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图像信息方法研究芦山M_S7.0地震前川滇及附近地区的图像异常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小涛 张永仙 +2 位作者 夏彩韵 吴永加 余怀忠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80-789,980,共10页
图像信息方法是一种基于统计物理学的地震预测方法.该方法通过严格的统计检验给出地震活动状态显著偏离平均状态的地区(即显著平静或显著活跃的地区),称为"地震热点".以往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个预测效能较高的中长期地震... 图像信息方法是一种基于统计物理学的地震预测方法.该方法通过严格的统计检验给出地震活动状态显著偏离平均状态的地区(即显著平静或显著活跃的地区),称为"地震热点".以往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个预测效能较高的中长期地震预测方法.本文利用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提供的1970年以来的地震目录,在剔除余震、选取完备震级的基础上,基于前期研究工作结果中预测效能较高的计算参数,即网格尺度为2°×2°、预测时间窗为9年,分析2008年汶川MS8.0地震后到2013年芦山MS7.0地震前川滇地区的图像信息演化过程.结果表明,2009—2010年间芦山MS7.0地震震中附近的鲜水河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和安宁河断裂带交汇区(29°—31°N,101°—105°E)存在明显的地震热点,2011—2012年该地震热点缩小至(29°—31°N,101°—103°E)范围,2012年以后消失,继而于2013年发生芦山MS7.0地震.本文还对比研究了网格尺度为1°×1°时的图像信息演化过程,结果显示2009—2010年芦山地震附近的新津—成都—德阳断裂南部、龙泉山西缘断裂南段、马边—盐津断裂带、峨边断裂带、天全—萦经断裂带(29°—30°N,103°—104°E)也出现过地震热点,2011年以后该热点消失,2013年发生芦山MS7.0地震.本文讨论了计算参数对预测结果的影响,并根据目前存在的地震热点分析了川滇及附近地区今后强震发生的可能地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信息方法 地震热点 芦山MS7.0 地震 川滇及附近地区
下载PDF
基于PI算法的青藏块体强震回溯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余娜 张晓清 +1 位作者 袁伏全 赵燕杰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1年第1期35-41,共7页
利用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提供的1970—2019年8月全国地震目录,在分析青藏块体最小完备震级的基础上,应用PI算法,选取空间网格尺度0.2°×0.2°,截止震级为M_(L)3.0,目标震级≥M_(S)6.0,预测时间窗设定为10 a、5 a、3 a不同时... 利用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提供的1970—2019年8月全国地震目录,在分析青藏块体最小完备震级的基础上,应用PI算法,选取空间网格尺度0.2°×0.2°,截止震级为M_(L)3.0,目标震级≥M_(S)6.0,预测时间窗设定为10 a、5 a、3 a不同时间尺度进行回溯性研究,并对预测结果进行ROC检验。结果表明,预测时间窗内的强震基本发生在PI算法所得异常区域附近,且预测结果明显优于随机概率法;PI算法对青藏块体中长时间尺度的强震具有一定的预测效能,而且将预测时间窗设定为3 a时,预测效能较好。此外,定性分析了活动块体边界带“目标”地震与地震热点丛集间的关系,发现青藏块体M_(S)≥6.0地震与活动块体边界带地震热点间的对应关系较好。在实际应用中,将PI算法计算结果与活动块体边界带结合起来考虑强震相对危险区域时,该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信息法 最小完备震级 地震热点 青藏块体
下载PDF
利用图像信息方法研究库车MS5.6、于田MS6.4地震前异常演化 被引量:2
3
作者 尼鲁帕尔·买买吐孙 余怀忠 《内陆地震》 2020年第3期215-222,共8页
基于新疆地震台网中心提供的地震目录,将32°~44°N,78°~90°E作为研究区域,在选定完备震级的基础上,采用PI方法对研究区进行时空扫描。选取网格尺度为0.5°×0.5°,预测时间窗为1年,滑动时间为1个月,分析... 基于新疆地震台网中心提供的地震目录,将32°~44°N,78°~90°E作为研究区域,在选定完备震级的基础上,采用PI方法对研究区进行时空扫描。选取网格尺度为0.5°×0.5°,预测时间窗为1年,滑动时间为1个月,分析了2020年1月16日库车M S5.6地震和6月26日于田MS6.4地震震前震区附近“地震热点”演化过程。结果显示,2次地震前预测时段内震中附近区域均出现“地震热点”,其中于田MS6.4地震前热点分布较稳定,持续时间长。随预测时间窗往后推移,目标震中附近地震热点分布范围逐渐增大,发震概率呈现由弱到强的演化特征。尝试缩短预测时段,进行逐月时空扫描,考察地震热点随时间演化过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信息方法 地震热点 库车MS5.6地震 于田MS6.4地震
下载PDF
PI算法用在天山地震带的回溯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尼鲁帕尔.买买吐孙 张小涛 +1 位作者 张永仙 夏彩韵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45-52,共8页
以天山地震带为研究区域,以该地区1994—2014年发生的MS6.0以上强震为研究对象进行回溯性研究。以截止震级MC为MS4.0,空间网格间距0.4°×0.4°,异常学习时间窗为15年,预测时间窗为4年,系统计算天山地震带1994年以来的"... 以天山地震带为研究区域,以该地区1994—2014年发生的MS6.0以上强震为研究对象进行回溯性研究。以截止震级MC为MS4.0,空间网格间距0.4°×0.4°,异常学习时间窗为15年,预测时间窗为4年,系统计算天山地震带1994年以来的"地震热点"图像,分析研究时段内强震前后的PI图像演化过程,并采用ROC方法和R值评分检验,对图像信息方法在天山地区的预测效能进行评分。结果表明:(1)在回溯性研究时段内发生的强震都分布在地震热点上;(2)研究时段内发生的6次6.5级以上地震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连续热点异常演化过程;(3)ROC检验和R值评分结果显示,PI算法优于随机预测,PI算法在文章中采用的模型参数对天山地震带MS≥6.0地震具有较好的中长期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信息(PI)方法 地震热点 天山地震带 回溯性研究 地震可预测性
下载PDF
Importance of initial buoyancy field on evolution of mantle thermal structure:Implications of surface boundary conditions
5
作者 Petar Gliovi Alessandro M.Forte 《Geoscience Frontiers》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期3-22,共20页
Although there has been significant progress in the seismic imaging of mantle heterogeneity, the outstanding issue that remains to be resolved is the unknown distribution of mantle temperature anomalies in the distant... Although there has been significant progress in the seismic imaging of mantle heterogeneity, the outstanding issue that remains to be resolved is the unknown distribution of mantle temperature anomalies in the distant geological past that give rise to the present-day anomalies inferred by global tomography models. To address this question, we present 3-D convection models in compressible and self-gravitating mantle initialised by different hypothetical temperature patterns. A notable feature of our forward convection modelling is the use of self-consistent coupling of the motion of surface tectonic plates to the underlying mantle flow, without imposing prescribed surface velocities (i.e., p/ate-like boundary condition). As an approximation for the surface mechanical conditions before plate tectonics began to operate we employ the no-slip (rigid) boundary condition. A rigid boundary condition dem- onstrates that the initial thermally-dominated structure is preserved, and its geographical location is fixed during the evolution of mantle flow. Considering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assumed surface boundary conditions (rigid and plate-like) on the evolution of thermal heterogeneity in the mantle we suggest that the intrinsic buoyancy of seven superplumes is most-likely resolved in the tomographic images of present-day mantle thermal structure. Our convection simulations with a plate-like boundary condition reveal that the evolution of an initial cold anomaly beneath the Java-lndonesian trench system yields a long-term, stable pattern of thermal heterogeneity in the lowermost mantle that resembles the present- day Large Low Shear Velocity Provinces (LLSVPs), especially below the Pacific. The evolution of sub- duction zones may be, however, influenced by the mantle-wide flow driven by deeply-rooted and long- lived superplumes since Archean times. These convection models also detect the intrinsic buoyancy of the Perm Anomaly that has been identified as a unique slow feature distinct from the two principal LLSVPs. We find there is no need for dense chemical 'piles' in the lower mantle to generate a stable distribution of temperature anomalies that are correlated to the LLSVPs and the Perm Anomaly. Our tomography-based convection simulations also demonstrate that intraplate volcanism in the south-east Pacific may be interpreted in terms of shallow small-scale convection triggered by a superplume beneath the East Pacific Ri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namics: convection currents and mantleplumes hotspotS seismic tomography Planetary tectonics CMB topography Perm Anomaly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