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posited sediment settlement and consolidation mechanisms 被引量:1
1
作者 Shuai-jie Guo Fu-hai Zhang +1 位作者 Xu-guo Song Bao-tian Wang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I CAS CSCD 2015年第4期335-344,共10页
In order to study deposited sediment settlement and consolidation mechanisms, sediment settlement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using a settlement column.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ediment settlement stage defi... In order to study deposited sediment settlement and consolidation mechanisms, sediment settlement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using a settlement column.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ediment settlement stage definition, excessive pore pressure (EPP) dissipation, and consolidation constitutive equations are discussed. Three stages, including the free settlement, hindered settlement, and self-weight consolidation settlement stages, are defined.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 that sediment settlement is mainly affected by the initial sediment concentration and initial settlement height, and the interface settlement rate is linearly attenuated with time on bilogarithmic scales during the hindered settlement and self-weight consolidation settlement stages. Moreover, the deposited sediment layer in the self-weight consolidation settlement stage experiences large strains, and the settlement amount in this stage is about 32% to 59% of the initial height of deposited sediment. EPP is nonlinearly distributed in the settlement direction, and consolidation settlement is faster than EPP dissipation in the self-weight consolidation settlement stage. Consolidation constitutive equations for the hydraulic conductivity and effective stress, applicable to large-strain consolidation calculation, were also determined and fitted in the power function for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diment settlement experiment Deposited sediment Self-weight consolidation Large-strain consolidation Interface settlement rate Consolidationconstitutive equation
下载PDF
Settlement prediction model of slurry suspension based on sedimentation rate attenuation 被引量:1
2
作者 Shuai-jie GUO Fu-hai ZHANG +1 位作者 Bao-tian WANG Chao ZHANG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I CAS 2012年第1期79-92,共14页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slurry suspension settlement prediction model for cohesive sediment in a still water environment. With no sediment input and a still water environment condition, control forces between settling...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slurry suspension settlement prediction model for cohesive sediment in a still water environment. With no sediment input and a still water environment condition, control forces between settling particles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the process of sedimentation rate attenuation, and the settlement process includes the free sedimentation stage, the log-linear attenuation stage, and the stable consolidation stage according to sedimentation rate attenuation. Settlement equations for sedimentation height and time were established based on sedimentation rate attenuation properties of different sedimentation stages. Finally, a slurry suspension settlement prediction model based on slurry parameters was set up with a foundation being that the model parameters were determined by the basic parameters of slurry. The results of the settlement prediction model show good agreement with those of the settlement column experiment and reflect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cohesive sediment. The model can be applied to the prediction of cohesive soil settlement in still water environ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hesive sediment sedimentation rate attenuation slurry suspension settlement prediction model settlement column experiment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试验设计的深基坑降水开挖地表沉降特性
3
作者 程昊 陈辉 +1 位作者 张抒 贾瀚英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1-196,共16页
受降水与开挖作用的共同影响,基坑周边土体会持续发生地表沉降变形,对基坑稳定以及周边环境都产生显著影响。为厘清基坑工程降水开挖过程中地表沉降的影响工况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经验模型,选取杭州地区典型江河阶地二元结构地层组合... 受降水与开挖作用的共同影响,基坑周边土体会持续发生地表沉降变形,对基坑稳定以及周边环境都产生显著影响。为厘清基坑工程降水开挖过程中地表沉降的影响工况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经验模型,选取杭州地区典型江河阶地二元结构地层组合的深基坑为案例,开展了系统研究。首先,基于降水开挖作用下的土体变形机理,结合变形实测数据,提出了一种结合摩尔库伦(MC)与修正剑桥(MMC)本构关系开展基坑降水开挖沉降过程的数值分析方法。进一步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方法(RSM),考虑多种工况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建立了研究区内二元地质结构条件下基坑降水开挖地表沉降的经验模型,并分析了地表沉降分区特征。结果表明,地下水位降深(H_d)对地表沉降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地下连续墙深度(H_w)与开挖宽度(B),其中B与H_d交互作用也较为显著。据此建立的回归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地表最大沉降量。本研究不仅为类似地层条件的基坑工程提供了经验模型,也为基坑设计、施工和监测提供了实用框架,对有效控制基坑及周边环境的沉降变形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地表沉降 降水开挖 响应面试验设计方法 沉降分区
下载PDF
阳离子浓度对泥沙沉速影响实验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王家生 陈立 +1 位作者 刘林 邓晓丽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9-173,共5页
应用了静态沉降实验方法中的移液管法,初步研究了水中常见阳离子对河流中细颗粒泥沙沉速的影响,这些阳离子包括Na+、Ca2+、Mg2+和Al3+等。实验结果表明,阳离子浓度对泥沙沉速的影响可以分为两个阶段:①随着阳离子浓度的增加泥沙沉速也增... 应用了静态沉降实验方法中的移液管法,初步研究了水中常见阳离子对河流中细颗粒泥沙沉速的影响,这些阳离子包括Na+、Ca2+、Mg2+和Al3+等。实验结果表明,阳离子浓度对泥沙沉速的影响可以分为两个阶段:①随着阳离子浓度的增加泥沙沉速也增大;②当离子浓度大于某值时,离子浓度对泥沙沉速的影响不大。在同样离子浓度条件下,离子价态高者影响较大。同时分析了长江和黄河干流中下游河段的水化学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一般的河水水质的情况下,有必要考虑水中阳离子(主要是Ca2+、Mg2+)对细颗粒泥沙沉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 离子浓度 沉降试验 泥沙絮凝 泥沙沉速
下载PDF
不同离子浓度下泥沙浓度对絮凝沉降的影响 被引量:17
5
作者 刘林 陈立 +1 位作者 王家生 何娟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9-32,共4页
应用静态沉降实验方法中的移液管法,初步研究了泥沙浓度在不同的水质条件下对絮凝沉降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泥沙浓度的增加,絮凝沉速先增加后减小,变化曲线存在一个最大值.不同的离子浓度条件下,这种变化趋势是相同的,但絮凝沉... 应用静态沉降实验方法中的移液管法,初步研究了泥沙浓度在不同的水质条件下对絮凝沉降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泥沙浓度的增加,絮凝沉速先增加后减小,变化曲线存在一个最大值.不同的离子浓度条件下,这种变化趋势是相同的,但絮凝沉降所能达到的最大值是不同的,达到最大值时的泥沙浓度也是不同的.随着泥沙浓度增加絮凝沉降速度先增后减的根本原因是絮凝过程的变化,即絮网结构的出现,絮网结构出现是泥沙浓度因素和离子浓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浓度 离子浓度 沉降试验 絮凝沉速
下载PDF
地基不均匀沉降对框架结构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7
6
作者 贾强 程林林 张鑫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79-86,共8页
地基不均匀沉降会引起框架结构产生附加内力,造成构件开裂甚至破坏。通过3跨框架结构的模型试验,研究框架结构在边柱沉降和中柱沉降两种工况下构件的开裂和破坏规律,提出地基不均匀沉降的限值。在边柱沉降的试验中,裂缝主要出现在边柱... 地基不均匀沉降会引起框架结构产生附加内力,造成构件开裂甚至破坏。通过3跨框架结构的模型试验,研究框架结构在边柱沉降和中柱沉降两种工况下构件的开裂和破坏规律,提出地基不均匀沉降的限值。在边柱沉降的试验中,裂缝主要出现在边柱梁柱节点腋部、中柱梁柱节点顶部和中跨梁跨中顶部等部位,最终以边柱梁柱节点处裂缝贯通标志着构件的破坏。梁的转角正切达到1/250时,开始出现裂缝;梁的转角正切达到1/50时,构件达到承载力极限状态。中柱沉降的试验中,裂缝主要出现在边跨梁靠近边柱端上部、中跨梁跨中下部和中跨梁靠近节点端下部等,最终以中跨梁上部混凝土压酥标志着构件的破坏。梁的转角正切达到1/1250时,开始出现裂缝;梁的转角正切达到1/40时,构件达到承载力极限状态,试验结果与数值分析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结构 不均匀沉降 试验研究 附加内力
下载PDF
刚性桩复合地基设计与实测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李希平 何春保 +3 位作者 陶龙光 倪光乐 陈存恩 刘波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2期3850-3856,共7页
桩土应力比与沉降是复合地基设计的2个重要参数,针对复合地基设计中难以考虑位移协调的情况,通过对地基基础共同作用方程进行简化,建立考虑桩土位移协调的设计分析方法,并结合广东地区3个不同类型刚性桩复合地基上建筑物在施工期间的沉... 桩土应力比与沉降是复合地基设计的2个重要参数,针对复合地基设计中难以考虑位移协调的情况,通过对地基基础共同作用方程进行简化,建立考虑桩土位移协调的设计分析方法,并结合广东地区3个不同类型刚性桩复合地基上建筑物在施工期间的沉降与桩土应力监测实例,得到桩土荷载分担以及沉降的变化规律。实测结果表明,所采用的地基承载力和沉降计算方法较好地反映了工程实际状况,比规范方法更加接近实际情况,研究成果可供今后类似工程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工程 复合地基 桩土应力比 沉降 试验研究
下载PDF
路基沉降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36
8
作者 熊健民 金生吉 余天庆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 CAS 2008年第4期54-56,共3页
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因路基沉降造成的公路病害问题日益突出。目前路基沉降的研究方法很多,本文通过在十慢高速公路填方路段进行路基沉降试验测试,并采用ANSYS软件进行数值模拟,来研究路基沉降规律。取路堤的一个断面,按照... 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因路基沉降造成的公路病害问题日益突出。目前路基沉降的研究方法很多,本文通过在十慢高速公路填方路段进行路基沉降试验测试,并采用ANSYS软件进行数值模拟,来研究路基沉降规律。取路堤的一个断面,按照平面应变问题进行分析。土体定义为弹塑性材料来建立有限元模型。主要的结果有:a.高速公路在高填方路段的路基沉降主要由初始沉降、固结沉降、次固结沉降三部分组成;b.数值模拟的沉降量曲线具有单调递增性,存在反弯点,当时间趋于无穷大时,沉降量趋近于一固定值;c.路基运营阶段的沉降大部分为次压缩沉降,其数值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沉降 试验研究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路基沉降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金生吉 余天庆 熊健民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9-40,43,共3页
为了降低路面沉降病害的影响,以铁新高速公路为依托,在高填方路段进行路基沉降试验,研究其路基沉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初始沉降、固结沉降和次固结沉降构成了路基的总沉降;路基的初始沉降主要表现为新填土沉降;在施工期间,固结沉降完成... 为了降低路面沉降病害的影响,以铁新高速公路为依托,在高填方路段进行路基沉降试验,研究其路基沉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初始沉降、固结沉降和次固结沉降构成了路基的总沉降;路基的初始沉降主要表现为新填土沉降;在施工期间,固结沉降完成80%左右;竣工1年后,沉降大部分为次压缩沉降,其值虽然小,却直接影响路基、路面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路基 沉降 试验研究
下载PDF
考虑水—土耦合的盾构隧道地表沉降试验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刘纪峰 崔秀琴 刘波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8-45,共8页
考虑水—土耦合情况,进行不同隧道埋深、支护压力和掘进速度条件下盾构隧道施工致地表沉降的大型三维物理模型试验,总结不同条件下的地表沉降规律,分析孔隙水压力和围岩压力的变化特性,归纳不同条件下的地表沉降曲线;探讨隧道埋深、支... 考虑水—土耦合情况,进行不同隧道埋深、支护压力和掘进速度条件下盾构隧道施工致地表沉降的大型三维物理模型试验,总结不同条件下的地表沉降规律,分析孔隙水压力和围岩压力的变化特性,归纳不同条件下的地表沉降曲线;探讨隧道埋深、支护压力和掘进速度以及孔隙水压力对地表沉降值的影响,推导地表横断面沉降槽计算的经验公式,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北京地铁10号线部分区间的地表沉降预测。结果表明:随着隧道埋深增加,地表沉降值减小,地表横向沉降槽影响范围加宽;沉降值随支护超压比增加而增大;掘进速度变化对地表沉降的影响程度较小;施工扰动围岩及孔隙水压力消散对地表沉降值有较大影响;基于物理模型试验的经验公式预测值与FLAC3D数值模拟预测值、现场实测值均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耦合 盾构隧道 地表沉降 物理模型 试验研究
下载PDF
长短桩复合地基承载性能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国升 杨美玲 +1 位作者 何江斌 杨力 《公路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4-117,共4页
桩与土的空间作用效应,使长短桩复合地基承载性能与单桩承载性能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通过现场静载试验和三维数值计算,对长短桩复合地基承载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长短桩复合地基静载试验中,3.5 m管桩的桩土应力比在2到3之间,而5... 桩与土的空间作用效应,使长短桩复合地基承载性能与单桩承载性能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通过现场静载试验和三维数值计算,对长短桩复合地基承载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长短桩复合地基静载试验中,3.5 m管桩的桩土应力比在2到3之间,而5.5 m管桩的桩土应力比在6到8之间;随着桩数的增加,四桩复合地基变形沉降值要大于等同条件下单桩复合地基的变形沉降值;长短桩群桩效应系数为0.616,长短桩复合地基可以弱化群桩效应;随着桩数和桩长的增加,桩土应力比随之增大。受刚性基础下的影响,复合地基中长桩的桩土应力比相对较大,降低了桩间土体受到的荷载值,从而使复合地基整体变形沉降值较小。研究成果可以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短桩 复合地基 沉降 应力比 试验研究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多年冻土区路桥过渡段变形及地温场试验 被引量:11
12
作者 田亚护 刘建坤 彭丽云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9-24,共6页
根据多年冻土区路桥过渡段路基在竣工后3 a内的现场试验数据,分析了路基不同位置的地温变化、路基基底沉降变形和路基不同位置沿横向及纵向的沉降变形规律。结果表明:采用粗颗粒土填筑的过渡段路基对多年冻土区土体有明显的冷却效果,可... 根据多年冻土区路桥过渡段路基在竣工后3 a内的现场试验数据,分析了路基不同位置的地温变化、路基基底沉降变形和路基不同位置沿横向及纵向的沉降变形规律。结果表明:采用粗颗粒土填筑的过渡段路基对多年冻土区土体有明显的冷却效果,可防止多年冻土上限的下降;路基阳坡的沉降大于阴坡,而沿路基纵向,距离桥台越远路基沉降越大,但路基沿横向和纵向的沉降均满足工程要求;这种粗颗粒土填筑的路桥过渡段可适用于多年冻土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路桥过渡段 试验研究 沉降变形 多年冻土 土体温度
下载PDF
PTC型控沉疏桩复合地基试验研究 被引量:33
13
作者 雷金波 徐泽中 +1 位作者 姜弘道 许永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52-656,共5页
为了了解高填土路堤下PTC型控沉疏桩复合地基作用机理,掌握PTC型控沉疏桩复合地基沉降变形、承载特性、荷载传递、桩土应力比及桩土间相互作用等力学性状,进行了PTC型控沉疏桩复合地基足尺现场试验研究,得到了一系列有益的结论。试验结... 为了了解高填土路堤下PTC型控沉疏桩复合地基作用机理,掌握PTC型控沉疏桩复合地基沉降变形、承载特性、荷载传递、桩土应力比及桩土间相互作用等力学性状,进行了PTC型控沉疏桩复合地基足尺现场试验研究,得到了一系列有益的结论。试验结果能够为PTC型控沉疏桩复合地基理论研究提供合理依据,并对其优化设计起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C 控沉疏桩 试验研究 桩土应力比 荷载传递
下载PDF
海岛型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基于厦门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对比 被引量:21
14
作者 金星星 叶士琳 +2 位作者 吴小影 王怡 程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678-3686,共9页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岛地位日益凸显,人居环境是海岛型城市发展质量的重要表征,然而目前学术界针对海岛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的成果还较为鲜见。基于人居环境理论,构建了海岛型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体系,选取厦门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两...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岛地位日益凸显,人居环境是海岛型城市发展质量的重要表征,然而目前学术界针对海岛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的成果还较为鲜见。基于人居环境理论,构建了海岛型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体系,选取厦门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两个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典型海岛型城市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评价了两个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及动态变化。结果显示:(1)厦门和平潭人居环境质量均处于稳定提升状态,厦门人居环境宜居度更高,二者差距呈增大趋势;(2)城市人居环境系统与城市经济子系统二者存在相互协调、制衡的关系,不同发展阶段的协调度呈现一定的差异;(3)海岛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受到自然、人类、社会、居住和支撑系统等5个子系统的综合影响,且各个子系统在不同发展阶段对人居环境的贡献率有所不同,发展初期的平潭人居环境自然子系统呈负向发展,人类子系统变化不大,社会、居住和支撑子系统得分贡献有所增加;而发展相对成熟的厦门人居环境自然子系统稳定性高,人类子系统虽呈上升趋势但变化幅度较小,社会子系统、居住子系统以及支撑子系统总体状况较好。研究可为厦门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及国内同类海岛城市人居环境优化调控提供借鉴,同时丰富人居环境评估的实证案例与相关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型城市 人居环境 质量评价 厦门市 平潭综合实验区
下载PDF
钢管桩单桩复合地基加固隧道软土地基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雷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9-75,共7页
为了对宝兰客运专线王家沟隧道软弱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并了解加固后的桩基受力状态,通过现场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钢管桩单桩复合地基的荷载沉降特性及钢管桩轴力、桩侧摩阻力以及桩身弯矩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由现场试验所得的P-s(... 为了对宝兰客运专线王家沟隧道软弱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并了解加固后的桩基受力状态,通过现场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钢管桩单桩复合地基的荷载沉降特性及钢管桩轴力、桩侧摩阻力以及桩身弯矩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由现场试验所得的P-s(荷载-位移)、s-lgt(位移-时间的对数)以及s-lgp(位移-荷载的对数)曲线没有明显可以确定极限承载力的特征点,根据规范采取控制沉降的方式给出极限承载力特征值为200 kPa,并可以此作为设计依据。根据数值模拟中钢管桩的总沉降量以及荷载沉降"归一化曲线",数值模拟可以作为现场试验的必要补充。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桩身轴力呈"D"状分布,最大值为59.8 kN;在距桩顶2 m桩长范围内有负摩阻力产生,其余部位均为正摩阻力,负摩阻力最大值约为130 kPa,正摩阻力最大值约为50 kPa,且桩身中性点并不唯一;桩身上部有弯矩产生,但数值很小,对钢管桩稳定性的影响可以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地基 荷载沉降特性 试验研究 钢管桩复合地基
下载PDF
路桥过渡段路基工后沉降监测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贾亮 梁荣 姚凯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8-21,82,共5页
研究目的:台背路基沉降是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和桥头跳车的主要原因。为探讨路桥过渡段路基在自重应力和汽车荷载作用下的工后沉降,在兰永一级公路某一路桥过渡段布置单点沉降计对过渡段路基工后沉降进行长期监测,即分别在桥梁台背行车... 研究目的:台背路基沉降是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和桥头跳车的主要原因。为探讨路桥过渡段路基在自重应力和汽车荷载作用下的工后沉降,在兰永一级公路某一路桥过渡段布置单点沉降计对过渡段路基工后沉降进行长期监测,即分别在桥梁台背行车道和路肩位置布置两列沉降计,对路基的沉降及稳定性做长期观测,分析路基沉降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从而为公路建设中路桥过渡段沉降研究提供基础数据。研究结论:(1)路肩位置沉降大于行车道位置沉降;(2)路基沉降随时间增加而增大,过渡段路基填筑结束1年后沉降趋于稳定;(3)汽车荷载作用下路基沉降不会出现较大的增长趋势;(4)对数模型能较真实地反映路基工后沉降规律;(5)本研究结论可为路桥过渡段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桥过渡段 试验研究 工后沉降
下载PDF
预应力敞口管桩与闭口管桩的单桩沉降分析研究
17
作者 任泽民 刘杰 +1 位作者 姜晓峰 孙志亮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107-111,共5页
通过在对8根预应力敞口管桩与闭口管桩的荷载.沉降试验,对比分析研究了敞口管桩与闭口管桩的沉降特性,并得出在桩顶荷载达到第3级荷载之前,两种桩的沉降几乎相同,随着继续加载,闭口管桩沉降与开口桩相比,沉降速度减缓,在达到管... 通过在对8根预应力敞口管桩与闭口管桩的荷载.沉降试验,对比分析研究了敞口管桩与闭口管桩的沉降特性,并得出在桩顶荷载达到第3级荷载之前,两种桩的沉降几乎相同,随着继续加载,闭口管桩沉降与开口桩相比,沉降速度减缓,在达到管桩单桩极限承载力之前,闭口管桩沉降仅为敞口管桩的30%~5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降研究 管桩 试验研究
下载PDF
塑料套管混凝土桩承载试验及沉降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齐昌广 刘汉龙 +2 位作者 陈永辉 刘干斌 左殿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302-2308,共7页
塑料套管混凝土桩(TC桩)是由预先打设在地基中的塑料套管内浇注混凝土组成的,适用于软土地基处理工程中,具有承载力高、施工速度快和成桩质量可靠等优点。通过TC桩承载力的模型和现场试验,研究了TC桩的工作性状,并考虑到路堤柔性荷载下... 塑料套管混凝土桩(TC桩)是由预先打设在地基中的塑料套管内浇注混凝土组成的,适用于软土地基处理工程中,具有承载力高、施工速度快和成桩质量可靠等优点。通过TC桩承载力的模型和现场试验,研究了TC桩的工作性状,并考虑到路堤柔性荷载下刚性桩复合地基桩土存在沉降差,分别采用Mindlin应力解计算塑料套管桩群在复合地基中产生的附加应力,采用Boussinesq解计算地基土荷载产生的附加应力,叠加塑料套管桩群桩和地基土产生的附加应力,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复合地基沉降量。研究结果表明:TC桩承载力具有明显的时效性,其不同间歇期的承载特性有显著差别;所建立的TC桩沉降计算方法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套管混凝土桩 桩基承载力 试验研究 应力解 沉降计算方法
下载PDF
基于数值试验的地下交叉隧道施工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文东 吕显先 +2 位作者 张建国 张连震 井文君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35-140,共6页
虚拟仿真与数值试验作为物理实验的重要补充,近些年发展迅速并在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中取得了显著效果。该文以地下交叉地铁隧道施工的案例进行数值试验分析,以期对现场施工和支护提供指导建议,并对土木工程的数值仿真案例教学提供借... 虚拟仿真与数值试验作为物理实验的重要补充,近些年发展迅速并在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中取得了显著效果。该文以地下交叉地铁隧道施工的案例进行数值试验分析,以期对现场施工和支护提供指导建议,并对土木工程的数值仿真案例教学提供借鉴。某地铁R1、R2号线盾构隧道先后施工并下穿京沪高铁,采用数值分析软件FLAC3D对多期地铁隧道R1、R2线交叉施工进行数值试验研究,结果表明:R1线开挖后地表沉降模拟值和监测值基本吻合,地表沉降曲线总体上呈“V”型,由于两条隧道相距较近,在共同的扰动区内沉降值增大;R2线开挖进一步引起周围土体发生扰动和变形,地表沉降值明显增大,双线开挖增加了共同扰动区的沉降值,并产生“V”型沉降槽;隔离桩能有效减小隔离桩外侧地表沉降以及水平向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试验 实验教学 交叉隧道 地表沉降 隔离桩
下载PDF
独立学院国际结算课程实验教学效果、问题及解决措施——基于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的问卷调查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瞿梦杰 《科教文汇》 2016年第14期59-61,共3页
实验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国际结算课程采用实验教学模式适应了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贸易人才的需要。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所得的数据资料,以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为例分析了独立学院国际结算课程实验教学的实施效果、存在的... 实验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国际结算课程采用实验教学模式适应了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贸易人才的需要。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所得的数据资料,以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为例分析了独立学院国际结算课程实验教学的实施效果、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国际结算 实验教学 问卷调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