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ismic responses of high concrete face rockfill dams:A case study 被引量:6
1
作者 Sheng-shui Chen Zhong-zhi Fu +1 位作者 Kuang-ming Wei Hua-qiang Han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I CAS CSCD 2016年第3期195-204,共10页
Seismic responses of the Zipingpu concrete face rockfill dam were analyzed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e dynamic behavior of rockfill materials was modeled with a viscoelastic model and an empirical permanent s... Seismic responses of the Zipingpu concrete face rockfill dam were analyzed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e dynamic behavior of rockfill materials was modeled with a viscoelastic model and an empirical permanent strain model. The relevant parameters were obtained either by back analysis using the field observations or by reference to parameters of similar rockfill materials. The acceleration responses of the dam,the distribution of earthquake-induced settlement, and the gap propagation under the concrete slabs caused by the settlement of the dam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site investigations or relevant studies. The mechanism of failure of horizontal construction joints was also analyzed based on numerical results and site observations.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put accelerations were considerably amplified near the top of the dam, and the strong shaking resulted in considerable settlement of the rockfill materials, with a maximum value exceeding 90 cm at the crest.As a result of the settlement of rockfill materials, the third-stage concrete slabs were separated from the cushion layer. The rotation of the cantilever slabs about the contacting regions, under the combined action of gravity and seismic inertial forces, led to the failure of the construction joints and tensile cracks appeared above the construction joints. The effectiveness and limitations of the so-called equivalent linear method are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crete face ROCKFILL DAM (CFRD) seismic response Zipingpu PERMANENT strain Construction joint VISCOELASTIC model Finite element method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seismic damage and cracking of concrete slabs of high concrete face rockfill dams 被引量:7
2
作者 Wei-jun Cen Lang-sheng Wen +1 位作者 Zi-qi Zhang Kun Xiong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I CAS CSCD 2016年第3期205-211,共7页
Based on the damage constitutive model for concrete, the Weibull distribution function was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random distribution of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by finely subdividing concrete slab ele... Based on the damage constitutive model for concrete, the Weibull distribution function was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random distribution of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by finely subdividing concrete slab elements, and a concrete random mesoscopic damage model was established.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a 100-m high concrete face rockfill dam(CFRD), subjected to ground motion with different intensities, was simulated with the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ethod(FEM), with emphasis on exploration of damage and the cracking process of concrete slabs during earthquakes as well as analysis of dynamic damage and cracking characteristics during strong earthquakes. The calculat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number of damaged and cracking elements on concrete slabs grows with the duration of earthquakes. With increasing earthquake intensity, the damaged zone and cracking zone on concrete slabs grow wider. During a 7.0-magnitude earthquake, the stress level of concrete slabs is low for the CFRD, and there is almost no damage or slight damage to the slabs. While during a 9.0-magnitude strong earthquake, the percentages of damaged elements and macrocracking elements continuously ascend with the duration of the earthquake, peaking at approximately 26% and 5% at the end of the earthquake, respectively. The concrete random mesoscopic damage model can depict the entire process of sprouting, growing, connecting, and expanding of cracks on a concrete slab during earthquak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CRETE face ROCKFILL dam Random MESOSCOPIC DAMAGE model seismic response Dynamic DAMAGE to CONCRETE SLAB Macrocrack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下载PDF
Seismic responses of the steel-strip reinforced soil retaining wall with full-height rigid facing from shaking table test 被引量:5
3
作者 CAO Li-cong FU Xiao +3 位作者 WANG Zhi-jia ZHOU Yong-yi LIU Fei-cheng ZHANG Jian-ji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8年第5期1137-1152,共16页
To investigate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the steel-strip reinforced soil retaining wall with fullheight rigid facing in terms of the acceleration in the backfill, dynamic earth pressure in the backfill, the displacement... To investigate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the steel-strip reinforced soil retaining wall with fullheight rigid facing in terms of the acceleration in the backfill, dynamic earth pressure in the backfill, the displacements on the facing and the dynamic reinforcement strain distribution under different peak acceleration, a large 1-g shaking table test was performed on a reduced-scale reinforced-earth retaining wall model. 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acceleration response in non-strip region is greater than that in potential fracture region which is similar with the stability region under small earthquake,while the acceleration response in potential fracture region is greater than that in stability region in middle-upper of the wall under moderately strong earthquakes. The potential failure model of the rigid wall is rotating around the wall toe. It also was discovered that the Fourier spectra produced by the inputting white noises after seismic wave presents double peaks, rather than original single peak, and the frequency of the second peak trends to increase with increasing the PGA(peak ground amplitude) of the excitation which is greater than 0.4 g. Additionally,the non-liner distribution of strip strain along the strips was observed, and the distribution trend was not constant in different row. Soil pressure peak value in stability region is larger than that in potential fracture region. The wall was effective under 0.1 g-0.3 g seismic wave according to the analyses of the facing displacement and relative density. Also, it was discovered that the potential failure surface is corresponds to that in design code, but the area is larger. The results from the study can provide guidance for a more rational design of reinforced earth retaining walls with full-height rigid facing in the earthquake z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inforced soil retaining walls Potentialfailure surface Full-height RIGID FACING STEEL STRIP seismic behaviors 1-g SHAKING table test
下载PDF
基于极限分析上限法的地震作用下分层地基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性研究
4
作者 张治国 罗杰 +2 位作者 朱正国 PAN Y T 孙苗苗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01-1213,共13页
目前针对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性的研究还较少考虑土体分层特性和地震作用的耦合影响,因此构建了一种在分层土体中考虑地震作用的开挖面三维对数螺旋破坏模型进行研究。首先,将地震引起的动态响应通过拟静力法简化为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 目前针对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性的研究还较少考虑土体分层特性和地震作用的耦合影响,因此构建了一种在分层土体中考虑地震作用的开挖面三维对数螺旋破坏模型进行研究。首先,将地震引起的动态响应通过拟静力法简化为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的惯性力作用;其次,在均质土体中的三维对数螺旋破坏机制的基础上,将其改进为适用于分层土体的三维对数螺旋破坏机制;再次,根据上限定理,在虚功率方程中引入地震惯性力所做功率,得到考虑土体分层特性和地震作用条件下的盾构隧道开挖面支护力的上限解;最后,将上限理论解与三维数值模拟结果和既有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得到了较好的一致性。此外,针对水平地震加速度系数和地层厚度对关键物理特征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当比例系数ζ>0时,极限支护力随水平地震加速度系数的增大显著增大;当ζ<0时,极限支护力随水平地震加速度系数增大而增大的趋势减弱。当水平地震加速度系数kh=0时,即在无地震作用情况下,归一化极限支护力不随ζ的变化而变化;在上硬下软土层中,下部土层厚度比的增大会引起极限支护力的增大,在上软下硬土层中,下部土层厚度比的增大会引起极限支护力的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开挖面稳定性 地震作用 分层土体 上限定理
下载PDF
基于波形特征向量的谱聚类地震相分析
5
作者 秦德文 张岩 于杰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4年第1期13-23,共11页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地震沉积学原理沿层提取地震波形特征向量,并以谱聚类(spectral clustering)分析进行地震相划分的方法。谱聚类能够处理非线性的数据结构和高维数据的聚类问题,但其相似度矩阵的构建和谱分解的计算较为复杂,需要较高的...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地震沉积学原理沿层提取地震波形特征向量,并以谱聚类(spectral clustering)分析进行地震相划分的方法。谱聚类能够处理非线性的数据结构和高维数据的聚类问题,但其相似度矩阵的构建和谱分解的计算较为复杂,需要较高的计算资源和时间成本。为提高谱聚类算法的效率和可扩展性,本文提出将Mini-batch K-means算法与谱聚类算法结合起来的MKSC算法,在提高谱聚类算法精度的同时大大降低谱聚类空间的复杂度。经过对数值模拟、地球物理模型数据和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分析,证明该方法在沉积相划分、沉积相特征识别方面的效果明显,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新型沉积特征分析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谱聚类 波形聚类 地震相 地震沉积学
下载PDF
大同煤田边缘相侵入岩测井响应及地震预测方法研究
6
作者 王伟 薛俊楠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10期102-107,共6页
侵入岩对大同盆地北部石炭-二叠纪煤炭资源破坏严重,制约了特大型矿井的高效、安全开采。为此,基于钻井取芯、巷道揭露和测井等资料,首先厘清了中心相和边缘相不同蚀变程度侵入岩的测井响应特征。针对强蚀变边缘相侵入岩与煤层顶、底板... 侵入岩对大同盆地北部石炭-二叠纪煤炭资源破坏严重,制约了特大型矿井的高效、安全开采。为此,基于钻井取芯、巷道揭露和测井等资料,首先厘清了中心相和边缘相不同蚀变程度侵入岩的测井响应特征。针对强蚀变边缘相侵入岩与煤层顶、底板围岩物性波阻抗差异小,地震预测困难的问题,进一步研究并应用了振幅类、频率类和构造类地震属性解释技术,提出了以瞬时频率为主,构造属性为辅的侵入岩地震预测方法。钻孔对比结果表明:边缘相区残存煤厚度变薄是导致煤层反射波频率增大的主要原因。地震预测的总误判率约9.1%,揭露侵入岩的钻孔预测准确率约93.7%,实现了边缘相侵入岩分布的地震精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入岩 边缘相 测井响应 地震频率
下载PDF
轴压比和面承板厚度对混合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冯思远 陶宇宸 +1 位作者 金振奋 赵唯坚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85-1197,共13页
为了研究新型柱全截面隔板式钢筋混凝土柱-钢梁(RCS)混合框架节点形式的抗震性能,考虑不同轴压比和面承板厚度的影响,对2组共6个3/4比例的梁柱节点进行低周往复加载试验研究.试验中所有试件均发生设计预期的节点剪切破坏,滞回曲线呈弓型... 为了研究新型柱全截面隔板式钢筋混凝土柱-钢梁(RCS)混合框架节点形式的抗震性能,考虑不同轴压比和面承板厚度的影响,对2组共6个3/4比例的梁柱节点进行低周往复加载试验研究.试验中所有试件均发生设计预期的节点剪切破坏,滞回曲线呈弓型,表明节点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试件最终因节点区的混凝土开裂剥落而丧失承载力.试验结果表明,当轴压比为0~0.25时,随着轴压比的增大,RCS节点开裂荷载有所增大,峰值荷载前斜裂缝数量减少、宽度减小,试件的承载力、刚度和耗能能力均有所提高.节点域柱纵筋黏结应力随轴压比增大而减小,表明节点域内黏结状况有明显改善.相较于单向面承板试件,双向面承板试件在承载能力、延性和耗能能力方面均表现出显著提高;当双向面承板厚度由6 mm增加至10 mm时,试件峰值承载力和刚度的提升幅度相对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柱-钢梁 梁柱节点 轴压比 面承板 抗震性能
下载PDF
不同面板型式加筋土挡墙振动响应数值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思汉 蔡晓光 +2 位作者 王学鹏 徐洪路 黄鑫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3-173,共11页
以刚/柔组合墙面加筋土挡墙的振动台试验结果为基准,建立刚/柔组合式、模块加返包式、模块式和格宾式面板型式加筋土挡墙的FLAC^(3D)数值模型,研究面板型式对挡墙水平位移、加速度响应及地震土压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静力作用下不... 以刚/柔组合墙面加筋土挡墙的振动台试验结果为基准,建立刚/柔组合式、模块加返包式、模块式和格宾式面板型式加筋土挡墙的FLAC^(3D)数值模型,研究面板型式对挡墙水平位移、加速度响应及地震土压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静力作用下不同面板型式挡墙的变形模式略有不同;振动作用下,变形大小为组合式<模块加返包式<格宾式<模块式;加筋区内加速度放大系数为组合式>模块加返包式>格宾式>模块式;面板处加速度放大系数均大于加筋区,且面板型式不同,放大规律亦不同;面板型式不同,地震主动土压力非线性分布规律不同;合力作用点位置大多高于M-O方法的H/3,且受加速度幅值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筋土挡墙 面板型式 数值模拟 水平位移 加速度响应 地震土压力
下载PDF
地震体曲率在采煤工作面断层重预测中的应用
9
作者 蒋学明 刘硕 +3 位作者 马国军 王思云 王柱国 孙吉明 《中国矿山工程》 2024年第5期41-45,共5页
采煤工作面形成后,巷道新揭露的断层必然与三维地震数据的解释成果存在一定差异,需在回采前对工作面内断层重新预测。三维地震数据中包含了大量未曾发现的有用信息,若能将巷道实际揭露情况与三维地震数据相结合开展断层的重预测,必能有... 采煤工作面形成后,巷道新揭露的断层必然与三维地震数据的解释成果存在一定差异,需在回采前对工作面内断层重新预测。三维地震数据中包含了大量未曾发现的有用信息,若能将巷道实际揭露情况与三维地震数据相结合开展断层的重预测,必能有效提高重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和适用性。体曲率为工作面断层的重预测提供了简便方法,根据揭露断层的产状确定计算参数,由叠后地震剖面生成体曲率属性,属性体的顺煤层切片能够有效反映目标断层形态。采用任家庄110905工作面三维地震数据和回风巷、运输巷断层测量数据开展验证,结果表明:由揭露断层的实测落差获得波长参数,由此参数生成的体曲率属性能够较好的反映出DF6与DF12及伴生断层在110905工作面内的延展情况,可为断层预测和回采方案调整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曲率 采煤工作面 断层预测 地震属性
下载PDF
滴南凸起石炭系火山岩储层地震识别与描述 被引量:15
10
作者 毛海波 谷新萍 +1 位作者 朱明 贺陆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26,113,共4页
在克拉美丽气田的发现过程中,火山岩储层的地震识别与描述是勘探过程中使用的主体技术之一,对于在空间上寻找和优选火山岩储层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此,以滴南凸起石炭系勘探为例,介绍了应用该项技术的成功经验与做法:①地震资料常规处理上... 在克拉美丽气田的发现过程中,火山岩储层的地震识别与描述是勘探过程中使用的主体技术之一,对于在空间上寻找和优选火山岩储层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此,以滴南凸起石炭系勘探为例,介绍了应用该项技术的成功经验与做法:①地震资料常规处理上,采用合理的静校正方法消除复杂地表影响,通过多域去噪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采用多次波压制、叠前时间、深度偏移的方法,改善火山岩地震成像品质;②在叠前偏移资料上建立了重要的火山岩地震相识别模式;③根据测井资料开展了火山岩敏感岩石物理参数分析,运用叠前弹性参数反演来预测火山岩储层分布。通过实施上述措施,形成了适用于该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的地震识别与描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滴南凸起 火山岩 叠前偏移 成像品质 地震相 岩石物理 叠前反演
下载PDF
岩浆岩侵入煤层范围的地震解释方法 被引量:8
11
作者 崔大尉 于景邨 戴方尧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6-79,共4页
确定岩浆岩侵入煤层的边界对煤矿安全生产十分重要。利用钻孔资料和岩浆岩的高波阻抗、高频和波形异常等地震波动力学信息,提出了岩浆岩侵入煤层的地震反演、地震相分析和谱分解等3种岩性解释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在安徽淮北矿区某矿... 确定岩浆岩侵入煤层的边界对煤矿安全生产十分重要。利用钻孔资料和岩浆岩的高波阻抗、高频和波形异常等地震波动力学信息,提出了岩浆岩侵入煤层的地震反演、地震相分析和谱分解等3种岩性解释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在安徽淮北矿区某矿利用实际三维地震资料界定岩浆侵入8煤层的范围,取得了好的效果。研究认为,确定岩浆侵入煤层的范围时,当研究区域内具有较多的钻井和测井资料时(3~4个/km2),建议使用地震反演方法;而研究区域内钻井数目较少或缺乏测井资料时,建议综合使用地震相分析和谱分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岩 三维地震 地震反演 地震相分析 谱分解
下载PDF
地震相分析在探测煤层中火成岩侵入范围的应用 被引量:13
12
作者 孙学凯 崔若飞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8-60,66,共4页
煤田地震岩性解释普遍采用波阻抗反演技术和地震属性技术,二者的共同缺陷是无法把握地震信号的总体变化及其分布规律。基于波形的地震相分析技术综合利用了地震波的频率、相位、速度、能量等各种信息,即基于地震信号的整体差异进行分类... 煤田地震岩性解释普遍采用波阻抗反演技术和地震属性技术,二者的共同缺陷是无法把握地震信号的总体变化及其分布规律。基于波形的地震相分析技术综合利用了地震波的频率、相位、速度、能量等各种信息,即基于地震信号的整体差异进行分类。把地震相分析技术引入煤田三维地震资料岩性解释中,在确定煤层中火成岩侵入范围中取得了初步地质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相分析 岩性 地震属性 人工神经网络
下载PDF
南海珠江口盆地深水扇系统的发现 被引量:98
13
作者 彭大钧 陈长民 +2 位作者 庞雄 朱明 杨飞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7-23,共7页
深水扇系统已成为近 2 0年来国际石油产量与储量增长的主体。对南海珠江口盆地层序地层学的研究和分析发现 ,在盆地内面积最大、最具生烃潜力的白云凹陷发育有大批相互叠置的低水位深水扇。基于勘探与研究成果 ,通过剖析典型高分辨二维... 深水扇系统已成为近 2 0年来国际石油产量与储量增长的主体。对南海珠江口盆地层序地层学的研究和分析发现 ,在盆地内面积最大、最具生烃潜力的白云凹陷发育有大批相互叠置的低水位深水扇。基于勘探与研究成果 ,通过剖析典型高分辨二维地震资料 ,证实白云深水凹陷是自 3 0Ma以来古珠江水系的沉积中心 ,与全球海平面变化周期相协调。在对应的各个三级层序的低水位发展阶段形成深水沉积体系 ,并具备独特的地震相组合结构。深水扇系统广布于受同沉积断层控制的古陆架坡折带及其下倾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珠江口盆地 深水扇系统 古陆架坡折带 地震相组合结构 下第三系 湖相烃源岩
下载PDF
隧道掘进中掌子面前方岩石结构的超前预报 被引量:33
14
作者 薛建 曾昭发 +1 位作者 王者江 田钢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87-89,97,共4页
以地球物理勘探方法进行隧道掘进中前方岩石结构的超前预报,具有快捷、准确和实时处理及显示的优点。通过该方法可及时、详细地了解开挖掌子面前方岩石结构情况,为施工单位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和减少工程隐患提供依据。以吉林省白山市石... 以地球物理勘探方法进行隧道掘进中前方岩石结构的超前预报,具有快捷、准确和实时处理及显示的优点。通过该方法可及时、详细地了解开挖掌子面前方岩石结构情况,为施工单位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和减少工程隐患提供依据。以吉林省白山市石碑岭隧道掘进中所进行的超前预报为例,介绍了地质雷达和地震反射波法在这一领域里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子面 地质雷达 超前预报 隧道掘进 岩石结构
下载PDF
带压开采工作面综合勘探技术和施工治理的应用研究——以内蒙古不连沟煤矿F6226工作面为例
15
作者 吕晓宇 王海东 +2 位作者 刘平 王日光 常立东 《地质找矿论丛》 CAS 2024年第3期423-430,共8页
不连沟煤矿位于准格尔煤田的北部。由于F6226工作面的部分煤层在奥灰水水头以下,需要进行带压开采,必须对潜在的顶板砂岩裂隙水和底板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水导水构造进行采前探查,并对导水构造实施治理。在探查工作中,利用瞬变电磁法在... 不连沟煤矿位于准格尔煤田的北部。由于F6226工作面的部分煤层在奥灰水水头以下,需要进行带压开采,必须对潜在的顶板砂岩裂隙水和底板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水导水构造进行采前探查,并对导水构造实施治理。在探查工作中,利用瞬变电磁法在工作面顶板发现2处低阻异常,均为断裂影响形成岩石破碎,相对富水;经钻孔验证均未出水,预测在回采作业中只会产生局部淋水,不会出现大规模涌(突)水。音频电透视探测发现煤层底板中有4处低阻异常,槽波地震探测共探查出13条断裂和1处地质异常;对异常验证的25个钻孔注浆处理后,最大出水量为0.3 m^(3)/h,并未见到岩层的错乱等异常现象。评价认为,基本可以排除F6226工作面范围内煤层顶板砂岩水和底板奥灰水涌(突)水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连沟煤矿 带压开采工作面 瞬变电磁法 槽波法 音频电透视法 矿山水害治理 危害性评价 内蒙古自治区
下载PDF
利用地震相分析方法圈定煤层变焦区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远 崔若飞 秦轲 《中国煤炭地质》 2010年第12期54-57,共4页
三维地震数据体中,地震波形的总体变化源于地质体构造、岩性的综合反映,因此地震波形的总体变化是一个很重要的地震属性。然而,传统的岩性解释手段(例如波阻抗反演和地震属性技术等)忽略了地震波形的整体变化及其分布规律。利用地震波... 三维地震数据体中,地震波形的总体变化源于地质体构造、岩性的综合反映,因此地震波形的总体变化是一个很重要的地震属性。然而,传统的岩性解释手段(例如波阻抗反演和地震属性技术等)忽略了地震波形的整体变化及其分布规律。利用地震波形的变化来建立地震相,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这一缺陷。利用地震波形划分地震相就是通过神经网络分析将地震信号按照波形进行分类,不同的类反映不同的岩性地质体。基于波形划分地震相原理,介绍了利用Stratimagic地震地层解释系统进行地震相划分的一般流程和关键参数的设置,并以淄博矿业集团葛亭煤矿某采区为例,对其3煤层变焦区进行了圈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形 神经网络 波形分类 Stratimagic 地震相分析
下载PDF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地震反应离心模型试验 被引量:12
17
作者 王年香 章为民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8-22,共5页
介绍了离心模型试验技术在地震工程研究中的应用原理与方法 .运用该技术研究了最大坝高为 15 7m的某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在地震作用下的坝体加速度反应、坝体和面板变形 .结果表明 。
关键词 地震反应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 离心模型试验
下载PDF
基于离心机振动台模型试验的面板堆石坝地震响应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雪东 魏迎奇 +3 位作者 聂鼎 张紫涛 梁建辉 胡晶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89-597,共9页
本文开展了竣工期、蓄水期面板堆石坝地震响应的一系列离心机振动台模型试验,重点探究了地震过程中面板应力的演进规律及破坏模式。试验结果表明,面板应力的演进规律与其地震动历史有关。当作用于坝体的地震动峰值或Arias强度高于其所... 本文开展了竣工期、蓄水期面板堆石坝地震响应的一系列离心机振动台模型试验,重点探究了地震过程中面板应力的演进规律及破坏模式。试验结果表明,面板应力的演进规律与其地震动历史有关。当作用于坝体的地震动峰值或Arias强度高于其所经历的地震动时,无论在竣工期还是蓄水期,面板外表面压应力增量随时间逐渐增大,而内表面拉应力增量逐渐发展;当作用于坝体的地震动峰值与其经历的最大地震动相比较弱时,面板应力总体趋势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内表面拉应力增量的发展,而其外表面压应力增量的发展较为微弱。另外,同一高程处的面板应力响应随地震动峰值或Arias强度而增大,与地震动峰值或Arias强度对堆石区变形的影响相一致。地震过程中坝坡破坏模式以浅层滑动为主。研究成果将为完善面板堆石坝的抗震设计、优化抗震加固措施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机振动台试验 面板堆石坝 地震响应 面板应力 破坏模式
下载PDF
面块切片解释方法应用实例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陆光辉 朱玉波 +2 位作者 杜思耕 王永敏 杨春红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8-48,共1页
面块切片是一种新的三维数据显示、解释方法,将它应用于安棚油田地震资料解释中和BBT油田识别小断层中。与常规解释方法相比,不仅大大提高了地震资料的解释效率,而且在识别小断层和小构造方面效果明显。
关键词 三维地震解释 面块切片 切片显示 数据体 断层 识别
下载PDF
广东红海湾、珠江口及电白—阳江近海第四纪沉积 被引量:4
20
作者 康长生 杨胜明 廖志良 《热带海洋》 CSCD 1997年第1期39-48,共10页
根据物探和钻探资料,研究区内第四纪沉积物可分为两部分,下部地震反射结构复杂,斜层理发育,粒度较粗,为晚更新世产物;上部的地震反射结构简单,呈水平状或近水平状结构,粒度较细,为全新世沉积。
关键词 地震反射特征 沉积相 海平面变化 红海湾 第四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