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sterior Selective Thoracic Fusion in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Patients:a Comparison of All Pedicle Screws versus Hybrid Instrumentation 被引量:9
1
作者 Bin Yu Jian-guo Zhang Gui-xing Qiu Yi-peng Wang Yu Zhao Jian-xiong Shen Hong Zhao Xin-yu Yang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09年第1期30-35,共6页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segmental pedicle screws versus hybrid instrumentation on the correction results in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patients undergoing posterior selective thoracic fusion. Metho...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segmental pedicle screws versus hybrid instrumentation on the correction results in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patients undergoing posterior selective thoracic fusion. Methods By reviewing the medical records and roentgenograms of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patients who underwent selective thoracic fusion from February 2000 to January 2007 in our hospital,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2 group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instrumentation fashions: Group A was hook-screw-rod (hybrid) internal fixation type, Group B was screw-rod (all pedicle screws) internal fixation type, and the screws were used in every segment on the concave side of the thoracic curve. The parameters of the scoliosis were measured and the correction result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otally, 48 patients (7 males, 41 females) were included, with an average age of 14.4 years old and a mean follow-up time of 12.3 months. Thirty and 18 patients were assigned to group A and group B, respectively. The mean preoperative coronal Cobb angles of the thoracic curve were 48.8° and 47.4°, respectively. After surgery, they were corrected to 13.7° and 6.8°, respectively. At final follow-up, they were 17.0° and 9.5°, with an average correction rate of 64.6% and 79.0%, respectively, and the correction rate of group B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A (P=0.003). The mean preoperative coronal Cobb angles of the lumbar curve were 32.6° and 35.2°, respectively. After surgery, they were corrected to 8.6° and 8.3°, respectively. At final follow-up, they were 10.3° and 11.1°, with an average correction rate of 66.8% and 69.9%, respectively, and the correction rate of group B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A (P=0.003). The correction loss of the thoracic curve and lumbar curve in the 2 groups were 3.1° and 1.8°, 2.4° and 2.4°, respectively.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noted (both P〉0.05). The decompensation rate at final follow-up in these 2 groups were 4% (1/25) and 7.1% (1/14) respectively,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selective thoracic fusion internal fixator pedicle screw DECOMPENSATION
下载PDF
一期病灶清除植骨选择性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伴神经损害 被引量:3
2
作者 崔后春 荆鑫 +4 位作者 王金光 王汝渔 张建民 张明建 付晨 《临床骨科杂志》 2013年第2期141-143,共3页
目的探讨一期病灶清除、植骨、选择性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伴神经损害的疗效。方法对18例脊柱结核伴神经症状患者术前均行≥3周抗结核治疗,手术行前路、后路或肾切口入路等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及选择性内固定。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1年。结果... 目的探讨一期病灶清除、植骨、选择性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伴神经损害的疗效。方法对18例脊柱结核伴神经症状患者术前均行≥3周抗结核治疗,手术行前路、后路或肾切口入路等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及选择性内固定。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1年。结果患者神经损害症状术后均有不同程度恢复。1例胸腰段(T12~L1)结核患者切口延迟愈合,经清创及调整药物结合换药愈合。患者植骨均融合。复查X线片未发现脊柱失稳现象,内固定物无断裂。随访期内未见结核复发及脊柱畸形发生。结论在有效抗结核药物基础上一期病灶清除、植骨、选择性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伴神经损害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病灶清除 植骨 选择性内固定
下载PDF
选择性切除椎体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 被引量:1
3
作者 崔易坤 宋晋刚 +2 位作者 尹振宇 苗艳 陈利江 《华西医学》 CAS 2008年第3期479-480,共2页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手术短节段内固定的有效方式。方法:2002年6月~2006年12月,采用前路选择性切除椎体、植骨融合,单钉-棒及钉-板内固定的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76例。术中保留骨折椎相对完整的部分和无明显破坏的椎间盘...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手术短节段内固定的有效方式。方法:2002年6月~2006年12月,采用前路选择性切除椎体、植骨融合,单钉-棒及钉-板内固定的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76例。术中保留骨折椎相对完整的部分和无明显破坏的椎间盘,以减少切除范围和融合的节段,有神经症状者行椎管减压。骨缺损采用自体髂骨或钛网+自体碎骨的方法植骨。共58例患者获得随访,手术后随访的时间6~28个月,平均20个月。结果:所有骨折患者植骨稳定,无明显移位和塌陷,内固定器无松脱和断裂,均获得骨性愈合。结论:前路选择性切除椎体,单钉-棒及钉-板内固定不仅能够维持胸、腰椎骨折手术后脊柱的稳定,防止移植骨块的松动脱落,而且可以最大范围地减少融合节段,减少术中创伤,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选择性切除 骨移植 内固定器
下载PDF
选择性钉棒系统内固定及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君亮 王兆江 姜益常 《西部中医药》 2013年第5期111-113,共3页
目的:观察选择性钉棒系统内固定配合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探讨分析此治疗方法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2例采用钉棒系统内固定及腰背肌功能锻炼... 目的:观察选择性钉棒系统内固定配合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探讨分析此治疗方法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2例采用钉棒系统内固定及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单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分别观察2组术前及术后6周、6、12、24个月邻近阶段椎体X线等影像学变化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治疗组邻近阶段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24月),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组近期疗效相仿,但远期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腰椎 选择性钉棒系统内固定 腰背肌功能锻炼
下载PDF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选择性病椎置钉内固定术在相邻多个胸腰椎结核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羊明智 彭立军 胡文凯 《现代医药卫生》 2013年第15期2287-2288,2290,共3页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选择性病椎置钉内固定术治疗相邻多个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选择性病椎置钉内固定同期植骨融合术的胸腰椎结核患者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18-62岁,...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选择性病椎置钉内固定术治疗相邻多个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选择性病椎置钉内固定同期植骨融合术的胸腰椎结核患者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18-62岁,平均37.5岁。选择钛合金为内固定材料,术前后凸成角10°-65°,平均26°。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显示所有患者病灶有明显的偏侧骨质破坏和不同程度脓肿形成,无巨大脓肿。随访时间1~4年,平均1.5年。结果 18例患者均得到随访,均未引起炎症扩散,植骨块和内固定物均无松动、移位和脱出,植骨全部骨性愈合,无复发和后凸畸形形成。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选择性病椎置钉内固定术治疗相邻多个胸腰椎结核能有效重建脊柱稳定性,在病椎局部植入钛质内固定材料对疗效无明显影响,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移植 骨折固定术 结核 脊柱 胸椎 腰椎 选择性置钉
下载PDF
选择性钉棒系统内固定配合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君亮 王兆江 姜益常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2年第6期20-22,共3页
目的:观察选择性钉棒系统内固定配合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探讨分析此治疗方法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钉棒系统内固定配合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对照... 目的:观察选择性钉棒系统内固定配合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探讨分析此治疗方法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钉棒系统内固定配合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分别对术前及术后6周、6个月、12个月、24个月邻近阶段椎体X线等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邻近阶段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二者近期疗效相仿,但是远期疗效前者优于后者,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钉棒系统内固定 腰背肌功能锻炼 腰椎间盘突出症 邻近阶段疾病
下载PDF
选择性上颈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外伤性上颈椎不稳定性骨折脱位
7
作者 梁正忠 陈在飞 +3 位作者 廖湘波 金雄 王海龙 夏瑞涛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0期151-155,共5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上颈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外伤性上颈椎不稳定性骨折脱位的外科治疗方法及价值.方法对17例外伤性上颈椎不稳定性骨折脱位行选择性上颈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其中C1、C2骨折伴旋转脱位4例,行C1、C2、C3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Hang... 目的探讨选择性上颈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外伤性上颈椎不稳定性骨折脱位的外科治疗方法及价值.方法对17例外伤性上颈椎不稳定性骨折脱位行选择性上颈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其中C1、C2骨折伴旋转脱位4例,行C1、C2、C3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6例,按Levine—Edwards分型标准:Ⅱb型2例,Ⅲ型4例,6列均行C2、C3椎椎弓根内固定;Ⅱ型齿状突骨折伴C1不稳定5例,Jefferson骨折2例,行C1、C2椎弓根内固定及自体髂骨植骨.17例中,脊髓神经损伤9例,按Frankel分级:C级2例,D级7例.结果随访5月~3 a,平均2 a 3个月,1例残留颈部疼痛,半年后症状明显减轻,余16例颈痛症状完全消失;术后3~6个月骨折愈合,C2、C3获得骨性融合;颈部前屈活动受限2例;1例枕部皮肤疼痛,感觉过敏,经营养神经,高压氧治疗,2月后完全恢复;1例髂骨取骨区感染,占14.2%,经VSD引流,Ⅱ期缝合后治愈.神经损伤患者中1例C级恢复至D级,其余病例神经症状完全恢复,未出现脊髓神经症状加重、大血管损伤、脑脊液漏、植骨不融合和颈部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采用选择性的上颈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外伤性上颈椎不稳定性骨折脱位,必要时结合自体髂骨植骨,固定节段少,最大限度保留了颈椎的运动节段,骨折复位良好,固定牢固,神经功能改善良好,并发症发生率低,但应重视早期颈项肌功能锻炼及并发症的防治,以最大限度恢复颈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颈椎骨折脱位 不稳定 选择性 椎弓根内固定
下载PDF
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临床治疗 被引量:1
8
作者 孙天威 张杭 +3 位作者 卢守亮 李辉南 于斌 张学利 《临床骨科杂志》 2012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对31例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JOA评分及改善率评价手术治疗效果。结果随访3~4年,JOA评分术前为14.67分±2.08分,术后3个月为24.84分±4...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对31例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JOA评分及改善率评价手术治疗效果。结果随访3~4年,JOA评分术前为14.67分±2.08分,术后3个月为24.84分±4.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为27.58分±2.12分,与术后3个月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手术满意程度:优27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为93.5%。随访期内间盘组织全切组与未全切组临床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疗效满意。马尾综合征及足下垂是绝对手术适应证;术中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性切除间盘组织及关节突并尽可能保证脊柱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后缘离断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 手术适应证
下载PDF
不同内固定物组合形式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选择性胸椎融合矫形效果的影响
9
作者 仉建国 于斌 +8 位作者 邱贵兴 王以朋 赵宇 沈建雄 赵宏 余可谊 李其一 杨新宇 赵丽娟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08年第1期21-26,共6页
目的分析比较采用不同内固定物组合形式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行后路选择性胸椎融合的矫形效果。方法根据内固定物组合形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三组:组A:内固定钩组;组B:混合组(内固定钩+椎弓根螺钉);组C:全节段椎弓根螺钉组分析比较... 目的分析比较采用不同内固定物组合形式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行后路选择性胸椎融合的矫形效果。方法根据内固定物组合形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三组:组A:内固定钩组;组B:混合组(内固定钩+椎弓根螺钉);组C:全节段椎弓根螺钉组分析比较三组患者的矫形效果。结果:共57例患者,组A 9例,组B 30例,组C 18例。平均年龄14.3岁,平均随访时间19.6个月。三组患者主胸弯冠状面Cobb角术前分别为49.0°、48.8°和47.4°,术后分别矫正到15.1°、13.7°和6.8°,随访时分别为19.0°、17.0°和9.5°,胸弯矫形率分别为62.1%、64.6%和79.0%,矫形率组C优于组A与组B(P=0.014,P=0.003),组B与组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8);术前腰弯冠状面Cobb角分别为32.4°、32.6°和35.2°,术后分别矫正到12.0°、8.6°和8.3°,随访时分别为16.3°、10.3°和11.1°,随访时腰弯自动矫形率分别为48.9%,66.8%和69.9%,矫形率组B与组C优于组A(P=0.012,P=0.008),组C优于组B(P=0.003)。结论不论使用何种内固定物组合形式,主胸弯和腰弯均可获得良好的矫形效果,但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组胸弯和腰弯矫形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脊柱侧凸 选择性胸椎融合 内固定器 椎弓根螺钉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下选择性减压与切开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安树康 武明鑫 +2 位作者 孙进 谭伟 黄学良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8年第6期638-642,共5页
目的探究经皮椎间孔镜下选择性减压与切开减压内固定术在老年性腰椎管狭窄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性腰椎管狭窄患者86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33例;年龄60~78岁。按照患者选取手术... 目的探究经皮椎间孔镜下选择性减压与切开减压内固定术在老年性腰椎管狭窄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性腰椎管狭窄患者86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33例;年龄60~78岁。按照患者选取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经皮椎间孔镜组(TESSYS组,36例)和传统手术组(TS组,50例),其中TESSYS组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选择性减压术治疗,TS组患者采用切开减压内固定术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评估两组患者术前、出院时、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 TESSYS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优于T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TESSYS组手术优良率(94.44%)明显优于TS组(8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的VAS评分、ODI评分均优于术前[VAS评分,TESSYS组术后12个月(1.43±0.38)分vs (7.45±1.54)分,TS组术后12个月(1.81±0.49)分vs (7.42±1.12)分;ODI评分,TESSYS组术后12个月(6.34±4.08)分vs (65.84±13.89)分,TS组术后12个月(9.75±3.78)分vs (64.87±14.28)分],且呈逐渐好转趋势,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 <0.05);两组术前患者VAS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ESSYS组术后各时间段VAS评分、ODI评分均优于T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TESSYS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78%)小于TS组术后(1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选择性减压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并且对脊柱稳定性影响较小,症状改善明显,术后恢复较快,疗效确切。但其手术视野有限,对施术者操作性要求较高,需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 选择性减压 切开减压内固定术 腰椎管狭窄 老年人
下载PDF
早期与择期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中晚期疗效对比 被引量:15
11
作者 黄毓东 陈文红 王海燕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6年第12期1468-1470,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急诊手术与择期内固定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中晚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7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在充分告知的情况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早期手术组和择期手术组,早期手术组31例,于2W内行内固定手术治疗;择期手术组36例,接受... 目的探讨早期急诊手术与择期内固定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中晚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7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在充分告知的情况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早期手术组和择期手术组,早期手术组31例,于2W内行内固定手术治疗;择期手术组36例,接受保守治疗,于2W后行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每6W随访患者一次,通过X光检查骨折恢复情况,直至骨折愈合。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感染、内固定松动以及需再次手术移除内固定物等发生率。结果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1.5个月(18-37个月),随访结束时,所有患者骨折均已愈合,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关节恢复负重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12个月Baird-Jackson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早期手术组固定松动、感染、再次手术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高于择期手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与择期内固定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效果无明显差异,但是早期手术治疗术后内固定松动以及需再次手术移除内固定物等发生率可能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骨折 内固定 早期 择期 疗效
下载PDF
退变性腰椎侧弯合并椎管狭窄经选择性短节段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及邻近节段退变发生情况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真 《安徽医药》 CAS 2018年第1期118-121,共4页
目的分析选择性短节段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弯(DLS)合并椎管狭窄的效果及邻近节段退变发生情况。方法选取收治的76例DLS合并椎管狭窄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单纯... 目的分析选择性短节段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弯(DLS)合并椎管狭窄的效果及邻近节段退变发生情况。方法选取收治的76例DLS合并椎管狭窄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减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选择性短节段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优良率、腰椎生理前凸角及VAS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椎间隙融合情况。结果观察组优良率(84.21%)明显高于对照组(52.63%),观察组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44.74%)明显高于对照组(13.16%),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的Cobb角(10.49±1.59)°及腰椎生理前凸角(35.69±3.19)°与术前的Cobb角(27.61±2.29)°及腰椎生理前凸角(11.71±2.21)°相比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末次随访时观察组VAS评分(1.23±0.49)分及JOA评分(26.79±3.77)分与对照组VAS评分(2.14±0.56)分及JOA评分(20.13±2.54)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LS合并椎管狭窄经选择性短节段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后临床效果较好,有利于患者冠状Cobb角及腰椎生理前凸角的恢复,椎间隙融合情况良好,腰腿疼痛症状也得以有效缓解,但由于内固定降低了脊柱的灵活度及顺应性,邻近节段的退变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侧弯合并椎管狭窄 选择性短节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效果 邻近节段退变
下载PDF
Russell-Taylor分型在股骨粗隆下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温文伟 《吉林医学》 CAS 2020年第5期1059-1061,共3页
目的:讨论Russell-Taylor分型在股骨粗隆下骨折手术治疗中的意义。方法:收集62例股骨粗隆下骨折手术患者,采用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 32例,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接骨板(anatomic proximal femora... 目的:讨论Russell-Taylor分型在股骨粗隆下骨折手术治疗中的意义。方法:收集62例股骨粗隆下骨折手术患者,采用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 32例,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接骨板(anatomic proximal femoral locking plate,APFLP)30例。之后对比两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活动Harris评分情况。结果:PFNA组平均手术时间短于APFLP组,平均出血量多于APFL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并发症及功能恢复情况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大多数股骨粗隆下骨折来说,髓内钉固定是标准的治疗方法,但随着固定材料与手术技术的发展,髓外接骨板固定也能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Russell-Taylor分型尝试指导内固定方式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下骨折 Russell-Taylor分型 内固定选择
下载PDF
改良椎板整块切除、选择性扩大减压结合内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饶义康 欧阳少明 +2 位作者 曾申娟 钟雪平 高勇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30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多节段颈椎病患者采用改良椎板整块切除、选择性扩大减压结合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84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椎板减压融合内固定术,观... 目的探讨多节段颈椎病患者采用改良椎板整块切除、选择性扩大减压结合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84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椎板减压融合内固定术,观察组患者给予"单开门"改良椎板整块切除、选择性扩大减压结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神经功能与颈椎功能改善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的JOA评分、NDI评分与颈椎活动度均好于手术前,且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的JOA评分、NDI评分与颈椎活动度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轴性疼痛与C5神经根麻痹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椎板整块切除、选择性扩大减压结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可显著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与颈椎功能,促进颈椎活动度改善,并积极抑制手术并发症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颈椎病 改良椎板整块切除 选择性扩大减压 内固定术
下载PDF
后路选择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在退变性脊柱侧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钟大鹏 于庆才 李辉 《系统医学》 2022年第1期139-142,共4页
目的探讨后路选择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在退变性脊柱侧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1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98例,以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保守治疗方案,研究组行后路选择性减压植... 目的探讨后路选择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在退变性脊柱侧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1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98例,以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保守治疗方案,研究组行后路选择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腰椎前凸角与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脊柱侧凸协会生活质量22问卷(SRS-22),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腰椎前凸角(25.65±5.85)°、Cobb角(13.65±2.54)°较对照组(31.20±4.98)°、(18.65±4.88)°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57、6.362,P<0.05);研究组VAS(1.22±0.57)分、ODI评分(20.52±5.65)分较对照组(4.22±1.03)分、(35.50±4.78)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839、14.169,P<0.05);研究组功能活动(23.02±3.03)分、心理状况(23.02±2.03)分、自我形象(23.49±1.20)分、治疗满意度评分(9.52±1.02)分较对照组(16.52±2.98)分、(20.00±2.54)分、(21.52±1.03)分、(6.50±1.32)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06、6.501、8.720、12.673,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4.08%与对照组0.0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0,P>0.05)。结论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应用后路选择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疼痛症状,提高椎体功能,保障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选择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 退变性脊柱侧弯 COBB角 疼痛 椎体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下选择性靶向减压术与腰椎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观察
16
作者 孙健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年第15期141-143,147,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选择性靶向减压术与腰椎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8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n=42)行腰椎植骨融合内固定...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选择性靶向减压术与腰椎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8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n=42)行腰椎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n=42)行TESSYS选择性靶向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指标、疼痛程度及功能障碍指数.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为(58.53±6.89)min、出血量为(62.33±8.91)mL、透视次数为(6.12±2.08)次、住院时间为(3.43±1.26)d,均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的ODI评分及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TESSYS选择性靶向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较好,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透视次数少等优势,患者术后疼痛较轻,功能障碍程度较低,利于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腰椎管狭窄症 经皮椎间孔镜下选择性靶向减压术 腰椎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