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vestigation of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Flexible Polyether Foam Filled with Eggshell and Groundnut Husk Powder
1
作者 P.U.Chris-Okafor R.U.Arinze +1 位作者 I.M.Iloamaeke B.C.Izundu 《Organic Polymer Material Research》 2019年第2期14-19,共6页
The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eggshell and groundnut husk as fillers on flexible polyether foam.The fillers with the particle sizes of 50μm each were mixed in the ratio of 50:50.Diverse percentages of the two ... The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eggshell and groundnut husk as fillers on flexible polyether foam.The fillers with the particle sizes of 50μm each were mixed in the ratio of 50:50.Diverse percentages of the two combined fillers ranging from 10%,20%,30%,40%and 50%were incorporated into the polyether recipes in the appropriate foam formulations and foam samples were produced.The unfilled foam(0%filler)served as the standard control sample.The physico-mechanical test carried out on the foam showed increase in the properties such as density,compression set test,indentation hardness test,tensile strength test and decrease for elongation at break test as compared to the unfilled foam.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result showed the cell sizes became smaller and concentrated with an irregular shape as the filler load increased,thereby making it denser and thicker.Eggshell and groundnut husk fillers may be used in the making of flexible polyether foam since these materials are organic in natures.They can improv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biodegradability of polyurethane product.The utilization of these fillers in polymer composites productin will help in sanitizing the environment by reducing landfills and producing eco-friendly waste and also it influences cost posi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G shell GROUNDNUT husk POLYETHER foa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MECHANICAL properties
下载PDF
Microstructure and Element Composition of Shell Plates of Liolophura japonica
2
作者 CHEN Daohai1,2 1. College of Fisheries,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266003, Shangdong, China 2.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hool, Zh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Zhanjiang 524048, Guangdong, China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CAS 2010年第2期176-184,共9页
The micro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shell plates of chiton Liolophura japonica Lischke were analyzed using environmental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ES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she... The micro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shell plates of chiton Liolophura japonica Lischke were analyzed using environmental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ES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shell plate of chiton Liolophurajaponica is composed of seven calcium layers which were crossed lamellar crystallites, homoge- neous structure, granular crystallites, and trabecular type crystallites. The element compositions of shell plates were analyzed using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The results determined by XPS show that the surface chemical states of various layers are different. There are 13 elements (Na, O, N, C, S, P, Ca, C1, Si, A1, K, Fe, Mg) on the shell plate of chiton L. japonica. Among the 13 elements, 11 are on the outside pigment layer except K and S. Among seven layers of shell plate, there is the largest quantity of elements on the outside pigment layer, and the least quantity of elements is on layer C (Articulamentum auctorum). There are 7 elements on the layer C (Articulamentum auctorum). Be- sides calcium carbonate, there are some inorganic compounds on the shell plate, such as NaC1, MgO, A1203, silicate, sulfate and phosphate. There are some organic chemical components, such as carbohydrate, organic sulfide, and organic nitride on the shell pl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olophura japonica environmental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microstructure of shell plate
原文传递
三种水生动物病毒感染鱼类细胞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奇亚 袁秀平 李正秋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76-578,T001,共4页
关键词 中华鳖 扫描电镜观察 水生动物 病毒感染 鱼类细胞
下载PDF
不同生长时期虾夷扇贝壳质的超微结构观察及表面5种元素组成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庞云龙 丁君 +2 位作者 田莹 郝振林 常亚青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8-34,共7页
以人工吊养的已明确月龄的(5月龄、7月龄、9月龄、12月龄、18月龄、30月龄)虾夷扇贝(Patinopecten(Mizuhopecten)yessoensis)为实验材料,从壳顶沿生长线方向纵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不同生长时期贝壳的壳质结构,并探讨了虾夷扇贝生长发育... 以人工吊养的已明确月龄的(5月龄、7月龄、9月龄、12月龄、18月龄、30月龄)虾夷扇贝(Patinopecten(Mizuhopecten)yessoensis)为实验材料,从壳顶沿生长线方向纵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不同生长时期贝壳的壳质结构,并探讨了虾夷扇贝生长发育过程中壳质结构的一般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虾夷扇贝壳质包括均质型(homogeneous)、叶状型(foliated)、交错片状型(crossed lamellar)、棱柱型(prismatic)4种结构类型。随着生长期的增加,壳质结构逐渐趋向于复杂,叶状结构和交错片状结构的比例增加。同时分析比较了同一时期"象牙白"品系和普通红褐色虾夷扇贝的贝壳外表面5种化学元素的含量,"象牙白"品系和普通红褐色贝壳所含的C、O、Na、Mg、Ca 5种元素质量分数分别为:24.26%、60.44%、0.63%、0.48%、14.18%和18.24%、56.48%、0.52%、0.36%、24.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Patinopecten(Mizuhopecten)yessoensis) 扫描电镜 壳质结构
下载PDF
育珠河蚌分泌珍珠质的外表皮细胞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石安静 冯建清 曾家玉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0年第3期348-353,共6页
用石蜡切片和酶消化的育珠河蚌外套膜的外表皮细胞,作了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有4类表面结构不同的细胞。细胞间有细丝相连结。研究表明,外表皮细胞除了有分泌珍珠质的功能外,还有物质吸收、保护的功能。
关键词 河蚌 外套膜 外表皮细胞 扫描电镜
下载PDF
七种天蚕蛾科昆虫卵壳气孔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洪健 胡萃 叶恭银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4期275-280,共6页
应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七种天蚕蛾科昆虫卵的气孔结构,发现在柞蚕Antheraeapernyi和天蚕A.yamamai的大型围壁式气孔及樟蚕Eriogyna pyretorum的气孔(无围壁)中均存在着一个特殊的档板样结构,而在天蚕的小型围壁式气孔以及绿尾大蚕蛾Actias ... 应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七种天蚕蛾科昆虫卵的气孔结构,发现在柞蚕Antheraeapernyi和天蚕A.yamamai的大型围壁式气孔及樟蚕Eriogyna pyretorum的气孔(无围壁)中均存在着一个特殊的档板样结构,而在天蚕的小型围壁式气孔以及绿尾大蚕蛾Actias selene、樗蚕Philosamia cynthia、蓖麻蚕P.cynthia ricina、栗蚕Dictyoplocajaponica的气孔中则无类似结构。这一结构在国内外尚乏明确、详尽记载。该档板样结构似乎仅存在于开口较大的气孔通道内,根据其超微结构和气孔实际开口状况,很可能是一种控制气孔开闭程度的调节机构,在大型昆虫卵胚胎发育期间的呼吸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镜 天蚕蛾科 卵壳气孔
下载PDF
椭圆背角无齿蚌外套膜组织培养与未培养细胞分泌活动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6
7
作者 石安静 龚由彬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35-39,共5页
作者用扫描电镜及相差显微镜,对椭圆背角无齿蚌外套膜组织培养与未培养细胞的分泌活动进行了研究,观察到两者的分泌活动都是十分旺盛的。培养细胞有局部分泌和顶浆分泌。细胞分泌形态观察到三种:(1)分泌端形成由膜包裹的突起,突起逐渐伸... 作者用扫描电镜及相差显微镜,对椭圆背角无齿蚌外套膜组织培养与未培养细胞的分泌活动进行了研究,观察到两者的分泌活动都是十分旺盛的。培养细胞有局部分泌和顶浆分泌。细胞分泌形态观察到三种:(1)分泌端形成由膜包裹的突起,突起逐渐伸长,基部变成细颈,最后脱离细胞成为分泌泡(局部分泌);(2)细胞端部伸出长足,将分泌物排到较远处分泌后,长足缩回恢复原状;(3)分泌端伸出很多细枝,分泌物随后如液流式涌出细胞(顶浆分泌)。取外套膜色线边组织为材料,培养后在组织块和细胞上有角质素(与贝壳最外层相似)类的茶褐色结晶和无定形分泌物形成;用去掉色线边的外表皮组织块培养,则有珍珠(与贝壳最内层相似)状的白色和淡黄色结晶生成。表明了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所形成的分泌物的性质可能与活体相同。因此大批量培养细胞可能得到人们希望获得的细胞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椭圆背角 无齿蚌 外套膜 蚌科
下载PDF
激光加工弹体材料50SiMnVB脆性带的对比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德元 王洋 +1 位作者 万仁毅 王栋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8-282,共5页
为了优选弹体材料脆性带加工方案,提高弹体材料有效破片率,并研究脆性带对弹体材料冲击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激光相变的方法,在弹体材料50SiMnVB表面加工得到具有不同密度的脆性带.对脆性带进行冲击破碎试验,观察脆性带对断裂过程产生的... 为了优选弹体材料脆性带加工方案,提高弹体材料有效破片率,并研究脆性带对弹体材料冲击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激光相变的方法,在弹体材料50SiMnVB表面加工得到具有不同密度的脆性带.对脆性带进行冲击破碎试验,观察脆性带对断裂过程产生的影响,并对不同密度脆性带对试件断裂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脆性带对脆性材料50SiMnVB冲击性能影响显著;试件断裂位置的差异是由脆性带角度不同造成的;脆性带密度越大,冲击吸收功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体材料 冲击 激光表面淬火 脆性带 组织转变 扫描电子显微镜 马氏体 硬度
下载PDF
场发射扫描电镜研究实验条件对片形Fe@Ag复合粒子表面形貌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赵素玲 兰芳 陈晶 《分析仪器》 CAS 2013年第4期74-78,共5页
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研究了用液相化学还原银技术制备片形Fe@Ag核壳复合粒子过程中的反应条件(还原剂的种类、表面活性剂的浓度、pH值、反应温度、粉体的装载量)对Fe@Ag复合粒子表面形貌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FESEM在该研究... 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研究了用液相化学还原银技术制备片形Fe@Ag核壳复合粒子过程中的反应条件(还原剂的种类、表面活性剂的浓度、pH值、反应温度、粉体的装载量)对Fe@Ag复合粒子表面形貌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FESEM在该研究工作实验条件的优化和选择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 片形Fe@Ag复合粒子 表面形貌
下载PDF
橄榄石位错构造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金振民 H.W.GreenⅡ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1年第1期43-47,T002,共6页
利用扫描电镜的背散射电子图象(BEI)对玄武岩及金伯利岩所含幔源包体中橄榄石的缀饰位错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位错类型和颗粒边界图象清晰,又便于观察。这种观察位错的方法其分辨率比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约高一个数量级。背散射电... 利用扫描电镜的背散射电子图象(BEI)对玄武岩及金伯利岩所含幔源包体中橄榄石的缀饰位错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位错类型和颗粒边界图象清晰,又便于观察。这种观察位错的方法其分辨率比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约高一个数量级。背散射电子图象位错方法特别适用于研究天然的和实验变形橄榄石的高位错密度和密集型边界,对于确定显微构造的定量参数也十分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石 位错 扫描电镜 幔源 包裹体
下载PDF
褶纹冠蚌外套膜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舒凤月 程波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4期43-45,共3页
用电镜观察了褶纹冠蚌的外套膜的表面结构.其内表皮表面是板块状结构,具沟和嵴,沟内和嵴上均有簇生的纤毛丛,纤毛长约8~9μm,直径约0.2μm,内表皮表面还具丰富的微绒毛和粘液细胞;外表皮表面也略呈板块状,表皮细胞轮廓较清晰,细胞表... 用电镜观察了褶纹冠蚌的外套膜的表面结构.其内表皮表面是板块状结构,具沟和嵴,沟内和嵴上均有簇生的纤毛丛,纤毛长约8~9μm,直径约0.2μm,内表皮表面还具丰富的微绒毛和粘液细胞;外表皮表面也略呈板块状,表皮细胞轮廓较清晰,细胞表面的纤毛丛和粘液细胞明显比内表皮细胞少,这可能与外套膜内、外表皮所行使的功能不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褶纹冠蚌 外套膜 扫描电镜
下载PDF
马氏珠母贝外套膜培养细胞的电镜观察
12
作者 王爱民 阎冰 +1 位作者 苏琼 叶力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4-9,共6页
运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马氏珠母贝 (PinctadamartensiiD)外套膜组织培养过程中各种细胞的生长变化和活动状况的研究 ,重点是对上皮细胞分泌活动的观察。最初从外套膜组织迁出的上皮细胞为圆球形 ,细胞表面近似光滑 ,但有走向规则细... 运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马氏珠母贝 (PinctadamartensiiD)外套膜组织培养过程中各种细胞的生长变化和活动状况的研究 ,重点是对上皮细胞分泌活动的观察。最初从外套膜组织迁出的上皮细胞为圆球形 ,细胞表面近似光滑 ,但有走向规则细而浅的花纹 ;培养到第4天 ,上皮细胞形态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分成A型和B型两种细胞 ,A型上皮细胞内颗粒物少 ,是处于合成分泌物的早期阶段或尚未开始合成分泌物 ,B型上皮细胞处于旺盛的分泌物合成阶段 ,细胞内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丰富。培养到第15~16天的B型上皮细胞体积明显变大 ,细胞合成并聚集了大量单层膜包裹的颗粒物 ,培养到第31天的B型上皮细胞分泌活动减弱 ,上皮细胞逐渐失去分泌功能 ,进入衰老、死亡 ,胞体明显萎缩变小 ,整个培养过程持续了65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贝 外套膜 组织培养 透射电镜 扫描电镜
下载PDF
一种双结构颗粒肥的电镜观察研究
13
作者 惠建斌 郑文婧 《化肥设计》 CAS 2019年第4期10-12,共3页
利用电镜技术(SEM)对一种双结构颗粒肥料的壳组成形貌和肥料颗粒表面进行了观察。通过对壳结构的内表面、外表面和断面观察,了解不同矿物质颗粒在1~4mm球形尿素表面的组装形态,发现不同组分组装形成壳后的微观结构形貌与粘结模式有关。... 利用电镜技术(SEM)对一种双结构颗粒肥料的壳组成形貌和肥料颗粒表面进行了观察。通过对壳结构的内表面、外表面和断面观察,了解不同矿物质颗粒在1~4mm球形尿素表面的组装形态,发现不同组分组装形成壳后的微观结构形貌与粘结模式有关。同时发现,实验条件下不同结构的组分在尿素颗粒表面上存在竞争关系,超细粉体颗粒比片状粉体颗粒在尿素颗粒表面的粘结有优势。这对后续研究开发双结构颗粒肥料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结构颗粒肥料 电镜技术(SEM) 壳核结构
下载PDF
紫贻贝长期暴露于亚致死剂量的林丹和阿特拉津下的组织学反应(英文) 被引量:1
14
作者 Nahla S.El-SHENAWY Richard GREENWOOD Ismail M.ABDEL-NABI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99-909,共11页
为开发快速、敏感的生物标记物以监测海洋贝类生物中是否存在农药,我们检测了双壳动物紫贻贝长期暴露在亚致死剂量的丙体六氯环乙烷(林丹,γ-HCH)和2-氯4-乙胺基-6异丙胺基-1,3,5-三氮苯(阿特拉津)下的组织学变化。紫贻贝容易积累环境... 为开发快速、敏感的生物标记物以监测海洋贝类生物中是否存在农药,我们检测了双壳动物紫贻贝长期暴露在亚致死剂量的丙体六氯环乙烷(林丹,γ-HCH)和2-氯4-乙胺基-6异丙胺基-1,3,5-三氮苯(阿特拉津)下的组织学变化。紫贻贝容易积累环境中的杀虫剂,因此,本研究旨在阐明农药的生物积累与组织病理学效应之间的关系。利用GC/MSD分析法定期对贻贝和水样中的林丹与阿特拉津含量进行测定。将贻贝在实验室中培养21天,以使其代谢适应于带有水质控制的封闭式不间断流动系统。随后,30只贝暴露于亚致死剂量的林丹(0.9 mg/L)或阿特拉津(3.583 mg/L)溶液中56天。实验期间,控制重要的参数,比如温度和盐度分别控制在18℃和34‰。在处理28天和56天后取样,检测组织学损坏及吸收的农药量。暴露的紫贻贝每克干重分别能聚集约304.8-372.0μg/g林丹和83.3-137.4μg/g阿特拉津。组织学改变高度集中在鳃的上皮和外套膜组织;上皮与相邻的组织形成分离状态。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抗性机制的激活使紫贻贝能在亚致死压力下存活。组织病理效应范围从浸润反应到以血淋巴细胞出现间质细胞反应为特征。因此,在农药聚集部位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改变是敏感的,并与农药的生物积累具有正相关关系,说明这些改变可能作为农药暴露的生物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示生物 慢性影响 扫描电镜 外套膜
下载PDF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PCL-b-PNVP的合成及其自组装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翠珍 张琰 +1 位作者 刘建静 郎美东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2173-2178,共6页
以4-羟基-2,2,4,4-四甲基哌啶氮氧自由基为引发剂,通过ε-己内酯(ε-CL)的开环聚合反应,合成氮氧稳定自由基为末端基的聚己内酯(PCL-T);在其"介调"下,进行乙烯基吡咯烷酮(NVP)的氮氧稳定自由基聚合(NMP),得到结构规整聚己内... 以4-羟基-2,2,4,4-四甲基哌啶氮氧自由基为引发剂,通过ε-己内酯(ε-CL)的开环聚合反应,合成氮氧稳定自由基为末端基的聚己内酯(PCL-T);在其"介调"下,进行乙烯基吡咯烷酮(NVP)的氮氧稳定自由基聚合(NMP),得到结构规整聚己内酯和聚乙烯吡咯烷酮两亲性的嵌段共聚物(PCL-b-PNVP).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红外光谱(FTIR)、电子自旋共振(ES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荧光光谱、动态光散射(DLS)、透射电镜(TEM)等手段分析共聚物自组装行为.结果表明,在聚己内酯大分子氮氧自由基"介调"下,合成了结构规整的PCL-b-PNVP共聚物,该共聚物在水中可自组装成粒径100 nm左右的核壳结构球形胶束;且共聚物表现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作为疏水性药物的载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亲性的嵌段共聚物 聚乙烯吡咯烷酮 聚己内酯 胶束
原文传递
13种双壳类贝壳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11
16
作者 陈道海 霍颖娴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2-130,共9页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湛江地区的丽文蛤(Meretrix lusoria)、琴文蛤(M.lyrata)、文蛤(M.meretrix)、波纹巴非蛤(Paphia undulata)、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杂色蛤仔(R.variegata)、伊萨伯雪蛤(Clausinella isobelli...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湛江地区的丽文蛤(Meretrix lusoria)、琴文蛤(M.lyrata)、文蛤(M.meretrix)、波纹巴非蛤(Paphia undulata)、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杂色蛤仔(R.variegata)、伊萨伯雪蛤(Clausinella isobellina)、格粗饰蚶(Anadara clathrata)、泥蚶(Tegillarca granosa)、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尖紫蛤(Sanguinolaria aauta)、锈色朽叶蛤(Coecella turgida)和栉江珧(Atrina pectinata)这6科13种双壳类的贝壳形态微观结构特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不同种的贝壳表面和横切面微观结构有一定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晶体的组成和排列方式两个方面。贝壳角质层根据表面形态特征分为5种类型:光滑平整、颗粒状、不规则多边形、蜂窝状和沟壑状。贝壳棱柱层的晶体形状有棱柱状、短柱状、片状和不规则形状。不同贝壳的晶体有两种排列方向,垂直于横切面和平行于横切面。13种贝壳珍珠层的晶体有颗粒状、砖块状、圆形、块状和不规则的多边形。不同种的贝壳角质层、棱柱层和珍珠层的厚度也不同。研究贝壳微观结构之间的差异,可以为分类提供基本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壳类 贝壳 微观结构 扫描电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