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ER、SAA在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预后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耿艳 李岩 胡柏生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38-141,共4页
目的:检测铜蓝蛋白(CER)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在急性肝衰竭(ALF)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两者表达在ALF患者预后中的影响。方法: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101例ALF患者(ALF组)和同期体检的健康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 目的:检测铜蓝蛋白(CER)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在急性肝衰竭(ALF)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两者表达在ALF患者预后中的影响。方法: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101例ALF患者(ALF组)和同期体检的健康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清中CER、SAA的表达水平,通过Pearson法分析CER和SAA表达水平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之间的相关性,ROC曲线计算CER、SAA和MELD评分预测ALF患者3个月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及95%置信区间(95%CI)。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LF组患者血清中CER水平明显降低,SAA水平明显升高,ALF患者血清中的CER水平与MELD评分呈负相关,SAA水平与MELD评分呈正相关;血清CER和SAA的AUC分别为0.784(95%CI 0.695~0.872)、0.770(0.679~0.862),敏感度分别为69.0%、81.0%,特异性分别为78.0%、67.8%;MELD评分AUC为0.767(95%CI 0.671~0.864),敏感度为52.4%,特异性为93.2%;血清CER和SAA水平的AUC均与MELD评分的AUC之间无差异。结论:CER和SAA的表达水平在ALF的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ALF患者中两者的表达水平与MELD评分具有相似的预后评估价值,可作为ALF患者预后评估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衰竭 铜蓝蛋白 血清淀粉样蛋白A 预后
下载PDF
血清铜及血清游离铜对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7
2
作者 张永红 杨旭 +2 位作者 罗虹雨 雷建华 王文龙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4-166,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铜和血清游离铜对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价值,为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8例暴发型肝豆状核变性、49例普通型肝豆状核变性、87例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22例、重型肝炎46... 目的:探讨血清铜和血清游离铜对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价值,为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8例暴发型肝豆状核变性、49例普通型肝豆状核变性、87例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22例、重型肝炎46例、肝硬化19例)和57例其他肝病患者的血清铜蓝蛋白和血清铜,并根据血清铜和铜蓝蛋白计算出血清游离铜。结果:①暴发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血清铜[(105.0±29.4)μg.dL-1]高于普通型肝豆状核变性[(28.1±14.9)μg.dL-1]和重型肝炎患者[(70.5±41.7)μg.dL-1](P<0.05);普通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血清铜均低于正常,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清铜诊断肝豆状核变性敏感度为86.0%,特异度为47.2%。②暴发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血清游离铜平均为(62.3±27.7)μg.dL-1,最高达113μg.dL-1,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普通型肝豆状核变性的血清游离铜平均为(10.2±9.3)μg.dL-1,高于其他肝病组(P<0.01),血清游离铜诊断肝豆状核变性的敏感度为59.6%,特异度为100%。结论:血清铜和血清游离铜对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而血清游离铜可作为诊断暴发型肝豆状核变性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铜蓝蛋白 血清铜 血清游离铜
下载PDF
不同铜钼水平对小尾寒羊血清铜蓝蛋白和血浆过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吕爱军 杨在宾 +3 位作者 杨维仁 姜淑贞 张桂国 展振锋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1-64,共4页
本试验选用9只体况良好、体重相近、1岁内小尾寒羊半同胞羯羊作为试验动物,研究了日粮中添加不同铜、钼水平对小尾寒羊血清CPL和血浆SOD活性的影响。试验分两期进行,每期随机分为3组,每组3只。第一期试验不添加钼(基础日粮钼水平:0.31mg... 本试验选用9只体况良好、体重相近、1岁内小尾寒羊半同胞羯羊作为试验动物,研究了日粮中添加不同铜、钼水平对小尾寒羊血清CPL和血浆SOD活性的影响。试验分两期进行,每期随机分为3组,每组3只。第一期试验不添加钼(基础日粮钼水平:0.31mg/kg),第二期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2.5mg/kg钼。每期铜的添加量分别为5、10、15mg/kg。结果表明:在低钼日粮条件下,提高铜水平不影响血清CPL的活性(P>0.05);日粮中添加2.5mg/kg钼时,铜水平的提高可显著增加血清CPL的活性(P<0.05)。当铜水平一定时,提高日粮钼水平可降低血清CPL和血浆SOD的活性(P<0.05);而当钼水平一定时,提高铜水平并不能增加血浆SOD的活性(P>0.05)。日粮钼水平为0.31mg/kg时,添加5mg/kg铜可满足机体需要;日粮钼水平为2.81mg/kg时,添加15mg/kg铜较适宜。羊在缺铜时,与血浆SOD的活性比较,血清CPL更宜作为评价铜营养缺乏的指标;铜满足机体需要后,血清CPL和血浆SOD均对铜和钼的变化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铜蓝蛋白 血浆过氧化物歧化酶 绵羊
下载PDF
呼吸系统肿瘤血清铜蓝蛋白氧化酶活力的变化 被引量:9
4
作者 丁昌玉 赵学海 +1 位作者 钱冠华 关钧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1993年第2期82-84,共3页
用O-Dianisidin作基质检测了68名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血清铜蓝蛋白氧化酶(sCP)活力,并与健康人作对照,结果表明: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sCP活力水平均高于健康人(P<0.01);而肺癌、支气管癌患者sCP水平则明显高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患者(P&... 用O-Dianisidin作基质检测了68名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血清铜蓝蛋白氧化酶(sCP)活力,并与健康人作对照,结果表明: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sCP活力水平均高于健康人(P<0.01);而肺癌、支气管癌患者sCP水平则明显高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患者(P<0.01);但肺癌与支气管癌患者间sCP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 铜蓝蛋白 肺肿瘤 支气管肿瘤
下载PDF
营养补充对运动性低血色素大鼠血清、组织铜蓝蛋白及血清铁等铁代谢指标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曹建民 田野 +4 位作者 赵杰修 金丽 郑弘溶 李进挺 赵宁宁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0-53,共4页
为了探寻营养补充对运动性低血色素大鼠铜蓝蛋白与铁代谢指标变化的规律,以大鼠为实验对象,采用跑台作为运动方式建立运动性低血色素大鼠模型,并对大鼠进行营养干预,对其血清、组织中的铜蓝蛋白以及铁代谢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 为了探寻营养补充对运动性低血色素大鼠铜蓝蛋白与铁代谢指标变化的规律,以大鼠为实验对象,采用跑台作为运动方式建立运动性低血色素大鼠模型,并对大鼠进行营养干预,对其血清、组织中的铜蓝蛋白以及铁代谢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长时间的运动训练导致运动性低血色素大鼠血清铜蓝蛋白、转铁蛋白明显上升,铁蛋白明显下降,而且与血清铁浓度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说明血清铜蓝蛋白、铁蛋白、转铁蛋白可以反映机体铁代谢情况;运动训练导致运动性低血色素大鼠组织铜蓝蛋白含量与血清铜蓝蛋白变化不一致;营养补剂的干预显著降低了运动性低血色素大鼠血清铜蓝蛋白、转铁蛋白含量,提高了血清铁及铁蛋白含量,表明抗贫血铁制剂复合营养补剂对提高大鼠铁贮备和维持大鼠铁代谢稳定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补充 血色素 运动性 铁代谢 血清铁 大鼠 变化规律 组织 白及 转铁蛋白 运动训练 营养补剂 实验对象 运动方式 营养干预 相关指标 积极作用 相关性 不一致 含量
下载PDF
煤工尘肺患者血清铜蓝蛋白活性与微量元素Cu、Zn相关性的探讨 被引量:3
6
作者 朱玲勤 刘志宏 王淑静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49-151,共3页
目的和方法 为探讨煤工尘肺的发病机理 ,用火焰原子吸收法对 48名煤工尘肺患者及 40名健康对照者血清微量元素Cu、Zn进行了测定 ,同时用对苯二胺盐酸盐法测定了血清铜蓝蛋白活性 ,并对两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煤工尘肺患者血清铜蓝蛋... 目的和方法 为探讨煤工尘肺的发病机理 ,用火焰原子吸收法对 48名煤工尘肺患者及 40名健康对照者血清微量元素Cu、Zn进行了测定 ,同时用对苯二胺盐酸盐法测定了血清铜蓝蛋白活性 ,并对两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煤工尘肺患者血清铜蓝蛋白活性、血清Cu、Cu/Zn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而血清Zn则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血清铜蓝蛋白活性与血清Cu、Cu/Zn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关系数分别为rCu=0 384,rCu/Zn=0 349(P <0 0 5 )。随着煤工尘肺病程的不同 ,测试指标均有明显改变(P <0 0 5 )。结论 长期接触煤尘可使血清含铜酶活性改变 ,且该酶活性改变与体内某些微量元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工尘肺 血清铜蓝蛋白 微量元素 相关关系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新突变p.I930del的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前军 李汶 +3 位作者 高伯迪 汤蔚琳 李麓芸 卢光琇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3-66,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一个肝豆状核变性特殊家系的基因突变情况,探讨新突变p.I930del诱发肝豆状核变性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 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方法结合DNA测序方法对1个WD家系进行AT... 目的:通过研究一个肝豆状核变性特殊家系的基因突变情况,探讨新突变p.I930del诱发肝豆状核变性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 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方法结合DNA测序方法对1个WD家系进行ATP7B基因所有外显子及5'UTR区突变检测.结果:该家系WD由p.I930del,p.T977M,p.G943S 3个基因突变引起,p.I930del源自父方,100个正常人测序结果没有发现该位点的缺失;p.T977M,p.G943S分别来自不同的母方.产前诊断结果表明胎儿没有携带致病基因.结论:位于跨膜区的p.I930del为一个新的肝豆状核变性致病突变;该缺失可能通过影响跨膜区结构的形式影响该蛋白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 血清铜蓝蛋白 多态 遗传
下载PDF
二巯基丙磺酸钠驱铜治疗对肝豆状核变性铜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胡纪源 吴君霞 +5 位作者 何志超 林宏祥 程楠 王训 韩咏竹 杨任民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1-2,共2页
目的 :探讨驱铜治疗对肝豆状核变性 (HLD)患者铜代谢的影响。方法 :对 12 5例HLD进行了二巯基丙磺酸钠 (DMPS)治疗前后的铜代谢指标检测对比 ,旨在了解驱铜治疗对血清铜蓝蛋白 (CP)、血清铜氧化酶 (SCO)、血清铜 (SCu)及 2 4小时尿铜 (U... 目的 :探讨驱铜治疗对肝豆状核变性 (HLD)患者铜代谢的影响。方法 :对 12 5例HLD进行了二巯基丙磺酸钠 (DMPS)治疗前后的铜代谢指标检测对比 ,旨在了解驱铜治疗对血清铜蓝蛋白 (CP)、血清铜氧化酶 (SCO)、血清铜 (SCu)及 2 4小时尿铜 (UCu)的影响。结果 :治疗前患者CP、SCO及SCu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P<0 .0 1) ,三者呈正相关。治疗后患者SCO、SCu较疗前显著降低 (P <0 .0 5~ 0 .0 1) ,治疗时UCu较疗前显著增高(P <0 .0 1) ,8疗程后间歇期UCu较疗前显著减低 (P <0 .0 1)。结论 :HLD患者CP、SCO及SCu明显低于正常人 ,治疗后CP变化不大 ,SCO、SCu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二巯基丙磺酸钠 血清铜蓝蛋白 血清铜氧化酶 血清铜 尿铜 治疗
下载PDF
两种剂量氟碳部分液体通气对吸入伤犬铜蓝蛋白及肺内血浆蛋白外漏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朱峰 郭光华 +2 位作者 胡庆宏 熊龙 李国辉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9期529-531,共3页
目的 :对比观察两种剂量氟碳 (PFC)部分液体通气 (PL V)对吸入性损伤 (INI)犬血丙二醛 (MDA)、铜蓝蛋白 (CP)及肺泡灌洗液 (BAL F)和肺匀浆中铜蓝蛋白、血浆蛋白的影响。方法 :制作 15条犬蒸气 INI模型并分成 PFC 6 m l/ kg组 (PFC 6组 ... 目的 :对比观察两种剂量氟碳 (PFC)部分液体通气 (PL V)对吸入性损伤 (INI)犬血丙二醛 (MDA)、铜蓝蛋白 (CP)及肺泡灌洗液 (BAL F)和肺匀浆中铜蓝蛋白、血浆蛋白的影响。方法 :制作 15条犬蒸气 INI模型并分成 PFC 6 m l/ kg组 (PFC 6组 )和 12 ml/ kg组 (PFC 12组 )。将 PFC(C1 0 F1 8,英国产 )缓慢注入肺内 ,实施PL V,于治疗 2小时后抽静脉血测 MDA、CP;并测 BAL F、肺匀浆中 CP、总蛋白 (TP)、白蛋白 (AL B)、球蛋白(GL B)及白球比 (A/ G)。结果 :PL V后 2小时 ,PFC 6组与 PFC 12组血 MDA、CP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 >0 .0 5 ) ,但均较各自的致伤前明显下降 (P均 <0 .0 5 )。 BAL F中 ,PFC 12组的 TP、AL B、GL B及 A/ G均较 PFC 6组明显降低 (P均 <0 .0 5 ) ,而 CP无明显改变。肺匀浆中 ,PFC 12组的 TP、AL B、GL B及 A/ G均较 PFC 6组明显降低 (P均 <0 .0 5 ) ,而 CP则明显增高 (P<0 .0 5 )。结论 :PL V可能通过抗脂质过氧化等作用而减少血浆蛋白外漏 ,降低肺水肿的发生 ,并呈现剂量效应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碳 吸入性损伤 部分液体通气 血浆蛋白 铜蓝蛋白 丙二醛 剂量-效应 脂质过氧化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1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彩云 尤长乐 赖亚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年第9期99-100,共2页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患者中13例患者K-F环阳性(86.7%),15例血清铜蓝蛋白均降低(100%),8例患者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60%),7例(46.7%)表...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患者中13例患者K-F环阳性(86.7%),15例血清铜蓝蛋白均降低(100%),8例患者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60%),7例(46.7%)表现为肝损害,2例发生溶血性贫血(13.3%)。结论肝豆状核变性青少年多见,以神经系统和肝损害为主要表现,青霉胺与硫酸锌联合治疗对大部分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铜蓝蛋白 青霉胺
下载PDF
表现不典型延误诊治的肝豆状核变性3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静 温宏峰 +2 位作者 金迪 王培福 杨旭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8年第12期618-621,共4页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临床、辅助检查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3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延误诊治的原因。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均中年隐匿起病,缓慢进行性加重。临床症状例1表现为体重增加,智能减...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临床、辅助检查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3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延误诊治的原因。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均中年隐匿起病,缓慢进行性加重。临床症状例1表现为体重增加,智能减退,逐渐出现言语不能及肢体无力;例2表现为进行性球麻痹;例3表现为肢体震颤,后期出现言语不清,随病情发展,均出现广泛皮质、锥体束及锥体外系损害表现。常规检查2例肉眼可见双侧角膜K-F环,1例裂隙灯下可见;均存在临床下肝脏损害,1例出现多项凝血功能异常;血清铜蓝蛋白均明显降低;头MRI出现双侧脑干、基底核较为对称的多发异常信号,均为T_1WI低信号,FLAIR、T_2WI高信号改变。经低铜饮食及驱铜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搜索既往报道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662例,归纳总结8种首发表现及4大临床症状,并对误诊原因进行分析概括。结论:肝豆状核变性多中青年隐袭起病,缓慢进行性加重,临床出现神经多系统损害表现,头颅MRI以脑干、基底核区对称异常信号为突出改变,应进一步检查角膜K-F环、腹部超声及血清铜蓝蛋白,早期诊疗临床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不典型 血清铜蓝蛋白 预后
下载PDF
肺癌患者血清氧自由基清除剂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长生 李清泉 潘显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0期726-729,共4页
同时检测了72例原发性肺癌、33例肺良性疾病和35例健康人血清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铜蓝蛋白(CP)活力及尿酸(UA)含量。肺癌血... 同时检测了72例原发性肺癌、33例肺良性疾病和35例健康人血清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铜蓝蛋白(CP)活力及尿酸(UA)含量。肺癌血清Mn-SOD及UA水平显著高于肺良性疾病和健康组(P<0.01)。Mn-SOD对肺癌诊断的敏感性为86.11%,特异性为91.18%,诊断正确率为88.57%。晚期肺癌患者Mn-SOD活力高于早期病人(P<0.05),8例肺癌手术后T-SOD及Mn-SOD明显下降(P<0.01)。Mn-SOD与UA并联检测敏感性为94.44%,特异性为85.29%,诊断正确率为90%。Mn-SOD、UA和CP全部测定时敏感性则为97.22%,特异性为77.94%,诊断正确率为87.86%。结果提示,肺癌患者血清氧自由基清除剂水平增高。对肺癌诊断、鉴别诊断、病情分析及手术疗效监测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超氧化物歧化酶 氧自由基清除剂 测定
下载PDF
血清sIL-2R、sCP检测对肿瘤患者化疗临床监测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振宇 王廷杰 李莉 《武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333-335,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sIL-2R、sCP水平对肿瘤患者化疗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比色法测定45例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血清sIL-2R、sCP浓度。【结果】所有肿瘤患者化疗前血清sIL-2R、sCP活力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目的】探讨血清sIL-2R、sCP水平对肿瘤患者化疗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比色法测定45例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血清sIL-2R、sCP浓度。【结果】所有肿瘤患者化疗前血清sIL-2R、sCP活力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化疗6个月后复发患者血清sIL-2R、sCP水平持续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复发患者血清sIL-2R、sCP活力水平略高于正常对照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sIL-2R、sCP表达水平对评价肿瘤患者化疗前后的病情和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化疗 血清铜蓝蛋白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
下载PDF
血清铜蓝蛋白检测在肝豆状核变性及其携带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4
作者 周香雪 李洵桦 +5 位作者 黄海威 刘冰 朱荣兰 梁颖茵 朱建忠 梁秀龄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71-374,共4页
目的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又称为Wilson病(Wilson's disease,WD)。目前对于铜蓝蛋白在WD、WD携带者及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价值尚不一致。文中探讨检测血清铜蓝蛋白在WD、WD携带者和病毒性肝炎中的临床意义,研... 目的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又称为Wilson病(Wilson's disease,WD)。目前对于铜蓝蛋白在WD、WD携带者及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价值尚不一致。文中探讨检测血清铜蓝蛋白在WD、WD携带者和病毒性肝炎中的临床意义,研究WD携带者的临床表现和铜代谢规律。方法确诊的WD患者60例,WD携带者30例,合并病毒性肝炎的WD携带者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20例,健康对照者20例。对所有入组者进行病史采集、临床神经系统检查,检测血清铜蓝蛋白水平以及铜代谢指标检查,包括脑脊液铜、血清铜、青霉胺排铜试验前后24 h尿铜。同时进行神经影像学、腹部B超、肝功能、肝炎标志物检查。结果 WD患者铜蓝蛋白水平低于健康人,排铜试验后尿铜显著高于健康人。WD携带者铜蓝蛋白异常者高达73%,其铜蓝蛋白水平介于健康人和WD患者之间。合并病毒性肝炎的WD携带者铜蓝蛋白水平低于0.1 g/L且随肝功能波动,其尿铜略高于健康人,排铜试验后尿铜高于健康人。单纯病毒性肝炎患者铜蓝蛋白水平仅轻度降低。结论血清铜蓝蛋白水平有助于鉴别WD、WD携带者和其他肝病。病毒性肝炎多导致铜蓝蛋白水平轻度异常;WD携带者合并病毒性肝炎时,铜蓝蛋白水平显著下降。WD携带者的铜蓝蛋白水平常介于健康人和WD患者之间,可作为WD携带者的诊断依据。WD携带者存在轻微铜代谢异常,但无临床症状,不需进行排铜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蓝蛋白 肝豆状核变性 杂合子 病毒性肝炎 血清铜 尿铜
下载PDF
食管、贲门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铜蓝蛋白含量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继前 杜兴邦 李炳 《同济医科大学郧阳医学院学报》 1994年第2期90-92,共3页
本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45例食管、贲门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铜蓝蛋白(SCP)含量的变化,并与44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表明:食管、贲门癌病人手术前后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手术后病人SCP呈递减趋势,72... 本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45例食管、贲门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铜蓝蛋白(SCP)含量的变化,并与44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表明:食管、贲门癌病人手术前后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手术后病人SCP呈递减趋势,72h后SCP开始明显下降,与手术前对照(P<0.05)。并观察到术后有转移的患者SCP持续保持高水平。病情稳定者,SCP趋于正常。由此认为:SCP可以作为食管、贲门癌的诊断、判断预后、有否转移和复发的一项重要辅助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贲门癌 手术前 手术后 血清铜蓝蛋白 含量
全文增补中
胃肠肿瘤标记物图像定量形态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少勇 《同济医科大学郧阳医学院学报》 1994年第2期119-123,共5页
胃肠肿瘤标记物图像定量形态学研究进展徐少勇(郧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十堰442000)胃肠肿瘤标记物检测是当前肿瘤研究的热点,通过对标记物形态变化的研究可使肿瘤诊断更为特异,目前国内外对胃肠肿瘤标记物的研究趋于进行定量... 胃肠肿瘤标记物图像定量形态学研究进展徐少勇(郧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十堰442000)胃肠肿瘤标记物检测是当前肿瘤研究的热点,通过对标记物形态变化的研究可使肿瘤诊断更为特异,目前国内外对胃肠肿瘤标记物的研究趋于进行定量和数值化分析,早期的研究主要是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标记物 图像定量 形态学 细胞增殖活性参数
全文增补中
用RFLP和生化指标结合Bayes定理对Wilson病家系进行综合分析
17
作者 邹宇 张咸宁 +2 位作者 陈秀珍 李采娟 李乃忠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1994年第3期1-3,5,共4页
Wilson病,又称为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病主要由于铜积累而造成肝脏、基底神经节等器官的功能异常,早期发现并治疗能有效控制病情,否则可导致死亡。本文利用三个DNA探针对两例WD家系进行RFLP分... Wilson病,又称为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病主要由于铜积累而造成肝脏、基底神经节等器官的功能异常,早期发现并治疗能有效控制病情,否则可导致死亡。本文利用三个DNA探针对两例WD家系进行RFLP分析,同时还检测了先证者同胞的EsD分型和CP、血清铜和尿铜几项生化指标,并应用Bayes定理对他们的三种可能状态──症状前患者、杂合子和正常个体进行综合判别分析,结果显示家系A和家系B中先证者的同胞均为WD致病基因携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系 WILSON病 先证者 生化指标 WD Bayes定理 治疗 RFLP分析 器官 肝脏
下载PDF
青海绵羊血清铜蓝蛋白酶活性测定
18
作者 卢福山 李惠玲 芦宝林 《畜禽业》 2005年第9期64-64,共1页
用盐酸对苯二胺法对青海省148只绵羊进行了血清铜蓝蛋白酶活性测定。结果为:小尾寒羊,(18.660±0.905)IU/L;新疆细毛羊,(10.024±0.359)IU/L;青海半细毛羊,(48.380±1.152)IU/L;海南藏羊,(58.090±0.864)IU/L;欧拉羊,(4... 用盐酸对苯二胺法对青海省148只绵羊进行了血清铜蓝蛋白酶活性测定。结果为:小尾寒羊,(18.660±0.905)IU/L;新疆细毛羊,(10.024±0.359)IU/L;青海半细毛羊,(48.380±1.152)IU/L;海南藏羊,(58.090±0.864)IU/L;欧拉羊,(45.440±1.342)IU/L。同时,在公、母组间进行比较,小尾寒羊母羊的血液铜蓝蛋白酶的活性极显著的高于公羊(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绵羊 血清铜蓝蛋白酶活性
下载PDF
17例肝豆状核变性病例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丽静 余保平 蒲鹏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56-157,共2页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特点,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患者(其中3例有明确的家族遗传史)平均发病年龄为(25.3±8.1)岁。其中10例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6例以...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特点,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患者(其中3例有明确的家族遗传史)平均发病年龄为(25.3±8.1)岁。其中10例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6例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1例表现为溶血性贫血。17例患者中13例K-F环阳性(76.5%),8例患者头颅MR I检查发现异常(47.1%),7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转氨酶升高(41.2%),绝大部分出现血清铜和铜蓝蛋白含量减低。结论肝豆状核变性青少年多见,以神经系统和肝损害为主要表现,血清铜、铜蓝蛋白降低,角膜K-F环阳性是其重要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临床表现 血清铜 铜蓝蛋白 青霉胺
下载PDF
血清铜蓝蛋白水平在HBV携带伴妇科肿瘤患者治疗中的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华放 许艳丽 +1 位作者 曹彦君 刘军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7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探究血清铜蓝蛋白水平对HBV携带伴妇科肿瘤患者治疗和预后的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6月1日至2016年7月3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住院的HBV携带伴妇科肿瘤患者90例为肿瘤组,包括42例良性肿瘤患者和48例恶性肿瘤患者,另外选取4... 目的探究血清铜蓝蛋白水平对HBV携带伴妇科肿瘤患者治疗和预后的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6月1日至2016年7月3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住院的HBV携带伴妇科肿瘤患者90例为肿瘤组,包括42例良性肿瘤患者和48例恶性肿瘤患者,另外选取45例女性HBV携带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各组患者血清铜蓝蛋白含量,追踪随访20例恶性肿瘤根治术患者及6例术后复发患者的血清铜蓝蛋白水平,检测各组患者138和397位点上铜蓝蛋白的核心岩藻糖基化比率。结果良性肿瘤及恶性肿瘤根治术后患者血清铜蓝蛋白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771、0.534,P值分别为0.586、0.711);恶性肿瘤患者血清铜蓝蛋白水平显著高于良性肿瘤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259和1.365,P值分别为0.013和0.022);行恶性肿瘤根治术的20例患者中有6例肿瘤复发,铜蓝白水平显著升高(t=3.255,P=0.015)。恶性肿瘤患者138位点和397位点铜蓝蛋白岩藻糖基化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良性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8位点:t值分别为3.567、4.556,P值分别为0.023、0.014;397位点:t值分别为4.598、4.620,P值分别为0.013、0.011)。结论检测肝脏合成的血清铜蓝蛋白水平对HBV携带伴妇科肿瘤患者的良、恶性鉴别有参考价值,并且对恶性肿瘤患者的随访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铜蓝蛋白 HBV携带 妇科肿瘤 核心岩藻糖基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