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aluation of Electrical Submersible Pump on Field Production Network Optimization in Niger Delta Oilfield
1
作者 Anthony Kerunwa Julian Ubanozie Obibuike +3 位作者 Ndubuisi Uchechukwu Okereke Stephen G. Udeagbara Angela Nkechinyere Nwachukwu Stanley Toochukwu Ekwueme 《Open Journal of Yangtze Oil and Gas》 2022年第1期26-47,共22页
Complexity arises when trying to maximize oil productions from fields using Electrical Submersible Pumps (ESP). The complexity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reservoirs and wells in a particular field. I... Complexity arises when trying to maximize oil productions from fields using Electrical Submersible Pumps (ESP). The complexity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reservoirs and wells in a particular field. Individual well’s ESP frequencies have to be constantly updated to ensure optimum oil productions from the field. The choice of the ESP frequency to be used must come from sound engineering decisions which do not come from mere intuition but must be backed up by mathematical models and computer simulations. This study proposes to evaluate field production network optimization on ESP lifted wells using quadratic sequential programming techniques. The optimization approach seeks to determine the ESP frequency for each well that will lead to the maximum field oil production while honouring the field operational constraints. Two reservoirs and five wells were considered. The non-linear optimization problem for the ESP lifted wells in the field was formulated with their boundary conditions. The simulations were performed in Prosper and GAP software. Prosper software was used in building the individual well’s ESP models for the five wells in the field. Individual well’s model in Prosper was exported to GAP and simulations were run in GAP for the field network system. GAP simulations were run in two cases: case 1 comprises ESP simulation without optimization while case 2 comprises ESP simulation with optimization. For case 1, fixed values of ESP frequency were selected for each well and the GAP software calculates the production rates from the wells in the network accruing from the ESP frequencies inputted. For case 2, there was no input ESP frequency as the GAP software was allowed to calculate based on optimization algorithms, the best suitable ESP frequencies for each well in the field that will lead to the maximum total oil production in the field network while honouring the operational constraint imposed on the systems in the field. From the results, it was realized that at the basis of well, the higher the ESP frequency, the higher the well’s production rates. Sensitivities on the effects of separator pressure on production rates show that separator pressures affect the well’s productions rates. A reduction in separator pressure from 200 psig to 80 psig led to a 1.69% increase in field oil rate. Comparison of results for case 1 and case 2 showed that ESP field network simulation with optimization yields had a higher field production rate than ESP field network simulations without optimization. There was an increase in oil rate of 1.16% and 2.66% for constraints 1 and 2 when ESP simulation was done with optimization rather than without optimization. Also, simulation with optimization comes with higher pump efficiency than simulation without optim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parator Pressures RESERVOIR MULTISTAGE Centrifugal pump oil Production
下载PDF
螺杆泵转速对油水旋流分离管流场特性的影响
2
作者 赵立新 余帆 +3 位作者 徐保蕊 金宇 蒋明虎 卢梦媚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8-106,共9页
旋流分离器在井下采油螺杆泵作用下会发生复杂的振动现象,对旋流分离器内部流场造成一定影响。为研究螺杆泵不同转速下旋流分离器内部流场的变化规律,以同井注采工艺中螺杆泵作用下的旋流分离管柱为研究对象,针对振动壁面旋流分离管柱... 旋流分离器在井下采油螺杆泵作用下会发生复杂的振动现象,对旋流分离器内部流场造成一定影响。为研究螺杆泵不同转速下旋流分离器内部流场的变化规律,以同井注采工艺中螺杆泵作用下的旋流分离管柱为研究对象,针对振动壁面旋流分离管柱结构及工作特点,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计算固体力学方法以及流固耦合理论,建立流固耦合力学模型;利用流固耦合分析方法,对双螺杆泵转动条件下井下旋流分离管柱内速度场、油相分布、涡量及湍动能等流场特性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螺杆泵转速升高,分离器内切向速度和轴向速度强度逐渐减弱,径向速度的不对称性逐渐加剧,转速的周期性变化还会造成径向速度场分布的偏移;螺杆泵不同转速下旋流分离器内部涡量分布不同,随着转速升高,溢流管以及锥段部分附近相关流场的涡旋明显增强;旋流器溢流口附近油相体积分数会随着螺杆泵转速的升高而减小;不同螺杆泵转动状态下,大颗粒油滴的分布不同。所得结果可为螺杆泵井下旋流分离同井注采系统的设计及螺杆泵的转速设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分离管 油水分离 螺杆泵 流固耦合 流场分析 涡量 油相分布
下载PDF
跨临界CO_(2)热泵空间应用研究展望 被引量:1
3
作者 牛子天 付振东 +3 位作者 苗建印 杨琦 吴琪 杨乐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33,共11页
随着中国深空探测事业的发展,建立月球基地成为未来载人航天活动的趋势,采用基于跨临界CO_(2)热泵的热控系统可以实现高效散热,具备降低辐射器面积和热控系统重量的应用潜力。对跨临界CO_(2)热泵空间应用具备的优势进行了总结,包括实现... 随着中国深空探测事业的发展,建立月球基地成为未来载人航天活动的趋势,采用基于跨临界CO_(2)热泵的热控系统可以实现高效散热,具备降低辐射器面积和热控系统重量的应用潜力。对跨临界CO_(2)热泵空间应用具备的优势进行了总结,包括实现辐射器高效散热、热泵系统更高性能系数、压缩机体积更小等。同时指出了跨临界CO_(2)热泵空间应用存在的难题,包括现有热力学模型无法适应空间应用、热泵在低/微重力下油气分离效率低等。基于现存的难题,提出了未来的研究重点,以指导跨临界CO_(2)热泵的后续研究及空间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临界CO_(2)热泵 月球基地 COP 航天器热控制 油气分离 低/微重力
下载PDF
采用非共沸制冷剂的双喷气增焓两级压缩热泵循环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锘 唐运通 +3 位作者 陈健勇 陈颖 罗向龙 何嘉诚 《制冷与空调》 2024年第4期67-72,79,共7页
提出一种采用非共沸制冷剂的双喷气增焓两级压缩热泵循环(DVIC),该循环在普通喷气增焓循环(VIC)的基础上采用分液冷凝技术,并增加一组闪蒸器,减少系统不可逆损失,改善热力性能。采用R290/R1336mzz(Z)非共沸制冷剂,对DVIC进行研究,并与VI... 提出一种采用非共沸制冷剂的双喷气增焓两级压缩热泵循环(DVIC),该循环在普通喷气增焓循环(VIC)的基础上采用分液冷凝技术,并增加一组闪蒸器,减少系统不可逆损失,改善热力性能。采用R290/R1336mzz(Z)非共沸制冷剂,对DVIC进行研究,并与VIC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设定工况下,DVIC比VIC拥有更优的循环性能,系统COP和(火用)效率分别提高5.82%和8.41%,压缩机功耗降低6.39%;在较低蒸发温度或较高冷凝温度的运行工况下,DVIC性能的改善效果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泵 非共沸制冷剂 喷气增焓 分液冷凝 性能系数 (火用)损
下载PDF
加油站油气回收真空泵的结构和性能优化
5
作者 朱玲科 陈增良 +2 位作者 潘敏建 张军 徐赵莉 《石油库与加油站》 2024年第3期5-7,M0002,共4页
针对加油站二次油气回收系统中使用的真空泵在使用过程中普遍存在稳定性差易导致气液比漂移、使用寿命不及预期、维修费用高给加油站的管理经营带来不利的影响等问题,通过对该类型真空泵进行结构改进,有效提高了泵的运行稳定性,延长了... 针对加油站二次油气回收系统中使用的真空泵在使用过程中普遍存在稳定性差易导致气液比漂移、使用寿命不及预期、维修费用高给加油站的管理经营带来不利的影响等问题,通过对该类型真空泵进行结构改进,有效提高了泵的运行稳定性,延长了泵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泵的维修成本,提升了加油站的环保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油站 二次油气回收 真空泵 结构改进
下载PDF
油气回收技术在营口港仙人岛码头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郭长顺 《北方交通》 2024年第2期92-94,共3页
原油成品油码头产生的油气具有毒性和爆炸性,作为主要的大气污染之一,严重影响港区及周边环境。随着环境管理体系不断完善,营口港仙人岛码头持续开展油气回收有效管控。文章介绍了营口港油气回收工艺应用情况,分析总结了油气污染物的形... 原油成品油码头产生的油气具有毒性和爆炸性,作为主要的大气污染之一,严重影响港区及周边环境。随着环境管理体系不断完善,营口港仙人岛码头持续开展油气回收有效管控。文章介绍了营口港油气回收工艺应用情况,分析总结了油气污染物的形成、组成以及油气回收技术在营口港仙人岛码头的实际应用,以期帮助码头企业和相关工作者选择最佳技术方案,实现油气高效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回收 吸附法 吸收法 冷凝法 膜分离法
下载PDF
喷油螺杆真空泵油气分离系统的设计研究
7
作者 李福送 王文军 +3 位作者 林伟健 豆璇凯 陈斌 赵毅 《真空》 CAS 2024年第2期73-77,共5页
针对喷油螺杆真空泵产品进行设计,重点介绍了真空泵油气分离系统的设计方法。根据真空泵的工作原理,结合工程实践,首先拟定油气分离系统组成,以及油气分离罐的结构设计方案;然后针对油气分离罐中重要零件如筒体、法兰等进行详细分析和计... 针对喷油螺杆真空泵产品进行设计,重点介绍了真空泵油气分离系统的设计方法。根据真空泵的工作原理,结合工程实践,首先拟定油气分离系统组成,以及油气分离罐的结构设计方案;然后针对油气分离罐中重要零件如筒体、法兰等进行详细分析和计算,确定筒体公称直径、厚度等重要参数;之后基于爆破片的结构原理进行选型和计算,确定其爆破压力和排放面积等参数;最后运用三维设计软件完成整个结构的三维模型设计,进一步验证了油气分离系统结构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真空泵 油气分离系统 油气分离罐 爆破片
下载PDF
吸油烟机检测油脂分离度若干问题分析
8
作者 王奎 李世君 +3 位作者 王弘达 杨雷 叶超 刘媛 《日用电器》 2024年第3期103-105,127,共4页
吸油烟机是家中必备的电器之一,市场保有量非常大,吸油烟机油脂分离度是能效检测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它不仅能反应出一台吸油烟机能源利用率的问题,也对环境保护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各大厂家也对该参数重视程度很高。实验室在检测吸油烟... 吸油烟机是家中必备的电器之一,市场保有量非常大,吸油烟机油脂分离度是能效检测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它不仅能反应出一台吸油烟机能源利用率的问题,也对环境保护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各大厂家也对该参数重视程度很高。实验室在检测吸油烟机油脂分离度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笔者根据我院在检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简单总结下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脂分离度 蠕动泵 独立过滤器 平底锅
下载PDF
基于重力原理的油水分离盒子在贯流泵站的应用探讨
9
作者 边晓阳 赵凯 张继来 《江苏水利》 2024年第11期69-72,共4页
研制一种用于贯流泵水导油腔油水分离的重力盒子,通过安装位置的优化设计,能实时测量油位并及时排出水导油腔的多余水分,消除了原液位变送器测量盲区。利用重力原理在盒子内实现油水分离,可有效解决困扰贯流泵安全运行的类似技术难题,... 研制一种用于贯流泵水导油腔油水分离的重力盒子,通过安装位置的优化设计,能实时测量油位并及时排出水导油腔的多余水分,消除了原液位变送器测量盲区。利用重力原理在盒子内实现油水分离,可有效解决困扰贯流泵安全运行的类似技术难题,进一步提升泵站自动化运行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贯流泵站 液位测量 油水分离 重力盒子
下载PDF
面向加油站的油气回收处理装置及其关键技术 被引量:40
10
作者 陈家庆 曹建树 +1 位作者 王建宏 李汉勇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1-46,共6页
在阐述加油站油气回收特点与可行措施的基础上,介绍发达国家几种面向加油站发油环节的膜法强化油气回收处理装置,并从膜分离材料类型和膜组件结构等角度对其有关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
关键词 加油站 烃类VOCs 强化油气回收 气体膜分离
下载PDF
井下油水分离系统设计及地面监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曲占庆 张琪 +2 位作者 李恒 陈胜男 蒲春生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3期34-37,共4页
井下油水分离技术是一项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环保效果的创新技术,但是由于其选井条件苛刻、系统设计复杂、应用成本高等原因,其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介绍了电潜泵井井下油水分离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构成,建立了电潜泵井井下油水分离系统的... 井下油水分离技术是一项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环保效果的创新技术,但是由于其选井条件苛刻、系统设计复杂、应用成本高等原因,其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介绍了电潜泵井井下油水分离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构成,建立了电潜泵井井下油水分离系统的设计计算方法,为井下油水分离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还提出了利用地面测试数据分析井下工况的地面监测模型,为系统的调控提供了手段,同时也降低了该项技术的应用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游泵油井 油水分离 地面监测模型
下载PDF
电潜泵井下油水分离系统方案设计 被引量:25
12
作者 颜廷俊 李增亮 +2 位作者 王旱祥 李自力 谷玉洪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5-7,3,共3页
电潜泵井下油水分离系统能使高含水原油在井下直接分离 ,分离出的水可直接注入另一注水层或废弃油层 ,分离后含少量水的原油被举升至地面。这种系统可节约举升混合液和大量注水的能量 ,减少污水的处理量 ,降低生产成本 ,延长油井生产周... 电潜泵井下油水分离系统能使高含水原油在井下直接分离 ,分离出的水可直接注入另一注水层或废弃油层 ,分离后含少量水的原油被举升至地面。这种系统可节约举升混合液和大量注水的能量 ,减少污水的处理量 ,降低生产成本 ,延长油井生产周期 ,提高采收率。介绍了井下油水分离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结构特点 ,并以某油区的生产数据为例 ,对井下油水分离系统进行了设计计算 ,其中包括水力旋流器结构尺寸的选定 ,电潜泵的设计计算 ,以及配套电动机的选型。分析与计算表明 ,各参数选取合适 ,所采用的水力旋流器能满足处理性能要求 ,是一种较为合理的设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油水分离系统 水力旋流器 电潜泵 设计
下载PDF
基于吸附法的油气回收处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陈家庆 曹建树 +2 位作者 王建宏 张宝生 李磊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7-14,共8页
通过对基于吸附法的油气回收工艺流程进行系统对比分析,揭示了吸附/吸收组合工艺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油品大周转量场合的主流技术方案,吸附/冷凝组合、吸收/膜/吸附组合等变型工艺仅在某些特定场合才得以使用。干式螺杆真空泵吸附/吸收组... 通过对基于吸附法的油气回收工艺流程进行系统对比分析,揭示了吸附/吸收组合工艺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油品大周转量场合的主流技术方案,吸附/冷凝组合、吸收/膜/吸附组合等变型工艺仅在某些特定场合才得以使用。干式螺杆真空泵吸附/吸收组合工艺因其流程相对简单,占地面积较小,将会逐步取代目前仍在广泛使用的液环式真空泵吸附/吸收组合工艺,我国应该以此为切入点进行相关的研究开发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回收 吸附/吸收 冷凝 膜分离
下载PDF
油品大周转量场合的油气回收处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家庆 曹建树 +1 位作者 王建宏 李磊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4-70,共7页
在满足特定排放法规要求的前提下,经济性能指标往往会成为选择合适油气回收处理工艺的关键。通过对基于吸附法的油气回收工艺流程进行系统的对比分析,揭示了吸附/吸收组合工艺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的主流技术方案,吸附/冷凝组合、吸收/膜/... 在满足特定排放法规要求的前提下,经济性能指标往往会成为选择合适油气回收处理工艺的关键。通过对基于吸附法的油气回收工艺流程进行系统的对比分析,揭示了吸附/吸收组合工艺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的主流技术方案,吸附/冷凝组合、吸收/膜/吸附组合等变型工艺仅在某些特定场合才得以使用。干式螺杆真空泵吸附/吸收组合工艺因其流程相对简单、占地面积较小,将会逐步取代目前仍在广泛使用的液环式真空泵吸附/吸收组合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回收 吸附法 干式真空泵
下载PDF
分割式热泵精馏流程的优化设计及运行调优 被引量:10
15
作者 朱平 冯霄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14,共5页
从系统能量平衡的角度,提出了适合于分割式热泵精馏优化设计和运行调优的系统参数———压缩机进气量,建立了以年总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的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和以年操作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的优化运行数学模型。以酒精精馏为例,利用Aspenplu... 从系统能量平衡的角度,提出了适合于分割式热泵精馏优化设计和运行调优的系统参数———压缩机进气量,建立了以年总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的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和以年操作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的优化运行数学模型。以酒精精馏为例,利用Aspenplus模拟软件对此流程进行了优化计算。与常规精馏相比,此流程节能效果和经济效益非常显著。文中还分析了优化结果的运行调优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割式热泵 精馏 压缩机进气量 年费用
下载PDF
甲基二氯硅烷-二甲基二氯硅烷-苯体系等压汽液平衡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中华 陈文有 +1 位作者 吴琴芬 邱祖民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05年第4期4-8,共5页
卤代硅烷的相平衡数据为硅烷生产所需,而这方面的研究又较缺乏,尤其是甲基乙烯基二氯硅烷生产中所需的汽液相平衡数据尚未见报道.本文用新型泵式沸点仪测定了常压(101.325 kPa)下甲基二氯硅烷+二甲基二氯硅烷+苯三元体系和三个二元体系... 卤代硅烷的相平衡数据为硅烷生产所需,而这方面的研究又较缺乏,尤其是甲基乙烯基二氯硅烷生产中所需的汽液相平衡数据尚未见报道.本文用新型泵式沸点仪测定了常压(101.325 kPa)下甲基二氯硅烷+二甲基二氯硅烷+苯三元体系和三个二元体系在不同液相组成时的泡点.由所测的二元系数据,用过量自由焓Q函数间接法推算了与之平衡的汽相组成,获得的汽液相平衡数据(VLE)符合热力学一致性;用最小二乘法求出二元体系的W ilson、NRTL、M argu les、van Laar方程最佳配偶液相活度系数模型参数,所得的最佳配偶液相活度系数模型参数较好地满足于系统;将所得的最佳W ilson模型参数直接用于该体系三元系汽液相平衡数据的预测,将计算的泡点与实验测得的泡点作了比较,其拟合精度良好,关联结果令人满意;给出了苯溶液中甲基二氯硅烷对二甲基二氯硅烷的相对分离因子.硅烷二元系、多元系的热力学模型及VLE数据可为该体系的分离设计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泵式沸点仪 汽液相平衡 甲基二氯硅烷 二甲基二氯硅烷 分离因子
下载PDF
流动型CO_2激光器中泵油蒸汽的清除 被引量:1
17
作者 何宏达 李育德 +3 位作者 杨富 郭俊平 陈梅 刘静伦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2-33,共2页
流动型CO2 激光器工作时 ,往往有油密封循环泵油蒸汽散发到混合气中 ,较大地影响到了激光器的输出功率。本文提出了使用非均匀电场清除油污的方案并对该方案进行了理论证明、数值计算和初步的实验验证。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流动型 CO2激光器 泵油蒸汽 清除
下载PDF
同井注采工艺技术及其矿场应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德民 张怀钰 +6 位作者 王研 朱焱 崔建峰 何志国 张蕾蕾 刘金堂 张雨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5-54,共10页
目前高含水老油田的年产油量在中国年产油量的占比在70%以上,要保持稳产就必须要保证高含水老油田产量稳定的开发需求,为了满足这一现场需求,通过完善回注层段分层注水技术、不动管柱实施增注工艺以及同井注采采出层及回注层参数录取方... 目前高含水老油田的年产油量在中国年产油量的占比在70%以上,要保持稳产就必须要保证高含水老油田产量稳定的开发需求,为了满足这一现场需求,通过完善回注层段分层注水技术、不动管柱实施增注工艺以及同井注采采出层及回注层参数录取方法,大庆油田提出了一种结合高效井下油水分离、桥式封隔器等工艺的有杆泵同井注采技术。结果表明:同井注采技术在不打新井的情况下可有效增加油水井对应连通方向、增加注水层点和提高波及体积;同时能够将同一区块分采的2套或多套层系构建起一套立体高效开发层系,使大部分水不举升到地面而直接在地层内部循环驱替。现场试验表明,试验区平均单井产液量降低了94.5%,综合含水率下降了34.1%;地下回注注水单耗降低了83.0%;井下管柱平均工作寿命可增加到1.5 a以上。研究成果能够有效提高油井产量、降低开采成本、提高采收率,实现了超过目前“极限含水”条件下继续经济、有效的开采,对老油田长期持续稳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井注采 井下油水分离 有杆泵 节能降耗
下载PDF
多杯等流型气锚对气液分离的效果 被引量:8
19
作者 韩洪升 张艳娟 +1 位作者 孙晓宝 李文庆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1-34,共4页
为解决油井井下气、液分离问题和抽油泵的泵效,提高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通过模拟井筒抽吸气液两相流体的室内实验,对多杯等流型气锚、普通气锚和无气锚情况下的气液分离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冲次越大,井口出气越多,脱气效率就越低,... 为解决油井井下气、液分离问题和抽油泵的泵效,提高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通过模拟井筒抽吸气液两相流体的室内实验,对多杯等流型气锚、普通气锚和无气锚情况下的气液分离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冲次越大,井口出气越多,脱气效率就越低,泵效也就越低;在气液比和气锚一定时,冲次从0逐渐增加的情况下,有一个临界冲次;当冲次数大于临界冲次时,脱气效率会随着冲次的增加而减少;在相同的气液比下,多杯等流型气锚的临界冲次明显大于其他的气锚;在气液比和气锚一定时,采液量从0逐渐增加的情况下,会有一个临界值;当采液量大于临界值时,井口出气量会随着采液量的增加而增大;在相同的气液比下,多杯等流型气锚的临界采液量明显大于其他的气锚;多杯等流型气锚在气液分离的效果上明显优于普通的气锚,采用该气锚对脱气效率会有较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分离 抽油泵 井筒 多杯等流型气锚 脱气效率
下载PDF
降低油田伴生气水露点与烃露点的膜分离技术 被引量:2
20
作者 冯海东 肖尤明 +1 位作者 徐烈 朱云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23-125,共3页
由于油田气含有较高的C3+和水分,在低环境温度下,其凝液易凝析,降低管道的输运能力;同时其水分易凝结,形成水合物,造成冰堵,还对管线和其他设备造成腐蚀。因此在油田气输送前,需要降低其烃露点与水露点。与传统的降低烃露点与水露点技... 由于油田气含有较高的C3+和水分,在低环境温度下,其凝液易凝析,降低管道的输运能力;同时其水分易凝结,形成水合物,造成冰堵,还对管线和其他设备造成腐蚀。因此在油田气输送前,需要降低其烃露点与水露点。与传统的降低烃露点与水露点技术相比,膜气体分离技术具有投资少、低能耗、环境友好和结构紧凑等优点,正在得到广泛地应用。为此,总结了膜技术用于降低油田气水露点与烃露点的研究历史与现状;指出了可用于低压下从油田气中分离出轻烃和水分的两种无机膜分离技术:无形无机膜中的选择吸附Carbon膜(ASCM)和晶状无机膜中的选择吸附Zeolite膜;提出了这两种膜技术在从油田气中分离轻烃和水分的实验研究中,尚需对水分通过膜的渗透特性与选择结果,以及水分与轻烃通过膜的竞争吸附的结果等问题进行进一步研究,应用研究中应解决如何大幅降低膜的制造成本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点 气水 无机膜分离技术 伴生 气体分离技术 Carbon 选择吸附 低环境温度 油田气 结构紧凑 环境友好 研究历史 实验研究 渗透特性 竞争吸附 制造成本 膜技术 水分 水合物 低能耗 轻烃 应用 过膜 凝液 输送 相比 晶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