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lectromagnetic Theory of the Nuclear Interaction
1
作者 Bernard Schaeffer 《World Journal of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6年第4期199-205,共8页
After one century of nuclear physics, its underlying fundamental laws remain a puzzle. Rutherford scattering is well known to be electric at low kinetic energy. Nobody noticed that the Rutherford scattering formula wo... After one century of nuclear physics, its underlying fundamental laws remain a puzzle. Rutherford scattering is well known to be electric at low kinetic energy. Nobody noticed that the Rutherford scattering formula works also at high kinetic energy, needing only to replace the repulsive electric -2 exponent by the also repulsive magnetic -6 exponent. A proton attracts a not so neutral neutron as amber attracts dust. The nucleons have magnetic moments that interact as magnets, equilibrating statically the electric attraction between a proton and a not so neutral neutron. In this paper, the electromagnetic potential energies of the deuteron 2H and the α particle 4He have been calculated statically, using only electromagnetic fundamental laws and constants. Nuclear scattering and binding energy are both electromagnet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magnetic Interaction COULOMB Poisson Potential Potential Energy Neutron Proton DEUTERON Helium Alpha Particle nuclear Energy nuclear Interaction QUARKS Strong nuclear Force Rutherford scattering Anomalous scattering magnetic Moments
下载PDF
Solvation 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Mg(TFSI)_(2) Aqueous Electrolyte 被引量:1
2
作者 Zhou Yu Taylor R.Juran +8 位作者 Xinyi Liu Kee Sung Han Hui Wang Karl T.Mueller Lin Ma Kang Xu Tao Li Larry A.Curtiss Lei Cheng 《Energy & Environmental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期295-304,共10页
Using ab initio molecular dynamics(AIMD)simulations,classical molecular dynamics(CMD)simulations,small-angle X-ray scattering(SAXS),and pulsed-field gradient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PFG-NMR),the solvation structure... Using ab initio molecular dynamics(AIMD)simulations,classical molecular dynamics(CMD)simulations,small-angle X-ray scattering(SAXS),and pulsed-field gradient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PFG-NMR),the solvation structure and ion dynamics of magnesium bis(trifluoromethanesulfonyl)imide(Mg(TFSI)_(2))aqueous electrolyte at 1,2,and 3 m concentrations are investigated.From AIMD and CMD simulations,the first solvation shell of an Mg;ion is found to be composed of six water molecules in an octahedral configuration and the solvation shell is rather rigid.The TFSI^(-)ions prefer to stay in the second solvation shell and beyond.Meanwhile,the comparable diffusion coefficients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ions in Mg(TFSI)_(2)aqueous electrolytes have been observed,which is mainly due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stable[Mg(H_(2)O_(6))_(2)]^(+)complex,and,as a result,the increased effective Mg ion size.Finally,the calculated correlated transference numbers are lower than the uncorrelated ones even at the low concentration of 2 and 3 m,suggesting the enhanced correlations between ions in the multivalent electrolytes.This work provides a molecular-level understanding of how the solvation structure and multivalency of the ion affect the dynamics and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the multivalent electrolyte,providing insight for rational designs of electrolytes for improved ion transport proper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TFSI)_(2)aqueous electrolyte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pulsed-field gradient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mall-angle X-ray scattering ion dynamics
下载PDF
Anomalous Rutherford Scattering Solved Magnetically
3
作者 Bernard Schaeffer 《World Journal of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6年第2期96-102,共7页
After one century of nuclear physics, the anomalous Rutherford scattering remains a puzzle: its underlying fundamental laws are still missing. The only presently recognized electromagnetic interaction in a nucleus is ... After one century of nuclear physics, the anomalous Rutherford scattering remains a puzzle: its underlying fundamental laws are still missing. The only presently recognized electromagnetic interaction in a nucleus is the so-called Coulomb electric force, in 1/r, only positive thus repulsive in official nuclear physics, explaining the Rutherford scattering at low kinetic energy of the impacting alpha particles. At high kinetic energy the Rutherford scattering formula doesn’t work, thus called “anomalous scattering”. I have discovered that, to solve the problem, it needs only to replace, at high kinetic energy, the Coulomb repulsive electric potential in 1/r, by the also repulsive magnetic Poisson potential in 1/r<sup>3</sup>. In log-log coordinates, one observes two straight lines of slopes, respectively −2 and −6. They correspond with the −1 and −3 exponents of the only repulsive electric and magnetic interactions, multiplied by 2 due to the cross-sections. Both Rutherford (normal and anomalous) scattering have been calculated electromagnetically. No attractive force nee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ong Force nuclear Physics Rutherford scattering Electric scattering magnetic scattering Anomalous scattering nuclear scattering
下载PDF
水-盐酸两步法分离瓜环混合物 被引量:17
4
作者 毕强 胡英鹏 +2 位作者 杨琴 马彩莲 李东亮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80-884,共5页
根据各元瓜环在水和盐酸两种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提出了一种通过水-盐酸两步分离混合瓜环的方法.探讨了溶剂用量、盐酸浓度等因素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分离工艺条件,使CB[5],CB[6],CB[7]和CB[8]的分离产率分别达到78.9%,92.0%,... 根据各元瓜环在水和盐酸两种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提出了一种通过水-盐酸两步分离混合瓜环的方法.探讨了溶剂用量、盐酸浓度等因素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分离工艺条件,使CB[5],CB[6],CB[7]和CB[8]的分离产率分别达到78.9%,92.0%,88.0%和75.0%.分离得到的瓜环单体经核磁共振检测,纯度在95%以上,其中CB[5]的纯度达到98%.研究结果表明,本工艺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分离混合瓜环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环 分离 核磁共振 水-盐酸 两步法
下载PDF
东营凹陷页岩油储层特征 被引量:15
5
作者 孙超 姚素平 +1 位作者 李晋宁 刘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97-1510,共14页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始新统—渐新统沙河街组第三段下亚段(E_(2-3)s^(3-x))和沙河街组第四段上亚段(E_(2-3)s^(4-s))泥页岩分布面积广、累计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以Ⅰ型干酪根为主,具有良好的页岩油勘探潜力。泥页岩主要发...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始新统—渐新统沙河街组第三段下亚段(E_(2-3)s^(3-x))和沙河街组第四段上亚段(E_(2-3)s^(4-s))泥页岩分布面积广、累计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以Ⅰ型干酪根为主,具有良好的页岩油勘探潜力。泥页岩主要发育层状和纹层状构造,主要矿物组成为粘土矿物、碳酸盐矿物、石英和长石。宏观观察下,泥页岩发育的裂缝主要有成岩裂缝和构造裂缝,孔隙主要为溶蚀孔、结晶孔及生物孔隙。微观观察下,主要发育的孔隙有粒间孔、粒内孔、晶间孔和溶蚀孔等,在不同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及热演化程度下孔隙发育特征差异明显。小角X射线散射能够得到样品介孔(2~50 nm)的分布特征,结合抽提实验,对比处理前后孔隙分布特征表明细介孔(2~10nm)是有效的页岩油储集空间,也是影响孔隙结构复杂化的主要贡献者。核磁共振冷孔计法(NMRC)能测量泥页岩纳米级(2~500 nm)开孔孔隙的分布特征,定量表征孔隙率,弥补其它表征方法的不足。东营凹陷地区泥页岩中广泛发育的纳米级粒间孔是页岩油主要的赋存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储集空间 小角X射线散射 核磁共振 东营凹陷
下载PDF
吉木萨尔芦草沟组页岩储层孔隙结构与流体可动性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沈瑞 覃建华 +6 位作者 熊伟 高阳 何吉祥 杨航 张晓祎 郭和坤 周洪涛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368-3386,共19页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小角中子散射、高压压汞和T_(1)−T_(2)二维核磁共振岩心分析等实验技术,对页岩油储层中不同岩性样品的孔隙结构、表面粗糙度、全尺度孔径分布和可动油饱和度进行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粉砂岩的孔径分布曲线多为连...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小角中子散射、高压压汞和T_(1)−T_(2)二维核磁共振岩心分析等实验技术,对页岩油储层中不同岩性样品的孔隙结构、表面粗糙度、全尺度孔径分布和可动油饱和度进行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粉砂岩的孔径分布曲线多为连续波浪型,孔隙以亚微米孔为主,大多数孔隙直径小于500 nm,宏孔孔容和平均孔径更大。粉砂岩含有狭缝状或楔形粒间孔隙,砂屑云岩中含有粒间孔和粒内溶孔。云质泥岩样品中存在干酪根和沥青核磁信号,并发育中小尺度的有机质孔隙,可动油平均饱和度为15.6%。粉砂岩可动油平均饱和度为53.8%。粉砂岩是优质储层发育的成岩相,也是水平井靶体目的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原子力显微镜 小角中子散射 核磁共振 孔隙结构 可动油
下载PDF
赶山鞭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56
7
作者 董建勇 贾忠建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897-899,共3页
目的研究赶山鞭的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应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和纯化,采用MS,NMR等波谱鉴定结构。结果从赶山鞭中分到了11个黄酮化合物,分别为5,7,3′,4′-四羟基黄烷醇(Ⅰ)、山萘酚(Ⅱ)、C-3/C-8″双芹菜素(Ⅲ)、槲皮素(Ⅳ)、槲皮素-3′... 目的研究赶山鞭的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应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和纯化,采用MS,NMR等波谱鉴定结构。结果从赶山鞭中分到了11个黄酮化合物,分别为5,7,3′,4′-四羟基黄烷醇(Ⅰ)、山萘酚(Ⅱ)、C-3/C-8″双芹菜素(Ⅲ)、槲皮素(Ⅳ)、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Ⅴ)、槲皮素-3′-O-L-鼠李糖苷(Ⅵ)、金丝桃苷(Ⅶ)、5,7,3′,4′-四羟基二氢黄酮醇-3-O-鼠李糖苷(Ⅷ)、槲皮素-4′-O-β-D-葡萄糖苷(Ⅸ)、异槲皮苷(X)、槲皮苷(Ⅺ)。结论黄酮类化合物是赶山鞭主要的化学成分,其中化合物Ⅱ,Ⅲ,Ⅴ,Ⅵ,Ⅷ,Ⅸ为首次在该植物中分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赶山鞭 化学成分 黄酮类化合物
下载PDF
白背三七多糖的分离纯化 被引量:7
8
作者 刘微微 刘旭 曹学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58-63,共6页
采用D315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和Sephadex G-25凝胶柱层析,从白背三七叶粗多糖中分离纯化得到中性多糖GDPs-1、GDPs-2及酸性多糖GDPs-3 3个多糖组分。经高效凝胶色谱测定,重均分子质量分别为:1.06×104、4.17×103D和3.74×... 采用D315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和Sephadex G-25凝胶柱层析,从白背三七叶粗多糖中分离纯化得到中性多糖GDPs-1、GDPs-2及酸性多糖GDPs-3 3个多糖组分。经高效凝胶色谱测定,重均分子质量分别为:1.06×104、4.17×103D和3.74×103D;纯度分别为94.08%、92.3%和99.8%。红外光谱证明3种多糖均含有多糖类特征吸收峰,初步推测GDPs-1中α和β构型并存,GDPs-2和GDPs-3为α构型;核磁共振结果进一步证实3种多糖中均只含有α构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三七 多糖 分离纯化 红外光谱 构型 核磁共振
下载PDF
分离线圈地面核磁共振找水正演 被引量:2
9
作者 龚胜平 李振宇 +1 位作者 周欣 陈亮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39-745,共7页
分离线圈地面核磁共振找水方法是将激发线圈与接收线圈分离开来的找水探测方法.文中阐释分离线圈地面核磁共振找水方法正演表达式;利用高斯积分方法计算了分离线圈正演公式中的核函数.通过分析核函数的变化规律,得出分离线圈地面核磁共... 分离线圈地面核磁共振找水方法是将激发线圈与接收线圈分离开来的找水探测方法.文中阐释分离线圈地面核磁共振找水方法正演表达式;利用高斯积分方法计算了分离线圈正演公式中的核函数.通过分析核函数的变化规律,得出分离线圈地面核磁共振方法具有较高的横向分辨率.通过计算全空间的核函数矩阵,将地下含水模型离散化,实现分离线圈地面核磁共振找水3D模型正演快速计算.通过对比计算1D含水模型响应,本文的计算选取网格的越小,正演精度越高.文中计算装置对模型的响应,分析正演曲线随着模型的埋深与装置的不同呈现的变化规律,研究分离线圈地面核磁共振的分辨特性及探测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线圈 地面核磁共振 正演 三维
下载PDF
决明子活性成分的高速逆流色谱分离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云峰 魏东 +1 位作者 郭祀远 梁世中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29-134,共6页
为了高效分离得到高纯度的决明子活性成分,应用高速逆流色谱,在流速为2.0mL/min、固定相为正己烷-乙酸乙酯-乙醇-水(体积比5∶3∶6∶6)的上相、流动相为从正己烷-乙酸乙酯-乙醇-水(体积比5∶3∶6∶6)到正己烷-乙酸乙酯-乙醇-水(体积比5... 为了高效分离得到高纯度的决明子活性成分,应用高速逆流色谱,在流速为2.0mL/min、固定相为正己烷-乙酸乙酯-乙醇-水(体积比5∶3∶6∶6)的上相、流动相为从正己烷-乙酸乙酯-乙醇-水(体积比5∶3∶6∶6)到正己烷-乙酸乙酯-乙醇-水(体积比5∶3∶5∶7)的梯度洗脱的两相溶剂系统中,从决明子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同时分离得到5种单体化合物.利用理化常数、质谱(MS)、核磁共振(1HNMR1、3CNMR)等波谱技术鉴定出5种化合物分别为橙钝叶决明素(Ⅰ)、甲基钝叶决明素(Ⅱ)、钝叶决明素(Ⅲ)、大黄素甲醚(Ⅳ)和大黄素(Ⅴ).从500 mg粗提物中分离得到5种化合物的量分别为90.42、45.39、31.84、121.71和39.10 mg;纯度分别为97.4%、93.0%、94.8%、96.3%和95.5%;回收率分别为91.5%、96.7%、93.3%、95.6%和9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明子 高速逆流色谱 活性成分 分离 纯化 液质联用 核磁共振
下载PDF
核磁共振波谱研究脑钠肽空间结构样品制备 被引量:3
11
作者 傅蕙英 曾王勇 刘竞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用多维核磁共振波谱(NMR)研究脑钠肽(BNP)空间结构时,必需制备大量的BNP样品。用pGEX—3X作载体与BNP—38cDNA构建成能高效表达GST—NP—38融合蛋白的工程菌,表达出的融合蛋白用珠(GST—ag... 用多维核磁共振波谱(NMR)研究脑钠肽(BNP)空间结构时,必需制备大量的BNP样品。用pGEX—3X作载体与BNP—38cDNA构建成能高效表达GST—NP—38融合蛋白的工程菌,表达出的融合蛋白用珠(GST—agarosebeads)分离,动态分离的效果是静态分离的三倍;分离时,由振荡2分钟延至30分钟,分离量可增加14倍。纯化GST—BNP—38时,动态洗脱的得率是静态洗脱的5.2倍,在动态体系纯化的得率是在静态体系的10倍。因此,分离纯化GST—BNP—38时,用珠振荡吸附30分钟,再用GSH振荡洗脱30分钟,可使其得率提高60倍以上。这为NMR研究BNP结构时大量样品制备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钠肽 核磁共振波谱 样品制备 分离 纯化
下载PDF
温敏性微凝胶的研究技术 被引量:4
12
作者 马晓梅 宁强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5-30,共6页
温敏性微凝胶因具有尺寸小、对温度的变化响应速度快、渗透性好等优点,所以在许多领域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温敏性微凝胶的应用性能取决于由其结构所决定的物理化学性能。为了深入了解温敏性微凝胶的结构与性能关系,研究人员利用不同... 温敏性微凝胶因具有尺寸小、对温度的变化响应速度快、渗透性好等优点,所以在许多领域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温敏性微凝胶的应用性能取决于由其结构所决定的物理化学性能。为了深入了解温敏性微凝胶的结构与性能关系,研究人员利用不同技术手段进行了广泛研究。本文主要综述了显微技术、示差扫描量热技术、光散射技术、中子散射技术、核磁共振及荧光光谱等在温敏性微凝胶结构与性能研究中的应用、主要研究结果,并对微凝胶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凝胶 核磁共振 原子力显微镜 中子散射 光散射
下载PDF
采用核磁共振/液相色谱-质谱异相关谱方法开展药用植物草棉活性提取物中多组分的同步结构分析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代冬梅 贺玖明 +4 位作者 刘超 孙瑞祥 张瑞萍 阿吉艾克拜尔·艾萨 再帕尔·阿不力孜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81-787,共7页
基于不完全分离分析策略,建立了NMR/LC-MS异相关谱(NMR/LC-MS HCS)方法对系列混合物样品的LC-MS和NMR谱数据的整合分析,发掘混合物图谱中来自同一组分的LC-MS和NMR谱数据间的内在相关性。以新疆维吾尔民族药用植物草棉(Gossypium herbac... 基于不完全分离分析策略,建立了NMR/LC-MS异相关谱(NMR/LC-MS HCS)方法对系列混合物样品的LC-MS和NMR谱数据的整合分析,发掘混合物图谱中来自同一组分的LC-MS和NMR谱数据间的内在相关性。以新疆维吾尔民族药用植物草棉(Gossypium herbaceam L.)花瓣的乙醇提取物(AB-8-2)为研究对象,以多通道组合闪式色谱技术为分离手段,不完全分离并获取了组分含量呈连续动态变化的系列混合物,运用NMR/LC-MS HCS方法对提取物中的黄酮苷类成分进行了同步结构分析研究。由于随组分浓度动态变化的多种谱学信号强度间具有强的正相关性,通过NMR/LC-MS HCS图可以获得系列提取物中同一组分的互补性的LC-MS和1H NMR谱数据,包括保留时间(Rt)、质荷比(m/z)和化学位移值(δ)等关键数据。以已解析的关键谱学信号为线索,引入LC-MS/MS谱和二维NMR谱进行综合分析,成功地从AB-8-2中鉴定出12个黄酮醇苷类化合物,其中还包括2组共流出的同分异构体。结果表明:通过该新型分析方法可以在离线的情况下通过"数学联用的方式"实现与在线LC-NMR-MS联用技术相似的分析功能,这种新型谱学分析方法可以简化复杂混合物的分离分析过程,实现结构复杂成分以及多组分无需完全分离的快速同步结构鉴定;尤其对于常规分离条件下难以获得单体的微量成分或极性相近组分群显示出独特的解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液相色谱-质谱异相关谱 混合物不完全分离 多组分同步结构鉴定 草棉植物 黄酮苷类
下载PDF
应用高速逆流色谱对穿心莲活性成分进行分离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云峰 魏东 +1 位作者 郭祀远 陈峰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27-132,共6页
为了高效分离得到高纯度的穿心莲活性成分,应用高速逆流色谱(HSCCC),在流速为2.0mL/min的正己烷、乙酸乙酯、乙醇和水(体积比为1∶4∶2.3∶2.7)的两相溶剂系统中,从穿心莲的粗提物中同时分离纯化出4种生物活性化合物.利用理化常数、质谱... 为了高效分离得到高纯度的穿心莲活性成分,应用高速逆流色谱(HSCCC),在流速为2.0mL/min的正己烷、乙酸乙酯、乙醇和水(体积比为1∶4∶2.3∶2.7)的两相溶剂系统中,从穿心莲的粗提物中同时分离纯化出4种生物活性化合物.利用理化常数、质谱(MS)、核磁共振(1HNMR、13CNMR)等波谱检测技术对其化学结构进行鉴定,发现此4种化合物分别为14-脱氧穿心莲内酯-19-β-D-葡萄糖苷(Ⅰ)、新穿心莲内酯(Ⅱ)、穿心莲内酯(Ⅲ)和14-脱氧穿心莲内酯(Ⅳ).从500 mg粗提物中分离得到4种化合物的量分别是56.8、1.5、108.3和218.0 mg;纯度分别达98.5%、92.5%、96.2%和93.6%;回收率分别为95.5%、97.8%、93.2%和91.9%.说明高速逆流色谱是有效的,可分离得到高纯度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心莲 高速逆流色谱 活性成分 分离 纯化 液质联用 核磁共振
下载PDF
聚乙烯长支链表征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凌雁 王群涛 +3 位作者 郭锐 李延亮 王日辉 许平 《齐鲁石油化工》 2019年第4期263-270,共8页
综述了聚乙烯分子结构中长支链的表征方法,评价了不同表征方法的优缺点。选择相对灵敏和准确的方法,如动态流变的黏度-角频率曲线法、双黏度曲线法和损耗模量-角频率曲线法,对目前国内市场上用量较大的4种PE-RT管材料进行了分析,印证PE... 综述了聚乙烯分子结构中长支链的表征方法,评价了不同表征方法的优缺点。选择相对灵敏和准确的方法,如动态流变的黏度-角频率曲线法、双黏度曲线法和损耗模量-角频率曲线法,对目前国内市场上用量较大的4种PE-RT管材料进行了分析,印证PE-RT管材料结构中是否含有长支链。提出了根据样品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法和将多种方法结合使用的建议,以得到更准确的链结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 凝胶渗透色谱-光散射技术 动态流变
下载PDF
SERS联合免疫分析同步测定血清中IgG1和IgG3两种免疫球蛋白亚型的水平
16
作者 宋百灵 王磊 +3 位作者 赵慧雪 焦飞艳 李新霞 李久彤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7期764-769,共6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1(ImmunoglubinG1,IgG1)和免疫球蛋白G3(ImmunoglubinG3,IgG3)水平的方法。方法采用具有特征拉曼光谱的拉曼微球分别偶联IgG1和IgG3抗体,结合免疫分析及磁分离技术检测血清中IgG1和IgG3的水平,将检测...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1(ImmunoglubinG1,IgG1)和免疫球蛋白G3(ImmunoglubinG3,IgG3)水平的方法。方法采用具有特征拉曼光谱的拉曼微球分别偶联IgG1和IgG3抗体,结合免疫分析及磁分离技术检测血清中IgG1和IgG3的水平,将检测结果与散射比浊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Surface 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检测IgG1在75~1500 ng/mL、IgG3在4.4~88.7 ng/mL范围内,浓度与拉曼信号响应值呈现良好的相关性。IgG1、IgG3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22.0、1.1 ng/mL,回收率均在90%~110%。3批试剂的批间和批内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0%;与降钙素原(PCT)20 ng/mL、白介素6(IL-6)1 ng/mL和牛血清白蛋白(BSA)10 mg/mL均无交叉反应,特异性良好。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与散射比浊法检测结果相关性良好,可用于血清中两种亚型IgG1和IgG3的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免疫球蛋白G亚型 磁分离 联合检测
下载PDF
N秩可分势相移式的改进
17
作者 汪尊伟 常清英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年第3期34-37,共4页
对N秩可分离势加库仑势理论中的相移公式提出了改进,并择取了N=2的可分势模型,确定了尽可能简洁的形状因子,建立了离壳与在壳T矩阵间的媒介,计算了各态的相移值.改进后的公式物理意义突出,具有解析形式.
关键词 可分势 核散射相移 T矩阵 二核子碰撞 相移公式
下载PDF
双子表面活性剂溶液胶束微观结构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薛汶举 唐善法 +2 位作者 周天元 赵成洋 刘璇 《当代化工》 CAS 2016年第9期2233-2236,共4页
双子表面活性剂因其高界面活性、低临界胶束浓度、低浓度时增粘效果明显,在清洁压裂液增稠方面潜力巨大。而溶液胶束结构的形态及变化与溶液粘度密切相关,因此准确表征不同浓度下双子表面活性剂溶液胶束微观结构形态及变化特征具有重要... 双子表面活性剂因其高界面活性、低临界胶束浓度、低浓度时增粘效果明显,在清洁压裂液增稠方面潜力巨大。而溶液胶束结构的形态及变化与溶液粘度密切相关,因此准确表征不同浓度下双子表面活性剂溶液胶束微观结构形态及变化特征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在大量调研表面活性剂溶液胶束结构形态检测方法与表征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可用于双子表面活性剂溶液胶束微观结构表征的研究方法及其研究发展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子表面活性剂 胶束结构 电镜法 光散射法 核磁共振法
下载PDF
核磁共振和液相色谱-质谱平行动态谱学方法对连翘活性提取物的同步结构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影 贺玖明 +4 位作者 孙瑞祥 刘超 张瑞萍 石建功 再帕尔·阿不力孜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23-329,共7页
以连翘植物的活性提取物为研究对象,基于不完全分离分析策略,以制备型HPLC技术为分离手段,获取含量呈连续动态变化的系列混合物,运用NMR/LC-MS平行动态谱学方法对提取物中苯乙醇苷类成分进行了同步结构分析研究。采用本方法可获取系列... 以连翘植物的活性提取物为研究对象,基于不完全分离分析策略,以制备型HPLC技术为分离手段,获取含量呈连续动态变化的系列混合物,运用NMR/LC-MS平行动态谱学方法对提取物中苯乙醇苷类成分进行了同步结构分析研究。采用本方法可获取系列提取物样品中同一成分内在相关且互补的谱学信息,包括保留时间、质荷比(m/z)和化学位移值(δ)等关键数据,结合LC-MS/MS和二维NMR谱分析,成功鉴定出提取物中7种成分的结构,其中包括1个新的苯乙醇苷和1个结构极其罕见的二聚苯乙醇苷生物碱。结果表明,此种谱学分析方法可以简化复杂混合物的分离分析过程,实现结构复杂成分及多组分无需完全分离的快速同步结构鉴定;尤其对于分析极性相近的组分群及常规分离条件下难以获得的微量组分,显示出独特的解析能力。同时,本方法具有从复杂混合物中快速发现及鉴定新的活性成分或先导物的能力,可极大提高分析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R/LC-MS平行动态谱 不完全分离 多组分同步结构鉴定 连翘植物 苯乙醇苷类
下载PDF
脂蛋白亚类分离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亚杰 曹菁 +3 位作者 汪官曌 魏波 文震 何庆华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4228-4234,共7页
脂蛋白亚类作为血液中水不溶性脂质载体,在了解脂质的营养、代谢和疾病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食品科学、营养学研究和临床疾病诊断中,血液脂蛋白亚类的精准、方便和快速分离检测及其数据标准化至关重要。但现有的分离检测方法对脂蛋... 脂蛋白亚类作为血液中水不溶性脂质载体,在了解脂质的营养、代谢和疾病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食品科学、营养学研究和临床疾病诊断中,血液脂蛋白亚类的精准、方便和快速分离检测及其数据标准化至关重要。但现有的分离检测方法对脂蛋白的分类标准和脂蛋白亚类的检测水平存在差异,导致数据缺乏参比性。因此,为更好地实现对脂蛋白亚类的定性定量分析,建立可靠的分离检测方法。本文对现有脂蛋白亚类分离检测技术进行了综述,总结了包括超速离心法、核磁共振波谱法、凝胶电泳法、离子迁移率分析法、光谱法和质谱法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展。通过比较以上分离检测技术原理的差异以及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为血液脂蛋白亚类的检测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亚类 分离检测技术 超速离心法 核磁共振波谱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