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or a Legal Guarantee to Improve People’s Livelihood and Protect Human Rights——Thoughts on policy concerning Social Insurance Law (draft)
1
作者 NIU YOUNING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10年第4期29-31,共3页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ocial Insurance Law (draft) has undergone three readings at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The Law, once promulgated, will b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ocial Insurance Law (draft) has undergone three readings at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The Law, once promulgated, will b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stitutional principle of "respecting and protecting human rights." It will help regulate the various social insurance relationships and th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of the parties invol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 a Legal guarantee to Improve people Thoughts on policy concerning social draft s livelihood and Protect Human Rights
下载PDF
农民的民生保障获得感、政府信任与公共精神 被引量:4
2
作者 胡荣 段晓雪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3-112,共10页
如何培育农民的公共精神以解决目前乡村治理中存在的“集体行动的困境”是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探究政府信任在民生保障获得感与农民公共精神之间发挥的中介作用。... 如何培育农民的公共精神以解决目前乡村治理中存在的“集体行动的困境”是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探究政府信任在民生保障获得感与农民公共精神之间发挥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第一,民生保障获得感与政府信任是影响农民公共精神的重要变量,二者均能对公共精神产生正向的促进作用。第二,政府信任是民生保障获得感影响农民公共精神的重要机制,在二者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据此,政府要进一步把握民生关切,增强民生保障的精准性、公平性与普及性,同时通过制度建构确保在社会保障治理过程中公众参与的有效性,以协调好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提升农民的政府信任和对公民身份的认同感。在此基础上抓好乡村公共生活空间的价值规范与价值引领,强化农民的集体归属感,涵育农民公共精神,加强乡村社会凝聚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保障获得感 政府信任 农民公共精神
下载PDF
基于因子分析的人民获得感指标体系评价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吴克昌 刘志鹏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20,共8页
人民获得感作为新时期我国改革与发展的"试金石",不仅是衡量改革客观投入与民众实际获得感知的重要指标,也是党和政府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现实回应。为有效观测我国人民获得感的现实情况,本文对获得感及其不同维... 人民获得感作为新时期我国改革与发展的"试金石",不仅是衡量改革客观投入与民众实际获得感知的重要指标,也是党和政府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现实回应。为有效观测我国人民获得感的现实情况,本文对获得感及其不同维度的内涵进行概念界定,通过CSGS全国性数据,利用因子分析建立了人民获得感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归纳出民生获得感、宏观经济获得感、个人经济获得感与社会公平获得感四个维度,不同维度的获得感是人民获得感有效增长的实现路径,并应用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各省份的人民获得感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此提出相关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感 民生 因子分析 评价指标体系
下载PDF
城市居民税负感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孙东升 杜漪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2-55,102,共5页
根据北京市居民税负感调查所得数据,通过对居民税负感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实证研究,得出结论,税负感与收入、文化程度、年龄以及对税收的了解程度等因素呈显著正相关,与是否参加社保呈显著负相关。在被调查的居民中,超过一半的居... 根据北京市居民税负感调查所得数据,通过对居民税负感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实证研究,得出结论,税负感与收入、文化程度、年龄以及对税收的了解程度等因素呈显著正相关,与是否参加社保呈显著负相关。在被调查的居民中,超过一半的居民税负感较重或很重,其中,收入越高和对税收了解的越多税负感就越重,本科学历和中年人群税负感较重,未参加社保的居民税负感较重,参加社保的居民税负感较轻。税负感研究的结论显示,居民税负感不仅与税收负担的高低密切相关,而且与国家的财政支出方向密切相关,扩大财政的民生开支是降低居民税负感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税负感 居民收入 文化程度 民生开支 社会保障 税负痛苦指数 财政支出 个人收入所得税
下载PDF
当前我国利益关系失衡的理性审视——基于马克思主义“共同利益-特殊利益”的矛盾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易淼 赵磊 《西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37,共6页
"共同利益—特殊利益"的矛盾分析,是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的重要内容,为考察利益关系提供了科学的分析视角。社会主义制度下,"共同利益—特殊利益"体系中共同利益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共同利益的根本在经济层面,主体是... "共同利益—特殊利益"的矛盾分析,是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的重要内容,为考察利益关系提供了科学的分析视角。社会主义制度下,"共同利益—特殊利益"体系中共同利益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共同利益的根本在经济层面,主体是人民群众,最基本内容是保障民生,最高实现形式是共同富裕。在我国的改革进程中,"共同利益—特殊利益"体系呈现出"倒逼—错位—失衡"的演变路径,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纠偏利益关系失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原则,以民生为导向,强化共同利益的主导地位,并通过加强政府干预和规范权力运行来抑制特殊利益的过度膨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利益 特殊利益 “共同利益-特殊利益”体系 利益失衡 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 共同富裕 保障民生 经济利益
下载PDF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对策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顾华详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2011年第4期30-37,共8页
社会管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以群众工作为核心;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加强基层服务管理,进一步夯实社会管理基础;积极培育壮大社会组织,不断提... 社会管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以群众工作为核心;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加强基层服务管理,进一步夯实社会管理基础;积极培育壮大社会组织,不断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创新社会服务管理,确保社会安定有序和谐;加强社会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切实提高预警防控能力;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合力建设共同的精神家园;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切实增强社会管理的统筹协调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管理 发展社会事业 保障和改善民生 服务能力 公平正义
下载PDF
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法治保障建设
7
作者 顾华详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2013年第2期45-52,69,共9页
法治保障建设是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与核心动力,是新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抓手。法治保障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坚持以法治保障为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战略目标保驾护航,必须高度重视制度建设这一法治保... 法治保障建设是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与核心动力,是新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抓手。法治保障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坚持以法治保障为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战略目标保驾护航,必须高度重视制度建设这一法治保障的主体工程,坚持为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依法健全和推进"全民创建平安"的社会管理防控体系;积极健全与跨越式发展相适应的法规措施,依法规范对口援疆工作;努力在与长治久安相适应的法治保障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坚持用法律法规标准"倒逼"和谐新疆、平安新疆、幸福新疆建设;坚持依法严厉打击暴力恐怖犯罪,确保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稳定;积极提升司法执法机关维护稳定、促进和谐、化解纠纷的意识,地方立法应以保障与促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战略实施为着力点,依法确保两大历史任务进程得到扎实推进,不断开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保障建设 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民生建设 新一轮对口援疆
下载PDF
试论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发展 被引量:3
8
作者 丁建定 罗丽娅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0-75,共6页
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中国的民生事业,党的几代领袖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民生的重要思想。毛泽东很早就提出,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邓小平指出,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衡量各项工作做得对或不对的标准。江泽... 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中国的民生事业,党的几代领袖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民生的重要思想。毛泽东很早就提出,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邓小平指出,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衡量各项工作做得对或不对的标准。江泽民提出,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胡锦涛提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习近平提出,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民生是指南针。这些思想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民生的基本思想和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重要贡献,并为新中国民生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民生思想 民生理念 民生保障
下载PDF
“民生三感”测评指标体系构建及检验 被引量:4
9
作者 段忠贤 吴鹏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171-175,共5页
文章根据已有文献和专家访谈笔录,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目标层,编制含有63个测评指标的"民生三感"初始测评指标体系。运用隶属度分析、鉴别力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对初始测评指标进行实证筛选,最终形成了含有53个测评指标的... 文章根据已有文献和专家访谈笔录,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目标层,编制含有63个测评指标的"民生三感"初始测评指标体系。运用隶属度分析、鉴别力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对初始测评指标进行实证筛选,最终形成了含有53个测评指标的"民生三感"测评指标体系。以随机抽取的550位贵州省居民的测评结果为数据来源,实证检验结果证明最终构建的"民生三感"测评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可以作为"民生三感"测评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三感 获得感 幸福感 安全感 测评指标
下载PDF
论新时代中国民生政治实践——以共建共治共享为视角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镭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8-64,共7页
民生政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当然内容。当前,由于市场与公益的冲突弱化民生政治建设的社会认同、民生供给失衡诱发人民群众的相对剥夺感、民生供给错配降低人民获得感等多种因素并存,导致人民群众低度获得感的难题产生,坚... 民生政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当然内容。当前,由于市场与公益的冲突弱化民生政治建设的社会认同、民生供给失衡诱发人民群众的相对剥夺感、民生供给错配降低人民获得感等多种因素并存,导致人民群众低度获得感的难题产生,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是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全民共享"是新时代民生政治实践的价值取向;经济基础、政治保障、社会福祉、文化境界与生态格局构成新时代民生政治实践的主要面向;精准扶贫、污染防治、乡村振兴、民生供给侧改革构成新时代民生政治实践的重点任务,而人民获得感则是新时代民生政治实践的衡量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民生政治 共建共治共享 人民获得感 “以人民为中心”
下载PDF
现实主义电影中的民生幸福感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恩慧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第6期184-187,共4页
民生幸福感日益为各国政策制定者所关注。当前针对民生幸福感的传统研究方法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文章采用反映社会真实现状的现实主义电影作为研究样本,从电影创作者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出发,以第三者的视角对各历史时期和区域... 民生幸福感日益为各国政策制定者所关注。当前针对民生幸福感的传统研究方法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文章采用反映社会真实现状的现实主义电影作为研究样本,从电影创作者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出发,以第三者的视角对各历史时期和区域的民生幸福感进行分析研究,以期达到对幸福感的主观感受和客观观测相结合的评价目标,为电影创作者和政策决策者在关注和提升民生幸福感方面提供参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电影 民生 幸福感 人文关怀
下载PDF
政府补助、企业经营和人民获得感——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韩春伟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17-23,共7页
提升人民获得感是衡量改革成效的重要评价标准。在经济转型背景下,政府补助体现了国家的政策导向,调控、引导着企业的经营发展方向,企业则通过提供产品和服务嵌入人民日常生活,影响着人民获得感。采用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及A... 提升人民获得感是衡量改革成效的重要评价标准。在经济转型背景下,政府补助体现了国家的政策导向,调控、引导着企业的经营发展方向,企业则通过提供产品和服务嵌入人民日常生活,影响着人民获得感。采用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及A股上市公司数据,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政府补助、企业经营绩效和人民获得感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政府补助对企业经营绩效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经营绩效对人民获得感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创新具有中介效应,从各种关系的综合影响看,政府补助和企业创新均具有间接增进人民获得感的政策效果。因此,政府补助政策有效调控引导企业的经营发展和创新活动,有助于提升人民获得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获得感 政府补助 企业创新 企业经营 结构方程模型
下载PDF
略论居家养老服务的监督保障机制
13
作者 陈益华 《怀化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45-48,共4页
居家养老是我国当前的主要养老模式,也是一项民生工程。为保障老年人特殊权益,为老年人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促进居家养老服务业健康有序运行,必须建立健全有效的社会监督保障机制。具体可从以下八大方面展开:一是全社会尊老爱老的认... 居家养老是我国当前的主要养老模式,也是一项民生工程。为保障老年人特殊权益,为老年人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促进居家养老服务业健康有序运行,必须建立健全有效的社会监督保障机制。具体可从以下八大方面展开:一是全社会尊老爱老的认知机制保障;二是居家养老服务评估指标体系保障;三是建立健全居家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和网络;四是居家养老服务资金保障机制;五是搭建监督保障平台;六是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协调机制保障;七是服务队伍与组织保障;八是落实监督保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家养老服务 民生 监督 保障 机制
下载PDF
以社会治理的理念改善水环境
14
作者 汪国娟 《山西建筑》 2014年第16期222-223,共2页
以绍兴市为例,从水环境治理、污染治理、民生发展的角度对社会化治水理念的内涵进行了研究和探索,以全力打造水城美景,构建水景交融新城市。
关键词 社会化 污染治理 民生保证 执法保障
下载PDF
中国居民民生获得感与民生满意度:测度及差异分析 被引量:58
15
作者 叶胥 谢迟 毛中根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20,共18页
研究目标:测度民生获得感与民生满意度,剖析两者现状与差异。研究方法:构造民生获得感与民生满意度指标,问卷测度与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第一,我国居民民生获得感与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正向相关,相关系数为0.472,但差异也较为明显。数值... 研究目标:测度民生获得感与民生满意度,剖析两者现状与差异。研究方法:构造民生获得感与民生满意度指标,问卷测度与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第一,我国居民民生获得感与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正向相关,相关系数为0.472,但差异也较为明显。数值差异方面,民生获得感总体明显高于民生满意度,民生获得感大于、等于、小于满意度的样本数分别占总体样本的58.34%、2.3%、39.36%,且两者数值正负等级也差别明显;特征差异方面,民生获得感仅在不同的收入与年龄群体中有明显差异,而民生满意度在不同的年龄、居住环境、就业状态、收入、文化程度群体中都存在明显差异。第二,导致两者数值差异的重要原因是民生预期在民生获得感与满意度之间有负向中介调节作用、预期值越高,民生获得感提高对满意度的促进作用越弱;导致不同的年龄与收入群体均在民生获得感与满意度中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年龄与收入能够同时影响到民生获得感、满意度与预期,其他个体因素则没有这样全面的影响。研究创新:测度与分析民生获得感与满意度的差异,揭示造成差异的原因。研究价值:有助于协同把握民生获得感与民生满意度,为增强民生改善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获得感 民生满意度 测度 差异分析
原文传递
论民生保障的国家义务 被引量:33
16
作者 龚向和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6-133,共8页
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法学界已达成的民生法治与民生权利共识基础上,研究民生保障的国家义务,理论与实践意义重大。民生保障是国家的法律义务,其实现依赖于国家义务而非国家权力,国家义务对民生保障具有重要的工具性价值。根据历史发展... 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法学界已达成的民生法治与民生权利共识基础上,研究民生保障的国家义务,理论与实践意义重大。民生保障是国家的法律义务,其实现依赖于国家义务而非国家权力,国家义务对民生保障具有重要的工具性价值。根据历史发展进程及履行难易程度,国家义务内容构造可概括为尊重、保护和给付三个依次递进层次。保护义务可细化为预防、排除和救济义务。国家义务的司法救济因义务性质、内容以及履行难易程度不同而不同。尊重义务均具有可诉性,保护义务中的排除和救济义务具有可诉性,给付义务中仅最低限度的核心义务具有可诉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保障 公民权利 国家义务 尊重义务 保护义务 给付义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