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1篇文章
< 1 2 9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diction of subsurface settlement induced by shield tunnelling in sandy cobble stratum
1
作者 Fan Wang Xiuli Du Pengfei Li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24年第1期192-212,共21页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analytical prediction of subsurface settlement induced by shield tunnelling in sandy cobble stratum considering the volumetric deformation modes of the soil above the tunnel crown.A series of...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analytical prediction of subsurface settlement induced by shield tunnelling in sandy cobble stratum considering the volumetric deformation modes of the soil above the tunnel crown.A series of numerical analyses is performed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cover depth ratio(C/D),tunnel volume loss rate(h t)and volumetric block proportion(VBP)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bsurface settle-ment trough and soil volume loss.Considering the ground loss variation with depth,three modes are deduced from the volumetric deformation responses of the soil above the tunnel crown.Then,analytical solutions to predict subsurface settlement for each mode are presented using stochastic medium theory.The influences of C/D,h t and VBP on the key parameters(i.e.B and N)in the analytical expressions are discussed to determine the fitting formulae of B and N.Finally,the proposed analytical solutions are validated by the comparisons with the results of model test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Results show that the fitting formulae provide a convenient and reliable way to evaluate the key parameters.Besides,the analytical solutions are reasonable and available in predicting the subsurface settlement induced by shield tunnelling in sandy cobble strat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ield tunnelling Sandy cobble stratum Subsurface settlement Volumetric deformation mode Stochastic medium theory
下载PDF
Shield Excavation Analysis: Ground Settlement & Mechanical Responses in Complex Strata
2
作者 Baojun Qin Guangwei Zhang Wei Zhang 《Structural Durability & Health Monitoring》 EI 2024年第3期341-360,共20页
This study delves into the effects of shield tunneling in complex coastal strata, focusing on how this constructionmethod impacts surface settlement,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djacent rock, and the deformation of ... This study delves into the effects of shield tunneling in complex coastal strata, focusing on how this constructionmethod impacts surface settlement,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djacent rock, and the deformation of tunnelsegments. It investigates the impact of shield construction on surface settlement,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nearby rock, and segment deformation in complex coastal strata susceptible to construction disturbances. Utilizingthe Fuzhou Binhai express line as a case study, we developed a comprehensive numerical model using theABAQUS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The model incorporates factors such as face force, grouting pressure, jack force,and cutterhead torque. Its accuracy is validated against field monitoring data from engineering projects. Simulationswere conducted to analyze ground settlement and mechanical changes in adjacent rock and segments acrossfive soil layer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disturbances are most significant near the excavation zone of the shieldmachine, with a prominent settlement trough forming and stabilizing around 2.0–3.0 D from the excavation. Theexcavation face compresses the soil, inducing lateral expansion. As grouting pressure decreases, the segmentexperiences upward buoyancy. In mixed strata, softer layers witness increased cutting, intensifying disturbancesbut reducing segment floatation. These findings offer valuable insights for predicting settlements, ensuring segmentand rock safety, and optimizing tunneling parame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ield construction complex strata finite element metho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urrounding rock segment deformation settlement prediction
下载PDF
Wireless remote spatiotemporal monitoring of high-fill foundation deformation
3
作者 YANG Xiao-hui LI Zhi-qian +1 位作者 ZHU Yan-peng GUO Na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3年第6期1620-1638,共19页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eformation patterns and deformation control indicators of highfill foundations directly affect the design,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al safety of high-fill projects.In situ monitoring can comp...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eformation patterns and deformation control indicators of highfill foundations directly affect the design,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al safety of high-fill projects.In situ monitoring can comprehensively reflect the deformation of high-fill during and after construction.In this paper,we have first designed and installed an integrated wireless remote monitoring system for high-fill to achieve real-time dynamic monitoring of settlement,pore water pressure and soil pressure of the fill foundation.Based on the monitoring results of nearly one year of the construction period and two years after construction,it was found that the deformation amount and deformation rate of the high-fill foundation showed a non-linear growth relationship with the filling rate and filling height.The settlement deformation of the high-fill foundation during the loading period was mainly dominated by the original foundation soil,accounting for 54.4%of the total settlement on average;the settlement deformation during the post-construction period was mainly dominated by the filling body,accounting for 77.04%of the total settlement on average,and the settlement deformation during the post-construction period mainly occurred in the first year after construction.The analysis of the deformation mechanism suggests that the deformation of the filling body is dominated by exhaust consolidation during the loading period and drainage consolidation during the post-construction period;the deformation of the original foundation soil is dominated by drainage consolidation during the loading period and drainage consolidation develops slowly during the post-construction period.It is recommended that the original foundation should be reinforced before the large area filling construction,and that the filling rate should be strictly controlled during construction.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deformation calculation and stability assessment of high-fill found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fill engineering Wireless remote monitoring Foundation deformation Spatiotemporal law settlement after construction
下载PDF
采空影响区高层建筑抗变形设计方法及应用案例
4
作者 王媛 李伟强 +2 位作者 穆亮 孙宏伟 王霞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8-133,共6页
在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期,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日益紧张,煤炭采空区不再只是进行城市绿化,而是越来越细分,在可利用的场地上进行工程建设。重点研究煤炭资源型城市采空影响区域内,基于数值沉降抗变形分析,高层建筑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采用... 在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期,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日益紧张,煤炭采空区不再只是进行城市绿化,而是越来越细分,在可利用的场地上进行工程建设。重点研究煤炭资源型城市采空影响区域内,基于数值沉降抗变形分析,高层建筑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采用更加经济合理的地基基础方案及抗变形措施,这一设计方法的实施可以解决很多采空影响区内建筑活动因为过高抗变形措施费而停滞的项目,缓解了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用地需求。基于目前国内外采空影响区域内砌体结构及高层建筑抗变形设计分析方法,提出采用岩土有限元软件精细化模拟正常施工沉降变形及残余变形影响下的沉降变形;基于典型项目案例计算分析,提出抗变形设计的量化分析结果。分析方法及量化结果为后续煤炭资源型城市高层建筑的抗变形设计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资源型城市 采空影响区 高层建筑 沉降变形分析 抗变形分析
下载PDF
预制拼装综合管廊承插式接头扭转力学性能
5
作者 凌同华 余彬 +1 位作者 黄阜 肖南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2-832,共11页
为研究节段预制拼装综合管廊承插式接头扭转力学性能,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预制拼装管廊节段与土体纵向三维模型,对管廊正向扭转与反向扭转进行模拟,分析管廊扭转承插式接头应力分布规律,得到管廊承插式接头扭矩随横向差异沉降变化... 为研究节段预制拼装综合管廊承插式接头扭转力学性能,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预制拼装管廊节段与土体纵向三维模型,对管廊正向扭转与反向扭转进行模拟,分析管廊扭转承插式接头应力分布规律,得到管廊承插式接头扭矩随横向差异沉降变化规律及管廊横向极限差异沉降量。研究结果表明:管廊节段正向扭转与反向扭转沉降量相同时,承插式接头应力、最大主应力与切应力分布规律基本相同。管廊扭转接头插口端侧壁应力较大,接头顶底板中间与腋角处应力较小,接头最大主应力集中在承口端侧壁距顶板外侧1 m处与插口端顶底板,接头切应力在顶底板中间与侧壁中间最小,向两侧逐渐增大至腋角处切应力最大。管廊承插式接头横向极限差异沉降为1.2 mm,管廊插口端极限扭矩与采用箱型截面计算的结果相差不大,工程实际中可采用箱型截面对管廊插口端抗扭设计。研究结果为预制拼装管廊安全运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拼装综合管廊 承插式接头 扭转变形 接头力学性能 极限沉降
下载PDF
高纬度高寒区面板堆石坝防渗面板修复方案及经验
6
作者 吴俊杰 邓理想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4-50,共7页
JLBLK水电站大坝是建于高纬度高寒区的百米级全断面堆石面板坝,最大坝高140.3 m。通过降水处理,现场发现18^(#)、19^(#)面板挤压破损程度严重且有加剧趋势,25^(#)、26^(#)、27^(#)面板断裂。经与国内外同类工程比较,水库渗漏量总体偏大... JLBLK水电站大坝是建于高纬度高寒区的百米级全断面堆石面板坝,最大坝高140.3 m。通过降水处理,现场发现18^(#)、19^(#)面板挤压破损程度严重且有加剧趋势,25^(#)、26^(#)、27^(#)面板断裂。经与国内外同类工程比较,水库渗漏量总体偏大,变形量偏大,且尚未收敛,三维流变反演成果表明后期尚有17%的沉降量。为保证修复效果满足后期变形和渗透稳定需要,针对18^(#)、19^(#)面板水上破损区采用高于原设计强度混凝土分小区进行补强,并结合工程特点和设计方案提出适合本工程的修复施工方案,修复后面板各项指标均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板堆石坝 挤压破损修复 坝体沉降变形 施工方案
下载PDF
西安湿陷性黄土地区狭长深基坑变形分析
7
作者 梅源 张苗苗 +1 位作者 周东波 张焱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25,共9页
为了探究西安地铁车站深基坑开挖过程中桩体侧移、地表沉降等时空演变规律,以西安地区某地铁车站深基坑为工程背景,同时收集了该地区2#、3#、4#线20个狭长基坑的实测数据,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地铁基坑围护结构最大侧移δhm=0.... 为了探究西安地铁车站深基坑开挖过程中桩体侧移、地表沉降等时空演变规律,以西安地区某地铁车站深基坑为工程背景,同时收集了该地区2#、3#、4#线20个狭长基坑的实测数据,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地铁基坑围护结构最大侧移δhm=0.04%H~0.10%H(H为开挖深度),平均值为0.06%H,最大侧移位置深度为0.7H;地表最大沉降值δvm=0.036%H~0.116%H,主要影响区在1.4H范围以内;高斯函数模型可以预测西安地区的地表沉降,其影响范围为3.5H;在特定范围内,提高支护桩的刚度和插入比可以有效控制基坑变形。研究结果可为西安市其他地铁车站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铁道工程 地铁车站深基坑 桩体变形 基坑变形 沉降预测 统计分析
下载PDF
黄土地基不均匀沉降对现浇管廊影响的试验研究
8
作者 邓博团 申超凡 +1 位作者 郑谢缙 付一帆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2-219,共8页
湿陷性黄土地基浸水后的不均匀沉降会使现浇管廊结构产生附加内力,造成管廊结构开裂甚至破坏,严重威胁其运营安全.为深入研究黄土地层湿陷变形对现浇管廊的影响,开展了黄土地层局部浸水湿陷的模型试验.在试验中,设定局部浸水范围,以地... 湿陷性黄土地基浸水后的不均匀沉降会使现浇管廊结构产生附加内力,造成管廊结构开裂甚至破坏,严重威胁其运营安全.为深入研究黄土地层湿陷变形对现浇管廊的影响,开展了黄土地层局部浸水湿陷的模型试验.在试验中,设定局部浸水范围,以地基浸水深度为变量,对管廊结构底部位移、土体接触压力、表面应变和地表沉降进行了监测,并分析了其发展趋势.试验结果表明:当局部基底浸水深度达到20 cm,管廊结构在浸水区出现明显的弯曲变形,结构在湿陷区内的最大下沉达到0.57 mm;结构与土体接触压力变化较大区域为湿陷区边缘的管廊底板处;在管廊底部局部浸水发生不均匀沉降时,结构受力形式表现为底板受拉,顶板受压,且越远离管廊中部,所产生的应变越小,拉压应变在湿陷区边缘发生转变;地表也会发生沉降现象,最大沉降值为2.24 mm.试验结果可为湿陷黄土地区现浇管廊的设计和相关病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浇管廊 湿陷性黄土 浸水湿陷 地基沉降 变形规律
下载PDF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确定土变形模量的探讨
9
作者 杨光华 彭祥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0-128,共9页
目前我国地基沉降计算主要采用土压缩模量来计算,再用经验系数对计算结果进行修正。这种方法对于一些结构性较强的硬土地基误差较大,主要原因是取样扰动影响。为此,探讨了变形模量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理论联系,在笔者提出的确定变形模... 目前我国地基沉降计算主要采用土压缩模量来计算,再用经验系数对计算结果进行修正。这种方法对于一些结构性较强的硬土地基误差较大,主要原因是取样扰动影响。为此,探讨了变形模量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理论联系,在笔者提出的确定变形模量经验方法基础上,总结出依据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确定变形模量的方法,该方法具有理论依据,可便捷地通过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常提供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确定土的变形模量,能够更为准确计算地基沉降值。采用不同方法(压板试验法、压缩模量推求法、标贯击数法、承载力经验法、依据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确定变形模量法)计算了若干试验案例,通过对不同方法结果的对比,初步验证了依据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确定变形模量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变形模量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压板载荷试验 地基沉降计算
下载PDF
盾构下穿高速铁路隧道沉降变形控制标准研究
10
作者 浦逸辉 彭华 +2 位作者 肖骁骐 吴薪柳 林家桢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43,共12页
针对新建盾构下穿高速铁路隧道变形控制难的问题,以石家庄地铁4、5号线以及北京地铁8号线等3个典型的穿越高铁工程为依托,研究下穿高铁隧道沉降变形控制标准.首先,利用有限元软件Midas GTS NX构建精细化的无砟轨道-隧道三维有限元模型,... 针对新建盾构下穿高速铁路隧道变形控制难的问题,以石家庄地铁4、5号线以及北京地铁8号线等3个典型的穿越高铁工程为依托,研究下穿高铁隧道沉降变形控制标准.首先,利用有限元软件Midas GTS NX构建精细化的无砟轨道-隧道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盾构下穿整体现浇隧道、盾构法隧道及U型槽段引起的不同沉降工况下的结构内力值,得出满足裂缝宽度限值的结构允许变形值,并且计算了满足规范限值要求的CRTSⅡ型和CRTSⅢ型轨道结构的允许变形值.然后,利用Abaqus软件构建车轨耦合动力模型,计算不同列车速度和沉降工况下车辆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指标,得出轨道高低不平顺允许值.最后,汇总各结构的允许变形值,给出结构沉降变形控制标准.研究结果表明:从结构裂缝宽度限值、轨道10 m弦长高低偏差限值和动力学最敏感指标限值方面计算的既有结构允许变形值能够作为盾构下穿高铁隧道沉降变形的控制标准,可作为现行规范的支撑与补充.研究成果可为类似风险大、要求较严的高速铁路穿越工程项目提供隧道及轨道变形控制值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下穿 高铁隧道 沉降变形 变形控制标准
下载PDF
大跨度铁路桥梁整体变形波长特征分析
11
作者 赵健业 胡所亭 +3 位作者 郭辉 张楠 苏朋飞 廖晓璇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2,共7页
针对三座大跨度桥(A桥和C桥为悬索桥、B桥为斜拉桥)分别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在温度、沉降、风、列车等作用下的桥面整体变形波长特征,并采用HHT(Hilbert‐Huang Transform)法、中点弦测法和曲率半径法定量分析桥面变形波长。结果表明:A... 针对三座大跨度桥(A桥和C桥为悬索桥、B桥为斜拉桥)分别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在温度、沉降、风、列车等作用下的桥面整体变形波长特征,并采用HHT(Hilbert‐Huang Transform)法、中点弦测法和曲率半径法定量分析桥面变形波长。结果表明:A桥在整体升降温作用下,产生的变形曲线为波长82~140 m、波幅不超过5.5 mm的曲线段;在静风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变形曲线为波长97~140 m、波幅不超过5.4 mm的曲线段;桥塔沉降作用下A桥不产生显著变形曲线。上述三种荷载作用下B桥均不产生显著变形曲线。C桥在整体升降温作用下,产生的变形曲线为波长70~84 m、波幅不超过2.2 mm的曲线段;桥塔沉降和静风力作用下C桥均不产生显著变形曲线。列车全局荷载对三座桥的桥面变形产生影响,若关注幅值3 mm及以上的曲线段,A桥、B桥、C桥最短波长依次为66、93、53 m。就此三座桥梁而言,荷载引起的桥面垂向变形对行车性能影响的显著程度均依次为列车全局荷载、整体升温、桥塔沉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铁路桥 波长特征 垂向变形 横向变形 温度 沉降 风荷载
下载PDF
膨胀土高填方渠堤沉降变形特征研究
12
作者 周学友 于怀昌 +1 位作者 孙统领 王闯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86-391,共6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膨胀土高填方渠堤的工后稳定性是各方关注的焦点,如果渠堤工后沉降大,易导致衬砌面板结构内力变化,影响渠道的运行安全。针对南水北调中线某膨胀土高填方渠堤工后沉降明显的问题,通过该段渠堤现场表面变形、内部变形、...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膨胀土高填方渠堤的工后稳定性是各方关注的焦点,如果渠堤工后沉降大,易导致衬砌面板结构内力变化,影响渠道的运行安全。针对南水北调中线某膨胀土高填方渠堤工后沉降明显的问题,通过该段渠堤现场表面变形、内部变形、地下水位和降雨量监测数据的分析,对其沉降变形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填方渠堤中渠基膨胀土的垂直表面位移受降雨影响显著,其导致高填方渠堤沉降变形随时间的变化可分为缓降段、陡降段、回弹-稳定-陡降段和回弹段4个阶段;填方高度对渠堤的表面变形和内部变形均存在显著影响,渠堤沉降量随着填方高度的减小而逐渐减小,同时,渠堤内部变形主要集中在孔口以下6~7 m的深度范围内,且指向渠外方向累计水平位移量较大于指向渠内方向的累计水平位移量;结合测压管水位、垂直位移测点及降雨量的变化规律,得到了该段渠基土的表面变形与测压管水位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地下水位变化是导致区域地表变形的主要因素。研究成果对膨胀土高填方渠堤工后沉降防治具有科学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高填方渠堤 现场监测 沉降变形
下载PDF
大连湾海底沉管隧道施工中管节变形规律监测分析
13
作者 孙竹 刘成洲 +2 位作者 于健 孙文豪 刘钊 《中国港湾建设》 2024年第4期73-77,共5页
沉管管节间及节段间张合量、沉降变形是沉管隧道工程结构安全的重要指标。以大连湾海底沉管隧道为依托,通过分析水文环境、上覆荷载变化、特殊施工工艺等条件与沉管管节间张合量、沉降量变形的相关性,得到沉管沉降在不同载荷条件的变化... 沉管管节间及节段间张合量、沉降变形是沉管隧道工程结构安全的重要指标。以大连湾海底沉管隧道为依托,通过分析水文环境、上覆荷载变化、特殊施工工艺等条件与沉管管节间张合量、沉降量变形的相关性,得到沉管沉降在不同载荷条件的变化规律,管节间及节段间张合量与管内温度呈负相关,钢绞线剪切后一段时间内沉管沉降变形明显增大。为后续管节安装及调整提供可靠依据,确保施工安全,指导后续设计和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管隧道 施工监测 沉降量 张合量 变形规律
下载PDF
填方灰土桩复合地基大底盘建筑倾斜特性数值分析
14
作者 徐青 张树筱 +2 位作者 杨宏 范国堂 李哲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5951-5962,共12页
目前建筑倾斜事故频繁发生,但对于大底盘建筑倾斜全过程的变形力学行为受到了较少的关注。因此,研究了填方灰土桩复合地基倾斜过程的沉降变形特性及受力特性。基于数值模拟,探讨了填方灰土桩复合地基大底盘建筑倾斜特性相应变化规律,分... 目前建筑倾斜事故频繁发生,但对于大底盘建筑倾斜全过程的变形力学行为受到了较少的关注。因此,研究了填方灰土桩复合地基倾斜过程的沉降变形特性及受力特性。基于数值模拟,探讨了填方灰土桩复合地基大底盘建筑倾斜特性相应变化规律,分析填方灰土桩复合地基倾斜过程中沉降变形及大底盘基础变形受力特性,研究了填方区地基处理优化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建筑倾斜过程中,基础边缘处剪切变形最大,剪切变形值与倾斜值呈正相关;大底盘建筑倾斜过程中基础顶板混凝土首先开裂,其弯曲点不断变化;基础底板尚未开裂但底板南半段出现隆起现象,在靠近倾斜建筑0.2 L(L为底板长度)位置处存在开裂风险,倾斜过程弯曲点基本不变;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ement fly-ash gravel,CFG)桩地基处理方案剪应变最大值比原有方案剪应变最大值降低了67.08%,沉降值和倾斜值分别降低了67.52%、73.83%,达到此类建筑倾斜率不应超过3‰的规范要求;研究结果为类似复合地基大底盘建筑纠偏加固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土桩 复合地基 建筑倾斜 沉降 变形力学特性 FLAC^(3D)
下载PDF
地铁车站基坑施工工法比选与开挖变形特性分析
15
作者 朱凯强 何岩 +1 位作者 刘帅磊 杨涛 《施工技术(中英文)》 CAS 2024年第4期93-97,共5页
以西安某地铁车站基坑工程为背景,通过施工工法比选,总结各工法的技术特点,并结合实际工程选出合适的工法;同时针对现场开挖进行监测分析,研究在富水砂层特殊地质条件下基坑前期开挖阶段对围护结构及周边地表的变形影响,总结出基坑开挖... 以西安某地铁车站基坑工程为背景,通过施工工法比选,总结各工法的技术特点,并结合实际工程选出合适的工法;同时针对现场开挖进行监测分析,研究在富水砂层特殊地质条件下基坑前期开挖阶段对围护结构及周边地表的变形影响,总结出基坑开挖变形规律。结果表明:从多种施工条件出发,考虑路面交通影响、经济效益、技术难度及工期限制等多因素的影响,盖挖半逆作法最合适且可行;基坑开挖施工造成围护结构向基坑内部偏移,整个开挖过程中,土应力释放造成围护桩沉降及周边地表产生隆起与沉降;同时,施工工序之间联系紧密,相互影响,施工中要提前对有关因素进行多方面的考虑;半逆作施工速度快,车站结构要及时跟进施工发挥出对开挖变形的限制作用,保证施工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基坑 变形 沉降
下载PDF
盾构隧道施工对邻近建筑物差异沉降与扭曲变形影响分析
16
作者 孙帅 常连翠 +2 位作者 张煌 丁建文 刘晋余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9-466,477,共9页
针对盾构隧道施工侧穿既有建筑物问题,结合南京地铁一号线北延段工程,以盾构隧道侧穿某浅基础建筑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建筑物沉降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利用Plaxis 3D软件建立数值模型,研究了隧道距建筑物不同水平距离和盾构以不同角度穿... 针对盾构隧道施工侧穿既有建筑物问题,结合南京地铁一号线北延段工程,以盾构隧道侧穿某浅基础建筑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建筑物沉降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利用Plaxis 3D软件建立数值模型,研究了隧道距建筑物不同水平距离和盾构以不同角度穿越对建筑物差异沉降与扭曲变形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盾构开挖面逐渐接近建筑物,建筑物差异沉降及扭曲变形逐渐增大;差异沉降量在盾构机通过时达到最大值,之后趋于稳定,而扭曲变形峰值出现在盾构开挖面到达建筑物中点截面位置时,随后逐渐减小;当建筑物中心至隧道轴线的水平距离与隧道外径之比L/D=0.5~2时,建筑物差异沉降量较大,在L/D=1.5时达到峰值;当盾构穿越夹角从θ=0°增大至θ=90°时,建筑物最大差异沉降量不断增加,而最终扭曲变形值则先增大后减小,在θ=45°时扭曲变形达到峰值。研究结果可为盾构隧道侧穿浅基础建筑物时相关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浅基础建筑物 差异沉降 扭曲变形
下载PDF
管幕和横梁作用下大断面开挖变形响应研究
17
作者 柏谦 赵文 +1 位作者 曹文欣 卢彦军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9-136,共8页
基于管幕与横梁作用下大断面开挖相似模型试验,研究开挖引起的管幕变形和地表沉降变化规律.为充分研究参数变化对管幕变形和地表沉降的影响,运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数值模型,以此模型为依据,分析管幕抗弯刚度和横梁抗弯刚度对管幕变形... 基于管幕与横梁作用下大断面开挖相似模型试验,研究开挖引起的管幕变形和地表沉降变化规律.为充分研究参数变化对管幕变形和地表沉降的影响,运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数值模型,以此模型为依据,分析管幕抗弯刚度和横梁抗弯刚度对管幕变形和地表沉降的影响,并根据模糊数学理论对最优刚度匹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管幕结构整体变形类似于“板”,且关于中间管幕对称,管幕跨中断面地表沉降呈“凹槽”型,符合Peck曲线分布;管幕变形和地表沉降均与横梁刚度和管幕刚度呈指数函数关系,且对横梁刚度变化更为敏感;管幕刚度与横梁刚度分别为0.5D和2K时,可以兼顾安全性与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幕 模型试验 管幕变形 地表沉降 刚度匹配
下载PDF
洛川隧道围岩变形规律模型试验研究
18
作者 贾伟 李尧 +1 位作者 郭张龙 田超鹏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64-169,共6页
以洛川隧道DK194+835为研究断面,开展不同埋深下隧道模型试验研究。通过各种试验确定原型、相似材料土和衬砌的参数,利用3D打印技术研制出一套新型衬砌材料及连接方式较好的模拟了实际工程中喷射混凝土、钢架、超前小导管。利用自制多... 以洛川隧道DK194+835为研究断面,开展不同埋深下隧道模型试验研究。通过各种试验确定原型、相似材料土和衬砌的参数,利用3D打印技术研制出一套新型衬砌材料及连接方式较好的模拟了实际工程中喷射混凝土、钢架、超前小导管。利用自制多点位移计等各种监测原件采集开挖过程中围岩内部变形及地表沉降数据。试验表明:可通过拼装的方式在模型试验中模拟隧道的分布支护,可使用滑动式连接件链接相邻位置的石膏块;不同测点竖向位移均经历缓慢增长(开挖面远离监测断面)、迅速增长(开挖面接近监测断面)、逐步稳定(开挖面经过监测断面)3个阶段。随埋深增加,监测断面前期变形(开挖面远离、接近监测断面)占比减小;地表沉降经历缓慢增长、迅速增长、逐步稳定3个阶段。随埋深增加,监测断面前期地表沉降占比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隧道 模型实验 围岩 变形 地表下沉 埋深影响
下载PDF
基于改进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组合模型的深基坑沉降变形预测
19
作者 刘清龙 吕颖慧 +1 位作者 秦磊 赵鹏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4,共7页
为了提高深基坑沉降变形预测精度,及时为深基坑支护施工提供指导,提出一种改进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组合模型;通过引入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分解原始深基坑沉降变形数据,并结合粒子群优化算法和遗传算法对最小二乘支持向量... 为了提高深基坑沉降变形预测精度,及时为深基坑支护施工提供指导,提出一种改进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组合模型;通过引入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分解原始深基坑沉降变形数据,并结合粒子群优化算法和遗传算法对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进行参数寻优,对分解的数据分别训练、预测后再叠加,得到最终预测结果;应用所提出模型对济南市某深基坑的累积沉降量进行预测,同时与其他模型对比,验证所提出模型的实用性和优越性。结果表明:所提出模型预测深基坑累积沉降量的平均相对误差为0.035%,均方误差为0.0809 mm^(2),均方根误差为0.2838 mm,所提出模型的准确性远优于其他模型的;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方法的引入更有利于在深基坑沉降变形预测方面发挥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沉降变形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经验模态分解 粒子群优化算法 遗传算法
下载PDF
改扩建工程路基差异沉降研究综述
20
作者 莫娅婵 张军辉 +1 位作者 杨豪 周梦绮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110-132,共23页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及交通量的持续增长,早期建成的高速公路已经开始出现通行能力差、服务水平低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在近年来积极开展了高速公路的改扩建工作,目前已完成了多条高速公路的改扩建工程并投入运营,取得...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及交通量的持续增长,早期建成的高速公路已经开始出现通行能力差、服务水平低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在近年来积极开展了高速公路的改扩建工作,目前已完成了多条高速公路的改扩建工程并投入运营,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高速公路的改扩建与新建公路有所不同,高速公路在改扩建过程中涉及新老路基拼接、变形协调等问题,特别是新老路基拼接引起的差异沉降,对路基路面结构危害巨大。为此,国内外学者致力于对减小新老路基差异沉降进行研究,探索了许多新的理念和技术。从差异沉降的理论、影响因素以及路基拼接处的处治措施3方面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发现对减小新老路基差异沉降的措施,尤其是对加筋结构的布置、路基内部排水结构的研究还比较缺乏。建议开展此类研究,并从理论和影响因素上对差异沉降进行分析,提出适用于多种工况的拼接措施,从而起到控制差异沉降的作用,旨在为实际工程项目提供理论和实际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工程 改扩建工程 差异沉降 变形协调 处治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