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ismic hazard level reduction for existing buildings considering remaining building lifespans
1
作者 Ji-Hun Park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19年第3期649-661,共13页
Seismic hazard levels lower than those for design of new buildings have been permitted for seismic evaluation and retrofi t of existing buildings due to the relatively short remaining lifespans. The seismic hazard red... Seismic hazard levels lower than those for design of new buildings have been permitted for seismic evaluation and retrofi t of existing buildings due to the relatively short remaining lifespans. The seismic hazard reduction enables costeff ective seismic evaluation and retrofi t of existing buildings with limited structural capacity. The current study proposes seismic hazard reduction factors for Korea, one of low to moderate seismicity regions. The seismic hazard reduction factors are based on equal probabilities of non-exceedance within diff erent remaining building lifespans. A validation procedure is proposed to investigate equality of seismic risk in terms of ductility-based limit states using seismic fragility assessment of nonlinear SDOF systems, of which retrofi t demands are determined by the displacement coeffi cient method of ASCE 41-13 for diff erent target remaining building lifespans and corresponding reduced design earthquakes. Validation result shows that the use of seismic hazard reduction factors can be permitted in conjunction with appropriate lower bounds of the remaining building lifespa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mic hazard level existing BUILDING REMAINING BUILDING LIFESPAN probability of LIMIT state
下载PDF
地震环境下不同重要性建筑的抗震设防水准 被引量:9
2
作者 马玉宏 谢礼立 赵桂峰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17-121,共5页
针对我国进行建筑物重要性分类时没有考虑地震环境影响的现实,采用地震危险性分析的方法将我国划分为地震危险性不同的3个区。同时,在采用调整设计基准期来标定建筑的重要性类别的基础上,利用地震动参数的危险性曲线,分析了不同重要性... 针对我国进行建筑物重要性分类时没有考虑地震环境影响的现实,采用地震危险性分析的方法将我国划分为地震危险性不同的3个区。同时,在采用调整设计基准期来标定建筑的重要性类别的基础上,利用地震动参数的危险性曲线,分析了不同重要性建筑在不同危险性特征分区内、不同设防概率水准(常遇、偶遇、罕遇地震)下的地震动参数(设防烈度、地震影响系数和地震地面运动加速度)的取值,最终证实调整结构的设计基准期并考虑地震环境的影响是标定结构的重要性从而调整设防等级的一种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危险性分析 超越概率 抗震设防水准 地震动参数 重要性分类
下载PDF
中国地震区划 被引量:4
3
作者 时振梁 李裕澈 《中国工程科学》 2001年第6期65-68,共4页
简要介绍编制中国地震区划图 (1990 )的技术途径。结合对我国地震活动时间和空间不均匀分布认识和我国地震预测方面的科研成果 。
关键词 中国 地震区划 地震危害性分析 地震风险水平 地震区划图 编制
下载PDF
四川及邻区不同风险水平下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比值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雷建成 高孟潭 +2 位作者 吕红山 亢川川 陈鲲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88-600,共13页
基于四川及邻区8181个控制点的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统计得出了不同风险水平下中硬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比值特征.文中重点分析了大震与中震地震作用的比值(K2值)的统计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初步分析了影响K2值的因素.本文研究结果不仅... 基于四川及邻区8181个控制点的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统计得出了不同风险水平下中硬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比值特征.文中重点分析了大震与中震地震作用的比值(K2值)的统计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初步分析了影响K2值的因素.本文研究结果不仅可为抗倒塌地震区划图编图原则和编图方法的确定提供重要依据,还可为不同行业、不同工程的抗震设计和验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2值 峰值加速度 风险水平 抗倒塌地震区划图
下载PDF
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北京盆地对3~10s地震动的放大效应 被引量:10
5
作者 付长华 高孟潭 俞言祥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48-460,共13页
以北京盆地为例,针对不同的设定地震,研究了不同震源条件对盆地放大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震源因素可对计算结果带来一些不确定性,但盆地内沉积物的厚度是控制3~10 s周期段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的主要因素。因此,计算了盆地对3~10 s... 以北京盆地为例,针对不同的设定地震,研究了不同震源条件对盆地放大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震源因素可对计算结果带来一些不确定性,但盆地内沉积物的厚度是控制3~10 s周期段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的主要因素。因此,计算了盆地对3~10 s周期段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的平均放大系数,并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了平均放大系数与盆地等效沉积物厚度之间的函数关系。最后,结合北京盆地内高层建筑的分布,初步探讨了高层建筑地震致灾风险水平与盆地结构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盆地 盆地放大效应 高层建筑 地震致灾风险水平
下载PDF
中亚地区地震损失评估 被引量:9
6
作者 李娟 陈禺页 陈棋福 《内陆地震》 2000年第1期1-8,共8页
采用了基于宏观经济指标—— GDP(国内生产总值 )的地震损失预测方法对中亚地区地震损失作出评估。利用易得、合理可行的人口和 GDP分布资料得到了中亚地区未来 50年地震损失分布图。分析表明 :中亚部分地区期望的震灾程度远远高于全球... 采用了基于宏观经济指标—— GDP(国内生产总值 )的地震损失预测方法对中亚地区地震损失作出评估。利用易得、合理可行的人口和 GDP分布资料得到了中亚地区未来 50年地震损失分布图。分析表明 :中亚部分地区期望的震灾程度远远高于全球的平均震灾程度 ,是受地震灾害影响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损失评估 国内生产总值 震灾程度
下载PDF
基于抗震性态的设防标准研究 被引量:38
7
作者 谢礼立 马玉宏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00-209,223,共10页
以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为出发点 ,并以我国为例 ,针对目前国内外抗震设防标准的若干问题和不足 ,提出了基于性态抗震设计的三环节抗震设防方法 .将现有的设防内容改为确定结构的抗震设计类别、确定设计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确定建筑的... 以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为出发点 ,并以我国为例 ,针对目前国内外抗震设防标准的若干问题和不足 ,提出了基于性态抗震设计的三环节抗震设防方法 .将现有的设防内容改为确定结构的抗震设计类别、确定设计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确定建筑的重要性等级 3个方面 ,并分别在每一方面进行具体深入的研究 ,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基于性态的抗震设防标准确定的原则、方法和框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性态 抗震设计 抗震设防标准 设防列度 地震危险性特征 地震易损性 地震经济损失估计 地震死亡率
下载PDF
2013年芦山7.0级地震的同震及震后形变模拟
8
作者 刘冠中 刘远征 +1 位作者 杜雪松 苏琴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331-1337,共7页
芦山地震发生时,龙门山断裂带的大部分跨断层短水准观测场地未记录到同震变化,为了研究芦山地震对这些场地的影响,同时也为了更准确地评估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的地震危险性,基于弹性位错理论和粘弹性分层岩石圈模型,模拟计算芦山地震的... 芦山地震发生时,龙门山断裂带的大部分跨断层短水准观测场地未记录到同震变化,为了研究芦山地震对这些场地的影响,同时也为了更准确地评估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的地震危险性,基于弹性位错理论和粘弹性分层岩石圈模型,模拟计算芦山地震的同震、震后形变,以及龙门山断裂带上短水准场地的同震和震后变化.结果表明:(1)芦山地震断层北西盘(上盘)同震最大水平位移约19.18 cm,整体为E和SEE向运动,南东盘(下盘)约7.55 cm,主要为NWW向运动;垂直位移场在上盘的上升比较显著,最大抬升幅度30.74 cm;(2)未来10年,由粘弹松弛引起的震后形变与同震形变相差不多,将释放与主震相当的能量,但由于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的滑动亏空区仍有大部分的能量未释放完全,强震危险性仍较高;(3)整体上芦山地震引起的龙门山断裂带垂向同震形变比较微弱,除宝兴场地外,其他场地的同震形变本身就很小,变化幅度小于观测精度,这可能与芦山地震发震断层为尚未出露地表的盲逆断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地震 同震 震后形变 短水准 地震危险性
下载PDF
三重摩擦摆支座多阶段隔震性能的控制参数分析
9
作者 韩建平 尚继英 《结构工程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2-121,共10页
简要介绍了三重摩擦摆支座的基本原理和力-位移关系,分析讨论了三重摩擦摆支座用于数值模拟的串联模型及其数值模拟的实现方法。以一装设三重摩擦摆支座的六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算例,利用串联模型模拟三重摩擦摆支座,采用SAP2000进... 简要介绍了三重摩擦摆支座的基本原理和力-位移关系,分析讨论了三重摩擦摆支座用于数值模拟的串联模型及其数值模拟的实现方法。以一装设三重摩擦摆支座的六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算例,利用串联模型模拟三重摩擦摆支座,采用SAP2000进行建模分析。选择3组分别对应众值烈度、基本烈度以及罕遇烈度水准的地震动记录,对该隔震结构动力模型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研究了支座滞回特性以及中周期支座和长周期支座的参数变化对隔震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支座的滑移面半径和滑移面摩擦系数对中周期支座隔震结构响应的影响较大,而滑移面半径和支座位移能力对长周期支座隔震结构响应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重摩擦摆支座 串联模型 风险水平 地震响应 钢筋混凝土框架
下载PDF
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在抗震加固中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徐开 吕佐超 +1 位作者 吴徽 娄宇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5-41,共7页
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提出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该理论要求建筑物在未来遭遇地震作用时表现出预定的抗震性能水平,这引起了世界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美国地震工程界最早将该理论引入到加固中,这对既有结构的抗震评估和抗震加固设计具... 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提出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该理论要求建筑物在未来遭遇地震作用时表现出预定的抗震性能水平,这引起了世界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美国地震工程界最早将该理论引入到加固中,这对既有结构的抗震评估和抗震加固设计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阐述了基于性能的抗震加固方法的基本思想、产生背景、发展状况及其主要研究内容,并指出该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性能 抗震加固 性能水平 设防水准 性能目标
下载PDF
地震危险性分析的不确定性对核电厂抗震裕度影响研究
11
作者 李敏 陈永新 +1 位作者 迟明杰 李小军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87-92,共6页
抗震裕度分析是评估核电厂抵御外部事件能力的必要方法,裕度分析中的关键参数依赖于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而其结果受不确定性影响较大。本文总结了抗震裕度分析方法,分析了审查级地震的选取以及地震概率危险性分析中不确定性对抗震裕度... 抗震裕度分析是评估核电厂抵御外部事件能力的必要方法,裕度分析中的关键参数依赖于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而其结果受不确定性影响较大。本文总结了抗震裕度分析方法,分析了审查级地震的选取以及地震概率危险性分析中不确定性对抗震裕度分析的影响,对抗震裕度分析中如何考虑不确定性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 不确定性 抗震裕度 地震概率风险评估法 审查级地震
下载PDF
海底管道及膨胀弯和立管系统在地震危险区的动态非线性时程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乐芹 李庆 +1 位作者 夏日长 周子鹏 《中国海洋平台》 2017年第1期58-65,共8页
位于地震危险区的海底管道及立管系统,在地震作用下会受到由于地震波传播引起的海床瞬时震动,也需要承受地震作用下由于海床砂土液化、断层运动以及滑坡等产生的海床永久变位。地震灾害产生的诸多不利因素极有可能引起处于地震危险区的... 位于地震危险区的海底管道及立管系统,在地震作用下会受到由于地震波传播引起的海床瞬时震动,也需要承受地震作用下由于海床砂土液化、断层运动以及滑坡等产生的海床永久变位。地震灾害产生的诸多不利因素极有可能引起处于地震危险区的海底管道失稳、局部屈曲,并最终导致管道破裂失效。因此,需要对地震危险区内的海底管道系统进行充分的抗震设计与分析。近平台的海底管道、膨胀弯及立管系统由于安全等级要求更高,需要进行非线性动态时程分析,以确保整个结构系统在超常地震等级下(ALE)不会出现整体失稳或者管道断裂等极端破坏。以某地震危险区域的海底管道项目为例,详细介绍海底管道、膨胀弯及立管系统在地震危险区动态非线性时程分析的流程及规范校核准则等,为类似的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危险区 超常地震等级 非线性时程分析 地震波 结构响应
下载PDF
龙门山地区地震活动性广义极值模型构建
13
作者 任梦依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7-166,共10页
以龙门山地区为研究区,利用1931年至2010年历史地震数据,时限取80年,时间间隔取10年,构建地震活动性广义极值模型,估计龙门山地区震级上限和强震重现水平。结果表明龙门山地区地震活动性广义极值模型服从具有有限上界的Weibull分布,震... 以龙门山地区为研究区,利用1931年至2010年历史地震数据,时限取80年,时间间隔取10年,构建地震活动性广义极值模型,估计龙门山地区震级上限和强震重现水平。结果表明龙门山地区地震活动性广义极值模型服从具有有限上界的Weibull分布,震级上限为8.3,未来20年、50年、100年龙门山地区的强震重现水平分别为7.9、8.1、8.1。起始年由1930年至1933年逐年平移,时间间隔不变,震级上限及强震重现水平的计算结果相差不到0.2级,表明本文构建的龙门山地区广义极值模型具有一定程度的稳定性,可为地震区划以及地震危险性分析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危险性 震级上限 强震重现水平 广义极值分布 龙门山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