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佛教唱导文本与上梁文经典体式的成型
1
作者
张慕华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9-127,共9页
上梁文是历史悠久的建筑民俗文体,其名始见于唐五代,其体定型于宋代,经典体式为“首尾俪语,中陈六诗”。上梁文经典体式的成型与佛教唱导文本,尤其是斋文、讲经文等关系密切。受佛教咒愿与功德思想影响,唐五代敦煌上梁文形成以赞叹功德...
上梁文是历史悠久的建筑民俗文体,其名始见于唐五代,其体定型于宋代,经典体式为“首尾俪语,中陈六诗”。上梁文经典体式的成型与佛教唱导文本,尤其是斋文、讲经文等关系密切。受佛教咒愿与功德思想影响,唐五代敦煌上梁文形成以赞叹功德和次第发愿为主体的基本模式,然其体式驳杂,寄调“儿郎伟”民间辞曲,尚未具备稳定的文体形态。宋代上梁文在此基础上,确立了“骈—韵—骈”的经典文体定式,其“首尾俪语”的行文布局与宫廷佛教斋文如出一辙;而其“三三七七七”体韵诗及骈韵组合体式,在唐代佛教讲经文等唱导文书中不乏其例。可以推断,宋代文人巧妙地借鉴了佛教斋文、讲经文等唱导文本的文体样式,最终创出别具一格、雅俗圆融的上梁文经典体式。追溯上梁文的成型之路,或可窥见社会文化诸因素对中国古代文体发展的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唱导
文体
上梁文
斋文
讲经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佛教唱导文本与上梁文经典体式的成型
1
作者
张慕华
机构
《中山大学学报》
出处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9-127,共9页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中国佛教文学通史”(12JZD00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唐前佛教杂记文体研究”(19YJA751053)。
文摘
上梁文是历史悠久的建筑民俗文体,其名始见于唐五代,其体定型于宋代,经典体式为“首尾俪语,中陈六诗”。上梁文经典体式的成型与佛教唱导文本,尤其是斋文、讲经文等关系密切。受佛教咒愿与功德思想影响,唐五代敦煌上梁文形成以赞叹功德和次第发愿为主体的基本模式,然其体式驳杂,寄调“儿郎伟”民间辞曲,尚未具备稳定的文体形态。宋代上梁文在此基础上,确立了“骈—韵—骈”的经典文体定式,其“首尾俪语”的行文布局与宫廷佛教斋文如出一辙;而其“三三七七七”体韵诗及骈韵组合体式,在唐代佛教讲经文等唱导文书中不乏其例。可以推断,宋代文人巧妙地借鉴了佛教斋文、讲经文等唱导文本的文体样式,最终创出别具一格、雅俗圆融的上梁文经典体式。追溯上梁文的成型之路,或可窥见社会文化诸因素对中国古代文体发展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
佛教
唱导
文体
上梁文
斋文
讲经文
Keywords
Buddhism
monastery singing
literary style
shangliang wen
zhai
wen
jiangjing
wen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B945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佛教唱导文本与上梁文经典体式的成型
张慕华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