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dsorption of residual amine collector HAY from aqueous solution by refined carbon from coal fly ash and activated carbon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显波 叶军建 +4 位作者 邱跃琴 李龙江 卯松 刘志红 张覃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期30-38,共9页
Refined carbon(RC) derived from coal fly ash(CFA) as well as powdered activated carbon(PAC) was investigated as adsorbent to remove residual amine collector HAY from aqueous solution.The RC and PAC were characterized ... Refined carbon(RC) derived from coal fly ash(CFA) as well as powdered activated carbon(PAC) was investigated as adsorbent to remove residual amine collector HAY from aqueous solution.The RC and PAC were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surface area measurement,Zeta potential measurement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 spectroscopy.The effect factors and mechanisms of HAY adsorption onto RC and PAC were studied in detail.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xperimental kinetic data agree well with the pseudo second-order equation,and the Langmuir isotherm model is found to be more appropriate to explicate the experimental equilibrium isotherm results than the Freundlich model.The adsorption capacities of PAC and RC increase with pH.It is found that alkaline condition is conducive to the adsorption of HAY onto PAC and RC and the adsorption efficiency of RC is close to PAC at pH near 11.Zeta potential variation of adsorbents suggests that HAY generates electrostatic adsorption onto RC and PAC.FTIR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adsorption is dominantly of a physical process.The Box-Behnken design optimization conditions of process are RC 1 g/L,pH 11,temperature 302 K and initial HAY concentration 100 mg/L.Under these conditions,the measured adsorption ratio and adsorption capacity are 87.91%and 87.91 mg/g,respectively.Thus,the RC is considered to be a potential adsorbent for the removal of residual amine from aqueous so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wdered activated carbon coal fly ash refined carbon ADSORPTION amine collector HAY
下载PDF
Activation mechanisms on potassium hydroxide enhanced microstructures development of coke powder 被引量:2
2
作者 Xiaojing Chen Huirong Zhang +2 位作者 Yanxia Guo Yan Cao Fangqin Cheng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期299-306,共8页
Coke powder is expected to be an excellent raw material to produce activated carbon because of its high carbon content. Potassium hydroxide(KOH), as an effective activation agent, was reported to be effective in activ... Coke powder is expected to be an excellent raw material to produce activated carbon because of its high carbon content. Potassium hydroxide(KOH), as an effective activation agent, was reported to be effective in activating coke powder. However, the microstructures development in the coke powder and its mechanisms when KOH was applied were still unclear. In this study, effects of KOH on the microstructure activation of coke powder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the surface area and pore structure analyzer,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 and thermogravimetry-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mass spectrometry(TG-DSC-MS), etc.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addition KOH at its lower ratio(mass ratios of KOH and coke powder in a range of 0.5 and 1) decreased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average lateral sizes, but sharply increased of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to 132 m^2·g^-1 and 355 m^2·g^-1 and decreased of the space size of aromatic crystallites upon the further increase of the KOH addition amounts(ratios of KOH and coke powder in a range of 3 and 7), generating a number of new micropores and mesopores. The mechanisms study implied surface reactions between KOH and aliphatic hydrocarbon side chain and other carbon functional groups of the coke powder to destruct aromatic crystallites in one dimension and broaden pores at lower KOH addition. In the activation process, KOH was decomposed to be more active components, which can be rapidly destruct the aromatic layers in spatial scope to form developed porous carbon structures within coke powder at higher KOH add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vated carbon coke powder Activation Structure POTASSIUM HYDROXIDE
下载PDF
气化渣基脱硫活性焦制备工艺与性能评价
3
作者 潘文杰 樊盼盼 +5 位作者 王洋 高艳春 樊晓婷 李翔宇 鲍卫仁 王建成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0-68,共9页
煤气化过程中产生的气化渣的处置问题日趋严重。气化渣中的残余炭具有较发达的孔隙结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具有制备活性炭和其他高附加值碳材料的潜质。通过水介重力分选方法得到高品质气化渣分离炭后,采用配煤法制备脱硫活性焦,可实现... 煤气化过程中产生的气化渣的处置问题日趋严重。气化渣中的残余炭具有较发达的孔隙结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具有制备活性炭和其他高附加值碳材料的潜质。通过水介重力分选方法得到高品质气化渣分离炭后,采用配煤法制备脱硫活性焦,可实现气化渣的高附加值利用。通过单因素试验法及正交试验法考察在气化渣分离炭高掺比条件下配煤种类、比例及炭化、活化工艺条件对脱硫活性焦结构和性能影响。研究表明,气化渣分离炭在掺入比例为50%时,活性焦的最佳配煤组成为:焦煤29%、长焰煤8%、煤沥青13%;最佳炭化条件为:升温速率5℃/min、炭化温度700℃、炭化时间30 min;最佳活化条件为:活化温度900℃、升温速率8℃/min、活化时间120 min、活化水量1.0 mL/(g·h)。利用固定床反应装置对气化渣基脱硫活性焦进行脱硫和再生性能评价,在最佳配方和工艺条件下,公斤级试验制备的脱硫活性焦耐磨强度为97.26%,耐压强度为696.3 N(实测值),灰分为11.66%,碘吸附值为378.78 mg/g,脱硫值为28.5 mg/g,满足脱硫用煤质颗粒活性炭指标A型优级品的技术指标且再生性能良好。以气化渣分离炭作为碳源制备脱硫活性焦在大幅降低活性焦生产成本的同时,也为气化渣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一条可行途径,对气化渣的减量化、资源化、高值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化渣 脱硫活性炭/焦 配煤法 炭化 活化
下载PDF
超级电容器用活性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吴永杰 陈凡 尹甜 《煤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102-106,共5页
简述了超级电容器的工作原理和超级电容炭的市场情况,分析了植物类、石油焦类、树脂类不同原料制备电容炭(无定型粉末炭)的性能特点及制备工艺,介绍了煤焦油沥青基球形活性炭和煤液化沥青球形活性炭的研究进展,对比了无定型粉末活性炭... 简述了超级电容器的工作原理和超级电容炭的市场情况,分析了植物类、石油焦类、树脂类不同原料制备电容炭(无定型粉末炭)的性能特点及制备工艺,介绍了煤焦油沥青基球形活性炭和煤液化沥青球形活性炭的研究进展,对比了无定型粉末活性炭与球形活性炭的性能优劣,最后对煤液化沥青球形活性炭用于超级电容器的优势及推广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超级电容炭 植物类原料 石油焦类原料 树脂类原料 煤液化沥青 球形活性炭
下载PDF
高炉新建兰炭制粉系统的工艺设计
5
作者 杨跃 《山西冶金》 CAS 2024年第5期193-195,共3页
某钢厂新增一套全兰炭的磨煤制粉系统,以满足高炉喷煤需求。在借鉴现有成熟的中速磨负压工艺技术的同时,充分考虑兰炭水分高、磨损性等问题,采用不设煤粉缓冲仓工艺技术,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与改进。实践应用表明,该方案运行可靠、稳定,... 某钢厂新增一套全兰炭的磨煤制粉系统,以满足高炉喷煤需求。在借鉴现有成熟的中速磨负压工艺技术的同时,充分考虑兰炭水分高、磨损性等问题,采用不设煤粉缓冲仓工艺技术,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与改进。实践应用表明,该方案运行可靠、稳定,对后续类似的高炉喷煤系统进行新增制粉能力项目改造,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喷煤 兰炭 煤粉制备 煤粉仓
下载PDF
半焦焦粉制作活性炭以及和煤质炭的差异 被引量:14
6
作者 崔永君 张彩荣 +3 位作者 武彩英 史小满 叶道敏 靳世斌 《煤炭转化》 CAS CSCD 1998年第4期91-93,共3页
选用1mm~3mm粒级范围的废弃半焦焦粉为原料,经试验考察其制作活性炭的可行性,内容包括直接活化制作破碎炭和经炭化、活化制作成型柱状炭。结果表明这是一条可行的加工利用途径,能实现废物再利用。与用原煤制作柱状炭相比,不... 选用1mm~3mm粒级范围的废弃半焦焦粉为原料,经试验考察其制作活性炭的可行性,内容包括直接活化制作破碎炭和经炭化、活化制作成型柱状炭。结果表明这是一条可行的加工利用途径,能实现废物再利用。与用原煤制作柱状炭相比,不但在活化过程中有不同的表现特征,而且产品具有非微孔发达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焦焦粉 活性炭
下载PDF
不同介质下物理法活化制备兰炭基活性炭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蒋绪 兰新哲 +2 位作者 景兴鹏 宋永辉 邢相栋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5-71,共7页
以粒径小于6mm的废弃兰炭末为原料,高温下分别用水蒸气和CO2为介质活化制备兰炭基活性炭。采用碘吸附实验、N_2吸附/脱附实验和SEM等手段对成品的孔隙结构进行表征,比较了不同温度下活化介质对成品孔隙形成过程的影响,并分析了活化机理... 以粒径小于6mm的废弃兰炭末为原料,高温下分别用水蒸气和CO2为介质活化制备兰炭基活性炭。采用碘吸附实验、N_2吸附/脱附实验和SEM等手段对成品的孔隙结构进行表征,比较了不同温度下活化介质对成品孔隙形成过程的影响,并分析了活化机理。结果表明:水蒸气活化速率更快,在温度较低时反应就能充分进行。随着活化温度的升高,两种活化介质制备活性炭的碘吸附值先增加后减小,收率均降低;N_2吸附/脱附实验表明,两种吸附等温线均符合I型吸附曲线的特征,成品微孔发达并含有中、大孔,900℃和1 000℃分别是水蒸气和CO_2活化过程的最佳温度,CO_2活化效果更好,成品的微孔比表面积和微孔体积低,平均孔径更大;机理分析表明,随着活化温度上升,先持续发生径向造孔作用,再发生横向扩孔作用,径向活化是活性炭形成发达微孔的主要控制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炭末 水蒸气 二氧化碳 兰炭基活性炭 活化
下载PDF
用废弃的半焦焦粉制活性炭工业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张彩荣 叶道敏 +2 位作者 崔永君 武彩英 史小满 《煤炭转化》 CAS CSCD 1999年第2期75-78,共4页
介绍了用神府矿区废弃焦粉制活性炭的工业性试验条件、技术路线、配比方案、产品性质及经济效益分析情况.讨论了工艺条件对活性炭质量及加工过程的影响,比较分析了不同配比活性炭性质的异同及其孔结构特征,对焦粉制活性炭的成本及经... 介绍了用神府矿区废弃焦粉制活性炭的工业性试验条件、技术路线、配比方案、产品性质及经济效益分析情况.讨论了工艺条件对活性炭质量及加工过程的影响,比较分析了不同配比活性炭性质的异同及其孔结构特征,对焦粉制活性炭的成本及经济效益进行了评估.认为用半焦焦粉制活性炭技术上可行,经济上有较强的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焦焦粉 活性炭 工业性试验
下载PDF
微波辐射-KOH活化兰炭粉制备活性炭 被引量:29
9
作者 田宇红 兰新哲 +2 位作者 周军 陈向阳 李林波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25-228,共4页
研究了以兰炭粉为原料,KOH为活化剂,采用微波辐射法制备活性炭的可行性。探讨了微波功率、碱炭质量比和活化时间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同时采用美国ASAP-2020吸附仪测定了所制备活性炭的N2吸附脱附等温线和孔径分布,采用红外光谱分... 研究了以兰炭粉为原料,KOH为活化剂,采用微波辐射法制备活性炭的可行性。探讨了微波功率、碱炭质量比和活化时间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同时采用美国ASAP-2020吸附仪测定了所制备活性炭的N2吸附脱附等温线和孔径分布,采用红外光谱分析了样品的表面官能团。结果表明:微波功率为700 W,碱炭质量比为3,活化时间为15 min工艺条件下制得的活性炭碘吸附值为694.5 mg/g,比表面积为513.62 m2/g,总孔容为0.510 3 cm3/g,平均孔径为3.973 8 nm,该活性炭为中孔型。以兰炭粉为原料,传统加热和微波加热制备的活性炭红外光谱图其峰形基本一致,只是峰强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炭粉 微波辐射 活性炭 KOH 孔径分布
下载PDF
焦化废水生物处理尾水中残余有机污染物的活性炭吸附及其机理 被引量:78
10
作者 张小璇 任源 +1 位作者 韦朝海 陈金贵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113-1120,共8页
采用粉末活性炭静态吸附焦化废水生物处理尾水中的TOC成分,考察pH值、活性炭用量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从分子结构、动力学和热力学数据等方面来判断其吸附类型和吸附速率的控制步骤,并从理论上解析活性炭对尾水中残余有机污染物的吸... 采用粉末活性炭静态吸附焦化废水生物处理尾水中的TOC成分,考察pH值、活性炭用量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从分子结构、动力学和热力学数据等方面来判断其吸附类型和吸附速率的控制步骤,并从理论上解析活性炭对尾水中残余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过程.对选定的活性炭,pH值升高对吸附有负效应;在TOC浓度为40.0-60.0 mg·L^-1的水样中投加1.000 mg·L^-1活性炭,吸附容量可达(37.2±7.8)mg·g^-1;长链烃、苯系物、卤代物等非极性有机物和酚类等酸性有机物在pH<8.0时吸附效果较好,胺类等碱性有机物在碱性条件下易于被吸附;TOC的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液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分别是吸附初期和吸附后期的主要速率控制步骤,吸附活化能Ea=38.75kJ·mol^-1;吸附等温线符合linear方程,说明吸附过程主要是有机污染物在活性炭与水溶液中的分配过程;热力学参数△G^0、△H^0为负值,表明该吸附是一个自发的放热过程,焦化废水生物处理尾水中残留的长链烃、卤代物、多环芳烃等难降解有机物可以通过吸附法分离去除,酚羟基、羧基等极性基团含量少的活性炭或其它非极性有机吸附剂适合于处理该类废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废水 有机污染物 粉末活性炭 动力学 热力学
下载PDF
焦粉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应用 被引量:17
11
作者 雒和明 冯辉霞 +2 位作者 王毅 张德懿 赵霞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81-483,共3页
用废弃焦粉制备焦粉活性炭,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各种因素对焦粉活性炭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活化时间80min、活化温度900℃、碱炭比(氢氧化钾与废弃焦粉的质量比)4、废弃焦粉粒径小于0.05mm的最佳条件下,制备的焦粉活性炭的... 用废弃焦粉制备焦粉活性炭,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各种因素对焦粉活性炭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活化时间80min、活化温度900℃、碱炭比(氢氧化钾与废弃焦粉的质量比)4、废弃焦粉粒径小于0.05mm的最佳条件下,制备的焦粉活性炭的亚甲基蓝吸附值为304.8mg/g,产率为35.6%;废弃焦粉的活化是活化剂刻蚀其颗粒形成丰富孔结构的氧化还原反应过程;用最佳条件下制备的焦粉活性炭处理质量浓度为60mg/t.的模拟含Cr^6+废水,在废水pH为3—4、焦粉活性炭加入量为4g/L、吸附时间为50min的条件下,Cr^6+去除率达9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粉 活性炭 制备
下载PDF
煤气净化中H_2S干法脱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2
作者 谢巍 常丽萍 +1 位作者 余江龙 谢克昌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2012-2020,共9页
综述了活性炭、金属氧化物、复合金属氧化物和活性炭负载金属氧化物干法脱除H2S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活性炭和单一金属氧化物在使用温度、脱硫效率和再生等方面的优缺点,指出复合金属氧化物和活性炭负载金属氧化物在使用温度、硫化效率和... 综述了活性炭、金属氧化物、复合金属氧化物和活性炭负载金属氧化物干法脱除H2S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活性炭和单一金属氧化物在使用温度、脱硫效率和再生等方面的优缺点,指出复合金属氧化物和活性炭负载金属氧化物在使用温度、硫化效率和再生性能等方面都有很大改进,是应用前景广阔的脱硫剂.根据它们脱硫的原理和特点,结合半焦和活性炭性质上的相似性,对半焦负载金属氧化物制备脱硫剂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 硫化氢 活性炭 金属氧化物 半焦
下载PDF
焦粉活性炭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3
作者 田宇红 兰新哲 +1 位作者 马红周 赵西成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63-165,共3页
冶金和化工等企业每年都产生大量的焦粉,用焦粉做原料生产活性炭,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减少废弃焦粉对环境的污染。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焦粉活性炭的研究概况,重点介绍了焦粉活性炭的制备、应用及展望。
关键词 焦粉 活性炭 物理活化 化学活化
下载PDF
冶金焦粉的综合利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曾丹林 舒大凡 +4 位作者 严铁军 石晓明 马亚丽 田永胜 王光辉 《洁净煤技术》 CAS 2012年第4期76-79,共4页
为了更好地利用冶金焦粉,分析了其来源和性质。详细分析了其在配煤炼焦、气化型焦、活性炭、分子筛、电极材料以及其它领域的应用。通过分析其在这些领域的应用,发现冶金焦粉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最后对焦粉的利... 为了更好地利用冶金焦粉,分析了其来源和性质。详细分析了其在配煤炼焦、气化型焦、活性炭、分子筛、电极材料以及其它领域的应用。通过分析其在这些领域的应用,发现冶金焦粉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最后对焦粉的利用前景进行了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粉 综合利用 炼焦 电极材料 活性炭 分子筛
下载PDF
PAC—MBR组合工艺处理焦化废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7
15
作者 裴亮 董波 +1 位作者 姚秉华 张雪婷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3期60-62,共3页
采用PAC—MBR组合工艺处理焦化废水,考察了该工艺对COD、NH3-N和浊度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水温〉25℃、DO〉3mg/L、pH值为7~8的条件下,组合工艺对COD和NH3-N的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分别大于86.8%和98%,出水COD约为80mg/L,... 采用PAC—MBR组合工艺处理焦化废水,考察了该工艺对COD、NH3-N和浊度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水温〉25℃、DO〉3mg/L、pH值为7~8的条件下,组合工艺对COD和NH3-N的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分别大于86.8%和98%,出水COD约为80mg/L,NH3-N基本在10mg/L以下,分别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二级和一级标准;出水浊度〈10NTU,出水水质较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活性炭 膜生物反应器 焦化废水
下载PDF
负载铈-锰活性炭对兰炭废水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高雯雯 弓莹 +2 位作者 高艳宁 陈碧 蒋绪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7-204,共8页
采用自制的负载铈-锰双金属型活性炭(Ce-Mn/AC)吸附兰炭废水,通过静态吸附平衡实验研究p H值及CeMn/AC投加量对兰炭废水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的影响;通过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及吸附热力学模型方程拟合兰炭废水在Ce-Mn/AC的吸附过程... 采用自制的负载铈-锰双金属型活性炭(Ce-Mn/AC)吸附兰炭废水,通过静态吸附平衡实验研究p H值及CeMn/AC投加量对兰炭废水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的影响;通过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及吸附热力学模型方程拟合兰炭废水在Ce-Mn/AC的吸附过程,考察其吸附特性,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及紫外光谱仪(UV-vis)分析其可能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在Ce-Mn/AC投加量为10 g·L^(-1),不调节p H值时,Ce-Mn/AC对兰炭废水的吸附量为82.9 mg·L^(-1),COD去除率为84.6%;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Freundlich模型可更好地描述Ce-Mn/AC对兰炭废水的吸附平衡过程,△G<0,△H>0及△S>0,表明兰炭废水在Ce-Mn/AC上的吸附是自发吸热的、以化学吸附为主的过程;兰炭废水中难降解的多环芳烃及含氮杂环有机物先于单环芳烃吸附在CeMn/AC上,因而经此吸附工艺后可很大程度地减小兰炭废水后续工艺中难降解物对废水处理系统的影响,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数据及理论,吸附解吸实验表明,Ce-Mn/AC具有较优的重复使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载金属活性炭 兰炭废水 动力学 热力学 有机污染物
下载PDF
炭基材料脱除H2S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吴建芝 李春虎 +2 位作者 于淑兰 赵伟 李国栋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9-93,共5页
从反应机理、活性炭表面特性、湿度、活化改性方法及活性组分等因素对反应过程的影响和活性炭失活后的再生方法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活性炭脱除H2S的研究进展;进一步阐述了半焦作为一种廉价原料的优势,并提出了用活性半焦脱除原料... 从反应机理、活性炭表面特性、湿度、活化改性方法及活性组分等因素对反应过程的影响和活性炭失活后的再生方法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活性炭脱除H2S的研究进展;进一步阐述了半焦作为一种廉价原料的优势,并提出了用活性半焦脱除原料气和燃料气中H2S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H2S 活性半焦 脱硫
下载PDF
兰炭末水蒸气活化制备活性炭过程中反应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宋永辉 张蕾 +1 位作者 蒋绪 田宇红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6-62,共7页
以粒度为2.0mm^3.2mm的兰炭末为原料,采用水蒸气高温活化法制备颗粒活性炭,研究活化温度对活性炭结构与性能的影响,阐述活化过程中活性炭孔结构的形成机理,并利用SEM和全自动吸附仪对活性炭的表面形貌、比表面积和孔结构等进行分析表征... 以粒度为2.0mm^3.2mm的兰炭末为原料,采用水蒸气高温活化法制备颗粒活性炭,研究活化温度对活性炭结构与性能的影响,阐述活化过程中活性炭孔结构的形成机理,并利用SEM和全自动吸附仪对活性炭的表面形貌、比表面积和孔结构等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随着活化温度的升高,活性炭的收率持续减小,碘吸附值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活化温度为900℃时,活性炭的收率为59.81%,其碘吸附值最大可达到812.86mg/g,BET比表面积和孔容分别为529.66m^2/g和0.298 9cm^3/g.当活化温度为600℃时,水蒸气活化过程以通孔作用为主导,700℃~800℃时为造孔阶段,而800℃~1 000℃范围内主要进行扩孔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炭末 活性炭 碘吸附值 活化温度 吸附
下载PDF
炭基催化剂对煤热解油气品质的影响及机理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晓霞 汪自典 +1 位作者 付峰 郭延红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17,共8页
分别以半焦(SC)和活性炭(AC)为催化剂,对禾草沟煤进行催化热解,研究了催化剂类别及催化剂循环利用次数对油气收率及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炭基催化剂均能提高焦油轻组分的质量分数及热解气的收率,AC的催化效果好于SC的催化效果。当A... 分别以半焦(SC)和活性炭(AC)为催化剂,对禾草沟煤进行催化热解,研究了催化剂类别及催化剂循环利用次数对油气收率及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炭基催化剂均能提高焦油轻组分的质量分数及热解气的收率,AC的催化效果好于SC的催化效果。当AC为催化剂时,焦油轻组分质量分数高达70.00%,与无催化剂时相比增加了26.17%。随催化剂循环使用次数的增加,焦油轻组分质量分数呈下降趋势,当AC催化剂循环使用4次后,焦油轻组分质量分数为50.58%,仍高于无催化剂时焦油轻组分质量分数(43.83%)。采用SEM、N2吸附、FTIR、XPS和Raman谱对使用前后的SC和AC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发达的比表面积、丰富的含氧官能团及碳结构中的缺陷、无定型碳是焦油重组分转化为轻油和气体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焦 活性炭 煤热解 催化热解 煤焦油
下载PDF
污泥-兰炭末基成型活性炭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爱民 白妮 +2 位作者 张国涛 王瑞斌 闫龙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7-213,共7页
采用H_2SO_4和ZnCl_2复合活化法,以脱水污泥和兰炭末为原料制备了污泥-兰炭末基成型活性炭,通过FTIR、BET及TG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和性能测试,研究了pH值、固液比和吸附时间对其处理兰炭废水效果的影响,并进行了成型活性炭的再生性能测试... 采用H_2SO_4和ZnCl_2复合活化法,以脱水污泥和兰炭末为原料制备了污泥-兰炭末基成型活性炭,通过FTIR、BET及TG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和性能测试,研究了pH值、固液比和吸附时间对其处理兰炭废水效果的影响,并进行了成型活性炭的再生性能测试。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影响成型活性炭碘吸附值的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活化温度>活化时间>浸渍比(污泥和兰炭末混合物质量与活化剂溶液体积比)。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活化温度750℃、活化时间2 h、浸渍比1∶2.5。制备的成型活性炭平均孔径约9 nm,比表面积约194 m^2/g,且结构中含有烷烃、芳烃等多种类型的烃类及醇和酚等含氧官能团。兰炭废水处理结果表明:当pH≈8、固液比(成型活性炭质量与兰炭废水体积比)1∶30、吸附时间32 h,氨氮去除率和色度去除率分别约为83%、42%,成型活性炭经5次再生后,碘吸附值和抗压强度分别降低了31%和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兰炭末 成型活性炭 兰炭废水 水处理技术与环境保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