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7篇文章
< 1 2 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proximal femur nail anti-rotation on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被引量:2
1
作者 Faizan Iqbal Osama Bin Zia +2 位作者 Noman Memon Sajid Younus Akram Aliuddin 《Journal of Acute Disease》 2020年第5期218-222,共5页
Objective:To assess the effect of proximal femur nail anti-rotation on the functional and radiological outcome of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Methods:This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was conducted in the ... Objective:To assess the effect of proximal femur nail anti-rotation on the functional and radiological outcome of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Methods:This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was conducted in the orthopedic department of a tertiary care hospital.Altogether 86 patients with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treated with proximal femur nail anti-rotation between January 2010 and January 2015 were included.Patients were followed in the outpatient clinic at regular intervals after discharge to assess the radiological union of fractures and complications.The functional outcomes were evaluated after 2 years by Harris hip score.Results:All patients achieved a radiological union of fractures after a mean duration of 24.6 weeks.The follow up showed 23 complications(systemic and local).Eight patients develop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and three patients developed chest infections,two patients had screw cut-out,one patient had knee stiffness,one patient developed superficial surgical site infection,and four patients developed varus collapse and shortening subsequently.The two year follow up showed that 69(80.2%)patients had an excellent and good functional outcome according to Harris hip score.Conclusions:With lower complication rates,proximal femur nail is a valid and reasonable option especially in treating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P Motor vehicle accident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Proximal femur nail anti-rotation
下载PDF
An Abduction-Traction Frame for the Treatment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 被引量:3
2
作者 杨述华 杜靖远 朱通伯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1995年第4期246-248,共3页
We present a detailed outline of treatment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of femur with a new technique on the basis of principles of combin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We use pins and an outer fixatio... We present a detailed outline of treatment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of femur with a new technique on the basis of principles of combin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We use pins and an outer fixation frame, which keeps the injured limb in abduction and under traction and at the same time allows for functional exercise of all the joints in the extremity. The procedure is discussed and compared with other different techniq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of femur treatment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proximal femur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for unstable four part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被引量:2
3
作者 夏青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1年第2期108-108,共1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results of proximal femur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LCP) for unstable four-part intertrochanteric femoral fractures.Methods Clinical data of53patients wiith unstable four-part inter...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results of proximal femur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LCP) for unstable four-part intertrochanteric femoral fractures.Methods Clinical data of53patients wiith unstable four-part intertrochanter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plication of proximal femur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for unstable four part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ect of PFNA and Internal Fixation with Anatomical Locking Plate of Proximal Femur in Treatment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 被引量:1
4
作者 Lu Wanqing Xiang Qingtian +2 位作者 Yu Yajun Wang Chunhua Wang Jiafei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Nursing Research》 2018年第2期23-26,共4页
Purpos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and anatomical locking plate of proximal femur in the treatment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Methods:The study group is treated... Purpos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and anatomical locking plate of proximal femur in the treatment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Methods:The study group is treated with PFNA internal fixation.The control group is treated by internal fixation with anatomical locking plate of proximal femur.Results:The time of operation,the amount of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and the time of fracture healing in the study group a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 in the study group(3.23%)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17.2%).Data comparison shows P<0.05.Conclusion:The curative effect and prognosis for patients with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 treated by PFNA internal fixation are more ide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 ANATOMICAL locking plate of PROXIMAL femur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Internal fixation surgery therapeutic effect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ect of PFNA and Internal Fixation with Anatomical Locking Plate of Proximal Femur in Treatment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
5
作者 Lu Wanqing Xiang Qingtian +2 位作者 Yu Yajun Wang Chunhua Wang Jiafei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Nursing Research》 2018年第3期7-9,共3页
Purpos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and anatomical locking plate of proximal femur in the treatment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Methods The study group is treated... Purpos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and anatomical locking plate of proximal femur in the treatment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Methods The study group is treated with PFNA internal fixation.The control group is treated by internal fixation with anatomical locking plate of proximal femur.Results The time of operation,the amount of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and the time of fracture healing in the study group a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 in the study group(3.23%)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17.2%).Data comparison shows P<0.05.Conclusion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prognosis for patients with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 treated by PFNA internal fixation are more ide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 ANATOMICAL locking plate of PROXIMAL femur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Internal fixation surgery therapeutic effect
下载PDF
临床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Curative effect observation on treating senile osteoporotic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被引量:6
6
作者 陈作文 熊东武 《中医临床研究》 2013年第20期17-18,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09年3月~2012年3月3年以来收治的9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46例,应用股骨近端...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09年3月~2012年3月3年以来收治的9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46例,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为PENA组,采用动力髋螺钉固定治疗为DHS组,两组患者均给予中医药辨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在术中以及术后情况比较,PENA组患者术中以及术后情况均优于DHS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以及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以及髋关节功能评分上均有明显的差异,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有显著的疗效,同时操作方法比较简单,创伤小,固定牢固以及并发症少,并且结合中医药辨证治疗,有利于骨折的稳定以及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疗效
下载PDF
小转子重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Evans-Ⅲ型股骨转子间骨折 被引量:1
7
作者 马瑞 葛莹 +1 位作者 王坤正 杨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80-1884,共5页
背景: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但是对于Evans-Ⅲ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同期行小转子重建与否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未见报道。目的:分析小转子重建对高龄Evans-Ⅲ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长柄... 背景: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但是对于Evans-Ⅲ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同期行小转子重建与否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未见报道。目的:分析小转子重建对高龄Evans-Ⅲ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关节外科2017年6月至2021年5月因Evans-Ⅲ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行双极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的45例高龄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术中小转子是否重建(复位并固定)分为2组,小转子重建组25例,小转子非重建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3,6个月的Harris评分以及随访期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①小转子重建组需要的手术时间(99.72±13.41)min较非重建组(88.90±16.53)min更长(t=2.369,P=0.023),二者在出血量、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术后3个月时,重建组的Harris评分(69.06±5.64)分高于非重建组(63.35±5.93)分(t=2.982,P=0.005);术后6个月时,重建组的Harris评分(86.67±4.49)分也高于非重建组(82.34±5.68)分(t=2.782,P=0.009);③此外重建组和非重建组在随访期内的并发症发生率未见显著差异(χ2=0.008,P=0.927);④提示对于高龄Evans-Ⅲ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在人工股骨头置换过程中行小转子重建虽然延长了手术时间,但是明显改善了患者术后早期的髋关节功能,初步说明小转子重建在高龄Evans-Ⅲ型转子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过程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股骨头置换 小转子重建 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重建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骨水泥联合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8
作者 何立文 吴维冠 +6 位作者 李梓民 聂飞虎 王炜昌 刘雄业 王荣生 石裕明 许育东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7期108-110,共3页
目的分析给予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骨水泥联合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3年11月93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6)、试... 目的分析给予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骨水泥联合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3年11月93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6)、试验组(n=47)两组,对照组给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试验组在其基础上增加骨水泥强化固定,对比治疗有效率、各项手术指标、髋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率与内固定物失效率。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Harris髋关节功能量表(HHS)评分较对照组相比更高(均P<0.05);试验组较对照组的下床行走锻炼时间、恢复正常行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更短(均P<0.05);试验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与内固定物失效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骨水泥联合型PFNA固定治疗能够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起到显著疗效,可加速患者肢体功能与髋关节功能的康复,减轻患者的疼痛感与不适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骨质疏松 骨水泥 髓内钉
下载PDF
延长氨甲环酸使用时间有助于减少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术期隐性失血
9
作者 赵燕 吴凡 +4 位作者 李红 万盛钰 何瑾 朱宾仁 江从兵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6期5858-5864,共7页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好发于老年人,手术后会出现大量的隐性失血,减少隐性失血可以降低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目的:评估延长氨甲环酸的使用时间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转子间骨折围术期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自...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好发于老年人,手术后会出现大量的隐性失血,减少隐性失血可以降低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目的:评估延长氨甲环酸的使用时间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转子间骨折围术期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经急诊收治入院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共62例,均在牵引床上闭合牵引复位后置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根据氨甲环酸的使用时间分为2组,对照组38例在切开皮肤前15-30 min给予氨甲环酸1 g静脉滴注,3 h后追加1 g;试验组24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术后第1天再追加氨甲环酸1 g静脉滴注每12 h一次。术前、术后当天、术后第1,3,5天均复查血常规,统计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压积,理论总失血量采用Gross方程计算,同时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①通过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术中显性出血量相差较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试验组围术期血红蛋白下降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试验组术后第3天的血红蛋白值、术后第1,3天的红细胞压积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④两组术后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呈下降趋势,第3天的血红蛋白值为最低值,术后第1天的血小板值为最低值,然后开始回升;⑤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⑥结果表明,术后延迟氨甲环酸的使用时间,可能有助于减少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隐性失血量,并不会增加并发症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隐性失血 血红蛋白 血小板计数
下载PDF
基于Watson理论的护理干预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10
作者 温芳 杜怡斌 +1 位作者 宁仁德 刘晓玲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9期178-181,共4页
目的 观察基于Watson理论的护理干预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观... 目的 观察基于Watson理论的护理干预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观察组实施基于Watson理论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关怀行为评价(CBM)量表评分、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 干预后,两组VAS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CBM、GSES、WHOQOL-BREF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髋关节康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Watson理论的护理干预可改善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疼痛与髋关节功能,提升患者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Watson理论 自我效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骨水泥强化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效果
11
作者 徐杨俊 李剑 +5 位作者 姜定君 路晓 花萍 周铭剑 何洲 侯刚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57-60,79,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骨水泥强化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东台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4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骨水泥强化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东台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4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采用ERAS理念联合PFNA治疗,观察组采用ERAS理念联合骨水泥强化型PFNA治疗,并对两组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髋关节活动角度、手术及恢复情况、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下地行走时间、负重练习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D-5Q)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髋关节活动角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AS理念下的骨水泥强化型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能提高治疗优良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增加髋关节活动角度,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骨质疏松 股骨转子间骨折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骨水泥强化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
下载PDF
加长InterTan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
12
作者 李晗 徐执扬 +3 位作者 吴冯胜 吴飞华 苏新杰 梁喜斌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6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加长InterTan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83例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长钉组(n=42)和标准组(n=41)。长钉组采用加长... 目的探讨加长InterTan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83例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长钉组(n=42)和标准组(n=41)。长钉组采用加长InterTan治疗,标准组采用标准InterTan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放射暴露时间、术中输血量、尖顶距(TAD)、骨折愈合时间及Harris评分。结果长钉组的手术时间、放射暴露时间长于标准组,术中出血量多于标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中输血量、TA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钉组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标准组,Harris评分高于标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长InterTan应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可取得良好的骨折复位效果,促进骨折愈合,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加长InterTan 髓内钉 老年
下载PDF
顶棒支撑法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13
作者 王挺 王华磊 郭雄飞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7期1284-1287,共4页
目的分析顶棒支撑法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收集病例展开研究,将严格按照纳排标准筛选的106例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 目的分析顶棒支撑法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收集病例展开研究,将严格按照纳排标准筛选的106例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接受切开或有限切开复位结合髓内钉固定治疗,研究组接受顶棒支撑法复位髓内钉固定。统计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骨折复位质量、术后恢复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骨折复位时间较对照组短,手术出血量较对照组少(P<0.05)。研究组骨折复位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骨折愈合、开始负重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术后6个月,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提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66%(3/53)]较对照组[18.87%(10/53)]低(P<0.05)。结论采用顶棒支撑法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可减轻对机体的创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复位效果,促进骨折愈合和髋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顶棒支撑法 复位 髓内钉固定
下载PDF
大承气汤加减方神阙穴贴敷联合吐纳法预防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便秘的疗效观察
14
作者 李家玲 邓雄伟 蔡飞燕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111-114,118,共5页
目的观察大承气汤加减方神阙穴贴敷联合吐纳法预防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便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于南昌市洪都中医院住院的9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吐纳组、联合组,每... 目的观察大承气汤加减方神阙穴贴敷联合吐纳法预防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便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于南昌市洪都中医院住院的9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吐纳组、联合组,每组各30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及按摩干预,吐纳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实施吐纳法,联合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实施吐纳法+大承气汤加减神阙穴贴敷干预。比较三组的便秘症状、每分钟肠鸣音次数、首次排便时间、大便性状、生活质量。结果三组治疗后的Wexner便秘评分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联合组的Wexner便秘评分低于吐纳组、常规组,吐纳组的Wexner便秘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每分钟肠鸣音次数多于吐纳组、常规组,首次排便时间短于吐纳组、常规组,且吐纳组每分钟肠鸣音次数多于常规组,首次排便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大便正常率高于吐纳组、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三组治疗后的心理、生理、环境、社会关系评分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联合组的心理、生理、环境、社会关系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承气汤加减方神阙穴贴敷联合吐纳法可改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大便性状及排便状况,缩短首次排便时间,预防便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承气汤 吐纳法 预防 股骨粗隆间骨折 便秘
下载PDF
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与髂筋膜间隙阻滞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镇痛效果的对比研究
15
作者 张文超 蔡楠 +3 位作者 罗太君 赵尧平 郑少强 王庚 《北京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目的 探讨髋关节囊周围神经(pericapsular nerve group, PENG)阻滞与髂筋膜间隙阻滞(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 FICB)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emur fracture, IFF)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 目的 探讨髋关节囊周围神经(pericapsular nerve group, PENG)阻滞与髂筋膜间隙阻滞(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 FICB)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emur fracture, IFF)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内固定术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老年IFF患者60例,随机分为P组和F组,每组各30例。P组采用PENG阻滞,F组采用FICB。两组患者均接受椎管内麻醉进行手术,术后均给予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点(T1,神经阻滞前;T2,神经阻滞后30 min;T3,术后6 h;T4,术后24 h;T5,术后48 h)静息和运动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术后补救镇痛率、镇痛满意度评分、住院时间、PCIA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60例患者中,男23例,女37例,年龄65~85岁,平均(70.6±6.0)岁。两组T2~T5时点静息和运动时VAS均低于T1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静息和运动时所有时点VAS、术后补救镇痛率、镇痛满意度评分、住院时间、PCIA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NG阻滞与FICB均可缓解老年IFF患者PFNA内固定术的镇痛,且镇痛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 髂筋膜间隙阻滞 股骨粗隆间骨折 老年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 镇痛效果
下载PDF
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影响因素分析及Nomogram模型建立
16
作者 赵宇宙 杨利谦 黄晓洁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6期807-810,共4页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后早期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并进行Nomogram模型构建。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于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行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的120例患者,术后早期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3例。按照术后住院期间...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后早期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并进行Nomogram模型构建。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于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行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的120例患者,术后早期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3例。按照术后住院期间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分为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分析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并构建Nomogram模型。结果并发症组患者住院时长、术后住院时间、治疗总费用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骨折类型、合并慢性病种类、贫血输血、骨折发病时长是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潜在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进行Logistics多因素分析,合并慢性病种类、贫血输血、骨折发病时长是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采用内部数据进行验证,C-index为0.746(95%CI:0.596~0.935),该Nomogram模型预测与实际观测结果吻合度较好。结论术前合并慢性病≥3种、贫血输血、骨折发病时长>1 d是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构建的Nomogram模型有助于指导医师完善个性化围手术期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深静脉血栓 并发症 危险因素 Nomogram模型
下载PDF
基于微信的共管照护模式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17
作者 王景英 李俊敏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4期487-488,共2页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的共管照护模式应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6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外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微信的共管照护模式,比较两组的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的共管照护模式应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6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外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微信的共管照护模式,比较两组的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和并发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Harris评分、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EQ-5D各维度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微信的共管照护模式可改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提升其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 共管照护模式 股骨转子间骨折 髋关节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腕踝针疗法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18
作者 谢琴 刘筠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6期112-114,共3页
目的 探究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使用腕踝针疗法进行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收治的8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处时间均在2019年3月—2021年3月,按镇痛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其中常规组... 目的 探究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使用腕踝针疗法进行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收治的8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处时间均在2019年3月—2021年3月,按镇痛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其中常规组采用常规疼痛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采用腕踝针疗法。对比2组患者麻醉消失后不同时间段的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分值变化情况,观察2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分值。结果 观察组在干预后各时间段的NRS分值、PSQI分值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使用腕踝针疗法进行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其睡眠质量,起到较好的镇痛作用,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腕踝针疗法 术后镇痛 疼痛程度
下载PDF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PFNA固定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19
作者 王亚辉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5期1144-1146,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固定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IFF)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36例老年IFF患者作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固定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IFF)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36例老年IF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例。对照组进行PFNA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平衡功能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多,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Harris评分中关节功能、畸形、疼痛程度、关节活动度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Barthel量表(Barthel index,BI)评分、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IFF效果更佳,可缩短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加快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提高BI评分及BBS评分,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近端滑动加压技术在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外侧壁骨折患者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术中的应用效果
20
作者 袁廷申 李秀勤 +5 位作者 邹明 方勇 马成才 梁盼盼 方英磊 华长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9期16-21,共6页
目的 探讨近端滑动加压技术在股骨转子间骨折(IFF)并外侧壁骨折患者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骨科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IFF并外侧壁骨折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试验组、... 目的 探讨近端滑动加压技术在股骨转子间骨折(IFF)并外侧壁骨折患者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骨科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IFF并外侧壁骨折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试验组、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行PFNA术,试验组在PFNA术中使用近端滑动加压技术,对照组行常规PFNA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恢复情况与骨折复位效果,分别在术前及术后3、6个月采血,检测两组血清骨形态生成蛋白-2(BMP-2)、骨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分别在术后当日及术后3、6、12个月对两组进行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并比较两组股骨颈干角的变化,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另选取30份人工股骨标本,编号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FNA术组和近端滑动加压技术联合PFNA术组,每组15份。进行相应干预后进行扭转荷载试验与压缩荷载试验,比较两组扭转1.5°时的扭转刚度、扭矩,以及荷载800 N时的压缩刚度、位移情况。结果 试验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6个月血清BMP-2、BALP水平均高于术前,术后6个月高于术后3个月,试验组术后3、6个月的血清BMP-2、BALP水平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6、12个月Harris评分均高于术后当日,术后6、12个月高于术后3个月,试验组术后3、6个月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6、12个月股骨颈干角均低于术后当日(P<0.05)。两组复位效果、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端滑动加压技术联合PFNA术组扭转1.5°时扭转刚度、扭矩高于PFNA术组,荷载800 N时的压缩刚度高于PFNA术组,压缩位移低于PFNA术组(P<0.05)。结论 在PFNA术中近端采用滑动加压技术,能促进IFF并外侧壁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生物力学性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壁骨折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 滑动加压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