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早期梅毒患者出现血清固定概率的列线图预测模型
1
作者 李蜜 蒋进 《传染病信息》 2024年第3期208-214,共7页
目的建立并验证包含3个临床参数的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阴性早期梅毒患者治疗后出现血清固定的发生概率。方法检索溧阳市人民医院的门诊数据,将2017年9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诊治的431例早期梅毒患者纳入建模队列建立预... 目的建立并验证包含3个临床参数的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阴性早期梅毒患者治疗后出现血清固定的发生概率。方法检索溧阳市人民医院的门诊数据,将2017年9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诊治的431例早期梅毒患者纳入建模队列建立预测模型,将2019年11月1日至2022年12月30日诊治的172例早期梅毒患者纳入验证队列。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现血清固定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回归系数绘制相应的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曲线下面积值评价其区分度;通过校准曲线评估校准度;采用决策曲线分析评价净效益。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初始快速血浆反应试验滴度和性生活时间点3个因素是患者出现血清固定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在建模和验证队列中分别为0.816和0.726,显示出良好的性能。预测模型校准良好,决策曲线分析显示,当出现血清固定的阈值概率在75%~95%时,使用该模型预测出现血清固定的概率将获得净收益。结论该列线图预测模型可为非HIV感染的早期梅毒患者出现血清固定概率提供个体化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梅毒 血清固定 列线图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梅毒血清固定可能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秦家碧 冯铁建 +3 位作者 杨土保 杨帆 洪福昌 莫衍石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84-589,共6页
目的梅毒血清固定潜在的影响因素阻碍其有效防治,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Meta分析,能为其防治提供临床证据。方法检索Pubmed、Google Scholar、CNKI、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纳入标准:血清固定的... 目的梅毒血清固定潜在的影响因素阻碍其有效防治,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Meta分析,能为其防治提供临床证据。方法检索Pubmed、Google Scholar、CNKI、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纳入标准:血清固定的诊断标准明确;以梅毒血清固定的影响因素为研究目的;HIV抗体检测阴性,女性为非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研究结局为血清固定,对照为血清治愈组或健康对照组;语种限制为中文和英文。排除标准:资料不全或无法获取全文;重复报告;病例报告;缺乏对照;与研究目的不符;血清固定治疗;梅毒合并HIV;系统综述。计数资料用风险比(RR),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化均数差(SMD)。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RevMan 5.1、SAS 9.0软件。结果最初共检索到1129篇文献,最终纳入25篇文献,涉及5153例梅毒患者。不同年龄段(RR≥40岁vs≤24岁=2.53,95%CI:1.53~4.19;RR≥40岁vs 25~39岁=1.99,95%CI:1.32~3.01)、性别(RR女vs男=1.5,95%CI:1.26~1.79)、梅毒临床分期(RR潜伏vs一期=3.34,95%CI:2.71~4.13;RR潜伏vs二期=2.17,95%CI:1.56~3.03)、血清初始滴度(RR>1:32 vs≤1:32=0.15,95%CI:0.11~0.20)、治疗方式(RR非青霉素vs青霉素=2.20,95%CI:1.12~4.33)血清固定风险存有差异。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CD3、CD4、CD8及血清中IL-10水平与健康对照组和血清治愈组相比存在差异。此外,有文献提示TP重复基因型分型(RRi亚型vs d亚型=4.67,95%CI:1.31~16.69)、TP隐匿感染(RRFTA-Abs–TP(+)vs FTA-Abs–TP(-)=3.27,95%CI:2.89~3.69;RRTPPA-TP(+)vs TPPA-TP(-)=3.26,95%CI:2.89~3.68)可能与梅毒血清固定有关。结论至今有关梅毒血清固定还没有被广泛认可的确切定义,其机理也基本不清。年龄越大、女性、潜伏梅毒、血清初始滴度较低、非青霉素治疗及机体细胞免疫抑制及紊乱可能是梅毒血清固定的危险因素。梅毒血清固定有效防治策略应该针对潜在的各个影响因素来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固定 梅毒 影响因素 系统综述 META分析
下载PDF
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和Th17细胞相关因子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刘百灵 马杰 +3 位作者 张晓燕 李青 张明海 赵建斌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0-142,共3页
目的:检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与Th17细胞的特异性转录因子及相关细胞因子mRNA水平的变化,初步探讨其在梅毒血清固定现象中的作用。方法:梅毒血清固定患者28例,同时以2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目的:检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与Th17细胞的特异性转录因子及相关细胞因子mRNA水平的变化,初步探讨其在梅毒血清固定现象中的作用。方法:梅毒血清固定患者28例,同时以2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方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中Treg和Th17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及相关细胞因子叉状头转录因子(FOX)P3、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CTLA)-4、白介素(IL)-10、转化生长因子(TGF)-β和孤独核受体(ROR)γt、IL-17 mRNA的表达。结果: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FOXP3、CTLA-4、IL-10、TGF-βmRNA水平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RORγt和IL-17的mRNA水平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FOXP3/RORγt mRNA水平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Treg与Th17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及相关细胞因子mRNA水平的表达异常可能在梅毒血清固定现象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血清固定 调节性T细胞 TH17细胞
下载PDF
梅毒血清固定与神经梅毒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 被引量:16
4
作者 凌昕 刘润秋 +3 位作者 施辛 季孙平 孙晓东 季江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18-420,共3页
目的探讨梅毒治疗有效、血清固定、神经梅毒与外周血淋巴细胞(PBLC)亚群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0例梅毒治疗有效患者、23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16例神经梅毒患者及20例健康人群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结果各组梅毒患者外周血CD... 目的探讨梅毒治疗有效、血清固定、神经梅毒与外周血淋巴细胞(PBLC)亚群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0例梅毒治疗有效患者、23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16例神经梅毒患者及20例健康人群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结果各组梅毒患者外周血CD4细胞(分别为29.79±5.47,31.79±6.72,33.84±8.81)、CD4/CD8比值(分别为1.34±0.46,1.54±0.70,1.62±0.6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3.50±8.93,2.20±0.43)(P<0.01);治疗有效组患者B细胞(CD19,12.26±3.43)显著高于对照组(9.00±2.04)(P<0.01),NK细胞(16.81±6.95)显著低于对照组(26.35±9.93,P<0.05);血清固定组患者NK细胞(15.82±8.44)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和NK细胞减少与梅毒血清固定和发展成神经梅毒推断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淋巴细胞亚群 流式细胞仪 神经梅毒 血清固定
下载PDF
大剂量水剂青霉素联合匹多莫德片治疗HIV阴性的血清固定梅毒 被引量:8
5
作者 何彩凤 常小丽 +3 位作者 王军 唐彪 王菁菁 慈超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255-258,共4页
目的:评估大剂量水剂青霉素联合匹多莫德片治疗HIV阴性的血清固定梅毒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科159例"血清固定"梅毒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3组,A组58例:给予大剂量水剂青霉素联合匹多莫德片治疗;B... 目的:评估大剂量水剂青霉素联合匹多莫德片治疗HIV阴性的血清固定梅毒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科159例"血清固定"梅毒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3组,A组58例:给予大剂量水剂青霉素联合匹多莫德片治疗;B组40例:给予大剂量水剂青霉素治疗;C组61例:随访期间未接受任何驱梅治疗的血清固定患者;比较3组患者1年后的RPR滴度变化。结果:治疗过程中无1例产生不良反应。98例住院患者中60例治疗前均接受脑脊液检查,确诊无症状神经梅毒5例,疑似神经梅毒15例。随访1年,A组58例中治疗有效19例,其中2例转阴,无效39例;B组40例中治疗有效8例,无效32例;C组5例下降2个滴度,54例血清固定,2例复发。A、B、C组1年后RPR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33,P〈0.01),其中A组的高滴度组(RPR≥1∶8)中14例治疗有效,17例血清固定,低滴度组(RPR〈1∶8)中5例治疗有效,22例血清固定,两组1年后RPR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水剂青霉素联合匹多莫德片联合治疗血清固定患者安全有效,尤其是RPR≥1∶8血清固定患者应积极行脑脊液检查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HIV 血清固定 脑脊液 神经梅毒
下载PDF
大剂量水剂青霉素治疗早期血清固定梅毒37例 被引量:15
6
作者 陈岚 李慎秋 涂亚庭 《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8期884-886,共3页
目的观察大剂量水剂青霉素治疗早期血清固定梅毒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血清固定梅毒患者37例,给予大剂量水剂青霉素静脉滴注,2 400万U.d-1(每次400万U,q4 h),连续14 d;然后给予苄星青霉素,每周240万U肌内注射,共3次。结果治疗后... 目的观察大剂量水剂青霉素治疗早期血清固定梅毒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血清固定梅毒患者37例,给予大剂量水剂青霉素静脉滴注,2 400万U.d-1(每次400万U,q4 h),连续14 d;然后给予苄星青霉素,每周240万U肌内注射,共3次。结果治疗后3个月血清RPR试验滴度下降2个以上稀释度的比例为48.6%,6个月时为78.4%,9个月时为94.6%,12个月时RPR试验转阴率达83.8%。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大剂量水剂青霉素治疗早期血清固定梅毒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霉素 水剂 大剂量 梅毒 早期血清固定
下载PDF
未治和血清固定梅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杨日东 蔡川川 +6 位作者 田广南 何伟强 张文君 林仕英 梁慕兰 陈展琳 卢国瑞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检测未治和血清固定梅毒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淋巴细胞,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细胞免疫的差异。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0例未治梅毒患者和32例血清固定梅毒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淋巴细胞,并与30例健康人群的检测结果相对... 目的检测未治和血清固定梅毒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淋巴细胞,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细胞免疫的差异。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0例未治梅毒患者和32例血清固定梅毒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淋巴细胞,并与30例健康人群的检测结果相对照。结果未治梅毒患者CD3、CD4及NK淋巴细胞与对照组的检测结果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CD8淋巴细胞高于对照组(P<0.001);血清固定梅毒患者组外周血CD3、CD4及CD8淋巴细胞均低于对照组的检测结果(P<0.05),而NK淋巴细胞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患者外周血CD3、CD4、CD8及NK淋巴细胞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未治和血清固定梅毒患者存在细胞免疫不平衡和免疫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患者 血清固定 NK 淋巴细胞 对照组 CD8 CD4 结论 差异 显著性
下载PDF
血清固定梅毒患者细胞免疫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杨日东 蔡川川 +4 位作者 田广南 黎小东 张文君 陈展琳 梁慕兰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4年第5期477-479,共3页
目的 检测血清固定梅毒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淋巴细胞 ,探讨梅毒患者血清固定与细胞免疫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2 2例血清固定梅毒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淋巴细胞 ,并与 30例健康人群的检测结果相对照。结... 目的 检测血清固定梅毒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淋巴细胞 ,探讨梅毒患者血清固定与细胞免疫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2 2例血清固定梅毒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淋巴细胞 ,并与 30例健康人群的检测结果相对照。结果 血清固定梅毒患者外周血CD3及CD4淋巴细胞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而CD8及NK淋巴细胞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血清固定梅毒患者存在明显的细胞免疫不平衡和免疫抑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血清固定 流式细胞仪检测 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及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赵建斌 张明海 +5 位作者 马杰 刘百灵 张晓燕 李青 杨雪萍 王千秋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26-528,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Ils,Treg)比例和功能的改变,探讨Treg在梅毒血清固定现象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梅毒血清固定患者26例,正常对照23例,利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外周血Treg比... 目的:通过检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Ils,Treg)比例和功能的改变,探讨Treg在梅毒血清固定现象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梅毒血清固定患者26例,正常对照23例,利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外周血Treg比例及Treg内Foxp3、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CTLA)-4及白介素(IL)-10的定量表达情况。结果:梅毒血清固定组患者外周血Treg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Treg内转录因子Foxp3及功能性分子CTLA-4和IL-10的表达量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Treg比例和功能的异常,可能是导致该现象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血清固定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下载PDF
头孢曲松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晚期梅毒血清固定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邹爱玲 石娴 +2 位作者 付曼妮 解翠林 石年 《中国性科学》 2017年第10期75-77,共3页
目的:考察头孢曲松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晚期梅毒血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晚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曲松单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 目的:考察头孢曲松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晚期梅毒血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晚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曲松单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TRUST滴度变化及T淋巴细胞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TRUST下降滴度个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4^+T细胞显著增加、CD8^+T细胞显著降低(P<0.05)。结论:头孢曲松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晚期梅毒血清固定的临床疗效优秀,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血清固定 头孢曲松 糖皮质激素
下载PDF
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CD4^(+)CD25^(+)叉状头螺旋转录因子^(+)调节性T细胞及其相关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2
11
作者 关杨 吴肖冰 +3 位作者 郑锦芬 李祥子 李青 赖永珲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26-330,共5页
目的:探讨调节性T细胞(Treg)在梅毒血清固定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选取30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梅毒治疗后血清阴转患者及健康对照人群。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叉状头螺旋转录因子(Foxp3)、Treg在CD4T细胞中的比例;采用实... 目的:探讨调节性T细胞(Treg)在梅毒血清固定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选取30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梅毒治疗后血清阴转患者及健康对照人群。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叉状头螺旋转录因子(Foxp3)、Treg在CD4T细胞中的比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Foxp3、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TLA)-4、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GITR)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mRNA的表达;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中CTLA-4、白细胞介素(IL)-10及TGF-β水平。结果:固定组、阴转组及健康对照组CD4*CD25^(+)Foxp3^(+)Treg在CD4^(+)T中的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3.64,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示固定组比例均高于阴转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3组患者Foxp3、CTLA-4、GITR mRNA表达以及CTLA-4和IL-10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步两两比较示分别与阴转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固定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3组患者TGF-β含量及mRNA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数量增加,导致机体细胞免疫抑制,可能是造成梅毒血清固定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血清固定 调节性T细胞
下载PDF
miR-299-3P在早期梅毒及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晨 蒋安 杨翰君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24-926,共3页
目的探讨miR-299-3P在早期梅毒及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在该院皮肤性病中心诊断的早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各35例,并收集3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QRT-PCR检测患者及健... 目的探讨miR-299-3P在早期梅毒及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在该院皮肤性病中心诊断的早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各35例,并收集3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QRT-PCR检测患者及健康志愿者PBMC中miR-299-3P水平;同时对血清固定患者miR-299-3P水平与RPR滴度及临床分期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miR-299-3P水平明显高于早期梅毒及健康志愿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固定患者血清miR-299-3P水平与血清初始RPR固定滴度相关(P<0.05),与临床分期无关(P>0.05)。结论外周血单核细胞中miR-299-3P表达水平增高可能与梅毒血清固定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血清固定 miR-299—3P
下载PDF
老年住院患者梅毒血清学阳性106例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曹鸿玮 王菲菲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98-599,618,共3页
目的分析住院的老年潜伏梅毒患者临床特征和血清学特点,为防治该类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106例住院的老年潜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有创检查前及输血前筛查等进行梅毒血清学试验结果,并对... 目的分析住院的老年潜伏梅毒患者临床特征和血清学特点,为防治该类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106例住院的老年潜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有创检查前及输血前筛查等进行梅毒血清学试验结果,并对其性别、病因、住院科室、夫妻双方血清学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6例老年潜伏梅毒住院患者中,男44例,女62例,脑脊液检查结果均为阴性。25.47%(27/106)患者有非婚性接触史,且4年来,该类患者病例数呈逐年增多趋势。共分布于全院24个科室,普通外科14例(13.21%),泌尿外科13例(12.26%),妇科9例(8.49%)。其RPR滴度均较低(≤1∶8者104例,占98.11%)。经规范驱梅治疗半年后血清转阴率偏低6.60%(7/106),出现血清固定65.09%(69/106)。结论住院的老年潜伏梅毒患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而且规范驱梅治疗后血清固定发生率较高。该类患者可分布于全院各科室,以普通外科居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潜伏 分析 老年人 血清学固定
下载PDF
梅毒螺旋体IgM抗体在梅毒血清固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俞莺 袁波 《中国性科学》 2013年第11期33-36,共4页
目的:探讨梅毒螺旋体特异性IgM(TP-IgM)抗体在梅毒血清固定中的应用。方法:对285例梅毒患者中病程1年以上,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阳性且血清固定患者,用免疫印迹法检测TP-IgM抗体。结果:285例梅毒患者中,28例发生血清固定,经T... 目的:探讨梅毒螺旋体特异性IgM(TP-IgM)抗体在梅毒血清固定中的应用。方法:对285例梅毒患者中病程1年以上,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阳性且血清固定患者,用免疫印迹法检测TP-IgM抗体。结果:285例梅毒患者中,28例发生血清固定,经TP-IgM检测,阳性8例,阴性20例;28例血清固定患者中,17例二期梅毒患者TP-IgM抗体阳性5例,阴性12例;11例潜伏梅毒患者中TP-IgM抗体阳性3例,阴性8例;无一期梅毒。结论:梅毒螺旋体特异性IgM抗体可作为梅毒血清固定患者感染并活动的一项血清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固定 梅毒螺旋体IgM抗体 免疫印迹法 RPR
下载PDF
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Th1,Th2,Treg和Th17相关细胞因子检测 被引量:8
15
作者 温晶 李珍 +5 位作者 赵伟 李富容 侯建玲 李中伟 郑荣涛 田洪青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1年第6期356-359,共4页
目的:探讨梅毒血清固定患者Th1,Th2,Treg和Th17相关细胞因子与梅毒血清固定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分别对不同组(梅毒血清固定组、新发梅毒组、梅毒治疗后转阴组和正常对照组)人群外周血进行Th1、Th2、Treg和Th17... 目的:探讨梅毒血清固定患者Th1,Th2,Treg和Th17相关细胞因子与梅毒血清固定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分别对不同组(梅毒血清固定组、新发梅毒组、梅毒治疗后转阴组和正常对照组)人群外周血进行Th1、Th2、Treg和Th17相关细胞因子(IFN-γ、IL-2、IL-12、IL-4、IL-10、IL-6、IL-17、IL-22、TGF-β的)检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新发梅毒组、梅毒治疗后转阴组以及对照组比较,梅毒血清固定组IFN-γ、IL-2和IL-12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IL-4、IL-10及TGF-β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固定组IL-17水平低于新发梅毒组和转阴组(均P<0.05);IL-22低于新发梅毒组(P<0.05);IL-6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可能同时存在Th1细胞/Th2细胞,Treg细胞/Th17细胞的失衡,从而影响患者体内整体免疫应答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血清固定 TH1细胞 TH2细胞 TREG细胞 Th17细胞 细胞因子
下载PDF
头孢曲松钠联合匹多莫德治疗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疗效及对NK、CD4^+、CD3^+细胞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沈一飞 纪翠芳 +2 位作者 李欢 邢羽 张顺利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3期1548-1550,1555,共4页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和头孢曲松钠联合治疗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NK、CD4+、CD3+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2月在海口市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梅毒血清固定患者80例,根据随机对照法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和头孢曲松钠联合治疗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NK、CD4+、CD3+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2月在海口市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梅毒血清固定患者80例,根据随机对照法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予以匹多莫德和头孢曲松钠联合治疗,对照组予以头孢曲松钠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NK、CD4+、CD3+细胞水平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半年、治疗后9个月、治疗后1年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滴度转阴率;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治疗2个月后NK、CD4+、CD3+细胞水平均有升高,且观察组治疗2个月后的NK、CD4+、CD3+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有效32例(80.0%),对照组治疗后有效21例(5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半年、治疗后9个月、治疗后1年RPR滴度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予以匹多莫德和头孢曲松钠联合治疗可提高RPR滴度转阴率,提高机体免疫细胞水平,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亚群 梅毒血清固定 匹多莫德 头孢曲松钠
下载PDF
头孢曲松治疗早期梅毒血清固定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35
17
作者 施辛 戚宝康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48-349,共2页
目的 : 了解头孢曲松对早期梅毒血清固定的治疗价值。方法 :  4 7例出现血清固定的早期梅毒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 2 4例 ,以头孢曲松 1.0静脉滴注 ,qd×15复治 ;对照组以苄星青霉素 2 4 0万U肌注qw× 3复治。复治后第 3、... 目的 : 了解头孢曲松对早期梅毒血清固定的治疗价值。方法 :  4 7例出现血清固定的早期梅毒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 2 4例 ,以头孢曲松 1.0静脉滴注 ,qd×15复治 ;对照组以苄星青霉素 2 4 0万U肌注qw× 3复治。复治后第 3、6个月均复查RPR。以RPR转阴为痊愈 ,RPR下降 2个或 2个以上滴度为有效 ,RPR下降不到 2个滴度为无效判定结果。结果 : 复治 6个月后 ,治疗组痊愈 2 3例 ,有效 1例 ,痊愈率为 95 .83% ;对照组痊愈 17例 ,有效 4例 ,痊愈率为 79.92 %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4 .4 5 2 ,P <0 .0 5 )。结论 : 治疗早期梅毒血清固定 ,头孢曲松优于苄星青霉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曲松 治疗 早期梅毒 血清固定 疗效观察
下载PDF
100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郑锦芬 王千秋 +10 位作者 赖永珲 吴肖冰 李祥子 刘晖 张德华 关杨 杨少蝶 田永贞 莫倩莹 黄树宏 李超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22年第2期67-70,共4页
目的分析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探讨发生梅毒血清固定的相关因素。方法依据2015年《梅毒血清固定临床处理专家共识》制定的标准,对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皮肤科就诊并确诊梅毒... 目的分析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探讨发生梅毒血清固定的相关因素。方法依据2015年《梅毒血清固定临床处理专家共识》制定的标准,对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皮肤科就诊并确诊梅毒血清固定患者进行结构化问卷调查。调查项目包括:①收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生活行为特征、性病史等临床相关资料;②收集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检测数值,收集脑脊液白细胞计数等实验室相关资料。采用Epidata 3.1进行数据双录入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100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中,男37例,女63例,一期梅毒4例(4.0%),二期梅毒19例(19.0%),隐性梅毒77例(77.0%)。88例患者TRUST基线滴度为1∶256~1∶1,TRUST基线滴度≤1∶8者最多,占51.1%,治疗后TRUST滴度维持在1∶8~1∶1者89例,TRUST滴度>1∶8者11例。患者TRUST基线滴度和目前血清固定TRUST滴度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例患者首次治疗中97例使用青霉素治疗。57例患者因血清固定进行了第1次复治,其中55例复治仍使用青霉素治疗,2例使用多西环素治疗,治疗后血清滴度仍然未转阴。100例患者中有63例患者进行了脑脊液实验室检查,其中3例为神经梅毒患者治疗后出现梅毒血清固定,60例脑脊液检查无异常。结论女性、隐性梅毒、低基线滴度较容易发生梅毒血清固定。苄星青霉素规范化治疗后仍有较多患者出现血清固定。使用苄星青霉素治疗血清固定疗效不理想,应研发新的治疗药物减少血清固定的发生以及治疗血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血清固定 临床分析 流行病学
下载PDF
梅毒血清固定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9
作者 赵玉磊 苏晓红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4年第2期122-125,共4页
临床实践中一部分梅毒患者在治疗后发生血清固定,给梅毒防治工作带来挑战。目前对于血清固定机制的认识十分有限,流行病学观察结果表明,梅毒治疗后血清学痊愈或固定与患者病期、性别、年龄、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基线滴度及... 临床实践中一部分梅毒患者在治疗后发生血清固定,给梅毒防治工作带来挑战。目前对于血清固定机制的认识十分有限,流行病学观察结果表明,梅毒治疗后血清学痊愈或固定与患者病期、性别、年龄、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基线滴度及治疗药物有关;免疫学研究表明,血清固定患者存在免疫失衡和细胞免疫抑制。尚不清楚血清固定现象是提示患者体内有梅毒螺旋体持续性感染还是代表了一种感染诱发的机体自身免疫反应。深入研究血清固定的发病机制有助于正确处理该类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血清固定 发病机制
下载PDF
外周血吲哚胺2,3-双加氧酶和梅毒血清固定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韩莉 谢震 +3 位作者 王有为 刘杨英 万慧颖 周敏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6年第2期98-100,共3页
目的研究外周血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和梅毒血清固定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用Ficoll-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血清固定患者与无血清固定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 目的研究外周血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和梅毒血清固定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用Ficoll-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血清固定患者与无血清固定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PBMC中的IDO。结果梅毒患者的IDO蛋白要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血清固定患者的IDO蛋白要显著高于无血清固定的患者,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显示梅毒患者外周血IDO水平升高与血清固定密切相关。结论 IDO可能参与了梅毒血清固定和免疫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血清固定 外周血 吲哚胺2 3-双加氧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