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剪切载荷模式横向气流场液体射流破碎现象
1
作者 邓甜 袁朝华 《中国民航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18-23,共6页
将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研究剪切载荷模式横向气流场中的液体射流破碎现象,发现气流剪切层会使液柱出现明显二次弯折,液体射流破碎发生的高度随上下气流通道进口速度比UR增大而提高,同时液体射流破碎随液气动量比q的改变而出现袋式破... 将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研究剪切载荷模式横向气流场中的液体射流破碎现象,发现气流剪切层会使液柱出现明显二次弯折,液体射流破碎发生的高度随上下气流通道进口速度比UR增大而提高,同时液体射流破碎随液气动量比q的改变而出现袋式破碎、混合破碎等模式。液体射流穿透深度与q和UR均呈正相关,但与平均气流速度Uavg,g无明显相关性。液体射流发展过程中液柱的形态变化是由气动剪切力以及不平衡气流涡旋等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载荷模式横向气流 液体射流 数值模拟 穿透深度
下载PDF
6°攻角尖锥高超声速边界层高频不稳定波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姝怡 陈坚强 +2 位作者 袁先旭 熊有德 吴杰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共7页
边界层转捩对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气动力和气动热设计有重要影响。横流失稳通常是三维边界层转捩的主导因素,而在噪声环境下,第二模态不稳定波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为深入理解带攻角情况下高超声速边界层的转捩机理,在Mach 6 Ludwieg管风洞... 边界层转捩对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气动力和气动热设计有重要影响。横流失稳通常是三维边界层转捩的主导因素,而在噪声环境下,第二模态不稳定波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为深入理解带攻角情况下高超声速边界层的转捩机理,在Mach 6 Ludwieg管风洞中采用聚焦激光差分干涉仪(Focused Laser 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er,FLDI)和高频压力脉动传感器(PCB)对6°攻角尖锥进行了边界层稳定性实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在尖锥边界层的不同周向位置存在高频不稳定波。通过功率谱分析和双谱分析,得到该不稳定波沿母线的变化情况以及该高频不稳定波与低频信号(20~40 kHz)之间存在的非线性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边界层 聚焦激光差分干涉仪 横流不稳定性 第二模态不稳定波
下载PDF
高超声速圆锥边界层不稳定性及转捩实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是成 姜应磊 董昊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2-130,共9页
在马赫数为6的条件下,利用红外热成像和高频脉动压力传感器(PCB)对前缘半径2 mm、半锥角7°的圆锥模型进行了边界层稳定性及转捩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常规高超声速风洞流场中圆锥三维边界层存在定常横流涡、低频和高频不稳定波... 在马赫数为6的条件下,利用红外热成像和高频脉动压力传感器(PCB)对前缘半径2 mm、半锥角7°的圆锥模型进行了边界层稳定性及转捩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常规高超声速风洞流场中圆锥三维边界层存在定常横流涡、低频和高频不稳定波;有迎角条件下,低频(15~50 kHz)和高频(210~340 kHz)不稳定波同时存在,圆锥边界层更容易发生转捩。随着迎角的增加,定常横流涡“条带”结构更加清晰,模型尾段的转捩阵面向迎风面移动,低频和高频不稳定波振幅增大、频带范围变宽;同一迎角下,增大单位雷诺数,低频、高频不稳定波和定常横流涡更早地出现并增长至饱和,且伴随着不稳定波的振幅增大和频带变宽,其中低频不稳定波比高频不稳定波更早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边界层 第二模态 横流不稳定性 红外热成像
下载PDF
横流作用下气液两相环状流射流液膜的雾化特性实验研究
4
作者 张海滨 白博峰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054-2061,共8页
为了更好地认识横向气流对气液两相环状流射流雾化过程的影响,采用高速摄像等技术,针对气液两相环状流射流液膜在横向气流中的破碎与雾化特性开展了实验研究。研究发现,气液两相环状流射流在横流作用下能够实现稳定的雾化,射流液膜的破... 为了更好地认识横向气流对气液两相环状流射流雾化过程的影响,采用高速摄像等技术,针对气液两相环状流射流液膜在横向气流中的破碎与雾化特性开展了实验研究。研究发现,气液两相环状流射流在横流作用下能够实现稳定的雾化,射流液膜的破碎与雾化具有周期性和不连续性特征;查清了雾化过程中射流液膜存在三种不同的破碎模式:爆式破碎、分段式破碎和环膜破碎,并对每种破碎模式下的液膜破碎特征进行了研究;结合实验结果统计分析,获得了射流液膜不同破碎模式的动力学条件和变化规律;同时对环状流射流液膜不同破碎阶段的雾化液滴的粒径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三种破碎模式下,液膜的爆式破碎产生的雾化液滴粒径更小,雾化效果较好,同时提高环状流表观气速和横流速度也能够促进射流液膜的雾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流射流 横流 破碎与雾化 破碎模式 液滴 高速摄像
下载PDF
Wall pressure beneath a transitional hypersonic boundary layer over an inclined straight circular cone 被引量:2
5
作者 Siwei Dong Jianqiang Chen +2 位作者 Xianxu Yuan Xi Chen Guoliang Xu 《Advances in Aerodynamics》 2020年第1期597-616,共20页
Properties of wall pressure beneath a transitional hypersonic boundary layer over a 7°half-angle blunt cone at angle of attack 6°are studied by Direct Numerical Simulation.The wall pressure has two distinct ... Properties of wall pressure beneath a transitional hypersonic boundary layer over a 7°half-angle blunt cone at angle of attack 6°are studied by Direct Numerical Simulation.The wall pressure has two distinct frequency peaks.The low-frequency peak with f≈10−50 kHz is very likely the unsteady crossflow mode based on its convection direction,i.e.along the axial direction and towards the windward symmetry ray.Highfrequency peaks are roughly proportional to the local boundary layer thickness.Along the trajectories of stationary crossflow vortices,the location of intense high-frequency wall pressure moves from the bottom of trough where the boundary layer is thin to the bottom of shoulder where the boundary layer is thick.By comparing the pressure field with that inside a high-speed transitional swept-wing boundary layer dominated by the z-type secondary crossflow mode,we found that the high-frequency signal originates from the Mack mode and evolves into the secondary crossflow inst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ll pressure Mack mode Secondary crossflow instability Inclined cone 1 Introduc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