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打印导板技术联合多次去旋转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 被引量:2
1
作者 张之栋 祁家龙 +3 位作者 裴少保 马力 王善松 刘艺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22-926,共5页
背景:近年来,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使得外科手术走向个性化、精准化。3D打印导板技术可实现术前规划、术中导航,使得外科手术更加精准。临床中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弯矫形术中仍面临置钉准确性不高导致螺钉松动甚至引起神经并发症的问题,... 背景:近年来,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使得外科手术走向个性化、精准化。3D打印导板技术可实现术前规划、术中导航,使得外科手术更加精准。临床中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弯矫形术中仍面临置钉准确性不高导致螺钉松动甚至引起神经并发症的问题,现有关于3D打印导板技术指导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弯术中置钉的研究不多。目的:评价3D打印导向模板技术联合后路多次去旋转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D打印导向模板椎弓根螺钉置入后联合施行后路多次转棒去旋转技术治疗重度脊柱侧凸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例,女3例,手术时年龄15-23岁,平均(18.17±3.49)岁。分析术后2周和术后18个月时脊柱侧弯相关参数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结论:(1)手术时间280-540 min,平均(340.83±102.20)min,术中出血量1000-4000 mL,平均(2000.00±1073.70)mL,固定节段9-14个椎体,平均(11.83±1.72)个椎体,矫形过程中未出现螺钉松动;(2)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2周全脊柱正侧位片显示冠状位主弯的cobb角、冠状面C_(7)铅垂线和S1正中线的距离、矢状面C_(7)铅垂线和S1后缘的距离、顶椎偏移、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均获得明显矫正,主弯的cobb角平均矫正率62.22%,术后18个月随访各参数较术后2周无明显变化,矫形效果满意,无感染和内固定断裂;(3)围术期切口延迟愈合1例,经过换药处理瘢痕愈合,未出现神经并发症;(4)结果表明3D打印导向模板结合后路多次转棒去旋转技术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畸形安全有效,矫形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 去旋转 3D打印导板技术 肋骨切除术 CT三维重建
下载PDF
经后路胸膜外松解脊椎楔形截骨治疗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凸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超 周宇 +2 位作者 付青松 于海洋 赵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82-187,共6页
目的:评价经后路胸膜外松解脊椎楔形截骨治疗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安全性和早期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5月-2007年10月采用经后路胸膜外松解凸侧胸椎间隙、顶椎区楔形截骨、凹侧肋椎关节松解及椎弓根螺钉固定矫正治疗重度僵硬性... 目的:评价经后路胸膜外松解脊椎楔形截骨治疗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安全性和早期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5月-2007年10月采用经后路胸膜外松解凸侧胸椎间隙、顶椎区楔形截骨、凹侧肋椎关节松解及椎弓根螺钉固定矫正治疗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14-39岁,平均18.9岁。术前侧凸Cobb角89°-132°,平均107°;C7中垂线与骶骨中垂线距离3-5.7cm,平均4.1cm;侧凸柔韧性为16.1%-29.6%.平均24.2%:12例合并后凸畸形,后凸Cobb角56°-89°,平均67°。结果:平均松解椎间隙5.2个,楔形截骨平均2.1个椎体。手术时间平均8.9h,术中出血量1200-4700ml,平均3100ml。无脊髓损伤。1例术中发生血气胸,术毕行胸腔闭式引流,2周后痊愈;1例术后第4d并发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采取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左侧卧位,术后2周痊愈。术后侧凸Cobb角矫正至12°-59°,平均24.1°,矫正率为77.5%;12例后凸Cobb角22°-46°,平均35.6°,矫正率为46.9%;C7中垂线与骶骨中垂线距离0.3-1.3cm,平均0.7cm。随访8-41个月,平均17.2个月,末次随访时侧凸Cobb角15°-67°,平均27.9°,丢失3.6%;12例后凸Cobb角25°-51°,平均39.4°,丢失5.7%:C7中垂线与骶骨中垂线距离0.4-1.6cm,平均为0.9cm。所有患者植骨愈合良好,内固定无断裂及松动。结论:经后路胸膜外松解、脊椎楔形截骨与胸廓成形及后路脊柱矫形使用同一个手术切口,创伤小,节省了前路经胸的手术时间,对心肺干扰小,降低了手术风险。应用此方法治疗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凸安全性好,能获得较好的脊柱三维矫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脊柱侧凸 后路胸膜外松解 楔形截骨 重度 僵硬性
下载PDF
Halo-头盆环牵引联合Ⅱ期矫形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弯 被引量:9
3
作者 王增平 薛文 +2 位作者 王中华 钱耀文 刘林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0年第2期106-110,共5页
目的:探讨头盆环牵引联合Ⅱ期矫形在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行头盆环牵引的脊柱侧弯患者共16例,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14~28岁,平均17.6岁;Cobb角90°~140°(108.84±17.93)°;先天性... 目的:探讨头盆环牵引联合Ⅱ期矫形在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行头盆环牵引的脊柱侧弯患者共16例,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14~28岁,平均17.6岁;Cobb角90°~140°(108.84±17.93)°;先天性脊柱侧凸10例(分节不良6例,形成障碍3例,混合型1例),特发性脊柱侧凸4例,神经纤维瘤病2例。16例均采用Ⅰ期头盆环牵引联合Ⅱ期手术治疗,其中7例采用自制髂骨穿针导向器进行髂骨穿针,9例采用徒手髂骨穿针。对16例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身高、侧凸Cobb角、后凸Cobb角及矫正率进行观察。结果:患者身高由治疗前(144.88±6.32)cm矫正至(154.56±7.87)cm,侧凸Cobb角由(108.84±17.93)°矫正至(42.12±7.29)°,后凸Cobb角由(64.18±16.39)°矫正至(33.81±6.06)°。Ⅰ期术前牵引后身高增加、侧凸及后凸Cobb角平均矫正率分别为(7.06±5.65)cm、(41.50±9.09)%、(30.52±9.66)%;Ⅱ期牵引矫形内固定后身高增加、侧凸及后凸Cobb角平均矫正率分别为(2.63±1.78)cm、(32.47±10.80)%、(15.55±9.47)%(矫正率参照的基准Cobb角是上一期治疗的Cobb角);分期牵引联合手术治疗的身高增加、侧凸及后凸Cobb角平均矫正率分别为(9.69±5.42)cm、(61.09±5.03)%、(46.07±8.60)%。各期治疗前后患者侧凸Cobb角、后凸Cobb角及矫正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头盆环牵引联合Ⅱ期矫形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弯,能够明显矫正畸形,改善外观,且手术并发症少,具有较强的临床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盆环牵引 重度脊柱侧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关于后路三棒固定(凹侧双棒)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谭海宁 冯帆 +4 位作者 李星野 林友禧 陈崇 李政 沈建雄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7年第3期181-186,共6页
背景: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的治疗具有挑战性,目前众多的治疗方法,如牵引、前路松解、截骨等,也是疗效与问题并存,需要探索新的治疗方式。目的:探讨后路三棒固定(凹侧双棒)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 背景: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的治疗具有挑战性,目前众多的治疗方法,如牵引、前路松解、截骨等,也是疗效与问题并存,需要探索新的治疗方式。目的:探讨后路三棒固定(凹侧双棒)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于我院接受后路Ⅰ期矫形手术的8例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测量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主弯Cobb角、柔韧性、顶椎偏距、躯干偏移、胸椎后凸、腰椎前凸等影像学指标。手术均在主弯凹侧采用长短双棒进行撑开矫形,在凸侧放置第3根棒加压矫形。结果:主弯Cobb角术前100°~131°,平均118.5°±12.0°,柔韧性0%~18.2%,平均11.6%±5.6%;术后40°~94°,平均60.1°±16.8°,较术前明显改善(t=9.3,P<0.001),矫正率26.5%~66.6%,平均49.1%±13.2%;末次随访46°~91°,平均62.6°±14.7°,较术前明显改善(t=13.2,P<0.001)。手术时间230~385 min,平均(302.5±45.5)min;出血量600~1300 ml,平均(962.5±272.2)ml;置入物密度43.3%~69.2%,平均55.5%±8.2%。术中脊髓监测无异常,术后无神经损伤、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后路三棒固定(凹侧双棒)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能获得良好的矫形效果,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棒 凹侧双棒 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
下载PDF
僵硬型重度脊柱侧凸行后路矫正手术30例围术期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 被引量:2
5
作者 牟淑玲 《齐鲁护理杂志》 2014年第20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僵硬型重度脊柱侧凸行后路矫正手术患者围术期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将60例僵硬型重度脊柱侧凸行后路矫正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围术期中西医结合... 目的:探讨僵硬型重度脊柱侧凸行后路矫正手术患者围术期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将60例僵硬型重度脊柱侧凸行后路矫正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围术期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有效率、临床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有效率96.67%,临床满意度100.00%,并发症发生率3.33%;对照组患者术后有效率80.00%,临床满意度90.00%,并发症发生率2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僵硬型重度脊柱侧凸患者行后路矫正手术后的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干预能显著提升患者术后有效率和临床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僵硬型重度脊柱侧凸 后路矫正手术 护理
下载PDF
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凸分期手术矫形不同撑开次数的效果及意义 被引量:6
6
作者 牛雷 宋跃明 +3 位作者 刘立岷 周春光 刘浩 李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17-722,共6页
目的:探讨分期前路松解、后路撑开联合后路固定融合治疗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凸患者侧弯及躯干平衡的改善情况,通过对不同撑开次数的手术效果及卫生经济学指标对比来评价第二次撑开的意义。方法:2010年1月-2014年1月共收治重度僵硬型脊柱... 目的:探讨分期前路松解、后路撑开联合后路固定融合治疗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凸患者侧弯及躯干平衡的改善情况,通过对不同撑开次数的手术效果及卫生经济学指标对比来评价第二次撑开的意义。方法:2010年1月-2014年1月共收治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凸(Cobb角〉90°,柔韧度〈30%)患者23例,根据后路撑开次数分为一次撑开组及两次撑开组。所有患者一期手术均为前路松解和第一次撑开,两次撑开组患者第二次撑开在第一次撑开后10d进行,两组患者均在撑开术后2周行后路融合固定术。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影像学躯干平衡参数;同时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花费等卫生经济学指标进行对比。结果:总共有23例患者纳入研究,一次撑开组11例,两次撑开组12例。术前两组患者主弯Cobb角、主弯柔韧度、冠状位平衡、矢状位平衡、胸椎后凸、腰椎前凸差异无显著性(P〉0.05)。融合术后,两组患者主弯Cobb角、冠状位平衡、矢状位平衡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次撑开组中第一次与第二次撑开后除主弯Cobb角有明显改善外(P〈0.05),其他指标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一次撑开组手术失血量、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均显著少于两次撑开组(P〈0.05)。两次撑开组围术期共有2例手术并发症发生(1例胸腔大量积液,1例术后下肢麻木,均通过相应治疗后恢复),一次撑开组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前路松解、后路撑开联合后路固定融合是一种治疗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凸有效安全的方法,两次撑开次能有限增加的躯干平衡的矫形效果,但可能会带来较高的手术费用及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从卫生经济学角度出发,临床上对于第二次的撑开应慎重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弯 后路撑开 躯干平衡 卫生经济学
下载PDF
头盆环牵引联合后路截骨矫形术治疗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的短期临床疗效
7
作者 张哲平 赵钇伟 +6 位作者 陈阳 杜悠 杨阳 林莞锋 叶笑寒 仉建国 王升儒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43-551,共9页
目的:比较头盆环牵引(HPT)联合后路截骨矫形术(PSF)与单纯PSF治疗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2020年行HPT联合PSF的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凸患者作为HPT+PSF组(19例),纳入同期行单纯PSF的患者作为PSF组(19例... 目的:比较头盆环牵引(HPT)联合后路截骨矫形术(PSF)与单纯PSF治疗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2020年行HPT联合PSF的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凸患者作为HPT+PSF组(19例),纳入同期行单纯PSF的患者作为PSF组(19例)。比较两组患者脊柱矫形参数及畸形改善率、牵引前后肺功能情况[包括用力肺活量(FVC)、FVC%、第1秒最大呼气量(FEV1)和FEV1%]、围手术期指标、身高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访时间为12~20个月,平均(16.4±3.5)个月。牵引前,两组患者冠状位Cobb角、矢状位Cobb角、C7PL-CSVL、S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脊柱冠状位及矢状位Cobb角较术前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牵引后,HPT+PSF组患者FEV1,FEV1%,FVC,FVC%均高于本组牵引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PT+PSF组患者平均手术出血量少于PSF组,手术时间短于PS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截骨等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T+PSF组患者手术增加高度低于PSF组,总增加高度大于PS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PT+PSF组患者出现牵引相关并发症6例、手术相关并发症2例,PSF组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7例。结论:HPT联合PSF治疗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凸安全有效,通过头盆环牵引可改善患者术前肺功能,在降低手术难度的同时获得较好的畸形改善,但需注意避免牵引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头盆环牵引 截骨矫形 肺功能
下载PDF
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凸的后路非全椎体截骨手术治疗 被引量:10
8
作者 马华松 周建伟 +3 位作者 邹德威 谭荣 王晓平 王蒙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1323-1326,共4页
[目的]探讨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凸后路非全椎体截骨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本组男18例,女24例,年龄13~32岁,平均19.2岁。术前冠状面Cobb角80°~135°,平均96.2°,矢状位Cobb角56°~102°,平均73.5°... [目的]探讨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凸后路非全椎体截骨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本组男18例,女24例,年龄13~32岁,平均19.2岁。术前冠状面Cobb角80°~135°,平均96.2°,矢状位Cobb角56°~102°,平均73.5°。均采用后路顶椎附近凹侧脊旁软组织、椎板间隙和小关节松解,再用直的短棒连接并强力撑开,矫正部份畸形,再分别在凹侧和凸侧进行双棒进一步矫形和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无神经脊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2~60个月,平均36.5个月。术后冠状位Cobb角平均35.3°,矫正63.3%,最后一次随访时平均40.2°,矫正58.2%。术后矢状位Cobb角平均33.4°,矫正54.6%,最后一次随访时平均36.8°,矫正49.9%。[结论]对于椎体间无骨性融合的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在充分松解的基础上,采用直的短棒强力撑开后再矫形,不需要全椎体截骨就能够获得满意的矫形效果,避免了截骨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僵硬性 脊柱侧凸 后路松解 直短棒
原文传递
后路全椎体截骨治疗重度脊柱畸形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黄紫房 杨军林 +5 位作者 李佛保 杨靖凡 陈裕光 邓耀龙 谢超凡 王其飞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67-971,共5页
[目的]评估后路全椎体截骨矫形(VCR)治疗重度脊柱畸形的矫形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脊柱外科2007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重度脊柱畸形患者36例,男24例,女12例,其中侧凸1例,后凸7例,侧后凸28例,平均年龄20.9(10-66)岁,平... [目的]评估后路全椎体截骨矫形(VCR)治疗重度脊柱畸形的矫形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脊柱外科2007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重度脊柱畸形患者36例,男24例,女12例,其中侧凸1例,后凸7例,侧后凸28例,平均年龄20.9(10-66)岁,平均随访66.7(42-107)个月。所有患者具有完整的病历记录和术前术后随访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评估的临床参数包括:年龄、病因、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影像参数包括:术前术后侧凸和后凸Cobb角、侧凸和后凸矫正率、主弯柔韧度、C_7-CSVL、C_7-SSVL、双肩高度差、截骨节段数、置钉数及是否放支撑物。[结果]所有患者共截骨37例次,其中胸椎截骨30例次,腰椎截骨7例次,平均截骨1.3(1-3)个节段,置入钛网10枚,Cage 6枚,平均融合13.1(5-17)个节段,平均置钉16.6枚,主弯从术前平均Cobb角120.5°矫正至术后平均58.8°(52.2%),末次随访平均61.5°(48.1%),术前主弯柔韧度平均为15.4%,术前后凸平均112.6°,术后矫正至平均48.7°(57.1%),末次随访平均为51.2°(53%),冠状面、矢状面和双肩高度差都获得良好的平衡,术中平均出血量2 909(800-8 200)ml,平均手术时间534.4(364-885)min。36例患者出现16例次并发症,其中6例发生神经并发症,发生率为16.7%。[结论]后路全椎体截骨矫正重度脊柱畸形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术中多模式诱发电位监测可提高脊髓神经安全性,多科室合作可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 全椎体截骨 重度 脊柱畸形
原文传递
大重量Halo-股骨髁上牵引辅助一期后路手术治疗重度僵硬型非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宏其 王昱翔 +6 位作者 唐明星 郭超峰 刘少华 邓盎 高琪乐 吴建煌 刘金洋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2139-2143,共5页
[目的]探讨大重量Halo-股骨髁上牵引辅助一期后路手术治疗重度僵硬型非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12年2月本院实施587例脊柱侧弯矫形术,对其中行Halo-股骨髁上牵引治疗且临床资料完整的35例重度僵硬型非特... [目的]探讨大重量Halo-股骨髁上牵引辅助一期后路手术治疗重度僵硬型非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12年2月本院实施587例脊柱侧弯矫形术,对其中行Halo-股骨髁上牵引治疗且临床资料完整的35例重度僵硬型非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14~72个月(平均42个月)。Halo-股骨髁上牵引治疗结束后侧凸Cobb角平均(49±11)°,与术前冠状面Cobb角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侧凸纠正率达平均(40.9±9.3)%。后路矫形术后侧凸Cobb角与术前冠状面Cobb角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侧凸矫正率为平均(52.6±8.2)%。术后矢状面后凸Cobb角为(34±10)°,与术前矢状面后凸Cobb角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后凸矫正率平均(51.9±9.3)%。末次随访时冠状面Cobb角平均达(37.6±12)°,与术前冠状面Cobb角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矢状面后凸Cobb角平均(33±10)°,与术前矢状面后凸Cobb角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躯干移位经牵引后从平均(12.5±3.8)mm矫形至(6.94±4.6)mm,平均改善65.7%。1例患者牵引过程中Halo松动,予以更换,无其他明显牵引并发症发生。矫形术后无瘫痪、死亡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结论]Halo-股骨髁上牵引在治疗重度僵硬型非特发性脊柱侧凸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结合单纯一期后路矫形手术,可大幅度提高重度非特发性脊柱侧凸畸形矫正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lo-股骨髁上牵引 重度僵硬型非特发性脊柱侧凸 后路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矫正技术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周春光 宋跃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8-243,共6页
目的对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矫正技术的进展进行综述。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的相关文献,总结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矫正技术的最新进展。结果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矫正技术有如下进展:Halo-重力牵引应用增多;尝试了后路矫形... 目的对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矫正技术的进展进行综述。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的相关文献,总结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矫正技术的最新进展。结果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矫正技术有如下进展:Halo-重力牵引应用增多;尝试了后路矫形术中应用Halo-股骨髁上牵引;全椎弓根螺钉固定矫形技术逐步得到推广;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技术、一期前后路手术及单纯后路矫形手术应用增多。结论各种矫形技术的进展显显著提高了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的矫形效果,但目前尚无标准化治疗方案,未来可期待更显著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 矫正技术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合并脊髓纵裂重度僵硬性先天性脊柱侧弯的一期后路脊椎截骨术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勇 刘军 +1 位作者 祁洁 段大鹏 《中国综合临床》 2015年第11期-,共4页
目的 探讨一期后路脊椎截骨术矫正重度僵硬性先天性脊柱侧弯合并Ⅰ、Ⅱ型脊髓纵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52例患者根据脊髓纵裂分型分组,Ⅰ型组行骨性纵隔切除联合脊椎截骨术,Ⅱ型组不处理脊髓纵裂直接进行脊椎截骨.结果 本组平均手术时... 目的 探讨一期后路脊椎截骨术矫正重度僵硬性先天性脊柱侧弯合并Ⅰ、Ⅱ型脊髓纵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52例患者根据脊髓纵裂分型分组,Ⅰ型组行骨性纵隔切除联合脊椎截骨术,Ⅱ型组不处理脊髓纵裂直接进行脊椎截骨.结果 本组平均手术时间(548.6±113.2) min,平均出血量(3 728.6±1 436.5) ml;其中Ⅰ型组平均手术时间(608.6±123.2) min,显著长于Ⅱ型组[(521.3±102.4)min,t=2.787,P<0.0l],Ⅰ型组平均出血量(5 018.3±2 174.2) ml,显著多于Ⅱ型组[(2 615.3±1 132.8)ml,t=5.182,P<0.01].患者术前测量Cobb角为(95.2±14.3)°,术后(35.2±14.8)°,随访2年(37.6±16.1)°;其中Ⅰ型组术前(92.3±12.8)°,术后(32.6±15.8)°,2年后(35.8±17.2)°;Ⅱ型组术前(99.2±17.3)°,术后(37.3±14.3)°,2年后(40.2±15.3)°,两组术后的Cobb角矫正率及矫正丢失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一期后路脊椎截骨术对于治疗Ⅰ型和Ⅱ型合并脊髓纵裂的重度僵硬先天性脊柱侧弯均有较好的矫正效果.本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1.2%(11/52);其中Ⅰ型组发生率36.4%(8/22),显著高于Ⅱ型组[10.0% (3/30),P=0.021].结论 一期后路脊椎截骨术治疗合并脊髓纵裂的重度僵硬先天性脊柱侧弯具有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Ⅰ型脊髓纵裂患者应先行骨性纵隔切除术,Ⅱ型脊髓纵裂则无需进行脊髓纵裂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纵裂 重度僵硬性先天性脊柱侧弯 后路脊椎截骨术
原文传递
经后路松解胸椎间隙在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矫正术中的应用
13
作者 李超 周宇 +3 位作者 付青松 赵刚 于海洋 马更远 《解剖与临床》 2010年第6期395-398,共4页
目的:评价经后路胸膜外松解胸椎间隙联合顶椎区脊椎楔形截骨及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经后路胸膜外松解凸侧胸椎间隙联合顶椎区脊椎楔形截骨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重度僵硬型侧凸患... 目的:评价经后路胸膜外松解胸椎间隙联合顶椎区脊椎楔形截骨及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经后路胸膜外松解凸侧胸椎间隙联合顶椎区脊椎楔形截骨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重度僵硬型侧凸患者28例.其中特发性19例,先天性脊柱侧后凸6例,神经纤维瘤病、神经肌肉型、瘢痕型各1例.术前侧凸Cobb角平均103°.平均松解椎间隙5.2个,楔形截骨平均2.2个椎体.结果:全组无一例脊髓损伤.1例术中发生血气胸,1例术后第4天并发肠系膜上动脉综合症,经对症处理,均于术后2周痊愈 术后3月T11-12局部感染1例,行病灶清除术后3周痊愈.术后即刻测量侧凸Cobb角平均27.7°,矫正率平均73%.随访19.2个月,所有患者获得良好的骨质愈合,内固定无断裂及松动,矫正无明显丢失.躯干平衡良好.结论:经后路胸膜外松解胸椎间隙联合顶椎区脊椎楔形截骨与胸廓成形及后路脊柱矫形术使用同一个手术切口.该术式创伤小,对心肺干扰小,降低了手术风险,有效改善了脊柱柔韧性,提高了矫正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脊柱侧凸 后路松解 楔形截骨 胸廓成形 三维矫正
原文传递
前路松解体内牵引技术治疗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凸的中期疗效 被引量:2
14
作者 陵廷贤 刘立岷 +5 位作者 宋跃明 周春光 杨曦 胡星新 强喆 周帮健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92-1098,共7页
目的探讨前路松解体内牵引技术治疗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凸的中期疗效。方法 2009年3月-2012年3月共26例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凸患者符合选择标准纳入研究,均经前路松解、后路生长棒体内撑开并二期后路固定融合治疗。男11例,女15例;年龄14~25岁... 目的探讨前路松解体内牵引技术治疗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凸的中期疗效。方法 2009年3月-2012年3月共26例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凸患者符合选择标准纳入研究,均经前路松解、后路生长棒体内撑开并二期后路固定融合治疗。男11例,女15例;年龄14~25岁,平均19.6岁。病程3~24年,平均13.6年。均为特发性脊柱侧凸,按Lenke分型:Ⅰ型2例、Ⅱ型8例、Ⅳ型13例、Ⅴ型1例、Ⅵ型2例。其中顶椎位于T6 1例、T7 3例、T8 7例、T9 13例、T10 2例。前路松解节段平均4个,14例患者行2次撑开,后路融合节段平均14个。分别测量术前、融合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冠状面主弯Cobb角、顶椎偏移(apical vertebral translation,AVT)、冠状面平衡(C7 plumb line-center sacral vertical line,C7PL-CSVL)、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采用简体中文版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项(SRS-22)量表评价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存质量(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L)。结果总手术时间平均592.7 min,总出血量平均1 311.2 m L,住院费用(14.7±1.4)×104元,第1次撑开术后冠状面主弯Cobb角(55.7±16.5)°,第1次撑开术后TK(43.2±16.2)°。2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5年,平均3.8年。1例出现撑开术后短暂呼吸困难症状,1例撑开术后出现胸腔积液,均经积极处理后症状消失;1例融合术后6个月出现融合末端螺钉松动及假关节形成,翻修后恢复良好。术后均无感染及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融合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冠状面主弯Cobb角、TK和AVT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以上指标融合术后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各时间点C7PL-CSVL和S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简体中文版SRS-22量表评分,其中功能/活动度(4.32±0.42)分、精神健康(4.54±0.58)分、自我形象/外观(3.97±0.76)分、疼痛(4.09±0.64)分、治疗满意度(4.03±0.83)分。结论前路松解体内牵引技术治疗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凸可获得良好矫形效果,具有较高的手术安全性及较低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凸 前路松解 体内牵引 后路融合 健康相关生存质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