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代男子直摆的形制与结构
1
作者 张秋莹 牛犁 《服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6-323,共8页
直摆是明代男子便服的重要品类,其“摆”的结构呈现出多样性与独特性,并易与其他便服混淆。为了明晰直摆便服形制与结构,采用三重证据法,以20件墓葬出土文物与传世实物为样本,综合文献与图像史料进行互证分析,进而考证明代直摆的形制与... 直摆是明代男子便服的重要品类,其“摆”的结构呈现出多样性与独特性,并易与其他便服混淆。为了明晰直摆便服形制与结构,采用三重证据法,以20件墓葬出土文物与传世实物为样本,综合文献与图像史料进行互证分析,进而考证明代直摆的形制与结构,以及直摆作为便服主要的服用特征。研究发现,明代男子直摆延续了宋元袍服的通身形态与侧褶呈现形式,在结构演化上表现为捏褶与护领搭配使用的领部形态,愈趋宽博的琵琶袖型,及出摆与褶摆共存的侧摆构造,以此印证明代直摆的形态结构是传统服饰功用属性的表达和惜物俭用思想的外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直摆 便服 服装形制 结构分析
下载PDF
明代道袍的结构分析与复原 被引量:1
2
作者 徐小盼 王蕾 《服装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384-390,399,共8页
为了厘清明代道袍的结构特征,运用三重证据法,以墓葬出土以及孔府旧藏的11件明代道袍作为实物依托,结合图像文献,分析明代道袍的形制与结构,开展实证分析,进行结构复原。研究表明:明代道袍的形制为上下通裁,大襟右衽,衣身从腰部往下呈A... 为了厘清明代道袍的结构特征,运用三重证据法,以墓葬出土以及孔府旧藏的11件明代道袍作为实物依托,结合图像文献,分析明代道袍的形制与结构,开展实证分析,进行结构复原。研究表明:明代道袍的形制为上下通裁,大襟右衽,衣身从腰部往下呈A字形,长度及踝;结构上,领型主要为交领,有直下断衽、斜下断衽、续衽3种形态;袖型分为小袖收袂和大袖收袂2种;衣身前后有中缝,通过3组绑带系结固定;下摆为典型的两侧开叉暗摆,分为普通型、省略型、拼补型3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袍 服装形制 结构复原 明代 服饰文化
下载PDF
清代夏朝冠结构与规制
3
作者 何远骏 刘瑞璞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3年第1期41-47,共7页
清代朝冠承袭北族故俗,是为清代衣冠体系之首,然而关于夏朝冠形制的结构记述鲜见于古籍典章,成为学界清史衣冠制度的重要议题。本文采用实物研究与文献互证的方法,对清代夏朝冠标本、图像和文献进行了考查,研究表明:清代夏朝冠的标准形... 清代朝冠承袭北族故俗,是为清代衣冠体系之首,然而关于夏朝冠形制的结构记述鲜见于古籍典章,成为学界清史衣冠制度的重要议题。本文采用实物研究与文献互证的方法,对清代夏朝冠标本、图像和文献进行了考查,研究表明:清代夏朝冠的标准形制为钹笠伞檐制式,由此形成了“缘石青片金二层”、鎏金宝石顶戴和朱色绒缨的配制。夏朝冠建制在“满蒙一体”的传统钹笠首服的基础上,以“法明崇满”为原则,吸纳了明代儒统礼制,呈现出多民族交融发展的礼冠制式。晚清夏朝冠檐制又经历了“去繁入简”的发展历程,记录着清王朝的社会兴衰与政治格局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夏朝冠 结构规制 伞檐 法明崇满
下载PDF
中国明代和泰国阿瑜陀耶王朝家具造型及结构的比较
4
作者 马瑞萍 任娟丽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8-150,共3页
以中泰两国同一时期家具发展为轨迹,结合它们整体文化环境及文化交流背景,比较两国家具造型及结构。通过对比明式家具与泰国家具的异同点,发现泰国阿瑜陀耶王朝时期的家具文化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开放性,积极吸纳了多异质文化的成分;而中... 以中泰两国同一时期家具发展为轨迹,结合它们整体文化环境及文化交流背景,比较两国家具造型及结构。通过对比明式家具与泰国家具的异同点,发现泰国阿瑜陀耶王朝时期的家具文化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开放性,积极吸纳了多异质文化的成分;而中国明代强调大一统文化,很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两国家具各自拥有独具特色的造型及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明代 泰国阿瑜陀耶时期 造型 结构
下载PDF
明清时期民族乐器发展略览
5
作者 马晓婕 马晓婵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31-35,共5页
明清时期,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稳定繁荣,我国民间音乐得以进一步发展。多元化的艺术形式,促使了我国明清民族乐器的快速发展和形成。伴随着我国民族乐器品种的不断增多,中国传统乐器的"八音"分类法早已名不符实... 明清时期,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稳定繁荣,我国民间音乐得以进一步发展。多元化的艺术形式,促使了我国明清民族乐器的快速发展和形成。伴随着我国民族乐器品种的不断增多,中国传统乐器的"八音"分类法早已名不符实。20世纪20年代,奥地利乐器学家杭博斯特尔和德国音乐家萨赫斯根据乐器发音原理和方法,创立了现代乐器分类法,将乐器分为四大类:弦鸣乐器、体鸣乐器、膜鸣乐器和气鸣乐器。我国也采用了这种乐器分类法。文章通过对明清弦鸣、体鸣、膜鸣、气鸣等四大类民族乐器的发音原理、形制、制作材料等方面的分析研究,阐述了明清乐器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民族乐器 弦鸣乐器 体鸣乐器 膜鸣乐器 气鸣乐器 发音原理 形制
下载PDF
朝鲜王朝氅衣叙考 被引量:1
6
作者 陶野 张春明 《服装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65-70,75,共7页
以朝鲜王朝氅衣为研究对象,从其分类、形制、颜色及袖型变化等方面展开研究,结合韩国的古籍和考古报告,探索朝鲜王朝不同阶层所穿用的不同种类氅衣。总结发现,为适应不同阶级人群的身份地位,氅衣形制有宽大和紧身之分,袖子也有宽袖和窄... 以朝鲜王朝氅衣为研究对象,从其分类、形制、颜色及袖型变化等方面展开研究,结合韩国的古籍和考古报告,探索朝鲜王朝不同阶层所穿用的不同种类氅衣。总结发现,为适应不同阶级人群的身份地位,氅衣形制有宽大和紧身之分,袖子也有宽袖和窄袖之分,其颜色经历了由白色变为青色再变为白色的过程。在历史进程中,氅衣在颜色和袖形方面的演变成为朝鲜半岛迈向近代化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氅衣 朝鲜王朝 明朝 儒家文化 形制
下载PDF
明代中后期女袄的形制与结构特点解析 被引量:3
7
作者 蔡小雪 吴志明 董智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5-119,共5页
为对明代中后期女袄的形制与结构作进一步解读,以出土和传世的明代中后期女袄作为实物来源,结合墓葬简报与地方志等书籍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其形制与结构上的变化主要体现在领部、袖部、大身3个部位。通过对女袄领形、袖形、大身所具... 为对明代中后期女袄的形制与结构作进一步解读,以出土和传世的明代中后期女袄作为实物来源,结合墓葬简报与地方志等书籍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其形制与结构上的变化主要体现在领部、袖部、大身3个部位。通过对女袄领形、袖形、大身所具有的结构特征与变化的梳理,根据当时的社会状态和审美特征,总结了明代中后期女袄的形制特点与结构变化。揭示了其各部位的形制与结构变化规律:领子高度逐渐降低,领开口逐渐增大,衣袖部位袖底边曲度增加,大身部分尺寸愈加宽广,阐明了明代中后期女袄款式变化多样、继承与创新并存的特点,丰富了明代服饰文化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中后期 女袄 形制 结构 服饰文化
下载PDF
明代时期女袄形制变化与“工”、“艺”表达对现在女袄影响
8
作者 刘紫薇 《设计》 2021年第9期32-35,共4页
以明代女袄作为研究对象,将“工”与“艺”结合,探究明代女袄的款式结构的变化和装饰风格的变化。研究明代袄裙的通过对标本信息的采集,绘制明代袄裙的结构复原、利用标本采集和文献整理的二重辨证方法进行研究。分析明代女袄的衣领袖... 以明代女袄作为研究对象,将“工”与“艺”结合,探究明代女袄的款式结构的变化和装饰风格的变化。研究明代袄裙的通过对标本信息的采集,绘制明代袄裙的结构复原、利用标本采集和文献整理的二重辨证方法进行研究。分析明代女袄的衣领袖身之间的演变关系。通过史料记载,发现明代女袄因为明代的政治文化影响其款式变化和装饰特点和图案色彩,图案内容分析其作为中国的传统服饰文化。明代袄裙因为传统的裁剪方式对现代的服装设计的影响,以及现在人们探究的代表中华元素的国服其自身的影响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袄裙 款式结构 形制变化 艺术特征 对后世影响
下载PDF
南京明孝陵享殿配殿形制复原设计
9
作者 曹芮源 孙琳珊 《城市建筑》 2024年第23期96-102,共7页
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孝慈皇后马氏的合葬墓,在我国帝陵制度发展历程中占重要地位。明孝陵享殿作为其中轴线上的重要建筑,有关它的研究成果众多,且涉及建筑、历史、景观三个方面。相较而言,对两侧配殿的研究与复原活动甚少,历史样貌... 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孝慈皇后马氏的合葬墓,在我国帝陵制度发展历程中占重要地位。明孝陵享殿作为其中轴线上的重要建筑,有关它的研究成果众多,且涉及建筑、历史、景观三个方面。相较而言,对两侧配殿的研究与复原活动甚少,历史样貌不明。为复原明孝陵享殿配殿的基本样貌与功能,本研究立足于当前明孝陵享殿配殿建筑遗址调查资料及相关文献,通过深入研究历史书籍中的做法,结合现存建筑实例的调查数据,对配殿进行复原研究,推测其建筑形制、斗口、屋面形式等特征,系统梳理大木构做法;同时,结合实例及文字资料,推测配殿的功能,以全面展现配殿历史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孝陵 陵墓 大木作 复原设计
下载PDF
曹操高陵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庆柱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12,55,共6页
考古发现的西高穴二号墓,其墓葬形制、规格明确。通过与其墓葬形制、规格相近的东汉晚期河北定县北陵头M32、徐州土山东汉墓、山东济宁普育小学汉墓和三国时代偃师杏园M36和M34、安徽马鞍山朱然及其家族墓、马鞍山宋山东吴墓、南京上坊... 考古发现的西高穴二号墓,其墓葬形制、规格明确。通过与其墓葬形制、规格相近的东汉晚期河北定县北陵头M32、徐州土山东汉墓、山东济宁普育小学汉墓和三国时代偃师杏园M36和M34、安徽马鞍山朱然及其家族墓、马鞍山宋山东吴墓、南京上坊孙吴墓等对比研究,西高穴二号墓应为东汉晚期至魏晋时期高等级墓葬。西高穴二号墓出土遗物研究,又进一步推定该墓时代为东汉晚期。通过对西高穴二号墓发现的刻铭石牌文字内容和字体时代、西高穴二号墓出土男性人头骨与文献记载的曹操去世年龄、西门豹祠遗址和邺城遗址与西高穴二号墓相对分布位置、出土"鲁潜墓志"与西高穴二号墓地望关系、西高穴二号墓的地势和"不树不封"现象与历史文献记载、中国古代帝王陵墓与都城位置关系等六方面,论证西高穴二号墓墓主人就是曹操,西高穴二号墓就是"曹操高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高穴二号墓 墓葬形制 都城位置 曹操高陵
原文传递
乾隆五十年明十三陵修葺始末
11
作者 周悦煌 王其亨 +1 位作者 王巍 张凤梧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8-66,140,共20页
中国古代陵寝制度的发展错综复杂,历朝历代对待前朝陵寝的决策性举措同时增加了其演变进程的多样性,清乾隆五十年对明十三陵的修葺即为其中极具代表性的历史事件。20世纪80年代初天津大学首次发现乾隆皇帝希望嘉庆皇帝参照明长陵建造清... 中国古代陵寝制度的发展错综复杂,历朝历代对待前朝陵寝的决策性举措同时增加了其演变进程的多样性,清乾隆五十年对明十三陵的修葺即为其中极具代表性的历史事件。20世纪80年代初天津大学首次发现乾隆皇帝希望嘉庆皇帝参照明长陵建造清裕陵大碑楼的谕旨,胡汉生依此线索开始追踪乾隆朝修葺明陵档案,2007年,王茹茹、张胜强为完成明永陵、明定陵建筑工程的全案研究,发掘到乾隆朝“呈十三陵汇总地盘图总平面图”。本文即在前述基础上,详细汇集整理相关文献、档案,深入解读“呈十三陵汇总地盘图”,全面梳理乾隆五十年修葺工程的来龙去脉,还原历史史实,并结合测绘勘查,详考《帝陵图说》《昌平山水记》,以探明明十三陵各主体建筑之真实形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陵形制 明陵修葺 呈十三陵汇总地盘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