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元代文人画的“生生”之美
1
作者 卢政 王张宇 《枣庄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24-31,共8页
“生生”体现着元代文人画的本质特征,也是其形式美的内在依据。元代文人画不求“形似”只求“神似”,多以自然山水为主题,旨在建构生生不息的艺术境界,为世人呈现了独特的“生生”之美。元代文人画抒写胸中逸气、展示生命脉动是元代文... “生生”体现着元代文人画的本质特征,也是其形式美的内在依据。元代文人画不求“形似”只求“神似”,多以自然山水为主题,旨在建构生生不息的艺术境界,为世人呈现了独特的“生生”之美。元代文人画抒写胸中逸气、展示生命脉动是元代文人画的“生生”之美的独特内蕴;元代文人画多依托自然山水、草木生灵等物象,借以展示个人的才情气质、抒发个人的理想抱负,间或寄寓个人愤懑之情,充分展现个体生命之丰富与充盈;元代文人画通过精心的构图以及对墨色浓淡、干湿变化的调控,着力营造画作的情感空间和生命质感。元代文人画的“生生”之美是传统“生生”之学在绘画领域的呈现,本质上是中国古典形态的“天人相和”的生态之美,它反映了元代文人对人与自然万物和谐的审美关系的深切渴望,对动态的、充满活力的生命美感的热烈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生”之美 元代文人画 生命意识 生态之美 中华美学精神
下载PDF
性善论的两个缺陷与弥补之道——儒家生生伦理学对孟子性善论的再思考
2
作者 杨泽波 《管子学刊》 2024年第2期79-86,共8页
性善论对中国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但隐含着两个缺陷。一是只以“才”论性善,不了解性善的主干部分是伦理心境。二是只以仁性作为道德根据,不重视智性的作用。这两个缺陷对儒学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前者致使其对道德本体的认识不够全面... 性善论对中国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但隐含着两个缺陷。一是只以“才”论性善,不了解性善的主干部分是伦理心境。二是只以仁性作为道德根据,不重视智性的作用。这两个缺陷对儒学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前者致使其对道德本体的认识不够全面,不了解在特殊情况下道德本体也会出现问题;后者致使其对道德根据的理解有失狭隘,引发了正宗与旁出之争。要克服这两个缺陷,一个有效的办法是对性善论进行新的诠释,既讲生长倾向,又讲伦理心境,既讲仁性,又讲智性。儒家生生伦理学在这方面作出了有益尝试,预示着一个颇具潜力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性善论 儒家生生伦理学 三分法
下载PDF
信念如何解决荀子道德动力问题
3
作者 杨泽波 李宗宜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5,共11页
引入西方行为哲学的研究成果,以信念为核心说明道德动力问题,是近年来荀子研究的一个重要进步。信念可以分解为“信”和“愿”两个部分。“信”与认知相关,指对道的认识,重点在真。“愿”与情感相关,指乐意行善,重点在心甘情愿。荀子重... 引入西方行为哲学的研究成果,以信念为核心说明道德动力问题,是近年来荀子研究的一个重要进步。信念可以分解为“信”和“愿”两个部分。“信”与认知相关,指对道的认识,重点在真。“愿”与情感相关,指乐意行善,重点在心甘情愿。荀子重视“信”,重视认知,但对“愿”过于乐观,理解不透,“信”与“愿”有一间之隔,致使其学说有道德无力之弊。以为“信”自然能够派生“愿”,只要加强认知,给足行动的主观理由和客观理由,就可以解决道德动力问题的想法,尚有进一步讨论的空间。儒家生生伦理学以三分法为基础,将“信”纳入智性范畴,将“愿”纳入仁性范畴。智性是认知,可以认识道,信任道,达到真。仁性是伦理心境,伦理心境有先在性,决定人本身就有道德的要求,自愿行善。如是,信念才能真正落实,由知到行才有充足动能,荀子道德动力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信念 三分法 道德动力 儒家生生伦理学
下载PDF
吕祖谦的有机宇宙观
4
作者 李青 房瑞丽 《西部学刊》 2024年第23期126-129,共4页
吕祖谦的有机宇宙观既继承中国古人“天人合一”传统,主张“天人贯通”,人与宇宙的和谐统一;又将“生生之德”落在“教化之德”与“进德遵道”上,将天、地、人统一在有机的整体框架下讨论,重视德性的次第涵养,将伦理道德有机地对应宇宙... 吕祖谦的有机宇宙观既继承中国古人“天人合一”传统,主张“天人贯通”,人与宇宙的和谐统一;又将“生生之德”落在“教化之德”与“进德遵道”上,将天、地、人统一在有机的整体框架下讨论,重视德性的次第涵养,将伦理道德有机地对应宇宙中发生的自然现象;同时认为人心具有感通之觉,文学的表达要“合道”,赞同宋明理学家“心统性情”的有机宇宙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祖谦 有机宇宙观 天人合一 生生之德 心统性情
下载PDF
张声生教授辨治溃疡性结肠炎中医临证经验 被引量:24
5
作者 孟梦 周强 +1 位作者 朱春洋 张声生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6期838-842,共5页
目的:深度挖掘并系统总结张声生教授治疗消化科疑难性疾病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经验,分析张教授的组方用药规律,临证策略与思路。方法:本研究收集张教授门诊治疗UC病例资料97例,总计289诊次,并运用我团队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 目的:深度挖掘并系统总结张声生教授治疗消化科疑难性疾病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经验,分析张教授的组方用药规律,临证策略与思路。方法:本研究收集张教授门诊治疗UC病例资料97例,总计289诊次,并运用我团队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共同合作开发的“病案一体化数据挖掘系统”进行分析处理。结果:通过数据分析得到张教授治疗UC核心处方:炙黄芪、炒白术、薏苡仁、黄连、木香、白扁豆、三七粉、地榆炭。常用药对有:1)炒白术、炙黄芪、地榆炭;2)薏苡仁、白扁豆、山药;3)黄芩、黄连、木香、白芍;4)延胡索、仙鹤草、三七粉;5)当归、香附;6)防风、葛根。药物随证加减规律为::1)腹胀伴有肠鸣时,多用槟榔、木香、焦神曲;2)腹痛伴大便脓血时,多用延胡索、地榆炭、仙鹤草;3)里急后重时多用黄连、儿茶、三七粉;4)畏寒时多用炮姜、肉桂;5)口苦时多用黄连、连翘。结论:运用“病案一体化数据挖掘系统”分析了UC的症状和证候规律,总结了张声生教授中医临证策略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难病 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 病案一体化 数据挖掘 临证经验 组方用药 @张声生
下载PDF
论儒佛对“生生”的不同理解 被引量:3
6
作者 尚荣 吕昂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1-25,共5页
"生生"是儒家重要的思想,是儒家对世界与自身的认知,但佛教本身也不缺乏"生生"的思想。从"生生"思想的起源来看,儒家以人文主义思想为基础,带有明显的乐观倾向,"生生"也被赋予了喜悦、欣然的内... "生生"是儒家重要的思想,是儒家对世界与自身的认知,但佛教本身也不缺乏"生生"的思想。从"生生"思想的起源来看,儒家以人文主义思想为基础,带有明显的乐观倾向,"生生"也被赋予了喜悦、欣然的内涵;而佛教虽然把整个世界和人生都看做"生生",但却对之加以负面的价值判断,希望从中超脱。以此,儒家和佛家就走出了现实与超越的两条路向。儒家因为乐观,所以入世,所以实行,所以不吝对现实世界铺陈赞美之词,成就刚健气象。而佛家因为忧虑,所以出世,所以离欲,所以要成就超越世界的理想。在佛教传入中国后,儒家以"生生"来排佛,批评佛教虚妄空寂,未有创生含义。但与此同时,儒家也吸收了一部分佛教"生生"的特色,在本体上开始讲"生生"的超越一面,同时以现实的一面批判佛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生 儒家 佛教
下载PDF
中药保健品生生胶囊对人体红外热像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子孺 张旭升 +1 位作者 李道信 雷浩东 《世界中医药》 CAS 2008年第5期268-271,共4页
目的:红外热像是潜在的适用于中医保健领域的成像技术。本研究通过开展随机双盲试验探讨其应用方法与可行性。方法:受试者为体质偏弱的男性在校大学生,试验组服用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中药保健品生生胶囊,对照组服用安慰剂。试验周期为10... 目的:红外热像是潜在的适用于中医保健领域的成像技术。本研究通过开展随机双盲试验探讨其应用方法与可行性。方法:受试者为体质偏弱的男性在校大学生,试验组服用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中药保健品生生胶囊,对照组服用安慰剂。试验周期为108天。以人体红外热像的4个特征(上部特征,中部特征,下部A特征,下部B特征)为观察指标。结果:试验结果表明红外热像可客观地反映生生胶囊对人体的影响。在试验第6天就观察到上部特征的组间统计学差异。生生胶囊对体质虚弱人群以及处于体质虚弱阶段人群的作用也都能通过红外热像反映。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相对有效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3),试验组的相对有效率达到81.3%,而对照组仅为30.0%。结论:红外热像的敏感性与客观性使其在中医保健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像 生生胶囊 成像技术 中医
下载PDF
论“生生”在《内经》养生思想中的体现及其对现代养生学启示 被引量:3
8
作者 董一帆 张光霁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389-391,共3页
[目的]研究传统文化中"生生"的涵义,探析其在《内经》养生思想中的体现,阐述其对现代养生学的启示和意义。[方法]采用文献检索、文献整理等文献研究方法,总结"生生"之含义。[结果]"生生"内涵丰富,包括运... [目的]研究传统文化中"生生"的涵义,探析其在《内经》养生思想中的体现,阐述其对现代养生学的启示和意义。[方法]采用文献检索、文献整理等文献研究方法,总结"生生"之含义。[结果]"生生"内涵丰富,包括运动变化、生生不息、天人合一之意。其在《内经》养生思想中主要体现为:动静相宜,辨证养生;贵在质量,以人为本;天人相应,顺应自然。[结论]"生生"在《内经》养生思想中有着深刻的体现,对现代养生学有重要启示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生” 黄帝内经 养生 传统文化 中医文化
下载PDF
何为善:儒家生生伦理学的解读 被引量:4
9
作者 杨泽波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9-126,共8页
打破理性感性两分法的局限,将与善相关的因素划分为智性、仁性、欲性三个部分,创立三分法,是儒家生生伦理学的核心特征。这种新理论对何为善这个古老话题有自己的理解:成善必须首先肯定欲性,保证人能够在物质层面上生存;在现实生活中,... 打破理性感性两分法的局限,将与善相关的因素划分为智性、仁性、欲性三个部分,创立三分法,是儒家生生伦理学的核心特征。这种新理论对何为善这个古老话题有自己的理解:成善必须首先肯定欲性,保证人能够在物质层面上生存;在现实生活中,善不是从外在的标准出发的,而是源于发现并遵从自己内在的道德根据,这个内在的道德根据即是仁性,由仁性决定的善为伦理,儒家心学系统的意义即在于此;光有仁性还不够,还要动用智性对仁性进行反思,加以内识,以进一步确定自己的行动方案,这种由智性决定的善为道德,儒家理学系统的意义由此可以得到充分彰显。单纯的仁性之伦理,单纯的智性之道德都不完备,只有将仁性和智性有机统一起来,由伦理不断进至道德,才能成为完满的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生生伦理学 三分法 伦理 道德
下载PDF
“十力学派”遗留的一个问题及其解决办法——兼论儒家生生伦理学为什么以“生生”为切入点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泽波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41,共10页
重视本体是"十力学派"的重要特征,但无论是熊十力还是牟宗三,都没有关注本体与时间的关系问题,好像孔子之仁、孟子之良心与时间完全没有关系似的。在西方,自海德格尔做出存在论的区分,以"此在"作为其理论的出发点后... 重视本体是"十力学派"的重要特征,但无论是熊十力还是牟宗三,都没有关注本体与时间的关系问题,好像孔子之仁、孟子之良心与时间完全没有关系似的。在西方,自海德格尔做出存在论的区分,以"此在"作为其理论的出发点后,"此在"便与时间有了天然的联系,此后再谈没有时间的本体,已经没有了可能。中西哲学发展的不同把我们逼上了一个尴尬的局面:如果坚守"十力学派",很难适应西方哲学发展的趋势;如果适应西方哲学的发展趋势,不讲本体,继承"十力学派"又将成为一句空话。化解这一难题的一个可行思路,是引入"生生"这一古老智慧,对传统意义的本体进行改造,将时间性和空间性加入其中。这是儒家生生伦理学以"生生"为切入点的根本理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生生伦理学 十力学派 时间 空间
下载PDF
《周易》“时”观的现象学意蕴 被引量:3
11
作者 董春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23,共7页
在易学哲学中,“时”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道与人经由“时”相互勾连。道通过“时”将其阴阳变易、生化流行之理向人显现,人通过“继善成性”而随时机的律动配道而无殆,人与道在时的境域当中相互“牵挂”(Sorge)。故“时”不再是现... 在易学哲学中,“时”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道与人经由“时”相互勾连。道通过“时”将其阴阳变易、生化流行之理向人显现,人通过“继善成性”而随时机的律动配道而无殆,人与道在时的境域当中相互“牵挂”(Sorge)。故“时”不再是现成的自在之流,而是道归属于人、向人显现的视域,亦是人归属于道、融于天的道路。因此,《周易》当中的“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成为人融入世界当中,与道偕行的一种时机或境域。这种时机或境域又不同于以“畏”和“烦”为基础的整体性时间,而是一种以人的道德情感为核心的生生之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生
下载PDF
儒家生生伦理学对休谟伦理难题的破解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泽波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6-124,共9页
与西方感性理性两分,理性是道德根据的一般看法不同,孔子对于道德根据不持单一的理解,而是既讲智性,又讲仁性。智性即孔子关于学习的思想,大致相当于西方道德哲学的理性(道德理性)。孔子思想的殊特之处在于多了仁性。按照儒家生生伦理... 与西方感性理性两分,理性是道德根据的一般看法不同,孔子对于道德根据不持单一的理解,而是既讲智性,又讲仁性。智性即孔子关于学习的思想,大致相当于西方道德哲学的理性(道德理性)。孔子思想的殊特之处在于多了仁性。按照儒家生生伦理学的诠释,仁性有两个来源:一是生长倾向;二是伦理心境。这两个来源虽有不同,但都有先在性。所以,在儒家看来,人是一个先在的道德存在,原本就有道德的要求,因此人本身就有行善的动力,顺此而行,就能体会到道德之乐。在孔子思想系统中,道德动力是由仁性提供的,仁性是连接"是"与"应该"的桥梁,有了这个桥梁,"是"与"应该"就有了内在的关联,不会产生所谓的休谟伦理难题。儒家生生伦理学的方案既不同于麦金太尔,也不同于赫斯特豪斯,有着鲜明的自身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谟伦理难题 儒家生生伦理学 智性 仁性
下载PDF
道德存有路线的展开——儒家生生伦理学对明道历史贡献的新判定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泽波 《中原文化研究》 2022年第2期5-12,F0002,共9页
两千多年儒学的发展实际有一主一辅两条线索:主线为道德践行问题,这是自孔子创立儒学之始就有的;辅线为道德存有问题,这是受佛教影响到宋代之后渐渐形成的。明道的历史贡献,除了提出天理概念,开辟心学方向外,还表现在道德存有方面。其&q... 两千多年儒学的发展实际有一主一辅两条线索:主线为道德践行问题,这是自孔子创立儒学之始就有的;辅线为道德存有问题,这是受佛教影响到宋代之后渐渐形成的。明道的历史贡献,除了提出天理概念,开辟心学方向外,还表现在道德存有方面。其"仁者浑然与物同体"的思想,正式展开了道德存有的路线,使儒家道德践行和道德存有这一主一辅两条线索的整体格局具有了雏形;而"物不能推,人则能推"的论述更包含着建构道德存有的主体只能是人,不能是天的深刻意蕴。对于明道的道德存有论,学界多有不同的理解,而分歧的焦点之一,是如何界定创生道德存有那个主体的性质。这个问题关系甚大,亟待深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明道 道德存有 儒家生生伦理学
下载PDF
“一体”的传承——论牟宗三对熊十力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之一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泽波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4期52-59,共8页
熊十力思想的内核是“一体两现”,其中又以“一体”为基础。牟宗三继承了其师的思想,于此有大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同其师一样,牟宗三这方面的思想也有缺陷,将心体与性体分离开来,是其集中的表现。牟宗三这样做,本意是以性体保障... 熊十力思想的内核是“一体两现”,其中又以“一体”为基础。牟宗三继承了其师的思想,于此有大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同其师一样,牟宗三这方面的思想也有缺陷,将心体与性体分离开来,是其集中的表现。牟宗三这样做,本意是以性体保障心体的客观性,使其不流向弊端,虽用心良苦,但也造成了心性实际不为一的问题,延续了其师双重本体之误。克服心学流弊的希望不应寄托于性体,理想的办法是在三分法的框架下,启动智性,以智性对仁性加以再认识。这一步工作可称为“二次启蒙”。这项工作做好了,不仅可以杜绝阳明后学之流弊,更可以为现代社会中的诸多乱象找到救治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生生伦理学 十力学派 牟宗三 二次启蒙
下载PDF
《周易》的生生哲学及其诠释——以《易传》和“易一名而含三义”为中心 被引量:5
15
作者 丁四新 费春浩 Wang Xiaonong 《孔学堂》 CSSCI 2021年第4期66-76,V0077-V0088,共23页
从观念起源看,强调"生"或"生生"是盖天说背景下的宇宙生成论的固有之义。三《易》从一开始起即体现了二元思维方式。《系辞传》"天地之大德曰生"和"生生之谓易"这两个命题是对于天地或阴阳二... 从观念起源看,强调"生"或"生生"是盖天说背景下的宇宙生成论的固有之义。三《易》从一开始起即体现了二元思维方式。《系辞传》"天地之大德曰生"和"生生之谓易"这两个命题是对于天地或阴阳二元的宇宙生成论之客观原则及其价值原则的直接宣示。《易传》的生生哲学大致包括:天上地下、天阳地阴、天尊地卑的二元对待关系,是《周易》生生哲学的发生结构;"生生"观念包括"变易"与"生成"两个法则,同时是其价值和目的所在;"生生"哲学还具有连续、贯通和相感的特性。"易一名而含三义"是对《周易》生生哲学的一种诠释。它将《易传》的"变易"一义推展为三义,即"易也,变易也,不易也"三义。《乾凿度》和郑玄注的解释属于宇宙生成论式的,而孔颖达的解释则属于体用论式的。它们都包含着生生思想。程朱理学以"变易"和"交易"两义取代了汉人的三义说。在宋明儒看来,"生"或"生生"即是宇宙法则("理"),即是"天地之心",即是"仁""仁心"或"恻隐之心",甚至认为"生"或"生生"即是宇宙本体。生生哲学在宋明时期得到了大力提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生 《周易》 《易传》 孔颖达
下载PDF
从生生之德到民生正义:中国民生政治观的现代价值转变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强 乔慧琴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3-92,共10页
民生政治从一种生之本然的政府本分上升为应然要求的仁政之本,生民使民生的生生之道就成为民生政治的源头,这是民生政治的"自然形态"。民生政治从传统向现代转变出现"断裂",或者说现代民生政治并不是直接从传统形... 民生政治从一种生之本然的政府本分上升为应然要求的仁政之本,生民使民生的生生之道就成为民生政治的源头,这是民生政治的"自然形态"。民生政治从传统向现代转变出现"断裂",或者说现代民生政治并不是直接从传统形态演变而来,它始于对现代民主政治的批判:一方面,从自然状态出发的政治公民沦为"抽象的人",现实的生存权利成为民生之民诞生的起点;另一方面,面对资本主义社会中财富增长与"普遍贫困"的社会矛盾、社会阶级对立与斗争成为民生政治的源头。这一理论逻辑在中国近代革命和现代道路探索中得以展现。这是现代民生政治的"否定形态",它颠倒了经济社会与国家逻辑,但在经济社会中也面临着社会福利政治分配的私人化、利益化危险。现代民生政治以社会为出发点,但不能停留在经济社会的历史阶段,彻底的民生政治观是"走出"市民社会的正义追求。这样,民生正义在否定之否定的逻辑中真正实现民生的政治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生之德 民生政治 民生正义
下载PDF
解构与重建:儒家生态伦理的困境及反思 被引量:3
17
作者 陆永胜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16-20,共5页
儒家生态理论思想对于传统儒家学说具有解构和重建的双重意义,这主要体现为:解构由天到人的德性生成模式,反向建构生态伦理的生生之德;解构"天"与"人"形上合一的模式,重建"天人合一"的有机整体宇宙观;以... 儒家生态理论思想对于传统儒家学说具有解构和重建的双重意义,这主要体现为:解构由天到人的德性生成模式,反向建构生态伦理的生生之德;解构"天"与"人"形上合一的模式,重建"天人合一"的有机整体宇宙观;以差等之爱建构有限度的一体之仁观,解构"仁"与"欲"的现实紧张。儒家生态伦理的建构不是断章取义后的意义串联,对之保持反思是使其更具有理论逻辑性和实践意义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生态伦理 生生之德 天人合一 差等之爱 一体之仁
下载PDF
《周易》生生价值观的当代传播 被引量:1
18
作者 瞿华英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77-81,共5页
《周易》生生价值观在当代借助融媒体,无论是在学术领域还是民间都通过其象数思维,从不同维度建立在人与天和物不同关系之中,演绎"生生"核心价值观。六十四卦卦卦是生活,爻爻是警示,都是生生不息的方向。《周易》在"推天... 《周易》生生价值观在当代借助融媒体,无论是在学术领域还是民间都通过其象数思维,从不同维度建立在人与天和物不同关系之中,演绎"生生"核心价值观。六十四卦卦卦是生活,爻爻是警示,都是生生不息的方向。《周易》在"推天道,明人事"过程中蕴含的生生不息,以诚敬为基,引人向善。它通过对宇宙生命的考察,反观到人对生的追求,使天道与人性通过生而合一,宇宙本体与人本体合而为一,天道和人道和谐相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价值观 象数 义理 生生
下载PDF
盛生平消片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疗效观察
19
作者 刘焕然 王正林 +1 位作者 葛政 韩大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年第9期21-22,共2页
目的探讨盛生平消片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0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乳腺增生症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予以盛生平消片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维生素... 目的探讨盛生平消片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0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乳腺增生症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予以盛生平消片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维生素E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乳腺疼痛与乳腺肿块的临床疗效及药物起效时间。结果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乳腺疼痛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乳腺肿块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7%,高于对照组的33.3%(P<0.05);治疗组患者乳腺疼痛治疗的药物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乳腺肿块治疗的药物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盛生平消片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症状,缩短药物起效时间,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纤维囊性病 盛生平消片 治疗结果
下载PDF
仁性和智性在道德存有中的不同作用
20
作者 杨泽波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3-91,共9页
道德存有是儒家学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牟宗三受教于熊十力后一生特别关注的话题。但受理性、感性两分法的局限,他的阐发尚有一些不足。如果将这个思想置于儒家生生伦理学智性、仁性、欲性三分法的框架之中,情况将有明显的改观。按照三分法... 道德存有是儒家学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牟宗三受教于熊十力后一生特别关注的话题。但受理性、感性两分法的局限,他的阐发尚有一些不足。如果将这个思想置于儒家生生伦理学智性、仁性、欲性三分法的框架之中,情况将有明显的改观。按照三分法,仁性和智性在道德存有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仁性负责创生存有,这种创生是通过呈现实现的,而这种呈现的思维方式并非如牟宗三所说是康德意义的智的直觉。智性负责认知,这一认知既可以通过内识证明为什么说道德存有是通过仁性呈现实现的,仁性为什么可以这种意义的呈现,又可以通过外识证明外部对象的存在,从而对道德存有问题加以清楚的阐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宗三 仁性 智性 道德存有 儒家生生伦理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