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ismic Sediment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Shallow Sea Area,Gentle Slope Belt of Chengning Uplift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宪国 林承焰 张涛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4期471-479,共9页
Seismic sedimentology is a new frontier inter-discipline subject, and shows good prospect and potentiality in reservoir deposition research with seismic data and geophysics technologies. We made seismic sedimentology ... Seismic sedimentology is a new frontier inter-discipline subject, and shows good prospect and potentiality in reservoir deposition research with seismic data and geophysics technologies. We made seismic sedimentology research of shallow sea area, gentle slope belt of Chengning (埕宁) uplift, Bohalwan (渤海湾) basin. In shallow sea area with sparse well coverage, it was difficult to characterize the reservoir architecture with the traditional method based on wells. A new method to resolve the above problems is built: (1) information on plane and in section is inter-ealibrated with each other; (2) recognize the isochronic surfaces by frequency decomposition and interpret the depositional character with technology of stratal slicing; (3) make a comprehensive research with the stratal slice interpreta- tion and the dissection of well group. The depositional model of this area is built and used in the architecture analysis of area without wells. The architecture description reveals that the sedimentary character of pan-connection sand bodies in braided rivers is the reason for high water cut of the new horizontal wells.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mic sedimentology shallow sea area gentle slope belt of Chenguing uplift braided river ARCHITECTURE braided bar
原文传递
Distribu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Hazardous Geological Features in the Marine Coastal and Offshore Areas of Zhejiang Province, East China Sea
2
作者 QIU Jiandong LIU Jian +2 位作者 YUE Nana WANG Shuang MAI Duc Dong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6期1318-1324,共7页
Newly acquired high-resolution shallow seismic profiles(7069 km in length) in the coastal and offshore areas of Zhejiang Province, East China Sea, China, have revealed eight marine hazardous geological features: shall... Newly acquired high-resolution shallow seismic profiles(7069 km in length) in the coastal and offshore areas of Zhejiang Province, East China Sea, China, have revealed eight marine hazardous geological features: shallow gas, sand ridges, erosion ditches, scarps, irregular bedrock features, underwater shoals, buried paleo-channels, and submarine deltas. Based on the seismic profiles, we have constructed a marine geological map of these hazardous features. Shallow gas accumulations are common and occur mainly in two separate nearshore regions that cover 4613 and 3382 km^2 respectively. There are also scattered shallow gas accumulations in the offshore area, typically accompanied by paleo-channels that occur mainly in the middle of the study area. Sand ridges, erosion ditches, scarps, and irregular bedrock features are found mainly in the northeast of the study area in association with each other. In the southeastern part of the study area, the sand ridges have a linear form and trend NW–SE, representing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linear sand ridges in the East China Sea. The maximum slope gradient is 1?, which suggests that this area is prone to landslides. These hazardous marine geological features are important to marine and engineering activities in this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zardous MARINE GEOLOGICAL features shallow gas COASTAL and OFFSHORE areas East China sea
下载PDF
浅海区超长桩基阶梯式镂空环形冲击反循环钻机施工技术
3
作者 曹建新 李璘琳 《路基工程》 2024年第2期143-148,共6页
基于珠海市区至珠海机场城际轨道交通工程金海特大桥横跨西江断裂带弱风化花岗岩地层钻孔桩成孔技术,针对~#26~~#29墩共80根,直径3.00 m,孔深50.00~100.00 m,进行钻机选型、平台要求、配套设备、耗电量及成本分析对比研究,研制阶梯式镂... 基于珠海市区至珠海机场城际轨道交通工程金海特大桥横跨西江断裂带弱风化花岗岩地层钻孔桩成孔技术,针对~#26~~#29墩共80根,直径3.00 m,孔深50.00~100.00 m,进行钻机选型、平台要求、配套设备、耗电量及成本分析对比研究,研制阶梯式镂空环形冲击反循环钻机,优化钻头结构、钻机形式、排渣方式和钻渣分离沉渣箱等结构设备,钻机重量小、操作方便、成孔效率高且施工质量稳定,有效地解决了常规冲击钻在大直径、长桩基基础施工中,效率低且风险高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海区 复杂地质 大直径桩基 设备选型 超深成孔 安全性 经济性
下载PDF
新构造运动对渤海凸起区、斜坡—洼陷区浅层油气最终成藏的控制作用
4
作者 米立军 徐建永 +2 位作者 刘志峰 朱文奇 吴斌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105,共14页
浅层新近系馆陶组—明化镇组为渤海的主力含油气层系。新构造运动是渤海新生代晚期发生的对油气成藏影响最为深刻的构造事件,对浅层油气成藏的影响远大于深层,控制了渤海浅层油气最终成藏。研究表明,新构造运动导致的凹陷晚期快速生排... 浅层新近系馆陶组—明化镇组为渤海的主力含油气层系。新构造运动是渤海新生代晚期发生的对油气成藏影响最为深刻的构造事件,对浅层油气成藏的影响远大于深层,控制了渤海浅层油气最终成藏。研究表明,新构造运动导致的凹陷晚期快速生排烃、多种类型圈闭发育、油气运移活跃等,整体上调整、控制了浅层油气藏的定型和分布,但对不同构造带浅层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存在差异。根据构造位置和油气成藏特点,可将渤海浅层油气藏归为两大类:凸起区浅层油气藏、斜坡—洼陷区浅层油气藏。通过系统分析两类构造带浅层油气的成藏特点,明确新构造运动对两类构造带油气最终成藏的控制作用与富集模式差异,并构建了相应成藏模式。凸起区的浅层具有“晚期油源断层+浅层稳定储盖组合”的“台阶”型油气成藏模式;斜坡—洼陷区的浅层具有“洼中隆+晚期断层”“深层运移脊+晚期断层”两种“倒漏斗”型油气成藏模式。渤海浅层已进入了以岩性油气藏为主的勘探阶段,应加强新构造运动控制下的“晚期运移断层+岩性圈闭”组合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构造运动 渤海 浅层油气藏 凸起区 斜坡—洼陷区 成藏模式 “倒漏斗”型
下载PDF
Braid-Delta Deposits from a Broad Shallow-Marine Setting: the Middle Member of the Kalpingtag Formation in the Central Tarim Basin 被引量:1
5
作者 JIANG Yiming ZHANG Jinliang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08年第2期145-153,共9页
During the early Silurian, a transgressive and vast shallow sea with flat sea-floor covered the central Tarim Basin (the Tazhong area). The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of the middle member of the Kalpingtag Formation is ... During the early Silurian, a transgressive and vast shallow sea with flat sea-floor covered the central Tarim Basin (the Tazhong area). The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of the middle member of the Kalpingtag Formation is controversial. In order to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prediction of reservoir sand, the sedimentary facies are recognized according to abundant core observations and de- scriptions combined with well-log analysis, isograms, seismic interpretations and regional sedimentary background. The middle member of the Kalpingtag Formation, which shows a retrograding sequence, is interpreted as braid-delta deposits influenced by mi- nor tidal reworking. The sources of clasts are from the southern uplift. The subaqueous braid-delta deposits in the study area have some characteristic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common deltas that generally deposit in marginal seas. Four facies grouped to a delta front association are recognized, ranging from distributary-channel (Facies A), front bar (Facies B), sand sheet (Facies C) and inter- distributary bay (Facies D). The distributary channels construct the sandbody framework of the delta front. Front bar deposits, which are fine-grained with low depositional dips, display a near-continuous sand strip around the entire periphery of the delta. Sand sheet deposits are mainly found in front of Facies B, gradationally contacting with the prodelta. The interdistributary bay is essentially the uppermost unit capping the channel sequence and generally made up of laminated and massive mudstones. The delta front deposits display extensive sheet-like bodies contrast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 wedge shapes of common subaqueous delta bodies. The bi- modal cross-stratification and mud drapes in the fine- to medium-grained sandstone in the distal area are inferred to reflect high-energy tidal proce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留纪 浅海 三角洲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基于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水深反演有效性评估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燕茹 张利勇 +2 位作者 刘文 张凯 王鑫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6-146,共11页
卫星遥感反演水深(Satellite Derived Bathymetry,SDB)是获取浅海水深信息的有效手段。然而,其有效范围只限于光学浅水区域,在深水区域呈现“伪浅海”的失真现象。因此,如何准确识别SDB数据的有效范围对其广泛应用至关重要。本文基于高... 卫星遥感反演水深(Satellite Derived Bathymetry,SDB)是获取浅海水深信息的有效手段。然而,其有效范围只限于光学浅水区域,在深水区域呈现“伪浅海”的失真现象。因此,如何准确识别SDB数据的有效范围对其广泛应用至关重要。本文基于高空间分辨率多光谱卫星影像,在深入分析深/浅水辐射亮度统计分布特征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数据驱动的水深反演有效性评价方法。该方法以卫星影像辐亮度信息的局域标准差作为特征,基于K-S检验方法对光学深水区域统计特征进行模型优选,并使用假设检验方法对深水无效区域对应的SDB进行识别。甘泉岛水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通过统计分布划分光学浅水与深水区域边界,可以有效识别光学深水区域产生的无效水深反演数据。在剔除无效区域数据后,光学浅水有效区域内水深反演平均绝对误差(MAE)为1.01,均方根误差(RMSE)为1.52。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准确识别SDB结果的有效区域,进而为浅海地形解译提供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深反演 数据有效性 伪浅海 光学浅水区域
下载PDF
浅海风-浪-流-海床耦合场非定常时空演化规律及评价指标
7
作者 陈静 柯世堂 +3 位作者 李文杰 朱庭瑞 员亦雯 任贺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66-679,共14页
浅海地区海床地貌与波浪场、海流场和风场之间存在很强的实时耦合作用,现有分析模型无法直接考虑海床的影响因素,更难以解释典型海床地貌与海浪、剪切流和梯度风耦合场的非定常演化机理.基于STAR-CCM+平台二次开发,构建了海底平原、海... 浅海地区海床地貌与波浪场、海流场和风场之间存在很强的实时耦合作用,现有分析模型无法直接考虑海床的影响因素,更难以解释典型海床地貌与海浪、剪切流和梯度风耦合场的非定常演化机理.基于STAR-CCM+平台二次开发,构建了海底平原、海底斜坡、海槽和平坦地貌4种典型海床地貌条件下的浅海风-浪-流数值水池;提出多层质点速度耦合方法并建立了多层风-浪-流耦合模型,在初始时刻即实现了风-浪-流场解耦,对比分析了各海床地貌下波浪场、海流场和风场的时空演化规律;引入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典型海床地貌下风-浪-流非定常效应进行评价,建立风-浪-流-海床耦合场全生命周期非定常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多层风-浪-流耦合模型能更真实反映垂向风速和流速分布不均匀对波浪场的影响;海床地貌会导致波浪场在演变过程呈多阶段时程分布,其中平坦地貌、海底斜坡和海槽工况共分为波面激增、衰减和稳定阶段,海底平原工况分为外破波、内破波和爬坡阶段;海流场在演变过程呈多段式空间分布,海床导致海流场形成多涡积聚或多涡共存的现象;风-浪-流-海床耦合演化对风剖面指数产生放大作用,海床床面高度与风剖面系数成正比关系;平坦地貌、海底平原、海底斜坡和海槽的演化终期非定常评价指标分别为0.268、4.612、0.672和0.9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海地区 风-浪-流-海床耦合场 风-浪-流场解耦 非定常演化规律 评价指标
下载PDF
浅水三角洲基本特征、形成条件及沉积模式:以渤海新近系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建平 刘子玉 +1 位作者 陈莹 韩雅坤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40-1353,共14页
渤海海域新近系浅水三角洲是渤海重要的勘探开发储层类型,沉积于湖盆浪基面以上的滨浅湖中,以分流河道砂岩和水下分流河道砂岩为骨架砂体,前缘席状砂分布广泛,前三角洲沉积以浅湖相为主,垂向沉积层序不连续,不具有典型的吉尔伯特型三层... 渤海海域新近系浅水三角洲是渤海重要的勘探开发储层类型,沉积于湖盆浪基面以上的滨浅湖中,以分流河道砂岩和水下分流河道砂岩为骨架砂体,前缘席状砂分布广泛,前三角洲沉积以浅湖相为主,垂向沉积层序不连续,不具有典型的吉尔伯特型三层式沉积结构为显著特征。浅水三角洲形成于稳定的坳陷湖盆环境,沉积物供给相对平衡的半干旱—半湿润的气候环境下。依据河口分流作用演化的不同,水体极浅时,三角洲进积易形成分流河道向湖泊的长驱直入,形成枝状的分流河道型浅水三角洲,分流河道和天然堤极为发育;水体相对较深时,分流河道会在河道分支处堆积河口坝或分流沙坝,并由水下分流河道砂体连接形成朵状前缘砂体,分流砂坝极为发育,河口坝外缘的席状化沉积物,包括天然堤、决口扇、溢岸不连续砂等都可成为连通储层。在连片的分流砂坝型三角洲,砂体连通性好、分布面积较大,多形成构造油气藏,包括断层油气藏和背斜油气藏;分流河道型三角洲由于砂体多孤立状,分布面积小、连通性差,易于发育岩性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三角洲 渤海海域 新近系 分流砂坝型砂岩 分支河道型砂岩
下载PDF
东非大陆边缘穆伦达瓦盆地成藏模式及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9
作者 臧晓琳 逄建东 +2 位作者 王震 朱泽栋 孔为 《中外能源》 CAS 2023年第10期37-44,共8页
穆伦达瓦盆地历经一个世纪的油气勘探,除发现两个非常规油田外,还获得了6个常规油气田发现,但都不具有商业开采价值。盆地是否具备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条件,是投资者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在盆地演化、油气成藏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借鉴海域... 穆伦达瓦盆地历经一个世纪的油气勘探,除发现两个非常规油田外,还获得了6个常规油气田发现,但都不具有商业开采价值。盆地是否具备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条件,是投资者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在盆地演化、油气成藏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借鉴海域油气勘探的经验,建立穆伦达瓦盆地油气成藏模式。认识到穆伦达瓦盆地东部Sakamena次盆Karoo裂谷期烃源岩较为证实,且发育优质砂岩储层,已经发现的断裂背斜、断裂鼻状构造、断块等构造圈闭是盆地以往油气勘探的主要层系,以Bemolanga油砂、Tsimiroro重油为代表。其次盆地中部浅海陆架区上白垩统砂岩也发现两个常规油气田,但是产量低,不具有商业开发价值。而海域除了发育构造圈闭外,最重要的圈闭类型就是重力流相关的深切谷复合体、深水扇叶状复合体岩性圈闭,这将是今后盆地商业性油气勘探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伦达瓦盆地 成藏模式 Karoo裂谷 浅海陆架区 重力流 深水扇
下载PDF
渤海浅水水下生产系统开发模式及国产化装备研制现状 被引量:1
10
作者 米立军 安维峥 +3 位作者 陈宏举 韩云峰 孙钦 侯广信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7-146,共10页
中国渤海海域油气资源储量丰富,但部分处于受限区,传统导管架平台开发模式无法适用。基于此,创新性提出了采用浅水水下生产系统开发模式盘活受限区油气储量。针对渤海特殊环境条件,分析了浅水水下生产系统较深水的差异及技术难点;基于... 中国渤海海域油气资源储量丰富,但部分处于受限区,传统导管架平台开发模式无法适用。基于此,创新性提出了采用浅水水下生产系统开发模式盘活受限区油气储量。针对渤海特殊环境条件,分析了浅水水下生产系统较深水的差异及技术难点;基于渤海军事受限区和通航受限区的环境特点,分别提出了“泥面以上水下生产系统+保护装置+警示浮标”及“泥面以下钢圆筒水下生产系统”两种浅水水下生产系统开发模式,详细阐述了其所涉及的紧凑型设计与集成、水下异地控制、水下冗余通信、水下全防护设计以及基于潜水员模式的水下安装等关键技术;总结了浅水水下生产系统关键装备国产化研制现状及其技术特征;从促进浅水水下生产系统发展的角度,对浅水水下生产系统总体布局及国产化装备研制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域 受限区 浅水水下生产系统 开发模式 钢圆筒 紧凑型设计 国产化装备 研制现状
下载PDF
浅水水下控制系统集约化设计
11
作者 孙钦 安维峥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8-173,共6页
针对水下控制系统在渤海海域浅水区应用所面临的水深较浅空间受限、外部干扰因素多、可靠性差及经济效益低等问题,通过系统研究提出了一种集约化、高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维护性的浅水水下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以水下管汇为控制中心,采用... 针对水下控制系统在渤海海域浅水区应用所面临的水深较浅空间受限、外部干扰因素多、可靠性差及经济效益低等问题,通过系统研究提出了一种集约化、高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维护性的浅水水下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以水下管汇为控制中心,采用1套水下控制模块(SCM)控制2棵水下采油树的1控2模式,简化了水下结构物的尺寸和数量,实现了集约化设计并降低了成本;开展了水下控制模块对接盘和通信组网设计,保障了1控2模式的可行性;基于SCM冗余技术,提出了水下电子模块(SEM)交叉冗余及光纤通信叠加电力载波的双网通信设计方案,开发了控制系统故障诊断和预警模块,提高了浅水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维护性。研究成果已在锦州31-1气田开发中成功投运,对中国海域浅水受限区油气田开发中水下控制系统的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域 浅水水下控制系统 水下控制模块 浅水水下通信 水下双网通信 故障诊断和预测
下载PDF
渤海通航区海床下防护系统设计方案及关键技术
12
作者 尹汉军 沈晓鹏 +3 位作者 李书兆 陈邦敏 李伟 朱春丽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7-153,共7页
考虑通航和水下设备安全,海床下浅水水下生产系统开发模式是通航区油气资源开发的唯一有效途径,而海床下防护系统是该类水下生产系统正常工作的基本保障。以渤海通航区某油田水下开发方案为例,针对湿式和干式、基槽开挖和钢圆筒支护、... 考虑通航和水下设备安全,海床下浅水水下生产系统开发模式是通航区油气资源开发的唯一有效途径,而海床下防护系统是该类水下生产系统正常工作的基本保障。以渤海通航区某油田水下开发方案为例,针对湿式和干式、基槽开挖和钢圆筒支护、多井口和单井口等多种防护系统方案开展研究,综合技术可行性、经济性及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等,提出了一体化钢圆筒湿式防护系统方案,并对方案所涉的岩土设计、钢圆筒结构设计、槽口密封、安全预警、设备安装等核心技术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钢圆筒结构可振沉至设计深度且具备一定安全储备,基坑稳定性亦满足规范要求;考虑钻井船插桩产生的挤土力和抛锚荷载,所设计的钢圆筒筒体和顶盖结构均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钢性补板结构+橡胶密封的槽口密封方案,可有效避免钢圆筒外部海床土体进入钢圆筒内部,满足工程密封需求;所研发的安全预警系统,可实现监测数据的实时采集及整理。此外,提出了一体化钢圆筒水下防护系统安装方案,解决了钢圆筒振沉和水下生产系统电液飞线的连接等难题。海床下水下防护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和关键技术的提出与形成,为渤海通航区油气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通航区 浅水水下生产系统 海床下 水下防护系统 大直径钢圆筒
下载PDF
一种高精度初至波二次定位新方法——搜索法 被引量:20
13
作者 倪成洲 全海燕 +1 位作者 陈刚 牛宏轩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1-133,157+121+246,共6页
目前,检波点的二次定位成果已成为衡量滩浅海地区地震勘探数据采集质量的重要指标。通常检波点的二次定位方法分为声纳系统定位和初至波定位两种。传统的初至波定位法——"圆圆相交定位方法"要获得较高的定位精度,就必须在算... 目前,检波点的二次定位成果已成为衡量滩浅海地区地震勘探数据采集质量的重要指标。通常检波点的二次定位方法分为声纳系统定位和初至波定位两种。传统的初至波定位法——"圆圆相交定位方法"要获得较高的定位精度,就必须在算法的实现过程中充分考虑由于圆的位置关系而产生的定位误差而且必须对要参加圆圆相交运算的圆进行精细的筛选,这一方面大大降低了运行效率,另一方面由于算法缺陷而产生的定位误差不能完全消除,影响了二次定位的定位精度。文中围绕如何提高初至波二次定位的精度和数据处理速度,提出了"搜索法"初至波二次定位方法,该方法的实现思路是:在检波点的一次定位点附近区域的网络中找到初至拉平效果最好的网格节点,这个点就是要求取的检波点的二次定位点。文中对"搜索法"的定位精度和运算效率进行了理论测试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搜索法"具有很好的各向同性效果,定位结果与声纳定位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运算速度提高了5倍,定位精度也有较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浅海地区 地震勘探采集 检波点 初至波 声纳 线性动校正
下载PDF
大港滩海地区地震沉积学研究 被引量:28
14
作者 张宪国 林承焰 +1 位作者 张涛 刘卫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0-46,共7页
在井点少、井网不规则的滩海地区,基于井资料的研究方法对储集层研究精度低,难以满足油藏开发研究的需要。在大港埕海油田Ⅰ区开展地震沉积学研究,通过纵向与平面信息相互约束和标定,实现对辫状河心滩单砂层内部结构的细致刻画。对地震... 在井点少、井网不规则的滩海地区,基于井资料的研究方法对储集层研究精度低,难以满足油藏开发研究的需要。在大港埕海油田Ⅰ区开展地震沉积学研究,通过纵向与平面信息相互约束和标定,实现对辫状河心滩单砂层内部结构的细致刻画。对地震资料进行相位转换和地层切片处理,利用切片上的振幅特征对研究区心滩砂体平面分布进行解释,并通过不同深度的地层切片特征研究心滩演化过程。研究发现,研究区馆I1-1小层上部心滩单砂层可以划分为3次洪水期形成的心滩沉积。通过直井和水平井组的解剖研究,验证了地层切片揭示的沉积特征及演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沉积模式,对指导研究区水平井开发和无井区储集层沉积特征精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海 地震沉积学 心滩 内部结构 地层切片 沉积演化 辫状河 水平井
下载PDF
浅海区C-Boom型浅地层剖面地层畸变及校正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方旗 亓发庆 +2 位作者 姚菁 高小惠 赵洪鹏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7-53,共7页
浅地层剖面测量是海洋工程勘察、灾害地质调查和大陆架海洋地质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资料解译的准确程度将对地质调查和研究成果的可靠性造成直接影响。由于C-Boom型浅地层剖面仪的发射换能器与水听器是分开安置的,当调查区域的水深过浅... 浅地层剖面测量是海洋工程勘察、灾害地质调查和大陆架海洋地质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资料解译的准确程度将对地质调查和研究成果的可靠性造成直接影响。由于C-Boom型浅地层剖面仪的发射换能器与水听器是分开安置的,当调查区域的水深过浅时,将其近似为自激自收的单道地震系统会导致地层的畸变,水深越浅地层畸变率越大。根据浅地层剖面仪的基本原理,推导出了C-Boom型浅地层剖面仪地层畸变率的计算公式及地层畸变校正公式,为用C-View软件更准确地解译此类浅地层剖面资料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海区 浅地层剖面 畸变率 地层畸变校正
下载PDF
黄骅坳陷滩海地区低渗透储层分类方法研究——以埕海油田二区沙河街组二段为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宪国 张涛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10期51-55,6,共5页
黄骅坳陷滩海地区井点稀疏,井网不规则,以常规测井资料为主,急需基于常规测井资料的低渗透储层分类评价方法。以黄骅坳陷埕海油田沙二段低渗透储层为例,综合岩心、测井及试油资料,建立了基于统计分析的测井储层分类方法与误差逆传播神... 黄骅坳陷滩海地区井点稀疏,井网不规则,以常规测井资料为主,急需基于常规测井资料的低渗透储层分类评价方法。以黄骅坳陷埕海油田沙二段低渗透储层为例,综合岩心、测井及试油资料,建立了基于统计分析的测井储层分类方法与误差逆传播神经网络判别方法相结合的低渗透储层测井分类评价方法。首先利用取心段岩心和测井资料,建立低渗透储层岩性测井识别标准;在此基础上,结合试油资料,建立储层分类的岩性-物性标准;针对非取心段低渗透储层岩性、物性复杂和常规测井识别难的问题,建立了用于储层分类的误差逆传播神经网络;利用取心段储层分类结果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进而实现沙二段低渗透储层的分类评价,解决了非取心段低渗透储层分类评价难题。对寻找相对优质储层、实现油藏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坳陷 滩海地区 低渗透储层 储层分类 误差逆传播神经网络
下载PDF
胜利浅海地区低渗透油层保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高喜龙 武群虎 +2 位作者 余卫卫 刘少斌 杨启浩 《海洋石油》 CAS 2015年第4期58-62,共5页
针对胜利浅海地区埕岛东部斜坡带东营组低渗透油层,从储层及流体特征分析入手,通过实验分析评价了研究区内储层敏感性,总结了低渗透储层在钻井过程中潜在损害因素,在此基础上优化了钻井完井液体系,研制了优质无污染海水钻井液体系。结... 针对胜利浅海地区埕岛东部斜坡带东营组低渗透油层,从储层及流体特征分析入手,通过实验分析评价了研究区内储层敏感性,总结了低渗透储层在钻井过程中潜在损害因素,在此基础上优化了钻井完井液体系,研制了优质无污染海水钻井液体系。结合该钻井液体系与目前使用的其它钻井液体系进行基本性能对比情况、抗污染性能评价以及动态滤失效果分析,该钻井液体系油层保护效果较好,岩心渗透率恢复率超过90%。现场推广应用19口井,有6口井进行过测试,其中表皮系数均小于零的完善井5口,轻微损害井1口,测试井的完善率达83.3%,表明应用该钻井液体系取得了良好的保护油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海地区 低渗透 油层保护 海水钻井液体系
下载PDF
东沙海域浅层沉积物硫化物分布特征及其与天然气水合物的关系 被引量:34
18
作者 刘坚 陆红锋 +2 位作者 廖志良 陈道华 程思海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8-262,共5页
对南海东沙海域浅层沉积物中硫化物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硫化物的含量与沉积物顶空气甲烷含量有密切的关系,在存在顶空气甲烷高异常的沉积物岩心中,沉积物中硫化物含量明显高于无甲烷异常的沉积物岩心,且随层位深度的增加... 对南海东沙海域浅层沉积物中硫化物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硫化物的含量与沉积物顶空气甲烷含量有密切的关系,在存在顶空气甲烷高异常的沉积物岩心中,沉积物中硫化物含量明显高于无甲烷异常的沉积物岩心,且随层位深度的增加,其含量明显增大,存在显著的变化梯度带。碎屑矿物鉴定结果表明,沉积物中硫化物主要以黄铁矿的形式存在。浅层沉积物中高含量的硫化物与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形成的甲烷流有直接的关系,反映了下部沉积物中可能存在天然气水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沙海域 浅层沉积物 硫化物 天然气水合物
下载PDF
工程物探方法在浅海域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9
作者 陈国祥 贾学天 陈哲 《江苏地质》 2004年第3期145-148,共4页
通过对浅层地震、浅地层剖面、旁侧声纳、海磁等近几年应用较广的物探方法及其工程实例介绍 ,指出物探方法在浅海域地质调查中的优点及不足。
关键词 工程实例 物探方法 浅海域 地质调查 江苏
下载PDF
表面多次波衰减技术在渤海海峡应用效果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运宝 赵铁虎 +3 位作者 潘军 梅赛 冯京 秦轲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9-184,共6页
浅水地震勘探对于了解近海底地质构造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被广泛用于油气开发、近岸工程等领域。表面多次波的存在干扰了有效波信息,影响了资料品质,造成解释假象,如何有效地压制多次波,已成为浅水地震勘探中的关键问题。表面多次波衰... 浅水地震勘探对于了解近海底地质构造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被广泛用于油气开发、近岸工程等领域。表面多次波的存在干扰了有效波信息,影响了资料品质,造成解释假象,如何有效地压制多次波,已成为浅水地震勘探中的关键问题。表面多次波衰减方法(SRME)是一种去除海面相关多次波效果较好的技术方法,但是,一般认为SRME技术并不适合于浅水区域。分析了SRME去除多次波的基本原理,并将其应用于海洋高分辨率浅水区域多次波的去除。实际处理效果表明,使用SRME技术处理后的叠加剖面多次波去除效果明显,剖面基底清楚,断面清晰。通过对SRME技术应用于浅水区域的探讨,证实了SRME技术在海洋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浅水区域应用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区 多次波 多道地震 渤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