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朱熹的圣经解释学
1
作者 陈乔见 Wang Xiaonong(译) 《孔学堂》 2024年第1期38-50,144-156,共26页
朱熹的解经学认为圣经(圣人之言)体现着融贯一致的天地之理,这是解经得以可能与必要的先验条件,也表明解经的目的是通过圣人之言把握天地之理。就具体方法而言,朱熹一方面充分吸收汉唐注疏的训诂成果,但也认识到注疏学之陋,不足以理解... 朱熹的解经学认为圣经(圣人之言)体现着融贯一致的天地之理,这是解经得以可能与必要的先验条件,也表明解经的目的是通过圣人之言把握天地之理。就具体方法而言,朱熹一方面充分吸收汉唐注疏的训诂成果,但也认识到注疏学之陋,不足以理解圣人之意和天地之理;另一方面他与其他宋代学者一样强调义理之学,但却也十分警惕宋人好为高论新说的空疏之敝。一方面主张随文(经)解义,另一方面也强调理会意味,切己体验。虽说追求圣人原意和圣经本意是朱熹解经的首要目标,但他也认为有的解释未必是圣经本旨,却也是一极有价值之解释,因为它揭示了某种道理。虽说朱熹具有强烈的圣经贤传意识,但他也认为对于以往错误的解释不应当由人情回护,而应辩其是非曲直。在不疑与有疑、训诂与义理、原意与发明、善意原则与人性原则之间,朱熹总是保持着某种张力与平衡,使得解释成为一项既有规范亦不乏创造的意义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解释 圣经 圣人之心 天地之理
下载PDF
感召和气与致中和——朱子思想中心与气的政治哲学向度
2
作者 赵金刚 Hou Jian(译) 《孔学堂》 2024年第1期51-58,157-167,共19页
理学家认为“和气”是对现实政治状态的反应,朱子直接讨论感召和气,往往与现实政治密切相关,认为荒政需要感召和气,解决政治问题的根本需要君主正心诚意以立纲纪,最终感召来和气。心术是立纲纪和召和气的关键,君主承担天下,君主之心能... 理学家认为“和气”是对现实政治状态的反应,朱子直接讨论感召和气,往往与现实政治密切相关,认为荒政需要感召和气,解决政治问题的根本需要君主正心诚意以立纲纪,最终感召来和气。心术是立纲纪和召和气的关键,君主承担天下,君主之心能影响天下之气,但士大夫则可以通过“格君心之非”来起到感召和气的作用。当然,朱子讲的感召和气并不同于汉儒天人感应的模式,他更强调人的心性修养与自然和气之间的关联。理学工夫是能够感召到和气的入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气 纲纪 心术 致中和 天地之气
下载PDF
先秦易学的“神明”概念与荀子的“神明”观 被引量:17
3
作者 郭静云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2-61,共10页
"神明"是《易传》关键概念之一,亦在先秦两汉思想范畴中被广泛使用。各家"神明"概念都与"天地"有关,并涉及天地自然造化之过程,古代"神明"不是作为某种祭祀对象而存在,也不表示神祇和鬼神的意... "神明"是《易传》关键概念之一,亦在先秦两汉思想范畴中被广泛使用。各家"神明"概念都与"天地"有关,并涉及天地自然造化之过程,古代"神明"不是作为某种祭祀对象而存在,也不表示神祇和鬼神的意义。笔者搜集归纳有关先秦两汉"神明"之资料,发现"神明"一词之用意牵涉天地万物之"德"概念。古人认为,天地万物之死生运行皆源自"德",皆由神明之安排,但"神明"并不具备造物主身份,而是天地合德概念。"神明之德"被视为万物造化的原因,若以两个字来表达"神明"的本质,则应是"生机"一词。郭店《太一》阐明了"神明"体现天地的相辅,于是"神明"的作用即是天地之间的媒介、气化主宰者,故为"生机"。荀子的"神明"观念,保留天地观的出发点,但同时集中于微观宇宙──"人"的核心概念。荀子对"神明"的定义近于黄老学派,既将"神明"视为"道"的唯一产物,又看作知"道"的唯一依据。只是黄老学派以神明论及天地观,而荀子藉此来探讨儒家的"君子养心"之议题。荀子之外,养生学派也将"心"视为"神明出"的器官,然而养生学派的观点是在表达"神明"是人中的"生机",而荀子藉此"神明"观,来探讨认识论的伦理问题。荀子的神明观,被宋明理学所继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学 荀子 天地 神明
下载PDF
《易传》对《乐记》音乐美学思想的影响 ——兼谈《乐记》中两个相互游离的美学观 被引量:5
4
作者 张义宾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2-39,共8页
《乐记)受到了《荀子》和《易传)的影响,由此形成了两种根本不同的美学观。其中源于《荀子》一系的美学思想以现成性的世界为哲学基础,认为音乐的源泉在于心与物相感,而源于《易传》一系的美学思想则以生性的生活世界为哲学基础,认为... 《乐记)受到了《荀子》和《易传)的影响,由此形成了两种根本不同的美学观。其中源于《荀子》一系的美学思想以现成性的世界为哲学基础,认为音乐的源泉在于心与物相感,而源于《易传》一系的美学思想则以生性的生活世界为哲学基础,认为音乐以生活世界的本体为源泉。在以西方主客二元文化为主导的现代语境中,现代人对源于《荀子》的美学思想有明确的理解,但对源于《易传》的美学思想却发生了十分严重的文化“误读”,以致于多数现代学者将其全盘否定.其实,只有来自《易传》的美学思想才是《乐记》理论的精华,它真正代表了中国美学的精神,是西方传统文化难以解读的中国学术思想,是中国人对世界立明的独特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传 乐记 礼乐
下载PDF
“所以然”与“所当然”如何统一——从朱子对存在与价值问题的觧决看中西哲学之异同 被引量:8
5
作者 蒙培元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1-11,共11页
朱熹用“所以然”与“所当然”这两个概念表达了儒学中“存在”与“价值”问题,既区分了两者的不同意义,又将两者完全统一起来。“所以然”与“所当然”的统一关系,是在“理”的基本涵义展开的过程中实现的。整体论的要素分析和生命论... 朱熹用“所以然”与“所当然”这两个概念表达了儒学中“存在”与“价值”问题,既区分了两者的不同意义,又将两者完全统一起来。“所以然”与“所当然”的统一关系,是在“理”的基本涵义展开的过程中实现的。整体论的要素分析和生命论的类比综合,是朱熹将“所以然”与“所当然”统一起来的重要方法。朱熹关于“天地之心”与“人心”的关系是生命目的性的关系。“理”是“所以然”之“生理”,而“生理”之中潜在地包涵着“所当然”之“仁理”,“生即仁”是对生命存在及其价值的辨证式表述,是“所以然”与“所当然”亦即存在与价值何以能统一的基础。朱子哲学是“前现代”的,但其价值则是“超现代”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所以然 所当然 天地之心 人心
下载PDF
损益与易道及《易》书——帛书《要》篇“损益之道”章释蕴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克宾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19,共8页
马王堆帛书《要》篇"损益之道"章以损益二卦论四时阴阳之变,是一种较为独特的卦气说,所表达的不仅是四时阴阳的损益消长,而且将"产"作为天地之变的价值归宿。由对损益之变的体察,《要》篇提出了"易道"的... 马王堆帛书《要》篇"损益之道"章以损益二卦论四时阴阳之变,是一种较为独特的卦气说,所表达的不仅是四时阴阳的损益消长,而且将"产"作为天地之变的价值归宿。由对损益之变的体察,《要》篇提出了"易道"的观念,以"顺于天地之心"为易道之要义,并以"君道"的视野来论易道,实现了易学由筮到德再到道的理论提升。随着易道观的提出,《要》篇对《易》之为书的内涵和价值做了新的解读,特别从易象角度阐发三才之道和四时之变。与《说卦传》相关章节相比,《要》篇"损益之道"章的问题意识和致思理路更为原始,带有春秋战国之际古人对《周易》进行理论创作之初始阶段的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 损益 易道 君道 天地之心
下载PDF
刘子翚儒学思想及其对朱子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朱人求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2-48,共7页
刘子翚是南宋初年著名的理学家,朱子的早期老师。在刘子翚儒学思想体系中,"不远复"三字符是其修养身心的起点,主要包括自我修养、社会关怀、一体之仁三重向度。在《圣传论》中,刘子翚提出了他糅合儒释道的独特的"道统说&... 刘子翚是南宋初年著名的理学家,朱子的早期老师。在刘子翚儒学思想体系中,"不远复"三字符是其修养身心的起点,主要包括自我修养、社会关怀、一体之仁三重向度。在《圣传论》中,刘子翚提出了他糅合儒释道的独特的"道统说",认为《书经》之"惟精惟一"乃是道统心传之"密旨","一"就是道统相传之心法。其《维民论》的思想主旨为"君民相资""维民在得心""维民四说"的理论。这些理念,对朱子的修养观、仁说、道统说、民本论等思想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子翚 不远复 天地之心 一为心法 维民
下载PDF
生命生存的立象昭德——《周易》“乾”、“坤”两卦的经传管窥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向峰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4-58,共5页
《周易》"乾"、"坤"两卦是阴阳对待的易理思想的集中展示,不论经文与传文都包含有丰富的人生哲理,突出体现为人在天覆地载之中,看龙飞马跃而立象昭德,取法于天健地顺的体性,自觉地培育"自强不息"的进取... 《周易》"乾"、"坤"两卦是阴阳对待的易理思想的集中展示,不论经文与传文都包含有丰富的人生哲理,突出体现为人在天覆地载之中,看龙飞马跃而立象昭德,取法于天健地顺的体性,自觉地培育"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厚德载物"的宏大势能,达到刚柔统一、德能一体、如天地之美的完善品格的建立,并避免阴阳失衡可能导致的凶险之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生命生存 立象昭德
下载PDF
论庄子的休闲观 被引量:1
9
作者 孙敏明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22-26,共5页
笔者认为,休闲问题内含于庄子对生命意义、自由精神的追求中。文章结合现代休闲的几个特征考察庄子的休闲观,以揭示庄子休闲观的内涵。首先,休闲对于个体而言是一种主观的心理体验。庄子是一个善于休闲的人,想要获得心闲的关键在于如何&... 笔者认为,休闲问题内含于庄子对生命意义、自由精神的追求中。文章结合现代休闲的几个特征考察庄子的休闲观,以揭示庄子休闲观的内涵。首先,休闲对于个体而言是一种主观的心理体验。庄子是一个善于休闲的人,想要获得心闲的关键在于如何"用心",文章以"乘物以游心"为代表分析了庄子的游心法。其次,休闲是一种当下的生活方式。庄子直面现实,倡导自然朴素的人生,为我们提供了不少日常生活中的休闲智慧,如,"性体抱神"去除机心回复自然的本性、懂得生活中的"无用之用"、重复性的劳动或活动可以使人由"技"而"进于道"等。第三,休闲是分层次的。休闲所追求的人生理想、生命意义具有超越性。庄子休闲观的核心是游心于天地之间,而其最高境界则是与道合一,体验道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闲 休闲智慧 游心
下载PDF
张载的“心统性情”说及其要义
10
作者 赵载光 刘和平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10-15,共6页
张载的“心统性情”说在其作品中虽只有一句话,但在其整个哲学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对后学的影响颇大。虽然有些学者对此有所论及,但由于张载此论直指内奥、大提整体,故对张子此论的理解有不少的歧义和曲解。因此,在张载的整个哲... 张载的“心统性情”说在其作品中虽只有一句话,但在其整个哲学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对后学的影响颇大。虽然有些学者对此有所论及,但由于张载此论直指内奥、大提整体,故对张子此论的理解有不少的歧义和曲解。因此,在张载的整个哲学的宏观背景下,厘清“心统性情”说的“心”、“性”、“情”等概念范畴及其关系,然后在此基础上阐释“心统性情”的内涵和要义,以及与“心统性情”相关的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德性之知与见闻之知这两个观点中的发见就显得很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统性情 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 德性之知与见闻之知
下载PDF
朱熹的“天地之心”意识论——一神论与无神论在本体维度的跨文化思考 被引量:2
11
作者 任博克 郭晨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1-8,共8页
论文从中西哲学比较的角度,对朱熹"天地之心"既有意识、又无意识的论断进行了细致分析,进一步探讨了目的论的本质,并从本体维度比较了西方的一神论与中国早期思想中的无神论,突显了朱熹无神论思想在跨文化视域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 朱熹 天地之心 意识 本体无神论
全文增补中
中国古代分野理论中分星变化的原因考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亮 李勇 《天文研究与技术》 CSCD 2013年第3期321-328,共8页
分野是中国古天文以及术数论中的重要概念,是传统文化中特有的天、地对应关系。通过对正史等相关史料的分析研究:(1)认定岁差不是引发十二次二十八宿分野中分星变化的主要因素,经对16种文献的计算表明,文献分野体系中的分星变化与岁差... 分野是中国古天文以及术数论中的重要概念,是传统文化中特有的天、地对应关系。通过对正史等相关史料的分析研究:(1)认定岁差不是引发十二次二十八宿分野中分星变化的主要因素,经对16种文献的计算表明,文献分野体系中的分星变化与岁差的符合率小于26.7%。(2)分星变化受十二次划分均匀与否、分野概念演变、历法因素及观测精度,甚至包括文献作者的主观因素等的影响,这在地方志中表现犹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学史和哲学 二十八宿 十二次 岁差 分野
下载PDF
胡宏的“心”论探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晓荣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19-22,共4页
心是胡宏哲学的重要范畴。本文试图从天地之心、人之心、人的良心等三个角度论述胡宏的心。首先 ,论述天地之心在天是天道、天命 ,天地之心在人是人之心 ,更确切地讲 ,是人的良心。其次 ,论述人之心是人的天命之性之用、之已发 ,人之心... 心是胡宏哲学的重要范畴。本文试图从天地之心、人之心、人的良心等三个角度论述胡宏的心。首先 ,论述天地之心在天是天道、天命 ,天地之心在人是人之心 ,更确切地讲 ,是人的良心。其次 ,论述人之心是人的天命之性之用、之已发 ,人之心能认知万物、体知天地 ,能主性情、宰制万物。人若尽其心 ,就能如圣人 ,体用合一 ,不於已发未发分 ,其心与天地同流 ,其心纯粹是天地之心即良心 ,人若尽其心 ,就能成己成物。最后 ,论述人的良心 ,良心是人的本质属性 ,知、仁、勇皆原于良心 ,人若察识、扩充其良心 ,就能成仁成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宏 哲学 南宋 “心”
下载PDF
朱熹哲学生态观(下) 被引量:2
14
作者 蒙培元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1-8,共8页
见本刊2003年第3期第15页。
关键词 朱熹 中国古代哲学 生态观 天人合一 格物致知 天地生物之心
下载PDF
庄子生态美学探微及其启示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阮慧玲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7期13-17,共5页
自然生态问题已成为关乎人类发展与文明延续的世界性问题。庄子被赞誉为“世界50个环境哲学家”之一。《庄子》一书蕴含了“万物齐一”的生态平等思想,“心斋养气、撄宁坐忘、朝彻见独”超脱物质的修养方法,“天地有大美”的生态审美观... 自然生态问题已成为关乎人类发展与文明延续的世界性问题。庄子被赞誉为“世界50个环境哲学家”之一。《庄子》一书蕴含了“万物齐一”的生态平等思想,“心斋养气、撄宁坐忘、朝彻见独”超脱物质的修养方法,“天地有大美”的生态审美观念。这些道家生态智慧精粹,正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放之今日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万物齐一 心斋养气 撄宁坐忘 朝彻见独 天地有大美
下载PDF
天·地·人——星云大师在山东大学的演讲
16
作者 释星云 《周易研究》 CSSCI 2015年第1期5-13,共9页
古人常以天、地、人并列,认为人生于天地之间,可以沟通天地、参赞天地之化育。要对天地人有一系统的认识,必须将三者看做是一个整体,彼此之间互为缘分,相互牵连。首先,天地人是自然的一切。天、地、人各有所道,人生存于天地之间,要尊敬... 古人常以天、地、人并列,认为人生于天地之间,可以沟通天地、参赞天地之化育。要对天地人有一系统的认识,必须将三者看做是一个整体,彼此之间互为缘分,相互牵连。首先,天地人是自然的一切。天、地、人各有所道,人生存于天地之间,要尊敬和爱护天地,对天地怀有一颗敬畏和信仰之心,安守本分,奉行天理、恪守自然之法则。其次,天地人是人本的一切。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应该尊重自然,尊重生命,以人为本。再次,天地人是心外的一切。世间万物的发展都是有因果的,我们要去体悟这种因果,不能盲目的将责任推于外界。最后,天地人是心内的一切。天地人应与我的心结合起来。世界是我心里的世界,人类是我心里的人类,一切都是与我相关的,大家彼此因缘共同而产生了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地人 自然 人本
下载PDF
韩国画中所体现的“生生”思想--以《金刚全图》、《仁王霁色图》、《岁寒图》为例
17
作者 严震泽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6期43-50,共8页
东方艺术把人类和自然融合在一起,使人类的生活更加形象化。东方艺术的精髓表现在天地之心、宇宙之心、天人合一等方面。谦斋郑敾和秋史金正喜的绘画表现出了天地之心和《周易》所倡扬的"生生"思想。他们的研究并没有停留在... 东方艺术把人类和自然融合在一起,使人类的生活更加形象化。东方艺术的精髓表现在天地之心、宇宙之心、天人合一等方面。谦斋郑敾和秋史金正喜的绘画表现出了天地之心和《周易》所倡扬的"生生"思想。他们的研究并没有停留在纯粹的艺术手法上,而是为画界开辟了新天地,并且把天人合一思想通过画与诗来表达出对祖国安宁和发展的企盼。他们的作品被视作国宝并对现世大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画 天地之心 硕果不食 天人合一 生生
下载PDF
从生态哲学角度看朱熹之理生态主义
18
作者 金世贞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1-8,共8页
王守仁直视朱熹理本体论的终极弊端,即等级秩序的固定化容易成为人类和人类自然支配统治的理念,而且过分执着于无作用性的观念上的理,很容易就有拒绝变化、丧失活力现场感的问题。气本体论为解决像深层生态主义一样无视人类固有特性,将... 王守仁直视朱熹理本体论的终极弊端,即等级秩序的固定化容易成为人类和人类自然支配统治的理念,而且过分执着于无作用性的观念上的理,很容易就有拒绝变化、丧失活力现场感的问题。气本体论为解决像深层生态主义一样无视人类固有特性,将人类埋没于大自然中的问题,提出新的对策。王守仁首先在人与天地万物"一体"或"同体"的前提下,将人定为"天地万物之心"。人不是宇宙自然的单纯部分,而是具有宇宙自然的心灵的地位,宇宙自然因人类而具有心灵的属性,是新生的生命体。人是天地万物的痛觉主体。即,人类因万物一体之仁心(=良知),与自然万物感应,痛愈、治愈、呵护他们的生命损伤。如此,王守仁思想既不同于"气生态主义",也不同于"理生态主义"。笔者把王守仁的思想称为"心生态主义"。具体地说,以天地万物一体说、致良知说、亲民说为中心,考察人类中枢的有机体宇宙论和亲民生态修养论的内容和特点,探索"心生态主义"超越西方生态中心主义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生态主义 生态修养论 亲民说 天地万物一体说 感应 痛觉
下载PDF
《黄帝内经》太极三部六经体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田合禄 张晓晴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723-2734,共12页
中医太极三部六经体系以五运六气的标本中气理论为本源,以从本的少阳三焦和太阴脾土“火湿”为太极,主人体的基本温度和湿度;以厥阴从中气少阳之风火主春天阳气升发,以阳明从中气太阴之燥湿主秋天阴气沉降,且以厥阴阳明从中气主左右阴... 中医太极三部六经体系以五运六气的标本中气理论为本源,以从本的少阳三焦和太阴脾土“火湿”为太极,主人体的基本温度和湿度;以厥阴从中气少阳之风火主春天阳气升发,以阳明从中气太阴之燥湿主秋天阴气沉降,且以厥阴阳明从中气主左右阴阳升降之道路;以太阳少阴从本从标之寒热主冬至夏至冬夏阴阳极的转化,为水火之征兆。逆之则“阴阳反作”“阴阳更胜”。中医太极三部六经体系涵有《黄帝内经》创作大纲,其中始终贯穿着天地人三才大道主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本中气 太极三部六经体系 从本 从中气 从本从标 形与神俱 天地人 三才
原文传递
阳明心学是先秦儒学合乎逻辑的发展
20
作者 欧阳祯人 《孔子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6-134,160,共10页
众所周知,王阳明自己十分自信的学问就是致良知之学,虽千经万典莫逃焉。但是在笔者看来,鉴于明朝中后期的特殊环境,王阳明还有没说透的话,那就是他的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一切理论环节,全部走的都是一条从心性到政治的路。他的最... 众所周知,王阳明自己十分自信的学问就是致良知之学,虽千经万典莫逃焉。但是在笔者看来,鉴于明朝中后期的特殊环境,王阳明还有没说透的话,那就是他的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一切理论环节,全部走的都是一条从心性到政治的路。他的最终目标就是天地万物一体之仁。所以在他的著作中有对社会现实、皇帝以及官僚集团的批判。这种路数与孔、曾、思、孟完全是一致的,与儒家经典《尚书·尧典》、郭店简《唐虞之道》所展现出来的政治理想也是完全一致的。所以,阳明心学是对中华文化真正的追随,是中华文化合符逻辑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心学 孔曾思孟 从心性到政治 天地万物一体之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