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oose Seton: A Misnomer of Cutting Seton 被引量:3
1
作者 Ugur Sungurtekin Murat Ozban +1 位作者 Halil Erbis Onur Birsen 《Surgical Science》 2016年第5期219-225,共7页
Purpos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monstrate loose silk seton actually acts as a slow cutting seton contrary to the idea of simply drainage. Besides, to show the effect of loose seton on patient’s incontinen... Purpos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monstrate loose silk seton actually acts as a slow cutting seton contrary to the idea of simply drainage. Besides, to show the effect of loose seton on patient’s incontinence is mostly proportional to the degree of division of the sphincter muscle. Design: Fifty patients with high transsphincteric fistulas were treated with loose seton technique. We measured the length of high sphincteric fistula tracts, pre- and postoperative anal sphincter pressures and incontinence scores. Results: Loose seton with heavy silk resulted in 72% percent of progressive migration of the fistula tract caudally. The more the progressive migration of the loose seton loop, the less the pressure drop in both resting and squeezing in manometric studies. This study is limited by its retrospective design in prospectively collected data and covers relatively small number of patients. Conclusion: Seton is still useful technique in high perianal fistula surgery. Defining this technique as simply “loose” seton is misnomer since it acts as a slowly cutting seton and results in progressive migration of the fistula tract caudally. The more the progressive migration of the loose seton loop, the less the pressure drop would be possible after postopera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ianal Fistula seton Incontinance RECURRENCE
下载PDF
Can More than One Fistula Be Treated by a New Type of Seton Concomitantly?
2
作者 Bülent Erenoglu Kemal Arslan +1 位作者 Hande Koksal Osman Dogru 《Surgical Science》 2013年第1期35-38,共4页
Objective: The treatment of trans-sphincteric fistulas is a surgical challenge since eradicating the fistula tract while maintaining the anal continence is vitally important. In this study we documented the outcomes o... Objective: The treatment of trans-sphincteric fistulas is a surgical challenge since eradicating the fistula tract while maintaining the anal continence is vitally important. In this study we documented the outcomes of the patients with one or more fistulas treated at the same operation with a new type of seton. Patients and Methods: The study included 78 patients with 107 high anal fistulas who were treated with seton between 2007 and 2011. Fifty seven patients had only one fistula, 13 patients had two isolated fistulas and 8 patients had three isolated fistulas. Group I was the patients with one fistula and Group II was the patients having more than one fistula.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hospital stay, cutting through the sphincter and healing times and Wexner’s scor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In Group I, there were 57 patients and in Group II, 21 patients were operated for 50 fistulas. No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observed except urinary retentions (4 patients in Group I, 3 patients in Group II). No infection on the operation site was documented in both groups, in Group I none of the patients needed extra dose of narcotic analgesic but in Group II two of the patients who had 3 fistulas were discharged on the second postoperative day because of pain on the operation site. The median for the cutting seton to cut through the sphincter was 31 days and complete healing was achieved with a median of 40 days in Group I, whereas it was 56 and 65 days respectively for Group II. There were no recurrences in our patients in both groups. Although the Wexner scores of the both groups were low,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It seems to be feasible to perform seton by using a cheap, effective, easily inserted material, also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more than one fistula while preserving anal contin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Sphincteric Fistula seton Multiple Perianal Fistül
下载PDF
Management of low transsphincteric anal fistula with serial setons and interval muscle-cutting fistulotomy 被引量:7
3
作者 Chen Wang Lester Rose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54-158,共5页
This study evaluates low transsphincteric anal fistula managed by serial setons and interval fistulotomy, with attention to healing without recurrence and preservation of continence. Following Institutional Review Boa... This study evaluates low transsphincteric anal fistula managed by serial setons and interval fistulotomy, with attention to healing without recurrence and preservation of continence. Following 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 approval, consecutive anal fistula operations performed by a single surgeon from January 1, 2009 to December 31, 2013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using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 and telephone interviews for patients lost to follow up. Of the 71 patients, 26(37%) had low transsphincteric fistula(23 males and 3 females; mean age: 46 years), treated at our institution by seton placement followed by interval surgical muscle cutting and subsequent seton replacement or final fistulotomy. Of the 26 patients, 22(85%) were initially referred due to previous failed treatment, with a 30.6 month mean duration of fistula prior to referral and a mean of 2.2(range: 0–6) prior anorectal surgeries. At a mean follow-up of 11.9 months, none of the 21 patients experienced recurrence or fecal incontinence. Serial seton with interval muscle-cutting sphincterotomy followed by complete fistulotomy i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ho are either initially seen for low transsphincteric fistula, or referred after failed anorectal surgery for that cond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 transshpincteric fistula serial seton fistulotomy recurrent fistula fecal incontinence
原文传递
手术挂线引流配合冲洗治疗耳廓假性囊肿
4
作者 李仔儒 慕森 杨小霞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02-304,共3页
目的:探讨手术挂线引流配合冲洗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20年9月栖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耳廓假性囊肿患者8例,年龄40~55岁,平均(47.1±4.2)岁,病程2个月~1年。术中将囊肿上下端切开后,彻底清除囊肿内容物,止... 目的:探讨手术挂线引流配合冲洗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20年9月栖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耳廓假性囊肿患者8例,年龄40~55岁,平均(47.1±4.2)岁,病程2个月~1年。术中将囊肿上下端切开后,彻底清除囊肿内容物,止血钳引导置入引流橡皮条,将引流条两端对合固定。术后每日以生理盐水冲洗囊腔内部。结果:8例耳廓假性囊肿患者全部治愈,治疗后随访6个月,无复发及并发症,美容效果良好。结论:挂线引流配合冲洗借鉴了肛瘘挂线的应用原理,该方法操作简单,疼痛轻且并发症少,美容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廓假性囊肿 挂线引流 冲洗
下载PDF
中药熏洗联合肛瘘挂线治疗肛瘘合并肛周脓肿患儿的应用效果
5
作者 舒芳 吴书清 +2 位作者 曾珊 卢君 钟斌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6期77-81,共5页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联合肛瘘挂线治疗肛瘘合并肛周脓肿患儿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赣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0例肛瘘合并肛周脓肿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肛瘘...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联合肛瘘挂线治疗肛瘘合并肛周脓肿患儿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赣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0例肛瘘合并肛周脓肿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肛瘘挂线联合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治疗,观察组采用肛瘘挂线联合中药熏洗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黏膜愈合时间、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疼痛评分、肛周自控能力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肛门功能、疗效、肛周脓肿及肛瘘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黏膜愈合、创面完全愈合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疼痛及肛周自控能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肛周肿痛、便时剧痛及大便秘结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肛门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1.43%)高于对照组(71.43%),肛瘘复发率(8.57%)、肛周脓肿复发率(5.71%)均低于对照组(40.00%、3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中药熏洗联合肛瘘挂线治疗可有效促进肛瘘创面愈合,预防肛周脓肿及肛瘘复发,减轻患儿疼痛,促使肛门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促进其病情转归,其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熏洗 肛瘘挂线 肛瘘 肛周脓肿 中医证候积分 疗效
下载PDF
同期瘘管外切联合松挂线手术治疗复杂性肛瘘合并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
6
作者 杨丽荣 严新杰 +1 位作者 张玮 李磊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0期62-64,共3页
目的:分析同期瘘管外切联合松挂线手术治疗复杂性肛瘘合并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中央财经大学校医院收治的复杂性肛瘘合并肛周脓肿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同期进... 目的:分析同期瘘管外切联合松挂线手术治疗复杂性肛瘘合并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中央财经大学校医院收治的复杂性肛瘘合并肛周脓肿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同期进行瘘管外切联合松挂线手术治疗,对照组分期进行瘘管外切联合松挂线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结论:同期瘘管外切联合松挂线手术治疗复杂性肛瘘合并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较好,手术时间短,能够促进患者恢复,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瘘管外切 松挂线手术 复杂性肛瘘 肛周脓肿
下载PDF
复杂性肛瘘的中西医结合诊疗体会一例
7
作者 薛晓梦 刘德武 龙景乾 《基层中医药》 2024年第3期1-5,共5页
肛瘘是肛管直肠与皮肤之间形成的一种慢性炎症的异常通道,是一种较为难处理的肛肠良性疾病,若放之不管,不积极处理可能导致其有恶变的风险。目前来说,手术治疗是治疗该病的首要选择,但其中配合中药特色挂线治疗,缓慢切割,逐步愈合,再配... 肛瘘是肛管直肠与皮肤之间形成的一种慢性炎症的异常通道,是一种较为难处理的肛肠良性疾病,若放之不管,不积极处理可能导致其有恶变的风险。目前来说,手术治疗是治疗该病的首要选择,但其中配合中药特色挂线治疗,缓慢切割,逐步愈合,再配合术后中药熏洗与涂擦,能极大程度提高肛瘘的治愈率。因此,对于反复发作的复杂性肛瘘,找到其内口位置及其瘘道进而行手术治疗是至关重要的,且术后中药熏洗联合中药药膏进行换药也是促进伤口快速愈合的必不可少的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肛瘘 挂线 生肌玉红膏
下载PDF
经括约肌间入路联合松弛挂线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8
作者 袁和学 潘春来 +3 位作者 刘宗剑 张勇 罗芳 朱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23-1126,1131,共5页
目的探讨经括约肌入路联合松弛挂线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5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复杂性肛瘘患者80例,采用随机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经括约肌间入路联合松弛挂线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切割挂... 目的探讨经括约肌入路联合松弛挂线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5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复杂性肛瘘患者80例,采用随机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经括约肌间入路联合松弛挂线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切割挂线引流术。对比两组从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术后疼痛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功能恢复(肛管直肠压力测定和Wexner失禁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均达到了临床治愈效果,两组在治愈率、术前肛门功能(肛管直肠压力测定和Wexner失禁评分)、术后第7天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手术时间、术后1、3、5天VAS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以上的肛管直肠压力测定(肛门静息压和肛门缩榨压)、Wexner失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括约肌间入路联合松弛挂线术治疗与传统切割挂线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相比在功能保护(肛管直肠压力测定、Wexner评分)、创面愈合、术后疼痛有明显的优势。临床证实经括约肌间入路联合松弛挂线术治疗复杂性肛瘘对肛门功能的保护是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括约肌间入路 松弛挂线 复杂性肛瘘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可自行调节挂线在高位复杂性肛瘘中的临床应用
9
作者 沈军权 徐焕军 周海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66-72,共7页
背景切割挂线仍是目前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主要方法之一,在其治疗过程中需多次紧线直至脱落.传统的紧线方式不但操作过程复杂、患者痛苦,且需要专科器械及专科医师操作,非常不便.可自行调节挂线可解决上述问题.目的探讨可自行调节挂线... 背景切割挂线仍是目前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主要方法之一,在其治疗过程中需多次紧线直至脱落.传统的紧线方式不但操作过程复杂、患者痛苦,且需要专科器械及专科医师操作,非常不便.可自行调节挂线可解决上述问题.目的探讨可自行调节挂线在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选取余姚市人民医院肛肠外科2019-07/2022-06符合入组条件的61例肛瘘患者,随机分为可自行调节挂线的试验组(29例)和传统切割挂线(分次紧线)的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index,BMI)、文化程度、疾病性质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在治疗方式上均对肛瘘主管进行切割挂线,但术后紧线方式不同:试验组行可自行调节挂线,对照组行传统的切割挂线.比较两组紧线脱落时间、总紧线次数、门诊紧线次数、紧线疼痛程度、创面愈合时间及疗效方面差异.结果试验组1例,对照组2例,在手术过程中实行了引流挂线,术后予以剔除.试验组与对照组在紧线脱落时间、总紧线次数、创面愈合时间、疗效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门诊紧线次数试验组要少于对照组,在平均紧线疼痛程度试验组要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可自行调节挂线在紧线脱落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疗效可达到传统切割挂线的效果,但其操作的便捷性优于传统紧线,可以在家完成紧线调节,减少门诊紧线次数,且切割疼痛程度更轻,医疗费用更低,是目前比较适宜的紧线方式,今后可作为一种适宜技术在医共体内、其他基层医院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高位复杂性肛瘘 切割挂线 可自行调节挂线 紧线 疼痛
下载PDF
梁林江治疗复杂性肛瘘经验
10
作者 李嘉钦 梁林江 +2 位作者 徐浩 柳瑞瑞 钟盛兰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3年第11期22-25,共4页
介绍梁林江治疗复杂性肛瘘的经验。术前根据瘘管征象评估病情,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术中灵活选用挂线、过桥、截断、切开等手术方式,具体操作时随证应变、因人而异;术后重视换药,注重创面清洁,配合使用散剂、熏洗剂及内服方药加速创面愈... 介绍梁林江治疗复杂性肛瘘的经验。术前根据瘘管征象评估病情,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术中灵活选用挂线、过桥、截断、切开等手术方式,具体操作时随证应变、因人而异;术后重视换药,注重创面清洁,配合使用散剂、熏洗剂及内服方药加速创面愈合,疗效显著。并附验案1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挂线疗法 肛门功能 中医药疗法 名医经验
下载PDF
中医挂线联合对口引流疗法治疗高位肛瘘患者的效果分析
11
作者 李海峰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24期80-82,共3页
目的:分析中医挂线联合对口引流疗法治疗高位肛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泰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高位肛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治疗,研究... 目的:分析中医挂线联合对口引流疗法治疗高位肛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泰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高位肛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治疗,研究组行中医挂线联合对口引流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研究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结论:中医挂线联合对口引流疗法治疗高位肛瘘具有较好的效果,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挂线 对口引流 高位肛瘘 并发症
下载PDF
三间隙引流术与切开引流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患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秦汉 王洋 张钰喆 《系统医学》 2023年第14期132-135,共4页
目的对比在肛周脓肿患者治疗中应用三间隙引流术与切开引流挂线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5月于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诊治的肛周脓肿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双盲法展开分组,将40例患者纳入探讨组,实施三间隙引流术治疗,将40例... 目的对比在肛周脓肿患者治疗中应用三间隙引流术与切开引流挂线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5月于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诊治的肛周脓肿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双盲法展开分组,将40例患者纳入探讨组,实施三间隙引流术治疗,将40例患者归为参考组,选取切开引流挂线术治疗,对比组间治疗效果、围术期指标、肛门功能、炎性因子、并发症。结果探讨组治疗总有效率、围术期指标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探讨组肛门功能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参考组,术后探讨组炎性因子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探讨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低于参考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7,P=0.034)。结论在肛周脓肿患者治疗中,相比于切开引流挂线术,三间隙引流术不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围术期指标,促进肛门功能恢复,减少应激反应,还有助于促进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周脓肿 三间隙引流术 切开引流挂线术
下载PDF
浅挂线法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4
13
作者 陈玉根 孙桂东 +4 位作者 李国年 史仁杰 黄继成 谷云飞 朱秉宜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91-592,共2页
目的:研究适当降低挂线高度的浅挂线法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将60例高位肛周脓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治愈率相当,但治疗组手术时间缩短,术后疼痛减轻,住院时间缩短,且无肛门功能障碍,两组... 目的:研究适当降低挂线高度的浅挂线法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将60例高位肛周脓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治愈率相当,但治疗组手术时间缩短,术后疼痛减轻,住院时间缩短,且无肛门功能障碍,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浅挂线法在保持高治愈率基础上,降低了手术操作难度,减轻了病人痛苦,缩短了住院时间,最大限度地保护了肛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周脓肿 浅挂线法 临床研究
下载PDF
低位挂线高位扩创引流术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4
14
作者 张少军 杨巍 +2 位作者 应光耀 高洪娣 熊国华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年第3期249-251,289,共4页
目的观察低位挂线高位扩创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低位挂线高位扩创引流术,对照组采用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治... 目的观察低位挂线高位扩创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低位挂线高位扩创引流术,对照组采用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治愈时间、治愈率、随访6月后的复发情况、术后及6月后的Wexner评分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在第0、3、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疼痛程度较轻,在第14天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愈率及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愈时间明显缩短(P<0.01);两组患者Wexner评分在痊愈后、6月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Wex-ner评分明显降低。结论低位挂线高位扩创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疼痛轻,可缩短治愈时间,较好地保护肛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肛瘘 低位挂线术 扩创引流 临床研究
下载PDF
挂线疗法治疗高位肛瘘技术参数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7
15
作者 李峨 李国栋 +4 位作者 王磊 聂伟健 寇玉明 何颖华 智建文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2期9-11,共3页
目的解决挂线疗法操作过程中的量化问题,对这种具有中医优势的手术方法进行规范化研究。方法共观察病例45例,均行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手术,依据挂线勒割肌束收紧长度分为1/4组、1/3组、1/2组,每组15例。以皮筋脱落时间、创面面积、视觉模... 目的解决挂线疗法操作过程中的量化问题,对这种具有中医优势的手术方法进行规范化研究。方法共观察病例45例,均行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手术,依据挂线勒割肌束收紧长度分为1/4组、1/3组、1/2组,每组15例。以皮筋脱落时间、创面面积、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愈合时间、术前与痊愈后肛门直肠压力变化情况及Wexner失禁评分为指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3组均100%短期痊愈,1/4组和1/2组2个月复发率均为6.67%(1/15),1/3组为0,在治疗总疗效及2个月复发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视觉模拟疼痛评分,第1日疼痛评分3组平均相差1分(10分为最痛),1/4组疼痛较轻,1/2组疼痛较重,两两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皮筋脱落距手术日天数,1/4组脱落最慢,平均(18.00±0.56)d,1/3组平均(13.73±0.23)d,1/2组脱落最快,平均(10.27±0.78)d。愈合时间,1/4组愈合天数调整均数为(34.13±0.89)d,1/3组为(28.54±0.88)d,1/2组为(30.73±0.89)d。3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4组及1/3组是较理想的挂线方案,对肛门功能保护较好,疼痛较轻,复发率低。本研究设计的带刻度的橡皮筋应用于挂线疗法操作简便,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肛瘘 挂线疗法 规范研究
下载PDF
传统切开挂线疗法与瘘管旷置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8
16
作者 莫波 郝志楠 +1 位作者 马娟 徐兵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13期1809-1810,1813,共3页
目的研究传统切开挂线疗法与瘘管旷置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为该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将2010年8月至2014年8月入院治疗的96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仅采用传统切开挂线疗法进行治疗,而观察... 目的研究传统切开挂线疗法与瘘管旷置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为该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将2010年8月至2014年8月入院治疗的96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仅采用传统切开挂线疗法进行治疗,而观察组采用传统切开挂线疗法和瘘管旷置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及复发情况比较,两组治疗方案临床疗效以及两组患者术后分泌物的分泌量。结果治疗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30.4±10.4)d]长于对照组[(22.6±8.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的复发率(4.2%)低于对照组(1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4%,两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手术后第7、10天分泌物量评分[(4.2±1.1)、(2.5±0.7)分]低于对照组[(5.8±1.3)、(4.7±1.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切开挂线疗法与瘘管旷置术联合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显著,虽然患者伤口愈合时间较长,但复发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开挂线疗法 瘘管旷置术 肛瘘 临床观察
下载PDF
改良LIFT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26
17
作者 赵云 肖维 高哲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78-81,共4页
目的比较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和切开挂线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改良LIFT,对照组采用切开挂线术。对两组疗效、复发率及并发症等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患... 目的比较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和切开挂线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改良LIFT,对照组采用切开挂线术。对两组疗效、复发率及并发症等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创面面积、术后疼痛时间、住院时间、总有效率、术后尿潴留、术后感染、术后3个月复发、术后第7、14天疼痛和首次排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术后肛门失禁Wexner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第1天视觉VAS疼痛评分及术前肛门失禁Wexn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LIFT较传统切开挂线术治愈率高,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有效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肛瘘 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 切开挂线术
下载PDF
括约肌间入路内口挂线加脓腔对口引流术治疗马蹄形肛周脓肿24例 被引量:13
18
作者 皇甫少华 江滨 +3 位作者 丁义江 丁曙晴 尹鑫 袁庆延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1128-1133,共6页
目的:评价括约肌间入路内口挂线加脓腔对口引流术在马蹄形肛周脓肿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1/2014-12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全国肛肠医疗中心九病区24例行括约肌间入路内口挂线加脓腔对口引流术的肛周脓肿患... 目的:评价括约肌间入路内口挂线加脓腔对口引流术在马蹄形肛周脓肿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1/2014-12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全国肛肠医疗中心九病区24例行括约肌间入路内口挂线加脓腔对口引流术的肛周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以临床痊愈及随访后是否复发、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平均恢复工作时间、平均住院费用、Wexner肛门失禁评分为评价指标.结果:本组患者平均年龄38.42岁±9.59岁,平均随访10.08 mo±3.32 mo,17例(70.83%)痊愈,7例(29.17%)形成肛瘘.7例成瘘患者中,2例经结核效应T细胞斑点检测确诊为结核病,转外院行抗结核治疗,随访9 mo,1例痊愈,1例好转;其余5例经二期手术后4例痊愈,1例未愈.结论:括约肌间入路内口挂线加脓腔对口引流术具有安全性好、损伤小、恢复时间短、手术相关费用低、可重复性好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可较好地应用于马蹄形肛周脓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括约肌间切开 内口挂线 对口引流 马蹄形肛周脓肿 疗效及安全性
下载PDF
小儿肛周脓肿切开引流合并一期挂线术的护理 被引量:13
19
作者 陈丽 李智慧 +1 位作者 张凌 杨琳 《护士进修杂志》 2018年第2期164-166,共3页
目的总结肛周脓肿切开引流合并一期挂线术围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和市中医院行切开引流合并一期挂线术的50例肛周脓肿患儿的护理资料。结果 50例患儿创面愈合良好。创面愈合时间为16~34d,平均愈合时... 目的总结肛周脓肿切开引流合并一期挂线术围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和市中医院行切开引流合并一期挂线术的50例肛周脓肿患儿的护理资料。结果 50例患儿创面愈合良好。创面愈合时间为16~34d,平均愈合时间为(23.6±5.1)d。所有患儿于术后7~12d出院,其中,49例患儿获得一次性根治效果。1例术后复发形成肛瘘,行二次手术后痊愈。结论全面细致的护理措施能够促进创面愈合,提高肛周脓肿的一次性根治率,降低术后复发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肛周脓肿 切开引流挂线术 护理
下载PDF
量化传统挂线疗法对高位肛瘘术后肛门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峨 李国栋 +2 位作者 王磊 聂伟健 寇玉明 《临床外科杂志》 2011年第8期538-540,共3页
目的观察高位肛瘘术中不同程度挂线后肛门功能改变情况。方法本研究共观察病例45例,分为3组,每组15例,均行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手术,以挂线勒割肌束收紧长度为分组观察依据。结果肛管压力下降以静息压为著,1/4组下降为(15.09±... 目的观察高位肛瘘术中不同程度挂线后肛门功能改变情况。方法本研究共观察病例45例,分为3组,每组15例,均行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手术,以挂线勒割肌束收紧长度为分组观察依据。结果肛管压力下降以静息压为著,1/4组下降为(15.09±2.91)%,1/3组为(24.77±1.15)%,1/2组为(33.32±1.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xner评分,出现偶尔的气体控制不佳或肛门渗液,约为14%。结论1/4组及1/3组是较理想的挂线方案,对肛门功能保护较好。本研究设计的带刻度的橡皮筋应用于挂线疗法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肛瘘 挂线 临床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