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ower rotating point nutrient vessels of sural nerve flap with distant pedicled repairing soft tissue defect of foot and ankle
1
作者 林松庆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05年第3期175-176,共2页
To explore lower rotating potint nutrient vessels of sural nerve flap with distant pedicled repairing the soft tissue defect of foot and ankle.Methods Lay a foundation of anatomic studying from february 2003 to March ... To explore lower rotating potint nutrient vessels of sural nerve flap with distant pedicled repairing the soft tissue defect of foot and ankle.Methods Lay a foundation of anatomic studying from february 2003 to March 2004,using lower rotating point nutrient vessels of sural nerve flap with distant pedicled repairing the soft tissue defect of foot and ankle in 11 cases.Cause of injuring:traffic accident 7 cases,crushing 1 case,saw injury 1 case,skin cancer 1 case,chronic ulcer 1 case.Areas:foot heel 6 cases,shank lower section 2 cases,heel tendon 2 cases,the distant back of the foot 1 case.Using the flap axis point was 1~3 cm above the pin of the external heel,average 2 cm.The scope of the flap was 6.0 cm×8.0 cm~12.0 cm~18.0 cm.Results All sural nerve flaps were alive.Of them,2 cases have distant part necrosis,accompanying with subcutaneous tissue,1 case heels after change dressings,another heels after skin grafting.All case can walk as usual,the flap was wear-resisting and keenly feel.Conclusion Lower rotating point nutrient vessels of sural nerve flap,donner area was fine,available area was large,skin in the pink,easy grafting,without main blood vessel damage,survival rate high,it is a good donner area in repairing around heel,foot and shank lower section.7 refs,1 ta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er rotating point nutrient vessels of sural nerve flap with distant pedicled repairing soft tissue defect of foot and ankle
下载PDF
Silk-based nerve guidance conduits with macroscopic holes modulate the vascularization of regenerating rat sciatic nerve
2
作者 Carina Hromada Patrick Heimel +10 位作者 Markus Kerbl LászlóGál Sylvia Nürnberger Barbara Schaedl James Ferguson Nicole Swiadek Xavier Monforte Johannes C.Heinzel Antal Nógrádi Andreas H.Teuschl-Woller David Hercher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2025年第6期1789-1800,共12页
Peripheral nerve injuries induce a severe motor and sensory deficit. Since the availability of autologous nerve transplants for nerve repair is very limited, alternative treatment strategies are sought, including the ... Peripheral nerve injuries induce a severe motor and sensory deficit. Since the availability of autologous nerve transplants for nerve repair is very limited, alternative treatment strategies are sought, including the use of tubular nerve guidance conduits(tNGCs). However, the use of tNGCs results in poor functional recovery and central necrosis of the regenerating tissue, which limits their application to short nerve lesion defects(typically shorter than 3 cm). Given the importance of vascularization in nerve regeneration, we hypothesized that enabling the growth of blood vessels from the surrounding tissue into the regenerating nerve within the tNGC would help eliminate necrotic processes and lead to improved regeneration. In this study, we reported the application of macroscopic holes into the tubular walls of silk-based tNGCs and compared the various features of these improved silk^(+) tNGCs with the tubes without holes(silk^(–) tNGCs) and autologous nerve transplants in an 8-mm sciatic nerve defect in rat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micro-computed tomography and histological analyses, we were able to prove that the use of silk^(+) tNGCs induced the growth of blood vessels from the adjacent tissue to the intraluminal neovascular formation. A significantly higher number of blood vessels in the silk^(+) group was found compared with autologous nerve transplants and silk^(–), accompanied by improved axon regeneration at the distal coaptation point compared with the silk^(–) tNGCs at 7 weeks postoperatively. In the 15-mm(critical size) sciatic nerve defect model, we again observed a distinct ingrowth of blood vessels through the tubular walls of silk^(+) tNGCs, but without improved functional recovery at 12 weeks postoperatively. Our data proves that macroporous tNGCs increase the vascular supply of regenerating nerves and facilitate improved axonal regeneration in a short-defect model but not in a critical-size defect model.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further optimization of the macroscopic holes silk^(+) tNGC approach containing macroscopic holes might result in improved grafting technology suitable for future clinical u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xon regeneration blood vessel functional recovery macroporous nerve lesion peripheral nerve repair sciatic nerve silk-based nerve guidance conduit VASCULARIZATION
下载PDF
Transportation of Floating Structures by Using Newly Built Heavy Lifting Semi Vessel HYSY278
3
作者 孙伟英 张大刚 樊之夏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13年第3期299-312,共14页
Transportation of floating structures for long distance has always been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heavy semi transport vessel. The requirements of this type of vessel are always special, and its availability is limit... Transportation of floating structures for long distance has always been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heavy semi transport vessel. The requirements of this type of vessel are always special, and its availability is limited. To prepare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South China Sea deepwater projects, COOEC has recently built a heavy lift transport vessel - Hai Yang Shi You 278 (HYSY278). This semi-submersible vessel has displacement capacity of 50k DWT, and a breath of 42 m. Understanding the vessel's applicability and preparing its use for future deepwater projects are becoming imminent need. This paper reviews the critical issues associated with the floating structure transportation and performs detailed analysis of two designed floating structures during transportation. The newly built COOEC transportation vessel HYSY278 will be used to dry transport the floating structures from COOEC fabrication yard in Qingdao to the oil field in the South China Sea. The entire process will start with load-out/float-offthe floating structures from the construction sites, offload the platform from the vessel if needed, dry transport floating structures through a long distance, and finally offload the platform. Both hydrodynamic and struc^tral analyses are performed to evaluate transport vessel and floating structures. Critical issues associated with the transportation and offloading of platform from the vessel will be studied in detail. Detailed study is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response of the system during this phase and additional work needed to make the vessel feasible for use of this purpose.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with proper modifications, HYSY278 can effectively be used for transporting structures with proper arrangement and well-prepared operation. The procedure and details are presented on the basis of study results. Special attentions associated with future use will also be discussed based on the results from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y transport HYSY2 78 floating structure heavy semi-submersible transport vessel TLP Spar productionsemi-submersible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亚家族调控骨关节炎中的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郭磊 齐岩松 牛啸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5期5695-5701,共7页
背景:骨关节炎作为中国最常见的老年慢性退行性疾病之一,因其复杂的发病机制及细胞分子交流途径,目前尚未有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延缓骨关节炎的进展。而转化生长因子β在早期关节的形成、骨和软骨的发育以及关节重塑各阶段发挥重要作用,是... 背景:骨关节炎作为中国最常见的老年慢性退行性疾病之一,因其复杂的发病机制及细胞分子交流途径,目前尚未有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延缓骨关节炎的进展。而转化生长因子β在早期关节的形成、骨和软骨的发育以及关节重塑各阶段发挥重要作用,是维持与调节关节稳态的关键因子之一。目的: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转化生长因子β亚家族在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中所起到的调控作用,分析其在骨关节炎不同阶段所产生的影响,探究转化生长因子β在临床治疗骨关节炎上的应用前景,以期能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为“骨关节炎,转化生长因子,信号通路,骨重塑,软骨退变,血管生成,治疗”,英文检索词为“Osteoarthritis,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Signaling Pathway,Bone Remodeling,Cartilage Degeneration,Angiogenesis,Treatment”,最终纳入57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1)目前,关于骨关节炎复杂的发病机制尚未有统一定论,大量研究表明骨关节炎与细胞因子和信号通路关系密切,以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作为其发病机制和治疗突破口的相关研究也是当前的热点。(2)转化生长因子β在早期关节软骨形成与稳态维持上起到关键作用,并对于软骨损伤修复有促进作用;而在关节成型后,转化生长因子β的保护作用会减弱甚至造成破坏效应,其双重调节作用也是目前转化为临床治疗手段的重点,需后续研究明确适用范围以制定标准。(3)高水平活性转化生长因子β在机械应力的介导下参与骨细胞、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的调控,并干预随后骨微观结构的重塑,特异性抑制剂可作为治疗疾病的靶向药物,但其作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仍需临床进一步完善。(4)血管增生可能在转化生长因子β介导软骨退变及软骨下骨重塑中提供潜在的串扰途径,异常的交流途径会进一步破坏骨软骨单元微环境的稳态从而加速骨关节炎中关键的病理学进展。(5)关于转化生长因子β在骨关节炎中的研究已经较为全面,临床应用前景广泛,目前已有相关药物处于临床试验阶段,但如何控制对其他组织的潜在影响和精准控制靶向递送等关键问题亟需解决,随着研究的深入,未来有望在延缓骨关节炎治疗方式上作出新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转化生长因子Β 信号通路 细胞外基质 软骨修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iRNA 骨重塑 H型血管
下载PDF
核压力容器密封结构修复方案
5
作者 彭峰 范伟丰 +2 位作者 孟维民 柏忠炼 叶义海 《一重技术》 2024年第1期62-64,42,共4页
结合M310压水堆核电站压力容器结构尺寸、特征材料和设计标准,分析不同类型缺陷的修复方案,修复技术的风险及措施,为修复技术研发及工程应用提供技术保障,也为其他核反应堆特种维修研发项目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核电 压力容器 密封结构 修复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术径路血管解剖学特征及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付松 任为 《医药前沿》 2024年第3期23-26,共4页
腹主动脉瘤(AAA)是腹主动脉节段的病理性扩张,腔内治疗(EVAR)是解剖结构合适的AAA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径路血管作为EVAR术中穿刺以及器械输送的途径,其解剖学特征对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有着显著影响。本文对EVAR径路血管解剖学特征及其并... 腹主动脉瘤(AAA)是腹主动脉节段的病理性扩张,腔内治疗(EVAR)是解剖结构合适的AAA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径路血管作为EVAR术中穿刺以及器械输送的途径,其解剖学特征对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有着显著影响。本文对EVAR径路血管解剖学特征及其并发症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述 腹主动脉瘤 腔内治疗 径路血管 解剖学特征 并发症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CT血管造影检查在下肢穿支血管术前定位中的应用效果
7
作者 高玉凤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1期105-107,111,共4页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CDU)联合CT血管造影(CTA)检查在下肢穿支血管术前定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该院收治的200例下肢软组织缺损修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血管定位检查方式将其分为CDU组(n=66)、CT...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CDU)联合CT血管造影(CTA)检查在下肢穿支血管术前定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该院收治的200例下肢软组织缺损修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血管定位检查方式将其分为CDU组(n=66)、CTA组(n=66)、联合组(n=68)。比较三组优势穿支血管识别率、优势穿支血管定位准确率,检查时间、取瓣时间、取瓣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生命质量[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三组优势穿支血管识别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优势穿支血管定位准确率高于CDU组,相差距离低于CDU组、CT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U组优势穿支血管定位准确率、相差距离与CTA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优势穿支血管定位准确率与CT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检查时间长于CDU组、CTA组,取瓣时间短于CDU组、CTA组,取瓣成功率高于CDU组、CT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U组与CTA组检查时间、取瓣时间及取瓣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BI评分高于CDU组、CT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CDU组、CT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U组与CTA组BI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U联合CTA检查应用于下肢穿支血管术前定位可提高优势穿支血管定位准确率、取瓣成功率和生命质量评分,缩短取瓣时间和相差距离,以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优于二者单项检查效果,但检查时间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软组织缺损 修复 穿支血管术 彩色多普勒超声 CT血管造影 生命质量
下载PDF
超薄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治疗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效果
8
作者 龚俊武 闫纪涛 刘东博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观察超薄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治疗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80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 目的:观察超薄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治疗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80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超薄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腕关节功能(腕关节Cooney评分)、术后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以及疗效满意度、术后6个月感觉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1、3、6个月,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Cooney评分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CRP、IL-6和TNF-α水平均低于术后1 d,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疗效满意度为97.50%(39/40),高于对照组的80.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感觉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薄皮瓣腓动脉穿支皮瓣游离修复术治疗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可提高腕关节功能评分和感觉功能,降低疼痛程度评分和炎性因子水平,其效果优于常规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超薄游离 腓动脉 穿支皮神经营养血管 皮瓣修复术 关节功能
下载PDF
脉冲电流作用下核反应堆压力容器修复延寿技术
9
作者 张新房 李弼谦 +2 位作者 周梦程 张雅婷 李澍 《山东航空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5-27,共13页
核反应堆压力容器钢的使用年限直接决定了核电站的服役寿命。压力容器钢在中子辐照环境下长期服役会逐渐产生大量位错环和纳米团簇缺陷,导致材料脆化甚至失效,严重威胁核反应堆的安全运行。传统退火处理可使材料性能部分恢复,但需对压... 核反应堆压力容器钢的使用年限直接决定了核电站的服役寿命。压力容器钢在中子辐照环境下长期服役会逐渐产生大量位错环和纳米团簇缺陷,导致材料脆化甚至失效,严重威胁核反应堆的安全运行。传统退火处理可使材料性能部分恢复,但需对压力容器进行整体拆卸,导致反应堆长时间停堆,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作为一项绿色高效的技术,脉冲电流“原位”修复处理为实现核反应堆压力容器服役延寿提供了新途径。简要综述了脉冲电流修复机理、服役寿命预测方程构建以及实用案例,对未来核反应堆关键构件延寿技术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流 核反应堆压力容器 辐照缺陷 性能修复 寿命预测
下载PDF
四肢血管损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33
10
作者 韦正超 金文涛 张峻峰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91-192,共2页
目的 探讨四肢血管损伤修复手术对保存肢体的重要性及有效解除影响肢体存活的因素。方法 对1993年~ 2 0 0 0年收治 4 2例 5 8条四肢血管损伤分析其疗效及影响肢体存活因素。男 37例 ,女 5例。年龄 12~ 70岁。伤后手术时间 1小时~ ... 目的 探讨四肢血管损伤修复手术对保存肢体的重要性及有效解除影响肢体存活的因素。方法 对1993年~ 2 0 0 0年收治 4 2例 5 8条四肢血管损伤分析其疗效及影响肢体存活因素。男 37例 ,女 5例。年龄 12~ 70岁。伤后手术时间 1小时~ 4 5天。急诊手术 38例 ,择期手术 4例。血管完全断裂 2 2例 32条 ;部分断裂 (撕裂 ) 5例 6条 ;血管缺损 15例 2 0条 ,缺损长度 5~ 10 cm。手术行血管端端吻合 2 2例 ,端侧吻合 1例 ,修补 5例 ,血管移植 14例 ,其中人造血管1例 ,长度 5 cm。结果 急诊手术者 ,手术成功 35例 ,截肢 3例 ;术后发生血管危象 5例 ,血肿形成及假性动脉瘤各 1例。择期手术 4例均成功 ;术后发生血管危象 1例。术后随访 6个月~ 7年 ,除 3例截肢外 ,7例断肢再植术后肢体功能恢复差 ,余血管修复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尽快修复受损血管 ,及时处理血管危象及解决影响肢体存活因素是保存肢体及恢复功能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治疗 手术方法 四肢血管损伤
下载PDF
改形静脉移植修复两端口径悬殊的四肢血管损伤 被引量:18
11
作者 刘会仁 李瑞国 +5 位作者 黄晓明 高顺红 陈杰 张艳茂 项力源 曹磊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59-261,共3页
目的 探讨利用静脉分支成形和双股静脉成形扩大移植静脉吻合口技术,提供两端口径不等的自体静脉移植体,修复两端口径悬珠和大口径的四肢血管缺损。 方法 设计“漏斗样”、“雨披样”和“错位Y形”成形方法,以离体血管完成实验。临床... 目的 探讨利用静脉分支成形和双股静脉成形扩大移植静脉吻合口技术,提供两端口径不等的自体静脉移植体,修复两端口径悬珠和大口径的四肢血管缺损。 方法 设计“漏斗样”、“雨披样”和“错位Y形”成形方法,以离体血管完成实验。临床取带分支的自体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及前臂静脉成形移植,用于髂外静脉、股动静脉和动静脉损伤的修复和断指再植,以及口止母趾甲瓣移植,共36例。其中急诊手术35例,择期手术1例。移植血管长度1.0~15 .0 cm。 结果 “漏斗样”成形可使静脉吻合口口径扩大0 .5 0~1.2 5倍;“雨披样”成形可满足四肢各种口径血管的修复需要;“错位Y形”吻合口成形可提供粗大的静脉移植体。移植的36条静脉,通畅35条,肢体血供正常。 结论 利用静脉分支,采用“漏斗样”和“雨披样”成形及扩大移植静脉吻合口和双股静脉“错位Y形”成形,是修复两端口径悬殊的和大口径的四肢主要血管损伤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血管损伤 移植修复 四肢主要血管损伤 改形 自体大隐静脉 移植静脉 静脉成形 动静脉损伤 吻合口 自体静脉 血管缺损 方法设计 离体血管 小隐静脉 髂外静脉 断指再植 股动静脉 急诊手术 移植血管 择期手术 肢体血供
下载PDF
以血管解剖为基础的额耳部皮瓣进行鼻缺损修复的原则 被引量:9
12
作者 范飞 陈宗基 +1 位作者 吴念 陈美云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444-449,共6页
通过对9例(18侧)尸体额、鼻和颞部血管解剖发现,滑车上动脉由两侧向内上行走,滑车上动脉的分支、眶上动脉的浅支和颞浅动脉额支的额眶支相互吻合成网即前额动脉吻合网,颞浅动脉主干及顶支发出2~3支耳支。根据上述解剖结果作... 通过对9例(18侧)尸体额、鼻和颞部血管解剖发现,滑车上动脉由两侧向内上行走,滑车上动脉的分支、眶上动脉的浅支和颞浅动脉额支的额眶支相互吻合成网即前额动脉吻合网,颞浅动脉主干及顶支发出2~3支耳支。根据上述解剖结果作了一些探索性研究,设计出几种类型修复鼻缺损的新皮瓣,改进了传统皮瓣,并将其应用于临床32例不同类型鼻缺损患者,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缺损 修复 额部 血管 解剖学 皮瓣
下载PDF
大鱼际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28
13
作者 李文庆 王钢 +4 位作者 徐达传 张鹏 王文胜 王利 宫云霞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7-220,共4页
目的:介绍大鱼际皮瓣的血管解剖学基础,以及临床应用经验。方法:解剖2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手标本,观察大鱼际皮肤的血供来源、走行、分支及吻合情况。临床切取3种不同设计的大鱼际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共计14例。结果:大鱼... 目的:介绍大鱼际皮瓣的血管解剖学基础,以及临床应用经验。方法:解剖2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手标本,观察大鱼际皮肤的血供来源、走行、分支及吻合情况。临床切取3种不同设计的大鱼际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共计14例。结果:大鱼际皮肤的血供来源主要有4个方面:(1)由掌浅支或其发出的拇指桡侧指动脉发出的皮支;(2)来源于拇主要动脉的拇指桡侧指动脉发出的皮穿支;(3)拇指桡侧指背动脉向大鱼际桡背侧发出的皮支;(4)大鱼际深部血管发出的肌皮穿支。上述这些血管在大鱼际交织成网状,营养整个大鱼际皮肤。临床应用以掌浅支(弓)发出的拇指桡侧指动脉为血管蒂的大鱼际皮瓣4例,拇指桡侧指动脉穿支蒂皮瓣7例,大鱼际桡背侧筋膜血管蒂皮瓣4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指动脉穿支皮瓣远端约4mm坏死,结痂后自行脱落。术后随访半年~2年,平均10个月,皮瓣血运、质地、弹性良好,外形美观。结论:三种皮瓣疗效可靠,是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临床上可依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来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鱼际 血管解剖 外科皮瓣 修复
下载PDF
134μm Nd∶YAP激光照射后兔颈总动脉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肖志勇 陈明 +1 位作者 林振石 吴翊钦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 探讨 1 3 4μmNd∶YAP激光照射后兔颈总动脉的病理学改变及激光能量密度与血管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 普通级新西兰白兔 3 2只 ,2只为对照 ,不行激光照射 ,余 3 0只分为透射电镜A组 ,光镜B1、B2、B3、B4组 ,每组 6只 ;预置激光输... 目的 探讨 1 3 4μmNd∶YAP激光照射后兔颈总动脉的病理学改变及激光能量密度与血管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 普通级新西兰白兔 3 2只 ,2只为对照 ,不行激光照射 ,余 3 0只分为透射电镜A组 ,光镜B1、B2、B3、B4组 ,每组 6只 ;预置激光输出功率分别为 5、10、5、10和 5W ,照射距离分别为 5、10、5、5和 2 5min ,照射时间设定 2s,光纤发散角θ =17°,非接触式点状照射一侧兔颈总动脉。照射后即刻、1、3、7、14和 2 1d分别取照射靶区的血管组织 ,进行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激光照射后 1~ 3d ,血管组织损伤主要表现为程度不同的凝固性改变 ,损伤程度与激光能量密度呈正相关 ,出现附壁性血栓 ,管壁弹力纤维断裂挤压或碎裂成块状 ,排列无序 ;照射后 7d ,管壁增厚 ,纤维组织增生。结论  1 3 4μmNd∶YAP激光照射后 ,血管组织损伤主要表现为凝固性改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血管组织 损伤 修复
下载PDF
我国堆焊技术的发展及展望 被引量:52
15
作者 任艳艳 张国赏 +1 位作者 魏世忠 徐流杰 《焊接技术》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共4页
简单介绍了堆焊技术的发展历程。从堆焊方法、堆焊材料、堆焊设备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堆焊技术的发展现状,阐述了堆焊技术在模具修复及压力容器上的应用现状及前景,对我国堆焊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堆焊技术 发展现状 模具修复 压力容器
下载PDF
注射吸毒致假性股动脉瘤的修复重建 被引量:9
16
作者 赵成利 邓国三 +3 位作者 黄广香 匡斌 邝石峰 陈云瀛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79-681,共3页
目的探讨注射吸毒致假性股动脉瘤的特点及修复重建外科治疗。方法2000年5月~2005年5月,对15例因注射吸毒致假性股动脉瘤行急诊外科治疗。均为男性,年龄20~36岁。病程18~52d,平均35d。注射吸毒史3~17个月。左侧5例,右侧10例。患者均... 目的探讨注射吸毒致假性股动脉瘤的特点及修复重建外科治疗。方法2000年5月~2005年5月,对15例因注射吸毒致假性股动脉瘤行急诊外科治疗。均为男性,年龄20~36岁。病程18~52d,平均35d。注射吸毒史3~17个月。左侧5例,右侧10例。患者均表现为腹股沟搏动性包块并出血,患侧大腿根部不同程度肿胀、疼痛致下肢活动受限。患侧足背动脉搏动消失或减弱。1例症状较轻者行彩色多普勒检查提示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余14例因瘤体破裂出血较多未行检查。其中行瘘口修补术1例,ePTFE人造血管移植14例,血管长5~20cm。结果术后1例伤口愈合欠佳,经换药后3周痊愈,其余14例伤口期愈合。肢体均存活,患肢足背动脉搏动恢复或增强,肤色、皮温及毛细血管反应正常。术后3个月行彩色多普勒复查,人造血管通畅,无血栓形成及吻合口狭窄,下肢行走功能基本恢复,无跛行。结论急诊手术彻底清创以及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重建血管是治疗假性股动脉瘤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股动脉瘤 人造血管 修复重建
下载PDF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2
17
作者 陈瑞光 叶伟雄 +2 位作者 吴劲风 温仕奇 李锋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20-222,共3页
目的 总结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的经验。方法  1997年 1月~ 1999年 4月以腓肠神经及其滋养血管为蒂的小腿后侧岛状皮瓣 ,修复足跟及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 6例 ,足跟部慢性溃疡 2例 ,慢性骨髓炎 2例 ,骨缺损瘢痕挛缩伴瘘管... 目的 总结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的经验。方法  1997年 1月~ 1999年 4月以腓肠神经及其滋养血管为蒂的小腿后侧岛状皮瓣 ,修复足跟及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 6例 ,足跟部慢性溃疡 2例 ,慢性骨髓炎 2例 ,骨缺损瘢痕挛缩伴瘘管形成 1例。皮瓣切取范围 5 cm× 8cm~ 8cm× 12 cm。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 ,未发生血管危象。伤口 期愈合。随访 3~ 12个月 ,溃疡、骨髓炎及瘘管无复发 ,皮瓣感觉轻度恢复。结论 此皮瓣不损害重要血管神经 ,供区比较隐蔽。手术方法操作简便。皮瓣血运丰富 ,可有效地修复足跟和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创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状皮瓣 皮神经血管蒂 修复 足部 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自航式半潜维修船的需求分析与概念设计 被引量:7
18
作者 桑惠云 谢新连 马梦知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9-83,共5页
为提高执行远海任务的舰船、海洋工程装备的维修保障能力,基于远海维修需求趋势和现代技术发展状况,提出一种自航式半潜维修船概念设计方案。介绍该新型维修船概念设计方案的基本构思与特点,给出提高其维修作业能力的措施,指出需进一步... 为提高执行远海任务的舰船、海洋工程装备的维修保障能力,基于远海维修需求趋势和现代技术发展状况,提出一种自航式半潜维修船概念设计方案。介绍该新型维修船概念设计方案的基本构思与特点,给出提高其维修作业能力的措施,指出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工程 远海保障 维修船 舰船维修
下载PDF
带蒂组织瓣在上肢火器伤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于杰 何阿玲 +3 位作者 钟桂午 陈媛 范少地 闫毅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26-327,共2页
目的 探讨带蒂组织瓣修复火器伤的临床效果。 方法  1992年 5月~ 2 0 0 0年 10月 ,对 2 1例上肢火器伤患者采用带血管神经蒂组织瓣移位进行修复 ,并行临床观察。受伤部位上臂 11例 ,前臂 7例 ,手部 3例 ;创面1.0 cm× 0 .5 cm~... 目的 探讨带蒂组织瓣修复火器伤的临床效果。 方法  1992年 5月~ 2 0 0 0年 10月 ,对 2 1例上肢火器伤患者采用带血管神经蒂组织瓣移位进行修复 ,并行临床观察。受伤部位上臂 11例 ,前臂 7例 ,手部 3例 ;创面1.0 cm× 0 .5 cm~ 8.0 cm× 6 .5 cm;受伤时间 30分钟~ 8小时 ,平均 3小时 30分钟。 结果 术后经 3个月~ 2年随访19例患者皮瓣完全成活 ,外观满意 ,功能恢复好。2例坏死 ,经换药植皮后痊愈。 结论 采用带蒂组织瓣修复火器伤 ,可早期闭合创面 ,缩短治疗时间 ,避免二次手术 ,降低了病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火器伤 修复 带蒂组织瓣 临床应用 手术方法 疗效
下载PDF
一种舰船远海维修保障新方案 被引量:15
20
作者 谢新连 桑惠云 张扬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50-54,共5页
为更好地保证舰船远海航行期间的完好性,提高舰船运用效率,在对舰船维修保障管理研究动态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具有自航能力、潜浮装卸大型船舶或海洋装备的维修船概念设计,并基于这一新型维修船提出了适用于舰船远海维修支持的海... 为更好地保证舰船远海航行期间的完好性,提高舰船运用效率,在对舰船维修保障管理研究动态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具有自航能力、潜浮装卸大型船舶或海洋装备的维修船概念设计,并基于这一新型维修船提出了适用于舰船远海维修支持的海上维修保障新方案。文中介绍了这一新方案的基本构思,分析、探讨了新方案的利弊及其技术、经济特点,提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船维修 远洋船舶 维修保养 航海保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