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Quality Construction of Public Spa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 Settlement: A Case Study of Public Space in the Downtown Area of Mianya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1
作者 ZHANG Xiaoli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5年第3期20-22,共3页
Concept, connotation and property of urban public space were interpreted, guidance of human settlement sci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public space analyzed. Taking quality construction of public space in the do... Concept, connotation and property of urban public space were interpreted, guidance of human settlement sci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public space analyzed. Taking quality construction of public space in the downtown area of Mianyang City for example, this paper proposed that urban public space should be construct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 settlement to create positive spaces that satisfy human needs, ensu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rban public spaces, and drive the development of a harmonious and prosperous 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TY public space Human settlement science QUALITY
下载PDF
以“山-水-路-村”为路径的聚落空间结构认知方法与公共空间更新策略初探——以闽东北填秦上村为例
2
作者 陈秋杏 孙浩 罗辉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6期88-94,共7页
当下乡村公共空间的发展,普遍造成聚落形态的破坏。如何结构性地认知聚落空间,并基于此进行聚落公共空间的更新,是乡村复兴中的空间工作难题。以路为脉络、以村为核心的传统聚落,是乡村生产生活行为在山水地形上的空间结果,通常呈现为... 当下乡村公共空间的发展,普遍造成聚落形态的破坏。如何结构性地认知聚落空间,并基于此进行聚落公共空间的更新,是乡村复兴中的空间工作难题。以路为脉络、以村为核心的传统聚落,是乡村生产生活行为在山水地形上的空间结果,通常呈现为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的统一。基于人文地理路径对聚落空间的结构性认知和公共空间的更新,是一种较为本质的工作方法。文章由此提出“山-水-路-村”这一人文地理路径,以闽东北福安的填秦上村为个案研究,从山水地形出发,分析道路和村落在其间发展而形成公共空间结构和节点的过程。以此为基础,探索其公共空间的更新策略,为闽东北乃至中国乡村复兴提供一种聚落空间认知与公共空间更新的方法和策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地理 聚落空间结构 聚落公共空间 认知方法 更新策略
下载PDF
安第斯山脉的绿色基础设施:高山人居的合作性景观设计策略
3
作者 Monica Rivera-Munoz 唐敏 《园林》 2024年第3期42-51,共10页
以“绿色基础设施”为核心概念,剖析了拉丁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地区的城市化不同历史进程中孕育出的传统绿色基础设施要素和体系。以秘鲁卡奇河流域的阿亚库乔的城乡结合区域为例,具体展现了在气候变化和政府规划职能不完全的情况下,当代... 以“绿色基础设施”为核心概念,剖析了拉丁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地区的城市化不同历史进程中孕育出的传统绿色基础设施要素和体系。以秘鲁卡奇河流域的阿亚库乔的城乡结合区域为例,具体展现了在气候变化和政府规划职能不完全的情况下,当代高山人居需要基于传统智慧、与社区内外的多主体联动,在知识生产和转化过程中进行多维合作,才能推动绿色基础设施体系成型和运作,以应对人地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挑战。分析指出,绿色基础设施与高山聚落的空间社会文化密不可分。借助《安第斯城市化》项目,探讨了宏观流域、中观城乡一体化和微观社区尺度各自对应但相互耦合的的三种景观设计策略。上述设计研究和景观策略在安第斯山脉语境中展现了绿色基础设施的多样构成、综合作用和合作意义,并为中国的绿色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城市主义 非正规社区 城乡一体化 合作生产的公共空间 拉美城市 测度绿色基础设施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商丘市胜利东村公共空间景观改造研究
4
作者 林佳淇 伍国正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7期197-201,共5页
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规划建设单一化、改造空泛不切实际等问题在乡村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日益凸显。文章以乡村文化与生态振兴为出发点,根据实地调研,总结出商丘市胜利东村街道空间尺度失衡、广场空间功能单一、滨水空间活力不佳等公共空间现... 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规划建设单一化、改造空泛不切实际等问题在乡村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日益凸显。文章以乡村文化与生态振兴为出发点,根据实地调研,总结出商丘市胜利东村街道空间尺度失衡、广场空间功能单一、滨水空间活力不佳等公共空间现状问题。提出优化空间结构、重塑文化空间、提升景观风貌、修复生态景观等改造策略,以期为豫东地区乡村公共空间景观改造提供景观风貌协调化的借鉴模式和重构乡村植物群落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景观 公共空间 人居环境 景观改造
下载PDF
城市广场与人居环境的研究进展——基于CiteSpace软件的图谱量化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高家骥 李松波 +1 位作者 李雪铭 杨俊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81-492,共12页
城市广场在现代城市开放空间体系中具有公共性、艺术性、活力性,是人们生活居住重要的休闲场所。文章使用CiteSpace信息可视化工具,梳理国内外研究内容,对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库城市广场与城市人居环境重要文献进行关键词聚类分析... 城市广场在现代城市开放空间体系中具有公共性、艺术性、活力性,是人们生活居住重要的休闲场所。文章使用CiteSpace信息可视化工具,梳理国内外研究内容,对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库城市广场与城市人居环境重要文献进行关键词聚类分析,结合整理城市广场“人居环境”崭新视角。结果表明:①城市广场的研究作为城市人居环境缩影,其发展结合城市地理学、心理学、建筑学和社会学不同角度,中美对其文章贡献量最大,但鲜有文章深入研究人居环境视角的城市广场;②人居环境从景观环境、生态环境、艺术生活环境、社会发展环境不同要素对城市广场产生影响,其中高曝光度的关键词中以环境、居民满意度类别居多;③城市广场内外部“软”“硬”两种环境,对居民物质满足到精神汲取产生的作用不可忽视;④城市广场作为公共空间,其对人居环境影响研究热点的转变,均是对不同时期城市居民能够平等获取资源,享受健康、舒适、宜居生活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广场 人居环境 休闲活动 公共空间 CITEspace
下载PDF
基于人居环境三元论的乡村景观营建研究——以安徽皮地岗村为例
6
作者 薛梅 笪娟娟 肖康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41-45,共5页
乡村景观营建是建设美丽乡村、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品质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改善乡村的景观环境和空间的功能性,本文以人居环境三元论理论为基础,分别从“人居背景”“人居活动”和“人居建设”来对乡村景观建设进行分析和研究,结合安徽省... 乡村景观营建是建设美丽乡村、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品质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改善乡村的景观环境和空间的功能性,本文以人居环境三元论理论为基础,分别从“人居背景”“人居活动”和“人居建设”来对乡村景观建设进行分析和研究,结合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长临河镇皮地岗村乡村景观的实际状况,探析当地乡村景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提出乡村景观营建的设计原则和优化策略,以期为同类型乡村景观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景观 人居环境 公共空间 三元论
下载PDF
小盒子与小聚落--佛山顺德乐从第二实验小学方案设计
7
作者 陈昌勇 张可昕 +2 位作者 斯伟杰 王添翼 陈俊池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7期23-25,共3页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进,社会公众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设计要求。文章以顺德最美校园的设计竞赛作为契机,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提出“跳动的小盒子聚落”的有趣想法,探索小学的公共功能的空间需求和变化,提出通过多样化、有趣的、小尺度...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进,社会公众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设计要求。文章以顺德最美校园的设计竞赛作为契机,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提出“跳动的小盒子聚落”的有趣想法,探索小学的公共功能的空间需求和变化,提出通过多样化、有趣的、小尺度的空间来化解传统大的空间尺量的不足。方案参考了聚落的空间概念,尝试了小学校园的多种功能和空间的不同组合方式,探索了公共空间在校园中的不同表现形式。方案结合场地和当地炎热气候,通过连廊等灰空间打造出多样化的公共空间体系,把教学、实验、艺术、活动、居住、运动等功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激发儿童学习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设计 心理学 公共空间 小盒子 小聚落
下载PDF
贵州黔东南侗族聚落仪式与公共空间研究
8
作者 程娟 李婵 《凯里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30-39,共10页
黔东南侗族聚落地理环境因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与自然生长的村落形态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公共空间。论文通过文献资料研究和实地田野调查,总结黔东南侗族聚落中公共空间的地域民族文化特质和营造精华。各类公共空间为祭萨... 黔东南侗族聚落地理环境因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与自然生长的村落形态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公共空间。论文通过文献资料研究和实地田野调查,总结黔东南侗族聚落中公共空间的地域民族文化特质和营造精华。各类公共空间为祭萨岁、喊天节、抬官人等重要仪式活动提供了场所,对传承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空间 黔东南 仪式空间 序列结构 侗族聚落
下载PDF
传统聚落的延续与重构——贺胜桥镇茶园商业街设计
9
作者 谢孟举 徐燊 《华中建筑》 2023年第2期63-67,共5页
该文主要探讨当代中国建筑实践中常被忽略的议题——乡村建筑实践的在地化。受资本和效率驱使,程式化和标准化的城市建设向乡村蔓延,乡村风貌正向城市趋同,乡村建设亟需从传统聚落汲取有机生长逻辑回归乡村建设路径。本项目从咸宁传统... 该文主要探讨当代中国建筑实践中常被忽略的议题——乡村建筑实践的在地化。受资本和效率驱使,程式化和标准化的城市建设向乡村蔓延,乡村风貌正向城市趋同,乡村建设亟需从传统聚落汲取有机生长逻辑回归乡村建设路径。本项目从咸宁传统聚落特征出发,基于对传统聚落场所性和生长逻辑的辨析对乡村商业街进行了现代方式重构。从聚落化的空间规划、场景化的公共空间和意象化的建筑风貌三个层面阐述了在创作实践过程中对传统聚落场所精神的策略回应,创造了融入现代生活的传统聚落空间场景体验,完成了一次现代建筑对传统聚落的转译实践,延续和重构了传统聚落的场所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街设计 传统聚落 地域文化 公共空间 重构
下载PDF
儿童友好视角下邯郸市住区户外环境对儿童活动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王海燕 郑白璐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10期116-119,共4页
文章基于儿童友好视角,通过对邯郸市住区的实地调研及问卷调查获取儿童的户外活动特征,随后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住区户外环境与儿童户外活动之间的影响关系,同时对工作日与休息日间的活动差异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在人口学变量中,... 文章基于儿童友好视角,通过对邯郸市住区的实地调研及问卷调查获取儿童的户外活动特征,随后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住区户外环境与儿童户外活动之间的影响关系,同时对工作日与休息日间的活动差异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在人口学变量中,儿童与家长年龄对户外活动时长存在显著影响。建成环境品质、趣味性、可达性、安全性、邻里氛围、空间干扰度是可能影响儿童活动的主要因素,其中可达性、邻里氛围、空间干扰度的影响较大。最后,根据以上结论提出基于儿童友好的住区户外空间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友好 住区 户外公共空间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日常生活视角下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核心要素识别——以云南阿者科村为例
11
作者 戴钰欣 张琪 +2 位作者 何黛娜 黄思梦 韦诗誉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2023年第2期89-105,共17页
随着快速城镇化与旅游业进驻,传统村落正面临物质空间与在地生活不匹配的危机。文章以哈尼族阿者科村为例,在日常生活视角下,运用现场观察法、地图标注法及半结构式访谈对使用者日常行为序列展开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村落公共空间使用... 随着快速城镇化与旅游业进驻,传统村落正面临物质空间与在地生活不匹配的危机。文章以哈尼族阿者科村为例,在日常生活视角下,运用现场观察法、地图标注法及半结构式访谈对使用者日常行为序列展开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村落公共空间使用度评价体系,综合指标量化打分与专家层次分析法,明晰“到达场地的道路便捷性”“活动种类数”“活动频率”“休憩设施密度”和“活动设施密度”五项核心要素;最后通过公共空间核心要素识别及保护更新建议,为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改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阿者科村 日常生活 公共空间 量化评价
下载PDF
疫情背景下的人居环境规划与设计 被引量:20
12
作者 王世福 魏成 +4 位作者 袁媛 单卓然 向科 黄建中 张天尧 《南方建筑》 2020年第3期49-56,共8页
2020年伊始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了全球范围内的社会、经济等众多领域。围绕"疫情背景下的人居环境规划与设计"主题,邀请了王世福、黄建中、张天尧等多位专家学者笔谈。王世福通过对我国人居环境的短板和治理盲区的反思,... 2020年伊始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了全球范围内的社会、经济等众多领域。围绕"疫情背景下的人居环境规划与设计"主题,邀请了王世福、黄建中、张天尧等多位专家学者笔谈。王世福通过对我国人居环境的短板和治理盲区的反思,从宏观的城市到微观的社区,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韧性城市建设的相关内容,包括:将健康影响评估纳入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全过程;加强综合防灾专项规划的公共健康韧性;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应急响应能力;提高公共设施空间通用性和稳健性;提升韧性社区的应急治理能力等。魏成以疫情下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出发,探讨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为主的"新基建",积极纳入城乡规划与人居环境建设之中,以期改善和提质设施供给与防灾减灾的智能化应用,并推动多方协作、多元互动的创新治理决策平台的形成。袁媛对在疫情中如何有效提高城市医疗设施的应急能力,提出规划构建合理的基层医疗分区,梳理医疗设施配置模式在医疗分区内选择基础条件优良的街镇一级医疗设施作为传染病初级分诊点,以及培育居民分诊就医习惯,提升城市在公共卫生事件冲击下的韧性等建议。单卓然基于线下零售服务空间组织的"规模收缩、多心扁平、均衡分散化"过程,正在超常规加速,而且可能难以逆转的趋势,反观我国大城市空间治理中现行的线下零售空间组织政策,提出四点建议,包括:"定点造极"转型"动态组网",有限公共资源优先向市边缘区、区边缘街道投放;研究优化零售商业网点规划配建标准;增强评估零售商业用地调规效应;搭建城市"一张网"零售服务动态监测平台。向科围绕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等展开辩证的讨论,通过对疫情期间,物理性公共空间与虚拟公共空间的变化的研究,指出在快速变迁和不断拓展的现实中,需要反复思考公共空间公共性的立场,从而构建新的公共空间结构、内容和形式。黄建中从社区角度的疫前、疫中、疫后三个阶段,分析城市规划和治理工作之间相对脱节的问题,重点指出需要增加对基层单元的社区治理;后疫情时期,社区生活圈应该是衔接空间与社会治理平台的重要单元。张天尧认为社区是卫生防疫等基本单元,作为基层区域性共同体,在公共卫生危机应对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针对健康社区治理的制度构建,从制度保障、协作网络、支撑系统三个方面提出了推动健康社区治理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情 公共卫生 人居环境 公共空间 新基建 治理
下载PDF
古城边缘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形态演变机制研究——以陕西韩城庙后村为例 被引量:11
13
作者 席鸿 肖莉 桑国臣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4-128,共5页
以韩城古城边缘的传统村落庙后村为研究对象,以其物质空间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空间形态演变为切入点,对村落的公共空间(包括街巷空间、公共节点、公共活动中心)形态演变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古城边缘村落公共空间... 以韩城古城边缘的传统村落庙后村为研究对象,以其物质空间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空间形态演变为切入点,对村落的公共空间(包括街巷空间、公共节点、公共活动中心)形态演变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古城边缘村落公共空间形态的演变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城边缘 传统村落 公共空间 形态演变
下载PDF
传统村落形态演变浅析——以山西梁村为例 被引量:40
14
作者 王晓薇 周俭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0-36,共7页
运用形态学的方法,探讨山西梁村在形成发展过程中村落选址、聚落肌理、公共场所和民居形态四个物质要素演变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自然环境、传统习俗、民俗活动、地域文化、产权变化等相关因素与物质空间演变的内在关系,总结演变过程... 运用形态学的方法,探讨山西梁村在形成发展过程中村落选址、聚落肌理、公共场所和民居形态四个物质要素演变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自然环境、传统习俗、民俗活动、地域文化、产权变化等相关因素与物质空间演变的内在关系,总结演变过程中的积极、消极因素。以期对传统村落在今后的发展中,既满足新生活需求,又传承和体现当地地域文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村落形态演变 村落选址 聚落肌理 公共场所 民居形态
下载PDF
张谷英村聚落景观公共空间类型及组成要素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晏雪晴 廖秋林 +1 位作者 王薇薇 唐彬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10期289-297,共9页
湖南张谷英村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拥有中国罕见、特别的聚落景观。以张谷英村景观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以景观公共空间类型和组成要素为研究内容,通过采取现场测绘、文献查阅的方法,总结得出村落景观公共空间有街巷空间、广场空间、公共... 湖南张谷英村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拥有中国罕见、特别的聚落景观。以张谷英村景观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以景观公共空间类型和组成要素为研究内容,通过采取现场测绘、文献查阅的方法,总结得出村落景观公共空间有街巷空间、广场空间、公共绿地空间、住宅入口空间及墓地空间5类,景观空间组成要素有构成空间的底界面、侧界面、顶界面。其中街巷空间依据街巷等级尺度分为水街空间和巷道空间,以当大门段、百步三桥段、沿溪长廊段、民俗文化陈列馆段典型水街为列,得出水街的D/H〈1,空间富有亲切感和紧迫感;广场空间以民俗文化陈列馆前广场、下新屋前广场为研究对象,得出D/H=1~2,空间具有亲切感和围合感;公共绿地分布集中,景点突出;住宅入口空间分为临水入口和临路入口空间,空间多采取建筑后退形成阴角的处理方式,使空间的具有多变性。通过分析得出具有可识别度的张谷英村聚落景观公共空间,为新时代新农村公共空间的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落景观 空间形态 公共空间 传统聚落 张谷英村
下载PDF
桂北传统聚落公共空间之探讨——结合句法分析的公共空间解释 被引量:17
16
作者 王静文 韦伟 毛义立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17,共8页
结合空间句法从物理维度、形态维度及文化维度等对桂北传统聚落公共空间建构机制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提炼出其空间结构与组织特征及其隐含的社会文化规范。其中句法所表述的公共空间反映出一般空间平面图所不能直接观察到的种种特征与属性... 结合空间句法从物理维度、形态维度及文化维度等对桂北传统聚落公共空间建构机制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提炼出其空间结构与组织特征及其隐含的社会文化规范。其中句法所表述的公共空间反映出一般空间平面图所不能直接观察到的种种特征与属性,为传统聚落公共空间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与切入点。文中的探讨对于了解传统聚落公共空间构建机制及深层次的社会文化性,对于如何在城镇化语境下保护、传承与发展传统聚落以及城镇公共空间的设计与营造,具有较好的借鉴与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聚落 公共空间 空间句法 桂北
下载PDF
黔东南苗族聚落公共空间网络结构特征研究--以乌冬苗寨、郎德上寨为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勇 蔡浩田 +2 位作者 石亚灵 张然 魏猛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4-92,共9页
为刻画黔东南苗族聚落在城镇化、旅游化作用下公共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分别以乌冬苗寨、郎德上寨为例,以村民日常活动行为为基础,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以“空间”为“节点”,以“村民日常活动行为轨迹”为“联结”构建公共空间复杂网络模... 为刻画黔东南苗族聚落在城镇化、旅游化作用下公共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分别以乌冬苗寨、郎德上寨为例,以村民日常活动行为为基础,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以“空间”为“节点”,以“村民日常活动行为轨迹”为“联结”构建公共空间复杂网络模型,分析对比其节点聚集度、模块化分析、联系强度等指标所反映的功能、层级、关联、布局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在城镇化、旅游化主导作用下,乌冬苗寨、郎德上寨节点功能呈现不同的演化途径;(2)苗族聚落公共空间网络节点具有鲜明层级特征,分别对应着小范围近邻共享空间、中等级偶然交往空间、大范围交往活动空间;(3)公共空间网络节点活力与聚落标志空间呈现显著关联;(4)乌冬苗寨网络节点布局呈现“单核内聚向心”结构特征,郎德上寨网络节点布局呈现“双核外扩协同”结构特征。在此认知基础上提出“传统保护型”“旅游开发型”两类聚落布局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族聚落 公共空间网络结构 日常活动行为轨迹 复杂网络分析方法
下载PDF
“休闲”视野里的传统精神与现代设计──关于城市公共休闲空间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李可勤 李晓峰 《新建筑》 2000年第6期8-11,共4页
从"休闲"的本义出发,阐释休闲文化的内涵特征和休闲空间的概念;通过对古代城市、聚落休闲空间的研究,对照当前城市公共休闲空间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将传统休闲场所精神、空间布局应用于现代城市设计的可能性和若干操作... 从"休闲"的本义出发,阐释休闲文化的内涵特征和休闲空间的概念;通过对古代城市、聚落休闲空间的研究,对照当前城市公共休闲空间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将传统休闲场所精神、空间布局应用于现代城市设计的可能性和若干操作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闲 休闲文化 传统聚落 公共休闲空间
下载PDF
聚落构成与公共空间营造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蕾 李红 《规划师》 2004年第9期81-82,共2页
公共空间的意义在于能够承载起公共领域、私有领域及社团生活的各种情境,满足当代人对空间的精神需求,并以情境化的空间反映出城市这一更大的复杂综合体的各种内在作用因素。
关键词 公共空间 营造 聚落 公共领域 精神需求 作用因素 综合体 承载
下载PDF
非正规住区与风景园林视角下的公共空间设计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晋石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5-9,共5页
非正规住区是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世界范围内的成功案例,探索风景园林视角下的公共空间设计策略在非正式住区的环境品质提升、居民参与、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城市融合等方面的价值和意义。风景园林设计师... 非正规住区是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世界范围内的成功案例,探索风景园林视角下的公共空间设计策略在非正式住区的环境品质提升、居民参与、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城市融合等方面的价值和意义。风景园林设计师通过设计工作来改善那些被忽视的公共空间,可以产生初始动量推动非正规住区转向宜居社区,对我国"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非正式住区 公共空间 城市融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