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SAR技术用于甘孜-玉树与鲜水河断裂带三维运动研究
1
作者 陈立权 赵超英 高源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22-1027,共6页
以我国四川西部甘孜-玉树与鲜水河断裂带为研究对象,基于欧洲COMET机构提供的LiCSAR产品,包括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解缠图和相干图等,采用LiCSBAS软件得到断裂带升降轨视线向形变速率结果,并联合GNSS形变监测结果进行基准改... 以我国四川西部甘孜-玉树与鲜水河断裂带为研究对象,基于欧洲COMET机构提供的LiCSAR产品,包括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解缠图和相干图等,采用LiCSBAS软件得到断裂带升降轨视线向形变速率结果,并联合GNSS形变监测结果进行基准改正,分解得到断裂带三维形变场。结果表明,甘孜-玉树与鲜水河断裂带具有左旋走滑特征,最大水平形变速率超过20 mm/a;InSAR结果与GNSS所得水平形变速率均方根误差为1.4 mm/a,水平方向均方根误差为4.8°。基于水平形变场计算得到的剪应变率集中分布在沿鲜水河断裂带附近,最大值超过150×10^(-9)/a。本文研究可为区域孕震机制、地震风险性评估和构造滑坡分布规律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孜-玉树断裂 鲜水河断裂 INSAR 三维形变 最大剪应变率 构造运动
下载PDF
Research on Measurement of Bed Shear Stress Under Wave-Current Interaction 被引量:6
2
作者 徐华 夏云峰 +3 位作者 马炳和 郝思禹 张世钊 杜德军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15年第4期589-598,共10页
The movement of sediment in estuary and on coast is directly restricted by the bed shear stress. Therefore, the research on the basic problem of sediment movement by the bed shear stress is an important way to researc... The movement of sediment in estuary and on coast is directly restricted by the bed shear stress. Therefore, the research on the basic problem of sediment movement by the bed shear stress is an important way to research the theory of sediment movement. However, there is not a measuring and computing method to measure the bed shear stress under a complicated dynamic effect like wave and curren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measurement and test research on the bed shear stress in a long launder of direct current by the new instrument named thermal shearometer based on micro-nanotechnology. As shown by the research results, the thermal shearometer has a high response frequency and strong stability. The measured results can reflect the basic change of the bed shear stress under wave and wave-current effect, and confirm that the method of measuring bed shear stress under wave-current effect with thermal shearometer is feasible. Meanwhile, a preliminary method to compute the shear stress compounded by wave-current is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the tested and measured results, and then a reference for further study on the basic theory of sediment movement under a complicated dynamic effect is provi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d shear stress micro-nanotechnology thermal shearometer wave-current effect sediment movement
下载PDF
Formation of FeNi metal nodules in the Jilin H5 chondrite,the largest stone meteorite in the world
3
作者 Xiande Xie 《Acta Geochimica》 EI CAS CSCD 2023年第6期961-970,共10页
The Jilin H5 chondrite, the largest known stony meteorite in the world, with its No.1 fragment weighing1770 kg. It contains submillimeter-to centimeter-sized FeNi metal particles/nodules. Our optical microscopic and e... The Jilin H5 chondrite, the largest known stony meteorite in the world, with its No.1 fragment weighing1770 kg. It contains submillimeter-to centimeter-sized FeNi metal particles/nodules. Our optical microscopic and electron microprobe analyses revealed that the formation of metal nodules in this meteorite is a complex and long-term process, The early stage is the thermal diffusion-caused migration and concentration of dispersed metallic material along fractures to form root-hair shaped metal grains during thermal metamorphism of this meteorite. The later two collision events experienced by this meteorite led to the further migration and aggregat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into the shock-produced cracks and openings to form largersized metal grains. The shock-produced shear movement and frictional heating occurred in this meteorite greatly enhanced the migration and aggregat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to form the large-sized nodules. It was revealed that the metal nodule formation process in the Jilin H5 chondrite might perform in the solid or subsolidus state, and neither melting of chondritic metal grains nor shock-induced vaporization of bulk chondrite material are related with this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ilin chondrite Metal nodules Thermal diffusion Shock metamorphism shear movement Frictional heating
下载PDF
滑坡失稳运动过程的物质点法模拟及动力特性分析——以三峡库区盐关滑坡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宋琨 阮迪 +2 位作者 吕泓霖 韩璐阳 黄海峰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0-150,共11页
滑坡失稳运动的动力学过程及影响范围对滑坡灾害的风险区划分和防控具有重要影响。为了能准确且系统地分析滑坡失稳运动过程中的动力特性变化,对三峡库区湖北省秭归县盐关滑坡失稳运动过程详细调查分析,通过滑带土的室内环剪试验获得其... 滑坡失稳运动的动力学过程及影响范围对滑坡灾害的风险区划分和防控具有重要影响。为了能准确且系统地分析滑坡失稳运动过程中的动力特性变化,对三峡库区湖北省秭归县盐关滑坡失稳运动过程详细调查分析,通过滑带土的室内环剪试验获得其残余强度变化规律及不同剪切速率的滑带土运动参数。采用适用于大变形模拟计算的物质点法(MPM),再现了盐关滑坡的2次运动堆积过程,并分析了滑坡运动过程中的速度、能量、冲击力等动力特性的动态变化与阶段特征。结果表明,盐关滑坡物质点法(MPM)模拟结果与现场勘测运动距离和滑坡堆积形态相吻合;滑坡2次运动过程均经历失稳启动、加速滑动、减速堆积和停止4个阶段;第一、二次滑动分别在第10、31 s时达到了1.9、3.2 m/s的速度峰值,总动能为1.57×10^(7)、1.60×10^(8) J,冲击力峰值为7.82×10^(3)、3.87×10^(4) kN;滑坡平均速度、总动能及最大冲击力均随滑距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物质点法应用于滑坡动力学分析取得较好的效果,室内环剪试验获取的控制滑坡运动的滑带土残余摩擦系数为物质点法模拟计算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滑坡失稳运动过程的动力学特征在滑坡灾害范围和危害程度预测及风险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运动 动力特性 环剪试验 物质点法 盐关滑坡
下载PDF
不同厚度岩层破断模式转变机理及力学模型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左建平 于美鲁 +1 位作者 孙运江 吴根水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49-1463,共15页
采动岩层的变形、破断、运动模式与采场矿压显现、地表沉陷等密切相关。薄岩层与厚岩层的破断模式又呈现出显著的差异,如何将不同厚度岩层的破断模式统一描述并建立力学模型是岩层移动理论难题。统计了23个典型工作面采动岩层破断结构,... 采动岩层的变形、破断、运动模式与采场矿压显现、地表沉陷等密切相关。薄岩层与厚岩层的破断模式又呈现出显著的差异,如何将不同厚度岩层的破断模式统一描述并建立力学模型是岩层移动理论难题。统计了23个典型工作面采动岩层破断结构,基于断裂力学理论对岩层的破断力学因素及运动模式进行了分类,详细分析了其与岩层厚度之间的关系。基于中厚板理论建立了不同厚度岩层破断力学模型,揭示了不同厚度岩层的破断力学机理及破断模式,并给出了相应的判据。结合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厚度岩层在开采过程中的变形、破断和运动规律。研究表明,不同的应力边界条件作用在不同厚度的岩层上面,再加上开采条件的不同,岩层会出现不同的破断模式。随着岩层厚度的增加,岩层所受剪力不断增大,岩层的破断力学机理呈现出拉破断、拉剪破断及剪破断的演化规律;其相应的岩块结构则分别表现为砌体梁结构、分层破断以及台阶岩梁;统计数据表明岩块厚跨比大于0.5的岩层更易发生剪切破断而形成台阶岩梁。基于上述统计和分析,针对厚岩层可能发生的拉剪破断问题,提出混合破断模式的概念,将岩层破断力学因素细化为拉破断、拉剪破断及剪切破断3种;将不同厚度岩层的破断模式分为薄岩层常见的拉破断及遇断层引起的剪破断,厚岩层出现的拉破断、拉剪破断及剪切破断,其中拉剪混合破断分为端部拉剪混合破断、分层联动运动及分层非协调运动等7类破断模式。对岩层破断模式的进一步研究可为采场矿压控制及地表沉陷灾害的防治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板理论 厚岩层 岩层移动 拉剪转换 混合破断
下载PDF
岩石不连续面内颗粒剪切力学性质的数值试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志飞 黄曼 唐志成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86-996,共11页
采用PFC研究不同法向应力下颗粒充填岩石不连续面的剪切力学性质,重点关注颗粒形状(以长、短半轴长比a/b表示)和组合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单颗粒的剪切运移和破坏可归纳为滚动、滚动-滑动、压碎-滚动运移和碾碎、滚动-压碎破坏5类,... 采用PFC研究不同法向应力下颗粒充填岩石不连续面的剪切力学性质,重点关注颗粒形状(以长、短半轴长比a/b表示)和组合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单颗粒的剪切运移和破坏可归纳为滚动、滚动-滑动、压碎-滚动运移和碾碎、滚动-压碎破坏5类,取决于法向应力和颗粒形状,不同破坏类型下微裂纹演化特征明显不同;颗粒的破碎程度整体随法向应力的增加而增加,随a/b的增加而降低,不连续面壁磨损程度随法向应力和a/b的增加而增加;张拉裂纹是引起颗粒及不连续壁面破坏的主要原因;颗粒破碎后形成的碎屑混合物的尺寸分布可用幂指数(或分形维数)D表征,D越小,颗粒破碎程度越低。②充填同种形状的双颗粒时,颗粒及不连续面壁表面的细观粗糙度是造成剪切力学性质差异的主要原因;充填不同形状的双颗粒时,a/b较大的颗粒承担了更多的压剪荷载,破碎程度更高;颗粒间的摩擦也对其表面磨损及剪切运移破坏过程产生重要影响。③不连续面的平均摩擦强度与充填碎屑混合物的尺寸分布密切相关,a/b增大或法向应力减小导致生成的较大角砾状碎块数量增加,进而引起总体摩擦强度增加。提出了估算颗粒充填不连续面平均摩擦强度的经验关系式,并通过文献中的数据对该公式进行了初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不连续面 颗粒运移及破碎 剪切性质 摩擦强度
下载PDF
冷龙岭地区2016年青海门源6.4级地震发震构造特征 被引量:30
7
作者 姜文亮 李永生 +2 位作者 田云锋 韩竹军 张景发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36-549,共14页
青海门源北部的冷龙岭断裂带于2016年发生M_S6.4地震,该地震与1986年发生的另一次M_S6.4地震的震源机制解截然不同,并且二者与冷龙岭主断层几乎表现为纯左旋走滑的性质也差异很大。为明确2次地震的发震构造特征,分析二者与冷龙岭主断层... 青海门源北部的冷龙岭断裂带于2016年发生M_S6.4地震,该地震与1986年发生的另一次M_S6.4地震的震源机制解截然不同,并且二者与冷龙岭主断层几乎表现为纯左旋走滑的性质也差异很大。为明确2次地震的发震构造特征,分析二者与冷龙岭主断层的关系,利用Sentinel-1A数据干涉处理得到了2016年地震的同震形变场,并结合高分辨率影像、余震精定位及GPS资料对断层构造样式及地震构造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16年地震发生在冷龙岭断裂带西段北侧的分支断层上,地震造成分支断层两侧发生背斜式褶曲隆升。2次地震分别发生在分支断层的东西两端,其两端分别向冷龙岭主断层弯曲收敛并交会,在平面上形成左行右阶与左行左阶的几何结构,在区域整体剪切环境下,分别发生剪切挤压与剪切拉张,因而造成2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分别表现为压性与张性为主又兼具一定的走滑性质,综合认为分支断层与主断层之间的构造组合样式是导致2个不同震源机制解的主要因素。2次地震活动皆反映了冷龙岭断裂带整体表现为左旋走滑运动特征,该构造变形机制也体现了祁连-海原构造带对青藏高原东北缘的构造调节作用,即来自于青藏板块的构造运动在受到北部戈壁-阿拉善块体及东部华北克拉通块体的阻挡后,在青藏高原东北缘通过一系列左旋走滑断裂的调节,构造运动方向逐渐发生顺时针旋转。门源地震使得对冷龙岭断裂带地震地质问题的深入研究更加紧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地震 冷龙岭断裂带 发震构造 同震形变场 剪切作用
下载PDF
分置式大蒜收获机设计与仿真! 被引量:18
8
作者 邢立冉 李汝莘 +1 位作者 王铁新 张姬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37-140,111,共5页
针对大蒜收获的农艺要求,设计了一种分置式大蒜收获机,主要由蒜秧剪切和蒜头挖掘两部分组成,分别配置于小四轮拖拉机的前后两端,可一次完成蒜秧剪切、蒜头挖掘及蒜土分离。蒜秧和蒜头分别铺放,便于收集和运输。蒜头用网兜收集后直接晾晒... 针对大蒜收获的农艺要求,设计了一种分置式大蒜收获机,主要由蒜秧剪切和蒜头挖掘两部分组成,分别配置于小四轮拖拉机的前后两端,可一次完成蒜秧剪切、蒜头挖掘及蒜土分离。蒜秧和蒜头分别铺放,便于收集和运输。蒜头用网兜收集后直接晾晒,避免漏收、节省工时和场地。采用偏心连杆机构实现挖掘铲的振动,减小了牵引阻力,降低了能耗。运用Pro/E软件对偏心振动机构和挖掘铲进行运动仿真及分析,使整机结构和运动参数得到了优化,为样机试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收获机 蒜秧剪切 振动铲 运动和静态分析
下载PDF
流固耦合作用下人体上呼吸道内气流运动特性数值仿真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孙栋 李福生 +2 位作者 徐新喜 赵秀国 谭树林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9-95,共7页
分析人体上呼吸道内流固耦合现象,深入认识上呼吸道内气流运动特性,对于研究气溶胶在人体上呼吸道内的扩散、转捩及沉积模式具有重要作用。运用流固耦合力学数值仿真方法,在呼吸流量为30 L/min的状态下,对人体上呼吸道内稳态气流运动特... 分析人体上呼吸道内流固耦合现象,深入认识上呼吸道内气流运动特性,对于研究气溶胶在人体上呼吸道内的扩散、转捩及沉积模式具有重要作用。运用流固耦合力学数值仿真方法,在呼吸流量为30 L/min的状态下,对人体上呼吸道内稳态气流运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系统分析流固耦合作用下上呼吸道壁面的形变特点、壁面剪切应力分布以及呼吸道内的气流运动特点。结果表明:在低强度稳态呼吸模式下,人体上呼吸道整体向后运动,三级支气管位移最大为4.99 mm,气管前壁面受到拉伸,后壁面受到压缩;口喉模型中受到的壁面剪应力较大,最大处可达30.34 Pa,气管支气管受到的壁面剪切应力较小;气流速度在声门处达到最大值7.85 m/s,在咽部外壁、气管外壁发生分离现象,气流在气管内壁形成局部高速区,支气管内气流在分叉处分离,靠近支气管内壁速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固耦合 上呼吸道 壁面剪切应力 气流运动 数值仿真
下载PDF
神府浅埋煤层顶板破断运动规律 被引量:57
10
作者 石平五 侯忠杰 《西安矿业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03-207,215,共6页
大量观测和模拟实验表明,薄基岩在厚沙覆盖层作用下的整体切落是顶板破断运动的主要方式。本文论述了对顶板破断运动及破断后运动的控制,指出保证足够的初撑力和采空区一定充填状况是控制要点。并进一步分析了基岩厚度、采高、推进速... 大量观测和模拟实验表明,薄基岩在厚沙覆盖层作用下的整体切落是顶板破断运动的主要方式。本文论述了对顶板破断运动及破断后运动的控制,指出保证足够的初撑力和采空区一定充填状况是控制要点。并进一步分析了基岩厚度、采高、推进速度对顶板破断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 顶板 破断运动 运动规律
下载PDF
人体上呼吸道内气流运动特性的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15
11
作者 徐新喜 赵秀国 +2 位作者 谭树林 刘亚军 高振海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81-886,共6页
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对人体上呼吸道内的气流运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PIV实验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气流在咽部外壁、气管外壁发生分离现象,气流在气管内壁形成局部高速区,支气管内的气流在分叉处发生分... 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对人体上呼吸道内的气流运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PIV实验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气流在咽部外壁、气管外壁发生分离现象,气流在气管内壁形成局部高速区,支气管内的气流在分叉处发生分离,靠近支气管内壁速度较高,并且在支气管边界层的外缘速度达到最大值。气管和支气管内的二次涡流运动和轴向速度的分布使得气管支气管内壁受到的剪应力较大,内壁粘膜更容易受到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呼吸道 气流运动 壁面剪应力 数值模拟 粒子图像速度仪
下载PDF
回转式飞剪机剪刃运动干涉分析与计算机仿真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宏海 吴晚云 张超英 《中国冶金》 CAS 2005年第9期36-38,共3页
建立了回转式飞剪机剪刃侧隙数学模型,并利用matlab软件对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对实际生产中合理调整剪刃侧隙和重合度等参数、确保飞剪机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飞剪机 剪刃侧隙 运动干涉 仿真
下载PDF
沾化凹陷凸起带旋扭运动及其与新近系油气聚集的关系 被引量:7
13
作者 方旭庆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9-44,65,共7页
新近系披覆构造油藏是沾化凹陷凸起带主要的油藏类型,但不同凸起带新近系披覆构造的含油气性相差甚远。综合钻井和地球物理等资料,通过区域地质力学分析、断裂旋扭特征分析以及油气藏解剖等,对沾化凹陷凸起带旋扭运动及其与新近系油气... 新近系披覆构造油藏是沾化凹陷凸起带主要的油藏类型,但不同凸起带新近系披覆构造的含油气性相差甚远。综合钻井和地球物理等资料,通过区域地质力学分析、断裂旋扭特征分析以及油气藏解剖等,对沾化凹陷凸起带旋扭运动及其与新近系油气聚集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受新近纪郯庐断裂带右旋走滑和北东—南西向区域弱挤压应力场的影响,沾化凹陷凸起带具有顺时针方向旋扭运动的特征。在旋扭运动作用下,凸起带左侧断层(以北为参考的顺时针方向)呈扭张性质,形成新近系油气纵向优势运移通道和油气富集区带;凸起带右侧断层呈扭压性质,不利于油气纵向输导。左侧断层(油气优势运移通道)发育的凸起带新近系披覆构造易于形成规模油气藏,左侧断层控藏区是下步研究区新近系隐蔽油气藏勘探的有利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近系旋扭运动 凸起带 油气聚集 郯庐断裂带 沾化凹陷济阳坳陷
下载PDF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韧性剪切带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高德臻 徐有华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1-35,共5页
通过对韧性剪切带的研究 ,认为 :这些韧性剪切带形成于印支运动 ,与中朝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在早二叠世末对接碰撞造山有成生联系。
关键词 苏尼特左旗 韧性剪切带 印支运动
下载PDF
泥沙起动标准和起动参数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周双 张根广 王愉乐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12,共6页
采用滚动起动模式,基于颗粒位置随机性和水流脉动特性,提出全概率泥沙起动的计算方法,推导出一个基于全概率理论的起动流速公式。实测资料验证表明,公式的适用性较好。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同一起动状态下,起动颗粒数、起动流速、起动切应... 采用滚动起动模式,基于颗粒位置随机性和水流脉动特性,提出全概率泥沙起动的计算方法,推导出一个基于全概率理论的起动流速公式。实测资料验证表明,公式的适用性较好。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同一起动状态下,起动颗粒数、起动流速、起动切应力、输沙率与起动概率等起动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露角 起动流速 切应力 推移质运动
下载PDF
考虑土拱效应挡土墙绕墙底转动的主动土压力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永兴 陈林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6-52,共7页
采用库仑土压力理论的假设,通过研究刚性挡墙绕墙底转动极限状态土体内主应力拱形状,计算了土层平均竖向应力和剪应力,得到了对应于不同内摩擦角和墙土摩擦角的侧土压力系数和水平摩擦系数的理论公式。将其用于水平微分单元法求解挡墙... 采用库仑土压力理论的假设,通过研究刚性挡墙绕墙底转动极限状态土体内主应力拱形状,计算了土层平均竖向应力和剪应力,得到了对应于不同内摩擦角和墙土摩擦角的侧土压力系数和水平摩擦系数的理论公式。将其用于水平微分单元法求解挡墙绕墙底转动时的主动土压力,得到了挡土墙主动土压力强度、土压力合力和合力作用点的理论公式,分析了填土内摩擦角和墙土摩擦角对土侧压力系数、水平摩擦系数、土压力强度、土压力合力、土压力合力作用点的影响,并与模型试验数据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压力 剪应力 土拱 绕墙底转动
下载PDF
杉木树煤矿层滑构造形成条件及研究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徐凤银 龙荣生 +1 位作者 谢仕康 孙玉德 《西安矿业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47-53,46,共8页
本文对杉木树煤矿层滑带的特征和分布规律作了观察和研究。利用扫描电镜和X光衍射得出层滑带物质成分的微观表现和组合特征;明确提出层滑构造发育的两个基本力学条件;系统阐述了褶皱过程中地层倾角对层滑强烈程度的控制作用;预测了该矿... 本文对杉木树煤矿层滑带的特征和分布规律作了观察和研究。利用扫描电镜和X光衍射得出层滑带物质成分的微观表现和组合特征;明确提出层滑构造发育的两个基本力学条件;系统阐述了褶皱过程中地层倾角对层滑强烈程度的控制作用;预测了该矿层滑薄化带的分布范围,为进一步研究层滑构造及其分布规律的预测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滑构造 薄化带 剪切运动 煤矿地质 分布规律 扫描电镜
下载PDF
旋扭构造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东旭 宋立才 张林炎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9年第5期981-1000,共20页
文章综述了中国地质学家对旋扭构造研究的历史与成果,也介绍了国外相关研究成果。李四光先生通过四篇论著奠定了旋扭构造的理论基础。在后来的研究和找矿实践、多种模拟仿真新方法试验以及力学解析中进一步丰富了旋扭构造的研究内容,深... 文章综述了中国地质学家对旋扭构造研究的历史与成果,也介绍了国外相关研究成果。李四光先生通过四篇论著奠定了旋扭构造的理论基础。在后来的研究和找矿实践、多种模拟仿真新方法试验以及力学解析中进一步丰富了旋扭构造的研究内容,深化了对旋扭构造几何学、运动学特征与动力学机制等的认识,提出了有些旋扭构造是螺旋运动的结果及旋扭构造的形成很可能与地球旋转动力问题有关;特别是在找矿勘探方面取得的成功和经济效益,提高了成矿理论认识的水平。文章最后提出今后研究旋扭构造应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扭构造 螺旋运动 旋扭构造控矿 旋扭构造模拟 旋扭构造力学解析 旋扭构造动力学
下载PDF
华南武功山地区韧性剪切带的纳米尺度测量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刘浩 孙岩 +1 位作者 舒良树 陆现彩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09-616,共8页
在华南加里东造山带中段区域构造调查和中法合作研究的基础上,对武功山地区从新元古代到中生代的韧性板劈理带、逆冲断层带、挤压片理带和拉伸构造带等多种构造类型的变形带,就其超微观纳米粒子结构和动力薄膜进行了扫描电镜(SEM)测... 在华南加里东造山带中段区域构造调查和中法合作研究的基础上,对武功山地区从新元古代到中生代的韧性板劈理带、逆冲断层带、挤压片理带和拉伸构造带等多种构造类型的变形带,就其超微观纳米粒子结构和动力薄膜进行了扫描电镜(SEM)测量和新的探讨。上述4类韧性剪切带的表层高应变域ab、ac组构面上均发现纳米粒子,颗粒直径一般为50~90nm,并因研磨滚动而形成磨粒(grindinggrains)。由纳米粒、纳米线和纳米层构成一套纳米微线理、面理和组构系统,与宏观的线理和面理平行一致,还可见到完好的超微S-C面理和优选方位的纳米级应力矿物。韧性剪切的所谓静态摩擦,实际上是纳米界限层以微弱摩擦力推进滑移量(slippage)形成的平滑运动,这种平滑运动是纳米级单体和复体磨粒滚动滑移所致。本文从上述几方面揭示了韧性剪切带中纳米粒子存在的普遍性 纳米结构与显微构造的可比性 韧性剪切滑移机理的特殊性。最后,以区内韧性剪切带在地壳浅构造位异常发育的特点,从一个方面讨论华南加里东构造带在系统动力学行为上的时间滞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剪切带 纳米粒子 平滑运动 加里东造山带 武功山
下载PDF
波、流共存时的床面剪切力和泥沙运动 被引量:21
20
作者 孔令双 曹祖德 +1 位作者 焦桂英 刘德辅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3-97,共5页
利用边界层理论 ,导出了床面剪切力、综合摩阻系数、综合速度和综合摩阻速度 ,建立了波浪、水流共同作用下的泥沙起动和水体挟沙力公式。
关键词 波、流共存 边界层 床面剪切力 摩阻系数 泥沙起动 水体挟沙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