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14) CHRONOLOGY OF CONTINENTAL SHELF OF EAST CHINA SEA AND EUSTATIC MOVEMENT SINCE LATE PLEISTOCENE
1
作者 沈承德 周明富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81年第7期633-638,共6页
Radiocarbon chronological studies on loose sediments from continental shelf can throw much light to the evolution of continental shelves, sea-land alternative changes and climatic fluctuations. In the present paper a ... Radiocarbon chronological studies on loose sediments from continental shelf can throw much light to the evolution of continental shelves, sea-land alternative changes and climatic fluctuations. In the present paper a preliminary C14 chronological investigation on marine carbonate sediments has been made, based upon the radiocarbon datings of 32 sediment samples from the continental shelf of the East China Sea. Together with the available C14 data on marine strata in the East Plain of China, a general picture of the evolution history of the continental shelf of the East China Sea during th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inental carbonate STRATA shelf climatic picture terrestrial facies preliminary abundant
原文传递
宣龙坳陷新元古界下马岭组沉积相特征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罗顺社 吕奇奇 +1 位作者 尚飞 李琳静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6-29,共4页
河北省怀来县赵家山地区新元古界青白口系下马岭组为一套碎屑岩沉积,主体岩性为灰绿色—灰黑色页岩及灰色含铁粉—细砂岩,该组地球化学特征明显,其值随沉积相带发生明显的规律变化;通过对该地区野外仔细观察、测量,结合室内薄片资料和... 河北省怀来县赵家山地区新元古界青白口系下马岭组为一套碎屑岩沉积,主体岩性为灰绿色—灰黑色页岩及灰色含铁粉—细砂岩,该组地球化学特征明显,其值随沉积相带发生明显的规律变化;通过对该地区野外仔细观察、测量,结合室内薄片资料和地球化学分析,认为该地区下马岭组可划分为滨岸和浅海陆棚2个相带及近滨、过渡带以及滨外陆棚3种亚相。并总结出该地区的下马岭组的沉积相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滨岸相 浅海陆棚相 下马岭组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HZ25-3-2井珠江组沉积相特征 被引量:9
3
作者 李潇雨 郑荣才 +2 位作者 魏钦廉 王峻 耿威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1-258,共8页
以岩心描述、岩石学特征和剖面结构分析为依据,以HZ25-3-2井为代表,详细研究了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新近系中新统珠江组砂岩储层的沉积相类型,从中划分出海相河控三角州和陆棚两种沉积体系,探讨了此两种沉积体系的基本特征,识别出连续进... 以岩心描述、岩石学特征和剖面结构分析为依据,以HZ25-3-2井为代表,详细研究了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新近系中新统珠江组砂岩储层的沉积相类型,从中划分出海相河控三角州和陆棚两种沉积体系,探讨了此两种沉积体系的基本特征,识别出连续进积型、连续退积型和加积型三角洲沉积演化序列和陆棚沉积演化序列。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珠江组海相河控三角洲沉积模式,提出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河口坝微相以及前缘席状砂微相是砂岩储层分布和发育的最有利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州凹陷 新近系珠江组 河控三角洲 陆棚 相模式 储层沉积学
下载PDF
河北宽城北杖子地区下马岭组沉积相特征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丽云 罗顺社 +1 位作者 张敏 门福信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09年第3期30-32,35,共4页
河北宽城北杖子地区新元古界青白口系下马岭组为一套碎屑岩沉积,主体岩性为深色页岩,氧化物的含量及组合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指示了沉积环境的变化。通过对氧化物的含量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其值随沉积相区带的变化呈明显的变化规律;... 河北宽城北杖子地区新元古界青白口系下马岭组为一套碎屑岩沉积,主体岩性为深色页岩,氧化物的含量及组合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指示了沉积环境的变化。通过对氧化物的含量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其值随沉积相区带的变化呈明显的变化规律;通过对该地区下马岭组野外实测资料,室内地球化学化验分析资料进行研究分析,认为该地区下马岭组沉积相为无障壁型海岸相和浅海陆棚相,可进一步划分为滨岸亚相和滨外陆棚两个亚相及前滨带、近滨带和陆棚泥三个微相类型,并总结了下马岭组的沉积相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城北杖子 下马岭组 沉积相 滨岸相 陆棚相
下载PDF
南海北部大陆架现代礁源碳酸盐与陆源碎屑的混合沉积作用 被引量:69
5
作者 王国忠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47-54,共8页
在南海北部大陆架陆源碎屑沉积占优势的背景上 ,珊瑚岸礁和堡礁周围广泛发育着礁源碳酸盐和陆源碎屑组成的混合沉积。它们以砂屑、砂砾屑结构为主并含有生物格架结构。形成混合沉积的条件是具备碳酸盐和硅质碎屑两类物源、活跃的水动力... 在南海北部大陆架陆源碎屑沉积占优势的背景上 ,珊瑚岸礁和堡礁周围广泛发育着礁源碳酸盐和陆源碎屑组成的混合沉积。它们以砂屑、砂砾屑结构为主并含有生物格架结构。形成混合沉积的条件是具备碳酸盐和硅质碎屑两类物源、活跃的水动力和干湿交替的气候 ,此外 ,海平面的相对波动也会造成积极的影响。混合沉积方式有随机式、相变式和随机—相变式 3种。混合沉积体通常是多种混合方式交替、叠加而成的沉积复合体。礁源与陆源混合沉积相模式是从岸礁—堡礁相模式基础上发展而来 ,根据其沉积相和沉积结构特征可以分为 5种混合沉积 :①礁基混积岩和礁格架混积岩 ;②礁坪砂砾屑混积岩 ;③礁后海滩—沙堤砾砂屑混合沉积 ;④礁后湖砂屑混合沉积 ;⑤礁前 (礁翼 )浅海砂屑混合沉积。礁源与陆源混合沉积的鉴别标志是珊瑚骨屑和岩屑各占 10 %~ 50 % ,其它生物碎屑不计。南海大陆架是一个典型的现代混合沉积实例 ,该研究结果可为全面研究现代南海沉积学和比较沉积学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北部大陆架 混合沉积作用 混合沉积 沉积相模式
下载PDF
湘东南—赣西地区加里东期沉积演化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聪 陈世悦 +5 位作者 张鹏飞 冯建松 王倩 李旭 史英 左虎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67-1174,共8页
通过对研究区加里东期沉积物的野外地质调查、剖面横向对比和岩相古地理编图,发现研究区加里东期主要发育五种沉积相类型,分别为碳酸盐岩陆棚相、碎屑岩—碳酸盐岩混积陆棚相、冰海相、欠补偿型硅质岩—页岩盆地相和补偿型浊积岩盆地相... 通过对研究区加里东期沉积物的野外地质调查、剖面横向对比和岩相古地理编图,发现研究区加里东期主要发育五种沉积相类型,分别为碳酸盐岩陆棚相、碎屑岩—碳酸盐岩混积陆棚相、冰海相、欠补偿型硅质岩—页岩盆地相和补偿型浊积岩盆地相。剖面横向对比显示,研究区加里东期沉积物由西向东为连续相变沉积,横向上各种沉积相指状交叉、相互过渡;岩相古地理研究表明,加里东期湘东南—赣西地区主要发育硅质岩—页岩盆地相和浊积岩盆地相两大相带,从南华纪—奥陶纪时期两大相带的发育规模略有差异,在两大相带的结合部往往发育两种沉积相的交叉过渡带。笔者认为该区沉积相的过渡性质对探讨华南洋加里东期属性的问题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东南—赣西 混积陆棚相 冰海相 浊积盆地 加里东期
下载PDF
济阳坳陷晚古生代岩相古地理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明娟 郑和荣 张海清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06年第5期6-9,共4页
通过对本区30多口井系统性沉积相研究认为,济阳坳陷晚古生代自下而上为海相、海陆过渡相和陆相沉积,划分了5种沉积体系:障壁-泻湖-潮坪体系、碳酸盐岩陆棚体系、三角洲体系、泥炭沼泽体系和河流体系。根据岩石类型、颜色、自生矿物、生... 通过对本区30多口井系统性沉积相研究认为,济阳坳陷晚古生代自下而上为海相、海陆过渡相和陆相沉积,划分了5种沉积体系:障壁-泻湖-潮坪体系、碳酸盐岩陆棚体系、三角洲体系、泥炭沼泽体系和河流体系。根据岩石类型、颜色、自生矿物、生物化石等特征,进一步将上古生界沉积体系划分为7种沉积相和12种沉积亚相。利用层序地层学方法分层序研究了济阳坳陷晚古生代地震相、沉积相和古地理特征,为评价晚古生代的生、储、盖条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沉积相 地震相 陆棚 古地理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考库亚泥盆系沉积相 被引量:2
8
作者 高振中 罗顺社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9,共9页
考库亚泥盆系剖面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出露中泥盆统阿尔塔西群上部和上泥盆统全部,总厚797.8m。该地泥盆系自下而上可划分为浪控陆棚相、前三角洲亚相、浪控三角洲前缘亚相、海岸过渡带亚相和扇三角洲陆上平原亚相5个主要相段,显示出... 考库亚泥盆系剖面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出露中泥盆统阿尔塔西群上部和上泥盆统全部,总厚797.8m。该地泥盆系自下而上可划分为浪控陆棚相、前三角洲亚相、浪控三角洲前缘亚相、海岸过渡带亚相和扇三角洲陆上平原亚相5个主要相段,显示出清楚的向上变粗层序。文中论述了一个由浪控陆棚到扇三角洲水上平原的完整的推进层序,分析了不同沉积环境的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并对古地理格局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 泥盆纪 沉积相
下载PDF
滇西保山——施甸地区泥盆系沉积特征及沉积盆地性质 被引量:2
9
作者 纪相田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3期24-32,T000,共10页
滇西保山—施甸地区泥盆系沉积相类型包括碳酸盐台地相、陆棚相反盆地相。其中碳酸盐台地相可划分为台地边缘生物礁、台地边缘浅滩、台缘斜坡及开阔台地相和礁后泻湖-潮坪等亚相。根据其沉积特征及陆源碎屑岩化学成分的判别分析结果,泥... 滇西保山—施甸地区泥盆系沉积相类型包括碳酸盐台地相、陆棚相反盆地相。其中碳酸盐台地相可划分为台地边缘生物礁、台地边缘浅滩、台缘斜坡及开阔台地相和礁后泻湖-潮坪等亚相。根据其沉积特征及陆源碎屑岩化学成分的判别分析结果,泥盆纪时该区沉积盆地的大地构造性质属早期的被动大陆边缘或裂陷带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盆纪 沉积 沉积盆地 滇西
下载PDF
三叠盆地奥陶系Hamra组沉积相分析
10
作者 王宇 李舒曼 +2 位作者 张远 汤睿 刘武波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 CAS 2013年第7期24-26,161,共3页
三叠盆地是阿尔及利亚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位于非洲中北部。主要研究的储层为奥陶系Hamra组,依据对研究工区内取心井资料的查看和研究,发现Hamra组主要由一套灰白色细砂-粉砂岩且局部夹黑色泥岩组成,并根据各个沉积相标志将Hamra组沉... 三叠盆地是阿尔及利亚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位于非洲中北部。主要研究的储层为奥陶系Hamra组,依据对研究工区内取心井资料的查看和研究,发现Hamra组主要由一套灰白色细砂-粉砂岩且局部夹黑色泥岩组成,并根据各个沉积相标志将Hamra组沉积环境判定为滨岸相沉积和浅海陆棚相,并进一步划分出4个沉积亚相。研究工区Hamra组滨海相在平面上呈现NW-SE方向展布,砂体连续性比较好,有利于发育较好的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叠盆地 奥陶系 Hamra组 滨岸相 浅海陆棚相 沉积相特征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上二叠统海陆过渡相和深水陆棚相页岩气的勘探潜力 被引量:36
11
作者 赵培荣 高波 +1 位作者 郭战峰 魏志红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5-344,共10页
四川盆地上二叠统发育海陆过渡相和深水陆棚相两种类型富有机质页岩,其中海陆过渡相含煤页岩层系主要分布于成都-南充-广安-石柱-涪陵一线以南的龙潭组,页岩单层厚度薄,但累计厚度大,干酪根类型以Ⅲ型为主,现今处于高-过成熟阶段;页岩... 四川盆地上二叠统发育海陆过渡相和深水陆棚相两种类型富有机质页岩,其中海陆过渡相含煤页岩层系主要分布于成都-南充-广安-石柱-涪陵一线以南的龙潭组,页岩单层厚度薄,但累计厚度大,干酪根类型以Ⅲ型为主,现今处于高-过成熟阶段;页岩储集空间以黏土矿物孔、粒间孔、微裂缝为主,有机质孔不发育,页岩含气性好,但由于页岩黏土矿物含量高、脆性矿物含量较低,可压裂性较差,需要进一步攻关适应性工程工艺技术。深水陆棚相富有机质页岩主要分布于四川盆地北部广元-巴中-宣汉-云阳-石柱一带的吴家坪组和大隆组,其中吴家坪组页岩厚度20~80 m,大隆组页岩厚度10~40 m,有机碳含量普遍大于2%,有机质类型以Ⅱ1型为主,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页岩储集空间以有机质孔和粒内孔为主,储集性能好,硅质矿物含量高、黏土矿物含量较低,页岩可压裂性好,是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的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过渡相 深水陆棚相 页岩 页岩气 上二叠统 四川盆地
下载PDF
渝东北下寒武统水井沱组陆棚相黑色页岩沉积演化特征 被引量:3
12
作者 朱瑜 张帆 李少荣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61-977,共17页
渝东北地区位于四川中生代前陆盆地和扬子陆块南部被动边缘褶冲带的结合部位,形成东西向密集、大体平行、不对称的背、向斜构造。研究区下寒武统水井沱组发育在克拉通内坳陷形成的滞留盆地沉积环境中,是页岩气富集层位,埋藏深,岩相... 渝东北地区位于四川中生代前陆盆地和扬子陆块南部被动边缘褶冲带的结合部位,形成东西向密集、大体平行、不对称的背、向斜构造。研究区下寒武统水井沱组发育在克拉通内坳陷形成的滞留盆地沉积环境中,是页岩气富集层位,埋藏深,岩相组合变化大。本文利用地层剖面组合、岩性、标准层、地层厚度和地球化学指标等将水井沱组页岩地层划分为两个三级层序(SQ1、SQ2),每个层序又进一步划分为两个体系域,即海侵体系域TST和高位体系域HST。通过野外剖面沉积相分析和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的研究,结合连井剖面、黑色页岩分布规律等分析该区陆棚相黑色页岩沉积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套页岩主要由浅海深水陆棚相、浅水陆棚相和砂质陆棚相组成,为3种陆棚亚相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水井沱组 陆棚相 沉积演化 渝东北
下载PDF
Sedimentary Facies of Marine Shale Gas Formations in Southern China: The Lower Silurian Longmaxi Formation in the Southern Sichuan Basin 被引量:12
13
作者 Yizhen Li Xingzhi Wang +2 位作者 Bin Wu Guoqin Li Dule Wang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5期807-822,共16页
Sedimentary facies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fluencing shale gas accumulation. It not only controlls hydrocarbon generation, but also affects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and distribu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Lower S... Sedimentary facies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fluencing shale gas accumulation. It not only controlls hydrocarbon generation, but also affects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and distribu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Lower Silurian Longmaxi Formation in the south of the Sichuan Basin. Outcrop, core, drilling and logging data identify the sedimentary facies of the formation as continental shelf facies, which is divided into two subfacies: an inner shelf and an outer shelf subfacies. These two subfacies can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seven microfacies: muddy silty shallow shelf, calcareous silty shallow shelf, muddy limy shallow shelf, storm flow, muddy deep shelf, silty muddy deep shelf and contour current microfacies.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of microfacies establishes a sedimentation model of the continental shelf facies. Combined with analization or calculation of geochemical, mineralogical, physical and gas-bearing properties of samples,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is evaluated using nine parameters: tota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effective shale continuous thickness, vitrinite reflectance, kerogen type, mineral components, porosity, permeability, water saturation and gas content. The evaluation revealed that the most favorable facies for shale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are the muddy deep shelf and part of the silty muddy deep shelf microfacies, with TOC more than 2%, siliceous component over 50%, clay less than 30%, porosity more than 3%, water saturation lower than 40%, gas content greater than 2 m3/t. These results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deciston-making on the most promising areas for shale gas exploration in the Sichuan Basin and for marine shale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South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huan Basin shale gas Longmaxi Formation sedimentary facies continental shelf.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