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1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ferring Physicians’ Knowledge on Justification of Medical Exposure in Diagnostic Imaging in a Sub-Saharan African Country, Cameroon 被引量:1
1
作者 Boniface Moifo Annick Laure Edzimbi +3 位作者 Haoua Tebere Joshua Tambe Richard Ndi Samba Joseph Gonsu Fotsin 《Open Journal of Radiology》 2014年第1期60-68,共9页
Background: Justification is the process of weighing the potential benefit of the exposure against potential detriment for that individual. Its role has been largely delegated to imaging professionals. Nevertheless, j... Background: Justification is the process of weighing the potential benefit of the exposure against potential detriment for that individual. Its role has been largely delegated to imaging professionals. Nevertheless, justification process involves referring physicians, radiographers and radiologists.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knowledge of referring physicians regarding justification of irradiating examinations in medical imaging at the university-affiliated hospitals in Yaoundé Cameroon. Materials and Methods: A questionnaire (18 questions) based on the French guide for the proper use of medical imaging tests in relation to the justification of irradiating examinations, was self-administered to 151 referring physicians in Yaounde (Cameroon) between October 2012 and January 2013. The pre-tested questionnaire was completed in the presence of the investigator. A scoring system was then adopted with a total of 15 points from the level of knowledge on justification which could be classified as satisfactory or not. Results: Referring physicians were 75 (49.7%) GPs, 53 (35.1%) residents and 23 (15.2%) specialists. Knowledge on justification was unsatisfactory for 79.5% of referring physicians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erms of professional experience (p = 0.95) or specialty (p = 0.119). The concepts of “useful exam” and “justified exam” were not known by 113 (74.8%) and 95 (62.9%) practitioners. MRI was selected as irradiating by 62 (41.1%), SPECT and PET-scan as non-radiating examinations by 98 (64.9%) and 115 (76.1%) participants. The main reasons for repeating a giving radiology exam were: unsatisfactory interpretation, unknown of where it was performing and poor quality exam respectively for 23 (15.2%), 37 (24.5%) and 43 (28.5%) referring physicians. Justification was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referring physician alone for 57% of respondent. Only 11 clinicians knew the reference of “Justification-Optimization-Limitation” to radiation protection. Conclusion: The knowledge of physicians on radiating medical procedures and justification of requests for these procedures is inadequate. Training in radiation protection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guidelines for the proper use of imaging tests could improve physicians’ justification of radiating examin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sessment justifICATION Referring PHYSICIAN Radiation Protection Best PRACTICES Cameroon
下载PDF
An Analysis of the Origin of the Interaction Force between Electric Charges, including Justification of the ln<i>r</i>Term in the Completed Coulomb’s Law, in HM16 Ether
2
作者 Ioan Has Simona Miclaus Aurelian Has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2019年第9期1090-1124,共35页
In this study, we demonstrate the correctness of our 2010 hypothesis regarding the need to complete Coulomb’s FC law with the term lnr, resulting in the completed FCC force. For this purpose, we consider the electric... In this study, we demonstrate the correctness of our 2010 hypothesis regarding the need to complete Coulomb’s FC law with the term lnr, resulting in the completed FCC force. For this purpose, we consider the electrical interactions between charged microparticles (MPs), which develop as fundamental vibrations (FVs) in ether, producing the vibrational strains &epsilon;and &gamma;and the resulting stresses &sigma;and &tau;, as percussions of ether cells (ECs) upon the MP surface. The stresses &sigma;?and?&tau;produce a resultant force FP, due to the percussions which constitute the real electric force FCC. The spatial effect of ether on FP is demonstrated by an analytical method, considering the electrical interaction between MPs through various equidistant spatial paths li of FVs, modelled on the basis of the Huygens principle for waves. For this issue, we utilized a numerical calculation, which could be generalized. But this spatial effect of the ether leads at a very slow decreasing of the FP forces ratio rF when doubling the distance l, in contrast to Coulomb’s FC forces whose ratio rF?decreases accentuate with doubling l. Accordingly, the necessity of including the term ln r in the FCC force, which is limited to 1.0 for doubling l, at long distances, was justif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ure of ELECTRIC Charges Constitution of Microparticles Calculus of ELECTRIC FORCES from Percussions FORCES HM16 Model of ETHER with Fundamental Vibrations Completed Coulomb LAW justifICATION
下载PDF
Writing the future: A theoretical justification for a uniform and universal system of currency in accounting for inflation
3
作者 Ratnam Alagiah 《Journal of Moder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2009年第7期35-43,共9页
This paper submits that the advantages gained by introducing a single currency at the domestic level, applies equally to the economy at the global level. The advantages gained are (1) a reduction of the inflation ra... This paper submits that the advantages gained by introducing a single currency at the domestic level, applies equally to the economy at the global level. The advantages gained are (1) a reduction of the inflation rate to one common rate (if required) amongst all states, (2) a possible reduced interest rate, (3) an expansion in investment, (4) an increase in development and trade due to the removal of uncertainty, (5) the reduction in transaction costs, and (6) the reduction in the cost of capital (Moshirian, 2004, p. 306). A single global currency has immediate implications in accounting for inflation as it presents an opportunity for the permanent removal of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accounting for inflation.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phenomenon of inflation and how accounting measurement and valuation associated with inflation is removed by the introduction of a single global curr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oretical justification uniform and universal system inflation accounting
下载PDF
“大思政课”:基本意涵、逻辑理据及实践进路 被引量:1
4
作者 吴云志 李子玄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49,共7页
“大思政课”是在总结我国长期思政课建设经验与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育人新理念与新形态,是新时代我国思政课建设的范式创新与突破。在此态势下,如何科学合理地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成为一项亟待研究的时代课题。“大思政课”涉及多方... “大思政课”是在总结我国长期思政课建设经验与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育人新理念与新形态,是新时代我国思政课建设的范式创新与突破。在此态势下,如何科学合理地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成为一项亟待研究的时代课题。“大思政课”涉及多方面协同发展,需与现实结合并善用之。本研究基于人学思想的价值性理据、协同理论的内在性理据、系统观念的实践性理据等多维视角,揭明了“大思政课”何以为能的逻辑图景。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绝非一日之功,需在课堂与社会的平衡中实现教学资源的再造,善用“大课堂”;在专职与兼职的并行中实现师资水平的提升,培养“大师资”;在传统与现代的融通中实现育人空间的重塑,搭建“大平台”;在守正与创新的共容中走向制度体系的规范,维系“大保障”,最终实现“大思政课”理念落地生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基本意涵 逻辑理据 实践进路
下载PDF
论互联网平台个人信息侵权诉讼中的要件事实确定
5
作者 张弛 刘哲玮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5期207-216,共10页
要件事实的确定取决于实体法规定,并作用于从事实认定到法律适用的全过程。若要件事实无法确定,将会引发疑难案件,在互联网平台个人信息侵权案件中尤为突出。司法实践表明,严守法条主义无法解决疑难案件,应当在该类案件的法律发现与法... 要件事实的确定取决于实体法规定,并作用于从事实认定到法律适用的全过程。若要件事实无法确定,将会引发疑难案件,在互联网平台个人信息侵权案件中尤为突出。司法实践表明,严守法条主义无法解决疑难案件,应当在该类案件的法律发现与法律证立中考量后果主义。在法律发现过程中,解释实体法以确定要件事实的核心内容,并加入举证困难等因素对规范结构进行适当调整,由此构成以侵权行为、损害结果、因果关系和由三者共同构成的过错评价根据事实作为原告的请求原因,以过错的评价妨碍事实作为被告抗辩的要件事实结构。在法律证立的过程中,将要件事实裁判思维融入司法裁判中的论证中,注重运用以后果主义和协调主义为核心的二阶证立对释法说理进行必要的调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件事实 后果主义 二阶证立 个人信息 互联网平台
下载PDF
激励制度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中的伦理分析
6
作者 冯龙飞 翟晓梅 《器官移植》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124,共7页
器官移植在重建健康、挽救生命的卓越成效表明了其重大价值所在,其中器官捐献是促进我国器官移植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器官移植取得了重大进展,器官捐献率也逐年上升。尽管如此,我国依然面临捐献器官数量不足的严峻事实... 器官移植在重建健康、挽救生命的卓越成效表明了其重大价值所在,其中器官捐献是促进我国器官移植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器官移植取得了重大进展,器官捐献率也逐年上升。尽管如此,我国依然面临捐献器官数量不足的严峻事实,破解这个难题需要医学科学技术和公共卫生政策进一步完善。根据国际经验,实施一定的激励制度可以有效地提高捐献率,但是激励制度本身隐藏的伦理特性似乎与器官捐献事业中的利他精神有着根本性的冲突。因此,本文从激励的性质、器官捐献与激励制度以及激励制度的伦理论证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官捐献和移植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捐献 器官移植 激励制度 伦理论证 经济激励 非经济激励 利他精神 丧葬费
下载PDF
商业数据知识产权保护的正当性基础:以洛克“财产权劳动学说”为视角的学理阐释与规则形塑
7
作者 刘鑫 陈菲羽 《科技与法律(中英文)》 CSSCI 2024年第3期122-130,148,共10页
作为新兴的民事权利客体类型,商业数据产权保护的正当性,以及产权保护的模式选择与制度构造是困扰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关键问题。对此,首先应以洛克“财产权劳动学说”的“共有”“劳动”“需求”三个要素为基础,结合商业数据的来源、产生... 作为新兴的民事权利客体类型,商业数据产权保护的正当性,以及产权保护的模式选择与制度构造是困扰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关键问题。对此,首先应以洛克“财产权劳动学说”的“共有”“劳动”“需求”三个要素为基础,结合商业数据的来源、产生和使用的具体形态,实现商业数据财产权的正当性证成。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从“财产权劳动学说”在知识产权领域中所呈现出的非物质性“共有”、非机械性“劳动”、非强制性“需求”的理论新解出发,立足商业数据无形性、功能性、社会性的特性,理顺商业数据知识产权保护的正当性基础,并以具象化的“知识产权劳动学说”三要素为理论起点,借助现行知识产权制度框架体系,从权利取得、权利归属和权利限制三个维度着手,展开商业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规范的制度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数据 知识产权 正当性 财产权劳动学说
下载PDF
“全”与援手行为的道德辩护:对“朱子式”方案的修正
8
作者 王凯立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7-13,29,共8页
我们有什么理由认为对身处困境之人施以救助的行为是道德上“应当”的?对此,全林强博士认为道德心理学所提供的外在主义与内在主义方案均有缺陷,他调动朱子的思想资源提出了一个为援手行为进行道德辩护的“朱子式”方案。然而,这一“朱... 我们有什么理由认为对身处困境之人施以救助的行为是道德上“应当”的?对此,全林强博士认为道德心理学所提供的外在主义与内在主义方案均有缺陷,他调动朱子的思想资源提出了一个为援手行为进行道德辩护的“朱子式”方案。然而,这一“朱子式”方案依然不充分,因为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它对“援手”行为的道德辩护将会遭遇失败。“朱子式”方案须进一步基于朱子“全”的思想,补充一个对私意私欲的排除机制。这一理论结果表明:在当代哲学视域下,“全”所代表的朱子伦理学的思考方向,还有众多思想资源值得进一步发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 孟子 援手行为 道德辩护
下载PDF
王阳明与马丁·路德比较研究
9
作者 张海燕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7,F0002,共8页
马丁·路德与王阳明均弱化或消解了外在权威对人的束缚,高扬了个体主义与主体性精神,这与前近代的思想解放运动相一致。二者的思想差异有三:一是权威主义良心与人道主义良心之别;二是性恶论与性善论之别;三是冲击教权与弱化王权之别。
关键词 宗教改革 政教合一 政教分离 因信称义 良知
下载PDF
预备行为实行化立法优化探微
10
作者 刘夏 张贺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72-80,共9页
近年来,随着风险社会理论的兴起与积极刑法观的确立,预备行为实行化已经成为各国刑法的重要立法趋势。尽管我国的预备行为实行化立法具有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但也存在刑罚权的过度扩张、预备行为的非定型性、刑法总则与分则... 近年来,随着风险社会理论的兴起与积极刑法观的确立,预备行为实行化已经成为各国刑法的重要立法趋势。尽管我国的预备行为实行化立法具有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但也存在刑罚权的过度扩张、预备行为的非定型性、刑法总则与分则的重复等问题,需要予以完善。为合理限制预备行为实行化立法的范围,实现犯罪预防与人权保障的平衡,应当贯彻罪刑法定原则实质侧面的要求,强调立法的适正性与明确性。具体而言,适正性要求只能将对重大法益创设抽象危险的预备行为实行化,并确保相关罪名的法定刑设置的公正性与均衡性;明确性则要求加强犯罪构成的定型化、排除兜底性的条文规定、原则上采取叙明罪状以及将刑法总则关于预备犯的规定调整为以不罚为原则、以处罚为例外的立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备行为实行化 正当化根据 罪刑法定原则 立法优化
下载PDF
论知识产权对象与知识产权客体的区分
11
作者 陈杰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56,共19页
知识产权“对象客体区分论”是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中最根本、最艰深的问题。该问题充满了“语言的迷雾”,因此需要在辨析法律概念与论理词、澄清语言误用、确定其社会关系基础后,从事实与视角两个方面予以阐述。在区分论的事实指向上,从... 知识产权“对象客体区分论”是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中最根本、最艰深的问题。该问题充满了“语言的迷雾”,因此需要在辨析法律概念与论理词、澄清语言误用、确定其社会关系基础后,从事实与视角两个方面予以阐述。在区分论的事实指向上,从对象到权利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对象(知识)、对象的利用方式(行为)、权利客体(法内好处)与权利内容(具体路径)。在视角上,知识产权“对象客体区分论”可以为知识产权法学研究带来“客体式”的视角,从而形成了一些全新的命题。其中,最核心的命题是:使知识产权成为知识产权的,不是知识产权的对象,而是知识产权的客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利对象 权利客体 知识产权的对象 知识产权的客体 知识产权的正当性
下载PDF
权利的能力理论证成及其补强
12
作者 朱俊 《人权法学》 2024年第2期44-58,153,154,共17页
应有权利的证成依赖于对特定规范性依据或理由的支持。现有研究中,权利的证成性资源主要集中于道义论或结果论。无论是道义论还是结果论,在证成权利方面均存在不足,能力理论可以部分地填补这种不足。能力理论主张,从利他主义的普通人角... 应有权利的证成依赖于对特定规范性依据或理由的支持。现有研究中,权利的证成性资源主要集中于道义论或结果论。无论是道义论还是结果论,在证成权利方面均存在不足,能力理论可以部分地填补这种不足。能力理论主张,从利他主义的普通人角度出发,国家为保障个体尊严,应当在最低限度以上去培育和发展个体的核心能力,使其在过上体面生活的意义上成为一个人。能力理论在汲取道义论与结果论理论优势的基础上,补强了权利的证成性资源,进而为权利研究特别是新兴(型)权利的研究奠定更为坚实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力理论 权利 证成 道义论 结果论
下载PDF
马克思哲学的“自我证成难题”与马克思思想的哲学维度
13
作者 贺来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38,共11页
马克思的思想理论体系中是否存在着哲学维度,是一个充满争议的问题,而马克思哲学的“自我证成难题”构成这一争议的焦点。如何回应马克思哲学的“自我证成难题”,对阐明马克思思想的哲学维度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需要澄清并深... 马克思的思想理论体系中是否存在着哲学维度,是一个充满争议的问题,而马克思哲学的“自我证成难题”构成这一争议的焦点。如何回应马克思哲学的“自我证成难题”,对阐明马克思思想的哲学维度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需要澄清并深入分析马克思哲学的“反哲学”和“非哲学”的真实所指,并从马克思关于哲学与生活实践的辩证关系的变革性理解出发,把握马克思思想的哲学维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马克思思想体系中哲学的合法性提供根本性辩护,并彰显其哲学观独特的当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思想的哲学维度 马克思哲学的“自我证成难题” 独立哲学的外观 生活实践的观点
下载PDF
00后青少年群体的道德判断及其理由倾向——基于道德两难问卷的数据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好 马和民 李强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1期109-124,共16页
道德判断及其理由倾向的选择反映了行为者的道德发展水平。本研究依据《道德的理由》一书中探讨的道德理由观编制了道德两难问卷,重点探究00后青少年群体的道德判断及其理由倾向,研究以其父辈为参照对象,发现两代群体在道德问题的判断... 道德判断及其理由倾向的选择反映了行为者的道德发展水平。本研究依据《道德的理由》一书中探讨的道德理由观编制了道德两难问卷,重点探究00后青少年群体的道德判断及其理由倾向,研究以其父辈为参照对象,发现两代群体在道德问题的判断上一致倾向于功利主义和利他主义的道德理由,且都不太认同将相对主义和责任伦理作为道德判断的理由。相较而言,00后比父辈较少倾向于利他主义、国家主义、绝对主义以及功利主义,但较多倾向于个人主义和相对主义。尽管如此,社会取向的道德理由在00后的道德观念中仍占主导地位。为进一步提高00后青少年群体的道德发展水平,学校道德教育应进一步深化集体主义内涵,倡导个人与集体的辩证统一;树立底线思维,坚守公平正义的道德价值观;强化责任教育,促进利他主义行为生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判断 道德理由 道德两难 道德发展水平 00后青少年 道德教育
下载PDF
劳动者休假正当事由的判断标准与规范路径 被引量:2
15
作者 程凌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3-137,共15页
休假的本质是具备正当事由的劳动给付义务不履行。休假正当事由判断的理论基础是劳动给付是否可期待。整体而言,休假正当事由判断的一般规则涉及权利义务的位阶划分、比例原则与个案的利益衡量。具体而言,休假事由正当性的判断可类型化... 休假的本质是具备正当事由的劳动给付义务不履行。休假正当事由判断的理论基础是劳动给付是否可期待。整体而言,休假正当事由判断的一般规则涉及权利义务的位阶划分、比例原则与个案的利益衡量。具体而言,休假事由正当性的判断可类型化为两种矛盾情形,包括劳动给付义务与劳动者的权利冲突、劳动给付义务与劳动者的其他义务冲突。在休假正当事由的规范路径方面,一方面,在劳动合同法领域,劳动给付义务的免除规定须遵循从一般到特殊的规范方式,关于劳动给付义务免除的正当事由则采取列举式与开放性规定,确保社会变迁背景下规定的灵活性;另一方面,在劳动基准法领域,应当对假期做出更精细的类型化规范,注重女性平等权,贯彻“工作—家庭平衡理念”,强化用人单位的准假义务,完善假期用工成本的多元化分担机制,促进劳动者休假权的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假事由 正当性判断 利益衡量 规范路径 位阶划分
下载PDF
刑法中容许的案情认识错误之司法审查
16
作者 孙晓倩(译) 蔡桂生(译) 《法治现代化研究》 CSSCI 2024年第3期190-200,共11页
以假想防卫、假想避险等情形为其内容的容许的案情认识错误,是刑法总则犯罪论中的“经典问题”。为良好地解答这道有挑战性的难题,应当明了与该论题有关的各种意见的相应理论背景,以及其所对应的各种犯罪论构造。容许的案情认识错误与... 以假想防卫、假想避险等情形为其内容的容许的案情认识错误,是刑法总则犯罪论中的“经典问题”。为良好地解答这道有挑战性的难题,应当明了与该论题有关的各种意见的相应理论背景,以及其所对应的各种犯罪论构造。容许的案情认识错误与容许错误不同,前者是对本体性的具体案情发生了认识错误,而后者是对规范性的刑法条文本身产生了理解偏差。尽管在容许的案情认识错误问题上产生了严格罪责论、消极的构成要件要素论、排除故意不法的限制罪责论和法律效果援用之限制罪责论四种不同意见,但是,以足够的信心分别权衡这各种意见的相应论据,可以在这四种方案中做出理性的选择,从而很好地回答容许的案情认识错误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想防卫 容许的案情认识错误 犯罪构造 意见分歧
下载PDF
基于社会认知机制PBD模型的媒体新词语研究
17
作者 甘维林 陈洁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12期101-106,共6页
在认知社会语言学视角下,文章以概念整合理论、认知突显理论以及Fairclough话语三维框架为基础建立社会认知机制模型(PBD模型),以媒体新词语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社会成因以及意义建构机制,从而佐证PBD模型的解释力和可行性。研究发现,PBD... 在认知社会语言学视角下,文章以概念整合理论、认知突显理论以及Fairclough话语三维框架为基础建立社会认知机制模型(PBD模型),以媒体新词语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社会成因以及意义建构机制,从而佐证PBD模型的解释力和可行性。研究发现,PBD模型可用来探寻媒体新词语的认知机制。媒体新词语多为新造词语,受社会环境、语言自身以及媒体发展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其通过简单型、镜像型、单域型以及双域型PBD三维网络进行核心整合,可以更加全面了解媒体新词语的产生与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媒体新词语 PBD模型 语义建构 社会理据
下载PDF
对认罪认罚从宽案件无正当理由上诉的必要抑制
18
作者 陈润生 陈玉忠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4-71,共8页
刑事诉讼中只有切实保障被告人上诉权的充分行使,才有可能有效发挥刑事二审程序的救济和纠错功能,确保刑事诉讼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的真正实现。但个别认罪认罚从宽案件中,在本来合意的诉讼“氛围”下却出现了部分“自愿”认罪认罚的被... 刑事诉讼中只有切实保障被告人上诉权的充分行使,才有可能有效发挥刑事二审程序的救济和纠错功能,确保刑事诉讼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的真正实现。但个别认罪认罚从宽案件中,在本来合意的诉讼“氛围”下却出现了部分“自愿”认罪认罚的被告人当一审法院作出从宽处罚后又提出上诉的现象。这不仅会影响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功能的充分发挥,而且会损害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所体现的诚信价值。尽管检察机关的“报复性抗诉”对认罪认罚从宽案件中的无正当理由上诉有一定抑制效果,但“报复性抗诉”明显存在法理依据不足的缺陷,不宜作为抑制无正当理由上诉的长效对策。基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中诚信价值的要求与上诉权保障的需要,在认罪认罚从宽案件中增设上诉理由审查程序,达到对无正当理由上诉进行必要抑制的目的,是一种可行的方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无正当理由上诉 “报复性抗诉” 上诉理由审查
下载PDF
胡塞尔、塞拉斯与麦克道威尔论“经验”
19
作者 郑辟瑞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8-99,158,共13页
塞拉斯倡导一种与经验主义分离的经验概念,在他看来,这种分离是康德的德国观念论传统和杜威的实用主义传统的一个有趣特征。塞拉斯的说法也适用于胡塞尔的现象学传统。本文将梳理胡塞尔、塞拉斯和麦克道威尔的经验概念,主要从经验内容... 塞拉斯倡导一种与经验主义分离的经验概念,在他看来,这种分离是康德的德国观念论传统和杜威的实用主义传统的一个有趣特征。塞拉斯的说法也适用于胡塞尔的现象学传统。本文将梳理胡塞尔、塞拉斯和麦克道威尔的经验概念,主要从经验内容的概念性、经验与判断的合理关系以及经验提供的辩护是否是结论性的辩护这三个方面,寻求这三位哲学家在经验概念上具有的共性和分歧,并为一种非经验主义的经验概念做出辩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 经验主义 辩护 自身意识
下载PDF
二阶论证何以解疑难案件裁判之困?
20
作者 肖毅 《南大法学》 CSSCI 2024年第3期62-84,共23页
疑难案件是存在法律争议的案件,具体呈现为规范模糊、规范冲突、规范缺失和规范适用不正义等典型样态。裁判疑难案件的关键在于解决上述的法律争议,为司法三段论证立可靠的裁判规则。这在法律论证上呈现出二阶构造,第一阶段证立裁判规则... 疑难案件是存在法律争议的案件,具体呈现为规范模糊、规范冲突、规范缺失和规范适用不正义等典型样态。裁判疑难案件的关键在于解决上述的法律争议,为司法三段论证立可靠的裁判规则。这在法律论证上呈现出二阶构造,第一阶段证立裁判规则,第二阶段适用裁判规则、证立裁判结论。因此,二阶论证能够破解疑难案件的裁判困境。它以合秩序裁判为理论基础,强调法官可以背离个别法律规则,但不能逾越法的框架秩序;在外部证成中依据丰富的论证渊源、运用多元的论证方法、遵循可废止性的论证程序,证立裁判规则、要件化案件事实;在内部证成中以裁判规则为大前提、以要件事实为小前提,经由环环相扣的复杂演绎证立裁判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难案件 二阶论证 合秩序裁判 内部证成 外部证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