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立德树人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探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海燕 《科教文汇》 2024年第3期38-41,共4页
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存在各种问题,高等院校应从完善育人机制、创新教学体系、强化教... 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存在各种问题,高等院校应从完善育人机制、创新教学体系、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探寻融入路径与解决方案。完善育人机制方面,可从顶层设计规划、保障制度建构和评估体系重建等角度着手;创新教学体系方面,可从完善教学文件、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健全教学考核体系等角度展开;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则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育人意识、增强教师育人能力、与其他队伍加大合作力度等方面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课程思政 建设路径
下载PDF
立德树人视域下红色信息素养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2
作者 焦海霞 《图书馆研究》 2024年第2期119-128,共10页
立德树人作为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在中国高等教育场域已然全面启动。面对德育使命,信息素养教育责无旁贷。基于信息素养认知逻辑推演构建红色信息素养概念体系,在解读红色信息素养之于德育建设现实意义的基础上,将信息素养、... 立德树人作为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在中国高等教育场域已然全面启动。面对德育使命,信息素养教育责无旁贷。基于信息素养认知逻辑推演构建红色信息素养概念体系,在解读红色信息素养之于德育建设现实意义的基础上,将信息素养、红色教育、德育、终身学习等要素纳入红色信息素养场域,尝试性地构建由服务指向、构建逻辑、战略规划、内容设计、模式配置、评价机制等组成的红色信息素养教育体系,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信息素养 红色信息素养 红色教育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价值思考与路径探索
3
作者 王小琴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0-24,共5页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对时代新人培养的全新要求,各教育主体应积极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既要在横向视角下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又要在纵向视角...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对时代新人培养的全新要求,各教育主体应积极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既要在横向视角下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又要在纵向视角下构筑全过程育人链条。这不仅关系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也关系到“大思政”育人格局的建构和时代新人培育工程的推进。大中小学教育主体应在筑牢理论、队伍及组织基础的同时不断优化课程结构、革新资源供给方式,推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小学 思想政治教育 一体化建设 立德树人
下载PDF
高校开门办思政课:价值、问题及对策
4
作者 傅钥鑫 《科教文汇》 2024年第5期41-44,共4页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充分利用广阔的社会资源,发挥广大育人主体合力,这对高校提出了开门办思政课的要求。高校开门办思政课对实现人的现代化,筑牢主流意识形态阵地,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从现实看,高校同其他主体间的...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充分利用广阔的社会资源,发挥广大育人主体合力,这对高校提出了开门办思政课的要求。高校开门办思政课对实现人的现代化,筑牢主流意识形态阵地,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从现实看,高校同其他主体间的协同模式仍不完善,育人资源利用不充分,致使协同质效不理想。对此,要健全高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模式,搭建资源共享平台,优化制度建设,切实增强高校开门办思政课的质效,发挥协同育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门办思政课 立德树人 中国式现代化 协同育人
下载PDF
立德树人打牢信仰根基道术相济彰显课堂风采——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学中 何汉霞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104-109,共6页
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高校立德树人总任务的灵魂和本质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设立,是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关键举措,是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高校立德树人总任务的灵魂和本质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设立,是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关键举措,是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重要手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主要内容。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进行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研究的教学改革。根据主持者参与者的教学经验,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转换研究的现实意义、目标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详细而周全地设计了转换研究的教学方案,并对此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立德树人 学科建设 课程建设 教学改革 方案设计
下载PDF
高职院校“四位一体”协同育人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邱春红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25-27,共3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工作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进行全方位体系机制设计。文章针对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重视学生作为“就业者”的培养、忽略学生的“全人培养”的现状,首先分析协同育人体系的三大要素:主体要素、制度要素、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工作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进行全方位体系机制设计。文章针对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重视学生作为“就业者”的培养、忽略学生的“全人培养”的现状,首先分析协同育人体系的三大要素:主体要素、制度要素、文化要素,然后提出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原则,最后提出“四位一体”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框架,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思政教育 协同育人 育人体系
下载PDF
德性与教育:康德德性理论与教育理论的关系探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胡君进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2014年第2期168-180,共13页
基于对人的终极关切,康德的德性理论与教育理论有着密切联系。康德的教育理论其实是一种德性教育理论,可以看成是康德的德性理论在教育领域内的实践运用。康德德性理论的宗旨在于:个人幸福观应转向个人德性观,意志自律成为唯一的实践法... 基于对人的终极关切,康德的德性理论与教育理论有着密切联系。康德的教育理论其实是一种德性教育理论,可以看成是康德的德性理论在教育领域内的实践运用。康德德性理论的宗旨在于:个人幸福观应转向个人德性观,意志自律成为唯一的实践法则,人是目的而决非手段。其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则表现为:发挥德性的内在教育价值,基于自律的道德教育,人是道德教育的终极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德性 意志自律 人是目的 教育
下载PDF
新时期传统美德在高校的传承与弘扬
8
作者 崔小伟 《唐都学刊》 2018年第5期50-53,共4页
新时期高校教师应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结合高校内涵式发展,努力挖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德育价值。坚持"两课"的主渠道与传统道德教育有机结合,坚持立德树人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构建网络与现实的双轨教育机制。在人才... 新时期高校教师应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结合高校内涵式发展,努力挖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德育价值。坚持"两课"的主渠道与传统道德教育有机结合,坚持立德树人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构建网络与现实的双轨教育机制。在人才培养方面,要注重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增砖添瓦,为大学生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高校 传统美德 大学生 传承与弘扬
下载PDF
新时代教师研修的实践诉求与突围路径
9
作者 李栋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22年第1期113-119,共7页
新的时代语境赋予教师研修新的内涵诉求和价值期待,亟须以“智慧说”理论在方法论层面进行深度反思。教师研修存在内涵的“封闭窄化”、主体的“无视悬置”和方法的“貌合神离”等矛盾,处于“技”与“道”、“静”与“动”、“一”与“... 新的时代语境赋予教师研修新的内涵诉求和价值期待,亟须以“智慧说”理论在方法论层面进行深度反思。教师研修存在内涵的“封闭窄化”、主体的“无视悬置”和方法的“貌合神离”等矛盾,处于“技”与“道”、“静”与“动”、“一”与“多”等二元冲突中,易于陷入对普适方法的盲求、对德性转化的漠视、对象与方法的错位等困境,产生负和、零和、正和三种利益博弈关系。为此,在可信之维,需要注重理性自觉,强化教师的教育研究力;在可用之维,需要注重辩证综合,创生教师的域界转化力;在可爱之维,需要注重德性自证,唤醒教师的反思实践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研修 “智慧说” 方法论 理性自觉 辩证综合 德性自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