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financial risk assessment of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s 被引量:5
1
作者 吴巧云 朱宏平 樊剑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5期1425-1436,共12页
Engineering facilities subjected to natural hazards(such as winds and earthquakes) will result in risk when any designed system(i.e.capacity) will not be able to meet the performance required(i.e.demand).Risk might be... Engineering facilities subjected to natural hazards(such as winds and earthquakes) will result in risk when any designed system(i.e.capacity) will not be able to meet the performance required(i.e.demand).Risk might be expressed either as a likelihood of damage or potential financial loss.Engineers tend to make use of the former(i.e.damage).Nevertheless,other non-technical stakeholders cannot get useful information from damage.However,if financial risk is expressed on the basis of probable monetary loss,it will be easily understood by all.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methodologies which communicate the system capacity and demand to financial risk,Incremental dynamic analysis(IDA) was applied in a performance-based earthquake engineering context to do hazard analysis,structural analysis,damage analysis and loss analysis of a reinforced concrete(RC) frame structure.And the financial implications of risk were expressed by expected annual loss(EAL).The quantitative risk analysis proposed is applicable to any engineering facilities and any natural hazards.It is shown that the results from the IDA can be used to assess the overall financial risk exposure to earthquake hazard for a given constructed facility.The computational IDA-EAL method will enable engineers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long-term financial implications in addi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cost.Consequently,it will help stakeholders make decis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风险评估 金融风险 性能要求 利益相关者 抗震 工程设施 定量风险分析
下载PDF
Seismic Risk Assessment of Buildings in the Extended Urban Region of Athens and Comparison with the Repair Cost
2
作者 A. K. Eleftheriadou A. D. Baltzopoulou A. I. Karabinis 《Open Journal of Earthquake Research》 2014年第3期115-134,共20页
A complete research of seismic risk assessment is presented herein focused on the existing build- ings of the extended urban region of Athens in Greece. The seismic risk assessment is fulfilled by discriminating the c... A complete research of seismic risk assessment is presented herein focused on the existing build- ings of the extended urban region of Athens in Greece. The seismic risk assessment is fulfilled by discriminating the current study in two approaches, probable and actual, conducting afterwards between them a comparison analysis. In the first part, a pilot methodology is developed for the seismic loss assessment in monetary terms regarding the buildings damages, consistent with the National Programme for Earthquake Management of Existing Buildings (NPEMEB). The building stock consists of typical building types of Southern Europe and refers to 750,085 buildings (18.80% of buildings in Greece) situated in the entire region of Athen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2000-1 statistical census. A wider research of seismic risk assessment could include direct losses of infrastructures and indirect economic losses. The evaluation of loss due to building damage in a certain region requires an assessment of both seismic hazard and vulnerability of the building stock in the study area. Four different existing damage scenarios are applied for the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The results of the seismic risk assessment for the four different aspects of the es- timated damage and the different soil conditions are presented in a map of the study region. The existing vulnerability curves corresponding to defined types of buildings have been derived from the National Technical Chamber of Greece and also from recently developed DPMs. The last DPMs were obtained in a previous research (Eleftheriadou, 2009) from the process of a created damage database after the 7th of September 1999 Parnitha’s earthquake and comprised 180,945 buildings which developed damage of varying degree, type and extent. In the second part of the research, the seismic risk is evaluated from the available data regarding the mean statistical repair/ strengthening or replacement cost for the total number of damaged structures (180,427 buildings) after the same (1999 Parnitha’s) seismic event. Data regarding the compatible (budget approved according to the ministry’s provisions) repair cost has been collected. The structural losses in monetary terms for the 180,427 buildings damaged structures are evaluated equal to 2450.0 Μ€, 1887.8 Μ€ and 2118.9 Μ€ based on the previously mentioned statistical seismic risk data. The statistically derived repair cost for Attica is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the economic loss esti- mation for buildings using the aforementioned risk assessment methodology. From the analysis results, the seismic scenario based on the recently developed DPMs (Eleftheriadou, 2009) pre- sented the better correlation (2627.77 M€) with the total statistically evaluated repair cost (2450.02 M€). It is important to stress that the inclusion of the coefficient parameter S overes- timates significantly the seismic losses. The last result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in future risk researches. The comparison of the estimated economic loss with the statistical repair cost calibrates the reliability of the commonly used risk assessment method and serves in the im- provement of seismic security prioritizing the criteria for seismic rehabilitation programmes of existing build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mic VULNERABILITY seismic risk Damage SCENARIO ECONOMIC loss REPAIR Cost
下载PDF
基于地震损失风险的多层砌体结构抗震构造措施评估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永群 王卓琳 +1 位作者 蒋利学 冷予冰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7-112,共6页
地震损失风险可反映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其定量评价不仅是结构抗震设计参数选择的重要环节,也是防震减灾决策的重要依据。为研究采用不同抗震构造措施的砌体结构的抗震能力,提出了砌体结构基于地震危险性和结构易损性的损失评估方法。... 地震损失风险可反映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其定量评价不仅是结构抗震设计参数选择的重要环节,也是防震减灾决策的重要依据。为研究采用不同抗震构造措施的砌体结构的抗震能力,提出了砌体结构基于地震危险性和结构易损性的损失评估方法。设计了25种不同抗震构造措施的砌体结构模型,采用非迭代静力分析的砌体结构易损性分析方法研究了地震作用下砌体结构的失效概率,并分析了砌体结构在1年和50年内可能发生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损失风险。结果表明,抗震构造措施可显著降低砌体结构地震损失风险,无抗震构造措施的砌体结构倒塌概率是采用完备抗震构造措施时的5.5倍。基于人员伤亡率控制的计算结果与现行设计规范要求基本一致,但对低层砌体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要求更为宽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砌体结构 抗震构造措施 易损性分析 地震损失风险
下载PDF
基于概率方法的地震灾害风险区划
4
作者 李卓阳 王东明 +1 位作者 肖遥 王超 《防灾减灾学报》 2023年第3期12-19,共8页
为了解决传统地震灾害风险区划中采用风险程度指数表达区划结果造成的指标含义不明确问题,一种基于概率理论的地震灾害风险区划方法被采用。它利用概率理论将在各自领域得到成熟发展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和结构易损性分析技术联系起来,... 为了解决传统地震灾害风险区划中采用风险程度指数表达区划结果造成的指标含义不明确问题,一种基于概率理论的地震灾害风险区划方法被采用。它利用概率理论将在各自领域得到成熟发展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和结构易损性分析技术联系起来,通过计算不同年超越概率地震危险造成的潜在经济损失年度期望来评价地震灾害风险。利用这一方法,以辽宁省老震区的农村农居建筑作为评估对象,展示了对于具有不确定性的地震灾害风险如何采用明确的经济指标进行量化评估。在更多的结构易损性参数支持下,这种方法可以被扩展应用在城市地震灾害风险区划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易损性 概率性地震危险性分析 年均潜在地震损失 概率论 地震灾害风险区划
下载PDF
中国大陆地震风险分析模型研究(Ⅱ):生命易损性模型 被引量:24
5
作者 刘吉夫 陈颙 +1 位作者 史培军 陈晋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04-407,共4页
通过比较研究前人的工作成果,采用陈颙等人提出的宏观易损性分析思路,完善了该分析方法的人口和GDP分配方案,同时考虑了前人忽略了的人员死亡率为0时的特殊情况,在收集大量灾害性地震资料的基础上,拟合出了新的地震生命易损性模型.通过... 通过比较研究前人的工作成果,采用陈颙等人提出的宏观易损性分析思路,完善了该分析方法的人口和GDP分配方案,同时考虑了前人忽略了的人员死亡率为0时的特殊情况,在收集大量灾害性地震资料的基础上,拟合出了新的地震生命易损性模型.通过和云南省县级尺度上建筑物易损性分类清单法预测结果相对比,证明本文建立的地震生命易损性模型是合理可行的,在地震灾害损失预测和地震应急工作中都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地震风险 灾害损失 生命易损性模型
下载PDF
城市化过程中房屋地震灾害脆弱性和损失风险变化研究——以唐山市区及城乡过渡乡镇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齐文华 苏桂武 +3 位作者 张素灵 刘新圣 魏本勇 孙磊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20-834,共15页
以1976年、1995年、2002年和2009年为代表时期,利用前期研究给出的基于高分辨率遥感的群体房屋地震灾害脆弱性和震灾损失风险分析方法,分析了唐山市区及城乡过渡乡镇群体房屋地震灾害脆弱性和震灾损失风险近30多年来的整体变化。结果表... 以1976年、1995年、2002年和2009年为代表时期,利用前期研究给出的基于高分辨率遥感的群体房屋地震灾害脆弱性和震灾损失风险分析方法,分析了唐山市区及城乡过渡乡镇群体房屋地震灾害脆弱性和震灾损失风险近30多年来的整体变化。结果表明:1976—2009年,研究区房屋暴露量显著增加、结构脆弱性逐渐降低;在设定遭受Ⅵ~Ⅺ度地震烈度条件下,房屋破坏面积和直接经济损失虽均显著增加,且随烈度增大两者增加量越来越大,但房屋破坏比例显著降低;遭受低、高不同地震烈度条件下,研究区震灾损失风险差异显著:遭受低地震烈度时,砖混和钢混房屋的增加有效降低了房屋的破坏率、破坏面积和破坏等级,利于降低震灾损失风险;但遭受高地震烈度时,这类房屋也出现了大面积和高等级的破坏,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震灾损失风险;若1976年唐山大地震在不同代表时期重现,房屋震灾损失风险显著增加。2009年房屋破坏面积是1976年的6倍,直接经济损失是1976年的2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害脆弱性 震灾损失风险 城市化 唐山地区
下载PDF
高速铁路连续梁桥全寿命周期概率地震损失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冯莉 樊燕燕 +1 位作者 李子奇 王力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15-822,共8页
在全概率PBEE方法(PEER-PBEE Methodology)的基础上,建立桥梁结构全寿命周期地震损失计算方法和分析流程。以一座高速铁路连续梁桥为背景,通过地震易损性和地震危险性的卷积确定结构的地震风险概率,最终得到桥梁结构全寿命周期地震损失... 在全概率PBEE方法(PEER-PBEE Methodology)的基础上,建立桥梁结构全寿命周期地震损失计算方法和分析流程。以一座高速铁路连续梁桥为背景,通过地震易损性和地震危险性的卷积确定结构的地震风险概率,最终得到桥梁结构全寿命周期地震损失。研究结果表明:该高速铁路连续梁桥在寿命周期内发生轻微损伤和中等损伤的概率较大,其造成的损失约占全部地震损失的70%;桥梁系统寿命周期震害损失与资金折现率有关,占结构初始成本的1.91%~4.38%;本文研究结果对高速铁路桥梁结构的地震经济损失计算方法和地震巨灾保险的未来推广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危险性 地震易损性 地震风险 全寿命周期地震损失 数值积分法
下载PDF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的建筑群在地震灾害中的脆弱性和风险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齐文华 苏桂武 +2 位作者 张素灵 刘新圣 魏本勇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8-99,共12页
近年来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快速发展,其在灾害研究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将遥感技术用于建筑群在地震灾害中的脆弱性和损失风险分析,不仅能保证建筑物类型和数量调查更新的时效性,而且有利于进行不同时期损失风险的对比分析,以便揭示震灾... 近年来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快速发展,其在灾害研究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将遥感技术用于建筑群在地震灾害中的脆弱性和损失风险分析,不仅能保证建筑物类型和数量调查更新的时效性,而且有利于进行不同时期损失风险的对比分析,以便揭示震灾损失风险的变化规律。通过分析高分辨率建筑群的遥感影像特征,设计了一套提取建筑物属性信息(高度和面积)的方法,并通过实地调查验证了其可行性;将提取的建筑群属性信息与传统的震灾风险分析模型相结合,即可实现对研究区建筑群在地震灾害中的脆弱性和损失风险分析。以唐山市区和9个乡镇2009年的建筑物为研究对象,提取了它们的属性信息,在设定地震烈度情景下,分析了这些建筑物在地震灾害中的脆弱性和损失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遥感 地震灾害 群体房屋 脆弱性 风险
下载PDF
北京市建筑抗震能力分类及地震灾害风险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桂欣 孙柏涛 +1 位作者 陈相兆 闫培雷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3-229,共7页
北京市作为国家重点设防超大型城市,其地震灾害的敏感性和脆弱性极高。本文研究得到了以公里网格为单元的北京市建筑物抗震能力分类评价及其地震灾害风险分析结果。主要研究工作有:(1)针对北京市房屋抗震能力差异较大的现状,开展了建筑... 北京市作为国家重点设防超大型城市,其地震灾害的敏感性和脆弱性极高。本文研究得到了以公里网格为单元的北京市建筑物抗震能力分类评价及其地震灾害风险分析结果。主要研究工作有:(1)针对北京市房屋抗震能力差异较大的现状,开展了建筑结构现场调查;(2)分析社会多元因素对北京市建筑物抗震能力的影响程度,建立了北京市建筑抗震能力分区分类方法;(3)建立了北京市各类建筑物地震易损性矩阵;(4)基于易损性分析结果,得到了北京市在不同概率地震作用下的建筑物直接损失和人员死亡评估模型。本文相关工作可为北京市政府和民众了解地震可能造成的威胁,做好震前准备和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能力 地震灾害风险 易损性 直接经济损失 人员死亡
下载PDF
城市地震风险精细化评估--以北京海淀区为例 被引量:8
10
作者 袁海红 高晓路 戚伟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7-210,共14页
地震风险评估需充分考虑到地震风险的时空差异,选择合理的时空间尺度进行研究,才能给政府防灾减灾规划、政策的落实和应急救援等提供具有可操作性、切实有效的信息。为此,基于辨识城市地震风险时空格局差异以及抗震救灾组织2个方面的综... 地震风险评估需充分考虑到地震风险的时空差异,选择合理的时空间尺度进行研究,才能给政府防灾减灾规划、政策的落实和应急救援等提供具有可操作性、切实有效的信息。为此,基于辨识城市地震风险时空格局差异以及抗震救灾组织2个方面的综合考虑,本研究选择在500m×500m格网尺度上进行昼夜2个不同时段的地震风险评估研究,建立了昼夜人口分布与土地利用的对应关系,以及建筑物损毁与人员伤亡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昼夜地震风险精细化评估的方法。并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在500m×500m格网尺度上进行了地震风险的模拟评估,估算了海淀区总体及格网在相应的地震烈度下可能的建筑物损毁面积、房屋损失以及人员伤亡数。结果表明,海淀区年期望建筑物损毁总面积为18.5万m2,房屋总损失为3.25亿元(不包括屋内财产),白天死亡总人数3158人,受伤总人数12071人,夜晚死亡总人数2037人,受伤总人数7790人;空间上,建筑物损毁面积和房屋损失比较大的地区集中在南部城市中心区和东部产业园区,白天和夜晚伤亡人数自东南向西北呈现出显著的"城市核心区—城市边缘区—城市影响区—乡村腹地"的衰减模式,白天伤亡人口有几个显著的高值区,夜晚伤亡人口则分布相对分散。文中的分析结果识别了昼夜精细化尺度地震风险的高值区域,为进一步确定防震减灾、震后应急救援以及各种救灾物资分配的重点地区提供了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尺度 地震风险评估 建筑物损毁 损失 人员伤亡 海淀区
下载PDF
桥梁结构基于性能的地震经济风险评估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凯 朱晞 +1 位作者 倪永军 江辉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8-74,共7页
针对我国桥梁结构的地震直接经济风险评估,建立基于性能的实用评估方法。规范设防下利用地震动参数确定地震危险性,将改进能力谱方法用于确定桥梁结构各损伤状态的地震需求水平,结合桥梁损伤脆弱性以及相应的损失比,使桥梁结构的地震经... 针对我国桥梁结构的地震直接经济风险评估,建立基于性能的实用评估方法。规范设防下利用地震动参数确定地震危险性,将改进能力谱方法用于确定桥梁结构各损伤状态的地震需求水平,结合桥梁损伤脆弱性以及相应的损失比,使桥梁结构的地震经济风险定量表达为年预期损失形式。并借助OpenSees地震工程仿真平台应用本方法对一座城市轨道交通桥梁进行地震经济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在设定地震下桥梁结构的地震直接经济风险损失主要来自年超越概率较高的轻微破坏和中等破坏,约占风险损失的82.4%;而运用增量动力分析对该评估方法的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评估结果与增量动力分析结果相比较为保守,二者相对误差随年超越概率的降低而趋于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 地震直接经济风险 评估 年预期损失 脆弱性曲线 增量动力分析 能力谱方法
下载PDF
我国开展地震保险的必要性、有利条件、模式选择 被引量:10
12
作者 朱建钢 《四川地震》 2004年第4期12-16,共5页
立足于中国地震风险的定量分析和巨灾保险理论,对国外有代表性的地震保险制度进行了比较性研究。认为我国幅员辽阔有利于分散风险,国外地震保险的成功经验可以应用于我国,而适应于我国的地震保险制度设计未必可以应用于其他国家。建议... 立足于中国地震风险的定量分析和巨灾保险理论,对国外有代表性的地震保险制度进行了比较性研究。认为我国幅员辽阔有利于分散风险,国外地震保险的成功经验可以应用于我国,而适应于我国的地震保险制度设计未必可以应用于其他国家。建议我国地震保险制度的最佳方案是在政策上采用新西兰的法定模式,在分保技术上采用日本模式,并阐述了这一组合模式的财政、保险和投保人的三赢原理,说明了我国地震风险分析技术已经具备了支持这一制度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风险分析 可能最大损失率曲线 中国地震保险 国外地震保险
下载PDF
近断层多脉冲地震作用下桥梁墩柱地震风险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夏春旭 柳春光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6-61,共6页
桥梁墩柱是桥梁结构中的关键构件,为研究近断层多脉冲地震动对桥梁墩柱地震风险的影响,采用场地地震危险性、结构地震易损性和结构震后损失3项参数进行综合评估,以PGA为地震动强度指标,分析某8度设防场地的地震年均发生概率,利用OpenSee... 桥梁墩柱是桥梁结构中的关键构件,为研究近断层多脉冲地震动对桥梁墩柱地震风险的影响,采用场地地震危险性、结构地震易损性和结构震后损失3项参数进行综合评估,以PGA为地震动强度指标,分析某8度设防场地的地震年均发生概率,利用OpenSees建立某桥梁墩柱有限元模型并给出其结构的易损性曲线,结合损失比得到桥梁墩柱结构的年均预期损失比分布对比曲线和年均预期损失比。结果表明:随着地震动强度的增大,其对应的年均发生概率反而减小,在小于0.3g范围内的年均地震动发生概率最大;能量最强方向地震时程对应易损性曲线的上限,水平最强方向上的显著小波分量不适合分析桥梁墩柱结构的地震风险,水平单向地震动低估了墩柱的年均预期损失比;对于桥梁墩柱的地震风险而言,能量最强方向上的地震时程对应着桥梁墩柱地震风险的最不利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墩 近断层 多脉冲 地震危险性 易损性 地震风险评价 损失比
下载PDF
基于地震损失风险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弯矩增大系数评估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树和 张举兵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2-140,共9页
损失是表征结构性能的综合指标。为了从损失风险的角度评估现行抗震规范钢筋混凝土框架弯矩增大系数的取值,基于地震风险评估框架FEMA P-58,给出了基于结构整体易损性分析的地震损失计算方法。设计了4个弯矩增大系数分别为1.1、1.3、1.5... 损失是表征结构性能的综合指标。为了从损失风险的角度评估现行抗震规范钢筋混凝土框架弯矩增大系数的取值,基于地震风险评估框架FEMA P-58,给出了基于结构整体易损性分析的地震损失计算方法。设计了4个弯矩增大系数分别为1.1、1.3、1.5、1.7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采用增量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得出了结构的易损性曲线和易损性矩阵,按照地震烈度概率模型,给出了所在场地各种烈度地震发生的概率,计算了每个结构在50年和1年内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损失。结果表明,地震损失风险随强柱弱梁系数增大而减小,50年总经济损失比介于0.08~0.12,人员损伤率介于4.85×10-4~1.12×10-3。按照目前规范取值设计的结构地震损失风险处于可接受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框架 弯矩增大系数 地震风险 损失 易损性曲线
下载PDF
基于GIS的地震应急分类响应系统建设 被引量:2
15
作者 冯骏 李向新 李付伟 《电子科技》 2018年第12期86-88,91,共4页
地震应急响应系统是地震应急管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有本地化特色的应急响应系统对提高应急响应效率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文中介绍了基于Arc Engine、C#编程语言的毕节市地震应急分类响应研究中地震危险性模型、建筑物易损性模型及系统... 地震应急响应系统是地震应急管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有本地化特色的应急响应系统对提高应急响应效率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文中介绍了基于Arc Engine、C#编程语言的毕节市地震应急分类响应研究中地震危险性模型、建筑物易损性模型及系统的开发设计。实现了毕节地区3. 0震级以上地震分级响应的功能,实用性较强,对地震应急演练及实际地震的应急响应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害风险 GIS 地震危险性 建筑物易损性 地震损失评估 ARCENGINE
下载PDF
基于地震损失风险的建筑业态组合方案的优化设计方法
16
作者 王健泽 查军龙 +1 位作者 戴靠山 廖光明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41-652,共12页
以一座9层钢支撑框架结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新一代基于性能的抗震评价理论对其进行了地震损失风险分析,讨论了由商业办公、零售、酒店公寓3种不同主流业态的7个建筑组合方案的地震损失差异。同时,基于遗传算法提出考虑地震损失风险和决... 以一座9层钢支撑框架结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新一代基于性能的抗震评价理论对其进行了地震损失风险分析,讨论了由商业办公、零售、酒店公寓3种不同主流业态的7个建筑组合方案的地震损失差异。同时,基于遗传算法提出考虑地震损失风险和决策者主观意愿的最优业态组合决策方法。结果表明:该建筑结构的倒塌风险较低,50年内倒塌概率约为0.64%。选择不同业态组合方案明显影响建筑地震损失,最大相对损失差距约为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损失 业态组合 商业建筑 遗传算法 倒塌风险
下载PDF
高混凝土坝抗震安全风险评估框架 被引量:12
17
作者 章明旭 王进廷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20,共8页
我国水能资源丰富的西南地区属于强震多发区,因此高坝的抗震安全性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建议了高混凝土坝抗震安全风险评估的框架,由坝址地震危险性、大坝地震易损性、地震破坏损失和抗震安全风险等级等四部分组成。首先,将高坝地震破坏... 我国水能资源丰富的西南地区属于强震多发区,因此高坝的抗震安全性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建议了高混凝土坝抗震安全风险评估的框架,由坝址地震危险性、大坝地震易损性、地震破坏损失和抗震安全风险等级等四部分组成。首先,将高坝地震破坏划分为基本完好、轻微-中等破坏、严重破坏和溃坝四个等级。然后,针对每个破坏等级分析了相对应的生命损失、社会环境影响和经济损失评估方法。最后,采用国际上广泛应用的F-N曲线和ALARP准则,基于高混凝土坝地震破坏引起的各项损失风险水平的不同组合,其抗震安全风险可以划分为低、中等、高、极高四个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混凝土坝 地震危险性 地震易损性 地震损失 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高层RC框架-剪力墙结构地震风险与抗震韧性评估 被引量:6
18
作者 董尧 徐铭阳 吕大刚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31-42,共12页
高层RC框架-剪力墙的地震损失巨大且震害时有发生,为揭示结构抵御地震风险能力的差异性,以高层RC框架-剪力墙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PKPM按现行规范设计了典型RC框架-剪力墙结构,以OpenSees为有限元分析平台,采用考虑弯-剪耦合作用的改进... 高层RC框架-剪力墙的地震损失巨大且震害时有发生,为揭示结构抵御地震风险能力的差异性,以高层RC框架-剪力墙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PKPM按现行规范设计了典型RC框架-剪力墙结构,以OpenSees为有限元分析平台,采用考虑弯-剪耦合作用的改进多垂直杆模型,建立了RC框架-剪力墙的宏观等效模型,运用并行-多条带分析(parallel multi-strip analysis,PMSA)方法计算其地震易损性,通过比较各构件的易损性参数判断构件破坏次序。采用FEMA P-58方法和性能评定计算工具(performance assessment calculation tool,PACT)对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直接经济损失、修复时间和人员伤亡数量三个指标进行基于强度和基于时间的地震损失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虽然天花板及其附属构件破坏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不大,但修复时间很长;采用GB/T 38591—2020《建筑抗震韧性评价标准》,对五种不同设防水平的RC框架-剪力墙进行抗震韧性评级,说明我国当前以“一致危险”为设防目标的建筑在抗震能力上具有较大的差异性,有必要推行“一致风险”的抗震设计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剪力墙结构 地震易损性 地震损失 地震风险 抗震韧性
原文传递
Vulnerability to Earthquake Hazard:Bucharest Case Study,Romania 被引量:1
19
作者 Iuliana Armas Dragos Toma-Danila +1 位作者 Radu Ionescu Alexandru Gavr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ster Risk Science》 SCIE CSCD 2017年第2期182-195,共14页
Recent seismic events show that urban areas are increasingly vulnerable to seismic damage,which leads to unprecedented levels of risk.Cities are complex systems and as such their analysis requires a good understanding... Recent seismic events show that urban areas are increasingly vulnerable to seismic damage,which leads to unprecedented levels of risk.Cities are complex systems and as such their analysis requires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space and the socioeconomic variables characteristic of the inhabitants of urban space.There is a clear need to develop and test detailed models that describe the behavior of these interactions under seismic impact.This article develops an overall vulnerability index to seismic hazard based on a spatial approach applied to Bucharest,Romania,the most earthquake-prone capital in the European Union.The methodology relies on:(1) spatial post-processed socioeconomic data from the2011 Romanian census through multicriteria analysis;and(2) analytical methods(the Improved Displacement Coefficient Method and custom-defined vulnerability functions)for estimating damage patterns,incorporated in a GIS environment.We computed vulnerability indices for the128 census tracts of the city.Model sensitivity assessment tested the robustness of spatially identified patterns of building vulnerability in the face of uncertainty in model inputs.The results show that useful seismic vulnerability indices can be obtained through interdisciplinaryapproaches that enhance less detailed datasets,which leads lead to better targeted mitigation effor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charest Romania seismic loss estimation seismic risk Spatial multicriteria analysis Vulnerability index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