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2篇文章
< 1 2 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on Self-Care Agency in Individuals with Type 2 Diabetes 被引量:1
1
作者 Neslihan Istek Papatya Karakurt 《Journal of Diabetes Mellitus》 2016年第4期247-262,共16页
Diabetes mellitus continues to be a global health problem with increasing importance across the world by affecting the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nd self-care ability of patients due to its incidence and troubles cau... Diabetes mellitus continues to be a global health problem with increasing importance across the world by affecting the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nd self-care ability of patients due to its incidence and troubles caused by it. The present study aims at determining the effect of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on their self-care agency. Methods: The population of this descriptive study consisted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who were being treated at the internal medicine clinic of a provincial state hospital between July 2014 and November 2015 and its sample consisted of 150 diabetic patients who volunteered to take part in the study and who were open to communication. A personal information form, the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 Scale, the 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IADL) Scale and the Self-Care Ability Scale (CAS) were used as data collecting tools. The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s (numbers, percentages, mean, standard deviation, mean rank and frequencies), the Shapiro-Wilk, Kruskal-Wallis Variance Analysis, Mann-Whitney U test and Cronbach’s alpha formula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Results: Approximately 97.3% of the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stated that they were independent in ADL and 75.3% of them in IADL. The patients’ mean self-care ability score was found to be 83.85 ± 17.87 ADL and IADL were found to be affected by age, marital status, education, duration of disease, willingness to receive further education, and presence of another disease besides diabete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elf-care agency score and marital status, education, duration of disease, willingness to receive further education, presence of another disease besides diabetes, regular checking of blood sugar and compliance with diet.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he patients’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nd their self-care agency. Conclusion: The patients’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were found to affect their self-care agency. The personal and disease-related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should be identified so that their self-care behaviors can be increa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betes Mellitus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elf-care Agency NURSING
下载PDF
Observation of nutrition supporting treatment's improvement in daily living ability of patients with long-term hemodialysis 被引量:1
2
作者 左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1年第19期154-155,共2页
关键词 Observation of nutrition supporting treatment’s improvement in daily living ability of patients with long-term hemodialysis
下载PDF
The following-up observation of ability of living after senile fracture 被引量:11
3
作者 苟三怀 杨立利 +1 位作者 刘岩 欧阳跃平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12期1850-1851,共2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enile f racture on ability of daily life.Method Carry out effective surgery in early time and encourage early out-of-bed activity to prevent secondary aging under th e monitor o...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enile f racture on ability of daily life.Method Carry out effective surgery in early time and encourage early out-of-bed activity to prevent secondary aging under th e monitor of internal medicine.Result Follow up 208patients for 1-3years(mean 1.8years),13patients(6.25%)were dead,153(73.55%)resumed the ability of independent l ife,32(15.38%)resumed the ability partly,10(4.8%)patients lost ability of life.Conclusion For the aged fracture,the ability of living could be improved by early surgery,reducing complications and active functional training of lowe r limbs under the monitor of internal medic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骨折 日常生活能力 随访观察
下载PDF
基于最佳证据总结的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肖芝花 黄燕 +2 位作者 张芳 娄秋英 杨敏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4年第4期489-496,共8页
目的 本研究探讨基于最佳证据总结的康复护理方案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并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医院2022年1—12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 目的 本研究探讨基于最佳证据总结的康复护理方案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并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医院2022年1—12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给予基于最佳证据总结的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肌张力、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负性情绪。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肌张力(Ashwoth)评分、上肢运动功能(UL-FMA)评分、下肢运动功能(FMA-L)评分、日常生活能力(MBI)评分、焦虑情绪(HAMA)评分、抑郁情绪(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神经缺损程度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肌张力和运动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最佳证据总结的康复护理可减轻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肌张力,提升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并可缓解负性情绪,促进身心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据总结 脑卒中 偏瘫 肌张力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补中益气汤合小柴胡汤治疗机械通气重症监护室获得性衰弱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魏丽丽 付鹤鹏 +4 位作者 李熙 申健国 孔媛敏 高淑红 李宝芬 《天津中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170-174,共5页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合小柴胡汤治疗机械通气重症监护室获得性衰弱(ICU-AW)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2年10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2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监护室获得性衰弱(ICU-AW)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合小柴胡汤治疗机械通气重症监护室获得性衰弱(ICU-AW)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2年10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2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监护室获得性衰弱(ICU-AW)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中益气汤合小柴胡汤治疗14 d。比较两组疗效、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中医证候积分、衰弱、肌力状态、运动耐力、日常生活能力以及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12%vs.73.17%,P<0.05),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6 min步行距离、Barthel指数(BI)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Borg评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体倦乏力、食欲不振、胁胀作痛、情志抑郁、面色萎黄积分、心血管健康研究指数(CH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医学研究委员会(MRC)评分较治疗前增高(P<0.01),观察组治疗后上述中医证候积分、CH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MRC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与常规治疗比较,补中益气汤合小柴胡汤更有助于改善衰弱和疲劳症状,提高运动耐力和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疗效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获得性衰弱 机械通气 疲劳 运动耐力 日常生活能力 补中益气汤 小柴胡汤
下载PDF
左归丸联合丁苯酞佐治帕金森病轻度认知障碍疗效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郑建彪 李万涛 +4 位作者 贾志卫 王姗姗 苏富存 窦荣花 许家铭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4期111-114,共4页
目的探讨左归丸联合丁苯酞佐治帕金森病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23年1月至3月收治的帕金森病轻度认知障碍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抗帕金森病西药治疗,并予丁苯酞软胶囊口服... 目的探讨左归丸联合丁苯酞佐治帕金森病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23年1月至3月收治的帕金森病轻度认知障碍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抗帕金森病西药治疗,并予丁苯酞软胶囊口服,观察组患者加服左归丸。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腰膝酸软、胁肋疼痛、头晕头痛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核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5.00%比2.50%,P>0.05)。结论常规抗帕金森病治疗基础上佐以左归丸联合丁苯酞,可降低帕金森病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SIRT1及NF-κB蛋白表达水平,提升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归丸 丁苯酞 帕金森病 轻度认知障碍 辅助治疗 中医证候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临床疗效
下载PDF
SFBC联合TOT对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及ADL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吴靖 黄拥军 熊萍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期191-194,共4页
目的探究焦点解决短期咨询(SFBC)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TOT)对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潜江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101例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 目的探究焦点解决短期咨询(SFBC)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TOT)对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潜江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101例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TOT训练方法,观察组采用SFBC联合TOT训练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况[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及Barthel指数(BI)。结果干预前两组心理状况、FMA评分及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个月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肢运动功能量表(FMA-UE)、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LE)、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FBC联合TOT的康复治疗训练可以改善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患者肢体康复功能及ADL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点解决短期咨询 任务导向性训练 急性脑卒中 偏瘫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优化型流程式护理干预对老年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效果的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葛海红 杨春花 曹黄荣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4年第1期205-210,共6页
目的观察优化型流程式护理干预对老年颅脑损伤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为治疗该病症提供方法。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7月启东市中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3例老年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信封法将患者分为流程式干预组(n=41)... 目的观察优化型流程式护理干预对老年颅脑损伤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为治疗该病症提供方法。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7月启东市中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3例老年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信封法将患者分为流程式干预组(n=41)和常规组(n=42)。2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流程式干预组患者接受优化型流程式护理干预,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2组均连续干预3个月。比较2组患者生活能力评分、肢体活动评分、康复进程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流程式干预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均高于常规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昏迷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均少于常规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型流程式护理干预在老年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可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促进康复进程,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中重型颅脑损伤 流程式优化快速康复护理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互联网+延续性护理”对轻度失能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及家庭照顾者准备度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黄春丽 张海英 +3 位作者 张琰 黄海清 周雅英 何翡翠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4年第3期160-164,共5页
目的探讨“互联网+延续性护理”服务在轻度失能老年患者及家庭照护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将80例轻度失能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0例,干预组接受“互联网+延续性护理”服务,对照组接受传统的延续性护理服... 目的探讨“互联网+延续性护理”服务在轻度失能老年患者及家庭照护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将80例轻度失能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0例,干预组接受“互联网+延续性护理”服务,对照组接受传统的延续性护理服务。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估(SF-36)、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估及对其家庭照护者进行照顾者准备度(GPS)评估来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干预组轻度失能老年患者在整体健康、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情绪角色等方面的表现明显得到改善(P<0.01),且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提高(P<0.01),其家庭照护者照顾者准备度(G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互联网+延续性护理”服务能有效改善轻度失能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这种服务的引入可以弥补传统护理服务在时效性、渠道多样性和便捷程度上的不足,提供更加高效、便捷、形式丰富的护理服务,同时对提高其家庭照护者照顾者准备度也有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失能 老年患者 互联网+ 延续性护理 生活质量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照顾者准备度
下载PDF
医养结合护理模式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
10
作者 何敏峰 严素敏 +2 位作者 关露娟 卢琨瑜 冯月景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8期171-175,共5页
目的探讨以医养结合为主体的中医护理模式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在佛山市中医院关节外科行髋关节置换术的6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的64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 目的探讨以医养结合为主体的中医护理模式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在佛山市中医院关节外科行髋关节置换术的6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的64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在术后采用常规的康复护理训练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医养结合为主体的中医康复护理方案,干预1、3个月后评估两组的髋关节功能、恐动症、日常活动能力评分。结果干预1、3个月后,观察组的髋关节功能评分、恐动症评分、日常活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医养结合的中医护理模式有助于提高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和降低恐动症水平,并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养结合 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功能 恐动症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互联网+居家护理”在志愿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
11
作者 何青松 李庆玲 +2 位作者 谢绮 肖璐 孙美花 《中国当代医药》 2024年第1期159-162,共4页
目的探讨"互联网+居家护理"在志愿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党群服务365平台"82例需要服务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 目的探讨"互联网+居家护理"在志愿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党群服务365平台"82例需要服务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医疗服务,观察组实施"互联网+居家护理"服务,两组均持续护理12个月。比较两组的医院看病次数、医疗花费情况、日常生活能力、精神状态、照护者照护技能水平以及生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医院看病次数、医疗花费情况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低于对照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照护技能水平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活满意度调查表(LSR)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互联网平台,护理志愿者对服务人群进行居家护理,能够改善服务人群的精神状态,促使其保持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还能提高照护者的护理技能,一定程度上减少看病次数和医疗花费,从而提升服务人员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愿护理服务 “互联网+居家护理” 医院看病次数 医疗花费 日常生活能力 精神状态 生活满意度
下载PDF
中医导引功法组方治疗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的疗效研究
12
作者 王婧 蔡春茜 +3 位作者 陈晓娜 王雪 薛米娜 牛亚利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4期651-656,共6页
目的探讨中医导引功法组方治疗血管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VaMCI)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VaMCI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 目的探讨中医导引功法组方治疗血管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VaMCI)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VaMCI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导引功法组25例[男12例、女13例,年龄(67.20±5.37)岁]和常规治疗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67.36±5.38)岁]。另选取无疾病人群25例为正常组[男11例、女14例,年龄(67.04±4.36)岁]。常规治疗组给予基础治疗及常规运动功能康复训练,导引功法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经专业人员指导进行导引功法训练,疗程均为12周。对比3组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及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洛文斯顿认知功能评定量表(LOTC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采用χ^(2)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结果治疗12周后,导引功法组的MMSE评分、MoCA评分、MBI评分、注意力评分、视运动组织评分、思维操作评分及LOTCA总评分均高于常规治疗组[(23.64±2.90)分比(21.56±1.90)分、(23.72±2.42)分比(20.64±2.40)分、(75.80±7.31)分比(71.20±7.94)分、(3.12±0.73)分比(2.56±0.58)分、(21.96±1.90)分比(19.56±1.98)分、(26.16±1.89)分比(24.44±2.58)分、(96.20±4.25)比(90.44±6.58)分],导引功法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常规治疗组[(137.00±10.70)mmHg(1 mmHg=0.133 kPa)比(147.60±8.91)mmHg、(73.80±10.23)mmHg比(85.40±10.60)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导引功法组治疗12周后的MMSE评分、收缩压、舒张压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3.64±2.90)分比(23.52±2.20)分、(137.00±10.70)mmHg比(138.80±7.94)mmHg、(73.80±10.23)mmHg比(73.40±10.08)mmHg](均P>0.05)。导引功法组治疗前后MMSE、MoCA、MBI、注意力、定向力、视运动组织、思维操作评分、LOTCA总分、收缩压的差值均大于常规治疗组和正常组(均P<0.05)。结论中医导引功法组方可以明显改善VaMCI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VaMCI的有效治疗手段,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导引 血管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认知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脑栓通胶囊联合丁苯酞胶囊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效果观察
13
作者 郑远征 白方会 +3 位作者 张艳萍 刘亚婷 张莉 张继中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6期669-670,共2页
目的观察脑栓通胶囊联合丁苯酞胶囊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效果。方法104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除基础药物治疗外,对照组给予丁苯酞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脑栓通胶囊联合丁苯酞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的脑血流动力学参数、神经功... 目的观察脑栓通胶囊联合丁苯酞胶囊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效果。方法104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除基础药物治疗外,对照组给予丁苯酞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脑栓通胶囊联合丁苯酞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的脑血流动力学参数、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的RI、PI、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V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栓通胶囊联合丁苯酞胶囊能够明显改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参数、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栓通胶囊 丁苯酞胶囊 脑梗死恢复期 脑血流动力学 神经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基于微信的共管照护模式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14
作者 王景英 李俊敏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4期487-488,共2页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的共管照护模式应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6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外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微信的共管照护模式,比较两组的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的共管照护模式应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6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外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微信的共管照护模式,比较两组的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和并发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Harris评分、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EQ-5D各维度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微信的共管照护模式可改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提升其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 共管照护模式 股骨转子间骨折 髋关节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5
作者 李志勇 唐震宇 黄颖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30期32-35,40,共5页
目的探讨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采取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ESWT)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 目的探讨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采取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ESWT)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ESWT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rTMS干预,两组患者均持续干预观察4周。比较两组患者上肢痉挛状态、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上肢痉李状态、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改良Ashworth挛评定量表(MAS)评分低于对照组,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上肢部分(FMA-UE)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存质量简表(QOL-BREF)中周围环境、社会关系、心理健康等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MS联合ESWT干预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挛状态和上肢运动功能,有效提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 重复经颅磁刺激 体外冲击波治疗 上肢痊李 上肢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脊髓损伤康复患者同侪训练方案的设计及应用研究
16
作者 许文 张曼 武端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1期47-51,共5页
目的 设计脊髓损伤(SCI)康复患者同侪训练方案并探讨该方案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生活质量(QOL)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5-12月在我院住院的SCI康复期患者40例进行同侪训练,同侪训练方案包括基础体能训练、生活重建模拟训练、居家... 目的 设计脊髓损伤(SCI)康复患者同侪训练方案并探讨该方案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生活质量(QOL)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5-12月在我院住院的SCI康复期患者40例进行同侪训练,同侪训练方案包括基础体能训练、生活重建模拟训练、居家环境无障碍改造、驾驶证与出行、职业憧憬。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和生活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评价干预前和干预10周(2个循环)后患者的ADL和QOL。结果 干预10周后,患者MBI评分高于干预前,WHOQOL-BREF的生理维度、心理维度、社会关系维度、环境维度4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侪训练应用于SCI康复期患者,能够有效提升患者ADL和Q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侪训练 脊髓损伤 康复护理 生活质量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基于个案管理的整合照护模式在老年衰弱患者中的构建及应用
17
作者 饶红英 杨秋莲 于雅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13期33-36,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个案管理的整合照护模式在老年衰弱患者中的构建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1日~12月31日80例老年衰弱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老年衰弱护理方案,研究组采用基于个案管理的整合照... 目的:探讨基于个案管理的整合照护模式在老年衰弱患者中的构建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1日~12月31日80例老年衰弱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老年衰弱护理方案,研究组采用基于个案管理的整合照护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社会支持度[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握力、6 m步行时间、5次坐立试验(FTSST)、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干预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SSRS评分、握力、6 m步行时间、FTSST、TUG均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个案管理的整合照护模式应用于老年衰弱患者可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及社会支持度,改善生活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衰弱 个案管理 整合照护模式 日常生活能力 社会支持度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社区老年人衰弱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18
作者 窦丽 孙晶晶 王婧 《老年医学研究》 2024年第2期17-21,37,共6页
目的探讨乌鲁木齐市社区老年人衰弱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新疆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的223例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基本信息资料调查问卷、ADLs量表、MMSE量表、GDS-15量表、SSRS量表和SF-36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应用... 目的探讨乌鲁木齐市社区老年人衰弱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新疆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的223例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基本信息资料调查问卷、ADLs量表、MMSE量表、GDS-15量表、SSRS量表和SF-36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应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衰弱人群的影响因素。结果社区老年人群衰弱发生率为12.11%(27/22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衰弱与非衰弱患者年龄、家庭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患疾病种类、SSRS得分、GDS-15得分及SF-36量表中的情感职能、社会功能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患疾病种类(≥2种)、抑郁是衰弱发生的危险因素(P均<0.05),家庭收入(≥2000元)、医保、社会支持(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情感职能、社会功能是衰弱发生的保护因素(P均<0.05)。结论乌鲁木齐市社区老年人衰弱发生率较高,年龄、患疾病种类、抑郁、家庭收入、医保、社会支持、情感职能、社会功能是衰弱发生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弱 社区 老年人 社会支持 日常生活能力 抑郁 生活质量 认知功能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老年期痴呆的BPSD非药物治疗及其与ApoE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19
作者 朱烨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4期1-4,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期痴呆的行为精神症状(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 of dementia,BPSD)的非药物治疗效果及其与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江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老年... 目的分析老年期痴呆的行为精神症状(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 of dementia,BPSD)的非药物治疗效果及其与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江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老年期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盐酸美金刚片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加以音乐疗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加以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三组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三组患者的BPSD严重程度、痴呆严重程度、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ApoE基因多态性。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的神经精神问卷(neuropsychiatric inventory,NPI)、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CDR)、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的NPI、CDR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MMSE、ADL评分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NPI、CDR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MMSE、ADL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ApoE共有ε2、ε3、ε4三种等位基因,其中ε3表达频率最高,共55例,其次为ε4和ε2;三组患者的ApoE不同基因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oEε4型患者的NPI评分显著高于ApoEε3型与ApoEε2型(P<0.05)。结论非药物治疗老年期痴呆患者效果显著,可减轻BPSD和痴呆表现,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ApoEε4型基因与老年期痴呆患者的BPSD存在紧密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期痴呆 痴呆的行为精神症状 APOE基因多态性 认知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
作者 吴鹭梅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8期107-109,共3页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8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与早期组,各44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早期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8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与早期组,各44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早期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致残率、神经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早期组致残率低于常规组(P=0.015)。护理前,两组神经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神经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低于护理前,且早期组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降低致残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早期康复护理 神经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