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response of stromatolites to seismic shocks: Tomboliths from the Palaeoproterozoic Chaibasa Formation, E India 被引量:4
1
作者 A.J. (Tom) van Loon Rajat Mazumder Shuvabrata De 《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 SCIE CSCD 2016年第4期381-390,共10页
It is demonstrated here for the first time how Palaeoproterozoic stromatolites survived seismic disturbance of their substrate. The stromatolites under study could have been cyanobacteria or any other photo-autotrophi... It is demonstrated here for the first time how Palaeoproterozoic stromatolites survived seismic disturbance of their substrate. The stromatolites under study could have been cyanobacteria or any other photo-autotrophic microbes, which formed mats that covered a substrate of very fine-grained sandstones and mudstones of the Chaibasa Fm. in eastern India. The sediments represent a shelf environment. The local abundance of the stromatotites suggests that the tow-energy environment formed a suitable habitat. The common phases of tectonic quiescence were, however, occasionally interrupted by seismic shocks. These were sufficiently strong to deform the mat layers, the tower parts of which might already have been (semi-) consolidated. The mats became partly folded, partly faulted, and already consolidated parts of the stromatotite layers broke off. This can be deduced from the angular shapes of part of the broken-off fragments. It appears, however, that part of these fragments were stilt sufficiently soft to become rounded and deformed by rotting over the seafloor, probabl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idal currents. When come to rest, these fragments served as a new substrate for new generations of the microorganisms. These micro-organisms thus survived by continued growth on the reworked fragments and built up new stromatolites that may show an ‘angular disconformity' with the stromatotites of their substrate. It thus is shown that stromatotites have an adequate response to a sudden disturbance of their habitat, and that they survive earthquakes by colonization of broken-off fragments. We call the ‘healed' fragments ‘tombotiths' (tumbled sto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OMATOLITES seismic shocks Soft-sediment deformation structures Pataeoproterozoic Singhbhum craton Tombotiths INDIA
原文传递
The response of stromatolites to seismic shocks: Tomboliths from the Palaeoproterozoic Chaibasa Formation,E India: Discussion and liquefaction basics 被引量:2
2
作者 G.Shanmugam 《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 SCIE CSCD 2017年第3期224-234,共11页
This discussion of a paper by Van Loon et al.(2016),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2016, 5(4), 381e390), is aimed at illustrating that there are fundamental deficiencies, which include(1)incomple... This discussion of a paper by Van Loon et al.(2016),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2016, 5(4), 381e390), is aimed at illustrating that there are fundamental deficiencies, which include(1)incomplete etymological reasoning for proposing a new genetic term "tomboliths" for stromatolitic bioclasts in the Palaeoproterozoic Chaibasa Formation, eastern India,(2) omission of empirical data in documenting depositional facies using sedimentological logs,(3) misapplication of the stratigraphic concept of "angular unconformity",(4) failure to consider the multifarious origins of earthquakes, and(5) a dated view on the basic tenets of process sedimentology and triggering mechanisms of liquefaction that are the basis for forming soft-sediment deformation structures(SSDS). As a consequence, their conclusions are unconvinc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omatolitic bioclasts seismic shocks Soft-sediment deformation structures(SSDS) Palaeoproterozoic Chaibasa Formation Singhbhum Craton Eastern India
原文传递
“The response of stromatolites to seismic shocks: Tomboliths from the Palaeoproterozoic Chaibasa Formation,E India”: Reply 被引量:1
3
作者 A.J. (Tom) van Loon Rajat Mazumder Shuvabrata De 《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 SCIE CSCD 2017年第3期235-241,共7页
Our contribution about a newly recognized sedimentological feature, which we called tombolith,has raised some comments on the etymology of the term, the assumed lack of field data, the usage of a term that has a speci... Our contribution about a newly recognized sedimentological feature, which we called tombolith,has raised some comments on the etymology of the term, the assumed lack of field data, the usage of a term that has a special meaning in stratigraphy, the origin of the seismic shocks that played a role, so-called basic tenets, the origin of soft-sediment deformation structures, and the role of liquefaction. We argue that most comments result from an insufficiently thorough reading of our text, whereas some other remarks concern aspects that we did not deal with. Finally, several remarks are based on outdated literature and from insufficient knowledge of the regional ge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omatolites seismic shocks Palaeoproterozoic Singhbhum Craton Tomboliths India
原文传递
支架固定馆藏人物俑文物振动台试验研究
4
作者 王萌 施勋 +4 位作者 杨维国 葛家琪 马伯涛 张曼生 刘佩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09-1422,共14页
为研究博物馆最常用的支架固定措施固定馆藏人物俑文物的抗震有效性,开展了两类典型体型易损、材质易损人物俑文物复制品‐支架固定措施抗震系统足尺振动台试验研究。获得了人物俑在不同工况下的地震响应及人物俑与支架间的相互作用,探... 为研究博物馆最常用的支架固定措施固定馆藏人物俑文物的抗震有效性,开展了两类典型体型易损、材质易损人物俑文物复制品‐支架固定措施抗震系统足尺振动台试验研究。获得了人物俑在不同工况下的地震响应及人物俑与支架间的相互作用,探讨人物俑关键体型参数、金属支架卡固位置、支架尺寸、固定措施与人物俑间安装缝隙对该类文物运动状态的影响,评估了支架固定措施的抗震有效性并提出了合理建议,为兼顾安全性及最小干预原则的支架固定人物俑文物的优化设计提供必要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浮放人物俑均发生倾覆,具有极大震损风险;采用支架固定后可有效降低人物俑的摇摆响应,随着人物俑复制品的质心高度与底座宽度比值增加以及其质量增大,较小尺寸支架发生明显塑性变形甚至根部断裂,导致人物俑倾覆并损坏;随着支架尺寸的增加,其对文物固定效果的提高作用有限,基于文物保护最小干预原则,综合考虑文物的抗震安全及艺术展示效果,优化支架尺寸;支架固定人物俑肩部时,人物俑摇摆响应得到一定控制,但随着支架固定位置的提高,人物俑滑移响应愈加明显;当支架与人物俑相互作用时,人物俑表面出现明显损伤,在两者缝隙填充硅胶垫,人物俑的摇摆响应和滑移响应分别降低近40%和50%,支架根部应变下降近40%,人物俑与支架接触处应变下降近60%,有效提高了支架固定措施的抗震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台试验 馆藏人物俑文物 金属支架 抗震有效性 减震措施
下载PDF
大跨度钢箱系杆拱桥减隔震措施对比研究
5
作者 李龙 《北方交通》 2024年第2期1-4,共4页
以某跨河大跨度钢箱系杆拱桥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措施下桥梁的减隔震性能。通过“m”法,利用桥梁有限元软件Midas Civil进行动力分析;通过人工合成地震波,采用FDB模型、粘滞阻尼器MAXWELL模型进行模拟,对大跨度钢箱系杆拱桥进行非线性... 以某跨河大跨度钢箱系杆拱桥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措施下桥梁的减隔震性能。通过“m”法,利用桥梁有限元软件Midas Civil进行动力分析;通过人工合成地震波,采用FDB模型、粘滞阻尼器MAXWELL模型进行模拟,对大跨度钢箱系杆拱桥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对比分析摩擦摆支座、速度锁定器、拉索减震支座的减震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三种减隔震措施下,墩柱所受的轴力差异较小,摩擦摆支座及拉索减震支座所受的剪力、弯矩差异较小,速度锁定器作用下,墩柱所受的剪力及弯矩差异较大。通过对比分析,选用摩擦摆支座能较好地满足工程需求,减震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钢箱系杆拱桥 摩擦摆支座 速度锁定器 拉索减震支座 桥梁抗震设计
下载PDF
尖扎黄河特大桥减隔震措施合理布设研究
6
作者 罗畅 闫岩 杨少军 《铁路工程技术与经济》 2024年第5期43-47,共5页
尖扎黄河特大桥采用(141+366+141)m连续钢桁拱跨越黄河,其建设环境复杂,抗震设计根据两水准设防和两阶段设计的抗震原则,将设计地震作为功能性验算水准,将罕遇地震作为安全性验算标准,以实现“中震不坏、大震可修”的目标。本文探讨了... 尖扎黄河特大桥采用(141+366+141)m连续钢桁拱跨越黄河,其建设环境复杂,抗震设计根据两水准设防和两阶段设计的抗震原则,将设计地震作为功能性验算水准,将罕遇地震作为安全性验算标准,以实现“中震不坏、大震可修”的目标。本文探讨了不同抗震约束体系方案,经计算比选,采用横向双固定支座方案,能够降低水平地震作用。通过比较黏滞阻尼器和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两种抗震措施方案,对墩台内力、滞回曲线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黏滞阻尼器耗能效果更好。通过在活动主墩设置可自动泄压速度锁定器,形成多墩协同抗震体系,牢牢结合抗震设防的性能要求,使得桥梁的抗震性能大幅提升,并有效减少了震后的修复工作,确保结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梁 连续钢桁拱 减隔震措施 黏滞阻尼器 速度锁定器
下载PDF
屈曲约束支撑在收尘器混凝土框架减震设计的应用研究
7
作者 李顺 王庆江 +1 位作者 杨振坤 张福寿 《水泥技术》 2024年第6期66-72,共7页
以某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的水泥厂收尘器下部混凝土框架为研究对象,分别设计了采用耗能型BRB屈曲约束支撑的阻尼器消能减震结构方案和传统的非减震结构方案,并采用PERFORM-3D分析与性能评估软件对两种结构模型进行了地震响应力弹塑性时程... 以某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的水泥厂收尘器下部混凝土框架为研究对象,分别设计了采用耗能型BRB屈曲约束支撑的阻尼器消能减震结构方案和传统的非减震结构方案,并采用PERFORM-3D分析与性能评估软件对两种结构模型进行了地震响应力弹塑性时程计算,对比了两种设计方案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屈曲约束支撑能够对结构起到良好的减震作用,在多遇及罕遇地震作用下,减震结构的整体地震力和层间位移角均明显低于非减震结构,抗震性能更高,安全储备更好。采用减震结构相比非减震结构,工程量更少,经济效益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框架 消能减震 屈曲约束支撑 弹塑性时程分析 抗震性能
下载PDF
自复位变摩擦阻尼器增强榫卯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8
作者 姚超 赖正聪 +1 位作者 张彧 张雨珩 《施工技术(中英文)》 CAS 2024年第3期156-161,共6页
研究橡胶碟簧自复位变摩擦阻尼器榫卯节点抗震性能,参照西南地区传统木结构典型做法,制作直榫和台阶透榫节点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设计增强和未加固试件,对比榫卯节点破坏形态、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增设SFD试件拔榫量得... 研究橡胶碟簧自复位变摩擦阻尼器榫卯节点抗震性能,参照西南地区传统木结构典型做法,制作直榫和台阶透榫节点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设计增强和未加固试件,对比榫卯节点破坏形态、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增设SFD试件拔榫量得以有效降低,榫头断裂、劈裂现象得到显著改善;不同节点滞回曲线均呈Z字形,未加固节点滑移现象更为突出;经SFD加固后的节点滞回曲线更加饱满,耗能能力、承载力和刚度均有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震 阻尼器 抗震性能 拟静力试验 滞回曲线
下载PDF
RC框架消能减震结构的地震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罗堂 陈道政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5-561,共7页
消能减震结构在减震后需要进行减震结构损伤水平的评估以及结构可靠度和地震易损性的研究。文章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以黏滞阻尼器为消能减震装置,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ETABS建立消能减震模型并进行传统的小震作用下的弹性时... 消能减震结构在减震后需要进行减震结构损伤水平的评估以及结构可靠度和地震易损性的研究。文章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以黏滞阻尼器为消能减震装置,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ETABS建立消能减震模型并进行传统的小震作用下的弹性时程分析和基于增量动力分析的地震易损性分析,参考结构在不同强度的地震动作用下到达各极限状态的量化指标得到其对应的地震易损性概率,由此确定结构在不同地震动作用下处于各个不同性能水准下的失效概率。结果表明:在设置黏滞阻尼器之后,结构的抗震性能得到有效提升,可以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性能指标;同时,基于增量动力分析的地震易损性分析也可以为实际工程的减震设计、灾害评估和未来的地震损失预测提供简明有力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结构 黏滞阻尼器 消能减震结构 增量动力分析 地震易损性
下载PDF
钢混组合梁减隔震抗震优化设计分析
10
作者 陈祎憧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4年第6期121-124,128,共5页
为确保钢混组合梁抗震设计性能最优,依托黄江跨航道主跨为138 m的大跨度槽型钢混组合连续梁桥,针对减隔震支座多参数进行优化研究,选择支座尺寸、铅芯直径以及硬化率作为分析参数,分别选取墩底纵向弯矩和横向弯矩两个指标作为目标函数,... 为确保钢混组合梁抗震设计性能最优,依托黄江跨航道主跨为138 m的大跨度槽型钢混组合连续梁桥,针对减隔震支座多参数进行优化研究,选择支座尺寸、铅芯直径以及硬化率作为分析参数,分别选取墩底纵向弯矩和横向弯矩两个指标作为目标函数,定义结构综合目标函数W。基于正交试验方法的参数分析,确定钢混组合梁桥抗震性能最优参数组合。采用极差分析法对W进行分析,获得结构设计参数对抗震性能的敏感性及显著性。结果表明,钢混组合梁桥抗震性能最优减隔震支座参数为:减隔震支座尺寸为1 300 mm×1 300 mm,铅芯直径为190 mm,硬化率为0.20,较原设计方案纵向墩底弯矩减小了41.9%,横向墩底弯矩减小了30.5%;参数敏感性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支座尺寸、硬化率、铅芯直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组合梁桥 抗震分析 减隔震设计 正交试验 参数优化
下载PDF
近断层主余震考虑斜入射下的重力坝响应分析
11
作者 李宇辰 李晓娜 +1 位作者 杨杰 朱和敏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4-182,共9页
一次大的地震中一般存在主震和余震,当震源距离地面较近时,近断层主余震序列通常以某一角度斜入射至地基,因此只考虑地震波垂直入射的情况是不适合的,有必要考虑地震波在多个角度下斜入射的情况。选取3条近断层实测主余震序列,推导地震... 一次大的地震中一般存在主震和余震,当震源距离地面较近时,近断层主余震序列通常以某一角度斜入射至地基,因此只考虑地震波垂直入射的情况是不适合的,有必要考虑地震波在多个角度下斜入射的情况。选取3条近断层实测主余震序列,推导地震动P波斜入射界面等效节点力公式,并验证其可行性;以Koyna大坝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单个主震和主余震序列2种工况下入射角在0°~90°之间时的大坝地震响应,以位移、损伤指数、损伤耗散能3个指标对震后坝体破坏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局部损伤指数量化分析损伤程度。研究表明:近断层单个主震和主余震2种工况入射角在15°~75°之间时,大坝地震响应均大于垂直入射情况;在多种性能指标下,主余震序列下的地震响应均大于单个主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坝地震响应 近断层地震动 P波 主余震序列 斜入射
下载PDF
植筋连接对既有结构的消能减震效果分析
12
作者 鲁向华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4年第16期25-27,共3页
针对传统抗震加固法建设工期长、工程费用高、现场湿作业较多的问题,以过去的施工经验为依据,采用植筋连接将黏滞阻尼器连接墙安装在既有建筑结构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消能减震框架子结构施工方案。解决了如何将墙式连接消能减震技术应用... 针对传统抗震加固法建设工期长、工程费用高、现场湿作业较多的问题,以过去的施工经验为依据,采用植筋连接将黏滞阻尼器连接墙安装在既有建筑结构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消能减震框架子结构施工方案。解决了如何将墙式连接消能减震技术应用到既有建筑结构上的问题,实现了既有建筑结构抗震加固的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筋连接 消能减震 抗震性能
下载PDF
高层隔震结构减震机理和设计分析
13
作者 尤文贵 张俊腾 《山西建筑》 2024年第4期47-50,共4页
随着《建筑抗震管理条例》的颁布,隔震建筑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以福州某办公楼隔震结构设计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软件YJK和ETABS分析了主要振型的反应谱。给出了抗震设计目标确定的方法、地震波的选取方法和减震机理,得... 随着《建筑抗震管理条例》的颁布,隔震建筑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以福州某办公楼隔震结构设计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软件YJK和ETABS分析了主要振型的反应谱。给出了抗震设计目标确定的方法、地震波的选取方法和减震机理,得出了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借鉴的主要结论:地震波选取时可通过观察地震波的时程曲线图的主要周期点和最大加速度值并对比反应谱与规范谱的拟合度,来判断其与建筑场地是否相适应;高层结构在底部设置隔震支座能够显著改善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谱,其减震机理并不是延迟周期而是滤波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隔震 地震波 反应谱 减震机理
下载PDF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
14
作者 拓占军 《建筑与装饰》 2024年第13期16-18,共3页
在地震频繁的地区,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至关重要。传统的刚性结构在地震中容易受到严重破坏,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隔震减震技术应运而生。隔震减震技术通过引入隔震层或减震装置,在地震中分离结构与... 在地震频繁的地区,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至关重要。传统的刚性结构在地震中容易受到严重破坏,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隔震减震技术应运而生。隔震减震技术通过引入隔震层或减震装置,在地震中分离结构与地基,减小结构的振动响应,保护建筑及其内部系统。因此,隔震减震技术在当前的建筑结构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结构设计 隔震措施 减震措施
下载PDF
减隔震支座对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减震效果分析
15
作者 陈俊伟 《山西交通科技》 2024年第4期62-67,共6页
为更好地降低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在强震作用下的地震响应,提高其抗震性能,以某(120+220+120)m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为工程背景,首先简述了两种常用桥梁减隔震支座(铅芯橡胶支座(LRB)和环向钢丝绳组合阻尼支座(GSQZ))构造及力学性能,然后... 为更好地降低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在强震作用下的地震响应,提高其抗震性能,以某(120+220+120)m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为工程背景,首先简述了两种常用桥梁减隔震支座(铅芯橡胶支座(LRB)和环向钢丝绳组合阻尼支座(GSQZ))构造及力学性能,然后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法研究不同减隔震支座对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减隔震支座对梁端及主墩处减震效果较明显,对跨中部位减震效果较弱,安装减震支座会对主墩横桥向内力减震更佳,对主墩纵向内力减震效果有限;LRB方案的减震效果相对优于GSQZ方案,但是两者在刚构桥中的减震率均不高,实际设计中应结合阻尼器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 隔震支座 动态时程分析 地震响应 减震效果
下载PDF
可控冲击波震源技术在陕北沙漠区地震勘探的应用
16
作者 薛海军 韩志雄 +3 位作者 韩军锋 汶小岗 张永民 吴大林 《陕西煤炭》 2024年第1期30-35,共6页
针对现有地震勘探震源存在问题和局限性,创新性地将金属丝电爆炸可控冲击波技术应用于地震勘探中,分析了金属丝电爆炸可控冲击波技术和产生原理。在掌握金属丝电爆炸可控冲击波技术作为地震勘探震源技术的特点和陕北沙漠地区进行现场激... 针对现有地震勘探震源存在问题和局限性,创新性地将金属丝电爆炸可控冲击波技术应用于地震勘探中,分析了金属丝电爆炸可控冲击波技术和产生原理。在掌握金属丝电爆炸可控冲击波技术作为地震勘探震源技术的特点和陕北沙漠地区进行现场激发试验的情况下,从理论分析和现场试验验证了金属丝电爆炸可控冲击波技术作为震源技术的可行性。通过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定量分析,认为可控冲击波技术可作为一种新型震源技术,且在陕北沙漠区煤田地震勘探领域具备较好的应用发展前景。同时,通过总结试验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的改进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勘探 金属丝电爆炸 可控冲击波 脉冲功率技术 等离子体 沙漠区域
下载PDF
现代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技术应用与研究
17
作者 陈相伟 《工程建设(维泽科技)》 2024年第11期170-172,共3页
抗震设计的未来充满机遇与挑战。智能化趋势增强了建筑物在地震中的自适应能力,通过实时监测与响应,显著提升安全性。同时,新型材料的创新为抗震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使建筑在韧性和环保性方面更为突出。然而,设计仍面临诸多挑战,如... 抗震设计的未来充满机遇与挑战。智能化趋势增强了建筑物在地震中的自适应能力,通过实时监测与响应,显著提升安全性。同时,新型材料的创新为抗震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使建筑在韧性和环保性方面更为突出。然而,设计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地震的不可预测性、标准法规的不足,以及老旧建筑改造的难题。建筑师和工程师需不断探索与创新,提升抗震设计水平,确保在自然灾害中最大限度地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未来的抗震设计将在建设安全、可持续城市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技术 建筑结构 减震措施 材料优化 地震设计
下载PDF
论高速公路特大型桥梁耐久性设计及措施研究——以濮阳至湖北阳新高速公路黄河特大桥工程为例
18
作者 贾书弘 吴建威 +2 位作者 霍理想 许家豪 李智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4年第10期46-49,55,共5页
本文以河南濮阳至湖北阳新高速公路黄河特大桥(濮阳段二期)项目为研究对象,在该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中,分析了连续梁跨中桥跨的受控因素、游荡性河段抗震设防烈度以及复杂地质环境水文等问题,并针对桥梁的耐久性进行抗震防控。通过计算其... 本文以河南濮阳至湖北阳新高速公路黄河特大桥(濮阳段二期)项目为研究对象,在该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中,分析了连续梁跨中桥跨的受控因素、游荡性河段抗震设防烈度以及复杂地质环境水文等问题,并针对桥梁的耐久性进行抗震防控。通过计算其耐久性和冲击波抗震实验,判断黄河特大桥梁设计和防控抗震是否达到耐久性要求。同时,结合实例和实验结果,给出了预应力混凝土箱梁设计与摩擦摆支座减隔震设计方案,指出控制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是确保构造结构安全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特大型桥梁 耐久性设计 减震与隔震 防控抗震 连续梁桥
下载PDF
强震下城铁高架简支梁桥合理减隔震措施研究
19
作者 陈海龙 谢宇航 +3 位作者 洪英维 黄紫晨 庄海洋 冯玉林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0,共10页
城际铁路(城铁)高架桥是城市交通中的核心枢纽工程。目前对于城铁桥梁抗震设计更多仍是借鉴公路桥梁延性抗震为主,然而规范中城铁桥墩最小体积配箍率和高铁桥墩一致,比公路桥墩的最小体积配箍率要小25%。因此,有必要借鉴高铁桥梁减隔震... 城际铁路(城铁)高架桥是城市交通中的核心枢纽工程。目前对于城铁桥梁抗震设计更多仍是借鉴公路桥梁延性抗震为主,然而规范中城铁桥墩最小体积配箍率和高铁桥墩一致,比公路桥墩的最小体积配箍率要小25%。因此,有必要借鉴高铁桥梁减隔震设计原则,研究城铁桥梁的合理减隔震体系。以某城铁高架三跨32.7m标准跨径简支梁桥为研究对象,首先,提出强震区多种减隔震布置措施,研究各布置措施的本构模型,进而基于OpenSees建立三维城铁高架桥梁弹塑性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其次,对比分析强震下城铁高架桥梁的多种减隔震措施的减震效果,并提出最优减隔震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强震下球形钢支座、摩擦摆支座均可降低墩底内力和墩顶位移,但无法限制墩梁间相对位移,易落梁,需配合限位装置共同使用,以限制上部结构出现过大的地震位移及缓解强震区竖向地震动作用。采用“球形钢支座+减震卡榫”和“摩擦摆支座+减震卡榫”均可有效限制墩梁间的相对位移,但“球形钢支座+减震卡榫”对墩底内力和墩顶位移的减震效果较差。因此,建议采用“摩擦摆支座+减震卡榫”作为强震区城铁高架桥梁的最优减隔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际铁路 摩擦摆支座 减震卡榫 防落梁 减隔震体系
下载PDF
大跨度悬索桥抗震设计与加固方法
20
作者 周筱雯 《上海建材》 2024年第1期104-106,共3页
悬索桥是一种介于梁桥和拱桥之间的桥梁形式,在跨越山谷、江河、海湾等地形条件时具有明显优势。悬索桥的抗震设计是对悬索桥在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响应进行分析,提出了以增加关键构件、结构形式和调整阻尼比3种方法为主的抗震设计方案。... 悬索桥是一种介于梁桥和拱桥之间的桥梁形式,在跨越山谷、江河、海湾等地形条件时具有明显优势。悬索桥的抗震设计是对悬索桥在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响应进行分析,提出了以增加关键构件、结构形式和调整阻尼比3种方法为主的抗震设计方案。基于地震反应分析结果,对悬索桥抗震性能进行评估,提出悬索桥减震、隔震的有效措施以及结构防震和抗震的加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设计 悬索桥 有限元分析 动力特性 减震措施 加固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