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舱共配绿色车辆路径问题的改进变邻域搜索算法 被引量:1
1
作者 肖友刚 曹健 +2 位作者 陈婉茹 张得志 李双艳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1-762,共12页
针对社区团购前置仓配送场景中“多中心、高时效、多品类、高排放”难题,本文提出多车场带时间窗的绿色多舱车车辆路径问题(MDMCG-VRPTW),构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并设计改进的变邻域搜索算法(IVNS)实现求解.采用两阶段混合算法构造... 针对社区团购前置仓配送场景中“多中心、高时效、多品类、高排放”难题,本文提出多车场带时间窗的绿色多舱车车辆路径问题(MDMCG-VRPTW),构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并设计改进的变邻域搜索算法(IVNS)实现求解.采用两阶段混合算法构造高质量初始解.提出均衡抖动策略以充分探索解空间,引入粒度机制以提升局部搜索阶段的寻优效率.标准算例测试结果验证了两阶段初始解构造算法和IVNS算法的有效性.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模型与算法能够有效求解MDMCGVRPTW,且改进策略提高了算法的求解效率和全局搜索能力.最后,基于对配送策略和时效性的敏感性分析,为相关配送企业降本增效提供更多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舱共配 绿色车辆路径 均衡抖动 粒度局部搜索 改进变邻域搜索算法
下载PDF
不同工艺对黄观音夏暑红茶生化成分变化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张见明 王飞权 +2 位作者 黄毅彪 冯花 廖允宁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79-84,共6页
试验以传统工夫红茶加工工艺为对照(CK),在其基础上借鉴了乌龙茶的揺青工艺(ST)和正山小种红茶的过红锅工艺(PT),分别对黄观音品种夏暑茶鲜叶进行加工,分析比较了各工艺生化成分的变化,并对成茶进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与CK相比,揺青工... 试验以传统工夫红茶加工工艺为对照(CK),在其基础上借鉴了乌龙茶的揺青工艺(ST)和正山小种红茶的过红锅工艺(PT),分别对黄观音品种夏暑茶鲜叶进行加工,分析比较了各工艺生化成分的变化,并对成茶进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与CK相比,揺青工艺对茶多酚、氨基酸、水浸出物和可溶性糖含量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影响较大,过红锅工艺较小,对于黄酮类含量的变化二者影响均不明显;感官审评综合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ST(90.80)>PT(87.85)>CK(85.45),且三者间得分差异显著。表明摇青工艺和过红锅工艺均对生化成分的变化及茶叶品质的影响显著,其中以萎凋中引入摇青工艺加工出来的茶样具有优质的红茶品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观音品种 夏暑红茶 摇青 过红锅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提取绿茶中茶多酚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隋世江 韩京峰 隽英华 《辽宁农业科学》 2019年第3期22-25,共4页
以绿茶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浸提溶剂、浸提时间、浸提温度等因素对超声波辅助提取茶多酚的影响行为。结果表明,与蒸馏水相比,乙醇作为浸提溶剂提高了茶多酚的提取率。随着乙醇浓度升高,茶多酚提取率先升高后降低,以85%乙醇时最大(11.52%)... 以绿茶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浸提溶剂、浸提时间、浸提温度等因素对超声波辅助提取茶多酚的影响行为。结果表明,与蒸馏水相比,乙醇作为浸提溶剂提高了茶多酚的提取率。随着乙醇浓度升高,茶多酚提取率先升高后降低,以85%乙醇时最大(11.52%)。随着浸提时间延长,茶多酚提取率先升高后降低,以浸提90min时最大(10.79%)。随着浸提温度升高,茶多酚提取率先升高后降低,以70℃时最大。可见,超声波辅助提取茶多酚的适宜条件为:浸提溶剂为85%乙醇,浸提时间为90min,浸提温度为70℃,茶多酚提取率为11.27%。说明此种方法成本低、效率高,对茶工业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超声振荡 茶多酚 提取率
下载PDF
摇青工艺对“崇庆枇杷茶”加工红茶的香气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李慧 聂枞宁 +6 位作者 熊丙全 唐茜 黄丽 杜晓 杨铱 彭玲莉 李谦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8-195,共8页
该研究以一芽一叶的野生乔木型“崇庆枇杷茶”茶树鲜叶为原料,以四川传统工夫红茶的加工工艺为对照(CK),引入乌龙茶的摇青工艺摇青20 min(CP1)、40 min(CP2)、60 min(CP3)为处理,对比分析了摇青工艺对“崇庆枇杷茶”红茶香气的物质组成... 该研究以一芽一叶的野生乔木型“崇庆枇杷茶”茶树鲜叶为原料,以四川传统工夫红茶的加工工艺为对照(CK),引入乌龙茶的摇青工艺摇青20 min(CP1)、40 min(CP2)、60 min(CP3)为处理,对比分析了摇青工艺对“崇庆枇杷茶”红茶香气的物质组成、含量、感官品质、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呈香特征及相对贡献度。结果表明,与CK相比,摇青工艺可使“崇庆枇杷茶”红茶增加10~11个香气成分;新增摇青工艺较CK可显著改善“崇庆枇杷茶”红茶香气感官品质,CP1果香、烘烤香、甜香突出;CP2呈现出甜香、花香、木香浓郁的特征,CP3呈现出果香丰富的特点;而异戊醛、异丁醛、2-甲基丁醛这3个香气成分可能是构成“崇庆枇杷茶”红茶香气中果香、甜香-焦糖香和烘烤香的主体香气物质。综合分析认为新增摇青工艺加工的“崇庆枇杷茶”红茶香气品质优异,能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庆枇杷茶 红茶 香气 摇青 加工工艺
下载PDF
不同加工工艺对紫娟红茶香气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仝佳音 夏丽飞 +4 位作者 杨方慧 张艳梅 马玉青 潘联云 方成刚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20期133-136,142,共5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以及GC-MS联用技术对两种不同加工工艺加工的紫娟红茶香气成分进行提取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采用新工艺加工的紫娟红茶中鉴定出的香气成分主要为醇类、醛类、酯类等,不同加工方法制成紫娟红茶的香气成分存在差异,...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以及GC-MS联用技术对两种不同加工工艺加工的紫娟红茶香气成分进行提取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采用新工艺加工的紫娟红茶中鉴定出的香气成分主要为醇类、醛类、酯类等,不同加工方法制成紫娟红茶的香气成分存在差异,其中加入摇青的工艺发酵5.0 h的红茶香气成分有芳樟醇、苯乙醛、顺式-3乙烯基乙酸酯等,采用重萎凋并发酵3.5 h的香气成分有芳樟醇、水杨酸甲酯、苯乙醛、香叶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娟红茶 新工艺 摇青 顶空固相微萃取 香气成分
下载PDF
铲筛组合式大葱挖掘抖土疏整装置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8
6
作者 侯加林 陈彦宇 +3 位作者 李玉华 李天华 李广华 郭洪恩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29-39,共11页
针对大葱联合收获挖掘抖土疏整装置可靠性差、作业阻力大、易壅土的难题,该研究设计研发了一种铲筛组合式大葱挖掘抖土疏整装置,该装置主要由挖掘铲、抖土筛、疏土整地装置组成。首先构建了挖掘铲、抖土筛、疏土整地装置力学模型,理论... 针对大葱联合收获挖掘抖土疏整装置可靠性差、作业阻力大、易壅土的难题,该研究设计研发了一种铲筛组合式大葱挖掘抖土疏整装置,该装置主要由挖掘铲、抖土筛、疏土整地装置组成。首先构建了挖掘铲、抖土筛、疏土整地装置力学模型,理论阐述了其作业原理和设计思路。进一步对铲筛组合式大葱挖掘抖土疏整装置与原有大葱挖掘抖土疏整装置进行离散元仿真和田间作业对比试验。仿真试验结果表明铲筛组合式大葱挖掘抖土疏整装置作业时的土壤挠动效果和土壤颗粒流动情况均优于原有大葱挖掘抖土疏整装置。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铲筛组合式挖掘抖土疏整装置收获大葱的含杂率为2.94%,平均损伤率为1.66%,壅土概率为10%;较原有大葱挖掘抖土疏整装置收获大葱的平均含杂率降低0.51个百分点,平均损伤率降低0.77个百分点,壅土概率降低40个百分点。该研究可为大葱联合收获挖掘抖土疏整技术与装备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模型 大葱 挖掘 抖土 离散元 田间试验
下载PDF
基于SolidWorks的组合式大葱起苗机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吉强 牛子孺 +3 位作者 李天华 吴彦强 李广华 侯加林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8-63,共6页
针对目前国内大葱收获人工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及机械收获不成熟等问题,研发了一种组合式大葱起苗机。应用SolidWorks和Autocad软件,对组合式大葱起苗机进行三维实体建模和虚拟装配,进而对样机进行加工和田间试验。样机主要由机架、行走... 针对目前国内大葱收获人工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及机械收获不成熟等问题,研发了一种组合式大葱起苗机。应用SolidWorks和Autocad软件,对组合式大葱起苗机进行三维实体建模和虚拟装配,进而对样机进行加工和田间试验。样机主要由机架、行走轮、变速箱、起苗刀、葱苗传输板和汇集抖土装置等6部分组成。其中,起苗刀为截面呈锲状的锯齿刀,葱苗传输板为由前至后逐渐升高的斜板,汇集抖土装置的主动轴上两拨齿轮与从动轴上两拨齿轮之间安装有环形的抖土链,依靠抖土链转动对葱苗上附着的泥土进行抖动筛除,方便人工捡拾。田间试验表明:样机作业性能稳定,匹配动力为35 kW拖拉机,伤苗率为3.7%,总损失率为6.8%,作业效率为0.13 hm^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葱起苗机 起苗刀 汇集抖土装置 SOLIDWORKS
下载PDF
OBSERVATION 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123 CASES OF 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 被引量:2
8
作者 老锦雄 李子勇 +1 位作者 赖新生 邓聪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2003年第1期34-37,共4页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Qinglong Bai Wei Zhen Fa (Green Dragon Shaking Tail Needling) in the treatment of 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 Methods: A total of 231 cases of scapulohumeral periarthr...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Qinglong Bai Wei Zhen Fa (Green Dragon Shaking Tail Needling) in the treatment of 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 Methods: A total of 231 cases of 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into treatment group (n=123) and control group (n=108). In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s, Jianyu (LI 15), Jianqian and Jianhou were used as the main acupoints and stimulated with Green Dragon Shaking Tail Needling and conventional needling separately. Additionally, in control group, Waiguan (TE 5) and Binao (LI 14) were supplemented. The treatment was given once daily, with 10 days being a therapeutic course, 2 courses altogether. Results: After the first course of treatment, in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s, the cured, the markedly improved, the effective and ineffective cases were 49 and 12, 61 and 33, 11 and 40, 2 and 23, with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s being 98.4% and 78.7% respectively. There was a marked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i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P<0.05). Following 2 courses of treatment, the cured, the markedly improved, the effective and ineffective cases were 66 and 21, 47 and 41, 10 and 39, 0 and 7, with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s being 100% and 93.5% separately.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in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s, but the cure rate of treatment group was striking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Green Dragon Shaking Tail Needling is significantly superior to that of conventional needling in the treatment of 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 green Dragon Shaking Tail Needling Therapeutic effect
下载PDF
不同工艺制作水仙白茶的生化成分及感官品质比较 被引量:9
9
作者 冯花 王飞权 +2 位作者 张渤 郑回 陈荣冰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2-102,21,共12页
以福建水仙茶树品种开面采鲜叶为原料,分别采用传统白茶工艺(CK)和萎凋中引入摇青工艺(ST)加工成白茶,对比分析两种白茶生化成分、香气成分及感官品质的差异,旨在为高香型水仙白茶的开发提供参考。结果表明:ST较CK显著降低了水仙白茶中... 以福建水仙茶树品种开面采鲜叶为原料,分别采用传统白茶工艺(CK)和萎凋中引入摇青工艺(ST)加工成白茶,对比分析两种白茶生化成分、香气成分及感官品质的差异,旨在为高香型水仙白茶的开发提供参考。结果表明:ST较CK显著降低了水仙白茶中茶多酚、黄酮类、咖啡碱的含量及酚氨比、酯型与非酯型儿茶素的比值,增加了游离氨基酸、茶黄素等的含量(p<0.05);CK和ST白茶香气成分的种类分别为104和107个、相对含量分别为79.72%和78.33%,且均以醇类为主,其中ST较CK明显降低了水仙白茶中正己醇等清香或青气物质的含量,增加了香叶醇等花果香物质的含量,并改善了水仙白茶的香气组成;感官审评结果显示,ST明显提升了水仙白茶的香气与滋味品质,所制白茶花果香浓郁、滋味醇厚水中带香,且感官审评综合得分(93.10)显著高于CK白茶(88.30)(p<0.05)。综上认为,ST较CK改善了水仙白茶生化成分、香气成分的含量与组成,进而提升了香气与滋味品质,所制水仙白茶综合品质优异,达到高香白茶的品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水仙 白茶 摇青工艺 生化成分 香气成分 感官品质
下载PDF
基于婴儿车的自动摇扇设计研究
10
作者 刘岳开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2015年第5期39-41,共3页
针对目前风扇风力婴幼儿太大,设计了一种基于婴儿车的自动摇扇机构;设计方向包括续航能力、产品销售模式、人性化设计和绿色设计。在室外运动中第一车轮作为原动件提供动力,带轮一与车轮固定,通过普通平带动力传递到带轮二。在推车休息... 针对目前风扇风力婴幼儿太大,设计了一种基于婴儿车的自动摇扇机构;设计方向包括续航能力、产品销售模式、人性化设计和绿色设计。在室外运动中第一车轮作为原动件提供动力,带轮一与车轮固定,通过普通平带动力传递到带轮二。在推车休息时,蓄电池驱动电机转动,带动棘轮连杆机构使摇扇摆动;材料选择可降解的聚乳酸和聚碳酸酯。产品销售模式将机械设计与婴儿车作为组合产品。实现了风力柔和、环保战略目标,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和产品进入市场平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摇扇结构 循环动力 绿色设计 人性化设计
下载PDF
一株产生L-乳酸的米根霉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倩 赵龙 +2 位作者 蒋雪薇 罗晓明 边佳为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56-962,共7页
为获得理想的L-乳酸产生菌,选择适合根霉属微生物生长的土样,利用溴甲酚绿平板结合摇瓶复筛的方法得到了一株有一定L-乳酸积累能力的米根霉Rhizopus oryzae CS323。摇瓶发酵试验显示,在未优化发酵条件的情况下发酵48h,米根霉CS323L-乳... 为获得理想的L-乳酸产生菌,选择适合根霉属微生物生长的土样,利用溴甲酚绿平板结合摇瓶复筛的方法得到了一株有一定L-乳酸积累能力的米根霉Rhizopus oryzae CS323。摇瓶发酵试验显示,在未优化发酵条件的情况下发酵48h,米根霉CS323L-乳酸积累量达到50.1g/L,是一株有良好改造潜力的L-乳酸产生菌,适合作为进一步诱变育种的出发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根霉 溴甲酚绿平板 摇瓶发酵试验
原文传递
少数民族地区精准脱贫进程评价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32
12
作者 杨浩 汪三贵 池文强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48-152,共5页
围绕精准脱贫进程,探讨了少数民族地区精准脱贫评价标准,以高原藏区和凉山彝区贫困县为例,对少数民族地区精准脱贫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少数民族地区精准脱贫整体可达成,但在区域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和交通设施等方面实现程度不高,需重点... 围绕精准脱贫进程,探讨了少数民族地区精准脱贫评价标准,以高原藏区和凉山彝区贫困县为例,对少数民族地区精准脱贫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少数民族地区精准脱贫整体可达成,但在区域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和交通设施等方面实现程度不高,需重点强化行业扶贫投入力度,促进"生存型"基础设施建设向"发展型"基础设施建设转变,培育民族地区绿色生态产业,发挥特色资源优势,以绿色益贫式发展提升区域性经济发展能力,破解脱贫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精准脱贫 多维贫困 绿色益贫式发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