147’的种子为材料,提取总RNA并建立cDNA文库... 【目的】通过构建白菜种子的cDNA文库,筛选WDR 40蛋白TRANSPARENT TESTA GLABRA 1(TTG1)的互作蛋白,探究TTG1参与MBW三元复合体调控种皮原花青素形成的分子机制。【方法】以棕籽白菜自交系‘B147’的种子为材料,提取总RNA并建立cDNA文库,通过gateway技术构建诱饵载体pGBKT7-TTG1并进行酵母双杂交筛库。【结果】酵母文库库容为1.2×10^(7)CFU,文库滴度是5.0×10^(7)CFU/mL,插入片段平均长度大于1000 bp,诱饵载体在酵母中无自激活活性。通过构建的诱饵载体pGBKT7-TTG1与构建的cDNA文库杂交,共获得了38个阳性互作蛋白,功能预测显示其中一个蛋白注释为MYB转录因子,注释为MYB73,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含有R2R3-MYB型抑制子保守基序C1和C2,推测该基因为白菜中参与种皮颜色形成的R2R3-MYB型抑制子,暗示着白菜中可能存在不同MYB转录因子参与的调控网络,影响着原花青素的形成。【结论】本研究构建了白菜种子组织的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获得了38个TTG1阳性互作蛋白,首次挖掘到了可能影响白菜种皮颜色原花青素形成的R2R3-MYB型抑制子MYB73,为后期探究白菜种皮原花青素的调控网络奠定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种皮颜色 CDNA文库 酵母双杂交 互作蛋白 MYB73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