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rformance-based methodology for assessing seismic vulnerability and capacity of buildings 被引量:13
1
作者 Lin Shibin1, Xie Lili1, 2,Gong Maosheng1,2 and Li Ming1,3 1.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Harbin 150080, China 2.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arbin 150090, China 3.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Shenyang 11016, China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10年第2期157-165,共9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 performance-based methodology for the assessment of seismic vulnerability and capacity of buildings. The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methodology is based on the HAZUS methodology and the improved ca... This paper presents a performance-based methodology for the assessment of seismic vulnerability and capacity of buildings. The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methodology is based on the HAZUS methodology and the improved capacity- demand-diagram method. The spectral displacement (Sd) of performance points on a capacity curve is used to estimate the damage level of a buil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d and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PGA) is established, and then a new vulnerability function is expressed in terms of PGA. Furthermore, the expected value of the seismic capacity index (SCev) is provided to estimate the seismic capacity of buildings based on th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of damage levels and the corresponding seismic capacity index.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posed vulnerability methodology is able to assess seismic damage of a large number of building stock directly and quickly following an earthquake. The SCev provides an effective index to measure the seismic capacity of buildings and illustr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ismic capacity of buildings and seismic action. The estimated result is compared with damage surveys of the cities of Dujiangyan and Jiangyou in the M8.0 Wenchuan earthquake, revealing that the methodology is acceptable for seismic risk assessment and decision making. The primary reasons for discrepancies between the estimated results and the damage surveys a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formance-based VULNERability building damage seismic capacity software HAZUS
下载PDF
Seismic Capacity Assessment of Existing RC Buildings in The Sudan by Using Pushover Analysis 被引量:1
2
作者 Mohammed Ismaeil Mohamed Sobaih Adel Akl 《Open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2015年第2期154-174,共21页
Recently, the evaluation of seismic performance of existing buildings has received a great attention. Current research works and observations indicate that The Sudan have low-to-moderate seismic regions. Most of exist... Recently, the evaluation of seismic performance of existing buildings has received a great attention. Current research works and observations indicate that The Sudan have low-to-moderate seismic regions. Most of existing buildings are designed only for gravity load.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assess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existing RC buildings in The Sudan. Four typical building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pushover analysis according to ATC-40. They were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Regulations for earthquake-resistant design of buildings in Egypt (ESEE) and International Building Code (IBC2012).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uildings designed considering by ESEE and IBC2012 loads were found adequate and satisfied the Immediate Occupancy (IO) acceptance criteria according to ATC-40. The comparison of the pushover curve shows that the stiffness of frames is larger when using ESEE Regulations compared to the IBC2012 design. This means that ESEE design procedure provides a greater capability to resist seismic load than the IBC2012 desig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SHOVER ANALYSIS seismic capacity the SUDAN ASSESSMENT RC buildings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f Effects of Capacity Spectrum Method 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Multi-Story Buildings According to the IRAQI Seismic Code Requirements
3
作者 Al-Nuaimi Amer Mohamed Sobaih Akl Adel 《Open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2016年第3期420-441,共22页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assess the performance objectives defined in the Iraqi Seismic Code (ISC) in order to make a realistic evaluation related to 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 (PBSD) of multi-story reinforce...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assess the performance objectives defined in the Iraqi Seismic Code (ISC) in order to make a realistic evaluation related to 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 (PBSD) of multi-story reinforced concrete buildings and also to compare and evaluate structural response demands obtained from nonlinear static analysis procedures according to two versions of the capacity spectrum method (CSM) which are recommended in ATC 40 and ATC 55. Two groups of three-dimensional RC buildings with different heights, designed according to Iraqi Building Code Requirements for Reinforced Concrete (IBC), are investigated. Pushover analyses are carried out to determine the nonlinear behavior of the buildings under three different seismic hazard levels, for two Iraqi seismic zones, of earthquake loads. In order to determine performance levels of the buildings, maximum inter-story drift demands and plasticizing sequence are determin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related limits using the CSM recommended in ATC 40 and ATC 55. From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RC buildings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Iraqi codes sufficiently provide the performance objectives stipulated in the ISC. Comparing structural response quantities obtained from the two versions of CSM, effects 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s of the buildings are investigated comparatively, as w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shover Analysis capacity Spectrum Method seismic capacity Iraq PBSD RC buildings
下载PDF
水泥聚苯保温模壳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试验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大帅 熊进刚 +4 位作者 万保金 熊镖 秦汕 刘有权 朱水珠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24年第1期29-36,共8页
为进一步了解水泥聚苯保温模壳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制作了单侧设置水泥聚苯保温模壳、周边设置保温模壳的2个混凝土柱试件,以及相应的2个普通混凝土柱对照试件,采用拟静力加载方式对各试件的抗震性能进行试验。试验中考虑不同混凝土柱... 为进一步了解水泥聚苯保温模壳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制作了单侧设置水泥聚苯保温模壳、周边设置保温模壳的2个混凝土柱试件,以及相应的2个普通混凝土柱对照试件,采用拟静力加载方式对各试件的抗震性能进行试验。试验中考虑不同混凝土柱截面尺寸、单侧设置保温模壳及四周设置保温模壳对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各试件的滞回性能、骨架曲线、延性、刚度退化、耗能能力以及破坏特征等。结果表明:水泥聚苯保温模壳可以延缓混凝土开裂,混凝土柱角先于保温模壳发生破坏,且保温模壳与混凝土柱交界面无损伤,模壳与试件协同受力,形成整体;单侧设置保温模壳的试件,其承载力、延性、累积耗能分别提高了5.0%、6.0%、10.7%;周边布置保温模壳的试件,分别提高了17.0%、26.0%、23.3%。在混凝土柱中设置水泥聚苯保温模壳不仅可以起到保温、隔热的作用,还可以显著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温模壳 装配式建筑 耗能能力 抗震性能
下载PDF
优秀历史建筑修缮前质量综合检测与测绘
5
作者 朱红武 《施工技术(中英文)》 CAS 2024年第10期152-155,共4页
为科学保护优秀历史建筑,以某优秀历史建筑综合性检测为例,开展其修缮前质量综合检测及专项测绘工作,调查房屋保护类别、重点保护部位、保护范围、修缮改造历史、使用荷载等,绘制房屋建筑、结构测绘图纸,现场检测房屋完损情况,抽样检测... 为科学保护优秀历史建筑,以某优秀历史建筑综合性检测为例,开展其修缮前质量综合检测及专项测绘工作,调查房屋保护类别、重点保护部位、保护范围、修缮改造历史、使用荷载等,绘制房屋建筑、结构测绘图纸,现场检测房屋完损情况,抽样检测房屋主要结构材料力学性能,测量房屋倾斜与不均匀沉降。根据现场检测结果建立合理计算模型,对房屋结构承载力进行验算。根据现场检测、验算结果,综合评价房屋结构安全性能和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建筑 修缮 检测 测绘 抗震性能
下载PDF
基于多质点智能建造对高层建筑的抗震提升分析
6
作者 陈馨怡 李晓明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4期53-57,共5页
常规避震系统主要对建筑的质量块与阻尼器进行分析,从而忽略质量块间的相互作用。将调谐质量阻尼与多质点的智能建造技术结合,提升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能力,生成一种复合系统。该系统与其他3种系统进行对比,4种系统所保护建筑的自... 常规避震系统主要对建筑的质量块与阻尼器进行分析,从而忽略质量块间的相互作用。将调谐质量阻尼与多质点的智能建造技术结合,提升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能力,生成一种复合系统。该系统与其他3种系统进行对比,4种系统所保护建筑的自震频率分别为0.37,0.46,0.53,0.72 Hz,说明复合系统可以为建筑物的安全性提供更好的保障。系统的建筑震动下降98.7%,结果表明,提出的复合系统能有效提升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质点 调谐质量阻尼 智能建造 高层建筑 抗震能力 混凝土结构
下载PDF
将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融入医学生社会实践的思考
7
作者 曹阳 李芳萍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15期194-198,共5页
情商和智商是人自我发展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情商比智商更重要。社会与情感能力就是情商的体现,也被称为“非认知能力”“软实力”,是影响个人的社会和学业适应、心理健康、成功和幸福的关键因素。社会实践的核心是解决好“... 情商和智商是人自我发展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情商比智商更重要。社会与情感能力就是情商的体现,也被称为“非认知能力”“软实力”,是影响个人的社会和学业适应、心理健康、成功和幸福的关键因素。社会实践的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其不但要与专业学习相结合、增长才干,还要促进大学生了解国情,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即社会与情感能力的体现。医学生走入工作岗位即面临疾病诊治、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等多方面的压力与挑战,需要不断适应环境及角色的转变,仅通过临床实习和见习活动远远不能满足上述能力培养的需求。社会实践是医学生进入社会前的初步门户,是社会中的真实情境,可以成为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实践前借鉴已有经验,对医学生的社会与情感能力进行测评;实践中以评估结果为导向进行社会与情感能力的不同方面的塑造与提升;实践后通过实践效果评价及思考反馈不断改进培养方案,与此同时教师的该项能力也需要同步提高与发展,才能更好地完善该项能力的测评及培养体系,促进医学生全面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与情感能力 非认知能力 大学生 社会实践 测评 全面发展 能力培养
下载PDF
云南玉溪红塔城区建筑抗震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周洋 明小娜 +2 位作者 张鹏 杨健强 谢巍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46-452,共7页
运用普查与详查相结合的方法收集云南玉溪红塔城区各乡镇建筑基础资料,分析城区建筑结构特点及其抗震现状;利用抗震能力指数和结构易损性建立建筑抗震能力评估公式,并计算研究区遭遇不同地震烈度的区域建筑综合抗震能力数值。结果表明:... 运用普查与详查相结合的方法收集云南玉溪红塔城区各乡镇建筑基础资料,分析城区建筑结构特点及其抗震现状;利用抗震能力指数和结构易损性建立建筑抗震能力评估公式,并计算研究区遭遇不同地震烈度的区域建筑综合抗震能力数值。结果表明:红塔城区各乡镇遭遇地震烈度为Ⅵ度、Ⅶ度和Ⅷ度时,区域建筑综合抗震能力等级分别为较优、良好和中等;遭遇地震烈度为Ⅸ度或Ⅹ度时,区域建筑综合抗震能力等级为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 抗震能力 红塔城区 云南
下载PDF
嘉兴老火车站及炮楼结构修缮改造的设计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周彬 张婷钰 《结构工程师》 2023年第2期165-172,共8页
嘉兴老火车站及炮楼位于嘉兴市火车站片区,为嘉兴市级历史保护建筑。在修缮及改造过程中,针对历史文保部分的修缮,历史文保部分的改造及非文保部分的改造,结构分别做出了不同的修缮和改造处理,为后续类似项目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主要结论... 嘉兴老火车站及炮楼位于嘉兴市火车站片区,为嘉兴市级历史保护建筑。在修缮及改造过程中,针对历史文保部分的修缮,历史文保部分的改造及非文保部分的改造,结构分别做出了不同的修缮和改造处理,为后续类似项目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主要结论为:(1)提出的木构件的干缩裂缝、脱榫和砖墙裂缝的处理方式是合理的,施工简单,安全可靠。(2)提出的历史保护建筑采用内衬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加固方式,既保证历史文保建筑的整体性,满足建筑功能需求,同时也提高其整体的抗震性能。(3)针对改造部分,采用新建内置混凝土框架体系保存了既有外墙,体现原有建筑的外立面风貌。同时新建屋面采用钢木悬索屋架,彰显了结构的魅力,是新旧结构结合的完美展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木结构 历史建筑 结构修缮加固 钢木悬索屋架 抗震能力
下载PDF
无人机高清影像数据在建筑物抗震能力调查中的应用
10
作者 温超 范志伟 +2 位作者 刘晓丹 王晓山 杨凡 《华北地震科学》 2023年第4期44-48,共5页
为了摸清唐山地区风险底数,加强抗震设防能力,快速掌握唐山地区农村民居抗震设防情况,以唐山市滦州市东安各庄镇北李各庄村采集的无人机高清影像数据为例开展预评估处置建议及三维建模分析等相关研究,获得数据为震后快速评估、应急处置... 为了摸清唐山地区风险底数,加强抗震设防能力,快速掌握唐山地区农村民居抗震设防情况,以唐山市滦州市东安各庄镇北李各庄村采集的无人机高清影像数据为例开展预评估处置建议及三维建模分析等相关研究,获得数据为震后快速评估、应急处置建议及现场精准救援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清影像 建筑物抗震能力 地震应急 三维建模 无人机
下载PDF
基于遥感影像的仙游县建筑物抗震水平初判
11
作者 郑韵 姜立新 +3 位作者 张颖 朱耿青 张树君 黄玲珠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年第4期48-56,共9页
房屋建筑的损毁倒塌是造成地震灾害损失的重要因素,对地震灾害进行快速评估是减灾救灾的关键环节。利用天地图遥感影像数据,采用ArcGIS软件进行空间分析与处理,获取仙游县房屋总量基本数值,采用遥感目视解译,初步判断该县建筑物抗震等级... 房屋建筑的损毁倒塌是造成地震灾害损失的重要因素,对地震灾害进行快速评估是减灾救灾的关键环节。利用天地图遥感影像数据,采用ArcGIS软件进行空间分析与处理,获取仙游县房屋总量基本数值,采用遥感目视解译,初步判断该县建筑物抗震等级,结合百度街景地图与实地抽样调查进行修正与误差分析,完成基于遥感影像的仙游县建筑物抗震水平初判。仙游县房屋总量约65645栋,其中,估计抗震能力达标房屋占比31.06%,疑似抗震能力不足房屋占比65.87%,疑似抗震能力严重不足房屋占比3.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影像 目视解译 抽样调查 房屋抗震水平
下载PDF
基于震害资料的川西农居地震易损性研究
12
作者 李建亮 王世元 李福海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80-789,共10页
基于汶川地震等6次典型破坏性地震的震害调查资料,采用基于震害数据调查的经验分析法得出了川西地区农居建筑基于地震烈度的地震易损性矩阵,并采用房屋震害矩阵曲线化分析方法转化计算得出该地区基于地震峰值加速度的地震易损性矩阵。... 基于汶川地震等6次典型破坏性地震的震害调查资料,采用基于震害数据调查的经验分析法得出了川西地区农居建筑基于地震烈度的地震易损性矩阵,并采用房屋震害矩阵曲线化分析方法转化计算得出该地区基于地震峰值加速度的地震易损性矩阵。通过分析该地区5类农居建筑的破坏概率和对易损性指数的计算分析,得出不同结构农居建筑的抗震性能排序和抗倒塌能力排序,即穿斗木结构的抗震性能最好,土木结构的抗震性能最差,其余结构类型的抗震性能顺序依次是未设防砖混结构、砖木结构、砖石结构。同时,穿斗木结构的抗倒塌性能最好,然后依次是未设防砖混结构和砖木结构,而土木结构和砖石结构是抗倒塌性能最差的2种结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农居 地震峰值加速度 地震易损性 抗震性能
下载PDF
遥感自动提取技术在房屋抗震调查中的应用
13
作者 张朝阳 李雪 刘珠妹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78-1484,共7页
房屋抗震能力调查对于全面摸清地震灾害风险底数,预测地震灾害损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实地调查方法难以大范围开展,而依靠经验估计和人工解译的遥感房屋抗震能力评价的效率仍有待提高。针对此问题,文章以深度学习遥感目标识别算... 房屋抗震能力调查对于全面摸清地震灾害风险底数,预测地震灾害损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实地调查方法难以大范围开展,而依靠经验估计和人工解译的遥感房屋抗震能力评价的效率仍有待提高。针对此问题,文章以深度学习遥感目标识别算法为基础,提出了多尺度聚合的房屋自动提取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湖北省房屋抗震能力遥感初判,自动提取房屋建筑共计1 060万余栋,并对其抗震能力进行了分类判别。经与试点县实地调查结果对比,文章方法房屋提取误差总体在10%以内,房屋抗震能力判别准确度在72.3%~90.9%之间。实验结果表明文章方法可为全国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工程房屋调查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能力 遥感 全卷积神经网络 建筑提取
下载PDF
基于极限承载力模型的民居建筑钢结构框架抗震性能试验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富强 《华南地震》 2023年第2期158-164,共7页
民居建筑钢结构框架受到腐蚀后的抗震性能问题引发了关注,为了分析锈蚀对于程度民居建筑钢结构框的影响,在极限承载力模型的基础上对民居建筑钢结构框架抗震性能进行试验分析。制作民居建筑钢结构试件,设定轴压比、钢材规格和钢材强度,... 民居建筑钢结构框架受到腐蚀后的抗震性能问题引发了关注,为了分析锈蚀对于程度民居建筑钢结构框的影响,在极限承载力模型的基础上对民居建筑钢结构框架抗震性能进行试验分析。制作民居建筑钢结构试件,设定轴压比、钢材规格和钢材强度,拟定腐蚀程度,确定试件截面尺寸。人工进行试块加速腐蚀,获取各种腐蚀程度的试块,再对其进行极限承载力测试并得到相应模型,最后按照模型计算震动模拟参数,得到各种腐蚀程度下试块的抗震结果。结果表明:未腐蚀试件滞回曲线呈现饱满弓形,耗能较高,抗震性能更强。与不同腐蚀程度试件相比,屈服前的滞回曲线线性变化更明显,抗侧刚度稳定,弹性较强。发生屈服之后,极限承载力保持在恒定状态,屈服后的刚度值可取0,延性系数增加,延展性更好。轻度腐蚀和中度腐蚀试件的指标有所下降,但是都标准允许范围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限承载力模型 民居建筑 钢结构框架 抗震性能
下载PDF
模块化集装箱建筑新型连接节点受力易损性能仿真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兆荣 吕基平 +4 位作者 蔡志立 廖飞 柯标志 杨涛 曾常洛 《建筑施工》 2023年第4期786-788,809,共4页
为提高装配式集装箱连接节点的抗震承载能力,针对性地提出了新型装配式建筑连接节点,即采用高强螺栓连接梁端板与“米”字形支墩端板,其传力路径直接简单、构造形式简单,易于施工。对传统节点、新型装配式建筑连接节点和带连杆的新型装... 为提高装配式集装箱连接节点的抗震承载能力,针对性地提出了新型装配式建筑连接节点,即采用高强螺栓连接梁端板与“米”字形支墩端板,其传力路径直接简单、构造形式简单,易于施工。对传统节点、新型装配式建筑连接节点和带连杆的新型装配式建筑连接节点采用实体单元通过位移加载法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分析。结果显示:“米”字形支墩连接件能有效增强节点刚度并将塑性铰外移,可提高连接节点的抗震性能,且带连杆的新型装配式建筑连接节点提高得最多,新型装配式建筑连接节点提高得较多,传统节点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装箱建筑 模块化 抗震承载能力 节点刚度 塑性铰
下载PDF
《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对既有建筑抗震鉴定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袁林婷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23年第7期85-87,114,共4页
从几个方面分析《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GB 55021—2021》对既有建筑抗震鉴定的变化及影响,得出以下结论:既有建筑的鉴定必须进行抗震鉴定;根据“后续工作年限”确定的建筑类别未明确具体抗震鉴定方法,建议仍按照抗震鉴定标准的... 从几个方面分析《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GB 55021—2021》对既有建筑抗震鉴定的变化及影响,得出以下结论:既有建筑的鉴定必须进行抗震鉴定;根据“后续工作年限”确定的建筑类别未明确具体抗震鉴定方法,建议仍按照抗震鉴定标准的鉴定方法进行抗震鉴定;规范提供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折减法对B类建筑不适用,仅适用部分A类建筑;剩余设计工作年限内的既有建筑鉴定,荷载取值标准可适当降低,但不得低于原建造时的荷载规范。同时,还对规范中不详尽之处提出了疑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建筑 抗震鉴定 后续工作年限 抗震能力验算 荷载
下载PDF
2021年版日本抗震性能化设计手册解读9:基于极限承载力计算的响应值对抗震性能判定及判定标准的验证
17
作者 辻泰一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3-44,5,共3页
提出了利用承载力曲线的响应点判定抗震性能的简易方法。该方法无需进行地震时程反应分析,只利用传统的静力计算结果,判定抗震性能。同时还验证了JSCA抗震性能篇“简易法”判定标准的合理性。
关键词 性能设计 静力设计 中低层建筑 抗震性能等级 层间位移角 极限承载力计算 需求谱 能力谱
下载PDF
2021年版日本抗震性能化设计手册解读5:设计案例验证判定标准——设计案例的比较分析(一)
18
作者 盐手博道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9-31,共3页
经过验证证明,通过实力Ds和Qe对应的层间位移角所判定的抗震性能等级,与时程反应分析的抗震性能等级基本一致。
关键词 性能设计 静力设计 中低层建筑 抗震性能等级 层间位移角 实力Ds
下载PDF
90年代北京高层建筑抗震鉴定策略
19
作者 潘宠平 《工程质量》 2023年第4期55-58,共4页
按GB 50023-2009《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对建设于不同年代的建筑抗震鉴定,应根据不同的后续使用年限采用相应的抗震鉴定方法,鉴定结果不应低于其建设时适用的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但随着国家GB 18306-2015《中国地... 按GB 50023-2009《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对建设于不同年代的建筑抗震鉴定,应根据不同的后续使用年限采用相应的抗震鉴定方法,鉴定结果不应低于其建设时适用的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但随着国家GB 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颁布实施,部分地区的地震动参数出现明显的变化,对建筑抗震鉴定产生较明显的影响。以20世纪90年代北京地区某高层建筑抗震鉴定为例,对比分析不同地震动参数对结构及构件地震内力的差别,并分析其在抗震承载力验算时对构件截面配筋的影响。提出对此类建筑进行抗震鉴定时,在相应的保证概率下可对现行规范中的地震动参数按后续使用年限进行有依据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鉴定 后续使用年限 高层建筑 地震动参数 抗震承载力验算
下载PDF
2021年版日本抗震性能化设计手册解读6:设计案例验证判定标准——设计案例的比较分析(二)
20
作者 池田周英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2-35,14,共5页
JSCA提出了判定建筑物抗震性能等级的标准。为了判定抗震性能等级,采用了建筑设计中通常采用的容许应力计算法和极限水平承载力法的结果。使用实际设计的建筑和JSCA出版物中的设计实例对所提出的标准进行了验证。具体来说,使用质点系模... JSCA提出了判定建筑物抗震性能等级的标准。为了判定抗震性能等级,采用了建筑设计中通常采用的容许应力计算法和极限水平承载力法的结果。使用实际设计的建筑和JSCA出版物中的设计实例对所提出的标准进行了验证。具体来说,使用质点系模型的非线性时程反应分析来验证和分析所提出的标准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能设计 静力设计 中低层建筑 抗震性能等级 层间位移角 时程反应分析 实力D_(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