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对储层流动单元层次性进行分析——以泌阳凹陷双河油田为例 被引量:36
1
作者 张尚锋 洪秀娥 +3 位作者 郑荣才 伊海生 张昌民 戴胜群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7-151,共5页
储层流动单元被应用于油气田开发储层描述以来 ,对研究油气田开发过程中储层内油气水运动规律及剩余油气分布规律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不同层次的储层流动单元研究 ,有助于指导油气开发不同阶段开发方案的制订、实施和完善。作者运用高... 储层流动单元被应用于油气田开发储层描述以来 ,对研究油气田开发过程中储层内油气水运动规律及剩余油气分布规律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不同层次的储层流动单元研究 ,有助于指导油气开发不同阶段开发方案的制订、实施和完善。作者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方法 ,以双河油田为例 ,重点分析解剖储层流动单元的层次性 ,探讨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与储层流动单元层次性的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储层流动单元 层次性 基准面旋回 剩余油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古近系文昌组地震层序地层单元定量识别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强虎 朱红涛 +2 位作者 杨香华 舒誉 黄众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76-1082,共7页
采用的定量识别技术对地层单元进行识别,充分利用地震属性信息,进行属性体约束下的层序界面自动追踪,借助Wheeler域转换实现层序单元定量划分。通过无井控条件下的恩平凹陷古近系文昌组的地震层序地层单元定量识别研究,建立等时地层单... 采用的定量识别技术对地层单元进行识别,充分利用地震属性信息,进行属性体约束下的层序界面自动追踪,借助Wheeler域转换实现层序单元定量划分。通过无井控条件下的恩平凹陷古近系文昌组的地震层序地层单元定量识别研究,建立等时地层单元及组合形态的地质模式,识别出2个准二级层序,并进一步划分出6个三级层序(SQ1~SQ6);以SQ6层序为例,对其最大洪泛面进行定量识别,进一步将SQ6层序高位体系域复合前积体分为Ⅰ幕与Ⅱ幕,2幕前积体内各识别出2期次一级沉积体。研究结果表明:定量识别技术在无井区可识别三级层序界面、体系域界面以及典型沉积体内幕期次,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层序地层单元 定量识别 内幕分析 恩平凹陷文昌组
下载PDF
测井资料小波变换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莹 潘保芝 +1 位作者 黄布宙 薛林福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08年第1期58-62,共5页
针对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单元的划分问题,利用迄今分辨率最高、连续性最好的测井资料,对其应用小波变换进行数据处理的方法。经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测井资料的小波变换能够很好地识别地质作用中的隐蔽周期。通过大量的实际对比工作,发现利用d... 针对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单元的划分问题,利用迄今分辨率最高、连续性最好的测井资料,对其应用小波变换进行数据处理的方法。经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测井资料的小波变换能够很好地识别地质作用中的隐蔽周期。通过大量的实际对比工作,发现利用dmey小波对自然伽玛曲线做一维连续小波变换,以及利用Daubechies小波对电阻率曲线做一维离散小波变换,都能在地层多级别旋回性的研究中取得较好效果,并且克服了利用岩心资料分析确定层序界面时的人为影响,弥补了利用岩心、地震等资料确定层序界面位置时的模糊缺陷,使层序界面的位置客观、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单元 测井资料 小波变换
下载PDF
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的储层流动单元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罗超 罗水亮 +3 位作者 窦丽玮 程中疆 胡光明 李林祥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2-32,共11页
基于岩心分析、测井及生产资料,针对马岭油田下侏罗统延9油层组辫状河储层纵横向相变快、非均质性强的特征,通过确定层序格架内储层及渗流屏障空间分布,优选参数将储层划分为E、G、M、P共4类流动单元,结合测井交会分析、岩相相序解剖及... 基于岩心分析、测井及生产资料,针对马岭油田下侏罗统延9油层组辫状河储层纵横向相变快、非均质性强的特征,通过确定层序格架内储层及渗流屏障空间分布,优选参数将储层划分为E、G、M、P共4类流动单元,结合测井交会分析、岩相相序解剖及沉积过程分析结果,对层序格架内流动单元空间分布的控制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短期旋回中,储层颗粒的分选、粒度中值及杂基含量制约着延9储层的岩石物理性质与渗流能力,使不同类型岩石相中沉积组构的差异特征控制着该级次流动单元的空间分布;短期基准面旋回中的各类沉积微相内不同岩相的垂向组合影响着该级次流动单元的垂向差异分布;沉积微相的平面分布与短期旋回内流动单元区带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心滩、辫状河道沉积为E、G类优质流动单元分布优势区;中期基准面旋回通过控制相序和相组合的变化,使不同基准面位置处同类沉积微相呈现不同的砂体叠置样式及规模,进而影响着各类流动单元相对比例的层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流动单元 层序地层 马岭油田 延9油层组
下载PDF
地球化学资料定量识别层序地层单元技术综述 被引量:4
5
作者 朱红涛 庄文娟 +1 位作者 黄众 刘强虎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7-73,共7页
应用地球化学资料识别层序地层单元的方法包括:碳氧同位素法、黏土矿物法、胶结物含量法、微量元素法、稀土元素法、TOC识别法、镜质体反射率法等。上述方法识别层序地层单元具有识别准确和分辨率高等优点,缺点是容易受到样品采样不连... 应用地球化学资料识别层序地层单元的方法包括:碳氧同位素法、黏土矿物法、胶结物含量法、微量元素法、稀土元素法、TOC识别法、镜质体反射率法等。上述方法识别层序地层单元具有识别准确和分辨率高等优点,缺点是容易受到样品采样不连续的限制和受成岩作用、岩浆作用、构造作用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多地球化学指标结合识别层序地层单元的基础上,还应结合测井、地震、古生物等资料开展层序地层单元综合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单元 地球化学资料 微量元素法 黏土矿物法 综合方法
下载PDF
断陷湖盆层序地层单元与油气的关系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卫红 姜在兴 +1 位作者 吴明荣 赵俊青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02-205,共4页
陆相湖盆层序地层单元与油气存在密切关系,目前对两者关系的研究还远远不够,因此深入研究层序地层界面及所夹持的地层,对分析油气形成、聚集过程具特殊的意义.针对层序地层单元与油气的关系,通过实例分析,总结了体系域中4种成藏模式和... 陆相湖盆层序地层单元与油气存在密切关系,目前对两者关系的研究还远远不够,因此深入研究层序地层界面及所夹持的地层,对分析油气形成、聚集过程具特殊的意义.针对层序地层单元与油气的关系,通过实例分析,总结了体系域中4种成藏模式和主要层序地层界面(初次湖泛面,最大湖泛面)对油气成藏的影响和控制.同时进行了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研究,以准层序单元为单位,结合实例对准层序与油气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进行了单井及连井剖面分析,把层序地层单元研究与沉积相有机地结合起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湖盆 层序地层单元 油气聚集 油气形成 成藏模式 沉积相
下载PDF
杏十二区葡Ⅰ3小层储层沉积模式 被引量:5
7
作者 范广娟 马世忠 文慧俭 《中外能源》 CAS 2011年第3期64-67,共4页
杏十二区纯油区位于杏树岗油田南部,葡Ⅰ2、葡Ⅰ3为主力油层,其他为非主力油层。为分析葡Ⅰ3小层6沉积时间单元储层沉积特征并进行合理有效的开发调整,以河流沉积学理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新理论为依据,提出井井对比方法、平面井网对... 杏十二区纯油区位于杏树岗油田南部,葡Ⅰ2、葡Ⅰ3为主力油层,其他为非主力油层。为分析葡Ⅰ3小层6沉积时间单元储层沉积特征并进行合理有效的开发调整,以河流沉积学理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新理论为依据,提出井井对比方法、平面井网对比法、成因移界方法,解决了复杂的河流-三角洲地层统层对比的难题。识别出1种亚相7种微相类型,并建立了测井微相模式。结果显示,杏十二区葡Ⅰ3小层6沉积时间单元存在分流河道、小型决口河道、废弃河道、天然堤、决口扇、溢岸砂、分流间泥等多种类型储层,但以各类河道(分流河道、小型决口河道、废弃河道)砂体为主;天然堤、决口扇、溢岸砂多为含泥粉砂、粉砂质泥和纯泥,很难成为有效储层。精细刻画成因单砂体,建立了3种储层沉积模式,即大型复合河道砂体、中型分流河道砂体、小型分流河道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时间单元 测井微相模式 沉积微相 沉积模式 层序地层学
下载PDF
陆相地层的层序地层学:层序的特征与模式 被引量:8
8
作者 刘立 王东坡 《岩相古地理》 CSCD 1996年第5期47-53,共7页
陆相地层的层序地层学研究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尤其在层序的组成、层序界线和最大洪泛面的识别以及层序模式的建立等方面研究得比较深入。层序地层的组成包括层序组合和层序的内部单元。层序界线和最大洪泛面的识别是陆相地层层序... 陆相地层的层序地层学研究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尤其在层序的组成、层序界线和最大洪泛面的识别以及层序模式的建立等方面研究得比较深入。层序地层的组成包括层序组合和层序的内部单元。层序界线和最大洪泛面的识别是陆相地层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关键。目前已初步建立了箕状断陷盆地、坳陷盆地以及冲积地层背景的层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地层 层序地层学 层序模式 层序组合
下载PDF
多重地层划分理论及其在四川盆地寒武系底界划分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邓鸿斌 满玲 +2 位作者 陈文 洪海涛 刘鑫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3年第1期1-4,11,共5页
四川盆地寒武系的底界,既存在与中国乃至全球一致的生物地层界线,完全对应于年代地层单位界线,其界线点为第一个小壳化石带Anabarites-Protohertzina-Arthrochites组合带之底;同时还存在一条生产上实用的辅助界线,即岩石地层单位界线,... 四川盆地寒武系的底界,既存在与中国乃至全球一致的生物地层界线,完全对应于年代地层单位界线,其界线点为第一个小壳化石带Anabarites-Protohertzina-Arthrochites组合带之底;同时还存在一条生产上实用的辅助界线,即岩石地层单位界线,界线点为碳酸盐岩和碎屑岩的分界,完全对应于测井曲线伽玛值突然降低的界线。从多重地层划分理论的角度来说,这两类界线都是合理并实用的,很好地解决了寒武系与震旦系分界线长期争论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地层划分理论 寒武系底界 岩石地层单位 生物地层单位 年代地层单位 测井地层单位
下载PDF
景泰盆地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鲁挑建 马代兵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22,共4页
以景泰中生代含煤盆地(陆相聚煤盆地)为研究对象,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依据地质露头资料,探索了富煤单元的预测方法。通过研究,划分出本区各级层序地层单元,确定了富煤单元的形成条件和富煤带的分布部位:景泰盆地含煤段(J1、J21)可识别出... 以景泰中生代含煤盆地(陆相聚煤盆地)为研究对象,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依据地质露头资料,探索了富煤单元的预测方法。通过研究,划分出本区各级层序地层单元,确定了富煤单元的形成条件和富煤带的分布部位:景泰盆地含煤段(J1、J21)可识别出4个成因地层单元;J1的煤1、煤2组富煤带分布于泥炭供给充足,且盆地沉降速度与泥炭堆积速度均衡的部位;J21的煤3、煤4组富煤带分布于盆缘与沉降中心之间,并靠近沉降中心的一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泰盆地 层序地层学 成因地层单元 沉积体系 聚煤模式
下载PDF
辽西地区花岗岩的形成时代 被引量:6
11
作者 孙景贵 连长云 《辽宁地质》 1997年第1期24-29,共6页
位于华北板块北缘构造-岩浆带内的辽西地区,广泛发育不同类型的花岗岩。作者将其划分为:①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系列;②含石榴石二长花岗岩系列;③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系列。研究结果表明,这3个系列的花岗岩均形成于中生代,是深... 位于华北板块北缘构造-岩浆带内的辽西地区,广泛发育不同类型的花岗岩。作者将其划分为:①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系列;②含石榴石二长花岗岩系列;③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系列。研究结果表明,这3个系列的花岗岩均形成于中生代,是深部物质(下地壳或上地幔)分层熔融的产物。这一认识与花岗岩主体形成于古生代的观点是截然不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同位素 形成时代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层序地层特征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运振 刘震 +1 位作者 郭彦如 韩品龙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4期26-36,共11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钻井、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分析,寻找作为层序界面的冲刷侵蚀面与不整合面,认为延长组岩石地层单元的划分存在穿时性。延长组沉积时期鄂尔多斯盆地为克拉通盆地,其沉积层序特征:①三级层序在盆地内厚度变化不大,...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钻井、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分析,寻找作为层序界面的冲刷侵蚀面与不整合面,认为延长组岩石地层单元的划分存在穿时性。延长组沉积时期鄂尔多斯盆地为克拉通盆地,其沉积层序特征:①三级层序在盆地内厚度变化不大,发育稳定;②沉积坡折带为主要的坡折类型,不会形成巨厚的低位体系域砂体;③物源控制了湖平面之上砂体的分布,坡折带控制了湖平面之下砂体的分布;④整个层序结构具有多物源多旋回充填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 层序边界 体系域 岩石地层单元 穿时
下载PDF
渤海下第三系层序地层特征及油气分布规律初探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存志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7年第1期29-37,共9页
根据Vail的层序地层学理论,建立了渤海下第三系层序地层沉积模型,将下第三系分为3个层序,3个层序具有相同的结构,沉积环境,接触关系等特征,每个层序内有3个重要界面,分为4个体系域,体系域边界及体系特征可大范围追踪对比,渐新... 根据Vail的层序地层学理论,建立了渤海下第三系层序地层沉积模型,将下第三系分为3个层序,3个层序具有相同的结构,沉积环境,接触关系等特征,每个层序内有3个重要界面,分为4个体系域,体系域边界及体系特征可大范围追踪对比,渐新统的体系域又划分出准层序组,准层序。研究表明不同体系域的储层特征明显不同,油气分布与层序相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下第三系 层序 地层特征 油气分布 体系域 地层单元 层序相带
全文增补中
西非下刚果盆地深水水道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18
14
作者 李全 吴伟 +5 位作者 康洪全 任世君 逄林安 杨婷 蔡露露 刘小龙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17-929,共13页
深水水道体系是从大陆斜坡到深海盆地"源-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国际深水油气勘探的重要储层类型。对下刚果盆地中新统深水水道沉积特征、充填演化和控制因素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盆地动力学过程的认知和提高深水储层... 深水水道体系是从大陆斜坡到深海盆地"源-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国际深水油气勘探的重要储层类型。对下刚果盆地中新统深水水道沉积特征、充填演化和控制因素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盆地动力学过程的认知和提高深水储层的预测精度。通过应用三维地震、测井和录井资料综合分析,基于层序地层学、地震地层学和地震地貌学研究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对下刚果盆地中新统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深水沉积单元、深水水道发育类型、复合水道体系发生、发展、衰退和消亡的演化过程,以及控制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下刚果盆地中新统地层以最大水退面和初始水进面为层序界面,可以划分出14个四级层序,其中四级层序SQ1L,SQ2L,SQ3L,SQ4L,SQ5L,SQ6L和SQ7L是深水水道发育的主要时期。深水水道具有侵蚀界面、水道充填、内天然堤、外天然堤、末端朵体、远洋沉积和滑塌块体7类深水沉积单元,其中水道充填和末端朵体是砂质沉积单元。研究区深水水道可以划分为单期下切、单期加积、垂向加积复合、侧向迁移复合4种基本类型,其中垂向加积复合水道和侧向迁移复合水道同时出现在四级层序SQ7L内,指示了水道充填演化中"自旋回"因素的控制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构造隆升是形成深水富砂水道体系的原动力,西非海平面变化控制着三级层序的发育,制约着深水水道复合体的发育规模。气候由温室转变为冰室的交替变化控制了深水砂质重力流沉积和深海泥质沉积的四级层序发育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流沉积 高精度层序格架 沉积单元 深水水道 水道类型 “源-汇”系统 控制因素 中新统 下刚果盆地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油砂山油田下油砂山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曾力 汤军 +4 位作者 廖春 刘青文 林益康 史玉成 张煜 《地质学刊》 CAS 2014年第4期542-549,共8页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岩芯、钻井、测井资料的综合研究,进行了柴达木盆地油砂山油田下油砂山组地层划分与对比。以测井曲线上识别出的区域稳定的标准层建立单井层序框架,在单井层序划分的基础上,在研究区选择大致平行和...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岩芯、钻井、测井资料的综合研究,进行了柴达木盆地油砂山油田下油砂山组地层划分与对比。以测井曲线上识别出的区域稳定的标准层建立单井层序框架,在单井层序划分的基础上,在研究区选择大致平行和垂直物源2个方向,进行密集井网的连井剖面对比,建立了研究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以短期和超短期旋回层序为等时地层格架内的对比单元,在地层格架内研究砂体的展布、沉积相的发育演化过程,预测储层,指导油田后期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砂山油田 下油砂山组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等时地层格架 对比单元 柴达木盆地 青海
下载PDF
从层序地层学角度论岩石地层单位界线的厘定与优化 被引量:8
16
作者 苏文博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9-24,共6页
以碳酸盐台地内部、边缘及盆地3个不同相区的岩石地层基本单位———组为实例,从层序地层学角度论述了岩石地层单位界线的厘定与优化方案,认为以层序(尤其是Ⅰ型层序)界面及体系域之间界面(即初始海泛面、最大海泛面等)作为一些... 以碳酸盐台地内部、边缘及盆地3个不同相区的岩石地层基本单位———组为实例,从层序地层学角度论述了岩石地层单位界线的厘定与优化方案,认为以层序(尤其是Ⅰ型层序)界面及体系域之间界面(即初始海泛面、最大海泛面等)作为一些组的新界线,将会更有利于野外岩石地层单位的识别与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学 岩石地层学 岩石地层单位 界线优化
下载PDF
华北地层大区下寒武统特征岩性组合对比与岩石地层划分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德正 《山东国土资源》 2018年第1期1-16,共16页
根据华北地层大区下寒武统引用地层单位的特征岩性组合构成及其与鲁中特征岩性组合序列的对比,按照"两灰两红"的沉积格局,建立完整连续的岩石地层单位序列:雨台山组—李官组—余粮村组—馒头组。山西及以西各地的霍山组与馒... 根据华北地层大区下寒武统引用地层单位的特征岩性组合构成及其与鲁中特征岩性组合序列的对比,按照"两灰两红"的沉积格局,建立完整连续的岩石地层单位序列:雨台山组—李官组—余粮村组—馒头组。山西及以西各地的霍山组与馒头组的底部层位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岩性组合 岩石地层单位 序列 下寒武统 华北地层大区
下载PDF
随南地区武当岩群地层层序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雄伟 汪国虎 《湖北地矿》 2000年第1期3-11,19,共10页
在安居镇、随州市、均川幅一比五万区调成果的基础上 ,通过广泛综合对比分析 ,认为随南地区武当岩群 (原随县群 )实为“大套有序 ,局部无序”之构造 (岩石 )地层单位 ,由下至上可划分为三个岩石组 :一岩石组 (变沉积岩岩组 )、二岩组 (... 在安居镇、随州市、均川幅一比五万区调成果的基础上 ,通过广泛综合对比分析 ,认为随南地区武当岩群 (原随县群 )实为“大套有序 ,局部无序”之构造 (岩石 )地层单位 ,由下至上可划分为三个岩石组 :一岩石组 (变沉积岩岩组 )、二岩组 (变火山岩岩组 )、三岩组 (变沉积火山岩岩组 ) ,并对建立三岩组正式组级构造 (岩石 )地层单位名称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南地区 武当岩群 地层层序 地质特征 前震旦纪
下载PDF
大连金州地区震旦纪─早寒武世地层格架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国仁 张长捷 韩晓平 《辽宁地质》 1994年第1期144-153,共10页
大连金州地区震旦纪、早寒武世地层发育。本区该套地层可划分为震旦纪辽南超层序和早寒武世满家滩超层序,在其内部又可进一步划分为南关岭层序、棋盘磨层序、陆海层序、葛屯层序、大林子层序和草坨子层序六个层序地层单位。各层序之间... 大连金州地区震旦纪、早寒武世地层发育。本区该套地层可划分为震旦纪辽南超层序和早寒武世满家滩超层序,在其内部又可进一步划分为南关岭层序、棋盘磨层序、陆海层序、葛屯层序、大林子层序和草坨子层序六个层序地层单位。各层序之间均为不整合,其类型包括陆上暴露带、海岸暴露带及海侵面。每个层序仅由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组成。前者为退积地层结构,后者为进积地层,而中间饥饿段却表现为以加积为主,所有变化都与相对海平面及全球海平面变化有关。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区域地层格架,指出了本区该时期沉积范围主要在台地之内部(中陆架),局部发育深水陆棚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旦纪 早寒武世 地层格架
下载PDF
永泰地区早白垩世深成岩体的划分及形成环境
20
作者 何道金 《福建地质》 2001年第1期30-36,共7页
永泰序列系复式深成岩体 ,由 4个深成岩体、 4 8个侵入体组成。按岩石谱系单位可划分为 3个单元、 2个独立单元及若干亚单元。其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 ,属同熔型花岗岩类。岩体受北北西向及北东东向断裂控制 ,为拉张环境下被动就位。
关键词 永泰序列 早白垩世 深成岩体 张拉环境 花岗岩 就位机制 侵入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