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层序岩相古地理编图在岩相古地理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38
1
作者 侯中健 陈洪德 +2 位作者 田景春 覃建雄 彭军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76-382,共7页
岩相古地理图既是记录和说明地质作用过程中构造演化和沉积历史的重要图件 ,又是反映沉积学研究现状的标志之一。早期岩相古地理研究中 ,经典的年代地层单元编图为古地理研究奠定了基础。以板块理论为指导、以岩石地层为单元的优势相编... 岩相古地理图既是记录和说明地质作用过程中构造演化和沉积历史的重要图件 ,又是反映沉积学研究现状的标志之一。早期岩相古地理研究中 ,经典的年代地层单元编图为古地理研究奠定了基础。以板块理论为指导、以岩石地层为单元的优势相编图是第二代岩相古地理编图的标志 ,层序地层学理论的提出和发展 ,为岩相古地理编图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作者以川滇黔桂地区泥盆系为例 ,在对中国南方部分地区泥盆系海相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上 ,选择了层序、体系域、层序界面或相关界面为编图单元 ,进行了编制层序岩相古地理图的尝试。实践表明 ,层序岩相古地理图能够用更客观的动态变化来反映盆地的充填和演化历史 ,具有等时性、成因连续性和实用性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古地理层序地层学 层序岩相古地理图 编图单元 沉积盆地 泥盆纪
下载PDF
中扬子地区下寒武统岩相古地理及页岩气成藏条件分析 被引量:27
2
作者 邱小松 胡明毅 胡忠贵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174-3185,共12页
以中扬子地区下寒武统海相页岩为研究对象,以野外剖面及岩心观察、测井资料解释、岩石学微观分析、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及等温吸附模拟为手段,对研究区早寒武世水井沱期岩相古地理特征,泥页岩的分布特征、生气能力、储层特征等进行论述。... 以中扬子地区下寒武统海相页岩为研究对象,以野外剖面及岩心观察、测井资料解释、岩石学微观分析、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及等温吸附模拟为手段,对研究区早寒武世水井沱期岩相古地理特征,泥页岩的分布特征、生气能力、储层特征等进行论述。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水井沱期主要发育碳酸盐岩缓坡、浅水陆棚和深水陆棚沉积,其中泥页岩主要分布于深水陆棚沉积环境中,沉积厚度主体为100-250 m;有机碳质量分数平均为2.23%,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型,有机质成熟度普遍达到高-过成熟阶段;具一定量的微孔隙和微裂缝为游离气提供储集空间,有机质质量分数高可以提高吸附气的含量。根据页岩厚度、埋深、有机碳质量分数、有机质成熟度、含气量及保存条件等信息,预测出五峰—酉阳和崇阳—通山2个有利勘探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扬子地区 下寒武统 岩相古地理 生气能力 储层特征 有利勘探区带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双城地区扶余油层层序地层格架与沉积体系展布 被引量:8
3
作者 邓庆杰 胡明毅 +1 位作者 胡忠贵 吴玉坤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09-622,共14页
通过多口岩心精细观察,结合135口探井资料分析,识别出各种沉积微相标志,确定了松辽盆地北部双城地区扶余油层主要为曲流河-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进一步划分为5种亚相、11种微相。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岩-电结合、井-震结... 通过多口岩心精细观察,结合135口探井资料分析,识别出各种沉积微相标志,确定了松辽盆地北部双城地区扶余油层主要为曲流河-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进一步划分为5种亚相、11种微相。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岩-电结合、井-震结合等技术手段,识别层序界面,将其详细划分为2个长期基准面半旋回、7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建立等时层序地层格架。以中期基准面旋回为编图单元,结合地震属性综合分析,编制了不同时期岩相古地理图,分析其演化规律,建立沉积模式,研究表明:研究区扶余油层主要经历了2个大的演化阶段:Q3-sq1—Q4-sq1时期,由浅水三角洲平原沉积逐渐向曲流河沉积转换;Q4-sq2—Q4-sq3时期,由曲流河沉积向浅水三角洲平原、前缘沉积转换,反映水体先变浅又逐渐变深的一次湖退-湖侵沉积过程,为近期油气勘探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城地区 扶余油层 地层格架 岩相古地理图 沉积模式
下载PDF
晚中生代─新生代南海周缘地块运动与南海演化 被引量:12
4
作者 袁友仁 杨树康 +3 位作者 汤贤赞 王保贵 侯红明 柳枞阳 《热带海洋》 CSCD 1994年第2期9-16,共8页
报道了由华南几个盆地的古地磁数据综合而得的反映该区白垩纪以来古纬度变化曲线,结合Schmidtke等(1990)发表的加里曼丹150Ma以来的古地磁数据,表明华南与加里曼丹在40Ma前具有大致相同的古纬度变化史,差异... 报道了由华南几个盆地的古地磁数据综合而得的反映该区白垩纪以来古纬度变化曲线,结合Schmidtke等(1990)发表的加里曼丹150Ma以来的古地磁数据,表明华南与加里曼丹在40Ma前具有大致相同的古纬度变化史,差异仅出现在距今30Ma前后和10Ma以来。若此趋势可靠,则可作出下列推断:(1)南海的扩张只能发生在距今30Ma附近或10Ma以后华南与加里曼丹反向运动时期;距今30Ma的扩张已被广为接受;(2)华南与加里曼丹之向可能存在的古南海只能在91Ma之前存在;(3)南海演化可能存在两期扩张。南海的拟合可通过沿3500m等深线的先道时针旋转、后北向平移两个步骤完成。这与Hayashida等(1991)提出的日本海张开与扩张模式很相似,提示东亚边缘海的形成和演化可能具有同样的机制。华南距今50Ma以来的古纬度变化与Tapponnier(1982)的传播挤出构造模式所预期的基本吻合,表明距今50Ma以来华南古纬度变化的运动学机制可用Tapponnier模式作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周缘 地块运动 南海演化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部钾盐成矿条件及远景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更 文华国 +1 位作者 李建兵 王启宇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0-63,共4页
塔里木盆地西部是中国最重要和最有潜力的固体钾盐矿勘查区之一。本文通过对该地区莎车和库车两个次级坳陷盆地的钾盐成矿条件综合分析,提出塔里木盆地西部莎车盆地的成钾条件整体上优于库车盆地;K+含量、溴含量和溴氯系数与古地理和古... 塔里木盆地西部是中国最重要和最有潜力的固体钾盐矿勘查区之一。本文通过对该地区莎车和库车两个次级坳陷盆地的钾盐成矿条件综合分析,提出塔里木盆地西部莎车盆地的成钾条件整体上优于库车盆地;K+含量、溴含量和溴氯系数与古地理和古盐度呈很好的相关性,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古地理、古盐度的耦合关系研究表明成钾有利区块往往位于深水泻湖区,且越接近海源的相带越有利于成钾。综合分析认为,莎车盆地的阔什塔什地区、吾合沙鲁,以及库车盆地大宛其地区具有优越的成钾条件,应为塔里木盆地固体钾盐矿勘查优选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盆地 莎车盆地 钾盐 岩相古地理 地球化学特征 成矿条件
下载PDF
中国干旱区形成的古地理过程 被引量:10
6
作者 汪久文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CD 1997年第1期1-8,共8页
本文扼要的论述了自第三纪以来我国干旱区形成的原因及古地理过程,并将全过程分为森林化(过程)时期、草原化(过程)时期以及荒漠化(过程)时期,以及每一时期的特征及对现代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 中国 干旱区 古地理过程 森林化时期 草原化时期
下载PDF
日本汉文古类书《秘府略》文献价值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唐雯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4年第5期24-32,共9页
文章通过对日本所编大型汉籍类书《秘府略》的引用文献的统计和分析,介绍了其所保留的珍密文献,并通过与《太平御览》相同部类的比较,推测了《秘府略》保留《修文殿御览》残文的可能性,从而揭示了《秘府略》的重要文献价值。
关键词 秘府略 类书 引用文献 辑本 文献价值
下载PDF
阿尔及利亚韦德迈阿次盆地FTEb区块三叠系层序-岩相古地理 被引量:1
8
作者 胡忠贵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16,163,共6页
FTEb区块是阿尔及利亚韦德迈阿次盆地的主要产油区之一,通过开展该区主要产层三叠系地层的层序-岩相古地理等基础研究对于深化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沉积相分析,确定Serie inf组为辫状河沉积,T1组和T2组为曲流河沉积;以Cross的高... FTEb区块是阿尔及利亚韦德迈阿次盆地的主要产油区之一,通过开展该区主要产层三叠系地层的层序-岩相古地理等基础研究对于深化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沉积相分析,确定Serie inf组为辫状河沉积,T1组和T2组为曲流河沉积;以Cross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识别出3类层序界面类型,将三叠系地层划分出2个长期旋回和6个中期旋回。在沉积相和层序地层划分的基础上,以各中期层序的上升和下降相域为编图单元,编制、讨论了Serie inf^T2组期MSC1~MSC5中期层序上升、下降半旋回相域的岩相古地理特征,其沉积相带的演化具有明显的规律性,辫状河流相中的心滩沉积和曲流河相中的边滩沉积主要发育于上升半旋回相域,各期叠置发育的心滩和边滩砂体组成有利储集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TEb区块 三叠系 河流相 层序-岩相古地理 有利储集相带
下载PDF
补“屚”——兼说相关诸字 被引量:3
9
作者 赵平安 《汉字汉语研究》 2019年第1期3-6,125,共5页
清华简《邦家处位》屚作■,印证了许慎训屚为"屋穿水下也"的正确性,也印证了训屚所从尸为"屋也"的正确性。"尸"表示屋,与屋的形、义有关。屋的本义应如段玉裁所说为"室之覆",即屋顶、屋盖,引... 清华简《邦家处位》屚作■,印证了许慎训屚为"屋穿水下也"的正确性,也印证了训屚所从尸为"屋也"的正确性。"尸"表示屋,与屋的形、义有关。屋的本义应如段玉裁所说为"室之覆",即屋顶、屋盖,引申表示房屋。《说文》所收籀文屋是在"室"的基础上加上"室之覆"。籀文省简形成了小篆的屋字。小篆屋字上的"尸"来源于"室之覆",与尸体的"尸"属于异源合流的关系。"尸"由于在屋字中作偏旁,因此被赋予了房屋的含义。从秦简庑字异体看,秦代尸旁已被赋予房屋的意义,因此屚字的产生不会太早,也不会太晚,应在籀文与古隶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宀雨] 字源 清华简
下载PDF
论“细辛不过钱” 被引量:2
10
作者 禹建春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36-36,共1页
通过对古文献的研究,对细辛的临床应用进行了讨论,深层次认识“细辛不过钱”的含义及其局限性,结合现代药理的研究,提出细辛临床应用的原则。
关键词 细辛 用量 临床应用 文献研究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北部上古生界沉积体系特征及古地理演化 被引量:25
11
作者 郭艳琴 王美霞 +6 位作者 郭彬程 蔡志成 惠磊 何子琼 马瑶 李文厚 李百强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3-104,共12页
通过大量的野外露头勘察、钻井岩心观察以及镜下薄片鉴定等方法,对盆地西缘上古生界的沉积体系特征及不同时期的古地理环境演化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以河流沉积、湖泊沉积、三角洲沉积和障壁海岸沉积体系为主。羊虎沟期,... 通过大量的野外露头勘察、钻井岩心观察以及镜下薄片鉴定等方法,对盆地西缘上古生界的沉积体系特征及不同时期的古地理环境演化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以河流沉积、湖泊沉积、三角洲沉积和障壁海岸沉积体系为主。羊虎沟期,区内主要以潟湖沉积为主,可见条带状分布的潮道沉积,障壁砂坝沉积规模较小,东北部出现扇三角洲沉积;太原期,潟湖沉积范围相对缩小,中部地区自北向南演变为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沉积,东北部扇三角洲沉积范围进一步扩大;山西期,整体表现为中部自北向南依次发育曲流河、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沉积,而西部和东部发育浅湖沉积;下石盒子期,北部物源供应充足,研究区自北向南依次发育辫状河沉积、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而研究区西北部及东南部的浅湖沉积范围均有所收缩;上石盒子期,北部物源供应相对减弱,北部演变为曲流河沉积,向南依次发育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沉积,南部浅湖沉积范围整体向北部扩张,同时西南部也出现浅湖沉积;石千峰期,研究区北部沉积范围往南收缩,古地理格局整体表现为中部河流三角洲沉积,而西部、东南部和东部地区以浅湖沉积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体系 古地理演化 上古生界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西山煤田石炭—二叠纪岩相古地理演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朱伟鹏 宋公社 +1 位作者 陈强 周安朝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0-33,共14页
通过解译钻孔岩心数据对西山煤田石炭一二叠纪含煤地层沉积环境进行分析,识别出3种主要的沉积体系及若干沉积亚环境和微环境类型。晚石炭世本溪组沉积期主要发育碳酸盐台地-潟湖-潮坪沉积体系;晚石炭世一早二叠世太原组沉积期主要发育... 通过解译钻孔岩心数据对西山煤田石炭一二叠纪含煤地层沉积环境进行分析,识别出3种主要的沉积体系及若干沉积亚环境和微环境类型。晚石炭世本溪组沉积期主要发育碳酸盐台地-潟湖-潮坪沉积体系;晚石炭世一早二叠世太原组沉积期主要发育碳酸盐台地-障壁岛-潟湖-潮坪沉积体系。早二叠世山西组沉积期开始,西山煤田地区发生区域性海退,开始发育以浅水三角洲为典型特征的沉积体系。区域沉积环境由早期的陆表海到中期的海陆过渡,晚期演化为河控三角洲。聚煤作用发生于太原组和山西组沉积期,潟湖、潮坪和三角洲平原是最为有利的聚煤场所。太原组煤层产于潟湖-潮坪,砂岩厚的区域则煤层厚;而山西组煤层产于三角洲平原,泥岩厚的区域则煤层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山煤田 石炭—二叠纪 岩相古地理演化
下载PDF
谈两版圆体类龟腹甲的释读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子杨 《出土文献》 CSSCI 2021年第3期20-27,154,共9页
本文对两版圆体类龟腹甲的卜辞释文进行了重新释读,纠正了以往释文的一些错误,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和值得注意的现象。
关键词 甲骨文 龟腹甲 文字释读
下载PDF
“竜”字音釋——談魚通轉例說之八
14
作者 孟蓬生 《历史语言学研究》 CSSCI 2014年第1期203-214,共12页
本文認為'竜'(所謂'龍'字古文)最初本罵'章'字之異寫。'章(竜)'前上古音本歸侵(談)部,與'龍'(前上古音在侵部)讀音相同,可以通假。其後讀音發生分化,分別轉入陽部或東部。後人用'章'... 本文認為'竜'(所謂'龍'字古文)最初本罵'章'字之異寫。'章(竜)'前上古音本歸侵(談)部,與'龍'(前上古音在侵部)讀音相同,可以通假。其後讀音發生分化,分別轉入陽部或東部。後人用'章'字表示其陽部音,用'竜'字表示其東部音(多借罵'龍'字),'竜'和'章'遂由異寫字而成為同源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字 上古音 侵部 談部 陽部 東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