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内镜经鼻蝶扩大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疗效
1
作者 郭爱顺 林镇荣 +2 位作者 王熠喆 汪伟巍 林瑞生 《医疗装备》 2023年第5期96-99,共4页
目的 分析神经内镜经鼻蝶扩大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收治的56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28例)和试验组(28例)。对照组... 目的 分析神经内镜经鼻蝶扩大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收治的56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28例)和试验组(28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手术治疗,试验组开展神经内镜经鼻蝶扩大入路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清炎症因子指标及生命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试验组肿瘤切除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试验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试验组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血清炎症因子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环境、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神经内镜经鼻蝶扩大入路切除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患者可提升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血清炎症因子指标及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结节脑膜瘤 经鼻蝶扩大入路切除术 内镜 神经功能
下载PDF
鞍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不同入路手术治疗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段国庆 胡文忠 +1 位作者 刘强 陈小兵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18期2894-2897,共4页
目的:研究鞍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不同入路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56例鞍区脑膜瘤患者。观察鞍旁型脑膜瘤与鞍上型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比较通过单侧额下入路... 目的:研究鞍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不同入路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56例鞍区脑膜瘤患者。观察鞍旁型脑膜瘤与鞍上型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比较通过单侧额下入路与翼点入路的治疗差异,为鞍区脑膜瘤患者寻找好的治疗方式。结果:在本组所研究的56例患者中,SimpsonⅠ级与Ⅱ级共计39例,全切治疗率为69.64%,Ⅲ级与Ⅳ级分别为13例与4例;鞍上型脑膜瘤24例,鞍旁型脑膜瘤32例,鞍上型脑膜瘤出现视力下降、垂体受压、视野缺损、视神经或视交叉受压例数均高于鞍旁型脑膜瘤(P<0.05);两种入路方式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比较均无差异(P>0.05)。结论:鞍旁型脑膜瘤与鞍上型脑膜瘤临床特点各异,鞍上型脑膜瘤对视力、视野、垂体受压、视神经压迫的影响比鞍旁型脑膜瘤更大。而在临床治疗中两种入路方式比较无差异,均能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区脑膜瘤 临床特征 临床效果 单侧额下入路 翼点入路
下载PDF
鞍区脑膜瘤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策略 被引量:7
3
作者 伍敏 霍钢 +6 位作者 杨刚 郑履平 崔敏 祝瑞 符巍 莫永彪 曾月成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鞍区脑膜瘤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治疗鞍区脑膜瘤49例临床资料,比较鞍上型与鞍旁型脑膜瘤的临床特征,对比单侧额下入路与翼点入路的差异,总结鞍区脑膜瘤手术治疗策略。结果:鞍上型21例,鞍旁型28... 目的:探讨鞍区脑膜瘤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治疗鞍区脑膜瘤49例临床资料,比较鞍上型与鞍旁型脑膜瘤的临床特征,对比单侧额下入路与翼点入路的差异,总结鞍区脑膜瘤手术治疗策略。结果:鞍上型21例,鞍旁型28例,鞍上型脑膜瘤对视力、视野的影响及对垂体、视神经压迫较鞍旁型更常见(P<0.05)。49例鞍区脑膜瘤,全切33例(SimpsonⅠ级、Ⅱ级),次全切14例(SimpsonⅢ级),部分切除(SimpsonⅣ级)2例,全切率为67.3%。单侧额下入路与翼点入路相比,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无差异(P>0.05)。结论:鞍上型与鞍旁型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具有差异,前者对视力、视野的影响及对垂体、视神经压迫更常见。在保留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切除肿瘤是主要目的,单侧额下入路及翼点入路均能使鞍区肿瘤获得良好暴露,对比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区脑膜瘤 临床特征 手术治疗 单侧额下入路 翼点入路
下载PDF
经纵裂胼胝体前入路显微全切除鞍膈脑膜瘤(附13例报告)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振兴 王道奎 +3 位作者 张堃 张增富 王永和 曹培成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7期1-2,共2页
目的 提高鞍膈脑膜瘤手术全切除率 ,减少术后复发 ,有效治疗和预防术后并发症 ,降低病死率。方法 对 13例患者采用改良手术入路 ,扩大病变部位的暴露范围 ,减少术中因牵拉所造成的脑损害 ,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在分块切除肿瘤的同时 ,有... 目的 提高鞍膈脑膜瘤手术全切除率 ,减少术后复发 ,有效治疗和预防术后并发症 ,降低病死率。方法 对 13例患者采用改良手术入路 ,扩大病变部位的暴露范围 ,减少术中因牵拉所造成的脑损害 ,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在分块切除肿瘤的同时 ,有效保护与病变关系密切的血管、神经、丘脑下部、垂体、垂体柄等重要结构。结果 13例均一次全切除肿瘤 ,随访 1~ 8年 ,无肿瘤复发 ,除 1例术前视力已完全丧失外 ,3例生活自理。 9例均恢复正常。结论 经纵裂胼胝体前切除鞍膈脑膜瘤是较理想的手术入路 ,可一次全切除肿瘤 ,并能有效保护肿瘤周围的重要结构。微侵袭显微外科技术是其必备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膈脑膜瘤 经纵裂胼胝体前入路 显微外科手术 治疗 预防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鞍旁及鞍上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附12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黄勤 朱蔚林 +5 位作者 杨宏 曾白云 陆永建 方泽鲁 柳浩然 王伟金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257-259,共3页
目的对124例鞍旁及鞍上脑膜瘤手术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根据肿瘤主体所在部位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术中采用显微操作切除肿瘤。适当病例术前进行栓塞,残余肿瘤采取γ-刀治疗。结果肿瘤位于鞍旁86例,鞍上38例。全切71例,大... 目的对124例鞍旁及鞍上脑膜瘤手术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根据肿瘤主体所在部位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术中采用显微操作切除肿瘤。适当病例术前进行栓塞,残余肿瘤采取γ-刀治疗。结果肿瘤位于鞍旁86例,鞍上38例。全切71例,大部切除30例,部分切除23例。术前栓塞13例,术后γ-刀治疗32例。术后95例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视力改善,死亡8例。随访3个月~14年,22例复发。结论根据肿瘤大小与部位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和显微外科操作有助于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鞍旁脑膜瘤应首选翼点入路,鞍上脑膜瘤首选经额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区脑膜瘤 显微外科 影像学表现 手术入路 神经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 被引量:3
6
作者 田飞 陈文荣 +3 位作者 郑伟武 李永生 杨少锋 张增良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0年第11期802-803,共2页
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切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分析我科用该手术入路显微手术切除12例鞍结节脑膜瘤。结果 12例(100%)全切除,所有病人术后恢复良好。结论用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微创,手术安全性高,疗效... 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切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分析我科用该手术入路显微手术切除12例鞍结节脑膜瘤。结果 12例(100%)全切除,所有病人术后恢复良好。结论用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微创,手术安全性高,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上锁孔入路 显微外科手术 鞍结节脑膜瘤
下载PDF
鞍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陈琪 李国强 +1 位作者 李惊涛 刘宁 《西部医学》 2017年第6期799-803,共5页
目的探讨鞍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45例鞍区脑膜瘤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鞍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特征。45例鞍区脑膜瘤患者出院后对其均进行相关随访,随访时间为4... 目的探讨鞍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45例鞍区脑膜瘤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鞍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特征。45例鞍区脑膜瘤患者出院后对其均进行相关随访,随访时间为4~59月,平均随访时间(21.09±10.64)月。采用Karnofsky功能状态量表对45例鞍区脑膜瘤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鞍区脑膜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45例鞍区脑膜瘤患者中,77.77%患者以视力障碍为主要临床症状,其中75.55%(34/45)的患者存在视野障碍,86.66%(39/45)患者同时存在视力障碍合并视野障碍,33例(73.33%)患者存在头痛现象,少数患者存在眼肌麻痹者、恶心、呕吐、性格改变、疲劳、嗜睡者、眼球突出;脑膜瘤中心位于鞍结节者较多(31.11%),48.88%(22/45)的患者病灶最大直径≤3cm。肿瘤全切除者共35例,其肿瘤全切除率(SimpsonⅠ~Ⅲ级)为77.77%,次切除率(SimpsonⅣ级)为22.22%;手术后出现1例(2.22%)患者死亡。入院时KPS评分、手术后视力恢复情况、肿瘤与垂体柄的关系、肿瘤生长方向、肿瘤与颈内动脉及其分支的关系、手术肿瘤切除程度是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单因素(P<0.05);整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得出:患者手术后视力恢复情况、肿瘤与垂体柄的关系、肿瘤与颈内动脉及其分支的关系、手术肿瘤切除程度是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鞍区脑膜瘤患者以视力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同时多伴有头痛症状。手术后视力恢复情况、肿瘤与垂体柄的关系、肿瘤与颈内动脉及其分支的关系、手术肿瘤切除程度是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区脑膜瘤 临床特征 预后生活质量 回顾性分析 Karnofsky功能状态量表
下载PDF
鞍膈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2
8
作者 徐庚生 王淳良 +5 位作者 洪涛 邹安琪 况建国 郝向阳 陈恒 周东伟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1998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提出并探讨鞍膈脑膜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其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8年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鞍膈脑膜瘤10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43岁。根据肿瘤与鞍隔的关系可分为3型,即鞍上型、鞍内型和鞍内鞍上型。10例均采用Yasargi... 目的:提出并探讨鞍膈脑膜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其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8年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鞍膈脑膜瘤10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43岁。根据肿瘤与鞍隔的关系可分为3型,即鞍上型、鞍内型和鞍内鞍上型。10例均采用Yasargil切口行显微外科治疗。结果:10例中8例行肿瘤全切除,2例行肿瘤大部分切除,7例痊愈,2例好转,仅1例死亡。结论:鞍隔脑膜瘤为发生于鞍膈及其附近的肿瘤,肿瘤可向鞍内或鞍上生长,其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视力下降,而内分泌功能障碍却很少见,计算机体层摄影(CT)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见鞍内及鞍上有肿块阴影,易误诊为垂体腺瘤,显微外科治疗有益于肿瘤全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外科 脑膜瘤 鞍膈 治疗 鉴别诊断
下载PDF
鞍区脑膜瘤手术显露程度分级与评估 被引量:8
9
作者 袁贤瑞 方加胜 +1 位作者 曹美鸿 刘运生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3期238-240,共3页
经不同手术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鞍区脑膜瘤35例。按术中是否需要脑牵拉与脑组织的直观反应,将手术显露程度分四级。Ⅰ级:肿瘤自然显露,毋须脑牵拉便将肿瘤切除12例,占34.3%;Ⅱ级:对脑间断性略加牵拉,去牵拉后,局... 经不同手术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鞍区脑膜瘤35例。按术中是否需要脑牵拉与脑组织的直观反应,将手术显露程度分四级。Ⅰ级:肿瘤自然显露,毋须脑牵拉便将肿瘤切除12例,占34.3%;Ⅱ级:对脑间断性略加牵拉,去牵拉后,局部外观与未牵拉部无异17例,占48.6%;Ⅲ级:牵拉处脑组织有伤痕3例,占8.6%;Ⅳ好:脑损伤较明显或呈不同程度的肿胀3例,占8.6%。全组Ⅱ~Ⅰ级显露29例,占82.9%,以经眶颧额颞下入路切除鞍旁脑膜瘤时最多见。本显露程度分级可作为衡量颅底肿瘤手术方法是否合理的一项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鞍区 神经外科手术 分类
下载PDF
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区大型和巨大型肿瘤 被引量:5
10
作者 雷鹏 田立桩 +2 位作者 王钰 荔志云 张玉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12期542-543,共2页
目的探讨经眶上锁孔显微手术切除鞍区大型、巨大型肿瘤的手术方法和技巧。方法对31例大型、巨大型鞍区肿瘤采用该法实施手术,其中垂体瘤17例,脑膜瘤5例,颅咽管瘤7例,其他2例。结果大部或部分切除5例,残余瘤体给予放疗。本组无死亡。随访... 目的探讨经眶上锁孔显微手术切除鞍区大型、巨大型肿瘤的手术方法和技巧。方法对31例大型、巨大型鞍区肿瘤采用该法实施手术,其中垂体瘤17例,脑膜瘤5例,颅咽管瘤7例,其他2例。结果大部或部分切除5例,残余瘤体给予放疗。本组无死亡。随访4个月~2.2年,2例肿瘤复发。结论采用锁孔显微手术能够切除鞍区大型、巨大型肿瘤,效果良好,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孔手术 鞍区 垂体瘤 脑膜瘤 颅咽管瘤
下载PDF
鞍区及鞍旁脑膜瘤35例显微外科治疗体会 被引量:3
11
作者 叶盛 诸葛启钏 +3 位作者 吴近森 潘进钱 郑伟明 瞿宣兴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 :总结鞍区及鞍旁脑膜瘤的影像学特点、手术入路及手术效果 ,以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 1997年至今收治的 3 5例鞍区及鞍旁脑膜瘤 ,瘤体最大径为 3~ 6.7cm ,平均 5 .3 6cm ,其中单侧额下经纵裂或不经纵裂入路切除 18例 ,... 目的 :总结鞍区及鞍旁脑膜瘤的影像学特点、手术入路及手术效果 ,以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 1997年至今收治的 3 5例鞍区及鞍旁脑膜瘤 ,瘤体最大径为 3~ 6.7cm ,平均 5 .3 6cm ,其中单侧额下经纵裂或不经纵裂入路切除 18例 ,采用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切除 17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 (SimpsonⅠ、Ⅱ ) 3 1例 ,近全切除 4例 ,无手术死亡。术后颅高压症状均有缓解 ,18例有视力视野障碍者 ,改善 11例 ,无改变 5例 ,变差 2例。结论 :对于鞍上向前方、上方生长以及鞍内脑膜瘤甚至向蝶窦内生长者 ,可以采用单侧额下经纵裂入路 ;而对于向侧方或后方生长的鞍区脑膜瘤 ,可采用翼点入路或扩大翼点入路 ,两者均能获得良好的肿瘤暴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蝶鞍 显微外科手术 脑膜瘤
下载PDF
不同入路手术治疗鞍区脑膜瘤(附30例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朱文昱 兰青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10期442-444,共3页
目的总结鞍区脑膜瘤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鞍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根据CT和MRI测量的肿瘤最大径分型:小型(<3cm)8例,中型(3~5cm)15例,大型(>5cm)7例。采用4种不同的手术入路(眶上锁孔、翼点锁孔、单侧额下和Yasargil标... 目的总结鞍区脑膜瘤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鞍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根据CT和MRI测量的肿瘤最大径分型:小型(<3cm)8例,中型(3~5cm)15例,大型(>5cm)7例。采用4种不同的手术入路(眶上锁孔、翼点锁孔、单侧额下和Yasargil标准翼点入路)切除肿瘤,比较手术结果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肿瘤全切除24例,次全切除6例。术后恢复良好者23例,生活自理4例,无法自理2例,死亡1例,病死率3.3%。18例有视力障碍者中,改善10例,无改善7例,减退1例。结论锁孔入路适用于位置深在的鞍区脑膜瘤手术;标准翼点入路适用于基底宽广,跨颅前、中窝的大型脑膜瘤。合理选择手术入路并恰当运用显微手术技术,是安全和完全切除肿瘤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鞍区 锁孔
下载PDF
鞍区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祎年 黄文彪 潘亚文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5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鞍区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及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2年10月显微手术治疗的44例鞍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出院后随访3~60月(平均22.8月),术后3个月采用Karnofsky功能状态量表(KPS... 目的探讨鞍区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及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2年10月显微手术治疗的44例鞍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出院后随访3~60月(平均22.8月),术后3个月采用Karnofsky功能状态量表(KPS)评分评估患者生活质量,KPS评分≥80分为优秀,〈80分为不优秀;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因素。结果按Simpson分级标准:Ⅰ级5例,1级22例,Ⅲ级5例,Ⅳ级12例。本组肿瘤全切除(Simpson分级Ⅰ~Ⅲ级)率为72.7%。术后死亡2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术后生活质量的因素有术后视力恢复情况、肿瘤与视神经的关系、肿瘤与颈内动脉及其分支的的关系。结论对鞍区脑膜瘤患者,合适的手术入路、娴熟的显微操作技术、减少和避免对视神经、下丘脑、垂体等重要结构及其穿支血管的直接操作,是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提高术后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鞍区 显微手术 预后
下载PDF
显微手术辅助γ刀治疗鞍区大型脑膜瘤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辉 孙彦龙 +6 位作者 王志明 蒲九君 钟艾凌 阮伦亮 靳凯 耿明英 杨刚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55-1259,共5页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切除辅助γ刀治疗鞍区大型脑膜瘤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阐明该方法对鞍区大型脑膜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显微手术治疗的34例鞍区大型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先行显微手术切除肿瘤,有残留的部位术后1...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切除辅助γ刀治疗鞍区大型脑膜瘤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阐明该方法对鞍区大型脑膜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显微手术治疗的34例鞍区大型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先行显微手术切除肿瘤,有残留的部位术后1个月行γ刀治疗,分析其肿瘤切除情况、并发症、症状缓解率以及复发率。结果:肿瘤全切(SimpsonⅠ级7例,Ⅱ级12例)19例(55.9%)、次全切(SimpsonⅢ级)14例(41.2%)和大部分切除(SimpsonⅣ级)1例(2.9%);术后主要并发症有颅神经损伤(动眼、滑车和外展)6例、对侧肢体轻瘫2例、术后出血1例、脑脊液漏伴感染3例和继发性癫痫3例,无手术死亡。随访3~48个月,24例头痛消失(80%),6例减轻(20%);12例视力好转(80%),2例无明显变化(13.3%),1例加重(6.7%);5例嗅觉好转(62.5%),3例无变化(37.5%);5例眼球运动障碍恢复(71.4%),2例无变化(28.6%);7例一侧肢体无力患者术后肌力均恢复正常(100%)。全切患者中1例复发(5.2%),未全切患者均行γ刀治疗,2例复发(13.3%)。结论:显微手术辅助γ刀治疗对鞍区大型脑膜瘤治疗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区 大型脑膜瘤 显微外科手术 Γ刀
下载PDF
眶上锁孔入路切除中、小型鞍结节脑膜瘤 被引量:1
15
作者 苑玉清 游潮 刘翼 《华西医学》 CAS 2005年第4期627-628,共2页
目的:探索眶上锁孔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经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11例中、小型鞍结节脑膜瘤。结果:11(100%)例全切除,所有病人术后恢复良好。结论:眶上锁孔入路可以提供足够的颅内外操作空间对鞍区病变进行... 目的:探索眶上锁孔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经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11例中、小型鞍结节脑膜瘤。结果:11(100%)例全切除,所有病人术后恢复良好。结论:眶上锁孔入路可以提供足够的颅内外操作空间对鞍区病变进行切除;方法简便、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眉弓切口 锁孔 鞍结节脑膜瘤 显微外科
下载PDF
鞍区脑膜瘤手术治疗对视力水平影响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何培武 蓝鹏 李永康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2期830-832,共3页
目的总结鞍区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的方法,评估影响患者预后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鞍区脑膜瘤患者共30例,采取翼点入路、额下入路及额外侧入路进行显微手术治疗。评估治疗前后患者的视力水平,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 目的总结鞍区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的方法,评估影响患者预后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鞍区脑膜瘤患者共30例,采取翼点入路、额下入路及额外侧入路进行显微手术治疗。评估治疗前后患者的视力水平,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与手术前相比,术后患者的视力水平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患者预后质量的相关因素包括颈动脉、颈动脉分支与肿瘤组织间的内在联系,视力水平恢复质量,视神经组织与肿瘤之间的内在联系。结论鞍区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对患者视力水平恢复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手术 视力水平 鞍区脑膜瘤
下载PDF
翼点入路治疗鞍区脑膜瘤 被引量:2
17
作者 童鹰 杜理安 +1 位作者 詹仁雅 周永庆 《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24-26,共3页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鞍区脑膜瘤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2 3例鞍区脑膜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显微外科治疗结果 ,采用经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治疗。结果 全切 17例 ,大部切除 6例。随访 1个月~ 6年 ,平均 19.1个月 ,2 2例恢复良好 ...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鞍区脑膜瘤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2 3例鞍区脑膜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显微外科治疗结果 ,采用经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治疗。结果 全切 17例 ,大部切除 6例。随访 1个月~ 6年 ,平均 19.1个月 ,2 2例恢复良好 ,随访期间 3例复发。结论 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区脑膜瘤 翼点入路 显微手术
下载PDF
眶上外侧入路与翼点入路手术治疗鞍区脑膜瘤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曾火勇 谭鑫 +1 位作者 冯海滨 袁炳文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22期184-186,224,共4页
目的观察眶上外侧入路与翼点入路手术治疗鞍区脑膜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鞍区脑膜瘤患者80例,根据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眶上外侧入路)及对照组(翼点入路),各40例,术后3个月对比两组疗... 目的观察眶上外侧入路与翼点入路手术治疗鞍区脑膜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鞍区脑膜瘤患者80例,根据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眶上外侧入路)及对照组(翼点入路),各40例,术后3个月对比两组疗效、手术情况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眶上外侧入路手术治疗鞍区脑膜瘤与翼点入路手术疗效相当,而眶上外侧入手术实施时间明显缩短,手术创伤性小,患者术后恢复快,且并发症发生少,安全性更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区脑膜瘤 眶上外侧入路 翼点入路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影响鞍区脑膜瘤全切除的局部病理因素 被引量:2
19
作者 袁贤瑞 方加胜 曹美鸿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4期368-370,共3页
用显微外科技术连续切除鞍上与鞍旁区脑膜瘤38例,术中着生观察了肿瘤附着部位、肿瘤颅底侵犯与颅底外生长、颅内扩展部位及对邻近结构的影响。31例(81.6%)获肿瘤全切除,余获次全或大部切除,无死亡。本资料表明,肿瘤直接... 用显微外科技术连续切除鞍上与鞍旁区脑膜瘤38例,术中着生观察了肿瘤附着部位、肿瘤颅底侵犯与颅底外生长、颅内扩展部位及对邻近结构的影响。31例(81.6%)获肿瘤全切除,余获次全或大部切除,无死亡。本资料表明,肿瘤直接包裹脑底动脉,侵蚀海绵窦、眶上裂、视神经孔与蝶骨体等结构是影响肿瘤全切除或根治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鞍区 显微外科手术 病理学
下载PDF
鞍区脑膜瘤的磁共振诊断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道东 江功远 尹波 《安徽医药》 CAS 2013年第5期776-778,共3页
目的探讨鞍区脑膜瘤的磁共振征象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手术切除和病理证实的鞍区脑膜瘤,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观察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27例患者中女性21例,男性6例。位于鞍旁10例,鞍上17例。27例肿瘤在T1WI上均呈等或略低... 目的探讨鞍区脑膜瘤的磁共振征象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手术切除和病理证实的鞍区脑膜瘤,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观察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27例患者中女性21例,男性6例。位于鞍旁10例,鞍上17例。27例肿瘤在T1WI上均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等或略高信号;25例边界较清晰,2例边界欠清晰;增强后24呈明显均匀强化,3例呈不均匀强化;24例见脑膜尾征。结论鞍区脑膜瘤的MRI表现较具特征性,MRI在该病的术前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鞍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