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巴山区浅表层滑坡成灾规律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熊炜 范文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28-233,共6页
以陕南秦巴山区的紫阳县域为例,通过对全县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的详细调查,总结了浅表层滑坡的时空分布规律,分析了滑坡的各种致滑因素,在此基础上,将滑坡整个发展演化划分为四个阶段,并从破坏形式上将其归纳为两类力学模式和6种表现形... 以陕南秦巴山区的紫阳县域为例,通过对全县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的详细调查,总结了浅表层滑坡的时空分布规律,分析了滑坡的各种致滑因素,在此基础上,将滑坡整个发展演化划分为四个阶段,并从破坏形式上将其归纳为两类力学模式和6种表现形式。结果表明,秦巴山区内浅表层滑坡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气象水文、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非常敏感,尤其表现为滑坡灾害与暴雨同期,但受物源条件限制大规模灾害之间存在9~10年的平静期。浅表层滑坡特有的发展演化可划分为表层卸荷阶段、加速风化阶段、风化堆积阶段、浅表层滑坡发生阶段等四个阶段,根据其变形破坏特征归纳为剧滑—平推和蠕滑—拉裂两种力学模式以及6种表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秦巴山区 浅表层滑坡 成灾规律 破坏模式
下载PDF
青海浅山区新型镇村体系适宜性规划方法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马琰 崔小平 雷振东 《建筑与文化》 2018年第1期167-169,共3页
青海省东部80%的村镇分布于浅山区。浅山区沟壑纵横、高寒缺水、生态脆弱、民族众多;同时也是"三江源头""中华水塔",在国家生态安全战略中肩负着重要作用。在新型城镇化、现代化及退耕还林还草战略背景下,浅山区村... 青海省东部80%的村镇分布于浅山区。浅山区沟壑纵横、高寒缺水、生态脆弱、民族众多;同时也是"三江源头""中华水塔",在国家生态安全战略中肩负着重要作用。在新型城镇化、现代化及退耕还林还草战略背景下,浅山区村镇发展面临一系列问题:地形破碎,村镇分散,迁并困难;耕地锐减,农业转型,人地矛盾突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公共服务设施难以高效利用;人口持续衰减,村庄空废严重。近年来,新型农村社区、美丽乡村等建设持续推进,极大地改善了浅山区村镇人居环境,但也同时引发"重复建设、短效浪费"的新问题。青海瞿昙镇总体规划是一次尝试和探索,基于"人—生产性用地"对应关系,探讨适宜于沟壑区特殊自然地理环境的镇总体规划技术方法。通过划定现代农业基本生产单元,重新整合农业生产用地与农村生活空间的对应关系;基于农业生产力水平提出适宜性人口规模预测方法;进行生产、生活相互协调的新型农村社区区划,提出"生态、生产、生活"三生一体的新型镇村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浅山区 镇总体规划 适宜性方法 新型镇村体系
下载PDF
秦安县浅山干旱区花椒育苗及栽植技术
3
作者 班海军 张桂兰 靳志强 《陕西林业科技》 2020年第6期118-120,共3页
根据多年种子育苗经验,提出了甘肃省秦安县干旱浅山区花椒种子育苗技术,包括优良品种选择,育苗种子采集与处理,播种,播后管理,苗圃管理、幼苗栽植及病虫害防治等,可为当地花椒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浅山干旱区 花椒 种子 育苗 秦安
下载PDF
地域文化视角下北京市怀柔浅山区绿道选线
4
作者 蒋晓彤 马晓燕 冯丽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100-103,共4页
【目的】绿道特色与文化内涵的提升,对实现北京美丽乡村“乡风文明”的目标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方法】从地域文化表达视角出发,构建怀柔浅山区绿道网络,采用资源要素评价与GIS分析结合,以资源要素为“源”,选取地类、文化等7... 【目的】绿道特色与文化内涵的提升,对实现北京美丽乡村“乡风文明”的目标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方法】从地域文化表达视角出发,构建怀柔浅山区绿道网络,采用资源要素评价与GIS分析结合,以资源要素为“源”,选取地类、文化等7个因子,建立最小累计阻力模型。【结果】基于连通性、沟域最优、地域文化传承原则,对绿道网络进行优化,得到怀柔浅山区绿道综合选线结果。【结论】突出地域文化在绿道选线及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对于强化绿道文化内涵,缓解北京浅山区发展建设与地域文化风貌保护间的矛盾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文化 绿道 浅山区 选线 最小累计阻力法
下载PDF
浅山区地下停车库建筑设计方案的探析与优化
5
作者 李文盛 《华中建筑》 2016年第2期62-65,共4页
在浅山区地区复杂的地形地貌上,在土地、环境、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处理好地下停车库与周边相邻建筑间的关系,如何提高建筑的安全性以及车库的有效利用率,创造更合理的停车空间。该文根据居住区的所在地形特点和停车需求,对地下汽车... 在浅山区地区复杂的地形地貌上,在土地、环境、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处理好地下停车库与周边相邻建筑间的关系,如何提高建筑的安全性以及车库的有效利用率,创造更合理的停车空间。该文根据居住区的所在地形特点和停车需求,对地下汽车库的规模、分类、建筑布置形式、结构形式以及车库与住宅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工程实例的介绍,为浅山区居住区地下车库的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山区 地下停车库 住宅 停车率 方案设计
下载PDF
太行山浅山区阳坡高标准快速绿化综合技术试验
6
作者 抄水仙 瓮怀银 +2 位作者 王雷 司元波 王运喜 《防护林科技》 2006年第2期12-13,79,共3页
太行山浅山区阳坡造林中长期沿用的常规雨季造林模式,成活率低、效果差。通过试验研究,组装配套的适合太行山浅山区阳坡立地条件的高标准快速绿化综合技术,取得了造林成活率达98.6%、保存率96.5%的良好成效,分别高出常规雨季造林22.3和3... 太行山浅山区阳坡造林中长期沿用的常规雨季造林模式,成活率低、效果差。通过试验研究,组装配套的适合太行山浅山区阳坡立地条件的高标准快速绿化综合技术,取得了造林成活率达98.6%、保存率96.5%的良好成效,分别高出常规雨季造林22.3和35.0个百分点,且实现了快速成林、见成效快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山区 阳坡 绿化技术 爆破整地
下载PDF
中国干旱区浅层地下水的形成、分布与运移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鸿义 曾凡江 安海棠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7-73,共7页
地球陆地浅层地下水的形成过程是大气降水、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的过程。主要依赖山区河流出山口径流维系生存和发展的中国干旱区,浅层地下水的形成过程完全不同于我国东部湿润区和青藏高寒区。研究表明:中国干旱区山地地下水以降水... 地球陆地浅层地下水的形成过程是大气降水、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的过程。主要依赖山区河流出山口径流维系生存和发展的中国干旱区,浅层地下水的形成过程完全不同于我国东部湿润区和青藏高寒区。研究表明:中国干旱区山地地下水以降水(雪冰融水)入渗补给为主,且最终转变为地表水补给河流,并参与平原盆地浅层地下水的形成过程;而盆地平原浅层地下水以出山口后的地表径流大量入渗为主。地下水和地表水都源于山区。受地质地貌条件的影响,在干旱区盆地平原地下水与地表水表现出多次相互转换的过程,为地下水的利用提供了便利,也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地表水 分布规律 盆地平原 山区 干旱区 中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