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西地区主要造林树种抗旱性的研究 被引量:37
1
作者 郑希伟 赵荣慧 宋秀杰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53-358,共6页
辽西地区属于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温度为7.1—8.2℃,年降水量为400—600mm,年蒸发量为1600mm,为降水量的3—4倍。干燥是该区总的气候特点。该区的植物群落主要为旱生的森林灌丛或草本植物群落,针叶树建群种为油松,阔叶树为蒙古栎,... 辽西地区属于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温度为7.1—8.2℃,年降水量为400—600mm,年蒸发量为1600mm,为降水量的3—4倍。干燥是该区总的气候特点。该区的植物群落主要为旱生的森林灌丛或草本植物群落,针叶树建群种为油松,阔叶树为蒙古栎,元宝槭,黄榆;灌木主要为荆条和酸枣。土壤是在各种岩石风化物残积母质上,以及黄土、红土母质上发育的淋溶褐土和褐色性土,土壤干旱瘠薄。水分是这一地区限制造林树种成活及生长的主要因子,本文试图通过对树种抗旱性的测定和分析,确定树种的抗旱能力,从而为辽西地区的造林提供树种选择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种 造林 抗旱性 辽西地区 研究
下载PDF
辽宁省朝阳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 被引量:44
2
作者 付晓 吴钢 +3 位作者 尚文艳 刘阳 王宏昌 付海威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902-906,共5页
应用能值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以辽宁省朝阳市为代表的辽西半干旱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投入及产出结构,并通过计算、对比能值评价指标,分析了朝阳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现状。结果表明,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造成了当地生态环境条件... 应用能值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以辽宁省朝阳市为代表的辽西半干旱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投入及产出结构,并通过计算、对比能值评价指标,分析了朝阳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现状。结果表明,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造成了当地生态环境条件的恶化,由此产生不可更新自然资源的流失以及产出能值的损失;对可更新有机能的不充分利用也是造成当地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分析 辽西半干旱区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辽西半干旱地区深松中耕对土壤养分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1
3
作者 张玉玲 张玉龙 +3 位作者 黄毅 邹洪涛 信东旭 张哲元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67-170,共4页
在辽宁西部阜新旱作农业示范区进行田间试验,探讨了深松中耕对这一地区土壤养分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深松中耕能够提高0-3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及0-20 cm土层土壤全N、P、K含量,以提高0-10 cm土层土壤全N含量... 在辽宁西部阜新旱作农业示范区进行田间试验,探讨了深松中耕对这一地区土壤养分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深松中耕能够提高0-3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及0-20 cm土层土壤全N、P、K含量,以提高0-10 cm土层土壤全N含量最为显著(P&lt;5%);能够增加0-2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含量及0-30cm土层土壤有效钾含量,以增加0-10 cm土层土壤有效钾含量最为显著(P&lt;5%);显著增加10-30 cm土层土壤有效磷含量(P&lt;5%);增加了玉米产量,增加幅度为7.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松中耕 土壤养分 玉米产量 辽西半干旱地区
下载PDF
辽西半干旱区几种人工林生态系统涵养水源功能研究 被引量:44
4
作者 罗跃初 韩单恒 +3 位作者 王宏昌 刘建民 魏晶 吴钢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6期919-923,共5页
从森林生态系统树冠截留降雨、枯落物持水及土壤蓄水 3个层次对辽西半干旱区 5种人工林生态系统的涵养水源功能进行了定量研究 .结果表明 ,各人工林生态系统树冠对降雨的平均截留率为1 4 5 8%~ 37 1 9% ,依次为沙棘林 >油松沙棘混... 从森林生态系统树冠截留降雨、枯落物持水及土壤蓄水 3个层次对辽西半干旱区 5种人工林生态系统的涵养水源功能进行了定量研究 .结果表明 ,各人工林生态系统树冠对降雨的平均截留率为1 4 5 8%~ 37 1 9% ,依次为沙棘林 >油松沙棘混交林 >杨树沙棘混交林 >油松纯林 >杨树纯林 ;枯落物层厚度为 1 6~ 4 1cm ,枯落物贮量为 1 890 4~ 6 4 2 5 2kg·hm-2 ,枯落物层厚度和贮量均为沙棘林 >油松沙棘混交林 >杨树沙棘混交林 >油松纯林 >杨树纯林 ,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取决于枯落物贮量及其最大持水率 ,枯落物最大持水量为 5 95 7 7~ 1 9332 9kg·hm-2 ,依次为沙棘林 >油松沙棘混交林 >杨树沙棘混交林 >油松纯林 >杨树纯林 ;各人工林生态系统 0~ 4 0cm土壤层非毛管蓄水量为 2 3 70~ 37 85mm ,依次为沙棘林 >杨树沙棘混交林 >油松沙棘混交林 >杨树纯林 >油松纯林 .在 5种人工林生态系统中 ,沙棘林的涵养水源功能最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半干旱区 人工林 涵养水源 树冠截留 枯落物持水 土壤蓄水
下载PDF
辽西半干旱区典型人工林生态系统的水土保持功能 被引量:14
5
作者 姜萍 郭芳 +3 位作者 罗跃初 魏晶 孙晓伟 吴钢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905-2909,共5页
从森林生态系统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角度对辽西半干旱区5种人工林生态系统的水土保持功能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人工林生态系统可以有效地减少地表径流及土壤侵蚀.油松纯林、油松-沙棘混交林、沙棘林、小叶杨纯林和小叶杨-沙... 从森林生态系统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角度对辽西半干旱区5种人工林生态系统的水土保持功能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人工林生态系统可以有效地减少地表径流及土壤侵蚀.油松纯林、油松-沙棘混交林、沙棘林、小叶杨纯林和小叶杨-沙棘混交林6—9月的月平均地表径流系数分别为荒山(对照)的10.1%、6.5%、2.3%、8.6%和5.3%,土壤侵蚀量分别为荒山的2.65%、0.96%、0.15%、2.32%和0.69%.5种人工林生态系统中,沙棘林的地表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最小,水土保持功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半干旱区 人工林 水土保持 地表径流 土壤侵蚀
下载PDF
辽西半干旱低山丘陵区人工林地表层土壤水文效应 被引量:16
6
作者 吕刚 吴祥云 +3 位作者 雷泽勇 王东升 班小峰 张景明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04-208,共5页
以荒山为对照,对辽西半干旱低山丘陵区人工林地表层土壤水文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林地土壤容重以荆条纯林的最小,杨树纯林的最大;林地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均是以荆条纯林的最大,杨树纯林的最小;林地表层土... 以荒山为对照,对辽西半干旱低山丘陵区人工林地表层土壤水文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林地土壤容重以荆条纯林的最小,杨树纯林的最大;林地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均是以荆条纯林的最大,杨树纯林的最小;林地表层土壤蓄水容量、有效蓄容、毛管持水量均高于荒山,以荆条纯林的最大,杨树的最小,其中蓄水容量位于701.8-1 328.4 t/hm^2之间,有效蓄容位于41.2-411.6 t/hm^2之间,毛管持水量位于660.6-916.8 t/hm^2之间;林地表层土壤入渗能力较强,以荆条纯林的最大,杨树的最小,稳渗率位于0.03-6.11 mm/min之间,并与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林地表层土壤入渗速率与入渗时间存在良好的幂函数关系;林地表层土壤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功能大小顺序为荆条纯林〉山杏荆条混交林〉樟子松封育纯林〉华北落叶松纯林〉油松荆条混交林〉沙棘纯林〉杨树纯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文效应 人工林地 辽西半干旱区 低山丘陵
下载PDF
辽西低山丘陵区坡地砾石含量及粒径对土壤入渗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7
作者 吕刚 王婷 +2 位作者 王韫策 翟景轩 李叶鑫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6-92,共7页
基于室内土柱模拟试验对比分析辽西低山丘陵区坡地不同粒径及砾石含量的土壤入渗规律,并采用4种模型分析了含砾石土壤对传统土壤入渗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粒径一定时,随砾石含量的增加土壤累积入渗量减少,随累积入渗量的增加土柱湿... 基于室内土柱模拟试验对比分析辽西低山丘陵区坡地不同粒径及砾石含量的土壤入渗规律,并采用4种模型分析了含砾石土壤对传统土壤入渗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粒径一定时,随砾石含量的增加土壤累积入渗量减少,随累积入渗量的增加土柱湿润锋变化速率由小变大;砾石含量小于20%时,湿润锋前进到一定深度下,土壤累积入渗量随粒径的增加而增大;当砾石含量增大到一定值时,砾石含量相同直径不同的土壤累积入渗量与湿润锋随时间的变化基本无差异。累积入渗量与湿润锋推进距离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利用Green-Ampt模型、通用模型、Horton模型和Kostiakov模型对入渗率与入渗历时的关系进行拟合,其中砾石含量为5%时,Horton模型拟合效果最好,砾石含量为10%~30%时通用模型适用性更强,Horton模型拟合效果最差,其他模型拟合效果因砾石含量及粒径等因素的不同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入渗 砾石 入渗模型 累积入渗量 辽西低山丘陵区
下载PDF
辽西半干旱区不同林龄大扁杏人工林的水分利用特征 被引量:4
8
作者 刘丽颖 殷有 +3 位作者 秦胜金 周永斌 卢国珍 耿占礼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8-122,共5页
利用稳定氧同位素技术,测定辽西地区不同林龄(5,11,17a)大扁杏枝条木质部水分、土壤水、降雨的雨水和井水的δ18 O值,结合其根系分布特征,分析不同林龄大扁杏人工林主要利用的水分来源;测定叶片δ13C值,分析不同林龄大扁杏人工林的水分... 利用稳定氧同位素技术,测定辽西地区不同林龄(5,11,17a)大扁杏枝条木质部水分、土壤水、降雨的雨水和井水的δ18 O值,结合其根系分布特征,分析不同林龄大扁杏人工林主要利用的水分来源;测定叶片δ13C值,分析不同林龄大扁杏人工林的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大扁杏人工林利用土壤水的深度不同,5年和11年生大扁杏人工林主要利用0—30cm深度的土壤水,与其吸水根(d≤1mm)分布的土层深度一致,二者输导根分布在20—50cm土层深度;17年生大扁杏人工林主要利用0—20cm和50—70cm深度的土壤水,其吸收根分布在0—30cm土层深度,输导根分布在10—70cm土层深度;δ18 O值表明,3个林龄大扁杏人工林利用的土壤水均来自降雨的雨水和地下水;5年生大扁杏林的水分利用效率为-24.1‰,显著高于11年生和17年生大扁杏林(P<0.05)。大扁杏人工林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因其根系分布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水分利用特征,有助于其更好地适应辽西地区的半干旱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扁杏 辽西半干旱区 Δ18O δ13C 林龄 水分利用
下载PDF
辽西半干旱区森林土壤大孔隙特征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吕刚 王洪禄 黄龙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76-181,共6页
根据水分穿透曲线和Poiseulle方程,研究了辽西半干旱区8种植被类型下土壤大孔隙的半径范围、个数及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植被下土壤大孔隙半径分布在0.5~2.3mm,加权平均半径在0.61~1.85mm,均值为0.95mm,均值为粗通气孔隙标准的近2... 根据水分穿透曲线和Poiseulle方程,研究了辽西半干旱区8种植被类型下土壤大孔隙的半径范围、个数及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植被下土壤大孔隙半径分布在0.5~2.3mm,加权平均半径在0.61~1.85mm,均值为0.95mm,均值为粗通气孔隙标准的近2倍,>1.4mm的特大孔隙仅为大孔隙总数的2.73%,0.5~1.4mm的孔隙占97.27%,表现出大半径孔隙少而小半径孔隙多的特点。不同植被下土壤大孔隙度在0.95%~5.24%,仅占土壤体积很小的一部分,但大孔隙平均半径与稳定出流速率和饱和导水率之间有显著线性相关关系,决定了稳定出流速率71%的变异和饱和导水率50%的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孔隙 水分穿透曲线 Poiseulle方程 辽西半干旱区
下载PDF
辽宁西部地区霜冻致灾风险指数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黎 尹洪涛 张国林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6期204-209,共6页
为了掌握辽宁西部霜冻发生频率和致灾风险,建立霜冻致灾风险性等级,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达到防霜减灾的目的,笔者利用朝阳地区1953—2012年日最低气温资料和农业生产播种出苗、作物成熟期物候资料,应用气候诊断分析方法,对霜冻发生... 为了掌握辽宁西部霜冻发生频率和致灾风险,建立霜冻致灾风险性等级,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达到防霜减灾的目的,笔者利用朝阳地区1953—2012年日最低气温资料和农业生产播种出苗、作物成熟期物候资料,应用气候诊断分析方法,对霜冻发生时间、强度、频率等致灾因子进行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终霜冻日期80%保证率在4月27日,年际变化存在提前趋势,但不明显;致灾风险指数为0.41,年际变化呈明显下降趋势,近20年致灾风险指数下降至0.14。初霜冻日期80%保证率在9月26日,年际变化呈明显后推趋势,近20年平均后推9天;致灾风险指数为0.20,年际变化呈明显下降趋势,近20年致灾风险指数仅有0.03。年度霜冻致灾风险指数为0.47,致灾频率为75%,年际变化呈明显减少趋势,近20年致灾风险指数降至0.15,致灾频率降至35%。霜冻致灾风险等级的划分和特征分析,可拓宽气象为"三农"服务领域,为农业防灾减灾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霜冻 致灾风险指数 频率 辽宁西部
下载PDF
降雨特性和坡度对辽西低山丘陵区坡耕地褐土溅蚀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叶鑫 吕刚 +4 位作者 傅昕阳 刘雅卓 杜昕鹏 董亮 汤家喜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7-43,共7页
为揭示辽西低山丘陵区坡耕地典型土壤溅蚀特征,选取褐土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降雨特性和坡度对溅蚀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5°和10°溅蚀量分别由6.86g/cm和8.13g/cm增加到14.21g/cm和16.00g/cm,... 为揭示辽西低山丘陵区坡耕地典型土壤溅蚀特征,选取褐土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降雨特性和坡度对溅蚀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5°和10°溅蚀量分别由6.86g/cm和8.13g/cm增加到14.21g/cm和16.00g/cm,增加幅度为48.47%~209.81%;不同溅蚀距离内的溅蚀量表现为0~5cm>5~10cm>10~15cm>15~20cm>20~25cm,溅蚀距离0~5cm范围内的溅蚀量(75mm/h)为7.29g/cm,占0~25cm范围内总溅蚀量(16.00g/cm)的45.56%,溅蚀距离20~25cm范围内的溅蚀量仅占9.88%。溅蚀量与降雨强度和溅蚀距离均具有较好的指数关系,其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R2在0.8以上。随着降雨时间的延续,溅蚀量逐渐增加,但溅蚀量增长率呈减小的趋势;降雨历时由5min增加到10min时溅蚀量增长率最大。溅蚀量和降雨历时之间具有较好的指数关系,其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R2在0.9以上。随着降雨强度发生变化时,溅蚀团聚体空间分布规律也随之发生改变。各径级团聚体的溅蚀距离均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2~5mm团聚体由30mm/h的0~5cm扩大到75mm/h的0~15cm。溅蚀团聚体以粒径<1mm为主,小粒径团聚体溅蚀距离和溅蚀量均大于大粒径团聚体,>5mm团聚体并没有迁移。5°总溅蚀量、上坡溅蚀量、下坡溅蚀量、净溅蚀量(75mm/h)依次为14.21,3.54,10.67,7.13g/cm,10°依次为16.00,3.85,12.15,8.30g/cm,与5°相比显著增加12.60%,8.76%,13.87%,16.41%,下坡溅蚀量大于上坡溅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溅蚀 坡耕地 辽西低山丘陵区 团聚体 空间分布 溅蚀距离
下载PDF
基于MODIS数据反演辽西地区土壤水分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姜鹏 李国春 +3 位作者 蒋娇娇 温日红 赵梓淇 张晓月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8期275-277,280,共4页
土壤水分的遥感监测是目前遥感技术应用研究的前沿领域。MODIS数据可快速、动态地获取大区域尺度的信息,从而为土壤水分的实时动态监测提供技术支持和精度保证。利用表观热惯量模型研究辽宁西部地区春季的土壤含水状况,通过处理2006—2... 土壤水分的遥感监测是目前遥感技术应用研究的前沿领域。MODIS数据可快速、动态地获取大区域尺度的信息,从而为土壤水分的实时动态监测提供技术支持和精度保证。利用表观热惯量模型研究辽宁西部地区春季的土壤含水状况,通过处理2006—2009年4、5月的MODIS数据,采用经验线性模型,拟合表观热惯量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模型,结合实测数据,得出辽西地区春季土壤含水状况分布图。由此,找到一种较适合辽西地区春季土壤水分实时监测的方法,为今后反演辽西地区春季土壤水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数据 土壤水分 表观热惯量 辽西地区
下载PDF
辽西元古宙旧庙基性杂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物源区讨论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景贵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257-263,共7页
辽西旧庙基性杂岩主要由二辉辉石岩、辉长苏长岩和角闪辉长岩组成。它们是由同源岩浆演化分离结晶作用为主形成的拉斑玄武系列。痕量元素、REE及Sr同位素的特征表明岩浆起源于富集型地幔源区。低的Ni、较高的H2O,说明初始岩... 辽西旧庙基性杂岩主要由二辉辉石岩、辉长苏长岩和角闪辉长岩组成。它们是由同源岩浆演化分离结晶作用为主形成的拉斑玄武系列。痕量元素、REE及Sr同位素的特征表明岩浆起源于富集型地幔源区。低的Ni、较高的H2O,说明初始岩浆起源于富含H2O的富集型地幔源区,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熔融形成。w(Rb)/w(Ba)、w(Rb)/w(Sr)值变化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性杂岩 地球化学 物源区 杂岩 元古宙
下载PDF
辽西半干旱区典型森林植被枯落物持水性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红民 《辽宁林业科技》 2015年第1期23-25,65,共4页
以辽西半干旱区老鹰窝山自然保护区的7种典型森林植被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林型下的枯落物持水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林型枯落物蓄积量大小顺序为榆树〉糠椴〉油松〉柠条〉山杨〉刺槐〉山杏,不同林型枯落物厚度基本是半分解层厚度〉... 以辽西半干旱区老鹰窝山自然保护区的7种典型森林植被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林型下的枯落物持水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林型枯落物蓄积量大小顺序为榆树〉糠椴〉油松〉柠条〉山杨〉刺槐〉山杏,不同林型枯落物厚度基本是半分解层厚度〉未分解层厚度,枯落物未分解层为0.8-2.4 cm,半分解层为1.0-2.2 cm;各林分枯落物半分解层的平均持水速率皆大于未分解层,不同林型下最大持水量大小顺序为榆树〉糠椴〉油松〉柠条〉山杨〉刺槐〉山杏,有效拦蓄量的大小顺序为榆树〉柠条〉糠椴〉油松〉山杨〉刺槐〉山杏,有效拦蓄量的顺序和最大持水量的基本相同。综合分析表明,榆树林的枯枝落叶层具有较好的持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落物 持水能力 森林植被 辽西半干旱区
下载PDF
辽西地区城镇居民体育活动情况的调查研究
15
作者 冯大志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70-72,共3页
本文以"后奥运时代"为背景,从体育的角度出发,在对当前辽西地区城镇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为我省城镇居民参与体育活动在理论层面上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方案。
关键词 辽西 城镇居民 体育活动 调查 结果分析
下载PDF
基于SPEI的辽西地区气象干旱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0
16
作者 何鑫 吴吉东 +1 位作者 李颖 冯玉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40-347,共8页
干旱是辽西地区最为频繁的自然灾害之一,已严重制约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以辽宁省西部作为研究区域,借助该区8个气象站点1960-2015年逐月气温、降水数据,计算年、季、月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并进行Mann-Kendall趋势变... 干旱是辽西地区最为频繁的自然灾害之一,已严重制约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以辽宁省西部作为研究区域,借助该区8个气象站点1960-2015年逐月气温、降水数据,计算年、季、月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并进行Mann-Kendall趋势变化和Arc GIS空间可视化分析,揭示了辽西地区近56 a气象干旱的时间变化趋势,以及干旱频率和干旱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56 a辽西地区干旱发生频率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21世纪以来;季节干旱变化趋势不甚明显,各季节均有干旱发生,其中秋季干旱最严重;辽西各地区均有干旱发生,在年尺度、季尺度和月尺度下发生频率分布不均,总体呈西部频率高东部频率低的趋势;21世纪以来发生连续干旱次数较多,干旱发生强度呈现西南强,东北弱的分布特征,高值中心在建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干旱 SPEI指数 时空分布 辽西地区
下载PDF
褐土与棕壤坡耕地细沟侵蚀发生的阶段性水沙变化 被引量:9
17
作者 吕刚 贾晏泽 +4 位作者 刘雅卓 陈鸿 李海茹 李叶鑫 汤家喜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2-48,共7页
为深入探究辽西低山丘陵区坡耕地土壤侵蚀机理,以该区的典型土壤类型褐土和棕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人工降雨模拟试验,研究3种坡度(5°,10°,15°)和3种降雨强度(40,60,80 mm/h)下细沟侵蚀发生的阶段性水沙变化过程。结果表... 为深入探究辽西低山丘陵区坡耕地土壤侵蚀机理,以该区的典型土壤类型褐土和棕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人工降雨模拟试验,研究3种坡度(5°,10°,15°)和3种降雨强度(40,60,80 mm/h)下细沟侵蚀发生的阶段性水沙变化过程。结果表明:褐土与棕壤坡面侵蚀过程可划分为3个阶段,即细沟侵蚀之前阶段、跌坎发育阶段和细沟侵蚀快速发育阶段;细沟侵蚀之前的面蚀阶段,同一坡度条件下,褐土与棕壤随雨强的增加,坡面流速呈增大趋势,而在同一雨强条件下,坡度对流速的影响并无明显规律;细沟侵蚀阶段,当坡度一定条件下,褐土与棕壤细沟内、细沟间的流速随雨强的增加而增大,当雨强一定时,褐土与棕壤随坡度的增加细沟间流速增加;细沟侵蚀阶段流速表现为细沟内流速>坡面流速>细沟间流速;细沟侵蚀快速发育阶段2种土壤产生的径流量占总径流量的80%以上,土壤侵蚀量占总侵蚀量均在70%以上,且棕壤对总体侵蚀量的贡献更稳定,更易发生细沟侵蚀。整场降雨的侵蚀方式是面蚀向细沟侵蚀的转变,坡面一旦发生侵蚀,细沟侵蚀对坡面总侵蚀的贡献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沟侵蚀 面蚀 产流产沙 土壤侵蚀 辽西低山丘陵区
下载PDF
辽西沿海经济区新型工业化对策 被引量:1
18
作者 贾涛 王建 刘娟霞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6期503-506,共4页
通过对辽西沿海经济区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分析,提出通过实施城市群发展战略,加速辽西一体化建设;培育产业集群,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等对策,来提高辽西沿海经济区城市化水平。
关键词 辽西沿海经济区 新型工业化 区域经济发展
下载PDF
辽西低山丘陵区褐土和棕壤坡耕地溅蚀过程模拟 被引量:4
19
作者 董亮 吕刚 +3 位作者 傅昕阳 杜昕鹏 李叶鑫 汤家喜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8-83,共6页
为揭示辽西低山丘陵区坡耕地典型土壤溅蚀特征,选取褐土和棕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对比研究2种土壤的溅蚀差异。结果表明:褐土和棕壤不同方向溅蚀率、净溅蚀率和总溅蚀率差异较大。不同降雨强度下,棕壤溅蚀率均随降雨历... 为揭示辽西低山丘陵区坡耕地典型土壤溅蚀特征,选取褐土和棕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对比研究2种土壤的溅蚀差异。结果表明:褐土和棕壤不同方向溅蚀率、净溅蚀率和总溅蚀率差异较大。不同降雨强度下,棕壤溅蚀率均随降雨历时呈现递减并趋于稳定的趋势;褐土溅蚀率随降雨历时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缓慢增长阶段、迅速增长阶段、快速下降阶段和相对稳定阶段。褐土的小粒级颗粒完成迁移的降雨历时临界值与不同方向溅蚀率、净溅蚀率和总溅蚀率的降雨历时临界值一致,降雨历时为20~25 min;棕壤的小粒级颗粒完成迁移的降雨历时临界值与不同方向溅蚀率、净溅蚀率和总溅蚀率的降雨历时临界值一致,降雨历时为10~15 min。褐土向上坡溅蚀率、向下坡溅蚀率、净溅蚀率和总溅蚀率皆与降雨历时呈显著二次多项式关系,而棕壤向上坡溅蚀率、向下坡溅蚀率、净溅蚀率和总溅蚀率皆与降雨历时呈显著对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低山丘陵区 溅蚀率 土壤侵蚀 人工模拟降雨 团聚体
下载PDF
辽西地区生态环境的历史变迁——以辽宁西部地区为例 被引量:6
20
作者 关亚新 张志坤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29-32,共4页
辽西地区生态环境在历史变迁中经历了由良好到恶化的嬗变过程。特别是在清朝中期以后,辽西地区由青山绿水变为穷山恶水,在生态环境变迁史中具有典型意义。文章通过对古代辽西地区生态环境嬗变、近代辽西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当代辽西地区... 辽西地区生态环境在历史变迁中经历了由良好到恶化的嬗变过程。特别是在清朝中期以后,辽西地区由青山绿水变为穷山恶水,在生态环境变迁史中具有典型意义。文章通过对古代辽西地区生态环境嬗变、近代辽西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当代辽西地区生态环境恢复的阐述,剖析辽西地区生态环境变迁的原因、经验及教训,为当前治理辽西地区生态环境提供历史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地区 生态环境 历史变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