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Single-Layer Piezoelectric Composite Separator for Durable Operation of Li Metal Anode at High Rates
1
作者 Yuanpeng Ji Botao Yuan +9 位作者 Jiawei Zhang Zhezhi Liu Shijie Zhong Jipeng Liu Yuanpeng Liu Mengqiu Yang Changguo Wang Chunhui Yang Jiecai Han Weidong He 《Energy & Environmental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265-274,共10页
Piezoelectric ceramic and polymeric separators have been proposed to effectively regulate Li deposition and suppress dendrite growth,but such separators still fail to satisfactorily support durable operation of lithiu... Piezoelectric ceramic and polymeric separators have been proposed to effectively regulate Li deposition and suppress dendrite growth,but such separators still fail to satisfactorily support durable operation of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owing to the fragile ceramic layer or low-piezoelectricity polymer as employed.Herein,by combining PVDF-HFP and ferroelectric BaTiO_(3),we develop a homogeneous,single-layer composite separator with strong piezoelectric effects to inhibit dendrite growth while maintaining high mechanical strength.As squeezed by local protrusion,the polarized PVDF-HFP/BaTiO_(3)composite separator generates a local voltage to suppress the local-intensified electric field and further deconcentrate regional lithium-ion flux to retard lithium deposition on the protrusion,hence enabling a smoother and more compact lithium deposition morphology than the unpoled composite separator and the pure PVDF-HFP separator,especially at high rates.Remarkably,the homogeneous incorporation of BaTiO_(3)highly improves the piezoelectric performances of the separator with residual polarization of 0.086 pC cm^(-2)after polarization treatment,four times that of the pure PVDF-HFP separator,and simultaneously increases the transference number of lithium-ion from 0.45 to 0.57.Beneficial from the prominent piezoelectric mechanism,the polarized PVDF-HFP/BaTiO_(3)composite separator enables stable cyclic performances of Li||LiFePO_(4)cells for 400 cycles at 2 C(1 C=170 mA g^(-1))with a capacity retention above 99%,and for 600 cycles at 5 C with a capacity retention over 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osite separator Li metal anodes piezoelectric materials PVDF-HFP uniform Li deposition
下载PDF
中国废旧军服面料回收利用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洋 姚响 +2 位作者 杨革生 郁秀峰 张耀鹏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129,共11页
为促进废旧军服面料的高值化回收利用,总结了国内07式军服的种类及其面料特征,系统分析了目前开纤纺纱法、再生聚酯切片法、涤棉分离技术等废旧军服面料的回收利用方法,并对废旧军服面料回收再利用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分析表明:目前废... 为促进废旧军服面料的高值化回收利用,总结了国内07式军服的种类及其面料特征,系统分析了目前开纤纺纱法、再生聚酯切片法、涤棉分离技术等废旧军服面料的回收利用方法,并对废旧军服面料回收再利用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分析表明:目前废旧军服面料的回收利用主要聚焦于简单再利用或回收涤纶组分制备高值再生聚酯切片,较少关注军服面料中其余组分的高值回收利用。针对废旧军服面料中含量相对较高的涤棉混纺面料,采用有效的涤棉分离技术高效分离涤纶和棉纤维,并以此作为原料分别制备再生聚酯切片和再生溶解浆,进一步以再生棉浆粕为原料制备再生纤维素产品将非常有前景。因而,开发高效的涤棉分离、废旧涤纶和棉纤维的高值化利用技术是实现废旧军服面料综合利用的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军服 涤棉分离 高值回收利用 再生聚酯切片 再生Lyocell纤维
下载PDF
煤气化渣气流分级提炭分质试验
3
作者 杨凯 张乾 +2 位作者 栾春晖 彭泽宇 黄伟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0-38,共9页
煤气化渣提炭分质是实现其减量化、资源化、高值化利用的关键。基于此,提出研磨破碎-气流分级的干法提炭工艺,利用研磨使气化渣中炭灰结合物解离,再利用气流分级机内离心力和气体曳力作用,将解离所得的细颗粒进行高效分离。通过设计均... 煤气化渣提炭分质是实现其减量化、资源化、高值化利用的关键。基于此,提出研磨破碎-气流分级的干法提炭工艺,利用研磨使气化渣中炭灰结合物解离,再利用气流分级机内离心力和气体曳力作用,将解离所得的细颗粒进行高效分离。通过设计均匀试验并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获取优选试验条件并对该试验条件下的提炭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气流分级提炭受多因素耦合作用影响,其中分级机频率和引风机频率是影响提炭效果的关键。均匀试验优选条件为分级机频率175 Hz、引风机频率5 Hz,喂料螺旋频率5 Hz,二次风口全开;该条件下所得富炭产品的收率为25.86%,烧失量49.76%,较原气化渣烧失量提高了26.91%,与试验预测值(49.64%)较一致,且试验效果明显优于未研磨破碎直接气流分级的气化渣。优选条件下气流分级得到的富炭产品的平均粒径(Dav)为5.95μm,满足橡胶补强填充料的粒度要求,其热值为16.73 MJ/kg,亦可作为细粉燃料等使用。同时,气流分级可实现较好的气化渣脱炭效果,所得脱炭渣烧失量低于10%,有利于其在建材等领域应用。研磨破碎-气流分级方法可实现气化渣的提炭分质,有利于其下游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渣 破碎 气流分级 分离 均匀试验 废物处理
下载PDF
井下多级并联微旋流器流量均布性分析及优化
4
作者 赵立新 罗华鑫 +1 位作者 刘琳 蒋明虎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1-88,共8页
采用多级并联微旋流器的方式实现井下油水分离,不仅可以提高采出液含油体积分数,同时能够满足高处理量要求。在井下工作时,若油水分离设备与套管间形成的油套环空流场结构不合理,会导致每级微旋流器组得到的流量不均匀,影响多级并联微... 采用多级并联微旋流器的方式实现井下油水分离,不仅可以提高采出液含油体积分数,同时能够满足高处理量要求。在井下工作时,若油水分离设备与套管间形成的油套环空流场结构不合理,会导致每级微旋流器组得到的流量不均匀,影响多级并联微旋流器分离装置的整体分离性能。基于数值模拟和响应面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构建了分离装置和套管形成的油套环空流体域的结构参数与流量不均匀系数、最大压力损失间的数学模型,并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当每级入口间距为400 mm、每级入口角度为90°、总级数为3级、出入口面积比为0.5时,优化后的流量不均匀系数从0.02653减小到0.01289,降幅达51.41%;与初始结构对比,当雷诺数在3000~8000范围内变化时,优化结构的流量不均匀系数在各种工况下比较稳定,最大可减小0.04708,最小为0.01125;优化后的结构呈现了较好的流量均匀分配性能及适应性。所得结果可为井下多级并联微旋流器的设计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油水分离 多级并联 微旋油器 油套环空 流量均布 结构优化
下载PDF
逆流相分离结构微细通道流动沸腾传热与均温性
5
作者 罗小平 侯云天 范一杰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74-2485,共12页
为探究不同相分离结构参数对强化微细通道流动沸腾传热性能和均温性的影响,加工制作了带有不同相分离结构的平行逆流微细通道试验段,分别为相分离结构(PSS)位置不同的PSS-1(上下游均匀分布)、PSS-2(上下游靠近中部)和PSS-3(上下游靠近两... 为探究不同相分离结构参数对强化微细通道流动沸腾传热性能和均温性的影响,加工制作了带有不同相分离结构的平行逆流微细通道试验段,分别为相分离结构(PSS)位置不同的PSS-1(上下游均匀分布)、PSS-2(上下游靠近中部)和PSS-3(上下游靠近两端),其中PSS-1分为A、B、C三种,分别对应4孔、6孔、10孔。以乙醇为试验工质,在有效热通量为17.12~87.25 kW/m^(2)、入口温度为70℃、质量流速为86.11 kg(/m^(2)·s)的工况下,对截面为2 mm×2 mm的矩形微细通道开展流动沸腾试验,并利用高速摄影仪对通道进行可视化研究,通过引入传热强化因子和壁面温度标准差研究了不同相分离结构对强化微细通道传热性能和均温性的影响以及相分离结构在高压通道和低压通道内的强化机制。研究表明,传热强化效果随相分离排气孔数增加而提升,相分离结构位置对传热特性的影响在高压通道和低压通道内有所不同。PSS-1-C微细通道的温度均匀性最好,在热通量为83.11 kW/m^(2)时微细通道平均壁面温度较无相分离相同通道降低了1.9℃,温度标准差降低了14.2%。可视化图像表明,相分离结构在压差作用下能实现气相转移,进而强化传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通道 相分离结构 逆流 流动沸腾 传热 两相流 均温性
下载PDF
On the optimality of uniform velocity-deceleration separation scheme for tethered satellite systems
6
作者 Peng Yu Ji-Feng Zhang +2 位作者 Shuping Tan Jin Guo Yanlong Zhao 《Control Theory and Technology》 EI CSCD 2024年第4期503-516,共14页
For mitigating the libration angle fluctuation of the tethered satellite system,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make the uniform velocity-deceleration separation scheme achieve the best effect.First,a judgment condition i... For mitigating the libration angle fluctuation of the tethered satellite system,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make the uniform velocity-deceleration separation scheme achieve the best effect.First,a judgment condition is established to determine the tether state by comparing the tether length and the relative distance of the sub-satellite and the parent satellite.Based on the tethered satellite system dynamics equation and Clohessy-Wiltshire equation,dynamic models are given for four cases of tether states.Second,the influence of the uniform velocity-deceleration separation scheme on the libration angle is analyzed by taking the libration angle at the separation ending time and the mean absolute value of the libration angle as index functions.Then,the optimality problem of the uniform velocity-deceleration separation scheme is formulated as an optimization problem with constraints,and an approximate solution algorithm is given by combining the 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and Newton-Raphson method of multiple initial values.Finally,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s verified by a numerical sim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thered satellite systems Libration angle uniform velocity-deceleration separation Neural network
原文传递
PRO/Ⅱ软件在板式塔中汽液分布教学中的应用
7
作者 刘舜 谢晴 +2 位作者 刘艳升 王鸣鸣 李楠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24年第4期74-76,共3页
汽液传质设备是化工原理和化工原理实验学习的重要内容,而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关于塔板上汽液两相均匀分布的论述和实验较少。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引入PRO/Ⅱ软件应用闪蒸模块模拟塔板上汽液传质过程,探究汽液不均匀分布、闪蒸级数对分离... 汽液传质设备是化工原理和化工原理实验学习的重要内容,而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关于塔板上汽液两相均匀分布的论述和实验较少。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引入PRO/Ⅱ软件应用闪蒸模块模拟塔板上汽液传质过程,探究汽液不均匀分布、闪蒸级数对分离效率的影响。通过对化工流程模拟结果进行研究,学生们能够更加充分地掌握化工塔设备的知识点,更加深入地理解传质过程。此外,学习利用PRO/Ⅱ软件,为毕业后从事化工相关的生产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Ⅱ流程模拟 汽液不均匀分布 分离效率 教学改进
下载PDF
“万物一体”管理学范式的提出
8
作者 黄金枝 《中国文化与管理》 2024年第1期58-72,270,共16页
管理学范式与科学学术范式同出一炉。管理学范式遵循牛顿机械还原论,还原论的本质建立在“万物分立”上。在此范式下,管理学将人、事、物当成彼此分立事件来看待,并将管理学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以万物分立来建构。而中华优... 管理学范式与科学学术范式同出一炉。管理学范式遵循牛顿机械还原论,还原论的本质建立在“万物分立”上。在此范式下,管理学将人、事、物当成彼此分立事件来看待,并将管理学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以万物分立来建构。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整体性,且具有“含三归一”和以“一”摄多的特性,本文据此特性凝练出“万物一体”含融且统摄“万物分立”的观点。本研究重要成果是将整体性与还原论关系的考量转变为“万物一体”与“万物分立”关系的考量,进而凸显西方管理学范式停留在万物分立“物-物”层面的局限性,未能实现“万物一体”层次的统摄,其是导致对管理难题的束手无策和解释世界全貌乏力的原因之所在。鉴于此,本文提出“万物一体”的管理学范式。研究的重要意义并不只是向牛顿机械还原论挑战,虽然其有许多局限性,但当还原论被相容地放入现实世界的更大的图景中去时,还原论范式依然有效,此更大的“图景”即“万物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万物一体” 管理学范式 还原论 万物分立
下载PDF
Fractal Uniform Circular Arrays Based Multi-Orbital-Angular-Momentum-Mode Multiplexing Vortex Radio MIMO 被引量:2
9
作者 Linjun Zhao Hailin Zhang Wenchi Cheng 《China Communications》 SCIE CSCD 2018年第9期118-135,共18页
A radio wave driven by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OAM) is called a vortex radio and has a helical wavefront. The differential helical wavefronts of several vortex radio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ir topological charges ... A radio wave driven by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OAM) is called a vortex radio and has a helical wavefront. The differential helical wavefronts of several vortex radio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ir topological charges or mode numbers. In physics, two or more radio waves with different mode numbers are orthogonal to their azimuth angl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radio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some researchers have been exploring the OAM-based multi-mode multiplexing(multi-OAM-mode multiplexing) technologies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channel spectrum efficiency(SE) of 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by using the orthogonal properties of vortex radios. After reviewing the reported researches of OAM-based radio communication, we find that some breakthroughs have been made in the combination of OAM and traditional Multi-Input-Multi-Output(MIMO). However,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is not sufficient to support OAM-based MIMO system to achieve maximum the channel SE. To maximize the spectrum efficiency of OAM-based MIMO system, we present a reused multi-OAM-mode multiplexing vortex radio(RMMVR) MIMO system, which is based on fractal uniform cir-cular arrays(UCAs). The scheme described in this study can effectively combine multiOAM-mode multiplexing with MIMO spatial multiplexing. First, we present the generation of RMMVR MIMO signals. Second, under line-of-sight(LOS) propagation conditions, we derive the channels of the RMMVR MIMO system. Third, we separate the RMMVR MIMO signals using an orthogonal separation method based on full azimuth sampling. Finally, we introduce the method for calculating the channel capacity of the RMMVR MIMO system. Theoret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scheme proposed in this study is feasible. Moreover,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spatial and mode diversity are obtained by exploiting fractal UCAs. However, to enhance the channel SE of RMMVR MIMO system, an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method needs to be introduced for zero-mode vortex radios, and some methods of multi-OAM-mode beams convergence and mode power optimization strategy should be introduced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rtex radio reused multi-OAM-mode multiplexed vortex radio (RMMVR) MIMO fractal uniform circular arrays(UCAs) signal orthogonal separation.
下载PDF
可分离的L-Fuzzy一致结构与度量化
10
作者 白永成 《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 CSCD 1993年第2期35-38,共4页
本文给出了格值保并增值自映射族下确界的构造;继而首次定义了可分离的L-Fuzzy一致结构;同时证明了L-Fuzzy度量化定理,并给出它们的点式刻划。
关键词 保并增值自映射 点式度量 LF一致结构 LF度量化
下载PDF
相分离结构作用下细通道散热器流动沸腾强化传热特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罗小平 张嘉宇 杨书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4-75,共12页
为探究相分离结构作用下细通道流动沸腾传热特性,该研究加工制作了带有不同相分离结构的平行逆流细通道试验段,通过相邻两通道间的高低压切换实现气相分离作用。相分离结构通道加工有:少排气孔的1型相分离结构通道(SPS1通道)(structure ... 为探究相分离结构作用下细通道流动沸腾传热特性,该研究加工制作了带有不同相分离结构的平行逆流细通道试验段,通过相邻两通道间的高低压切换实现气相分离作用。相分离结构通道加工有:少排气孔的1型相分离结构通道(SPS1通道)(structure of phase separation,SPS)和多排气孔的2型相分离结构通道(SPS2通道),并与无相分离结构的通道(SPS3通道)进行对照试验。以质量分数为30%的甘油水溶液为试验工质,在有效热流密度为103.54~151.43 kW/m2,质量流率为121.25 kg/(m2·s),入口温度为70℃的工况下,在截面为2 mm×2 mm的矩形细通道内开展流动沸腾试验,研究不同相分离结构对细通道内流动沸腾传热特性和均温性的影响规律,并采用高速摄像机对受限气泡长径比变化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SPS3通道相比,SPS2通道的局部饱和沸腾传热系数最大提高了26.65%。在两相区内,SPS2通道的均温性最好,SPS1次之,SPS3最差,SPS2通道的沿程壁面温度标准差最大降低了18.91%。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相分离结构能减小受限气泡的长径比,并影响通道内的流型转变,进而强化传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化 细通道 流动沸腾 均温性 相分离结构
下载PDF
基于地震动预测残差分析的工程场地分类标准检验与评价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也 任叶飞 +4 位作者 王大任 王宏伟 冀昆 温瑞智 周宝峰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9-109,共11页
各国抗震设计规范采用不同的指标定义场地分类标准,以中、日、美三国的标准最具有代表性,其能否合理体现相同类别内场地放大的集中性、不同类别间场地放大的差异性鲜见有研究开展检验与评价。针对此问题,利用日本KiK-net台网的强震动记... 各国抗震设计规范采用不同的指标定义场地分类标准,以中、日、美三国的标准最具有代表性,其能否合理体现相同类别内场地放大的集中性、不同类别间场地放大的差异性鲜见有研究开展检验与评价。针对此问题,利用日本KiK-net台网的强震动记录和台站的钻孔资料,分别以三国分类标准划分台站场地类别,基于地震动预测残差分析方法计算台站的真实场地放大因子,比较分析不同分类标准、不同场地类别的场地放大因子均值及标准差分布情况。得到如下结论:在PGA和SA的短周期段(T<0.1 s),以场地自振周期TS作为分类指标的日本规范没有体现出不同类别间场地放大效应的差异性,以地表20 m内等效剪切波速VSE及覆盖层厚度双指标的中国规范和以地表30 m以内平均剪切波速VS30为指标的美国规范均能较好地反映不同类别间场地放大效应的差异性;日本规范在整体上体现相同场地类别内场地放大的集中性方面表现最好,对于长周期(T>2 s)地震动,中国规范则表现最优越;中国III类场地对中长周期地震动的放大体现出较大离散性,分类标准合理性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分析。研究结果可为改进场地分类方法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分类标准 场地放大因子 地震动预测残差 集中性 差异性
下载PDF
基于均匀设计的花生油亚/超临界CO_(2)等压连续萃取分离工艺研究
13
作者 侯凯文 郭建章 王威强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9-133,共5页
采用均匀设计实验,研究了流量、压力、时间、分离温度4个变量在CO_(2)等压连续亚临界态萃取超临界态分离工艺中对花生油萃分率的影响,通过回归拟合,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流量100 L/h,压力22 MPa,分离温度65℃,时间220 min,萃取温度30℃(... 采用均匀设计实验,研究了流量、压力、时间、分离温度4个变量在CO_(2)等压连续亚临界态萃取超临界态分离工艺中对花生油萃分率的影响,通过回归拟合,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流量100 L/h,压力22 MPa,分离温度65℃,时间220 min,萃取温度30℃(定值),此工艺条件下花生油预测萃分率为26.02%,实际平均萃分率为35.02%。通过与传统花生萃取工艺对比,表明花生油亚/超临界CO_(2)等压连续萃取分离工艺具有广阔发展前景以及进步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界CO_(2) 超临界CO_(2) 等压萃取分离 花生油 均匀实验
下载PDF
磷酸二氢钾对春小麦叶绿素含量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孝成 杨会锋 +4 位作者 耿青云 李晓娟 杨永祥 郭飞 安辉 《耕作与栽培》 2023年第5期18-22,共5页
为探究塔城地区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采用种肥分离、窄行匀播两种播种方式,研究开花期喷施磷酸二氢钾对春小麦品种核春137叶绿素含量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种肥分施种植模式下,与开花期喷施200 g/667 m^(2)磷酸二氢钾及不喷施... 为探究塔城地区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采用种肥分离、窄行匀播两种播种方式,研究开花期喷施磷酸二氢钾对春小麦品种核春137叶绿素含量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种肥分施种植模式下,与开花期喷施200 g/667 m^(2)磷酸二氢钾及不喷施处理相比,喷施100 g/667 m^(2)磷酸二氢钾的处理,花后35 d SPAD值、单株穗干重、籽粒千粒重均显著提高,但单株叶干重较低;而在窄行匀播种植模式下,与不喷施磷酸二氢钾的处理相比,喷施100 g/667 m^(2)及200 g/667 m^(2)的处理,花后35 d SPAD值、单株叶干重、单株穗干重均有所提高,但籽粒千粒重降低。以上结果说明,在种肥分施种植模式下,适量喷施磷酸二氢钾有助于延缓SPAD值的下降,促进籽粒千粒重的提高,而在窄行匀播种植模式下,喷施磷酸二氢钾反而促进了叶片的衰老,降低了籽粒千粒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种肥分离 窄行匀播 开花期 干物质积累
下载PDF
ZGM80型磨煤机旋转分离器改造优化分析
15
作者 姚娟 谭春田 +2 位作者 谢隽利 李夏雨 侯岩 《电站辅机》 2023年第4期7-9,共3页
天津某热电厂配备ZGM80N型中速磨煤机16台,均为静态折向挡板分离器,因掺烧导致煤种变化大,为保证煤粉细度,需频繁调节静态挡板。为解决以上问题,对磨煤机进行分离器升级改造,提出静态分离器升级改造为动态分离器的改造方案,分析动态分... 天津某热电厂配备ZGM80N型中速磨煤机16台,均为静态折向挡板分离器,因掺烧导致煤种变化大,为保证煤粉细度,需频繁调节静态挡板。为解决以上问题,对磨煤机进行分离器升级改造,提出静态分离器升级改造为动态分离器的改造方案,分析动态分离器结构优势,进行改造性能试验分析。试验结论和实际运行表明动态分离器改造可满足锅炉系统燃烧要求,能有效提高锅炉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细度 煤粉均匀性 动态分离器 分离器改造
下载PDF
互耦条件下均匀线阵DOA盲估计 被引量:15
16
作者 胡增辉 朱炬波 +1 位作者 何峰 梁甸农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82-387,共6页
阵元间存在互耦时,经典的波达角(DOA)估计算法性能急剧下降甚至失效。针对互耦条件下均匀线阵DOA估计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盲源分离的DOA盲估计算法。首先,利用源信号的统计特性,由盲源分离方法估计广义阵列流形矩阵;然后,利用均匀线... 阵元间存在互耦时,经典的波达角(DOA)估计算法性能急剧下降甚至失效。针对互耦条件下均匀线阵DOA估计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盲源分离的DOA盲估计算法。首先,利用源信号的统计特性,由盲源分离方法估计广义阵列流形矩阵;然后,利用均匀线阵互耦矩阵带状、Toeplitz矩阵的特点,将DOA估计问题转化为多个可分离非线性最小二乘问题,由多个1维频域搜索得到DOA的估计。该算法无需高维搜索或多维迭代,对互耦自由度要求更低,互耦自由度未知时仍旧适用,稳健度高。数值仿真验证了该文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处理 互耦 波达角 均匀线阵 盲源分离 可分离非线性最小二乘
下载PDF
关于模糊度量空间的一些拓扑性质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友利 莫智文 +2 位作者 胡小平 汪洋 刘军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6-30,共5页
在A.George和P.Veeramani模糊度量空间的基础上得到了模糊度量空间的一些拓扑性质:模糊度量空间上的一致连续定理;每一个模糊度量空间是可分的和每一个可分的模糊度量空间满足第二可数公理;每个模糊度量空间是可度量化的.
关键词 模糊度量空间 一致连续 可分的 可度量化
下载PDF
浇筑密实度和均匀度对结构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守祺 傅宇方 +2 位作者 赵尚传 张劲泉 姜锡东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97-803,共7页
为建立浇筑期结构混凝土耐久性质量控制方法,采用振动分层法,研究了混凝土浇筑密实度、浇筑均匀度对其渗透性的影响,建立了混凝土浇筑密实度和浇筑均匀度的量化控制方法——电阻率稳定区间法.结果表明:混凝土浇筑密实度和浇筑均匀度均... 为建立浇筑期结构混凝土耐久性质量控制方法,采用振动分层法,研究了混凝土浇筑密实度、浇筑均匀度对其渗透性的影响,建立了混凝土浇筑密实度和浇筑均匀度的量化控制方法——电阻率稳定区间法.结果表明:混凝土浇筑密实度和浇筑均匀度均决定于材料流动性和振捣时间;相比混凝土抗压强度,混凝土渗透性对浇筑密实度和浇筑均匀度更为敏感.通过计算量化判定电阻率稳定区间(SRER),并以其起点为判别点,可以保证混凝土浇筑密实度和浇筑均匀度处于综合最优状态,优化混凝土孔隙结构,显著提升混凝土抗渗透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分层法 浇筑密实度 浇筑均匀度 渗透性 电阻率稳定区间
下载PDF
非均匀进流下喷水推进泵的内流特性和载荷分布 被引量:13
19
作者 王洋 曹璞钰 +1 位作者 印刚 李贵东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9-75,共7页
为描述实际航行时喷水推进泵非均匀进流的结构特点,解释喷水推进泵实际性能与试验测试值之间的差异,采用雷诺时均模型和RNG k-ε湍流模型数值计算非均匀进流下喷水推进泵的外特性,对比后获得了非均匀进流下喷水推进泵外特性降幅曲线,其... 为描述实际航行时喷水推进泵非均匀进流的结构特点,解释喷水推进泵实际性能与试验测试值之间的差异,采用雷诺时均模型和RNG k-ε湍流模型数值计算非均匀进流下喷水推进泵的外特性,对比后获得了非均匀进流下喷水推进泵外特性降幅曲线,其中扬程和效率的最大降幅均为30%。进一步求解内流场,结果表明:非均匀进流中的低能螺旋流受旋转叶片的诱导,在轮缘处演变为以周向分离涡为主的进口畸变流,流道堵塞,受排挤的工作流体因液流角过大在叶片轮毂处发生流动分离,最终卷吸形成螺旋分离涡;此分离涡沿径向扰动叶片前缘流场,诱发回流和二次流,加剧了水力损失。同时,分离涡破坏绕翼环流,改变叶片静压分布,导致叶片载荷由前载型转变为中载型,削弱了叶片做功能力。因此,内流特性和载荷突变共同证实了非均匀进流是喷水推进泵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匀进流 周向畸变 喷水推进泵 内流特性 叶片载荷 分离涡
下载PDF
形状误差分离统一理论——解的确定性准则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济顺 洪迈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6-48,共3页
形状误差分离的根本问题是误差分离方程的求解,其解是否存在,决定了形状误差能否分离.通过对现存的各种圆度、直线度、圆柱度及螺纹导程误差等形状误差分离技术的深入探讨,就形状误差分离技术的共同性质作了归纳,据此提出了在线误... 形状误差分离的根本问题是误差分离方程的求解,其解是否存在,决定了形状误差能否分离.通过对现存的各种圆度、直线度、圆柱度及螺纹导程误差等形状误差分离技术的深入探讨,就形状误差分离技术的共同性质作了归纳,据此提出了在线误差测量和分离的一般方法,给出形式统一的矩阵方程.在此基础上,针对误差分离统一方程解的性质进行了详细讨论,应用矩阵理论给出了误差分离统一方程解的确定性准则.结合形状误差分离技术的具体实现,给出了多点法的测量传感器个数和多步法测量传感器移步步数的统一确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误差分离 统一方程 确定准则 传感器 形状误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