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scans accurately predict differing body fat content in live sheep
1
作者 David W Miller Ellen J Bennett +2 位作者 Joanne L Harrison Fiona Anderson Clare L Adam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1期248-253,共6页
Background: There is considerable interest in implementing mobile scanning technology for on-farm body composition analysis on live animals.These experiments evaluated the use of 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 ... Background: There is considerable interest in implementing mobile scanning technology for on-farm body composition analysis on live animals.These experiments evaluated the use of 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 as an accurate method of total body fat measurement in live sheep.Results: In Exp.1,visceral and whole body fat analysis was undertaken in sheep with body condition scores(BCS)in the range 2 to 3.25(scale 1: thin to 5: fat).The relationship of BCS was moderately correlated with visceral fat depot mass(r = 0.59,P < 0.01,n = 24) and whole body fat(r = 0.70,P < 0.001,n = 24).In Exp.2,sheep with BCS in the range 2.25 to 3.75 were blood sampled to analyse circulating leptin concentrations,and were DXA scanned immediately post mortem for total body fat.Plasma leptin concentrations had low correlations with BCS(r = 0.50,P < 0.05,n = 17) and DXA body fat(r = 0.42,P < 0.05,n = 17),and no correlation with chemical body fat(r = 0.17,P > 0.05,n = 9).There was a moderate correlation between DXA body fat and BCS(r = 0.70,P < 0.01,n = 17),and DXA body fat was highly correlated with chemical body fat(r = 0.81,P < 0.001,n = 9).In Exp.3,a series of five DXA scans,at 8-week intervals,was performed on growing sheep over a 32-week period.The average BCS ranged from 2.39 ± 0.07(S.E.M.) to 3.05 ± 0.11 and the DXA body fat(%) ranged from 16.8 ± 0.8 to 24.2 ± 1.2.There was a moderate correlation between DXA body fat and BCS over the 32 weeks(r = 0.61,P < 0.001,n = 24).Conclusions: Overall,these experiments indicated that there was good agreement between BCS,DXA and chemical analysis for measuring total body fat in sheep,and that DXA scanning is a valid method for longitudinal measurement of total body fat in live shee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S DEXA fat LEPTIN Longitudinal sheep
下载PDF
Molecular Markers of Fat and Inosinic Acid Content in Sheep Muscle and Application
2
作者 Guizhi TONG Xuefeng LIU +3 位作者 Xintao LI Gui ZHU Weixia WANG Long HAI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20年第2期54-55,共2页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speed up the process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amb breeds in China,and to solve the problems that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lamb breeds in China,such as low quality of lamb breeds,low ...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speed up the process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amb breeds in China,and to solve the problems that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lamb breeds in China,such as low quality of lamb breeds,low meat production rate,and poor meat quality.By studying molecular markers of fat content in sheep muscles,we searched for polymorphic loci related to fat content in sheep muscles on the ANGPTL4 gene.Among the 9 polymorphic loci retrieved,ANGPTL4 was found.Two polymorphic sites,C724 A and A601 G,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intramuscular fat in mutton.In summary,these two molecular markers can be used as a molecular marker reference when breeding high-quality meat or hair and meat using German Merino sheep bree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RAMUSCULAR fat(IMF) Meat sheep Molecular markers BREED INOSINE acid
下载PDF
Developmental Changes of the LPL mRNA Expression and Its Effect on IMF Content in Sheep Muscle 被引量:9
3
作者 QIAO Yong HUANG Zhi-guo +5 位作者 LI Qi-fa LIU Zhen-shan DAI Rong PAN Zeng-xiang XIE Zhuang LIU Hong-lin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04-111,共8页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developmental changes of the lipoprotein lipase (LPL) mRNA level in sheep muscle and its effect on intramuscular fat (IMF) accumulation. Male Kazak and Xinjiang Merino sheep at 2-120 da...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developmental changes of the lipoprotein lipase (LPL) mRNA level in sheep muscle and its effect on intramuscular fat (IMF) accumulation. Male Kazak and Xinjiang Merino sheep at 2-120 days old were selected. Six animals of each breed were slaughtered at 2, 30, 60, 90, and 120 days (only the Xinjiang Merino sheep at 120-day old were available) to collect samples from longissimus dorsi muscle for the purpose of determining the IMF content and extracting total RNA that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developmental changes of the LPL mRNA expression by real-time PC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male Kazak sheep, the IMF content increased with the progress of development 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between the age groups. However,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P〉0.05) between age groups in Xinjiang Merino sheep. Furthermore, the IMF content of the male Kazak shee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P 〈 0.01) than that of the Xinjiang Merino sheep aged from 30 to 90 days. The highest LPL mRNA expression appeared at day 2 and i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all other age groups (P 〈 0.01), while animals at 60-day old had the lowest LPL mRNA expression in the male Kazak sheep. In Xinjiang Merino sheep, the highest one occurred at 30-day old (P〈0.01), followed by a continuous decrease to the lowest level at 90-day old, and then it started to increase slightly. At 2 to 60-day old, the LPL mRNA expression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to the IMF content (r=-0.625, P 〈 0.05) in male Kazak sheep, but no such relationship was detected in the male Xinjiang Merino shee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eep intramuscular fat (IMF) lipoprotein lipase (LPL) real-time PCR
下载PDF
断尾对兰州大尾羊脂肪细胞结构和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4
作者 宋淑珍 朱才业 +2 位作者 刘立山 宫旭胤 雒瑞瑞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4-104,共11页
旨在观察断尾对兰州大尾羊尾部脂肪细胞数量、结构以及皮下脂肪、大网膜脂肪、尾部脂肪、肾周脂肪和背最长肌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明确断尾引起脂肪沉积重新分布后,脂肪细胞和各脂肪沉积部位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为阐明... 旨在观察断尾对兰州大尾羊尾部脂肪细胞数量、结构以及皮下脂肪、大网膜脂肪、尾部脂肪、肾周脂肪和背最长肌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明确断尾引起脂肪沉积重新分布后,脂肪细胞和各脂肪沉积部位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为阐明断尾对脂尾型绵羊脂肪代谢调控的分子机理提供参考。选择5日龄[(3.79±0.12)kg]单羔兰州大尾羊羔羊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试验组(T组),每组9只羔羊,试验组羔羊采用橡皮圈结扎法断尾。试验羊2月龄断奶后饲喂配合日粮,两组羊日粮相同。试验期240 d。试验结束后,采集样品进行分析。1)相对于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和内脏脂肪,断尾对尾部脂肪、皮下脂肪基因表达影响较大,断尾组尾部脂肪SCD、LEP、PLIN1的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LPL、FAS、PEPCK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皮下脂肪中SCD显著升高,LEP、ADPN、FABP4、PLIN1显著降低(P<0.05);肾周脂肪中LPL、ADPN、PEPCK、UCP1和大网膜脂肪中的PEPCK显著降低(P<0.05);背最长肌中SCD显著升高,PEPCK、PLIN1显著降低(P<0.05)。2)断尾组背最长肌的肌内脂肪含量(6.96%和6.05%)、脂滴面积比(4.28%和3.04%)显著增加(P<0.05),脂滴面积比增加了约1%,而尾部脂肪中脂滴面积比例降低了约10%(87.43%和97.58%),尾部脂肪细胞直径显著降低(P<0.05);3)兰州大尾羊尾部脂肪细胞被融合的大脂滴填充,细胞核、细胞质等被大脂滴挤到细胞边缘,细胞边缘的细胞质薄层中含有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自噬小体等细胞器和小脂滴,断尾组尾部脂肪细胞质中单个脂滴体积较小,周围糖原颗粒较多。综上所述,长脂尾型绵羊兰州大尾羊早期断尾后,背最长肌的脂滴面积比增加,尾部脂肪中脂滴面积比降低,尾部脂肪细胞直径减小,各部位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也发生变化,断尾后脂肪沉积分布改变可能是在SCD、PLIN1、LPL、FAS、PEPCK等一系列脂肪代谢相关基因的调控下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大尾羊 断尾 脂肪代谢 基因表达 脂肪细胞超微结构
下载PDF
饲养方式对滩羊肌内脂肪沉积影响及相关基因表达差异研究
5
作者 张力莉 康燕 +2 位作者 任文义 张宁 徐晓锋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8-33,共6页
本试验基于转录组学技术探讨舍饲与放牧条件下,滩羊脂肪沉积的差异及相关表达基因的筛选及分析。试验采用随机区组的试验设计方法,将体况相近的12只4月龄滩羊羯羊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分别采用放牧和舍饲的饲养模式。于6月龄屠宰取背最... 本试验基于转录组学技术探讨舍饲与放牧条件下,滩羊脂肪沉积的差异及相关表达基因的筛选及分析。试验采用随机区组的试验设计方法,将体况相近的12只4月龄滩羊羯羊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分别采用放牧和舍饲的饲养模式。于6月龄屠宰取背最长肌与股二头肌。试验结果表明:舍饲滩羊背最长肌肌内脂肪(IMF)含量显著高于放牧组(P <0.05),放牧组滩羊背最长肌IMF含量为(1.4567±0.0987)%,舍饲组滩羊背最长肌IMF含量为(2.0700±0.1493)%。股二头肌IMF含量舍饲组较放牧组高,但差异不显著。与舍饲组滩羊相比,放牧组滩羊背最长肌与股二头肌饱和脂肪酸含量均低,其中背最长肌己酸(C6:0)、癸酸(C10:0)、肉豆蔻酸(C14:0)、十五烷酸(C15:0)、棕榈油酸(C16:1)、十七烷酸(C17:0)、十七碳烯酸(C17:1)、硬脂酸(C18:0)含量显著低于舍饲组(P <0.05),股二头肌十五烷酸(C15:0)、棕榈油酸(C16:1)、十七烷酸(C17:0)显著低于舍饲组(P <0.05),碳原子数≥18的长链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以放牧组滩羊较高,其中背最长肌二十一烷酸(C21:0)和股二头肌十七碳烯酸(C17:1)含量显著低于舍饲组(P <0.05)。基于转录组学分析得知,与舍饲组相比,放牧组滩羊背最长肌脂肪代谢基因表达量显著下调的有酰基辅酶A硫酯酶7(ACOT7)、脂肪细胞分化转录因子(ADIG)与酰基辅酶A氧化酶2(ACOX2)(P <0.05),显著上调的有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8(SLC7A8)、游离脂肪酸受体4(FFAR4)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P <0.05)。放牧组滩羊股二头肌脂肪代谢基因表达显著下调的有ACOT7、ADIG、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与脂肪酶A(LIPA)(P<0.05),显著上调的有花生四烯酸15-脂加氧酶(ALOX15)与二酰基甘油O-酰基转移酶2(DGAT2)(P <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羊 转录组 脂肪代谢 差异基因筛选
下载PDF
苏尼特羊尾油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机能代谢的影响
6
作者 包音都古荣·金花 迟源 +4 位作者 武燕燕 李雅雯 呼格吉勒图 侯荣伦 周欢敏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97,共7页
旨在为羊尾油对动物健康效应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创建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模型,将8周龄SHR分为试验组苏尼特羊尾油组(Y组)、阴性对照大豆油组(D组)、阳性对照菜籽油组(C组)和芥花油组(J组),并分别饲喂添加10%相应油脂的饲料,记录日... 旨在为羊尾油对动物健康效应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创建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模型,将8周龄SHR分为试验组苏尼特羊尾油组(Y组)、阴性对照大豆油组(D组)、阳性对照菜籽油组(C组)和芥花油组(J组),并分别饲喂添加10%相应油脂的饲料,记录日摄食量,每周测量血压,饲喂14周后解剖采血,摘取肝脏,检测血清血脂水平、肝脏功能指标和肝脏病理学特征。结果表明:第14周时,Y组雌、雄SHR日摄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Y组SHR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以及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γ-谷氨酰转移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组和J组SHR肝脏病变严重,Y组SHR肝脏组织未出现病变。综上,与对照组植物油相比,苏尼特羊尾油具有缓和SHR血压升高、有效改善血脂和肝脏机能作用,是具有良好健康效应的动物性油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尼特羊尾油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血压 血脂 肝脏机能
下载PDF
从传统到现代的嬗变——20世纪50年代以来湖州湖羊养殖发展简论
7
作者 韩玉芬 《古今农业》 2024年第4期38-47,共10页
湖羊(Hu sheep)是中国特有的白色羔皮用优良绵羊品种。湖州是主要养殖区。20世纪50年代以来,湖州地区的湖羊养殖从饲养管理方式到选育、饲料都有可观的变化和演进。迅速发展的规模化、标准化、数字化、生态化养殖技术是进入21世纪以后... 湖羊(Hu sheep)是中国特有的白色羔皮用优良绵羊品种。湖州是主要养殖区。20世纪50年代以来,湖州地区的湖羊养殖从饲养管理方式到选育、饲料都有可观的变化和演进。迅速发展的规模化、标准化、数字化、生态化养殖技术是进入21世纪以后的突出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羊 养殖技术 饲料 羊肥 规模化养殖
下载PDF
PPARA基因对绵羊肌内脂肪沉积的影响及其多态性
8
作者 付玲娟 史金平 +7 位作者 张全伟 刘婷 赵德宝 马维华 马海蛟 孟泉禄 唐致雄 成述儒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9-218,共10页
为研究PPARA对绵羊肌内脂肪(IMF)沉积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寻找绵羊肌内脂肪沉积相关分子标记,以小尾寒羊(STH)和萨寒杂交(STH×SFK)F1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肉品质,利用H&E染色和油红O染色比较2个绵羊群体背最长肌组织学结构... 为研究PPARA对绵羊肌内脂肪(IMF)沉积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寻找绵羊肌内脂肪沉积相关分子标记,以小尾寒羊(STH)和萨寒杂交(STH×SFK)F1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肉品质,利用H&E染色和油红O染色比较2个绵羊群体背最长肌组织学结构及脂滴分布;利用qRT-PCR和WB技术检测PPARA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在不同群体间的表达差异,并分析PPARA基因与肌内脂肪的相关性;Sanger测序技术检测PPARA基因SNP位点以评估其作为绵羊肌内脂肪沉积相关遗传标记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小尾寒羊剪切力和失水率极显著高于萨寒杂交,但是pH值极显著低于萨寒杂交,大理石花纹评分小尾寒羊低于萨寒杂交群体;组织学染色显示,小尾寒羊肌纤维较粗,排列紧密,肌内脂肪在肌纤维间隙集中分布;萨寒杂交肌纤维较细且结构松散,肌内脂肪在肌细胞间及肌纤维间隙均匀、广泛分布,含量更高;PPARA mRNA表达量小尾寒羊群体显著高于萨寒杂交群体,PPARA蛋白表达量小尾寒羊群体极显著高于萨寒杂交群体;相关性分析显示,PPARA基因表达量与绵羊脂滴面积比及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剪切力和失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大理石花纹评分弱相关;Sanger测序结果分析显示,2个绵羊群体PPARA基因第2内含子T49885C、T50007C、G50013A、G50835A、G50942A及G51154C位置上发生碱基突变,但小尾寒羊群体未检测到C49885T突变。SNP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SNP位点群体纯合度均大于杂合度,在群体中处于中低度多态;除G50835A突变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其余SNPs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遗传基础稳定。研究认为,PPARA基因对绵羊肌内脂肪沉积具有重要影响,可作为绵羊肌内脂肪性状选择的潜在分子遗传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肌内脂肪 PPARA 多态性
下载PDF
不同部位羊油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和理化性质比较
9
作者 曾志龙 潘玥蒙 +4 位作者 薛怡 管红梅 黄大兵 覃小丽 刘雄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69-277,共9页
为探究不同部位羊油品质特性的差异,以羊肠油、羊肚油和羊腰油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挥发性风味物质、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GC-MS共鉴定出87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醛类、酸类、醇类、酯类、酮类、... 为探究不同部位羊油品质特性的差异,以羊肠油、羊肚油和羊腰油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挥发性风味物质、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GC-MS共鉴定出87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醛类、酸类、醇类、酯类、酮类、烷烃类和其他类化合物,羊腰油和羊肚油挥发性风味物质总含量(6922.38、6536.72μg/kg)显著高于羊肠油(4046.92μg/kg),利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可以从挥发性成分上较好区分羊肠油、羊肚油、羊腰油。基于不同部位羊油的25种共有挥发性成分,结合气味阈值得到10个共有的关键性风味物质,分别为庚醛、辛醛、壬醛、癸醛、2-十一烯醛、(E)-2-辛烯醛、(E)-2-壬烯醛、(E)-2-癸烯醛、(E,E)-2,4-癸二烯醛、2-十一酮。羊腰油的熔点、硬度和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分别为44.2℃、379.6 g、54.29%,与羊肚油和羊肠油差异显著。分析不同部位羊油的品质特点,为羊油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油 挥发性风味物质 关键性风味物质 理化性质 脂肪酸
下载PDF
转录组分析方法比较揭示不同生长阶段滩羊肝脏脂肪代谢的差异
10
作者 杜佳文 任文义 +1 位作者 徐晓锋 张力莉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744-6756,共13页
本试验旨在挖掘影响滩羊不同生长阶段肝脏脂肪代谢的差异基因。试验分别采集3、6、9月龄各3只公滩羊的肝脏左叶,然后分别以3月龄为对照组,6月龄为试验组;以6月龄为对照组,9月龄为试验组,采用Illumian软件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并进行实时... 本试验旨在挖掘影响滩羊不同生长阶段肝脏脂肪代谢的差异基因。试验分别采集3、6、9月龄各3只公滩羊的肝脏左叶,然后分别以3月龄为对照组,6月龄为试验组;以6月龄为对照组,9月龄为试验组,采用Illumian软件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并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验证。结果显示:与3月龄相比,6月龄筛选到265个差异表达基因(上调91个,下调174个);与6月龄相比,9月龄筛选到286个差异表达基因(上调195个,下调91个)。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注释结果显示,与3月龄相比,6月龄主要富集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信号通路、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胆固醇代谢等信号通路;与6月龄相比,9月龄主要富集在胰岛素抵抗、钙信号通路、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等信号通路。利用ClueGo将2组中的共有基因进行富集分析发现主要在胆固醇代谢、淀粉和蔗糖代谢、钙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随机挑选的酰基辅酶A合成酶5(ACSL5)、载脂蛋白A4(APOA4)、血管生成素样蛋白8(ANGPTL8)、蛋白磷酸酶1调节亚基3C(PPP1R3C)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β(ACACB)5个基因的RT-qPCR验证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通过对不同月龄滩羊的肝脏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筛选出ACSL5、APOA4可作为3、6月龄滩羊肝脏脂肪代谢调控的基因,PPP1R3C和ACACB作为6、9月龄滩羊肝脏脂肪代谢调控的候选基因,ANGPTL8、糖原蛋白2(GYG2)、5-羟色胺受体2A(HTR2A)和溶质载体家族8成员A3(SLC8A3)作为3、6、9月龄滩羊肝脏脂肪代谢调控的共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羊 肝脏 脂肪 转录组
下载PDF
高浓度过瘤胃脂肪粉对绵羊葡萄糖和胰岛素耐量的影响
11
作者 徐甜甜 胡帆 +5 位作者 王雪 伍志武 叶炳森 魏凌云 贺志雄 谭支良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48-1455,共8页
【目的】探讨高浓度过瘤胃脂肪粉(rumen protected fat,RPF)对绵羊的生长育肥性能以及葡萄糖动力学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旨在为RPF在绵羊饲粮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体况良好的3月龄呼伦贝尔羊16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4个重复... 【目的】探讨高浓度过瘤胃脂肪粉(rumen protected fat,RPF)对绵羊的生长育肥性能以及葡萄糖动力学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旨在为RPF在绵羊饲粮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体况良好的3月龄呼伦贝尔羊16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羊,分别为CON组(不添加RPF、36.95%玉米)和HF组(23.65%RPF、16.34%玉米),预饲期为14 d,正饲期为42 d,每天记录绵羊采食量,每21 d监测1次体重变化,计算每组绵羊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和料重比(F/G)。正饲期结束后,两组各选4只绵羊进行静脉注射葡萄糖耐量试验(intravenous glucose tolerance test,IVGTT),按照0.25 g/kg BW颈静脉注射50%葡萄糖溶液,采集颈静脉血液,测量血清中的葡萄糖和胰岛素浓度,计算其曲线下方正增量面积、最大浓度、最大浓度变化量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Matsuda指数)。【结果】与CON组相比,HF组的ADFI和F/G显著降低(P<0.05)。在IVGTT期间,与CON组相比,HF组绵羊在2、10、30 min时的血清葡萄糖浓度及试验期间的葡萄糖曲线下方正增量面积均显著降低(P<0.05),HF组的血清葡萄糖最大浓度显著低于CON组(P<0.05);HF组在10和30 min时血清胰岛素浓度及其在60 min时曲线下方正增量面积均显著低于CON组(P<0.05)。HF组的Matsuda指数显著高于CON组(P<0.05)。【结论】综上所述,在生长绵羊饲粮中添加高浓度RPF不会影响绵羊的生长性能,并且可以降低绵羊血清葡萄糖浓度,提升胰岛素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伦贝尔羊 过瘤胃脂肪粉 葡萄糖耐量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测序对不同月龄舍饲滩羊羔羊肌肉脂肪代谢相关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12
作者 康燕 王小伟 +4 位作者 杜佳文 张宁 李海波 徐晓锋 张力莉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65,共6页
试验旨在探究在舍饲模式下不同月龄滩羊羔羊的肌肉组织脂肪代谢的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将体况相近的12只舍饲滩羊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月龄和6月龄挑选3只体重相近的滩羊进行屠宰,取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采用Illumina对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 试验旨在探究在舍饲模式下不同月龄滩羊羔羊的肌肉组织脂肪代谢的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将体况相近的12只舍饲滩羊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月龄和6月龄挑选3只体重相近的滩羊进行屠宰,取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采用Illumina对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脂肪代谢相关基因。结果显示,6月龄与2月龄滩羊羔羊股二头肌共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146个,其中69个上调基因,77个下调基因。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在40个GO条目中,主要在内皮细胞凋亡过程的调节、羧酸代谢过程及上皮细胞凋亡过程的负向调节等生物过程中。KEGG显著富集在4个通路中,与脂肪代谢密切相关的通路为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PPAR)信号通路与脂肪细胞因子信号通路等。根据转录组数据分析血管生成样素蛋白4 (ANGPTL4)、脂肪酸合成酶(FASN)及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Ⅰ肝脏亚型(CPT1A)基因与脂肪代谢相关。6月龄与2月龄滩羊羔羊背最长肌共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1 418个,其中774个上调基因,644个下调基因。GO富集主要体现在细胞-细胞黏附、单个生物体的细胞-细胞黏附及单个生物体的细胞黏附,KEGG显著富集在18个通路中,与脂肪代谢密切相关的为PPAR信号通路与脂肪酸代谢等通路。根据转录组数据分析瘦素(LE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IGF2)、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3 (FABP3)基因与脂肪代谢相关。研究表明,舍饲条件下,ANGPTL4、FASN、CPT1A基因在不同月龄滩羊羔羊股二头肌脂肪代谢过程中发生调节作用,而LEP、IGF2、FABP3基因对背最长肌脂肪代谢发挥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羊 舍饲 肌肉组织 脂肪代谢
下载PDF
羊乳脂奶酪酱与牛乳脂奶酪酱风味机理对比分析
13
作者 高洪武 吴朋谕 +4 位作者 高佳嘉 马晓明 刘子汇 汪建明 杨晨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5期122-130,共9页
羊乳脂中含有丰富的中短链脂肪酸,可以赋予奶酪独特的风味,但目前对于羊乳脂在食品奶酪加工中的应用尚且不多。该文通过两步法制备羊乳脂奶酪酱(sheep milk fat cheese sauce,SMFCS)和牛乳脂奶酪酱(cow milk fat cheese sauce,CMFCS),... 羊乳脂中含有丰富的中短链脂肪酸,可以赋予奶酪独特的风味,但目前对于羊乳脂在食品奶酪加工中的应用尚且不多。该文通过两步法制备羊乳脂奶酪酱(sheep milk fat cheese sauce,SMFCS)和牛乳脂奶酪酱(cow milk fat cheese sauce,CMFCS),验证羊乳脂代替牛乳脂在奶酪制备中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羊乳脂中的中短链脂肪酸比牛乳脂中含量更高,且羊乳脂中没有检测到对羊膻味影响较大的支链脂肪酸,羊乳脂膻味较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鉴定CMFCS和SMFCS制备过程中挥发性化合物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CMFCS中共检测到53种挥发性化合物,SMFCS共检测到42种挥发性化合物,且SMFCS中醛醇类化合物在制备过程中比CMFCS检出少。电子鼻结果显示SMFCS比CMFCS和市售酶改性奶酪中苯类芳香成分、无机硫化物芳香成分及长链烷烃芳香成分含量更高。以上结果可为羊乳脂代替牛乳脂在奶酪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乳脂 牛乳脂 酶解 奶酪酱 风味机理
下载PDF
液态羊尾油的分离提取及质量评定
14
作者 许建鑫 杨扬 +3 位作者 刘慧婷 王崭铎 王钰婕 张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83-2190,共8页
羊尾油在常温下呈液态,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是生产化妆品和人造奶油、起酥油的优质原料。为制备高质量的液态羊尾油以提升羊附加值,本研究以小尾寒羊尾脂为原料,比较干法和溶剂法分离、提取液态尾油的熔点及得率,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 羊尾油在常温下呈液态,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是生产化妆品和人造奶油、起酥油的优质原料。为制备高质量的液态羊尾油以提升羊附加值,本研究以小尾寒羊尾脂为原料,比较干法和溶剂法分离、提取液态尾油的熔点及得率,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X-衍射光谱仪(XR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及热重分析仪(TGA)表征液油的脂肪酸、融化曲线、结晶曲线、晶型及热稳定特性。结果表明,干法和溶剂法下的液油熔点分别为22.73、23.85℃且均与精炼尾油熔点(38.33℃)差异显著;两种液油中含量最高的脂肪酸为油酸,含量分别为51.623%与59.763%,这与两者熔点差异密切相关。X-衍射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所得液态油在常温下均未出现特征吸收峰,固脂在3.7Å、3.8Å、3.9Å与4.2Å处出现特征吸收峰,表明固脂中存在β’与β晶型。热稳定性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所得液油均在300℃范围内稳定,当温度超过300℃后,甘油三酯混合物剧烈燃烧且在420℃时热失重速率达最大值。此外,溶剂分提法制备的液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及得率更高。本试验结果可为羊尾脂高附加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尾脂 改性 液态尾油 油酸
下载PDF
PLIN1基因InDel位点检测及其与同羊尾脂和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15
作者 邱彦博 阮子豪 +3 位作者 易晓华 谢浦航 袁婷婷 孙秀柱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43-48,118,共7页
为了探讨同羊PLIN1基因结构及PLIN1基因的插入/缺失(inserted/deletion,InDel)位点对同羊尾脂和体尺性状的影响,试验对PLIN1基因结构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测量了166只健康同羊的尾脂和体尺性状;通过测量同羊表型数据、提取基因组DNA... 为了探讨同羊PLIN1基因结构及PLIN1基因的插入/缺失(inserted/deletion,InDel)位点对同羊尾脂和体尺性状的影响,试验对PLIN1基因结构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测量了166只健康同羊的尾脂和体尺性状;通过测量同羊表型数据、提取基因组DNA,并采用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和Sanger测序等方法检测PLIN1基因的InDel位点和分型情况,然后对PLIN1基因的InDel位点与同羊尾脂和体尺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PLIN1基因位于绵羊的18号染色体上,有8个外显子和7个内含子。绵羊、山羊、普通牛、欧亚野猪、智人、小鼠的PLIN1蛋白结构高度保守,原鸡和绿头鸭的PLIN1蛋白结构与其他物种存在差异,以上8个物种的PLIN1蛋白有10个共同基序,2个特定的保守结构域,PLIN1基因在物种进化中相对保守。同羊的PLIN1基因存在1个26 bp(CGATCCTCGGTGCCCCAGAAACATTC)的InDel位点,包含DD、II和ID 3种基因型,I和D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2018和0.7982,II、ID和DD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0663,0.2711,0.6627,该位点处于中间多态性(0.250.05);该位点对公羊的体尺性状无显著影响(P>0.05);但该位点的II基因型母羊背高显著高于ID和DD基因型(P<0.05)。说明PLIN1基因的InDel位点可被作为母羊育种的有用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滴包被蛋白1(PLIN1) 同羊 尾脂 插入/缺失(InDel) 生长性状 关联分析
下载PDF
提高双肌臀夏洛来羊胚胎移植效果的研究
16
作者 王国春 夏德翠 +2 位作者 王泽英 杜学海 杨术环 《现代畜牧兽医》 2024年第10期7-11,共5页
研究旨在确定双肌臀夏洛来羊母羊超数排卵时使用促卵泡激素(FSH)的最佳剂量和最佳膘情体况以及最佳胚胎移植月份,为双肌臀夏洛来羊胚胎移植方案优化提供参考。试验对比不同剂量FSH进行超数排卵、不同月份进行胚胎移植的双肌臀夏洛来羊... 研究旨在确定双肌臀夏洛来羊母羊超数排卵时使用促卵泡激素(FSH)的最佳剂量和最佳膘情体况以及最佳胚胎移植月份,为双肌臀夏洛来羊胚胎移植方案优化提供参考。试验对比不同剂量FSH进行超数排卵、不同月份进行胚胎移植的双肌臀夏洛来羊母羊的出胚数、受胎率,对比不同膘情体况的双肌臀夏洛来羊母羊的出胚数。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双肌臀夏洛来羊母羊超数排卵最佳FSH剂量及注射方法为:周岁母羊使用FSH总量为140 IU,以25 IU为首次量逐日递减;2~5岁母羊使用FSH总量为160 IU,以28 IU为首次量逐日递减;6岁以上母羊使用FSH总量为180 IU,以32 IU为首次量逐日递减。辽宁地区双肌臀夏洛来羊最佳胚胎移植月份是10~12月,受胎率、胚胎可用率最高。双肌臀夏洛来羊母羊最佳超数排卵膘情是通过短期优饲将供体母羊从6.5成膘情提高到8成膘情,平均只出胚数为11.4枚。研究表明,在辽宁地区的10~12月,以2~5岁的经产双肌臀夏洛来羊母羊为供体,进行短期优饲将膘情从6.5成提高到8成后,FSH以28 IU为首次量逐日递减,胚胎移植效果最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肌臀夏洛来羊 胚胎移植 超数排卵 膘情
下载PDF
MSTN基因多态性及其与兰州大尾羊生长性状关联分析
17
作者 王婧尊 黄志 +5 位作者 曹世坤 郑菲 徐红伟 郭鹏辉 杨具田 蔡勇 《畜牧兽医杂志》 2024年第6期1-6,共6页
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是肌肉生长的负调节因子,抑制了成肌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本文研究MSTN可选作兰州大尾羊生长性状候选基因的可能性,PCR扩增及PCR-SSCP技术检测536只兰州大尾羊MSTN基因多态性,并分析其群体分布规律。结果:... 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是肌肉生长的负调节因子,抑制了成肌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本文研究MSTN可选作兰州大尾羊生长性状候选基因的可能性,PCR扩增及PCR-SSCP技术检测536只兰州大尾羊MSTN基因多态性,并分析其群体分布规律。结果:(1)兰州大尾羊MSTN基因中检测到2个SNP位点,其中g.119286026C>A的等位基因型为CC和CA,突变位点CC基因型胸宽和胸围显著高于CA基因型(P<0.05);g.119286166A>G的等位基因型为AA和AG,突变位点AG基因型体斜长和体重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5),两位点均呈现低多态性。(2)其中2个基因型组合(A1和C1)对兰州大尾羊生长性状具有显著影响,C1组基因型组合体斜长、胸围、胸宽和胸深均显著高于B1组基因型组合(P<0.05),在各基因型之间其他生长性状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MSTN基因多态性与兰州大尾羊的体斜长、体重、胸围和胸宽显著相关,可作为其生长性状的有效遗传标记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大尾羊 MSTN基因 基因多态性 生长性状 关联分析
下载PDF
滩羊脂尾性状表型分析
18
作者 席启明 刘久亮 +6 位作者 孙红先 梁雪 王小凤 王继卿 刘秀 罗玉柱 李少斌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2,共6页
为了解脂尾绵羊的尾部性状特征,该试验选择滩羊典型生产区开展调查和试验观测,通过测量滩羊尾部尺寸、重量及尾骨特征,分析滩羊尾型特征及脂尾性状间的表型相关。结果显示:滩羊尾型可分为圆盘形尾、楔形尾和三角形尾3种;滩羊尾椎数量为1... 为了解脂尾绵羊的尾部性状特征,该试验选择滩羊典型生产区开展调查和试验观测,通过测量滩羊尾部尺寸、重量及尾骨特征,分析滩羊尾型特征及脂尾性状间的表型相关。结果显示:滩羊尾型可分为圆盘形尾、楔形尾和三角形尾3种;滩羊尾椎数量为17~21枚不等:根据尾椎椎骨的完整程度,滩羊的尾椎可分为4类,第1类尾椎的横突、棘突、椎弓、椎孔完整,第2类尾椎的横突完整,棘突、椎弓、椎孔退化,第3类尾椎的横突、棘突、椎弓、椎孔均发生退化,第4类尾椎椎骨之间融合,无关节囊。滩羊尾重与尾厚,尾脂率与尾重及尾脂重之间相关性显著。滩羊尾重与尾长、尾厚之间的最优回归方程为:y=-2.237+0.401 x 3+0.041 x 1(R 2=0.634,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羊 脂尾形状 脂尾重量 回归分析
下载PDF
日粮添加高比例过瘤胃脂肪对生长肉用绵羊采食行为的影响
19
作者 常馨丹 胡帆 +5 位作者 伍志武 叶炳森 刘铁海 林杰 贺志雄 谭支良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77-1084,共8页
旨在研究高比例过瘤胃脂肪日粮对生长期呼伦贝尔羊采食量和采食行为的影响。试验选取12只平均体重为(20±1.9)kg的呼伦贝尔羊随机分配到对照组(CON)和高脂组(23.65%过瘤胃高脂日粮,HF),每组6只,并用摄像头连续记录各试验呼伦贝尔羊... 旨在研究高比例过瘤胃脂肪日粮对生长期呼伦贝尔羊采食量和采食行为的影响。试验选取12只平均体重为(20±1.9)kg的呼伦贝尔羊随机分配到对照组(CON)和高脂组(23.65%过瘤胃高脂日粮,HF),每组6只,并用摄像头连续记录各试验呼伦贝尔羊的行为活动。连续观察并记录试验羊正试期第83和84天的行为,包括:采食、反刍、饮水、站立、卧倒行为,计算每个行为活动在24 h内的总分钟数,并通过干物质、脂肪、粗蛋白采食量来计算每千克日粮采食时间、采食次数、干物质采食速度、脂肪采食速度、粗蛋白采食速度等指标。结果表明,日粮添加高比例过瘤胃脂肪显著降低生长呼伦贝尔羊精料采食量、干物质采食量和粗蛋白的采食量及采食速度(P<0.05),降低呼伦贝尔羊的采食次数、每日反刍时间、每千克日粮的反刍时间和饮水时间(P<0.05),增加粗脂肪采食量和采食速度(P<0.01)。综上表明,日粮添加高比例过瘤胃脂肪可能通过影响生长肉羊采食次数来降低精料采食量,并减少其饮水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畜行为学 高比例过瘤胃脂肪 采食量 呼伦贝尔羊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牛羊脂肪中三氯苯达唑及其代谢物残留量
20
作者 侯冰 《现代食品》 2024年第15期173-175,共3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了牛、羊脂肪中三氯苯达唑及其代谢物三氯苯达唑酮残留量的测定方法。样品用乙腈提取,正己烷净化,采用BEH C_(18)色谱柱、乙腈-0.1%甲酸溶液梯度洗脱分离,电喷雾负离子模式测定。结果显示,三氯苯达唑...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了牛、羊脂肪中三氯苯达唑及其代谢物三氯苯达唑酮残留量的测定方法。样品用乙腈提取,正己烷净化,采用BEH C_(18)色谱柱、乙腈-0.1%甲酸溶液梯度洗脱分离,电喷雾负离子模式测定。结果显示,三氯苯达唑和三氯苯达唑酮在5~500 n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方法检出限和定量限均为0.5μg·kg^(-1)和1μg·kg^(-1);在1μg·kg^(-1)、10μg·kg^(-1)、50μg·kg^(-1)添加水平下平均回收率在81.6%~102.3%,批内(n=6)及批间(n=3)相对标准偏差≤14.0%。方法准确度高,精密度好,适用于牛、羊脂肪中三氯苯达唑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羊脂肪 三氯苯达唑 三氯苯达唑酮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