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epatic encephalopathy as a complication of liver disease 被引量:2
1
作者 Stephan vom Dahl Gerald Kircheis Dieter Haussinger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52-156,共5页
INTRODUCTIONHepatic encephalopathy ( HE) is a frequent complication of chronic liver disease .It is defined as a characteristic functional and reversible alteration of the mental state ,due to impaired liver function ... INTRODUCTIONHepatic encephalopathy ( HE) is a frequent complication of chronic liver disease .It is defined as a characteristic functional and reversible alteration of the mental state ,due to impaired liver function and / or increased portosystemic shunting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ver diseases/complications hepatic encephalopathy/diagnosis hepatic encephalopathy/therapy hepatic encephalopathy/pathology review literature
下载PDF
Hepatic encephalopathy before and neurological complications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have no impact on the employment status 1 year after transplantation 被引量:3
2
作者 Henning Pflugrad Anita B Tryc +4 位作者 Annemarie Goldbecker Christian P Strassburg Hannelore Barg-Hock Jürgen Klempnauer Karin Weissenborn 《World Journal of Hepatology》 CAS 2017年第10期519-532,共14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hepatic encephalopathybefore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OLT) and neurological complications after OLT on employment after OLT.METHODS One hundred and fourteen patients with chron... AIM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hepatic encephalopathybefore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OLT) and neurological complications after OLT on employment after OLT.METHODS One hundred and fourteen patients with chronic liver disease aged 18-60 years underwent neurological examination to identify neurological complications, neuropsychological tests comprising the PSE-SyndromeTest yielding the psychometric hepatic encephalopathy score, the critical flicker frequency and the Repeatable Battery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uropsychological Status(RBANS), completed a questionnaire concerning their occupation and filled in the short form 36(SF-36) to assess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before OLT and 12 mo after OLT, if possible. Sixty-eight(59.6%) patients were recruited before OLT, while on the waiting list for OLT at Hannover Medical School [age: 48.7 ± 10.2 years, 45(66.2%) male], and 46(40.4%) patients were included directly after OLT. RESULTS Before OLT 43.0% of the patients were employed. The patients not employed before OLT were more often non-academics(employed: Academic/non-academic 16(34.0%)/31 vs not employed 10(17.6%)/52, P = 0.04), had more frequently a history of hepatic encephalopathy(HE)(yes/no; employed 15(30.6%)/34 vs not employed 32(49.2%)/33, P = 0.05) and achieved worse results in psychometric tests(RBANS sum score mean ± SD employed 472.1 ± 44.5 vs not employed 443.1 ± 56.7, P = 0.04) than those employed. Ten patients(18.2%), who were not employed before OLT, resumed work afterwards. The patients employed after OLT were younger [age median(range, min-max) employed 47(42, 18-60) vs not employed 50(31, 29-60), P = 0.01], achieved better results in the psychometric tests(RBANS sum score mean ± SD employed 490.7 ± 48.2 vs not employed 461.0 ± 54.5, P = 0.02) and had a higher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SF 36 sum score mean ± SD employed 627.0 ± 138.1 vs not employed 433.7 ± 160.8; P < 0.001) compared to patients not employed after OLT. Employment before OLT(P < 0.001), age(P < 0.01) and SF-36 sum score 12 mo after OLT(P < 0.01) but not HE before OLT or neurological complications after OLT were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the employment status after OLT.CONCLUSION HE before and neurological complications after OLT have no impact on the employment status 12 mo after OLT. Instead younger age and employment before OLT predict employment one year after O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的 encephalopathy 雇用 神经病学的复杂并发症 认知功能 生活的健康相关的质量 肝移植
下载PDF
Proton pump inhibitor use increases mortality and hepatic decompensation in liver cirrhosis 被引量:7
3
作者 Marianne Anastasia De Roza Lim Kai +4 位作者 Jia Wen Kam Yiong Huak Chan Andrew Kwek Tiing Leong Ang John Chen Hsia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9年第33期4933-4944,共12页
BACKGROUND 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s)are widely prescribed,often without clear indications.There are conflicting data on its association with mortality risk and hepatic decompensation in cirrhotic patients.Furthermo... BACKGROUND 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s)are widely prescribed,often without clear indications.There are conflicting data on its association with mortality risk and hepatic decompensation in cirrhotic patients.Furthermore,PPI users and PPI exposure in some studies have been poorly defined with many confounding factors.AIM To examine if PPI use increases mortality and hepatic decompensation and the impact of cumulative PPI dose exposure.METHODS Data from patients with decompensated liver cirrhosis were extracted from a hospital database between 2013 to 2017.PPI users were defined as cumulative defined daily dose(cDDD)≥28 within a landmark period,after hospitalisation for hepatic decompensation.Cox regression analysis for comparison was done after propensity score adjustment.Further risk of hepatic decompensation was analysed by Poisson regression.RESULTS Among 295 decompensated cirrhosis patients,238 were PPI users and 57 were non-users.PPI users had higher mortality compared to non-users[adjusted HR=2.10,(1.20-3.67);P=0.009].Longer PPI use with cDDD>90 was associated with higher mortality,compared to non-users[aHR=2.27,(1.10-5.14);P=0.038].PPI users had a higher incidence of hospitalization for hepatic decompensation[aRR=1.61,(1.30-2.11);P<0.001].CONCLUSION PPI use in decompensated cirrhosis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of mortality and hepatic decompensation.Longer PPI exposure with cDDD>90 increases the risk of mort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ton pump inhibitor Liver cirrhosis MORTALITY HOSPITALISATION Complications Portal hypertension Variceal bleeding ASCITES 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 hepatic encephalopathy
下载PDF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期间的肝静脉碘油电轨征及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4
作者 程文涛 周霞 +3 位作者 李鹭 潘惠玲 胡旭东 刘炜 《生命科学仪器》 2023年第3期132-135,共4页
目的:通过影像学检查观察并记录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期间肝静脉碘油电轨征与预后的相关性,旨在为临床肝癌患者的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从2021年1月至202... 目的:通过影像学检查观察并记录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期间肝静脉碘油电轨征与预后的相关性,旨在为临床肝癌患者的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从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接受TACE治疗的214例肝癌患者,从中选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腹部增强CT和(或)MRI检查,统计所有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短期内出现严重并发症以及死亡时间。相关性分析采用线性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术中发现5例有肝静脉碘油电轨佂,且均出现了术后并发症。预后良好组肝实质密度、肝静脉直径均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线性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肝静脉碘油电轨征相关CT检查参数肝实质密度、肝静脉直径均与预后存在正相关关系(r=0.413、0.906,P<0.05),同时肝实质密度与肝静脉直径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412,P<0.05)。结论:“碘油电轨征”与预后存在相关性,且其相关CT检查参数肝实质密度和肝静脉直径可作为预测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肝静脉碘油电轨征 预后 严重并发症 肺栓塞
下载PDF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人工肝治疗急、慢性肝功能衰竭 被引量:12
5
作者 陈利明 邹建洲 +7 位作者 方艺 钟一红 徐少伟 傅辰生 袁敏 滕杰 吉俊 丁小强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9-213,共5页
目的观察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人工肝治疗急、慢性肝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和近期疗效.方法急、慢性肝功能衰竭行MARS人工肝治疗共28例56例次,采用间歇治疗模式,每次历时6~8 h.结果 28例患者中,男23例,女5例,平均年龄为(50.57±13... 目的观察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人工肝治疗急、慢性肝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和近期疗效.方法急、慢性肝功能衰竭行MARS人工肝治疗共28例56例次,采用间歇治疗模式,每次历时6~8 h.结果 28例患者中,男23例,女5例,平均年龄为(50.57±13.38)岁.其中急性肝功能衰竭12例,慢性肝功能衰竭急性加重16例.单次治疗后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总胆汁酸、血氨分别较治疗前下降31.47%、29.15%、35.91%和53.68%(P值均<0.01).白蛋白、前白蛋白、胆碱酯酶和血压无显著变化.单次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由治疗前的(32.37±9.96)s缩短为(21.82±10.39)s(P<0.01),临床出血倾向明显减轻.24例(85.7%)在治疗6~12h后意识障碍好转,乏力、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明显缓解,食欲增加,短期存活率(30d)为71.4%(20/28例).2例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7.1%)治疗痊愈出院,10例(35.7%)成功过渡至肝移植,8例(28.6%)治疗后15~30d好转,8例在治疗2~14d内死亡,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和内脏出血.结论MARS治疗有助于抢救急、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安全性好,近期疗效显著,可作为肝移植前的过渡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 慢性肝功能衰竭 人工肝治疗 急性肝功能衰竭 多脏器功能衰竭 凝血酶原时间 MARS治疗 结合胆红素 治疗后 近期疗效 临床效果 MARs 治疗模式 平均年龄 急性加重 总胆红素 总胆汁酸 前白蛋白 胆碱酯酶
下载PDF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肝性脑病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赵卫峰 甘建和 +4 位作者 徐杰 江敏华 朱翔 罗二平 吴建成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09-113,共5页
目的 :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 (CRRT)治疗肝性脑病型重型肝炎临床疗效 ,并研究其机制。方法 :4 7例肝性脑病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 3组 :CRRT治疗组、血浆置换 (PE) +CRRT治疗组和基础疗法组 ,前两组在基础疗法组基础上分别予 CRRT或 ... 目的 :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 (CRRT)治疗肝性脑病型重型肝炎临床疗效 ,并研究其机制。方法 :4 7例肝性脑病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 3组 :CRRT治疗组、血浆置换 (PE) +CRRT治疗组和基础疗法组 ,前两组在基础疗法组基础上分别予 CRRT或 PE+CRRT治疗。治疗前后检测肝、肾功能 ,血氨 ,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 ,白介素 6 (IL 6 )等。结果 :CRRT治疗组、PE+CRRT治疗组和基础疗法组患者的清醒率分别为 75 .0 %、86 .7%和 31.3% ,存活率分别为 2 5 .0 %、4 6 .7%和 6 .2 5 % (P均 <0 .0 5 )。CRRT治疗后血清尿素氮、肌酐、血氨、TNFα、IL 6比基础疗法组明显下降 (P均 <0 .0 5 ) ;血清胆红素、总胆汁酸 (TBA)下降和基础疗法组比较无显著变化 (P均 >0 .0 5 )。 CRRT治疗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稳定 ,并发症少。 CRRT治疗组、PE+CRRT治疗组肝性脑病 ~ 期患者的存活率分别为 4 4 .4 %和 6 2 .5 % ,明显高于 ~ 期患者的存活率 0和2 8.6 % (P<0 .0 5 )。结论 :CRRT是辅助治疗肝性脑病型重型肝炎的有效方法 ;早期联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 血浆置换 重型肝炎 肝性脑病
下载PDF
各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7
作者 李保森 邹正升 +5 位作者 孙颖 张伟 赵军 常彬霞 尚丽丹 陈菊梅 《传染病信息》 2007年第3期151-154,共4页
目的了解各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应用SPSS10.0软件包,对解放军第三○二医院1995—2005年10年间收治的789例各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特征和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①各型重型肝炎的预后不同,... 目的了解各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应用SPSS10.0软件包,对解放军第三○二医院1995—2005年10年间收治的789例各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特征和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①各型重型肝炎的预后不同,各组间差异显著,慢加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的预后差异显著;②乙型肝炎仍是各型重型肝炎的最主要病因;③年龄、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总胆红素(TBIL),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是影响预后的重要指标;④急性重型肝炎(急重)、亚急性重型肝炎(亚急重)和慢性重型肝炎(慢重)患者肝性脑病发生率分别为78.1%、43.0%和42.5%,急重与后2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急重、亚急重和慢重患者发生率最高的并发症分别为肝性脑病、腹水。结论①各型重型肝炎包括慢加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的预后不同,慢重和急重、亚急重的病因明显不同;②肝性脑病是急重患者最主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明显高于亚急重和慢重,而腹水是亚急重和慢重患者最主要的并发症;③PTA等指标对各型重型肝炎的预后是一个重要的灵敏和特异性指标,在无肝性脑病的患者中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肝炎 肝性脑病 腹水 凝血酶原活动度
下载PDF
乙型重型肝炎并发症对重型肝炎预后影响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姚津剑 于伟玲 +2 位作者 常莹 林圆圆 林菊生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1期1050-1053,共4页
目的荟萃分析乙型重型肝炎并发症对病人预后的影响,并探讨并发症成为乙型重型肝炎诊断标准的可能。方法检索截止到2009年11月国内公开发表的乙型重型肝炎相关的论文,提取文献中含有预后和并发症数据,包括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感染、... 目的荟萃分析乙型重型肝炎并发症对病人预后的影响,并探讨并发症成为乙型重型肝炎诊断标准的可能。方法检索截止到2009年11月国内公开发表的乙型重型肝炎相关的论文,提取文献中含有预后和并发症数据,包括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和腹水,将上述效应量进行异质性检验,荟萃分析其合并后的效应量。结果共检索到2229篇文献通过遴选,最终有8项研究纳入荟萃分析,共包含1771例乙型重型肝炎病例。荟萃分析生存组(好转组)和死亡组中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和腹水,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相对危险度依次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感染和腹水。在荟萃分析中肝性脑病、感染和腹水在8项研究中具有同质性。上消化道出血和肝肾综合征有一定异质性。结论荟萃分析发现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和腹水在死亡组和生存组之间有明显差异,肝性脑病、感染和腹水同质增加病人死亡率,考虑作为临床乙型重型肝炎预后判断指标。但由于各并发症发病率未超过半数,故各并发症不能作为乙型重型肝炎诊断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重型肝炎 并发症 预后 荟萃分析
下载PDF
两种不同序贯方式的人工肝技术治疗重型肝炎合并肝性脑病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9
9
作者 高飞 梁首勤 +3 位作者 靳秀 耿芳 尚学敏 孟园园 《护士进修杂志》 2013年第8期691-693,共3页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序贯方式的人工肝技术治疗重型肝炎合并肝性脑病的疗效差异,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42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A组患者先行血液滤过术后行血浆胆红素吸附术,B组患者先行血浆胆红素吸附术后行血液滤过术,护...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序贯方式的人工肝技术治疗重型肝炎合并肝性脑病的疗效差异,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42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A组患者先行血液滤过术后行血浆胆红素吸附术,B组患者先行血浆胆红素吸附术后行血液滤过术,护士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精神、神经系统症状、消化系统症状、黄疸、扑翼样震颤及神经体征等,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尿素氮(BUN)、肌酐(Cr)、血氨(NH3)、电解质、血常规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精神、神经系统症状及消化系统症状均明显好转,B组中有2例在血浆胆红素吸附术中精神症状加重,两组各实验室指标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PTA、BUN、Cr、TBil和血氨变化差值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A组明显优于B组。结论A组患者先行血液滤过术后行血浆胆红素吸附术的序贯方式的治疗总体有效率优于B组,人工肝专科护士在为患者做治疗时应选择此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肝炎 肝性脑病 人工肝 护理
下载PDF
重型病毒性肝炎并发症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1
10
作者 蒋黎 雷虹 张绪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111-1112,共2页
目的 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并发症的出现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分析 5 73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 ,比较出现不同类型并发症的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存活率。结果  77 8%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存在并发症 ,其中肝性脑... 目的 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并发症的出现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分析 5 73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 ,比较出现不同类型并发症的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存活率。结果  77 8%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存在并发症 ,其中肝性脑病、感染、脑水肿、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率分别为 5 0 4%、3 4 6%、3 0 2 %、2 2 2 %和 2 1 8%;无并发症的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存活率为 78 7%,非常显著高于有并发症者 ( 13 7%) ,P <0 0 1;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并发症越多 ,其存活率也越低 ;12 5例出现肝肾综合征的患者全部死亡 ,单纯肝性脑病、单纯感染和单纯消化道出血者的存活率分别为 63 9%、68 4%和 46 2 %。结论 绝大多数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存在并发症 ,并发症的出现是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病情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病毒性旰炎 并发症 预后
下载PDF
肝肾综合征与肝性脑病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聂鑫 贺勇 +4 位作者 李贵星 罗通行 宋昊岚 高宝秀 张焕强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2年第3期475-478,共4页
目的分析慢性重型肝炎伴肝肾综合征(HRS)患者的血氨水平及肝性脑病(HE)发生率,探讨HRS与HE的关系。方法纳入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因慢性重型肝炎住院患者450例,根据患者在住院期间是否发生HRS,分成HRS组(病理组,105例)和非HRS组(... 目的分析慢性重型肝炎伴肝肾综合征(HRS)患者的血氨水平及肝性脑病(HE)发生率,探讨HRS与HE的关系。方法纳入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因慢性重型肝炎住院患者450例,根据患者在住院期间是否发生HRS,分成HRS组(病理组,105例)和非HRS组(病理对照组345例),测定两组的生化指标和血氨,并统计两组HE发生率和分级。结果 HRS组血氨水平为78.4±25.6μmol/L,高于非HRS组的48.3±18.7μmol/L(t=2.68,P<0.05)。HRS组中有47例发生HE(分级为HEI12例、HEII16例、HEIII10例、HE IV9例),发生率为44.7%,高于非HRS组的34例(HEI 13例、HEII 9例、HEIII 8例、HEIV 4例),发病率为9.8%(χ2=64.45,P<0.05)。HRS组MELD、TB、DB、BU、CREA的水平分别为34.7±4.5、431.1±211.9μmol/L、319.2±157.3μmol/L、19.2±6.6mmol/L、258.2±115.1μmol/L,高于非HRS组的26.3±6.8、249.2±205.3μmol/L、180.1±140.3μmol/L、4.0±1.2mmol/L、75.4±18.1μmol/L(t值分别为2.45、3.75、3.65、11.47、7.86、1.51,P<0.05);GGT、ALP、K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并发HRS加重血氨水平升高,促进HE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重型肝炎 肝肾综合征 肝性脑病
下载PDF
重症肝炎患者血浆置换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3
12
作者 高萌 傅云峰 +7 位作者 张亚男 刘竞 赵国胜 马金旗 刘凤霞 张军华 文贤惠 桂嵘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4-67,共4页
目的评价血浆置换(PE)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9名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其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PE)组:39名,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行血浆置换;对照组:30名,单纯内科综合治疗。于治疗前、后24 h检测PE组患者... 目的评价血浆置换(PE)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9名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其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PE)组:39名,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行血浆置换;对照组:30名,单纯内科综合治疗。于治疗前、后24 h检测PE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I)、直接胆红素(D-BILI)和总胆汁酸(TBA)等生化指标的变化;同时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变,评价整体疗效,并在统计分析患者病情分期、并发症与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疗效的关系后,做出临床评判。结果 1)PE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和肝功能生化指标分别为:PT(s)24.5±9.19 vs17.8±6.71、TT(s)16.6±3.87 vs 17.9±11.82、ALT(U/L)281.2±271.16 vs 69.4±91.97、AST(U/L)285.8±247.91vs 64.8±43.94、T-BILI(μmol/L)407.0±178.99 vs 238.2±143.76、D-BILI(μmol/L)316.1±131.09 vs 167.4±110.85、TBA(μmol/L)141.7±83.56 vs 140.6±86.26;2)总体有效率(%),PE与对照组为56.41 vs 30.00,其中早、中、晚期的重型肝炎有效率分别为81.25 vs 41.67、53.85 vs 40.00、20.00 vs 12.50(P<0.05);3)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PE与对照组分别为70.00 vs 40.00。结论 PE是治疗重型肝炎的1种安全、有效方法;对于早期重症肝炎患者疗效优于中晚期重症肝炎患者,对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内科综合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肝炎 血浆置换术 人工肝 腹膜炎 自发性 并发症 有效输血 安全输血
下载PDF
重型肝炎患者肠球菌属感染112例临床特征及转归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晓东 金若珏 +3 位作者 金益辉 朱碧红 郑波 欧阳钦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06-409,共4页
目的分析重型肝炎患者肠球菌属感染的临床特征、药敏特点及治疗转归,以加强对重型肝炎肠球菌属感染的认识,指导治疗。方法重型肝炎患者有感染征象者留取标本做细菌培养,并进行菌种鉴定,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97... 目的分析重型肝炎患者肠球菌属感染的临床特征、药敏特点及治疗转归,以加强对重型肝炎肠球菌属感染的认识,指导治疗。方法重型肝炎患者有感染征象者留取标本做细菌培养,并进行菌种鉴定,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97.3%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上升较快,全部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70.0%;医院感染所占比例为90.2%,菌种以粪肠球菌占优势(79.5%),多有严重的并发症;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100.0%敏感,对呋喃妥因的敏感率接近90.0%,对头孢曲松的敏感率仅为13.4%;重型肝炎肠球菌属感染经敏感抗菌药物治疗,症状体征逐渐恢复,但总的死亡率仍达66.9%。结论重型肝炎患者并发肠球菌属感染时病情复杂,死亡率高,应高度重视临床及实验诊断,尽早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为合理抗菌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肝炎 肠球菌属 耐药性 并发症
下载PDF
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重型肝炎肝性脑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勇忠 符政远 +4 位作者 彭吉军 邓英 胡文祥 王黔梅 聂小红 《中国血液净化》 2003年第11期613-615,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联合连续静静脉血液滤过治疗重型肝炎并发肝性脑病的疗效。方法 35名重型肝炎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对照组17例,两组均给予综合护肝、促进肝细胞再生、降血氨、脱水防治脑水肿及调整血浆氨基酸谱等治疗,观...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联合连续静静脉血液滤过治疗重型肝炎并发肝性脑病的疗效。方法 35名重型肝炎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对照组17例,两组均给予综合护肝、促进肝细胞再生、降血氨、脱水防治脑水肿及调整血浆氨基酸谱等治疗,观察肝性脑病不同病期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Ⅰ、Ⅱ、Ⅲ、Ⅳ期肝性脑病有效率分别为100%、100%、100%、50%,总有效率89.0%;对照组Ⅰ、Ⅱ、Ⅲ、Ⅳ期有效率分别为100%、33.4%、33.4%、0%,总有效率41.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血浆置换联合连续静静脉血液滤过治疗重型肝炎并发肝性脑病疗效可靠、安全,尤以Ⅰ、Ⅱ、Ⅲ期肝性脑病疗效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联合治疗 重型病毒性肝炎 肝性脑病 并发症 连续静静脉血液滤过
下载PDF
64例急性重型肝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军 邹正升 +7 位作者 张伟 陈菊梅 常彬霞 藤光菊 唐彦 谢欢 尚丽丹 李保森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385-387,共3页
目的进一步了解急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急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好发年龄段为16~40岁;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占34.4%,其次为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和病原未明者,均分别约占20%以上。在药物性急性重型肝炎... 目的进一步了解急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急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好发年龄段为16~40岁;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占34.4%,其次为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和病原未明者,均分别约占20%以上。在药物性急性重型肝炎患者中,抗结核药物占首位;肝性脑病的发生率为78.1%,出现肝性脑病的时间为1~30天(9.92±6.52天),肝性脑病的程度与病死率呈正相关(P<0.001);无论在发生肝性脑病时,或在诊断重型肝炎时或在病情最重时,平均凝血酶原时间均在50秒以上,凝血酶原活动度均低于20%;患者腹水发生率为46.9%;患者的病死率与病情最重时PT、WBC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呈正相关,而与PTA、TC呈负相关;患者前三位的并发症分别为肝性脑病、电解质紊乱及脑水肿,而与死亡有关的前三位并发症分别为脑疝、肝肾综合征及脑水肿。结论急性重型肝炎患者的病因正呈多元化倾向,病死率高,治疗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重型肝炎 肝性脑病 腹水 凝血功能
下载PDF
肝移植治疗危重症肝病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寇建涛 刘喆 +6 位作者 朱继巧 马军 许文犁 李瀚 贾亚男 李先亮 贺强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82-486,共5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手术治疗危重症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肝移植治疗的51例危重症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中的一般情况,包括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冷缺血时间、无肝期、出血量、输血量、输血浆量等指标;观察术前及术... 目的探讨肝移植手术治疗危重症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肝移植治疗的51例危重症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中的一般情况,包括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冷缺血时间、无肝期、出血量、输血量、输血浆量等指标;观察术前及术后3 d、1周及2周患者总胆红素(T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受者的术后生存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可能影响危重症肝病患者预后的指标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51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8(7,9)h,供肝热缺血时间为3(2,3)min,冷缺血时间为6(5,8)h,术中无肝期为80(70,100)min,术中出血量为1000(550,1500)mL,术中输血量为1200(200,1600)mL。术后TB、PTA、PT-INR等指标较术前明显改善。51例患者中,10例死亡,死亡原因分别为多器官功能衰竭及严重感染7例、肾功能不全2例、心血管并发症1例。危重症肝病患者移植术后1个月和1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2%和80%。Cox回归分析提示术前PTA、PT-INR异常是危重症肝病患者肝移植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肝移植能够显著提高危重症肝病患者的生存率,加强围手术期感染的防治和多器官功能管理是提高危重症肝病患者移植术后生存率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肝病 肝移植 肝性脑病 肝肾综合征 感染 总胆红素 凝血酶原活动度 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
下载PDF
肝移植后的并发症 被引量:9
17
作者 余忠山 江艺 +2 位作者 蔡秋程 杨芳 吕立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8期3275-3282,共8页
背景:原位肝移植因其移植过程复杂,易产生各种并发症,制约着肝移植手术的成功率。目的:分析肝移植后并发症发生的常见原因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76例肝移植患者中出现并发症的5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3例,女6例,年龄25-74岁,... 背景:原位肝移植因其移植过程复杂,易产生各种并发症,制约着肝移植手术的成功率。目的:分析肝移植后并发症发生的常见原因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76例肝移植患者中出现并发症的5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3例,女6例,年龄25-74岁,平均(46.41±12.02)岁。原发病中乙型肝炎后肝硬化10例(合并肾衰1例),肝硬化合并肝细胞性癌7例,胆汁性肝硬化4例,酒精性肝硬化1例,肝细胞性癌13例,胆管细胞癌1例,肝豆状核变性3例,肝功能衰竭13例,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7例(合并肾衰1例)。所有病例供、受者均符合血型相符原则。结果与结论:肝移植后发生并发症102例次,其中腹腔内出血15例,上消化道出血5例,肺部感染21例,腹腔感染5例,胆道并发症21例,慢性排斥3例,急性排斥10例,急性肾功能衰竭7例,乙肝复发3例,神经精神并发症6例,移植肝无功能4例,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各1例。围手术期死亡24人,直接死亡原因腹腔出血6例,肺部感染6例,移植肝无功能4例,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腹腔感染、移植物抗宿主、心脏骤停、胆管坏死、蛛网膜下腔出血各1例。提示重视肝移植患者围移植期的处理,改善肝功能、纠正凝血障碍、改善营养、控制感染,重视移植技术的完善和并发症的及时诊断处理,是提高肝移植成功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 肝移植 围手术期 并发症 CHILD-PUGH分级 血清胆红素 血清白蛋白 凝血酶原时间 肝性脑病 省级基金
下载PDF
中药保留灌肠对慢性重型肝炎并肝性脑病患者血氨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刘丹 万十千 朱清静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85-87,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对慢性重型肝炎并肝性脑病(HE)患者血氨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70例慢性重型肝炎并HE患者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对照组35例在此基础上采用乳果糖口服液保留灌肠,观察组35例在此...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对慢性重型肝炎并肝性脑病(HE)患者血氨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70例慢性重型肝炎并HE患者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对照组35例在此基础上采用乳果糖口服液保留灌肠,观察组35例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制剂保留灌肠,两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数字连接试验(NCT)时间、数字符号试验(SDT)评分、血氨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毒素(LPS)、白介素-6(IL-6)等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6%,明显高于对照组74.3%(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NCT时间、SDT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NCT明显缩短(P<0.05),SDT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氨及LPS、TNF-α、IL-6等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血氨及LPS、TNF-α、IL-6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并HE效果明显,可明显降低血氨及毒性细胞因子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保留灌肠 慢性重型肝炎 血氨 肝性脑病 细胞因子
下载PDF
重型病毒性肝炎并发三重酸碱失衡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闵峰 王素美 +2 位作者 郝飞 顾长海 王宇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24-225,共2页
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合并三重酸碱失衡的发病机理及其临床意义。用阴离子间隙 (AG)概念 ,对 99例重型肝炎患者血气分析和血电解质检查进行分析。有 2 1例 (2 1 2 % )呈三重酸碱失衡 (TABD) ,均为呼碱型 (呼碱+代碱 +代酸 ) ,大多数由原... 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合并三重酸碱失衡的发病机理及其临床意义。用阴离子间隙 (AG)概念 ,对 99例重型肝炎患者血气分析和血电解质检查进行分析。有 2 1例 (2 1 2 % )呈三重酸碱失衡 (TABD) ,均为呼碱型 (呼碱+代碱 +代酸 ) ,大多数由原发呼碱或代碱转为呼碱合并代碱 ,最后发展为TABD。比较发现 ,合并TABD患者其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和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单纯酸碱失衡患者 ,且常合并两种以上并发症处在重型肝炎病程的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病毒性肝炎 三重酸碱失衡 临床意义 阴离子间隙 并发症 多脏器损害 发病机理
下载PDF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有关并发症的防治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秦波 赵有蓉 +3 位作者 张大志 王志毅 周智 郭树华 《中国血液净化》 2004年第3期158-159,共2页
目的 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 (ALSS)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时并发症的发生及其防治措施。方法 分析人工肝支持系统对 15 9例慢性重型肝炎 310次治疗中出现的 78次并发症资料 ,探讨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及影响因素。结果 并发症发生率 2 5 .2 % (7... 目的 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 (ALSS)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时并发症的发生及其防治措施。方法 分析人工肝支持系统对 15 9例慢性重型肝炎 310次治疗中出现的 78次并发症资料 ,探讨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及影响因素。结果 并发症发生率 2 5 .2 % (78/310 ) ,其中血浆过敏反应最多见 ,占 18.1% (5 6 /310 ) ,跨膜压增高次之 ,占 4 .5 % (14 /310 ) ,最严重的并发症是低血压 0 .97% (3/310 )。结论 ALSS对慢性重型肝炎的治疗是较为安全有效的 ,积极防治并发症是提高治疗成功率的关键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肝支持系统 ALSS 治疗 慢性重型肝炎 并发症 防治措施 过敏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