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lithofacies paleogeographic evolution of Katian Stage-Aeronian Stage in southern Sichuan Basin,SW China
1
作者 ZHU Yiqing CHEN Gengsheng +6 位作者 LIU Yong SHI Xuewen WU Wei LUO Chao YANG Xue YANG Yu ran ZOU Yuanhong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SCD 2021年第5期1126-1138,共13页
Based on the lithologies,sedimentary structures,graptolite zones,inorganic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electrical data of 110 shale gas wells in southern Sichuan Basin and the mineral quantitative analysis technology ... Based on the lithologies,sedimentary structures,graptolite zones,inorganic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electrical data of 110 shale gas wells in southern Sichuan Basin and the mineral quantitative analysis technology of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the stratigraphic sequences of the Upper Ordovician Katian Stage-Himantian Stage-Silurian Rhuddanian Stage-Aeronian Stage are divided,the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and fourth-order sequence evolution are analyzed.The target layer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sequences,namely SQ1 and SQ2.According to Ordovician-Silurian sedimentary background,the gamma value of the target layer and U/Th,5 maximum flooding surfaces and 12 system tracts are identified.According to system tracts and their combinations,eight fourth-order sequences are identified,namely,Pss1-Pss8 from old to new.The development period and scale of dominant shale facies from Katian stage to Aeronian stage in southern Sichuan are restored.The best-quality dolomite/calcite-bearing siliceous shale facies,siliceous shale facies,clay-bearing siliceous shale facies and feldspar-bearing siliceous shale facies mainly occur in Pss3-Pss5 of Weiyuan,Western Chongqing and Luzhou,Pss6 of Western Changning-Northern Luzhou-Central Western Chongqing and Pss3-Pss4 of Changning.The siliceous clay shale facies second in quality mainly occurs in Pss6 of Southern Luzhou-Changning area(excluding Western Changning area),Pss7 of Eastern Weiyuan-Northern Western Chongqing-Southern Luzhou and Pss8 of Northern Luzhou-Weiyuan-Western Chongqing.The fourth-order sequence evolution model of Katian stage-Aeronian stage in southern Sichuan is established.During the depositional period of Pss1-Pss8,the sea level had six regressions and five transgressions,and the first transgression SQ2-MFS1 after glaciation was the largest flooding sur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ern Sichuan basin Katian stage-Aeronian stage Upper Ordovician Wufeng Formation Lower Silurian Longmaxi Forma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y lithofacies palaeogeography
下载PDF
Sequence-lithofacies paleoge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nd petroleum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Lower Permian Qixia Stage in Sichuan Basin and its adjacent areas,SW China 被引量:1
2
作者 LI Minglong TAN Xiucheng +6 位作者 YANG Yu NI Hualing LUO Bing WEN Long ZHANG Benjian XIAO Di XU Qiang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SCD 2022年第6期1295-1309,共15页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logging,field outcrops,cores and geochemical data,and 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ea level changes,sequence filling,paleo-geomorphy and lithofacies,the sequence lithofaci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logging,field outcrops,cores and geochemical data,and 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ea level changes,sequence filling,paleo-geomorphy and lithofacies,the sequence lithofacies paleo-geography and evolution process of the Lower Permian Liangshan-Qixia Formation(Qixia Stage for short)in Sichuan Basin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are restored.The Qixia Stage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third-order sequences,in which SQ0,SQ1 and SQ2 are developed in the depression area,and SQ1 and SQ2 are only developed in other areas.The paleo-geomorphy reflected by the thickness of each sequence indicates that before the deposition of the Qixia Stage in the Early Permian,the areas surrounding the Sichuan Basin are characterized by“four uplifts and four depressions”,namely,four paleo-uplifts/paleo-lands of Kangdian,Hannan,Shennongjia and Xuefeng Mountain,and four depressions of Chengdu-Mianyang,Kangdian front,Jiangkou and Yichang;while the interior of the basin is characterized by“secondary uplifts,secondary depressions and alternating convex-concave”.SQ2 is the main shoal forming period of the Qixia Formation,and the high-energy mound shoal facies mainly developed in the highs of sedimentary paleo-geomorphy and the relative slope break zones.The distribution of dolomitic reservoirs(dolomite,limy dolomite and dolomitic limestone)has a good correlation with the sedimentary geomorphic highs and slope break zones.The favorable mound-shoal and dolomitic reservoirs are distributed around depressions at platform-margin and along highs and around sags in the basin.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platform-margin area in western Sichuan Basin is still the key area for exploration at present;while areas around Chengdu-Mianyang depression and Guangwang secondary depression inside the platform and areas around sags in central Sichuan-southern Sichuan are favorable exploration areas for dolomitic reservoirs of the Qixia Formation in the next ste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huan basin Lower Permian Qixia stage sequence stratigraphy three-order sequence mound-shoal complex carbonate platform RESERVOIR lithofacies paleogeography
下载PDF
Lithologic Hydrocarbon Deposits in Rift Lake Basins in Eastern China 被引量:2
3
作者 ZHENGHerong HEZongqua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3期644-650,共7页
The rift lake basins in the eastern China have abundant hydrocarbon resources of lithologic deposits, which resulted from excellent source rocks and multi-type sandbodies developed during strong rifting. Vertically, t... The rift lake basins in the eastern China have abundant hydrocarbon resources of lithologic deposits, which resulted from excellent source rocks and multi-type sandbodies developed during strong rifting. Vertically, the lithologic deposit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lowstand, lacustrine invasion and early highstand systems of third-order sequence corresponding to a secondary tectonic episode of strong rifting, and laterally they are closely related to various fans and turbidite sandbodies controlled by syn-sedimentary faults. A variety of lithologic traps have been developed in the rift lake basins, and they generally have favorable conditions of source-reservoir-seal assemblage an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dynamics, indicating that there is a great exploration potential of lithologic deposits in the rift lake basins. In order to obtain satisfactory effects of lithologic deposit exploration, it is required to combine new theories with advanced technical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ft lake basin dustpan-shaped rift lithologic deposit sequence stratigraphy sedimentation model
下载PDF
川西南部地区下二叠统栖霞阶层序地层特征及岩相古地理
4
作者 汤艳玲 李凌 +3 位作者 谭秀成 李明隆 芦飞凡 张本健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5-592,共18页
【目的】西接康滇古陆的四川盆地西南部下二叠统栖霞阶近年来展示出良好的勘探潜力,然而针对该地区地层充填规律及古地理格局的观点还并不统一,严重制约了下一步盆内精细的油气勘探和井位部署。【方法】以四川盆地西南部下二叠统栖霞阶... 【目的】西接康滇古陆的四川盆地西南部下二叠统栖霞阶近年来展示出良好的勘探潜力,然而针对该地区地层充填规律及古地理格局的观点还并不统一,严重制约了下一步盆内精细的油气勘探和井位部署。【方法】以四川盆地西南部下二叠统栖霞阶梁山组和栖霞组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野外剖面、钻井岩心和测录井等资料,在岩石类型与沉积相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海相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原理与方法,对栖霞阶层序界面进行识别。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以三级层序为编图单位,结合优势相原则,分别绘制研究区栖霞阶SQ0+SQ1和SQ2层序岩相古地理图。【结果】在栖霞阶中识别出4个三级层序界面,从下到上分别为梁山组底界面(I型)、栖一段内部界面(II型)、栖一段\栖二段界面(II型)和栖霞组\茅口组界面(I型),并将其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每个层序均由海侵域和高位域组成。通过层序地层格架的对比分析,认为栖霞阶下部的SQ0层序大致对应于传统划分的梁山组+栖一段下部地层,仅发育于研究区内的栖霞阶地层沉积前古地貌低地,并且具有向古地貌高地超覆的层序充填特征,中部的SQ1层序和上部的SQ2层序则遍布全区。川西南栖霞阶层序岩相古地理格局总体上表现为西接康滇古陆的海相碳酸盐岩台地,古地貌和沉积相带分异比较明显,自西向东依次为:康滇古陆及其东缘的潮坪、台内洼地、台内丘滩体,以及开阔—半局限海台地,而且沿台内坡折带发育的台内丘滩体往往具有环洼规模分布的趋势。【结论】通过剖析台内坡折带对碳酸盐岩成储的影响,指出SQ2层序(栖二段)是研究区栖霞阶最有利于台内丘滩体这一潜力储集相带发育的层位,环台洼坡折带发育的丘滩体相带附近是有利的勘探区。从层序地层学角度重新认识栖霞阶充填模式及岩相古地理特征,为川西南部下二叠统栖霞阶的下一步储层预测及勘探开发提供全新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地层充填模式 古地理格局 地质意义 栖霞阶 四川盆地西南部
下载PDF
箕状断陷湖盆裂陷期层序地层及沉积演化——以松辽盆地西南缘奈曼凹陷九佛堂组下段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晓丽 裴家学 +9 位作者 蔡国钢 郝亮 杨雪 何绍勇 刘海艳 王智勇 李秀明 秦喜春 范家铭 李丽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1-103,116,I0006,I0007,共16页
基于T-R(湖进—湖退)的层序划分方法,综合运用元素录井、三维地震、钻测井、岩心等资料,研究松辽盆地西南缘奈曼凹陷白垩系九佛堂组下段层序地层特征、沉积相和岩石学特征,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演化模式。结果表明:奈曼凹陷九佛堂组... 基于T-R(湖进—湖退)的层序划分方法,综合运用元素录井、三维地震、钻测井、岩心等资料,研究松辽盆地西南缘奈曼凹陷白垩系九佛堂组下段层序地层特征、沉积相和岩石学特征,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演化模式。结果表明:奈曼凹陷九佛堂组下段为1个T-R三级旋回,可划分为湖进、湖退两个体系域。构造上为西陡东缓的单断箕状凹陷,沉积体系受控盆断裂影响,具有明显的东西分带特征,西部陡坡带兼具牵引流及重力流特征,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东部斜坡带以牵引流特征为主,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层序演化过程中,构造沉降、沉积物供给、古地貌和可容空间等因素不断变化,造成层序格架内沉积相类型及发育规模的差异。湖进体系域(T旋回)沉积时期,物源供给充足,西斜坡控盆断裂运动不断产生新的可容空间,扇三角洲发育规模大,东斜坡可容空间受构造影响小,辫状河三角洲发育规模较小;湖退体系域(R旋回)沉积时期,西陡坡物源供给减弱,扇三角洲发育规模变小,东斜坡沉积物快速充填可容空间减小,辫状河三角洲砂体向湖盆进积,发育规模大。该结果为岩性油气藏勘探及裂陷期优势储层预测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箕状湖盆 松辽盆地西南缘 奈曼凹陷 白垩系 九佛堂组 裂陷期层序地层 物源方向 沉积演化
下载PDF
陆相断陷盆地层序类型与构造特征 被引量:29
6
作者 冯有良 周海民 +3 位作者 李思田 刘蕴华 董月霞 曹中宏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3-49,共7页
本文通过对中国东部古近纪—新近纪陆相断陷盆地层序地层的研究表明:陆相断陷盆地存在着同生断裂坡折带、同沉积构造挠曲坡折带两种基本坡折类型和无坡折的平缓地貌,由此决定了陆相断陷盆地有三种基本的层序类型,这就是同沉积断裂坡折... 本文通过对中国东部古近纪—新近纪陆相断陷盆地层序地层的研究表明:陆相断陷盆地存在着同生断裂坡折带、同沉积构造挠曲坡折带两种基本坡折类型和无坡折的平缓地貌,由此决定了陆相断陷盆地有三种基本的层序类型,这就是同沉积断裂坡折型层序——A 型层序;同沉积构造挠曲坡折型层序——B 型层序;无坡折的平缓型层序——C 型层序。这三种层序在纵向上有规律的叠置组合就构成了盆地层序充填序列。断陷盆地层序的充填序列一般为C→A→B→C型,但也可发育成其他类型如A→B→C 型或 B→C型。同沉积断裂坡折型层序和同沉积构造挠曲坡折型层序的低位域砂体和高位域扇三角洲成藏条件优越、地震剖面易于识别是隐蔽油气藏勘探的主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陆相断陷盆地 充填序列 中国东部 含油气盆地 隐蔽油气藏
下载PDF
松辽盆地断陷期超层序界面的地质属性刻画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24
7
作者 蒙启安 王璞珺 +1 位作者 杨宝俊 程日辉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6-54,共9页
松辽盆地断陷期分为 1个超层序组、3个超层序、6个层序。从火石岭组到营城组构成一个完整的活动大陆边缘火山—断陷超层序组。三个超层序分别为同碰撞期火山—断陷超层序 (火石岭组 )、火山间歇期断陷超层序(沙河子组 )和后碰撞期火山... 松辽盆地断陷期分为 1个超层序组、3个超层序、6个层序。从火石岭组到营城组构成一个完整的活动大陆边缘火山—断陷超层序组。三个超层序分别为同碰撞期火山—断陷超层序 (火石岭组 )、火山间歇期断陷超层序(沙河子组 )和后碰撞期火山—断陷超层序 (营城组 )。超层序组底界 T5界面是前三叠纪拼合基底与侏罗系火山岩—沉积岩互层序列之间的反射界面 ,界面上下层系之间的间断时限≥ 4 5 Ma;界面之下是古亚洲洋构造域时期形成的拼合基底 ,界面之上是鄂霍次克洋构造域形成的火山—沉积建造。超层序组顶界 T4 界面是断陷期火山岩—碎屑岩互层序列与上覆坳陷期正常沉积岩层序之间的反射界面 ,界面上下层系之间的间断时限为 3~ 5 Ma;界面之下是鄂霍次克洋构造域晚期形成的火山—沉积建造 ,界面之上是太平洋构造域早期形成的坳陷期沉积层序。层序对油气的控制作用十分明显。高产工业气藏主要见于超层序组的顶界面 ;工业气藏和低产气藏主要出现在层序界面附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界面 松辽盆地 油气地质意义 断陷期 地质属性 刻画 活动大陆边缘 超层序 反射界面 沉积建造 构造域 沙河子组 古亚洲洋 沉积层序 控制作用 碰撞期 沉积岩 火山岩 坳陷期 气藏 营城组 间歇期 侏罗系 三叠纪 碎屑岩
下载PDF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断陷盆地中的应用——以海拉尔盆地贝尔断陷为例 被引量:28
8
作者 渠永宏 廖远慧 +2 位作者 赵利华 白振强 斐之明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12期31-37,共7页
海拉尔断陷盆地贝尔断陷兴安岭群和南屯组具有多物源、小断块、构造期次复杂、沉积岩中含有火山碎屑夹层和凝灰质砂砾岩等特征。针对油区内凝灰质储层相变大、标志层不稳定、断层多而小、地层顶面剥蚀大、上下两套地层沉积体系不同的特... 海拉尔断陷盆地贝尔断陷兴安岭群和南屯组具有多物源、小断块、构造期次复杂、沉积岩中含有火山碎屑夹层和凝灰质砂砾岩等特征。针对油区内凝灰质储层相变大、标志层不稳定、断层多而小、地层顶面剥蚀大、上下两套地层沉积体系不同的特点,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的地质成因-沉积响应分析方法,对贝尔断陷兴安岭群和南屯组的沉积体系划分、地层基准面对储层物性的控制、区域性标志层的寻找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总结出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层序地层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盆地 高分辨率层序 残留盆地层序分析 小层划分 储层物性 标志层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震旦纪构造-——沉积演化特征 被引量:21
9
作者 杨云坤 石开波 +3 位作者 刘波 秦善 王杰琼 张学丰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29,共11页
本文在对塔里木盆地西北缘震旦系开展野外地质剖面实测工作及室内研究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分析认为,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下震旦统苏盖特布拉克组发育河流相、湖泊相、滨海相及三角洲相碎屑岩沉积,上震旦统奇格布拉克组发育局限台地潮... 本文在对塔里木盆地西北缘震旦系开展野外地质剖面实测工作及室内研究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分析认为,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下震旦统苏盖特布拉克组发育河流相、湖泊相、滨海相及三角洲相碎屑岩沉积,上震旦统奇格布拉克组发育局限台地潮坪亚相、台内滩亚相碳酸盐岩沉积,底部发育混积潮坪相沉积。根据震旦系地层岩石组合特征及C同位素演化趋势,将震旦系划分为3个Ⅲ级层序:ZSQⅠ、ZSQⅡ和ZSQⅢ,每个层序顶部分别对应一个不整合面。在此基础上建立塔里木盆地西北缘震旦纪拉张性裂谷沉积模式,并划分为3个构造沉积演化阶段:初始拉张阶段,对应于早震旦世早期,沉积一套粗碎屑岩堆积;快速拉张阶段,对应于早震旦世晚期,沉积一套湖相、滨海相、三角洲相砂岩,泥岩沉积,同时伴随玄武岩喷发;稳定沉降阶段,对应于晚震旦世,形成碳酸盐岩台地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震旦系 构造-沉积演化 层序地层 裂谷沉积
下载PDF
龙门山泥盆纪沉积盆地的古地理和古构造重建 被引量:34
10
作者 刘文均 郑荣才 李祥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9-119,共11页
位于扬子地块西缘的龙门山区,是著名的中生代冲断带,其中泥盆系发育,沉积类型多样,厚度巨大,既包括未经变质的稳定型,也包括浅变质的过渡型和活动型地层。根据推覆构造特点和不同类型泥盆系之间的关系,确认前山带、中山带和后山带,分别... 位于扬子地块西缘的龙门山区,是著名的中生代冲断带,其中泥盆系发育,沉积类型多样,厚度巨大,既包括未经变质的稳定型,也包括浅变质的过渡型和活动型地层。根据推覆构造特点和不同类型泥盆系之间的关系,确认前山带、中山带和后山带,分别包含了泥盆纪沉积的边缘带、过渡带和活动带的地层纪录。泥盆纪的沉积盆地则是一个NE向不对称的裂谷盆地,它的东南边缘,早期由于同生断裂的影响造成宽阔而复杂的古地理面貌和岩相、厚度变化。晚期由于海平面上升,沉积区扩大,边缘带成为宽阔平坦的碳酸盐台地,北段仍保留平行岸线的深水槽地,盆地西侧为较深水的浊积岩分布区,而后过渡为边缘浅水区。本区泥盆系的层序地层结构特点,是由多级不对称层序组成,沉降曲线则由两个下凹的曲线组成阶梯状。这些特点说明,该盆地具有伸展成因的裂谷性质,盆地的形成可能与沿着有根的叠瓦式低角度剪切断裂系发育的地壳伸展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盆系 层序地层 古地理 古构造重建 沉积盆地
下载PDF
中国东部第三系典型断陷盆地幕式构造旋回及层序地层特征 被引量:35
11
作者 严德天 王华 王清晨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5-190,共6页
应用盆地充填记录、盆地构造特征和盆地沉降史等信息,揭示了中国东部第三纪典型断陷盆地的幕式构造演化过程。幕式构造演化是断陷盆地层序形成和演化的关键因素,不同序次的构造幕控制不同序次的层序地层单元的形成和演化。中国东部古近... 应用盆地充填记录、盆地构造特征和盆地沉降史等信息,揭示了中国东部第三纪典型断陷盆地的幕式构造演化过程。幕式构造演化是断陷盆地层序形成和演化的关键因素,不同序次的构造幕控制不同序次的层序地层单元的形成和演化。中国东部古近系裂陷期经历了4个发育阶段,相应形成了4个二级层序。其中,强烈裂陷沉降幕发育深湖盆型层序,初始和晚期裂陷幕发育浅湖和河流-浅湖型层序。而新近系拗陷期可划分为2个阶段,形成2个二级层序,以河流和三角洲-浅湖型层序为特征。受裂陷幕控制的二级层序在中国东部各断陷盆地中具有很好的可对比性,但受低级幕式伸展事件控制的三级层序在不同盆地中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 断陷盆地 第三系 幕式构造旋回 层序地层
下载PDF
辽河坳陷西部凹陷北区湖盆深陷期层序地层响应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青春 鲍志东 贺萍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20,共10页
断陷湖盆是在张裂背景下形成的陆相湖盆,湖盆发育的不同阶段,层序地层特征各异。辽河坳陷西部凹陷北区湖盆深陷期经历了初始断陷阶段→快速沉降阶段→稳定沉降阶段→剧烈沉降阶段→短暂回返阶段共5个阶段,发育沙四段和沙三段。研究认为... 断陷湖盆是在张裂背景下形成的陆相湖盆,湖盆发育的不同阶段,层序地层特征各异。辽河坳陷西部凹陷北区湖盆深陷期经历了初始断陷阶段→快速沉降阶段→稳定沉降阶段→剧烈沉降阶段→短暂回返阶段共5个阶段,发育沙四段和沙三段。研究认为,湖盆深陷期研究区共发育2套三级层序,湖盆发育的不同阶段,分别形成了层序Ⅰ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以及层序Ⅱ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湖盆发育过程控制着地层充填样式,受构造坡度、水体深浅、物源供给及断裂活动强度等影响,不同区域形成了不同的地层叠加样式,导致了层序地层充填模式的差异,并最终影响着储集层的储集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湖盆 地层 层序 界面 储集层
下载PDF
内蒙古西部北山-银额地区石炭纪-二叠纪层序地层与沉积演化 被引量:14
13
作者 卢进才 史冀忠 +3 位作者 牛亚卓 宋博 张宇轩 余龙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101-3115,共15页
内蒙古西部北山-银额地区位于华北板块、塔里木板块和哈萨克斯坦板块的交汇带,构造背景复杂,一直是构造研究的热点地区。虽然研究区发育数千米以碎屑岩+火山岩+碳酸盐岩为特征的石炭系-二叠系,但层序地层与沉积演化研究十分薄弱,一定程... 内蒙古西部北山-银额地区位于华北板块、塔里木板块和哈萨克斯坦板块的交汇带,构造背景复杂,一直是构造研究的热点地区。虽然研究区发育数千米以碎屑岩+火山岩+碳酸盐岩为特征的石炭系-二叠系,但层序地层与沉积演化研究十分薄弱,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构造背景的认识。本文通过石炭纪-二叠纪区域地层对比与层序地层研究,分别建立了北山和银额2个地区石炭纪-二叠纪层序地层格架,明确了不同构造单元石炭纪-二叠纪层序地层具有良好的对比关系,为统一构造环境沉积的地质体。通过沉积演化研究,明确了研究区石炭纪-二叠纪具有"两坳一隆"的构造格架,并控制着沉积相的展布,早石炭世晚期北山地区南部接受沉积,之后逐渐伸展,晚石炭世晚期-早二叠世早期盆地沉积范围最大,盆地演化达到鼎盛。早二叠世晚期盆地开始萎缩,晚二叠世海水基本退出研究区,仅银额东北部接受了海相沉积。总之,层序地层及沉积演化研究指示研究区石炭纪-二叠纪为相同构造环境下形成的统一的陆内(板内)裂谷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山-银额地区 石炭纪-二叠纪 层序地层 沉积演化 构造环境 陆内裂谷盆地
下载PDF
断陷盆地边界断层分段的层序地层响应特征——以南堡凹陷西南庄断层上盘陡坡带东营组为例 被引量:10
14
作者 孙思敏 季汉成 +2 位作者 刘晓 赵忠新 陈亮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82-392,共11页
通过综合3D地震数据及钻井资料,以三级层序为时间单元制作了不同时期断层位移曲线和断面倾角分布图,对西南庄断层分段的断面几何学与东营组时期运动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南庄断层分段控制了其上盘褶皱几何形态。其中,向斜(半地堑... 通过综合3D地震数据及钻井资料,以三级层序为时间单元制作了不同时期断层位移曲线和断面倾角分布图,对西南庄断层分段的断面几何学与东营组时期运动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南庄断层分段控制了其上盘褶皱几何形态。其中,向斜(半地堑)位于断层位移极大段,背斜位于断层位移极小处即断层段连接处;断层分段的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具有明显对应关系,在位移极大段,断层面较陡,而断层段连接处,断层位移较小,对应的断层倾角也较小。边界断层分段活动控制了盆地内可容纳空间、物源供应和古地貌。在断层段中央附近断层活动速率最大,物源供应速率最低,可容纳空间一直是增长的,层序内部准层序以退积和加积式叠置方式为主。而断层段连接处,断层活动速率最小,物源供应速率最高,可容纳空间以下降为主,层序内部准层序以进积式叠置方式为主。因此,沿边界断层走向断层活动性差异控制了层序内部构成样式,是控制断陷盆地陡坡带储层和烃源岩发育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盆地 南堡凹陷 边界断层分段 层序地层 层序构成样式
下载PDF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体系分布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贤良 纪友亮 +3 位作者 樊太亮 王宏语 闫宁 陈晓艳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2-130,共9页
在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的指导下,综合利用地震、测井、钻井及岩心等资料,结合盆地构造演化特征,建立了梨树断陷断陷层(晚侏罗世火石岭组及早侏罗世沙河子组、营城组和登娄库组)层序地层格架。将梨树断陷断陷层划分为1个一级层序(TSq1)... 在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的指导下,综合利用地震、测井、钻井及岩心等资料,结合盆地构造演化特征,建立了梨树断陷断陷层(晚侏罗世火石岭组及早侏罗世沙河子组、营城组和登娄库组)层序地层格架。将梨树断陷断陷层划分为1个一级层序(TSq1)、3个二级层序(I—III)、7个三级层序(SQ1—SQ7),并在层序格架内进行沉积相划分和沉积体系研究,明确研究区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近岸水下扇和湖泊等沉积体系。冲积扇沉积体系主要分布在早期SQ2层序中;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分布在SQ3和SQ4层序中;SQ5,SQ6和SQ7层序则以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为主;近岸水下扇沉积体系主要发育在SQ4、SQ5和SQ6各层序的陡坡带。沉积体系在平面与纵向上的演化受古构造与古地貌的双重控制,提出梨树断陷SQ4和SQ5层序沉积砂体为较有利的勘探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树断陷 断陷层 层序地层 沉积体系 松辽盆地
下载PDF
幕式差异沉降运动对断陷湖盆中湖平面和水深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7
16
作者 操应长 姜在兴 夏斌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23-327,共5页
湖平面(相对和绝对)和水深是控制湖盆沉积作用的两个基本参数。在断陷湖盆中,由于盆地边界断层的幕式活动,导致盆地缓坡带基底发生差异沉降,相对湖平面、绝对湖平面和水深等参数可出现不统一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a)相对湖平... 湖平面(相对和绝对)和水深是控制湖盆沉积作用的两个基本参数。在断陷湖盆中,由于盆地边界断层的幕式活动,导致盆地缓坡带基底发生差异沉降,相对湖平面、绝对湖平面和水深等参数可出现不统一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a)相对湖平面、绝对湖平面和水深3个参数间出现不统一性变化;b)相对湖平面或水深在湖盆的不同构造位置出现不统一性变化。即在同一沉积时间单元内,湖盆中水深既有增加带也存在减小带,或者相对湖平面既存在上升带也存在下降带;但是绝对湖平面对于同一湖盆来说具有统一性变化。幕式差异沉降运动控制了盆地可容空间的变化,这种非统一性变化是某段时间内新生可容空间量(△Va)与外界水净流入量(△Vw)和沉积物充填量(△Vs)3个参数的综合响应。特别当△Va>△Vw+△Vs时,基底差异沉降运动引起湖盆出现强制性湖退作用,形成层序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容空间 湖平面 层序地层 差异沉降 断陷湖盆
下载PDF
陆相断陷盆地湖平面变化曲线与层序地层学框架模式讨论 被引量:11
17
作者 郭建华 朱美衡 +1 位作者 刘辰生 王明艳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7-92,共6页
 陆相断陷盆地形成于控凹断层长期稳定的下沉过程中,因此,湖平面的升降变化主要是受控凹断层的活动速率与活动特点、海侵及气候的控制。由于控凹断层活动的幕式性与阶段性,以及突发的海侵事件,导致湖平面升降变化轨迹为两段折线式,即...  陆相断陷盆地形成于控凹断层长期稳定的下沉过程中,因此,湖平面的升降变化主要是受控凹断层的活动速率与活动特点、海侵及气候的控制。由于控凹断层活动的幕式性与阶段性,以及突发的海侵事件,导致湖平面升降变化轨迹为两段折线式,即快速的湖侵与缓慢的湖退。在一个湖平面升降旋回过程中,形成了下部的湖侵体系域和上部的湖退体系域,可称之为T-R旋回沉积层序。层序的边界可能是由于幕式性的构造活动所反映出的局部的沉积间断与缺失,或者是由于突发性的海侵而造成的"沉没"。很显然,这种T-R旋回层序地层学格架模式缺乏大面积的暴露而形成的型层序边界。在其内部的构成上,由于没有明显的侵蚀不整合,也难以将"低位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区分开。尤其是在湖盆萎缩或"低位期",湖水退至湖盆中心,水体较浅,很难形成"低位期"的湖底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盆地 湖平面变化曲线 层序地层学 T-R旋回
下载PDF
苏丹Muglad盆地Fula坳陷白垩系Abu Gabra组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 被引量:18
18
作者 杨俊生 朱筱敏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94-1004,共11页
Fula坳陷白垩系Abu Gabra组是Muglad盆地第一裂谷旋回中形成的同裂谷期地层,它可以分为3个二级层序,自下而上是K1SSⅠ、K1SSⅡ和K1SSⅢ,它们分别与断陷期早期地层、断陷期中期地层和断陷期晚期地层相对应。其中二级层序K1SSⅠ和K1SSⅢ... Fula坳陷白垩系Abu Gabra组是Muglad盆地第一裂谷旋回中形成的同裂谷期地层,它可以分为3个二级层序,自下而上是K1SSⅠ、K1SSⅡ和K1SSⅢ,它们分别与断陷期早期地层、断陷期中期地层和断陷期晚期地层相对应。其中二级层序K1SSⅠ和K1SSⅢ各分为2个三级层序,K1SSⅡ则可进一步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综合应用地震和钻/测井资料,以三级层序为单元,完成了AbuGabra组沉积相分布与沉积体系预测工作。研究认为,阿加组的主要沉积类型包括:河流相、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辫状河三角洲相、近岸水下扇相、滨浅湖亚相、半深湖—深湖亚相。各沉积相带在Fula坳陷内的演化形成了5个主要沉积体系,分别是东北部的扇三角洲体系,西北部的三角洲体系、西部近岸水下扇体系、东南部辫状河三角洲体系以及早期的河流沉积体系。沉积体系的分布与演化受构造活动强度变化的控制,也受古地形和古地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glad盆地 层序地层学 裂谷盆地 沉积体系 Abu Gabra组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古近纪层序结构、充填样式及生烃潜力 被引量:39
19
作者 李绪宣 刘宝明 赵俊青 《中国海上油气》 CAS 2007年第4期217-223,239,共8页
琼东南盆地主要经历了古近纪裂陷和新近纪拗陷2个构造演化阶段,古近纪裂陷阶段的充填演化史可划分为始新统陆相湖盆充填阶段、崖城组海陆交互环境充填阶段和陵水组分割浅海环境充填阶段;与此对应,古近系可划分为S80-100、S70-80、S60-70... 琼东南盆地主要经历了古近纪裂陷和新近纪拗陷2个构造演化阶段,古近纪裂陷阶段的充填演化史可划分为始新统陆相湖盆充填阶段、崖城组海陆交互环境充填阶段和陵水组分割浅海环境充填阶段;与此对应,古近系可划分为S80-100、S70-80、S60-70等3个二级层序。根据凹陷的几何结构形态与层序界面、充填样式的关系,可将琼东南盆地裂陷期层序结构划分为地堑构造平行-似平行层序结构、半地堑构造发散-似发散层序结构和断陷过渡带似平行层序结构等3种类型。琼东南盆地裂陷期主要发育浅水型和深水型2种类型烃源岩,不同层序结构的凹陷具有不同的烃源岩类型和生烃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 古近纪 裂陷阶段 层序结构 充填样式 生烃潜力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湖盆萎缩期层序结构与沉积充填 被引量:13
20
作者 韩建辉 王英民 +1 位作者 李树青 张国田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79-486,共8页
萎缩期是陆相湖盆演化的重要阶段,但和断陷期、坳陷期相比,对湖泊萎缩期的沉积充填和层序构成的认识非常不足,研究也非常薄弱。松辽盆地的四方台期和明水期是典型的湖盆萎缩期,对其沉积充填和层序构成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学术界和工业界对... 萎缩期是陆相湖盆演化的重要阶段,但和断陷期、坳陷期相比,对湖泊萎缩期的沉积充填和层序构成的认识非常不足,研究也非常薄弱。松辽盆地的四方台期和明水期是典型的湖盆萎缩期,对其沉积充填和层序构成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学术界和工业界对这一重要阶段的认识和促进油气勘探。将四方台组、明水组划分为一个超层序,六个三级层序。对比分析了松辽盆地坳陷期与萎缩期地质特征,认为盆地萎缩期为地形平缓的浅水盆地,具有构造幅度低、可容空间小、湖平面升降频繁等特点。层序界面多表现为低角度不整合、低幅上超面以及沉积转换面等;沉积上,该段主要发育河流相、浅水湖泊、浅水三角洲等沉积相。层序结构上,由于没有明显坡折带,故采用两分法划分体系域,包括湖侵体系域(TST)和湖退体系域(RST);盆地边缘没有明显的的下切谷特征,砂体主要发育于湖侵体系域,很少发育湖底扇。从层序主控因素看,由于构造整体稳定,湖平面变化主要受气候和盆地古地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萎缩期 层序地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