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典型植被土壤养分含量及其分布特征
1
作者 王铜林 柴春山 +3 位作者 莫保儒 林琳 李德丽 薛睿 《甘肃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67-72,78,共7页
以甘肃定西龙滩流域8种典型植被为研究对象,对其3个土层深度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pH值进行测定,探讨植被与土壤养分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植被类型主要影响土壤全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及分布,且不同... 以甘肃定西龙滩流域8种典型植被为研究对象,对其3个土层深度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pH值进行测定,探讨植被与土壤养分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植被类型主要影响土壤全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及分布,且不同植被间差异显著(p<0.05);土层深度主要影响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的含量及分布,而且在不同土层间差异显著(p<0.05)。不同植被间土壤养分分布规律不明显,但不同土层间土壤养分表层聚集效应明显,总体上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不断下降。在不同植被和不同土层下土壤养分变异性差异很大,其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速效磷(>45%)>有机质、全氮、碱解氮(>30%)>速效钾(>15%)>全磷、全钾(<4%)>pH值(<2%)。相关分析表明,pH值与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而有机质、全氮、碱解氮相互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在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植被类型和土层深度对土壤pH值和土壤养分含量及分布均有影响,但不同植被对各养分的影响效果并不一样;在今后植被恢复中,应多采用草灌林结合来建人工植被,以使黄土丘陵区复杂多样的土壤生态系统得到健康、持久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 植被类型 土壤养分 土层深度 养分分布
下载PDF
THE SYSTEMATIC DYNAMIC EMULATION ON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ON THE LOESS PLATEAU
2
作者 Lin Haiming Huang Gaobao +1 位作者 Chen Yuan Yu Shiming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CD 1993年第Z1期471-475,共5页
The Loess Plateau, covered with thick loess, lies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ellowRiver to the west of the Taihangshan Mountains, east of the Wuqiao Mountains south ofYinshan Mountains and north of the Qinling Moun... The Loess Plateau, covered with thick loess, lies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ellowRiver to the west of the Taihangshan Mountains, east of the Wuqiao Mountains south ofYinshan Mountains and north of the Qinling Mountains with a total area of 56×10~4km^2.The plateau is 1000--2500m above sea level and has loess as thick as 100--200 metres, b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loess PLATEAU semiarid area Agricultural region Systematic Dynamics EMULATION Study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村居民点发展类型识别——以吴起县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嘉会 吴金华 +1 位作者 王祯 白雨霞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97-406,共10页
利用最小累积阻力(Minimal cumulative resistance,MCR)模型,从生态和建设2个角度出发,确定居民点布局适宜性,辅以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居民点空间网络关系,从居民点整体适宜性和个体重要性出发,识别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的居民点发展类型... 利用最小累积阻力(Minimal cumulative resistance,MCR)模型,从生态和建设2个角度出发,确定居民点布局适宜性,辅以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居民点空间网络关系,从居民点整体适宜性和个体重要性出发,识别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的居民点发展类型。结果表明:(1)地形和交通条件为决定黄土丘陵沟壑区居民点空间布局的关键约束力,居民点集聚程度整体不高,以带状分布为主,散中有聚。(2)适宜性分区结果表现出“整体集聚、部分分散”的特征,位于适宜建设区内的农村居民点占62.83%,部分居民点分布影响区域生态稳定性。(3)现有居民点网络结构不均匀,需培育发展潜力较大的村庄节点,促进村镇地区均衡发展。(4)基于适宜性及网络分析结果,划分“直接城镇类”“优先发展类”“有条件发展类”“限制扩张类”4种类型并提出相应的发展重点。研究结果可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村居民点合理规划和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黄土丘陵沟壑区 适宜性分区 社会网络分析 居民点发展类型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特征及防治措施研究
4
作者 韩利 钱勇 +3 位作者 方济中 吴杨 张庆霞 石元平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457-464,共8页
为更好地了解黄土丘陵区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特征并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减少水土流失对干旱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宁夏某750kV线路工程为研究对象,选取典型塔基区通过野外调查与监测、室内试验以及野外应用试验,研究坡面塔基区土壤侵蚀强... 为更好地了解黄土丘陵区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特征并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减少水土流失对干旱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宁夏某750kV线路工程为研究对象,选取典型塔基区通过野外调查与监测、室内试验以及野外应用试验,研究坡面塔基区土壤侵蚀强度变化、水土流失主要影响因素、临时阻控措施及合理有效的植物措施。结果表明:(1)黄土丘陵区塔基施工扰动对土壤侵蚀强度有较强的影响,且塔基扰动区水蚀强度约为原始植被区的3倍。(2)施工扰动后整地措施与临时阻控措施组合实施对减缓水土流失起到良好效果,其中开沟措施可使土壤侵蚀厚度减少约56%,开沟加无纺布组合对侵蚀厚度的阻控程度约70%,而开沟加无纺布加水凝胶的效果最好,阻控程度可达74%。(3)建立了一套适用黄土丘陵区的植物措施混播配方。黄土丘陵区输变电工程加剧水土流失,施工前期与扰动期利用无纺布覆盖可较大程度减轻扰动,工程后开沟整地措施效果良好。植被恢复措施可以达到持久的固土护坡目的,建立适用于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的混播配方,应通过优选混播配方植被快速恢复的方式,尽快达到存活株数期望目标,形成一定盖度,同时配方应逐渐演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变电工程 水土保持 防治措施 黄土丘陵区 塔基区
下载PDF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沙棘的水分生理生态及群落特性研究 被引量:29
5
作者 阮成江 李代琼 +1 位作者 姜峻 黄瑾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621-627,共7页
1 977~ 1 998年在陕西吴旗、安塞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对沙棘的水分生理生态及群落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 1 )沙棘有一定的耐旱能力 ,为广生态幅植物 ;( 2 )沙棘生长迅速 ,竞争力强 ,第 3~ 4年即可形成茂密的单优群落 ,... 1 977~ 1 998年在陕西吴旗、安塞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对沙棘的水分生理生态及群落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 1 )沙棘有一定的耐旱能力 ,为广生态幅植物 ;( 2 )沙棘生长迅速 ,竞争力强 ,第 3~ 4年即可形成茂密的单优群落 ,以后随着自然稀疏 ,能形成良好的灌木—草本群落 ;( 3)沙棘适应半干旱黄土丘陵区生境的水分生理生态特性是 :束缚水含量随干旱加剧而上升 ,束缚水与自由水比值随干旱加剧而增大 ,同时 ,在旱季 ,沙棘蒸腾强度减弱 ,叶水势降低 ,临界饱和亏增大 ,持水力增强。研究沙棘水分生理生态及群落特性为沙棘的抗旱造林、引种、育种、提高水分生产力及改善沙棘林的经营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 水分生理 生态特性 群落特性 抗旱造林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植物耐旱生理及抗旱性评价 被引量:20
6
作者 王移 卫伟 +2 位作者 杨兴中 陈利顶 杨磊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6-61,共6页
通过实地采样获取黄土高原丘陵区柠条、侧柏、油松、山杏和山毛桃5种常见植物类型的4个耐旱指标(丙二醛含量、叶绿素含量、谷胱甘肽含量、束缚水/自由水含量比值)和2个抗旱指标(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数据,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 通过实地采样获取黄土高原丘陵区柠条、侧柏、油松、山杏和山毛桃5种常见植物类型的4个耐旱指标(丙二醛含量、叶绿素含量、谷胱甘肽含量、束缚水/自由水含量比值)和2个抗旱指标(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数据,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评价不同植物的抗旱能力和不同指标的指示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的上述6个生理指标对干旱条件的响应存在显著差异,但基于单个指标获得的树种抗旱能力排序结果不完全一致,说明单个指标无法全面描述树种的抗旱能力,对5个树种抗旱能力大小的综合评价结果为柠条>侧柏>油松>山杏>山毛桃。耐旱指标叶绿素含量、束缚水/自由水含量比值、谷胱甘肽含量和抗旱指标脯氨酸含量与抗旱隶属度的关联度值均>0.60,可用以指示植物的抗旱能力,其中,以脯氨酸含量的指示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旱植物 生理指标 抗旱性评价 半干旱 黄土丘陵沟壑区
下载PDF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沙棘优良品种引种选育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代琼 黄瑾 +1 位作者 白岗栓 姜峻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5期17-25,共9页
1985-1998年先后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的陕西吴旗、安塞县进行了沙棘优良品种引种选育试验研究。通过引种国内不同地理种源20余种优良沙棘类型,引进俄罗斯优良沙棘品种,采用家系选择法进行试验研究,初步筛选出生态经济型5... 1985-1998年先后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的陕西吴旗、安塞县进行了沙棘优良品种引种选育试验研究。通过引种国内不同地理种源20余种优良沙棘类型,引进俄罗斯优良沙棘品种,采用家系选择法进行试验研究,初步筛选出生态经济型5种沙棘类型,经济型2种类型。前者生长迅速、树冠好、根系发达、郁闭快、水土保持效益好,且果实较大(果径0.8-0.9cm,百果重20-31g),单株产果量为2-3.5kg,Vc和含油量较高,其生态、经济性状较当地野生沙棘为好。此种类型沙棘适于在黄土丘陵大面积荒沟、荒坡种植。通过引种俄罗斯大果、无刺沙棘优良品种与本地野生中国沙棘对比分析看出,其适应性、抗性较中国沙棘差,经济性状较好。通过试验筛选出2种优良类型,果径为0.9-1.3cm、百果重46-52g,单株产果量2-3.5kg,无刺或少刺。此项研究为在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大面积荒山、荒沟建造高产、优质沙棘林,高效、持续发展沙棘产业具重要意义。在引种试验中必须掌握好其关键技术,建立好采穗圃、种子园,并建立一定面积的集约经营的高产、优质沙棘园及良种繁育基地,掌握好抚育管理技术,特别是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 沙棘 优良品种 引种 选育 试验研究
下载PDF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人工林叶面积特征 被引量:21
8
作者 尹婧 邱国玉 +6 位作者 何凡 贺康宁 田晶会 张卫强 熊育久 赵少华 刘建新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40-447,共8页
该文通过对黄土丘陵区4个密度的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人工林、3个密度的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人工林生长季叶面积变化的研究,揭示了不同密度林分叶面积生长与林分密度的关系;通过对灌木生长季叶面积变化的研究,建立了灌... 该文通过对黄土丘陵区4个密度的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人工林、3个密度的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人工林生长季叶面积变化的研究,揭示了不同密度林分叶面积生长与林分密度的关系;通过对灌木生长季叶面积变化的研究,建立了灌木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和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叶面积与叶鲜重、枝条基径的经验公式,为半干旱区灌木生长调查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的方法。结果表明:1)刺槐和侧柏各密度林分的单株林木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均在9月达到最大值,其中刺槐林叶面积指数峰值可达到10.5,侧柏峰值可达到3.2;灌木柠条、沙棘和紫穗槐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都在8月份达到各自的最大值,柠条、沙棘和紫穗槐的叶面积指数峰值分别为1.195、1.123和1.882;2)刺槐叶面积与叶鲜重具有极显著相关的幂函数关系,侧柏、柠条、沙棘、紫穗槐叶面积与叶鲜重具有极显著相关的线性函数关系,其中柠条枝条基径与叶面积还具有极显著相关的幂函数关系,沙棘、紫穗槐枝条基径与叶面积还具有极显著相关的线性函数关系;3)黄土丘陵区,由于林地土壤水分条件的限制,承载力有限。人工林进入生长盛期后,不同密度刺槐和侧柏林分叶面积指数趋于一致,与最初的造林密度和现存密度没有关系。在不同密度的刺槐和侧柏林分间,单株叶面积与其林分密度成反比。在对上述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得出:黄土丘陵区,由于林地土壤水分条件的限制,承载力有限。该文所研究的刺槐和侧柏各林分均已达到了当地土地承载力的上限,基于提高单株林木质量的考虑,建议刺槐林郁闭后的密度不超过833株·hm-2,侧柏则不超过1111株·hm-2。如以全林分生物量为目标,林分密度也可适当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面积 叶面积指数 刺槐 侧柏 黄土丘陵区
下载PDF
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的生物质形成 被引量:16
9
作者 杨新国 李玉英 +1 位作者 吴天龙 程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6043-6050,共8页
为深入认识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引种能源植物柳枝稷生物质生产的开发潜力及其约束机制,调查了农田、植丛尺度上早熟和晚熟柳枝稷年度生命周期内生物量累积、分株建成动态,以及土壤水分供求平衡过程。研究发现,植丛尺度早熟柳枝稷抽穗... 为深入认识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引种能源植物柳枝稷生物质生产的开发潜力及其约束机制,调查了农田、植丛尺度上早熟和晚熟柳枝稷年度生命周期内生物量累积、分株建成动态,以及土壤水分供求平衡过程。研究发现,植丛尺度早熟柳枝稷抽穗比例近100%,分株生殖发生大小阈值依赖基本丧失,高度大小分布近似正态,种群内光资源竞争强度明显弱化,与晚熟类型形成明显差异。农田尺度晚熟柳枝稷生物质产量可以达到15t/hm2,高出早熟类型近1倍,但是其立地80~400cm土层的含水量稳定在7%以下,土壤干旱已经发生,早期干旱胁迫导致的生长停滞,以及生长中后期的成片倒伏现象在两年的观测周期内连续出现。早熟柳枝稷立地则形成相对稳定的白草、柳枝稷复合优势植被结构,深层土壤水分含量稳定在10%以上,实现了跨年度的土壤水分供求平衡。植丛尺度的生物质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分株生殖发生的大小依赖程度和分株间竞争关系格局,基于植丛尺度普遍的生殖发生和明显弱化的光资源竞争,早熟柳枝稷表现出更为高效的生物质形成机制。农田尺度晚熟柳枝稷尽管在雨热同步期的降水资源利用效率上存在明显比较优势,但是在降水资源利用分配策略和效应上,早熟柳枝稷表现出了综合的生态适宜性优势。保证雨热同步期降水资源利用和保蓄的平衡,是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生物质生产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枝稷 生物质生产 分株种群 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沟谷地植被恢复群落特征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张健 刘国彬 +3 位作者 许明祥 王兵 王翼龙 齐智军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85-490,共6页
对黄土丘陵区2个不同沟向沟谷地植被群落特征进行样方调查,统计分析沟谷地植物物种频度和植物种群相似系数。调查共记录植物81种,隶属31个科,菊科、禾本科和豆科物种分别占物种总数的19.75%、16.05%和14.81%;封禁20年左右的沟谷地植被... 对黄土丘陵区2个不同沟向沟谷地植被群落特征进行样方调查,统计分析沟谷地植物物种频度和植物种群相似系数。调查共记录植物81种,隶属31个科,菊科、禾本科和豆科物种分别占物种总数的19.75%、16.05%和14.81%;封禁20年左右的沟谷地植被演替表现出良性演替的趋势;目前该沟谷地植物群落生活型中草本植物仍占主导地位,尤其是多年生草本,而灌乔生活型植物也已占有重要地位。灌乔木树种对植物群落多样性和结构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沟谷地植被分布的斑块格局较为突出,不同沟向沟谷地的灌乔植物种的重要值构成格局存在一定差异,南北沟向较西东沟向分配均匀;沟向不同,沟谷地所形成的植被种群相似性具有一定差异,主要是由于受到一些伴生种和罕见种的影响。此研究对掌握该地形植被演替方向,明确植被恢复任务和目标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谷地 植被恢复 群落 群落相似性 黄土丘陵区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沙棘气孔导度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38
11
作者 阮成江 李代琼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6期1078-1084,共7页
依据 1 998年在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安塞的观测资料 ,对沙棘适应该地区生境的气孔运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1 )沙棘气孔导度日均值为 2 1 4.47mmol· m- 2 · s- 1,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 (2 )沙棘气孔导度与 CO2 浓度间有... 依据 1 998年在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安塞的观测资料 ,对沙棘适应该地区生境的气孔运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1 )沙棘气孔导度日均值为 2 1 4.47mmol· m- 2 · s- 1,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 (2 )沙棘气孔导度与 CO2 浓度间有十分显著的相关关系 ,复相关系数为0 .96 3 5 ;与光合有效辐射、气温、叶水势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复相关系数为 0 .70 3 3~0 .8971 ;但与相对湿度间相关性不显著。 (3 )沙棘适应半干旱黄土丘陵区生境的气孔调节机制为反馈式反应 ,即由于叶水势降低导致气孔导度减小 ,从而减少蒸腾耗水 ,达到节约用水 ,适应干旱的目的 ;(4)沙棘的水分利用效率随气孔限制值的增大而减小 ,二者间呈显著的负相关。这为了解沙棘的抗旱机理 ,选育节水抗旱品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 沙棘 气孔导度 影响因子 抗旱机理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植物功能性状的尺度变化与依赖 被引量:34
12
作者 丁曼 温仲明 郑颖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308-2315,共8页
研究植物功能性状随环境梯度的变化规律和性状间的相关性,对于认识不同环境梯度下群落构建和植物对环境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以黄土丘陵区为研究区,调查了研究区内的32个样方的物种组成,测量了研究区内98种地带性植物的叶面积(LA)和比... 研究植物功能性状随环境梯度的变化规律和性状间的相关性,对于认识不同环境梯度下群落构建和植物对环境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以黄土丘陵区为研究区,调查了研究区内的32个样方的物种组成,测量了研究区内98种地带性植物的叶面积(LA)和比叶面积(SLA)两个功能性状值,并运用性状梯度分析法对这两个功能性状进行组分分解。结果表明:(1)随着水热环境梯度增大(降水增加,温度升高),物种叶面积逐渐增大,比叶面积逐渐减小;(2)在群落间,比叶面积按照乔木—灌木—草本顺序依次增大,且草本群落和灌木群落的生态位宽度较乔木的大,即在延河流域草本与灌木群落比乔木群落有着更广泛的分布。在群落内,物种相对于共生物种的比叶面积的变化大于沿着群落平均比叶面积梯度的变化;(3)叶面积和比叶面积两性状的相关性在群落间的依赖性比相对其共生物种群落内的依赖性要强,物种在群落内和群落间采取不同的适应策略来适应群落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状梯度分析法 叶面积 比叶面积 α和β组分 黄土丘陵区
下载PDF
基于WEPP的黄土丘陵区不同坡长条件下坡面土壤侵蚀预测 被引量:16
13
作者 王建勋 郑粉莉 +1 位作者 江忠善 张勋昌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1-156,共6页
为了更全面地评价WEPP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该文通过建立模型数据库,利用WEPP分别模拟了坡长为10、20、30和40 m的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并用实测径流和侵蚀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10、20、30和40 m 4个坡长条件下,WEPP模型对降雨... 为了更全面地评价WEPP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该文通过建立模型数据库,利用WEPP分别模拟了坡长为10、20、30和40 m的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并用实测径流和侵蚀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10、20、30和40 m 4个坡长条件下,WEPP模型对降雨、每年和多年平均径流量模拟的Nash-Sutcliffe有效性(ME)分别为0.915、0.879和-0.056,对单场降雨、每年和多年平均土壤侵蚀量模拟的ME分别为0.853、0.758和-0.456,多年平均的ME为负值可能是由小样本计算造成的。WEPP模型对单场降雨和每年径流量和侵蚀量模拟效果较好。尽管WEPP模型对多年平均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模拟效果较差,但模型模拟的多年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与实测值的多年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的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7.90%和29.20%,表明WEPP模型对多年径流量和侵蚀量的模拟可满足要求。径流量模拟值随坡长增加的变化和实测值相比不够敏感;而土壤侵蚀量模拟值随坡长增加的变化和实测值相比过于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PP模型 径流 土壤侵蚀 坡长 黄土丘陵区
下载PDF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沙棘林地土壤水分及其对沙棘生长影响研究 被引量:43
14
作者 阮成江 李代琼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7-30,共4页
根据在安塞黄土丘陵沟壑区的观测资料,对5~7 龄沙棘林地土壤水分及其对生长的影响进行了定量研究, 为提高沙棘林地土壤水分利用率,改善其经营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 沙棘根系吸水范围可达2 m 土层以下,在0~2... 根据在安塞黄土丘陵沟壑区的观测资料,对5~7 龄沙棘林地土壤水分及其对生长的影响进行了定量研究, 为提高沙棘林地土壤水分利用率,改善其经营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 沙棘根系吸水范围可达2 m 土层以下,在0~2m 土层内沙棘林地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特点为:随着土层深度的不断加深,土壤含水量呈减小的趋势,在30~50cm 和80~100cm 土层分别出现土壤水分强烈吸收层; (2) 沙棘林地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可分为3个时期:亏缺期、积累期和消退期,1998 年全年雨量分配比较均匀,土壤水分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 (3) 年生长季中,沙棘生长与其林地土壤水分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 黄土丘陵区 沙棘林 土壤水分 生长
下载PDF
黄土丘陵半干旱区柠条锦鸡儿人工林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被引量:33
15
作者 郭忠升 邵明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7,共7页
为了解覆被变化对土壤水分的影响,采用中子水分仪同步定位观测多年撂荒地转变为人工柠条锦鸡儿林地前后2种覆被类型的土壤剖面水分动态变化,并对测定资料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荒地造林后,除丰水年林地剖面土壤含水量和储水量增加,表... 为了解覆被变化对土壤水分的影响,采用中子水分仪同步定位观测多年撂荒地转变为人工柠条锦鸡儿林地前后2种覆被类型的土壤剖面水分动态变化,并对测定资料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荒地造林后,除丰水年林地剖面土壤含水量和储水量增加,表现为对土壤水分的正效应外,其他年份均表现为对土壤水分的负效应。随林龄增加,柠条锦鸡儿林对土壤水分影响程度逐渐增强,林地土壤含水量和储水量下降幅度加大。由于林地土壤水分主要依靠穿过林冠的天然降水来补充,为了实现森林植被和土壤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防止深层土壤干层形成,造林后第5年就需采取适当措施控制柠条锦鸡儿生长,以减少土壤水分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半干旱区 柠条锦鸡儿人工林 土壤水分 效应
下载PDF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沙棘的光合特性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42
16
作者 阮成江 李代琼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6-21,共6页
结合1998年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安塞的观测资料,对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L.)的光合特性及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沙棘光合速率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月均值为11.64CO2μmol/m2·s。(2)沙棘光合速率与环境因子(气温... 结合1998年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安塞的观测资料,对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L.)的光合特性及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沙棘光合速率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月均值为11.64CO2μmol/m2·s。(2)沙棘光合速率与环境因子(气温、相对湿度、光合有效辐射及CO2浓度)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复相关系数为0.7168~0.8745;沙棘光合速率与林地土壤水分间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复相关系数达0.9925,且沙棘光合速率的季节动态滞后于土壤水分的月变化。(3)沙棘光合速率与植物因子(气孔导度及细胞间CO2浓度)间有十分显著的相关关系,气孔导度或细胞间CO2浓度增大,沙棘光合速率增大,反之则减小,复相关系数达0.9715和0.9708。这为分析沙棘光合作用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程度,分析沙棘最适生理生态条件,提高沙棘生产力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 黄土丘陵区 沙棘 光合特性 环境因子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乡村聚落分布格局特征与类型 被引量:51
17
作者 陈宗峰 李裕瑞 刘彦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266-274,共9页
为了进一步深化乡村聚落微观研究,为新时期新农村建设提供基础支撑,该文利用延安市宝塔区2015年Google earth遥感影像,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模型与格网分析法,定量分析了延安市宝塔区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异特征,并基于多维组合特征划分... 为了进一步深化乡村聚落微观研究,为新时期新农村建设提供基础支撑,该文利用延安市宝塔区2015年Google earth遥感影像,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模型与格网分析法,定量分析了延安市宝塔区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异特征,并基于多维组合特征划分了乡村聚落类型。结果表明:1)乡村聚落空间整体上呈集聚分布模式,且分布密度北高南低,密度大于5个/km2的聚落斑块,主要在桥沟镇和川口乡以北;聚落规模存在高值集聚特征,空间分布呈"Y"型结构;乡村聚落分布随高程、坡度变化呈正态分布,且81.42%的乡村聚落斑块最临近道路距离小于500 m,59.7%的乡村聚落斑块耕作半径为700~800 m;聚落形状指数受不同等级道路影响较大,高值区主要沿国道和省道分布,低值区主要分布在三、四级油路和砂石路。2)蟠龙川样带内聚落格局特征受地形与耕地资源影响较大,210国道沿线聚落格局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3)基于多维特征组合矩阵将乡村聚落布局划分为9类,小规模-劣势区-集中分布和小规模-劣势区-离散分布是主要问题区。乡村聚落优化应立足于不同类型、因地制宜、分区推进,主要问题区实施优先整治战略,保障生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农村地区 模型 乡村聚落 类型划分 生态安全 黄土丘陵沟壑区 延安市
下载PDF
甘谷县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与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33
18
作者 潘竟虎 靳学涛 韩文超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7-133,共7页
目的对黄土丘陵沟壑区的甘谷县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与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为农村居民点整理和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提供研究基础。方法运用GIS空间数据分析技术与景观生态学方法,研究甘谷县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与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了农村... 目的对黄土丘陵沟壑区的甘谷县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与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为农村居民点整理和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提供研究基础。方法运用GIS空间数据分析技术与景观生态学方法,研究甘谷县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与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了农村居民点分布与自然环境、生产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因素的关系。结果甘谷县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的密度大小、规模、形状特征区域差异明显;农村居民点分布格局受坡度、高程、坡向、农用地以及河流和交通道路等自然环境、生产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综合影响;农村居民点在总体上呈现出轻度集聚分布的态势。结论 GIS以及景观指数分析方法的结合能较好地揭示农村居民点分布及其与各种环境因素的关系,是探讨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格局形成机制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空间分布 景观格局 黄土丘陵沟壑区 甘谷县
下载PDF
黄土丘陵缓坡风沙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分变化特征 被引量:30
19
作者 张敏 刘爽 +1 位作者 刘勇 张红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5-120,128,共7页
为研究黄土丘陵缓坡风沙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土壤水分变化规律,采用时域反射仪TDR在山西省五寨县分别对玉米农地、柠条林地、苜蓿草地0-100 cm土层进行连续3年的土壤水分观测,掌握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含水量的季节变化规律和垂直分... 为研究黄土丘陵缓坡风沙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土壤水分变化规律,采用时域反射仪TDR在山西省五寨县分别对玉米农地、柠条林地、苜蓿草地0-100 cm土层进行连续3年的土壤水分观测,掌握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含水量的季节变化规律和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农林草地土壤水分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基本呈"M"形分布,三者季节变化规律相似,但土壤含水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表现为苜蓿草地>柠条林地>玉米农地;(2)玉米农地与柠条林地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S"形分布,苜蓿草地的变化趋势与两者完全相反,玉米农地仅土壤表层0-20 cm含水量与降水存在显著相关性,柠条林地和苜蓿草地0-60 cm土壤含水量均与降水显著相关;(3)土壤含水量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在0-100 cm土层层中,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玉米农地CV先逐渐降低后保持稳定,柠条林地CV始终持续降低,苜蓿草地CV先呈现波动变化后明显降低,三者整体表现为表层土壤含水量变异系数大于深层;(4)0-100 cm范围内,玉米农地的土壤层自上而下依次可划分为速变层、活跃层2个层次,柠条林地和苜蓿草地的土壤层划分为速变层、活跃层和次活跃层3个层次。本研究结果表明林地和草地在涵养土壤水分方面优于农田,林地和草地为黄土丘陵缓坡风沙区适宜的土地利用方式,为该区域土壤水分管理及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缓坡风沙区 土地利用类型 土壤水分 变异系数
下载PDF
修剪与覆盖对黄土丘陵区枣林土壤干层的修复效应 被引量:9
20
作者 汪星 高志永 +3 位作者 汪有科 聂真义 靳姗姗 董建国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4-30,共7页
【目的】探究修剪与覆盖对黄土丘陵区旱作枣林土壤水分的影响,为该区林地土壤干层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2—2015年,以典型黄土丘陵区枣林及农田为研究对象,设计10种试验处理:常规(PI-1)、轻度(PI-2)、中度(PI-3)、重度(PI-4)修... 【目的】探究修剪与覆盖对黄土丘陵区旱作枣林土壤水分的影响,为该区林地土壤干层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2—2015年,以典型黄土丘陵区枣林及农田为研究对象,设计10种试验处理:常规(PI-1)、轻度(PI-2)、中度(PI-3)、重度(PI-4)修剪;林下秸秆、石子覆盖、地膜覆盖、林下裸地;PI-4+塑料膜覆盖;农地。并采用中子水分仪定位监测土壤剖面水分含量,探讨不同处理下的土壤水分状况。【结果】与相似条件下的旱作农地相比,15龄旱作山地枣林土壤干层深度达560 cm,年均耗水量高出农地19.7 mm;不同修剪处理间,枣林土壤含水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4种修剪处理土壤含水量表现为PI-1<PI-2<PI-3<PI-4;在常规修剪情况下,采取林下秸秆、石子覆盖和地膜覆盖的枣林地土壤水分含量都显著增加(P<0.05),分别比林下裸地土壤储水量增加31.8~43.1、69.9~71.4和84.0~92.7 mm;地膜覆盖储水量在枣林休眠期达339.45 mm,显著高于石子覆盖和林下秸秆处理(P<0.05);PI-4+塑料膜覆盖处理土壤水分与农地土壤水分在枣林生育期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休眠期枣林土壤含水量高于农地。【结论】增加枣树修剪强度可明显减少林地耗水;全年林地覆盖更有利于生育期土壤水分储存并可有效降低林地休眠期土壤水分损失;适度修剪+全年地膜覆盖可有效防治林地土壤干层加重或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林 土壤干化 黄土丘陵区 土壤水分 半干旱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