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view: Hu Houxuan, "Xia and the Tu State in the Oracle Inscriptions: A Consideration" Gudai Chengbang Shi Yanjiu (Studies on Ancient City States) Renmin Press, 1989, Pp. 340-353. 被引量:1
1
作者 RiZhi 《Journal of Ancient Civilizations》 1995年第0期147-148,共2页
This article verified that the Tu state mentioned in the oracle inscriptions was the Xia people after the Xia Dynasty had been conquered by Tang, the first king of the Shang Dynasty m c.a. 16th century B.C. The state... This article verified that the Tu state mentioned in the oracle inscriptions was the Xia people after the Xia Dynasty had been conquered by Tang, the first king of the Shang Dynasty m c.a. 16th century B.C. The state of Xia, which originated from Yu, was entitled "Xia Hou"; its king was hence called "Xia Hou Di" (Emperor of Xia Hou), e.g."Xia Hou Di Qi". The Xia people, together with the Yin (Shang) people, and the Zhou people, were the so-called "people of San Dai" (Three Dynasties). As mentioned in "Lunyu, Bayi", they founded the states, with the Xia people being associated with the pine, the Yin people with the cypress, and the Zhou people with the chestnu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 Consideration Renmin Press Studies on Ancient City States Xia and the Tu State in the Oracle inscriptions Hu Houxuan Gudai Chengbang shi Yanjiu
下载PDF
此心安处是吾乡——“三苏坟”相关问题再探讨
2
作者 张溱洧 张显运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5-59,共5页
河南郏县“三苏坟”是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苏辙及其父苏洵的衣冠瘗地,为宋以来历代文人学士所关注。近年来学术界将三苏坟的研究推向高潮,研究范围涉及三苏葬郏的成因、三苏墓葬和碑刻等内容。对近年来三苏坟研究的状况进行梳理和总结,... 河南郏县“三苏坟”是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苏辙及其父苏洵的衣冠瘗地,为宋以来历代文人学士所关注。近年来学术界将三苏坟的研究推向高潮,研究范围涉及三苏葬郏的成因、三苏墓葬和碑刻等内容。对近年来三苏坟研究的状况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分析研究中取得的成绩和不足之处,对推动三苏与北宋中后期政治与党争的研究、提高三苏坟景区的文化品位和河南旅游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三苏坟 葬郏成因 墓葬碑刻
下载PDF
石生泉藏书题跋探赜
3
作者 赵锳麒 《晋图学刊》 2024年第1期73-79,共7页
石生泉先生作为当代山西平遥籍的文史学者,终其一生,主要以研究乡邦文献及掌故为主。《董傅书室题跋》一书,因采取油印本的方式出版,未能广泛流布,故知者甚少。而作为其收藏古籍、书画的题跋汇编,当中涉及了诸多有关文献学的内容,如藏... 石生泉先生作为当代山西平遥籍的文史学者,终其一生,主要以研究乡邦文献及掌故为主。《董傅书室题跋》一书,因采取油印本的方式出版,未能广泛流布,故知者甚少。而作为其收藏古籍、书画的题跋汇编,当中涉及了诸多有关文献学的内容,如藏书活动、版本鉴赏、古籍流传、图书考证等。对其中有关书籍题跋的研究,不仅能反映石生泉本人的文献学成就,还能挖掘山西地区的藏书文化,丰富对我国的藏书事业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傅书室题跋》 石生泉 版本 藏书家 油印本
下载PDF
论苏轼与端溪砚事
4
作者 熊沛军 《肇庆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75-80,共6页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与端砚有着很深的渊源。苏轼不仅喜欢使用端砚,还热衷于收藏古人端砚,他使用和收藏端砚偏重其实用价值。苏轼虽视端砚为珍宝,但他并不“玩砚丧志”,能从执着于物中超脱出来。苏轼还撰写大量涉砚诗文和铭文,反映...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与端砚有着很深的渊源。苏轼不仅喜欢使用端砚,还热衷于收藏古人端砚,他使用和收藏端砚偏重其实用价值。苏轼虽视端砚为珍宝,但他并不“玩砚丧志”,能从执着于物中超脱出来。苏轼还撰写大量涉砚诗文和铭文,反映出他在日常生活中的交友情况。由于苏轼坎坷的仕途、辉煌的文学艺术成就以及旷达的性格,后人面对苏轼遗砚纷纷题铭歌咏。这些题咏,不仅扩大了端砚的文化影响力,也加深了我们对苏轼与端溪砚事之间密切联系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端砚 题铭
下载PDF
审美与比德:宋代砚铭演进的两种路径
5
作者 乐进进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3-203,共11页
唐宋砚台主体经历着陶砚到石砚的材质变迁过程,伴随宋代文人蓄砚风气的兴起,砚铭写作数量得以在北宋时期骤然增长,并出现以苏、黄为代表的典型作家群体与书写范式。延续唐代铭文书写的物质美感转向,苏轼着重于砚台审美的艺术性展现,由... 唐宋砚台主体经历着陶砚到石砚的材质变迁过程,伴随宋代文人蓄砚风气的兴起,砚铭写作数量得以在北宋时期骤然增长,并出现以苏、黄为代表的典型作家群体与书写范式。延续唐代铭文书写的物质美感转向,苏轼着重于砚台审美的艺术性展现,由此完成以诗为铭的破体尝试。相较而言,黄庭坚试图调和砚台物质审美与铭文箴规功能的割裂,借由物质形态的比德书写达成铭文初始功能的革新式复归。南宋砚铭写作的路径选择趋近于黄庭坚范式,归因于铭文列入宏词科的官方考试项目,其尊体与合题的应试标准与黄氏砚铭书写桴鼓相应。基于南宋石材的急剧枯窘,砚台被视若文字之祥的符号式表达楔入铭文物质审美与伦理价值的叙述过渡之间,造就砚铭写作的三段式构思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砚铭 苏轼 黄庭坚 审美 比德
下载PDF
苏东坡桄榔庵及重建碑石文献史料考论
6
作者 李公羽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14-122,共9页
苏东坡以“琼州别驾昌化军安置”贬谪儋州,初时父子二人租住军治伦江驿破旧官舍,军守张中到任后,派兵士帮助修缮。后章惇派员查访,逐出官舍。东坡遂“买地筑室”,在桄榔林中盖起“桄榔庵”。此庵建造时间、地点与房间数量等,史有争议。... 苏东坡以“琼州别驾昌化军安置”贬谪儋州,初时父子二人租住军治伦江驿破旧官舍,军守张中到任后,派兵士帮助修缮。后章惇派员查访,逐出官舍。东坡遂“买地筑室”,在桄榔林中盖起“桄榔庵”。此庵建造时间、地点与房间数量等,史有争议。东坡北归后,草庵毁于风雨。后朝多任儋州守官原址修缮、重建,明成化间儋州太守罗杰在桄榔庵立“中正碑”,清康熙四十五年儋州知州韩祐、澄迈县令高魁标重建,刻“重建桄榔庵记”碑文。碑刻文字日渐漫漶,史料记述多有不同,且碑刻特异之处缺少研究。现地方政府开始保护、发掘,拟再次复建桄榔庵,遂比对史料文献,系统考论桄榔庵与碑石史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东坡 儋州 桄榔庵 碑文
下载PDF
明墓出土“时壶”款识书风的取法、成因及相关辨伪问题考论——以宋星凤楼本《黄庭经》、越州石氏本《乐毅论》帖为参照
7
作者 王拓 《中国陶瓷工业》 CAS 2023年第4期19-27,共9页
将晚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中记载的“时壶”辨伪标准同明代墓葬出土的几件代表性实物进行“纸上材料”与“地下新材料”间的相量释证,尝试从书学研究角度,为明代出土时壶的真伪评鉴提供具有辅证意义的参考依据。同时,结合晚明艺术市... 将晚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中记载的“时壶”辨伪标准同明代墓葬出土的几件代表性实物进行“纸上材料”与“地下新材料”间的相量释证,尝试从书学研究角度,为明代出土时壶的真伪评鉴提供具有辅证意义的参考依据。同时,结合晚明艺术市场的生态状况,分析明代时壶款识取法魏晋小楷书风的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大彬 紫砂壶 款识 黄庭经 乐毅论
下载PDF
殷卜辞乙巳日食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冯时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2年第2期139-150,共12页
本文通过研究卜辞"戠"字音义,考定了殷卜辞中迄今所见唯一的一次日食记录。日食时间为公元前1161年10月31日,乙巳晨,属殷王祖甲之世。殷人较准确地预报了此次日食的发生时间和见食地点。某些预卜记录同时反映了殷人掌握的约54... 本文通过研究卜辞"戠"字音义,考定了殷卜辞中迄今所见唯一的一次日食记录。日食时间为公元前1161年10月31日,乙巳晨,属殷王祖甲之世。殷人较准确地预报了此次日食的发生时间和见食地点。某些预卜记录同时反映了殷人掌握的约54(或18)年的交食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代 卜辞 日食 交食周期
下载PDF
史密簋铭文与齐国的方伯地位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健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8-102,共5页
根据史密簋铭文所透现的史实 ,从师俗、史密的身份、国属入手 ,考证两人是兼地方与中央双重官职身份的西周重臣 ,他们只能来自于齐国 ,故而周王命他们率领以齐师为主力的诸侯国军队合击南夷。齐国是西周的重要方伯 ,拥有对东方的征伐大... 根据史密簋铭文所透现的史实 ,从师俗、史密的身份、国属入手 ,考证两人是兼地方与中央双重官职身份的西周重臣 ,他们只能来自于齐国 ,故而周王命他们率领以齐师为主力的诸侯国军队合击南夷。齐国是西周的重要方伯 ,拥有对东方的征伐大权 ,只要周王命令 ,就可以实行征伐 ,无需周王另派将领统帅自己的军队。当时周王朝衰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密簋铭文 师俗 史密 齐国 方伯
下载PDF
自嘲与自豪——从《自题金山画像》看苏轼的“功业” 被引量:2
10
作者 喻世华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114-118,共5页
《自题金山画像》可以看成苏轼对一生的总结。黄州、惠州、儋州是苏轼人生的三个重要驿站,记录了苏轼生活的得失、事业的成败,展现了诗人高尚与圣洁的情怀。
关键词 苏轼 《自题金山画像》 生活 事业 情怀
下载PDF
铭文中的司士与讯讼无关——从曶鼎铭文的补字谈起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晶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6-99,共4页
曶鼎铭文的补字问题引发了我们对铭文中的"士"和"司士"的关注。通过对铭文资料和传世文献资料的整理和比对,我们明晰了"士"主听讯讼,众"士"之长是"士师",他的属下包括乡士、遂士、... 曶鼎铭文的补字问题引发了我们对铭文中的"士"和"司士"的关注。通过对铭文资料和传世文献资料的整理和比对,我们明晰了"士"主听讯讼,众"士"之长是"士师",他的属下包括乡士、遂士、县士、方士、讶士和朝士,以上刑官泛称为"士"。"司士"也是众"士"之长,他管理的"士"是一个阶层。在战时,"士"响应国家需要,参与作战。在平时,被任命的"士"都是王身边的服务人员,地位不高。《周礼》没有把"司士"放在秋官司寇下,而是放在夏官司马下。金文中出现的"司士"与传世文献中的"司士"并不抵牾,这一职位与讯讼之事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铭文 司士 讯讼 曶鼎 《周礼》
下载PDF
法国汉学家沙畹及其泰山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晓 《泰山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44-48,共5页
沙畹是国际学术界公认的汉学研究大师,他曾二次来到中国,二次登上泰山,翻译《史记.封禅书》,他撰写的《泰山》一书是西方汉学界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泰山信仰文化的学术著作,他还对泰山石刻作了较为全面的研究。
关键词 沙畹 泰山 史记 石刻
下载PDF
金文“塍”字辨析——兼说西周春秋“土”、“士”两字的发展演变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国升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3期130-132,共3页
关于金文"塍"字的构形,学界说法不一。通过排比字形材料可发现,早期金文中"士"与"土"区别明显,"塍"字无疑从"士"作,系"媵"字异构之一,与"塍"是不同的两个字。
关键词 金文
下载PDF
古籍版本图录在藏书题跋整理中的作用——以《善本真迹》所收杨守敬题跋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嘉 《新世纪图书馆》 CSSCI 2018年第7期78-82,共5页
清代以来的名家藏书题跋一直都是版本目录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和依据,但是早期的藏书题跋在整理的过程中多有谬误,后人由于种种限制不能得见原跋,这些谬误又被后来的研究者所承袭,以讹传讹。论文通过《善本真迹》对诸家著述所辑录杨守敬题... 清代以来的名家藏书题跋一直都是版本目录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和依据,但是早期的藏书题跋在整理的过程中多有谬误,后人由于种种限制不能得见原跋,这些谬误又被后来的研究者所承袭,以讹传讹。论文通过《善本真迹》对诸家著述所辑录杨守敬题跋的正误,来说明古籍版本图录在藏书题跋整理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守敬 《适园藏书志》 藏书题跋 古籍版本图录
下载PDF
戴震金石文字观述论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道彬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0-54,共5页
清儒大量运用金石文字考经证史是清代学术较为突出的特点之一。钱大昕、阮元之功已为学界所共认,但引领一代学风的考据学大师戴震在金石文字方面的实践及观点无人提及。而有相关实例来看,戴氏在运用金石文字考证经史方面颇有成绩,值得... 清儒大量运用金石文字考经证史是清代学术较为突出的特点之一。钱大昕、阮元之功已为学界所共认,但引领一代学风的考据学大师戴震在金石文字方面的实践及观点无人提及。而有相关实例来看,戴氏在运用金石文字考证经史方面颇有成绩,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震 金石文字 《石经补字正非》
下载PDF
金文所见西周中晚期周王室对“师”官的赏赐 被引量:1
16
作者 景红艳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32-36,共5页
绝大部分情况下,西周中晚期金文中的"师"官的身份是武职军官。这一时期,西周王室对于"师"官及其家族的赏赐次数繁,规格高。对"师"官的频繁赏赐,是由于国内政治形势的需要,以及"师"官在对外战... 绝大部分情况下,西周中晚期金文中的"师"官的身份是武职军官。这一时期,西周王室对于"师"官及其家族的赏赐次数繁,规格高。对"师"官的频繁赏赐,是由于国内政治形势的需要,以及"师"官在对外战争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所决定的。对"师"官的频繁赏赐,加强了西周中晚期王室的军事力量,促进了以"师"为核心的军人势力的迅速膨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文 西周 “师”官 赏赐
下载PDF
高力士若干事迹考证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应超 《唐都学刊》 2008年第4期14-17,共4页
高力士是唐代历史上一位带有悲剧色彩且甚为知名的人物。在他七十三年的人生经历中,既有少年和晚年刻骨铭心的痛苦,也有青壮年时权倾朝野的辉煌。当今出版的辞书和学者所撰文章,把高力士的生年定为公元684年者非常多,但是,这一说法很不... 高力士是唐代历史上一位带有悲剧色彩且甚为知名的人物。在他七十三年的人生经历中,既有少年和晚年刻骨铭心的痛苦,也有青壮年时权倾朝野的辉煌。当今出版的辞书和学者所撰文章,把高力士的生年定为公元684年者非常多,但是,这一说法很不准确。究其原因,是因为《新唐书.高力士传》中记述,高力士逝世唐代宗宝应元年(762),时年七十九岁。根据《大唐故开府仪同三司兼内侍监上柱国齐国公赠扬州大都督高公(力士)墓志铭并序》中高力士于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八月八日终于朗州龙兴寺,逝世时七十三岁记载,确定高力士的生年应为公元69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力士 《新唐书·高力士传》 高力士墓志铭 武则天 唐玄宗
下载PDF
与石刻相结合的理学实践与传播——以宋代入桂理学家石刻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蔡文静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第6期9-15,共7页
石刻载体的特性与古人思想的“立德”“立言”之理想追求相契合,是士大夫借以推动大众文化、思想传播的一种重要媒介载体。宋时,理学兴盛,广西、福建、湖南等地多有与理学相关的石刻。理学家留下的石刻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思想家印记,形成... 石刻载体的特性与古人思想的“立德”“立言”之理想追求相契合,是士大夫借以推动大众文化、思想传播的一种重要媒介载体。宋时,理学兴盛,广西、福建、湖南等地多有与理学相关的石刻。理学家留下的石刻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思想家印记,形成一种理学文化景观,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其学术影响。石刻文献有题名、游记、诗词等多种形式,记录了理学家的政教事迹、理学义理传播以及纪游抒怀等。同时,石刻也是理学家静观默识的实践,上石作品的创作又带动了情、景、理结合的文学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刻 理学 张栻 广西
下载PDF
借景达理 兴味超然——苏轼《题西林壁》读解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连举 《惠州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8-20,共3页
苏轼的《题西林壁》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其中融进了诗人深情的整体造象,机理情趣别有兴味,辞微意丰内蕴丰瞻,无论是劝谏之旨还是超脱之意或是顿悟之感,都别有深意。
关键词 苏轼 题西林壁 哲理 劝谏 超脱 顿悟
下载PDF
从唐石刻看量词“事”的产生及其发展演变 被引量:2
20
作者 郑邵琳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25-127,162,共4页
通过梳理唐代石刻材料,还原"事"在唐代作量词使用的真实面貌,并从历时角度探讨唐以后其发展状况以及消失的原因,以期对古汉语量词研究有所裨益。
关键词 唐石刻 量词 演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