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公孙、四缝穴配合脏腑点穴对胃肠结热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观察
1
作者 付殿跃 李志新 +1 位作者 杨英伟 焦永波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82-85,89,共5页
目的分析针刺公孙、四缝穴配合脏腑点穴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胃肠结热型)的疗效以及对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影响。方法选择肠系膜淋巴结炎(胃肠结热型)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目的分析针刺公孙、四缝穴配合脏腑点穴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胃肠结热型)的疗效以及对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影响。方法选择肠系膜淋巴结炎(胃肠结热型)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予常规治疗+针刺公孙、四缝穴)与研究组(n=30,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使用脏腑点穴)。比较2组临床疗效、主要症状与体征变化,并检测血清I-FABP、VIP表达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2组血清I-FAB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血清I-FAB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2组血清VIP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血清VI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研究组主要症状与体征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公孙、四缝穴配合脏腑点穴可用于治疗胃肠结热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能够调理和改善胃肠道功能,调节血清I-FABP、VI水平,缓解患儿主要症状与体征,临床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胃肠结热型 针刺 脏腑点穴 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血管活性肠肽
下载PDF
不同频次高压氧治疗对脑卒中早期患者神经功能和肠黏膜屏障功能及血清CIT IFABP ITF的影响
2
作者 王震 冯慧 +2 位作者 付娟娟 周修五 潘化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3期356-360,共5页
目的探究不同频次高压氧治疗对脑卒中早期患者神经功能、肠黏膜屏障功能及血清瓜氨酸(CIT)、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肠三叶因子(ITF)的影响。方法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收治的89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行常规药物治... 目的探究不同频次高压氧治疗对脑卒中早期患者神经功能、肠黏膜屏障功能及血清瓜氨酸(CIT)、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肠三叶因子(ITF)的影响。方法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收治的89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行常规药物治疗)、低频次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低频高压氧治疗)、高频次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高频高压氧治疗)。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4周评估3组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同时检测3组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及血清CIT、IFABP、ITF水平,观察3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4周,对照组、低频次组和高频次组患者NIHSS评分、内毒素(ET)、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IFABP、ITF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MBI评分、CI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与对照组相比,低频次组和高频次组患者NIHSS评分[分别为(6.23±2.05)分、(4.52±1.87)分]、ET[分别为(0.31±0.06)IU/mL、(0.21±0.05)IU/mL]、DAO[分别为(2.64±0.31)IU/mL、(1.71±0.18)IU/mL]、D-乳酸[分别为(0.16±0.04)mmol/L、(0.10±0.02)mmol/L]、IFABP[分别为(0.89±0.13)μg/L、(0.52±0.08)μg/L]、ITF[分别为(9.02±2.14)μg/L、(7.36±1.75)μg/L]水平更低(P<0.05),MBI评分[分别为(84.02±7.51)分、(90.89±5.42)分]、CIT[分别为(24.45±3.02)μmol/L、(31.42±3.31)μmol/L]水平更高(P<0.05)。与低频次组相比,高频次组患者NIHSS评分更低(P<0.05),MBI评分、CIT水平更高(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对脑卒中患者实施高压氧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及胃肠功能,提高患者生活活动能力,安全性好,高频次高压氧的治疗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高压氧 高频次 低频次 神经功能 肠黏膜屏障 瓜氨酸 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肠三叶因子 血清
下载PDF
复合酶制剂在肉鸡低能低蛋白日粮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马艳艳 王金龙 +1 位作者 吕伟 冯海霞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6-61,共6页
为研究复合酶制剂在低能低蛋白日粮中对肉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肠道形态结构、盲肠挥发性脂肪酸和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试验选取1日龄健康罗斯肉仔鸡3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正对照组(CK组)饲喂玉米-豆... 为研究复合酶制剂在低能低蛋白日粮中对肉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肠道形态结构、盲肠挥发性脂肪酸和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试验选取1日龄健康罗斯肉仔鸡3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正对照组(CK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负对照组(FK组)饲喂降能降蛋白的玉米-豆粕型日粮(其中粗蛋白质降低0.5%,代谢能降低50 kcal/kg);试验组A和B分别在负对照组饲粮基础上添加500 g/t和1000 g/t复合酶制剂,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与正对照组相比,添加复合酶制剂组料肉比显著降低了0.07(P<0.05),末均重分别比正对照组增加34 g和46 g;(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A血清中白蛋白、尿素氮和葡萄糖水平显著提高(P<0.05);(3)试验组绒毛高度较对照组显著提高95μm,且试验组A隐窝深度显著降低8.6μm(P<0.05);(4)添加复合酶制剂提高了乙酸、丁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的生成水平,其中试验组B总VFA生成量最高,显著高于正对照组1.7 mg/g(P<0.05);(5)α多样性结果显示,试验组A的ACE指数和Chao1指数显著高于负对照组(P<0.05),试验组A肠道菌群丰度增加。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添加复合酶制剂可以提高肉鸡生产性能和机体能量供应,同时也提高了小肠绒毛高度及肠道菌群丰度,其中以添加500 g/t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酶制剂 低能低蛋白日粮 生产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肠道形态结构 盲肠挥发性脂肪酸 肠道微生物菌群
下载PDF
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与非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表型差异分析
4
作者 杨莉丽 吴慧华 +2 位作者 江丹玲 邹兵 王俊萍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9期1-4,共4页
目的:分析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PI–IBS)与非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NPI–IBS)两种疾病类型的临床特征及差异。方法:将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确诊并治疗的PI–IBS患者50例作为观察1组,NPI–IBS患者60例作为观察2组,... 目的:分析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PI–IBS)与非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NPI–IBS)两种疾病类型的临床特征及差异。方法:将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确诊并治疗的PI–IBS患者50例作为观察1组,NPI–IBS患者60例作为观察2组,选取同期在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人员5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指标检测及肠黏膜白细胞介素(IL)–17A、干扰素–γ(IFN–γ)、IL–10检测,比较各组差异;分析比较观察1组和观察2组的临床特征及差异。结果:观察2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患病至就诊时间显著少于观察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1组和观察2组的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GS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患者的血清I–FABP测定结果为(43.01±4.00)μg·L^(-1),观察2组为(18.32±1.44)μg·L^(-1),对照组为(10.58±1.22)μg·L^(-1)。观察1组患者的I–FABP值显著高于观察2组和对照组,观察2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1组与观察2组肠黏膜IL–17A、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IL–10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1组IFN–γ水平显著高于观察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与观察2组肠黏膜IL–17A、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IBS伴有焦虑状态,细胞因子的改变可能是肠道上皮细胞损伤及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机制之一。I–FABP有可能是PI–IBS的特异性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 非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 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
下载PDF
血清瓜氨酸、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肠三叶因子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并发应激性溃疡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卢俊霖 廖伟 +2 位作者 李俭成 冯代莉 廖雪梅 《广西医学》 CAS 2021年第13期1570-1574,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瓜氨酸、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肠三叶因子(ITF)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并发应激性溃疡的诊断价值。方法以120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75例单纯ACS患者作为ACS组,45例ACS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作为ACS并发应激性溃疡... 目的探讨血清瓜氨酸、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肠三叶因子(ITF)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并发应激性溃疡的诊断价值。方法以120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75例单纯ACS患者作为ACS组,45例ACS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作为ACS并发应激性溃疡组,另选取6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各组血清瓜氨酸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清IFABP、ITF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瓜氨酸、IFABP、ITF及三者联合检测对ACS并发应激性溃疡的诊断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CS并发应激性溃疡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对照组、ACS组、ACS并发应激性溃疡组血清瓜氨酸水平依次降低,血清IFABP水平和ITF水平依次升高(均P<0.05);血清瓜氨酸水平、IFABP水平、ITF水平及三者联合检测诊断ACS并发应激性溃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9、0.804、0.863、0.932;血清ITF诊断ACS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曲线下面积高于血清瓜氨酸、IFABP,三者联合检测诊断ACS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曲线下面积高于血清瓜氨酸、IFABP和ITF单独诊断(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瓜氨酸水平升高是影响ACS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的保护因素,血清IFABP和ITF水平升高是影响ACS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ACS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血清瓜氨酸水平明显降低,IFABP和ITF水平明显升高,三者可能参与ACS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发展,对ACS并发应激性溃疡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且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应激性溃疡 血清瓜氨酸 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血清肠三叶因子 并发症 诊断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丹参酮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缺血性肠病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与D-二聚体的影响
6
作者 贾国青 李春涛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23年第4期62-64,68,共4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缺血性肠病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顺义区医院收治的150例缺血性肠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 目的探讨丹参酮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缺血性肠病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顺义区医院收治的150例缺血性肠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同时应用前列地尔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丹参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肠相关功能恢复时间、用药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血清I-FABP、D-二聚体。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5,P=0.034);观察组肠供血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肠镜恢复时间以及便血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D-二聚体、I-FA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D-二聚体、I-FABP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对缺血性肠病患者采用丹参酮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能取得更优异的治疗效果,且可促进患者肠功能早日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 前列地尔 缺血性肠病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 D-二聚体
原文传递
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联合血清淀粉样蛋白A诊断重症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俊平 刘颖 +2 位作者 余东玲 缪华章 陈运彬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38-841,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在诊断重症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确诊为NEC的56例早产儿为病例组,其中Ⅰ期患儿26例,Ⅱ、Ⅲ期患儿30例... 目的探讨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在诊断重症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确诊为NEC的56例早产儿为病例组,其中Ⅰ期患儿26例,Ⅱ、Ⅲ期患儿30例;同期确诊为非消化系统疾病的30例患儿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患儿血清I-FABP和SAA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I-FABP和SAA诊断重症NEC进行评估。结果 NECⅡ、Ⅲ期组血清I-FABP水平和SAA水平均显著高于NECⅠ期组和对照组(P<0.05);I-FABP血清标志物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0(95%CI:0.69~0.92),最佳截点值为21.8μg/L,该截点值下诊断重症NEC的敏感度为70.0%,特异度为81.0%。SAA血清标志物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6(95%CI:0.63~0.89),最佳截点值为1657.8μg/L,该截点值下诊断重症NEC的敏感度为67.0%,特异度为85.0%。结论血清I-FABP和SAA可作为诊断NEC病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血清淀粉样蛋白A 新生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原文传递
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对小肠外伤手术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贾麒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18年第8期16-18,共3页
为探讨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水平在小肠外伤手术患者预后评估中应用价值,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76例小肠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前I-FABP水平分为A组(I-FABP水平≥300ng/mL,27例)和B组(I-FABP... 为探讨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水平在小肠外伤手术患者预后评估中应用价值,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76例小肠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前I-FABP水平分为A组(I-FABP水平≥300ng/mL,27例)和B组(I-FABP水平<300 ng/mL,49例),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实验室指标,分析I-FABP水平与患者手术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显示,2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外伤类型及合并多发伤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患者合并肠系膜损伤、休克及行小肠切除吻合术比例明显高于B组,P <0.05。A组患者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胃肠道症状评分均高于B组,P<0.05。A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B组,P <0.05。I-FABP水平与小肠外伤手术患者CRP、PCT、胃肠道症状评分、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呈正相关。结果表明,I-FABP在小肠外伤手术患者预后中具有一定评估价值,检测I-FABP水平可反映小肠外伤手术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 外伤 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