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Quantitative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Transporting Capacity of Oil-Source Faults in Shallow Formation of Oil-Rich Sags 被引量:4
1
作者 JIANG Youlu ZHAO Kai +1 位作者 LIU Jingdong LU Xueyi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AS CSCD 2018年第4期1678-1679,共2页
Objective Oil-source faults have an important effect on reservoir 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 in shallow formations with non- hydrocarbon generation in oil-rich fault-related basins (Jiang Youlu et al., 2015). Howev... Objective Oil-source faults have an important effect on reservoir 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 in shallow formations with non- hydrocarbon generation in oil-rich fault-related basins (Jiang Youlu et al., 2015). However, the fault transporting capacity cannot be evaluated quantitatively at present. Taking the Zhanhua Sag in the Bohai Bay Basin as an example, this work analyze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transporting capacity of the oil-source faults and proposed a quantitative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ir transporting capa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 Quantitative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Transporting Capacity of Oil-Source Faults in shallow Formation of Oil-Rich sags
下载PDF
Fault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ol on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of middle-shallow layers in the slope zone of Mahu sag, Junggar Basin, NW China 被引量:2
2
作者 CHEN Yongbo CHENG Xiaogan +3 位作者 ZHANG Han LI Chunyang MA Yongping WANG Guodong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8年第6期1050-1060,共11页
The development, evolution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faults and their control on the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Mesozoic oil and gas in the middle-shallow layers of the slope zone of Mahu sag were studied by the i... The development, evolution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faults and their control on the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Mesozoic oil and gas in the middle-shallow layers of the slope zone of Mahu sag were studied by the interpretation of seismic and drilling data. Two types of faults, normal and strike-slip, are developed in the middle-shallow layers of the slope zone of the Mahu sag and they are mostly active in the Yanshanian period. They are divided into four grade faults: The grade I strike-slip faults with NWW to near EW direction are related to the left-lateral transpressive fault zones in the northwest of Junggar Basin since the end of the Triassic. The grade II faults with NE to NNE direction are the normal faults located at the junction of the fault zone and the slope zone, and their formation is related to the extension at the top of the nose-like structures in the fault zone. The grade III faults, which are also the normal faults, are the result of the extension at the top of the lower uplifts in the slope zone and differential compaction. The grade IV faults with NE direction are normal faults, which may be related to the extension environment at the tip of the lower uplifts. Faults not only are the channel for the vertical migration of oil and gas, but also control the oil-gas accumulation. There are two types of oil-gas reservoirs in the middle-shallow layers of slope zone of Mahu sag: fault block reservoirs and fault-lithologic reservoirs. They have large traps and promising exploration potent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UNGGAR Basin SLOPE ZONE of Mahu sag middle-shallow layers fault genetic mechanism nose-like structure lower uplift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下载PDF
基于密井网和井间示踪剂资料的浅水三角洲单砂体沉积构型研究——以东营凹陷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1-2砂组为例
3
作者 孙以德 刘常妮 +2 位作者 李浩男 许允杰 吴胜和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47,共9页
浅水三角洲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平面上常呈连片状,难以准确划分其单砂体,限制了剩余油分布的精准预测,制约了油田采收率的进一步提高。基于岩心和测井等资料,借助密井网和井间示踪剂数据,系统表征东营凹陷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1-2砂组浅... 浅水三角洲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平面上常呈连片状,难以准确划分其单砂体,限制了剩余油分布的精准预测,制约了油田采收率的进一步提高。基于岩心和测井等资料,借助密井网和井间示踪剂数据,系统表征东营凹陷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1-2砂组浅水三角洲单砂体沉积构型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1-2砂组发育浅水三角洲沉积,包括浅水三角洲平原亚相和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分流河道、溢岸、河口坝、滩坝等微相。浅水三角洲砂体划分为4个构型级次(5~8级),本次研究的单砂体属于8级构型单元。综合利用密井网和井间示踪剂数据,识别了单砂体的6种侧向接触样式:河道-溢岸-河道拼接式、河道-河道切叠式、滩坝-滩坝拼接式、河口坝-河口坝拼接式、坝上河道切割河口坝式和泥岩分隔式。井间示踪剂资料显示,坝上河道切割河口坝式侧向接触样式砂体连通性最好,其次为河道-河道切叠式、河口坝-河口坝拼接式和滩坝-滩坝拼接式,最差为河道-溢岸-河道拼接式。建立了研究区浅水三角洲单砂体沉积构型模式,其中浅水三角洲平原微相类型主要为分流河道和溢岸,单一分流河道砂体间接触样式主要有侧向切叠、侧向与溢岸砂体相连、垂向叠加和斜列叠加4类;浅水三角洲前缘微相类型主要为分流河道、河口坝和滩坝,单一河口坝砂体间接触样式有垂向叠加、侧向拼接、斜列叠加和泥岩分隔4类,单一滩坝砂体间有侧向拼接和垂向叠加2类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三角洲 砂体构型 密井网 示踪剂 东营凹陷
下载PDF
辽河坳陷东部凹陷煤系成因生物气特征及勘探突破
4
作者 陈星州 郭强 +4 位作者 张斌 韩宏伟 孙新宇 刘岩 杜新军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91,共16页
辽河坳陷东部凹陷是我国最早发现生物气的地区之一,勘探早期由于中深层勘探效果较好,对浅层生物气一直未重视,缺乏对浅层生物气源岩和分布规律的正确认识。在对已钻井发现浅层气(藏)地球化学特征开展系统分析基础上,以碳同位素值等为重... 辽河坳陷东部凹陷是我国最早发现生物气的地区之一,勘探早期由于中深层勘探效果较好,对浅层生物气一直未重视,缺乏对浅层生物气源岩和分布规律的正确认识。在对已钻井发现浅层气(藏)地球化学特征开展系统分析基础上,以碳同位素值等为重要指标,将东部凹陷浅层气划分为原生生物气、生物—过渡带气、改造型生物气和混合气4种类型;进一步探讨了浅层气成因,认为研究区内浅层生物气主要为煤系地层成因;深化研究形成了浅层生物气分布明显受煤系地层、碎屑岩优质储层、沙河街组沙三上亚段和沙一段两套区域性封盖层等因素控制,构造晚定型、油气晚期充注成藏有利于形成浅层气的规模富集等地质认识。以此为指导,发现了高产工业气流井与规模储量,开辟了辽河坳陷煤系成因生物气勘探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部凹陷 浅层气 煤系成因生物气 煤系地层 晚期成藏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道海子凹陷下侏罗统浅水三角洲沉积演化及主控因素
5
作者 朱青 刘圣乾 +4 位作者 朱雪清 刘彬 曾治平 李松涛 高杨骏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7-583,共17页
准噶尔盆地东道海子凹陷下侏罗统发育浅水三角洲,但其沉积演化与控制因素仍不明确。基于东道海子凹陷及其周缘测录井、岩心、地球化学测试等资料,对该地区下侏罗统沉积相、古地貌、古气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道海子凹陷下侏罗统浅水... 准噶尔盆地东道海子凹陷下侏罗统发育浅水三角洲,但其沉积演化与控制因素仍不明确。基于东道海子凹陷及其周缘测录井、岩心、地球化学测试等资料,对该地区下侏罗统沉积相、古地貌、古气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道海子凹陷下侏罗统浅水三角洲可识别出三角洲平原、内前缘、外前缘3种亚相,其中平原亚相以分流河道为主,可形成上百米厚的砂砾岩,内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发育含泥质夹层的中—细砂岩,外前缘主要为席状砂沉积,形成泥岩与泥质粉砂岩薄互层;古地貌东高西低,根据相对位置与坡度可分为古高地、古斜坡、古洼地3类地貌单元;地球化学指标与沉积特征显示早侏罗世古气候干湿交替,湖平面发生3次湖退—湖进,三角洲平原进退幅度达数十千米。推测古地貌与古气候共同控制了浅水三角洲的沉积展布与演化,其中整体平缓的古地貌为浅水三角洲的形成奠定基础,局部地貌的高低与演化决定沉积体系的展布与变迁,而干湿变化的古气候影响湖平面的升降旋回,进而控制三角洲的进积与退积。综合上述分析,建立了进积型及退积型2种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该认识有利于深化气候和地貌对浅水三角洲控制作用的认识,为准噶尔盆地东道海子凹陷下一步勘探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道海子凹陷 下侏罗统 浅水三角洲 主控因素 古地貌 古气候
下载PDF
西湖凹陷中北部花港组上段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发育特征
6
作者 陈春峰 徐东浩 +5 位作者 张银国 唐贤君 万延周 冯桢鸣 何新建 俞伟哲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9-48,共10页
从分析岩芯资料和砂体平面展布着手,重新厘定了东海盆地西湖凹陷中北部花港组上段H4、H5砂组的沉积相,创新提出了研究区花上段发育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研究区中南部发育规模性砂体。研究认为:在研究区的西部及东部边缘为辫状河三角洲... 从分析岩芯资料和砂体平面展布着手,重新厘定了东海盆地西湖凹陷中北部花港组上段H4、H5砂组的沉积相,创新提出了研究区花上段发育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研究区中南部发育规模性砂体。研究认为:在研究区的西部及东部边缘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相主导区,以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河道砂体为主,局部有少量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相发育。在研究区的中部及中南部,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与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交互发育区,主要特征是在较短的沉积期内形成了三角洲平原相与三角洲前缘相交互沉积;在枯水期时,以发育三角洲平原沉积为主,南部边缘发育三角洲前缘相沉积;在丰水期时,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相沉积及少量浅湖相沉积。在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模式指导下,在研究区中南部发现了众多三角洲水道砂体及朵叶状砂体,这些砂体被钻井证实为油气藏。研究区的中南部仍然是油气勘探的潜力区,这一认识已被最新探井所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盆地 西湖凹陷 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 花港组 砂体展布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沉积相展布特征及沉积模式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天海 许多年 +3 位作者 吴涛 关新 谢再波 陶辉飞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10,共13页
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沉积,准确识别扇三角洲各沉积相的展布特征对多类型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结合高精度三维开发地震和大量钻井、测井资料,采用沉积相研究、地震属性分析和古地貌恢复等方法,... 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沉积,准确识别扇三角洲各沉积相的展布特征对多类型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结合高精度三维开发地震和大量钻井、测井资料,采用沉积相研究、地震属性分析和古地貌恢复等方法,对沙湾凹陷百口泉组沉积相展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沙湾凹陷百口泉组可划分出3个四级层序和数个五级层序,且3个四级层序分别对应百口泉组的3个层段,五级层序受短期沉积旋回控制,分别对应不同的沉积微相。②均方根振幅属性对岩性变化更为敏感,能量高值区对应扇三角洲平原亚相,中值区对应扇三角洲前缘亚相,低能量区对应滨浅湖亚相。③百一段和百二段沉积时期,研究区湖盆面积小,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平原和前缘亚相;百三段沉积时期湖盆面积增大,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前缘和滨浅湖亚相,为典型的水进退积型扇三角洲。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物性较好,被滨浅湖亚相的泥质岩所覆盖,形成良好的储盖组合。④研究区百口泉组扇体规模大、物源近,岩性以砂砾岩为主,为缓坡浅水扇三角洲沉积模式,扇三角洲前缘亚相为潜在的有利成藏区,是油气资源规模发现的重点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三角洲 砂砾岩 古地貌 沉积相 缓坡浅水扇三角洲沉积模式 百口泉组 三叠系 沙湾凹陷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基于分频CMY融合优化的地震沉积学技术在西湖凹陷浅层河道刻画中的应用
8
作者 袁悦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24年第4期645-653,共9页
西湖凹陷QY-HY地区花港组浅层H2时期发育浅水三角洲沉积背景,河道砂体薄、期次多且河道变化快,传统方法难以准确识别河道展布,本文创新性应用分频CMY(Cyan-Megenta-Yellow)融合方法对地震数据体进行全频段扫描,针对目的层砂体响应特征... 西湖凹陷QY-HY地区花港组浅层H2时期发育浅水三角洲沉积背景,河道砂体薄、期次多且河道变化快,传统方法难以准确识别河道展布,本文创新性应用分频CMY(Cyan-Megenta-Yellow)融合方法对地震数据体进行全频段扫描,针对目的层砂体响应特征对原始地震资料进行有效整合优化,在此基础上基于等时地层格架约束对H2层段开展地震沉积学研究,刻画H2层段河道及对河道沉积演化进行分析。最终,在H2底部识别3条河道,在H2顶部识别出8条以上河道,且河道规模长度等都有所变化。研究表明:H2时期整体为水进特征,发育自西向东河道,早期单河道规模大,河道分支少,晚期由于水面上升,单河道规模减小,河道分支增加。采用分频CMY融合方法优化的地震沉积学在刻画小规模河道及沉积演化方面具有一定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凹陷 浅水三角洲 分频CMY融合 河道刻画 地震沉积学
下载PDF
陆相混合细粒岩沉积微相及其对甜点的控制作用——以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朱柏宇 印森林 +4 位作者 郭海平 唐攀 赵俊威 陈旭 雷章树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39-856,共18页
【目的】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发育了一套陆相混积沉积体系,混积细粒岩沉积微相类型及甜点储层分布规律等研究的不足制约了该区页岩油高效开发。【方法】综合岩心、露头、测井、X射线荧光光谱(X-Ray Fluorescence,XRF)元素录井、... 【目的】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发育了一套陆相混积沉积体系,混积细粒岩沉积微相类型及甜点储层分布规律等研究的不足制约了该区页岩油高效开发。【方法】综合岩心、露头、测井、X射线荧光光谱(X-Ray Fluorescence,XRF)元素录井、分析化验和试油试采等资料,采用岩相构型、沉积微相耦合分析和动静结合等方法,开展了沉积微环境及微相类型划分、沉积模式及其对甜点的控制作用等研究。【结果】(1)研究区主要发育浪成交错层理、水平层理、同生变形构造、黄铁矿、方解石条带、鸟眼构造和结核、缝合线构造、含生物化石和白云岩溶蚀孔8类沉积构造。研究区分为半深湖—深湖、混合浅湖和碎屑浅湖亚相,细分为半深湖泥、云坪、混合滩坝、混合浅湖泥、浅湖砂坝和碎屑浅湖泥等6种微相,不同微相沉积特征及其沉积机制差异明显。(2)建立了咸化湖泊相混积细粒岩沉积微相模式。芦一段自下而上从深湖—半深湖—浅湖演化过程,发育了浅湖砂坝、混合滩坝与云坪微相。其中,云坪呈连片状大范围分布,混合滩坝呈土豆状分布,发育程度较高,不同层规模有差异,浅湖砂坝发育程度一般,呈断续状局限分布,垂向上呈薄储集层与厚层泥岩叠置状。芦二段以浅湖为主,微相类型与芦一段类似,但形态、规模与叠置样式差异较大。云坪和混合滩坝发育数量和规模大大减小,浅湖砂坝则发育程度较高,呈大规模分散土豆状发育,垂向上呈厚层叠置状。不同位置剖面微相的叠置样式不同。(3)甜点段XRF元素分析显示,目的层沉积时为干燥炎热的半咸水环境到咸水过渡环境,古生产力水平较高;下甜点段为富氧环境,上甜点段则为厌氧亚还原到还原环境。(4)沉积微相控制了甜点分布和开发对策。混合滩坝微相Ⅰ类甜点发育程度高,非均质性弱,开发效果最好,采用大规模部署水平井平台化作业进行效益开发。云坪微相Ⅲ类甜点发育,非均质性强,开发效果一般,是后续接替区域。浅湖砂坝Ⅱ类甜点发育,整体分散状,连续性较差,非均质性强,开发效果较好。【结论】后续应在沉积微相空间分布精细研究基础上,参考核磁曲线参数部署水平井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沉积岩 混合浅湖 沉积微相 页岩油 芦草沟组 吉木萨尔凹陷
下载PDF
河控型浅水三角洲前缘河道砂体结构特征--以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凹陷BZ34油区明下段Ⅱ油组为例
10
作者 赵汉卿 李超 +2 位作者 郭诚 岳红林 张正龙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27,共8页
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明下段,N1ml)为黄河口凹陷BZ34油区的主力含油层段,该时期主要发育河控型浅水三角洲前缘沉积。为更好地表征前缘砂体的结构特征及展布规律,以BZ34油区明下段Ⅱ油组为例,综合应用岩芯、地震属性和测井等资料,分析总... 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明下段,N1ml)为黄河口凹陷BZ34油区的主力含油层段,该时期主要发育河控型浅水三角洲前缘沉积。为更好地表征前缘砂体的结构特征及展布规律,以BZ34油区明下段Ⅱ油组为例,综合应用岩芯、地震属性和测井等资料,分析总结了该地区的砂体沉积类型、砂体结构及沉积模式。研究结果表明:BZ34油区明下段Ⅱ油组砂体以浅水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为主;依据测井形态和叠置关系,将其砂体结构类型划分为4种:块状切叠型河道、层状叠置型河道、层状孤立型河道和指状孤立型河道;砂体结构展布特征及成因主要受古地形、沉积物供给速率、基准面旋回和古气候等因素影响。BZ34油区的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具有垂向上交错叠置、平面上摆动连片的分布特征,与鄱阳湖现代河控浅水三角洲河道的沉积特征类似。该研究对BZ34油区后期部署加密调整井和剩余油挖潜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控型浅水三角洲 砂体结构 明下段 BZ34油区 黄河口凹陷
下载PDF
改善古近系内幕成像的关键技术及应用--以珠江口盆地番禺4洼缓坡带古近系为例
11
作者 史运华 陈人杰 +3 位作者 徐颖晶 杨建锋 李颖薇 黄念贵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7-369,共13页
为了解决珠江口盆地番禺4洼西侧缓坡带古近系地震数据处理中信号弱、多次波干扰及低信噪比等问题,研究采用了多项关键技术,包括三维τ-p变换鬼波压制和浅水多次波压制等技术。这些技术旨在通过增强地震资料的信噪比来提高解释精度,尤其... 为了解决珠江口盆地番禺4洼西侧缓坡带古近系地震数据处理中信号弱、多次波干扰及低信噪比等问题,研究采用了多项关键技术,包括三维τ-p变换鬼波压制和浅水多次波压制等技术。这些技术旨在通过增强地震资料的信噪比来提高解释精度,尤其在洼陷内部地层接触关系和基底成像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研究发现,研究区地震资料有效反射通常集中在6~36 Hz,由于低频和高频端信号的缺失,地层接触关系的精细刻画受到限制。因此,提出利用上述关键技术改善地震资料品质,其中鬼波压制技术成功分离和抑制了鬼波噪声,而浅水多次波压制技术则针对性地预测和衰减了多次波。综合应用这些技术后,成像剖面显示古近系内幕成像得到显著改善,波组特征更明显,地层接触关系更合理,并且中深层复杂断裂的成像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结果表明,鬼波压制和浅水区去多次波技术的应用显著提升了中深层地震资料的品质,对珠江口盆地特别是番禺4洼及其邻近地区的油气勘探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并为相似沉积环境下地震成像剖面品质改善提供了新的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τ-p变换鬼波压制 浅水多次波压制 珠江口盆地 番禺4洼 古近系成像
下载PDF
低可容空间陆相湖盆富砂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及实例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朱筱敏 叶蕾 +2 位作者 谢爽慧 杨棵 秦祎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59-975,共17页
低可容空间陆相湖盆富砂浅水三角洲不仅是沉积学研究热点,也是油气勘探的重点对象。通过追踪国内外学者对低可容空间盆地中浅水三角洲的研究,结合霸县凹陷文安斜坡古近系浅水三角洲的实例,总结了低可容空间富砂浅水三角洲的发育条件、... 低可容空间陆相湖盆富砂浅水三角洲不仅是沉积学研究热点,也是油气勘探的重点对象。通过追踪国内外学者对低可容空间盆地中浅水三角洲的研究,结合霸县凹陷文安斜坡古近系浅水三角洲的实例,总结了低可容空间富砂浅水三角洲的发育条件、沉积特征、沉积机制及沉积模式。已有研究表明:大型低可容空间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发育受控于相对稳定的构造活动、平缓的地形坡度(常小于1°)、周期性变化的气候、排水通畅的敞流湖盆、频繁波动的浅水环境及高速和高流量的充沛物源;在低可容空间下,浅水三角洲发育氧化色与还原色泥岩间互沉积,生物扰动强烈,强水动力牵引流沉积构造发育,较强的冲刷作用形成了“有泥”和“无泥”2种间断正韵律,河道不断向盆地中心延伸,形成树枝状、带状和鸟足状三角洲。实例研究表明,霸县凹陷文安斜坡沙一段为低可容空间盆地,在供源充足的背景下发育大面积的浅水三角洲,其中三角洲平原中可容空间和沉积物供给的比值(A/S)最小,河道以垂向加积为主,河道稳定、分叉少,垂向上以“砂冲砂”韵律为主,平面上呈“枝状”;内前缘A/S值相对增大,河道侧向迁移作用增强,河道分叉多,垂向上“砂冲砂”与“砂冲泥”韵律并存,平面上呈“网状”;外前缘A/S值达到最大,由于湖浪的改造作用,水下分流河道明显席状化,垂向上表现为孤立砂体,平面上呈孤立河道或大面积席状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可容空间 陆相浅水三角洲 沉积特征 沉积模式 霸县凹陷
下载PDF
断陷盆地缓坡带物源转换与沉积响应——以渤海湾盆地饶阳凹陷蠡县斜坡古近系源-汇系统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贺贺 朱筱敏 +4 位作者 施瑞生 张自力 李琪 朱珍君 阎泽昊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89-706,共18页
寻求盆外物源通量变化与盆内沉积体系的定量耦合响应仍然是源-汇系统研究的薄弱环节,也是断陷湖盆源-汇系统研究框架下的一个重要命题。基于渤海湾盆地饶阳凹陷蠡县斜坡全覆盖的3D地震资料和岩心、测井数据,结合碎屑锆石U-Pb定年技术,... 寻求盆外物源通量变化与盆内沉积体系的定量耦合响应仍然是源-汇系统研究的薄弱环节,也是断陷湖盆源-汇系统研究框架下的一个重要命题。基于渤海湾盆地饶阳凹陷蠡县斜坡全覆盖的3D地震资料和岩心、测井数据,结合碎屑锆石U-Pb定年技术,对研究区古近系沙(沙河街组)二段与沙一段开展物源体系定量化表征,并通过定量沉积构造解释和定量地震地貌测量,建立了浅水三角洲的定量化表征方法。研究显示,沙一段-沙二段沉积时期,古永定河分支被古大清河袭夺,造成蠡县斜坡A区特征锆石含量由37%下降至26%,对应的A区浅水三角洲面积由144 km2减小至38 km2,平均水下分流河道宽度由104 m减小至47 m;古唐河水系特征锆石含量由31%上升至39%,对应的B区浅水三角洲面积由71 km2增加至94 km2,平均水下分流河道宽度由77 m增加至88 m;古大沙河水系沉积物通量未观察到明显变化,对应的C区浅水三角洲面积由206 km2降低至185 km2,平均水下分流河道宽度由120 m减小至81 m。构造作用、气候变化及湖平面升降等异旋回作用影响范围较大,将会造成沉积体系的同步响应;而物源通量变化将影响特定沉积体系,是研究区浅水三角洲沉积响应的主要驱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地貌学 沉积构造 碎屑锆石定年 源-汇系统 浅水三角洲 蠡县斜坡 饶阳凹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西湖凹陷C油田花港组浅水三角洲储集层构型 被引量:4
14
作者 何贤科 娄敏 +3 位作者 蔡华 李炳颖 刘英辉 黄鑫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17-527,共11页
为了提高油藏描述精度,指导油气田中—后期剩余油调整挖潜,以西湖凹陷C油田花港组三段浅水三角洲储集层为例,利用岩心、粒度、测井和地震资料,开展储集层构型研究,建立浅水三角洲复合河道砂体的构型样式,并明确其空间演化规律。研究表明... 为了提高油藏描述精度,指导油气田中—后期剩余油调整挖潜,以西湖凹陷C油田花港组三段浅水三角洲储集层为例,利用岩心、粒度、测井和地震资料,开展储集层构型研究,建立浅水三角洲复合河道砂体的构型样式,并明确其空间演化规律。研究表明:H3c层为浅水三角洲上平原河道沉积,以垂向叠置厚层砂体为主;H3b层为浅水三角洲下平原河道沉积,发育侧向迁移型中—厚层砂体;H3a层为浅水三角洲前缘沉积,发育孤立型薄层砂体。中期基准面升降旋回控制垂向砂体的发育,随着湖平面的上升,研究区浅水三角洲呈退积序列,砂体由片状向孤立带状演变,储集层连通性逐渐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凹陷 花港组 浅水三角洲 分流河道 储集层构型 砂体 地震沉积学
下载PDF
东海西湖凹陷中新世中晚期断裂活动特征及中浅层勘探启示 被引量:1
15
作者 何新建 唐贤君 +2 位作者 蒋一鸣 龚瑞雪 朱虹浩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7-174,共8页
西湖凹陷中新世中晚期经历了强烈的挤压反转,发育了大量晚期活动断层。然而目前对中新世中晚期活动断裂类型、分布及性质的系统性认识不足,制约了浅部新层系油气勘探的进展。本文基于近年来西湖凹陷中西部地区三维连片地震解释成果,系... 西湖凹陷中新世中晚期经历了强烈的挤压反转,发育了大量晚期活动断层。然而目前对中新世中晚期活动断裂类型、分布及性质的系统性认识不足,制约了浅部新层系油气勘探的进展。本文基于近年来西湖凹陷中西部地区三维连片地震解释成果,系统分析了西湖凹陷中西部中新世中晚期活动断裂的类型、分布及其性质,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断裂活动对中浅层油气勘探的指示意义。结果表明,该时期断裂在中浅层具有集中成带发育特征,受刚性基底差异分布所引起的局部应力场影响,不同区带断裂样式及性质呈现出明显多样性。其中,中央反转背斜带主要发育压性通源断裂,同时背斜核部伴生张性、张扭性悬挂断裂;西部斜坡带北段高带以发育张性通源断裂为主,南段发育压性通源断裂;西次凹局部发育具弱走滑特征的悬挂断裂。基于以上认识,认为凹陷北段中浅层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中央反转背斜带北段在压性通源断裂发育背景下,通过深层超压驱动,并经由悬挂断裂“接力中转”,利于油气在中浅层聚集成藏;西部斜坡带北段在张性通源断裂侧向封堵能力有限的条件下,西缘海礁隆起区潜山及上覆层系具备富集油气的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体系 通源断裂 晚期成藏 中浅层 中新世中晚期 西湖凹陷
下载PDF
廊固凹陷浅层天然气成因类型及机制 被引量:10
16
作者 降栓奇 杨桂茹 +1 位作者 淡伟宁 王文英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5-8,共4页
廊固凹陷是一个晚期构造运动强烈 ,具有残留盆地性质的新生代沉积盆地。多年勘探证实 ,浅层天然气 (生物气 ,埋藏深度小于 2 0 0 0m)资源丰富 ,且发现了具一定规模的天然气藏。由于沙河阶组 (Es)气源岩沉积以后发生了强烈的构造运动 ,... 廊固凹陷是一个晚期构造运动强烈 ,具有残留盆地性质的新生代沉积盆地。多年勘探证实 ,浅层天然气 (生物气 ,埋藏深度小于 2 0 0 0m)资源丰富 ,且发现了具一定规模的天然气藏。由于沙河阶组 (Es)气源岩沉积以后发生了强烈的构造运动 ,使成岩早期形成的生物气难以保存下来。文章在对国内、外煤层气型生物气的地化分析数据和形成的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 ,与廊固凹陷地质条件和油气分布状况相对比 ,结合微生物模拟实验数据 ,提出廊固凹陷的浅层天然气类型为生物改造气和后期式生物气 ,并初步阐明了其形成机制。特别是后期式生物成因气形成机制 ,对具有类似地质条件地区的天然气勘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廊固凹陷 浅层气 成因 类型 生物气 机制
下载PDF
泌阳凹陷新庄地区浅层复杂断块群成像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永华 马义忠 +3 位作者 田小敏 赵雨睛 商建立 彭国力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8年第4期376-380,共5页
泌阳凹陷新庄地区构造破碎,小断块发育,储层埋藏浅(只有50~800 m),地震波纵、横向速度变化剧烈,常规的地震成像方法难以满足勘探开发的需要。针对这些特点,进行了叠前时间偏移和保护浅层反射信息的处理,包括叠前数据的基础处理,速度模... 泌阳凹陷新庄地区构造破碎,小断块发育,储层埋藏浅(只有50~800 m),地震波纵、横向速度变化剧烈,常规的地震成像方法难以满足勘探开发的需要。针对这些特点,进行了叠前时间偏移和保护浅层反射信息的处理,包括叠前数据的基础处理,速度模型的建立和偏移参数的确定三个重要环节。通过叠前去噪、高精度静校正、远偏移距拉伸处理、分偏移距能量均衡等得到了高品质的叠前数据体;通过偏移、速度分析,再偏移、再速度分析多次迭代,确定了最佳偏移速度;根据目的层倾角分布情况,选择最佳偏移孔径和偏移倾角参数,提高了成像精度。最终时间偏移成果剖面上断层清楚、信息丰富。通过综合解释,对泌阳凹陷新庄地区断裂特征取得了新的认识,发现了一批新圈闭,经钻探见到了良好的油气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阳凹陷 浅层复杂断块 叠前时间偏移 速度模型 偏移孔径 偏移倾角
下载PDF
二连盆地阿南凹陷浅层低熟油气勘探潜力 被引量:3
18
作者 董庸 马立桥 孙凤霞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10-614,633,共6页
基于沉积环境、烃源岩分布、浅层断裂构造等条件,初步探讨了阿南凹陷浅层低熟油气的勘探潜力,认为下白垩统腾格尔组一段上部和腾格尔组二段发育厚层低熟烃源岩,具备一定的生烃潜力;浅层断裂带可构成烃类垂向运移的优势通道;浅层大型背... 基于沉积环境、烃源岩分布、浅层断裂构造等条件,初步探讨了阿南凹陷浅层低熟油气的勘探潜力,认为下白垩统腾格尔组一段上部和腾格尔组二段发育厚层低熟烃源岩,具备一定的生烃潜力;浅层断裂带可构成烃类垂向运移的优势通道;浅层大型背斜是形成规模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建议开展针对浅层腾格尔组二段油气目的层系的勘探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熟油 烃源岩 浅层 阿南凹陷 二连盆地
下载PDF
玛湖凹陷斜坡区中浅层断裂特征及其控藏作用 被引量:30
19
作者 陈永波 程晓敢 +3 位作者 张寒 李春阳 马永平 王国栋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85-994,共10页
以地震和钻井资料为基础,开展玛湖凹陷斜坡区中浅层断裂发育特征、演化过程和形成机制以及断裂对中生界油气运聚成藏的控制作用等研究。研究认为,玛湖凹陷斜坡区中浅层发育两种类型的断层,即正断层和走滑断层,主要活动期为燕山期,平面... 以地震和钻井资料为基础,开展玛湖凹陷斜坡区中浅层断裂发育特征、演化过程和形成机制以及断裂对中生界油气运聚成藏的控制作用等研究。研究认为,玛湖凹陷斜坡区中浅层发育两种类型的断层,即正断层和走滑断层,主要活动期为燕山期,平面上分为4级断裂,分别是北西西向—近东西向的Ⅰ级走滑断裂,其形成和三叠纪末以来盆地西北缘断裂带的左行压扭有关;北东向—北北东向的Ⅱ级断裂,为分布在西北缘断裂带—斜坡区交界部的正断层,其形成和断裂带继承性鼻隆顶部拉张作用有关;北西西向Ⅲ级断裂为斜坡区低幅度凸起顶部拉张形成的正断层及差异压实有关;北东向的Ⅳ级断裂可能是低幅度凸起倾末端的拉张环境形成的横张正断层。断裂不但是油气垂向运移的通道,还具有控藏作用,玛湖凹陷斜坡区中浅层发育2种油气藏类型:断块油气藏和断层-岩性油气藏,圈闭面积大,勘探程度相对较低,勘探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玛湖凹陷斜坡区 中浅层 断裂 形成机制 鼻隆 低凸起 油气成藏
下载PDF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古近系阜宁组一段浅水三角洲和滩坝沉积模式 被引量:33
20
作者 纪友亮 卢欢 刘玉瑞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29-740,共12页
通过对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古近系阜宁组一段38口取心井的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识别出岩性、结构、构造标志,进一步分析了高邮凹陷阜一段的相标志和沉积展布特征。研究认为其具有浅水三角洲和滩坝相的沉积特征,其中浅水三角洲可进一步分为... 通过对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古近系阜宁组一段38口取心井的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识别出岩性、结构、构造标志,进一步分析了高邮凹陷阜一段的相标志和沉积展布特征。研究认为其具有浅水三角洲和滩坝相的沉积特征,其中浅水三角洲可进一步分为浅水三角洲平原和浅水三角洲前缘2个沉积亚相,前者包括分流河道、河口坝、天然堤3个沉积微相,后者包含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支流间湾、河口坝4个沉积微相。在湖平面频繁变化过程中,浅水三角洲的水下分流河道向湖泊轴心方向推进,形成多个叠置的朵叶体;而在浅水三角洲侧缘,由于湖浪和沿岸流的改造,形成多条沿湖岸线和浅水三角洲呈狭长带状展布的滩坝。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建立了湖平面频繁变化时期浅水三角洲和滩坝混合沉积的沉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盆地 高邮凹陷 阜宁组 浅水三角洲 滩坝 沉积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