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论意识流文学的本质是心理真实——兼评秦剑、周秀荣的“性本能规定”说 被引量:1
1
作者 屈光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73-80,共8页
意识流文学的生成远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形成之前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意识流文学的生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的说法是常识性错误。意识流文学和精神分析有本质的区别。西方意识流小说理论家认为意识流文学的本质是心理真实 ... 意识流文学的生成远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形成之前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意识流文学的生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的说法是常识性错误。意识流文学和精神分析有本质的区别。西方意识流小说理论家认为意识流文学的本质是心理真实 ,西方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拒绝将意识流纳入精神分析轨道 ,乔伊斯和精神分析派在学理上两不相容。因此 ,把“性本能”作为意识流文学前提的“意识流文学性本能规定”说是一个无视事实、违背学理的虚假命题。“意识流”在上世纪 2 0年代和 80年代两次涌入中国 ,“性本能”论或谈性色变都是错误的。正确认识意识流文学的本质在我国有着现实和长久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流文学 心理真实 秦剑 周秀荣 精神分析 无意识 “性本能规定”说
下载PDF
中国传统孝文化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程世波 《重庆商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72-75,共4页
孝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核心,它的产生与人类的性本能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真正促使孝上升为一种文化行为的却是性禁忌。在孝文化的形成过程中,中国传统农耕经济具有决定作用。从本质上来说,孝是人类通达“天人合一”的一种途径。
关键词 性本能 性禁忌 天人合一 中国
下载PDF
人类进化与人体美 被引量:1
3
作者 林君桓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1-58,共8页
人体是世间最美的自然存在物 ,也是人类第一个审美对象 ,人体所以是美的 ,因为它深深地积淀了生物进化与文化进化的丰富内涵 ,本文将从人类生物进化与文化进化两个方面揭示人体美的奥秘 。
关键词 人类进化 人体美 性选择 自然选择 进化优势 本能 性感 性别差异
下载PDF
介于传统和现代之间——论劳伦斯小说创作的价值取向 被引量:2
4
作者 杨中举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78-80,共3页
在社会历史、文学史发展的交汇处 ,总有一些跨时代的人物处于新旧思想的交锋中 ,2 0世纪英国作家劳伦斯就是这样一位人物 ,他的创作既根植于传统现实主义 ,又汲取了现代主义文学的精髓 ,价值取向呈现为传统力量与现代力量形成的合力 ,... 在社会历史、文学史发展的交汇处 ,总有一些跨时代的人物处于新旧思想的交锋中 ,2 0世纪英国作家劳伦斯就是这样一位人物 ,他的创作既根植于传统现实主义 ,又汲取了现代主义文学的精髓 ,价值取向呈现为传统力量与现代力量形成的合力 ,这种合力走势又表现在他对人的生命本能的大胆张扬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现代文学研究 劳伦斯 小说创作 传统现实主义 现代主义 价值取向
下载PDF
弗洛伊德对意识流文学究竟有什么影响?——再评秦剑、周秀荣的“意识流文学性本能规定”说
5
作者 屈光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78-82,共5页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在当时主要是一种医疗技术,弗洛伊德的泛性主义不但被心理学界的主流所拒绝,而且也被他的主要弟子们和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们所否定。西方和中国的权威研究人士认为精神分析对意识流文学只有潜在的影响。"意...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在当时主要是一种医疗技术,弗洛伊德的泛性主义不但被心理学界的主流所拒绝,而且也被他的主要弟子们和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们所否定。西方和中国的权威研究人士认为精神分析对意识流文学只有潜在的影响。"意识流文学性本能规定"说是一个虚假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伊德 意识流文学 无意识 精神分析 性本能 “意识流文学性本能规定”说 潜在影响
下载PDF
安东尼·伯吉斯《莎士比亚传》中作者的主体性
6
作者 许勤超 王浩然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105-110,115,共7页
在众多20世纪莎士比亚传记中,伯吉斯的《莎士比亚传》在传材选择、移情和学术个性方面都明显地体现了作者的主体性。作者撷取婚姻、爱情等素材,从性本能的视角透视莎士比亚的情感;作者对暴力的分析和描写,与作者对社会的认知和个人经验... 在众多20世纪莎士比亚传记中,伯吉斯的《莎士比亚传》在传材选择、移情和学术个性方面都明显地体现了作者的主体性。作者撷取婚姻、爱情等素材,从性本能的视角透视莎士比亚的情感;作者对暴力的分析和描写,与作者对社会的认知和个人经验密切相关,是作者自我情感在传主身上的投射;作者在传记中对语言、音乐和福斯塔夫精神的见解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伯吉斯怀着对莎士比亚的信仰,打破偶像崇拜观,从人性出发,追寻莎士比亚的一生,同时也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 性本能 移情 学术个性
下载PDF
天使的坠落——《金锁记》、《玫瑰门》中的“恶母”形象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邓寒梅 《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15-17,共3页
张爱玲的《金锁记》和铁凝的《玫瑰门》撕去了贴在母亲身上的天使般神圣的标签。与高尚善良、无私奉献的传统母亲形象相比 ,曹七巧与司猗纹是残酷无情的、是令人们憎恶的“恶母”形象。同时 ,她们又是封建礼教与封建婚姻制度的受害者 ,... 张爱玲的《金锁记》和铁凝的《玫瑰门》撕去了贴在母亲身上的天使般神圣的标签。与高尚善良、无私奉献的传统母亲形象相比 ,曹七巧与司猗纹是残酷无情的、是令人们憎恶的“恶母”形象。同时 ,她们又是封建礼教与封建婚姻制度的受害者 ,是值得人们深深同情的。这两位与众不同的母亲形象折射出了作者对母性的价值和本质的更深层思考 ,开拓了母性题材的新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门》 天使 《金锁记》 母性 母亲形象 形象分析 曹七巧 作者 主题 折射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弗洛伊德非理性思想探析
8
作者 刘钊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51-56,共6页
非理性主义的代表哲学家弗洛伊德一生的著作颇多,其理论浩大精深,主要包括无意识理论、人格结构理论、性本能理论等等。他发现了人类意识背后的无意识深渊。弗洛伊德被称为"人类心灵深处的哥伦布"。弗洛伊德的非理性思想在很... 非理性主义的代表哲学家弗洛伊德一生的著作颇多,其理论浩大精深,主要包括无意识理论、人格结构理论、性本能理论等等。他发现了人类意识背后的无意识深渊。弗洛伊德被称为"人类心灵深处的哥伦布"。弗洛伊德的非理性思想在很多方面有其合理之处,我们站在马克思主义视角对其进行解读,可以挖掘出它的当代价值,但是弗洛伊德最后走向了非理性主义,这就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深渊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视域 非理性 无意识 性本能
下载PDF
文明废墟中的生命回归——重解《查特莱夫人的情人》的主题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更祥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91-93,共3页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不是“有伤风化”的色情之作 ;它以独特的精神信仰和思想理论为基础 ,描述出现代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精神贫瘠的生命状态 ,进而揭示出只有男女间完美的性行为才能拯救人类的内在主题。
关键词 戴·赫·劳伦斯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 性爱 本能 主题 文学评论 英国 小说 精神信仰 思想理论
下载PDF
压抑下的“沉沦”——论郁达夫《沉沦》主人公的伦理心态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炜玉 李新亮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66-71,共6页
郁达夫的小说《沉沦》书写了在传统与现代文化观念的冲突碰撞下,主人公的“本我”“自我”“超我”之间激烈的斗争,从性本能的觉醒到最后死本能顶替生本能主导了人格,主人公展现了沉沦与挣扎的伦理心态。在新旧价值体系交互的时代背景下... 郁达夫的小说《沉沦》书写了在传统与现代文化观念的冲突碰撞下,主人公的“本我”“自我”“超我”之间激烈的斗争,从性本能的觉醒到最后死本能顶替生本能主导了人格,主人公展现了沉沦与挣扎的伦理心态。在新旧价值体系交互的时代背景下,小说对青年人树立正确、稳定、民主的价值体系,重建有信仰的人生观,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心理 《沉沦》 郁达夫 性本能 人格理论
下载PDF
对张爱玲《小团圆》的女性主义解读 被引量:1
11
作者 邵永杰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2010年第6期48-50,共3页
通过对张爱玲遗作《小团圆》的解读,阐述了带有自传性的主人公九莉母性遗失背后的情欲意识的自信、自觉,以及其中体现的张爱玲对女性自身命运的深刻认知与关注。
关键词 女性主义 母性 情欲
下载PDF
《啊,拓荒者!》中的梦意象解析
12
作者 夏琼霞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0期47-50,共4页
美国女作家薇拉·凯瑟在小说《啊,拓荒者!》中塑造了一个几乎无所不能的女性拓荒者——亚历山德拉,她既有着男性的睿智果敢、开拓进取,又有着女性的善解人意、关怀体贴。然而,读者却鲜有机会走进她的内心世界,看到她成熟背后的挣扎... 美国女作家薇拉·凯瑟在小说《啊,拓荒者!》中塑造了一个几乎无所不能的女性拓荒者——亚历山德拉,她既有着男性的睿智果敢、开拓进取,又有着女性的善解人意、关怀体贴。然而,读者却鲜有机会走进她的内心世界,看到她成熟背后的挣扎与痛苦。本文试图通过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解析小说中反复出现的梦的意象,揭示亚历山德拉的心路成长历程,展现出一个生命质地更加饱满的拓荒者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本能 伊莱克特拉情节 死亡本能
下载PDF
一夫一妻制的生物学和法理学审视
13
作者 蓝小燕 《科学时代(综合版)》 2007年第11期5-8,共4页
人类社会的婚姻家庭制度经过了几千年的演进,走到了今天的一夫一妻单偶制社会,然而历史对一夫一妻制度的选择并不意味着该制度的坚不可摧。由于人类的生物学特点——男女性欲强度不同,使一夫一妻制度的稳固性面临着性压抑等生物学挑... 人类社会的婚姻家庭制度经过了几千年的演进,走到了今天的一夫一妻单偶制社会,然而历史对一夫一妻制度的选择并不意味着该制度的坚不可摧。由于人类的生物学特点——男女性欲强度不同,使一夫一妻制度的稳固性面临着性压抑等生物学挑战。由此出发,本文尝试就以法律惩罚“第三者”的问题提出更审慎的立法价值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夫一妻 性本能 “第三者” 立法价值
下载PDF
行走于欲望都市的雾霭中——论施蛰存小说中的都市心理景观
14
作者 周德蓓 《宜宾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54-58,共5页
施蛰存的都市心理分析小说深受弗洛伊德理论的影响,选取都市人的精神世界作为切入点,以精神分析手法勾勒都市爱欲潜流,肯定性欲的合理性。施蛰存责难文明异化和精神危机,以现代主义手法洞穿都市人心理现实和生存现实,站在人性的立场上... 施蛰存的都市心理分析小说深受弗洛伊德理论的影响,选取都市人的精神世界作为切入点,以精神分析手法勾勒都市爱欲潜流,肯定性欲的合理性。施蛰存责难文明异化和精神危机,以现代主义手法洞穿都市人心理现实和生存现实,站在人性的立场上勾勒都市人潜在的心理图景,对孤独的都市人抱以人文关怀和理性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蛰存 都市心理小说 性本能 精神分析
下载PDF
试用精神分析学说解读茨威格短篇小说《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
15
作者 季文心 《科教文汇》 2018年第35期155-156,共2页
精神分析批评是20世纪重要的西方文艺批评派别之一。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短篇小说《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成功借鉴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许多理论。本文将试从精神分析学说的3个角度,即潜意识、性本能和人格三重结构,来分析此小说... 精神分析批评是20世纪重要的西方文艺批评派别之一。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短篇小说《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成功借鉴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许多理论。本文将试从精神分析学说的3个角度,即潜意识、性本能和人格三重结构,来分析此小说,并挖掘其隐藏在文本后的深层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析 潜意识 性本能 人格三重结构
下载PDF
德吕舍尔论攻击与亲和本能对两性关系的影响
16
作者 赵芊里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3-107,共5页
影响两性关系的本能有攻击、性及亲和本能。亲和性结对本能是攻击性较强但不过强也不过弱的社会动物所具有的要结成基于彼此身心特质上的互补性和主观上的亲和感的稳定伴侣关系的自然倾向。两性的攻击性都过强或过弱的动物只会有临时交... 影响两性关系的本能有攻击、性及亲和本能。亲和性结对本能是攻击性较强但不过强也不过弱的社会动物所具有的要结成基于彼此身心特质上的互补性和主观上的亲和感的稳定伴侣关系的自然倾向。两性的攻击性都过强或过弱的动物只会有临时交配关系而不会有稳定的配偶关系;两性中攻击性一较强一较弱的动物会形成不太稳定的一对多配偶关系;两性的攻击性都较强且水平相当的动物能基于亲和本能结成稳定的一对一配偶关系。亲和本能根源于攻击本能,它可长期有效地抑制攻击性从而使长期稳定的配偶关系即婚姻得以可能。亲和本能就是传说中的"月老的红线"。除本能外,食物、地形、气候、学习等环境与文化因素也会影响两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吕舍尔 动物社会学 两性关系 婚配模式 亲和本能 攻击本能 性本能 月老的红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