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velopment of a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Platform for Detection of Viral Encephalitis Pathogens Based on Amplicon Sequencing
1
作者 ZHANG Ya Li SU Wen Zhe +16 位作者 WANG Rui Chen LI Yan ZHANG Jun Feng LIU Sheng Hui HU Dan He XU Chong Xiao YIN Jia Yu YIN Qi Kai HE Ying LI Fan FU Shi Hong NIE Kai LIANG Guo Dong TAO Yong XU Song Tao MA Chao Feng WANG Huan Yu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3期294-302,共9页
Objective Viral encephalitis is an infectious disease severely affecting human health.It is caused by a wide variety of viral pathogens,including herpes viruses,flaviviruses,enteroviruses,and other viruses.The laborat... Objective Viral encephalitis is an infectious disease severely affecting human health.It is caused by a wide variety of viral pathogens,including herpes viruses,flaviviruses,enteroviruses,and other viruses.The laboratory diagnosis of viral encephalitis is a worldwide challenge.Recently,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technology has provided new tools for diagnosing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fections.Thus,In this study,we established a multipathogen detection platform for viral encephalitis based on amplicon sequencing.Methods We designed nine pairs of 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primers for the 12 viruses by reviewing the relevant literature.The detection ability of the primers was verified by software simulation and the detection of known positive samples.Amplicon sequencing was used to validate the samples,and consistency was compared with Sanger sequencing.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arget sequences of various pathogens were obtained at a coverage depth level greater than 20×,and the sequence lengths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sizes of the predicted amplicons.The sequences were verified using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 BLAST,and all results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results of Sanger sequencing.Conclusion Amplicon-based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technology is feasible as a supplementary method for the pathogenic detection of viral encephalitis.It is also a useful tool for the high-volume screening of clinical samp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ral encephalitis amplicon sequencing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Multipathogen detection
下载PDF
Rapid identification of full-length genome and tracing variations of monkeypox virus in clinical specimens based on mNGS and amplicon sequencing 被引量:1
2
作者 Changcheng Wu Ruhan A +17 位作者 Sheng Ye Fei Ye Weibang Huo Roujian Lu Yue Tang Jianwei Yang Xuehong Meng Yun Tang Shuang Chen Li Zhao Baoying Huang Zhongxian Zhang Yuda Chen Dongfang Li Wenling Wang Ke-jia Shan Jian Lu Wenjie Tan 《Vir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34-143,共10页
The monkeypox virus(MPXV)has triggered a current outbreak globally.Genome sequencing of MPXV and rapid tracing of genetic variants will benefit disease diagnosis and control.It is a significant challenge but necessary... The monkeypox virus(MPXV)has triggered a current outbreak globally.Genome sequencing of MPXV and rapid tracing of genetic variants will benefit disease diagnosis and control.It is a significant challenge but necessary to optimize the strategy and application of rapid full-length genome identification and to track variations of MPXV in clinical specimens with low viral loads,as it is one of the DNA viruses with the largest genome and the most AT-biased,and has a significant number of tandem repeats.Here we evaluated the performance of metagenomic and amplicon sequencing techniques,and three sequencing platforms in MPXV genome sequencing based on multiple clinical specimens of five mpox cases in Chinese mainland.We rapidly identified the full-length genome of MPXV with the assembly of accurate tandem repeats in multiple clinical specimens.Amplicon sequencing enables cost-effective and rapid sequencing of clinical specimens to obtain high-quality MPXV genomes.Third-generation sequencing facilitates the assembly of the terminal tandem repeat regions in the monkeypox virus genome and corrects a common misassembly in published sequences.Besides,several intra-host single nucleotide variation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first imported mpox case.This study offers an evaluation of various strategies aimed at identifying the complete genome of MPXV in clinical specimens.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will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surveillance of MPX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nkeypox virus(MPXV) METAGENOMIC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amplicon Third-generation sequencing
原文传递
Pyrosequencing of nirS gene revealed spatial variation of denitrifying bacterial assemblages in response to wetland desertification at Tibet plateau 被引量:2
3
作者 GU Yun-fu LIU Ting +3 位作者 BAI Yan XIANG Quan-ju ZHANG Xiao-ping CHEN Qia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9年第5期1121-1134,共14页
Amplicon sequencing of functional genes is a powerful technique to explore the diversity and abundance of microbes involved in biogeochemical processes. One such key process, denitrification, is of particular importan... Amplicon sequencing of functional genes is a powerful technique to explore the diversity and abundance of microbes involved in biogeochemical processes. One such key process, denitrification, is of particular importance because it can transform nitrate(NO3-) to N2 gas that is released to the atmosphere. In nitrogen limited alpine wetlands, assessing bacterial denitrification under the stress of wetland desertification is fundamental to understand nutrients, especially nitrogen cycling in alpine wetlands, and thus imperative for the maintenance of healthy alpine wetland ecosystems. We applied amplicon sequencing of the nirS gene to analyze the response of denitrifying bacterial community to alpine wetland desertification in Zoige, China. Raw reads were processed for quality, translated with frameshift correction, and a total of 95,316 nirS gene sequences were used for rarefaction analysis, and 1011 OTUs were detected and used in downstream analysis. Compared to the pristine swamp soil, edaphic parameters including water content, organic carbon, total nitrogen, total phosphorous, available nitrogen, available phosphorous and potential denitrification rate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the moderately degraded meadow soil and in severely degraded sandy soil. Diversity of the soil nirS-type denitrifying bacteria communities increased along the Zoige wetland desertification, and Proteobacteria and Chloroflexi were the dominant denitrifying bacterial species. Genus Cupriavidus(formerly Wautersia), Azoarcus, Azospira, Thiothrix, and Rhizobiales were significantly(P<0.05) depleted along the wetland desertification succession. Soil available phosphorous was the key determinant of the composition of the nirS gene containing denitrifying bacterial communities. The proportion of depleted taxa increased along the desertification of the Zoige wetland, suggesting that wetland desertification created specific physicochemical conditions that decreased the microhabitats for bacterial denitrifiers and the denitrification related genetic divers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tland DESERTIFICATION amplicon sequencing nirS bacteria Differential ABUNDANCE analysis
下载PDF
牛诺如病毒感染相关腹泻犊牛粪便菌群的特征分析
4
作者 赵清梅 崔省委 +3 位作者 郭仕辉 余永涛 梁泰宇 李欢语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484-3494,共11页
[目的]比较哺乳期健康犊牛和感染牛诺如病毒(Bovine norovirus,BNoV)的腹泻犊牛粪便菌群多样性和物种组成,初步揭示BNoV感染的腹泻犊牛粪便菌群特征。[方法]首先应用PCR和RT-PCR法对健康和腹泻犊牛粪便中的腹泻相关病原进行检测,然后采... [目的]比较哺乳期健康犊牛和感染牛诺如病毒(Bovine norovirus,BNoV)的腹泻犊牛粪便菌群多样性和物种组成,初步揭示BNoV感染的腹泻犊牛粪便菌群特征。[方法]首先应用PCR和RT-PCR法对健康和腹泻犊牛粪便中的腹泻相关病原进行检测,然后采用16S rRNA扩增子测序技术对病原检测阴性的健康犊牛粪便(H组)和仅BNoV检测阳性的腹泻犊牛粪便(BNoV组)的微生物多样性、菌群组成和功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H组相比,BNoV组粪便菌群操作分类单元(OTUs)数量和Chao1指数显著升高(P<0.05),Shannon和Simpson指数极显著降低(P<0.01)。与H组相比,BNoV组粪便变形菌门、埃希-志贺属、丁酸球菌属丰度极显著升高(P<0.01),放线菌门、柯林斯菌属、巨球型菌属、厄氏菌属、双歧杆菌属、粪杆菌属等丰度极显著或显著降低(P<0.01;P<0.05)。双歧杆菌属、柯林斯菌属、巨球型菌属、厄氏菌属、粪杆菌属等在H组显著富集,而丁酸球菌属、埃希-志贺属、脆弱拟杆菌、梭菌属等在BNoV组显著富集。与H组相比,BNoV组粪便菌群胞内过程和信号传导、脂质代谢、新陈代谢、异生物质生物降解与代谢、萜类和聚酮类化合物代谢等显著或极显著上调(P<0.05;P<0.01),而膜转运、复制与修复、翻译、核苷酸代谢、遗传信息处理等显著或极显著下调(P<0.05;P<0.01)。[结论]感染BNoV的腹泻犊牛粪便菌群丰富度、多样性、物种组成和功能与健康犊牛显著不同,提示BNoV感染犊牛处于肠道菌群紊乱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诺如病毒(BNoV) 犊牛腹泻 粪便菌群 16S rRNA扩增子测序
下载PDF
扩增子测序技术在中药分子鉴定中的应用
5
作者 张悦 张婷婷 +2 位作者 邢志美 徐流巍 田晓轩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937-943,共7页
中药鉴定是保证中药用药安全的关键环节。中药分子鉴定通过分析遗传物质的差异实现鉴定,弥补了传统鉴定方法主观性较强的不足,成为中药鉴定方法的有力补充。扩增子测序技术通过对特定片段进行扩增,结合不同测序技术实现物种鉴定。文章... 中药鉴定是保证中药用药安全的关键环节。中药分子鉴定通过分析遗传物质的差异实现鉴定,弥补了传统鉴定方法主观性较强的不足,成为中药鉴定方法的有力补充。扩增子测序技术通过对特定片段进行扩增,结合不同测序技术实现物种鉴定。文章对扩增子测序技术在生物鉴定中的优势、扩增子测序技术在中成药及中药材中的应用,以及扩增子测序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关键技术步骤进行总结梳理,分析扩增子测序技术在中药分子鉴定中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为后续中药分子鉴定工作提供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增子测序 中药鉴定 中药分子鉴定
下载PDF
扩增子与宏基因组策略在猴痘病毒全基因组测序考核中的应用比较
6
作者 黄枝妙 翁育伟 +4 位作者 陈炜 游丽斌 王金章 俞婷婷 林琦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44-949,共6页
目的比较扩增子与宏基因组测序在猴痘病毒全基因组测序考核中的应用效果,为猴痘病毒测序溯源与疫情防控提供技术参考。方法扩增子测序:对猴痘DNA先进行全基因组靶向扩增,再对扩增产物进行二代测序;宏基因组测序:对猴痘DNA直接进行二代... 目的比较扩增子与宏基因组测序在猴痘病毒全基因组测序考核中的应用效果,为猴痘病毒测序溯源与疫情防控提供技术参考。方法扩增子测序:对猴痘DNA先进行全基因组靶向扩增,再对扩增产物进行二代测序;宏基因组测序:对猴痘DNA直接进行二代测序。获得序列后使用CLC、IGV等软件分析2种不同测序方法的有效数据百分比、测序深度及不同测序深度下的病毒全基因组测序覆盖度等质量参数,评估测序质量。使用Nextclade进行病毒分型、序列突变及缺失情况分析,比较2种测序方法所获得序列的一致性及完整性。结果使用猴痘参比毒株MPXV-M5312_HM12_Rivers全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NC_063383.1)进行拼接后,扩增子测序和宏基因测序所获得有效数据百分比分别为99.72%和7.54%,测序深度范围分别为0×~334839×和44×~1000×,测序深度10×以上的位点覆盖度分别为90.3%和100%。通过IGV查看全基因组在不同测序深度下的覆盖情况发现,宏基因测序的全基因组位点测序深度覆盖均匀,而扩增子测序的全基因组位点测序深度覆盖不均、差异明显。病毒分型及序列一致性分析显示,2种方法所获得序列均为猴痘病毒IIb B.1分支,与参比序列相比宏基因测序结果存在73个突变位点,扩增子测序存在68个突变位点,深入分析发现扩增子测序有7个IIb B.1分支的共有突变位点未测到,还存在2个假阳性私有突变位点。结论在猴痘病毒全基因测序中可灵活使用扩增子测序或宏基因组测序方法,其中扩增子测序可以获得更多的有效数据量,而宏基因组测序在序列覆盖的均一性和准确性方面较好,本研究旨在为提高猴痘病毒全基因组测序成功率提供一点启发与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痘病毒 全基因组测序 扩增子测序 宏基因测序
下载PDF
纳米孔测序技术在实蝇类害虫检疫鉴定中的应用
7
作者 姜帆 丁新华 +3 位作者 梁亮 付开赟 郭文超 朱水芳 《生物安全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98,共6页
【目的】纳米孔测序技术是单分子实时测序技术的一种,正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快速诊断及微生物检测等领域。本研究以实蝇这一类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为例,探究该技术在昆虫检疫鉴定中应用的可行性,为昆虫检疫鉴定提供新方法。【方法】分... 【目的】纳米孔测序技术是单分子实时测序技术的一种,正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快速诊断及微生物检测等领域。本研究以实蝇这一类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为例,探究该技术在昆虫检疫鉴定中应用的可行性,为昆虫检疫鉴定提供新方法。【方法】分别采用一代测序技术和纳米孔测序技术,对14种经形态学鉴定的实蝇成虫进行DNA条形码测序,通过BOLD和NCBI数据库对测序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并比较2种测序技术所得序列结果准确性的差异。【结果】通过纳米孔测序,14个实蝇样品在44 min内获得181Mb bases,每个样品平均得到11280条reads,单个reads的准确度为92.10%~94.53%;经一致性序列校正,所有实蝇样品均可得到与一代测序结果完全一致的序列,序列分析结果与形态学鉴定结果完全一致。【结论】采用本研究的实验流程和数据分析方法,纳米孔测序技术可以应用于实蝇类害虫的检疫鉴定,测序结果准确、高效;本研究提供的实验方案同样适用于基于扩增子测序的物种鉴定,满足大规模样品的高通量精准鉴定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孔测序 实蝇 昆虫 鉴定 扩增子
下载PDF
扩增子测序技术在牡蛎GⅡ型诺如病毒基因多样性研究中的评估
8
作者 赵璐 董蕾 +2 位作者 喻勇新 靳淼 王永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99-305,共7页
牡蛎中诺如病毒基因多样的研究对病毒的流行传播和疫情防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的扩增子测序具有高通量、高准确性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表观基因组学等领域。为评估... 牡蛎中诺如病毒基因多样的研究对病毒的流行传播和疫情防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的扩增子测序具有高通量、高准确性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表观基因组学等领域。为评估扩增子测序技术对牡蛎中诺如病毒多样性研究的可行性,采用经典的巢式反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PCR, RT-PCR)方法对人为污染诺如病毒的牡蛎样品进行检测并将产物进行扩增子测序,对病毒基因型覆盖度和灵敏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覆盖度方面,扩增子测序技术能够检测出人为添加到牡蛎中的6种GⅡ型诺如病毒,覆盖率达到100%;在灵敏度方面,对人为污染有不同数量诺如病毒的牡蛎进行检测及测序分析,证实扩增子测序的灵敏性较高,低于50个病毒粒子也能检测出。综上,扩增子测序技术提高了牡蛎中诺如病毒检测的准确性以及基因型的丰富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如病毒 贝类 扩增子测序 引物评估 多样性
下载PDF
生鲜乳样品及环境中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9
作者 霍路曼 张晓利 +4 位作者 陈彦丽 孙悦川 周建颖 李春芳 董李学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3-46,63,共5页
文章研究了生鲜乳样品及奶牛场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试验分别采集正常牛乳、乳房炎牛乳、集乳杯、榨乳间平台表面、牛乳房周围、卧床表面及粪污7种样本,采用16S扩增子测序技术对各样本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分析。结... 文章研究了生鲜乳样品及奶牛场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试验分别采集正常牛乳、乳房炎牛乳、集乳杯、榨乳间平台表面、牛乳房周围、卧床表面及粪污7种样本,采用16S扩增子测序技术对各样本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组样本共获得1420536条有效序列,产生28607条ASVs。乳房炎牛乳、奶厅转盘表面及奶牛乳头采样点Chao1指数、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其他样本(P<0.05),卧床和正常牛乳Simpson指数显著低于其他样本(P<0.05);粪便、集乳杯与转盘表面样本中细菌的优势菌门是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原料乳样本的优势菌门是变形菌门,且也有大量的厚壁菌门,表明牛体及不同环境取样点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存在统计学差异。环境样本的共同优势菌属是肉杆菌属、UCG-005,牛乳优势菌属为罗尔斯通菌属、假单胞菌属,各采样点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一定差异,且菌群结构与丰度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S扩增子测序 生鲜乳 环境 微生物 多样性
下载PDF
45%二甲戊灵微胶囊悬浮剂对燕麦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10
作者 东保柱 张宝龙 +3 位作者 郑成忠 周洪友 张笑宇 孟焕文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8-194,203,共8页
【目的】研究45%二甲戊灵微胶囊悬浮剂对燕麦(Avena sativa)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为45%二甲戊灵微胶囊悬浮剂应用于燕麦田提供依据。【方法】用扩增子测序评价45%二甲戊灵微胶囊悬浮剂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燕麦田表... 【目的】研究45%二甲戊灵微胶囊悬浮剂对燕麦(Avena sativa)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为45%二甲戊灵微胶囊悬浮剂应用于燕麦田提供依据。【方法】用扩增子测序评价45%二甲戊灵微胶囊悬浮剂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燕麦田表层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评价结果显示:施用二甲戊灵30 d后土壤微生物观察到的物种(Observed species)、Chao1、Shannon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与对照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用多重响应排列程序、相似性分析和置换多元方差分析3种方法对测序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二甲戊灵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无显著影响。在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场试验点,二甲戊灵施用后节杆菌属(Arthrobacter)内微生物种群丰度明显降低;在乌兰察布市农林科学研究所试验田,二甲戊灵施用后真菌出壳多孢菌属(Stagonosporopsis)内微生物种群丰度显著降低,镰刀菌属(Fusarium)和短梗蠕孢属(Trichocladium)内微生物种群丰度显著升高。【结论】节杆菌属(Arthrobacter)、出壳多孢菌(Stagonosporopsis)、镰刀菌属(Fusarium)和短梗蠕孢属(Trichocladium)内微生物对二甲戊灵相对敏感,但45%二甲戊灵微胶囊悬浮剂不影响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戊灵 燕麦 杂草 扩增子测序 土壤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水华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池塘养殖系统细菌群落及潜在致病菌的影响
11
作者 李彤 成永旭 +4 位作者 孙云飞 杨筱珍 肖温温 张德民 张化俊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88-996,共9页
近年来,水华频发制约着中华绒螯蟹养殖业的发展,环境微生物群落响应水华发生与消退机制是预防与治理水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析中华绒螯蟹养殖系统细菌群落对水华的响应特征,采用16S rRNA基因扩增测序技术对拟浮丝藻水华下中华绒螯... 近年来,水华频发制约着中华绒螯蟹养殖业的发展,环境微生物群落响应水华发生与消退机制是预防与治理水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析中华绒螯蟹养殖系统细菌群落对水华的响应特征,采用16S rRNA基因扩增测序技术对拟浮丝藻水华下中华绒螯蟹养殖池塘细菌群落的组成、结构和潜在病原菌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水体中的优势细菌类群为伯克霍尔德菌科(Burkholderiaceae)和微杆菌科(Microbacteriaaceae),底泥中的优势类群为Steroidobacteraceae菌科和Burkholderiaceae等;科水平下的蓝细菌门类群和其他大部分细菌群落呈显著正相关。养殖水体中潜在病原菌的丰度与水华的生消呈现出相反的趋势,OTU365和OTU1614(均属于Candidatus Similichlamydia epinepheli)是其主要的潜在病原菌,而在底泥中潜在致病菌表现出富集的特征,以OTU1280(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为主。CCA结果显示,蓝藻暴发过程中,Tem、NO3--N、NO2--N及NH4+-N驱使水体蓝藻门细菌类群的变异,NO2--N是驱动养殖水体潜在致病菌群落变异的主导因子。研究结果为防治中华绒螯蟹养殖水华发生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池塘养殖系统 水华 16S rRNA基因扩增测序 细菌群落 潜在致病菌
下载PDF
烟草青枯病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动态变化分析
12
作者 张玉芹 曾文 +8 位作者 耿丽 马毅楠 宗浩 王丽丽 刘春菊 韩雨静 王宏涛 王新伟 魏海雷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0-68,共9页
为了解山东烟草种植区烟草青枯病病害发生过程中的土壤微生物组群落动态变化,通过高通量测序,系统分析了山东沂水县地区烟草根际微生物组。扩增子测序分析表明,与移栽前相比,青枯病发病初期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显著降低,但是随着病害... 为了解山东烟草种植区烟草青枯病病害发生过程中的土壤微生物组群落动态变化,通过高通量测序,系统分析了山东沂水县地区烟草根际微生物组。扩增子测序分析表明,与移栽前相比,青枯病发病初期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显著降低,但是随着病害的发展,后续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又有恢复趋势;进一步对比移栽前和青枯病病发初期烟草根际微生物组成的差异,探究了整个病害发生的动态过程与根际细菌群落变化之间的规律,并通过构建相关性网络发现了小粒胞菌属(Granulicella)、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出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居土杆菌属(Humibacter)、弯曲杆状菌属(Flexivirga)、束缚菌属(Conexibacter)与青枯病的发生存在潜在的作用关系。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时间维度分析烟草发病动态过程根际细菌组成的差异,发现了潜在的烟草青枯病防治菌属以及预警菌属,为后续山东烟草土传病害预警和防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增子测序 微生物组 烟草青枯病 根际微生物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表层水体纤毛虫多样性评估方法比较与优化
13
作者 万圆圆 赵峰 +2 位作者 王超锋 张越 徐奎栋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3-96,共14页
基于扩增子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广泛应用于微型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不同的测序手段和数据分析流程,影响着微型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的分析结果。本研究以易于形态鉴定的砂壳纤毛虫作为研究对象,比较DNA测序、RNA测序和形态学方法检获的多样... 基于扩增子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广泛应用于微型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不同的测序手段和数据分析流程,影响着微型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的分析结果。本研究以易于形态鉴定的砂壳纤毛虫作为研究对象,比较DNA测序、RNA测序和形态学方法检获的多样性和物种组成等,探究序列分析流程中关键步骤:嵌合体处理、可操作分类单元分析方法选择、合并相似分类单元以及去除稀有类群等对多样性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无论基于DNA还是RNA的分子手段与形态学方法检获的主要物种基本一致,与DNA测序相比,RNA测序检获的物种数少,但差异不显著。基于97%以上相似度聚类和单核苷酸变异所得群落结构相似,无显著差异;且所有分析方法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自然界中不同类群的相对丰度。相较于单核苷酸变异和其他相似度阈值,99%相似度下聚类所得多样性更为接近形态学结果。去除嵌合体和稀有类群(去除阈值:DNA测序0.05%;RNA测序0.07%),可明显改善分子多样性虚高的问题。本研究为纤毛虫等真核微生物的分子多样性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数据分析流程,对未来真核微生物多样性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扩增子分析 方法学比较 纤毛虫 分子多样性
下载PDF
烟叶淀粉降解菌的筛选及其作用效果研究
14
作者 孙光伟 孙敬国 +3 位作者 陈振国 赵婉 杨勇 向海波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78,共9页
为有效降解烟叶淀粉含量,提高烟叶品质和安全性,以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YA14经优化条件发酵后的菌液喷施至待烤鲜烟叶并室温下放置处理48 h,然后进行烘烤,分析喷施烟叶与对照烟叶烘烤过程中淀粉和蛋白质含量、相关酶活性及... 为有效降解烟叶淀粉含量,提高烟叶品质和安全性,以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YA14经优化条件发酵后的菌液喷施至待烤鲜烟叶并室温下放置处理48 h,然后进行烘烤,分析喷施烟叶与对照烟叶烘烤过程中淀粉和蛋白质含量、相关酶活性及烤后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外观质量与感官质量的变化,并采用扩增子测序技术对烟叶微生物群落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优化条件发酵后,YA14菌株产淀粉酶活力达146.38 mg/(mg·min)。烘烤前喷施YA14菌液显著降低了烟叶的淀粉含量,降解率达37.17%,但对烟叶蛋白质没有明显降解作用。喷施YA14菌液能不同程度地提高烟叶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淀粉酶的活性,降低多酚氧化酶(PPO)、淀粉分支酶(SBE)及硝酸还原酶(NR)的活性。此外,喷施YA14菌液可以提高烟叶群落丰富度及物种多样性,有效提高了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曲霉属(Aspergillus)等优势菌群丰度,并降低了窄食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和赤霉属(Gibberella)等菌群的相对丰度。施用YA14菌株后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协调,外观质量和感官质量均优于对照,有助于提升烤后烟叶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淀粉降解菌 枯草芽孢杆菌 扩增子测序
下载PDF
皮肤微生态调节型产品的评价方法概述
15
作者 郑玉梅 胡熔 +2 位作者 吴文海 宋丽雅 王闻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82-1390,共9页
综述了皮肤微生态调节型产品的评价方法,包括体外和人体测试方法,用于指导相关产品的研发与评价。化妆品可以通过直接改变皮肤微生物数量、生长代谢、群落结构、群体效应或通过调节皮肤免疫反应、改善皮肤生理功能等方式调节皮肤微生态... 综述了皮肤微生态调节型产品的评价方法,包括体外和人体测试方法,用于指导相关产品的研发与评价。化妆品可以通过直接改变皮肤微生物数量、生长代谢、群落结构、群体效应或通过调节皮肤免疫反应、改善皮肤生理功能等方式调节皮肤微生态平衡。皮肤微生物的数量、生长代谢水平、群体效应、皮肤免疫反应状态等评价指标常采用体外法。皮肤微生物的多样性、群落结构和皮肤生理状态常采用人体测试法,并结合16S rRNA扩增子测序、ITS扩增子测序、鸟枪法宏基因组测序等高通量测序技术。不同评价方法评估的维度和优势不同,体外法更具有靶向性,条件易于控制,但模型过于简单缺乏活性;相比之下,人体测试法更具有全观性,更符合真实使用场景,但很难定性个体差异、产品使用与微生物组变化之间复杂的因果关系。在评价过程中采用体外和人体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可以一定程度上互补不同评价方法的局限性,能为产品的效果提供更完整的证据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微生态 评价方法 体外模型 动物模型 扩增子测序 宏基因组
下载PDF
西瓜枯萎病对根际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16
作者 侯嘉玮 马荣 +3 位作者 谷医林 王星 张晓霞 马毅楠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7-104,共8页
通过系统分析北京地区西瓜根际微生物组,显示了细菌群落结构分布的显著区域性,磷元素和钾元素是影响西瓜根际菌群组成最主要的因子;扩增子测序分析表明,健康植株比发病植株根际土壤群落结构更为稳定,节点微生物更多;网络分析发现了来自... 通过系统分析北京地区西瓜根际微生物组,显示了细菌群落结构分布的显著区域性,磷元素和钾元素是影响西瓜根际菌群组成最主要的因子;扩增子测序分析表明,健康植株比发病植株根际土壤群落结构更为稳定,节点微生物更多;网络分析发现了来自5个菌门的19个菌属与镰刀菌属直接相关,其中芽孢菌属与假单胞菌属与镰刀菌属丰度呈正相关。通过对比西瓜健康植株与镰刀菌侵染植株根际细菌组成差异,并构建相关性网络发现了潜在的枯萎病防治菌群,为北京西瓜枯萎病预警和防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增子测序 微生物组 西瓜枯萎病 根际微生物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金钗石斛种子直播幼苗不同月龄共生真菌群落多样性变化
17
作者 高世南 张文杰 +2 位作者 王梦雪 梁玉琼 邵士成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78-1988,共11页
本研究采用ITS扩增子测序技术对金钗石斛(Dendrobiumnobile)种子直播幼苗根系真菌群落组成进行比较分析,通过QIIME2和DADA2方法探究真菌处理组和空白对照组的菌群组成和丰度差异以及不同月龄(4月龄、5月龄和6月龄)的真菌多样性变化。结... 本研究采用ITS扩增子测序技术对金钗石斛(Dendrobiumnobile)种子直播幼苗根系真菌群落组成进行比较分析,通过QIIME2和DADA2方法探究真菌处理组和空白对照组的菌群组成和丰度差异以及不同月龄(4月龄、5月龄和6月龄)的真菌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从各金钗石斛幼苗根样本中共获得1029977条有效序列,聚类为876个扩增子序列变体(amplicon sequence variants,ASVs)。真菌处理组的ASVs数量多于对照组,但真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无显著差异。不同龄期幼苗根系的ASVs数量和菌群的丰富度及多样性逐渐增加,且6月龄的Chao1指数显著高于其他龄期。主坐标分析表明真菌处理组和对照组幼苗根系的真菌群落组成不同,但无统计学差异;而不同龄期幼苗根系之间的真菌群落的构成差异显著。真菌ASVs的鉴定结果表明,真菌处理组和对照组的优势真菌属是蜡壳耳目(Sebacinales)的无孢蜡壳属(Serendipita)和蜡壳耳属(Sebacina),胶膜菌科(Tulasnellaceae)的胶膜菌属(Tulasnella)为对照组特有;不同龄期幼苗的优势菌属的相对丰度随发育阶段的增长而下降,而非兰科菌根真菌的比例逐渐增加。本研究揭示了金钗石斛野外直播幼苗根系真菌的群落变化特征,对金钗石斛种群野外回归和生态恢复具有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钗石斛 幼苗 ITS扩增子测序 菌根真菌 种群重建
下载PDF
黄瓜基于扩增子测序的TILLING技术体系的建立
18
作者 厉彦钢 王怡 +1 位作者 张孟茹 娄群峰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05-2311,共7页
定向诱导基因组局部突变(TILLING)技术能够对突变群体中的点突变进行快速筛选,而样品混池深度是影响其效率的主要因素。为提高TILLING的突变检测效率,本研究以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群体构建的突变体库为基础,对其中部分M2代植株进行突... 定向诱导基因组局部突变(TILLING)技术能够对突变群体中的点突变进行快速筛选,而样品混池深度是影响其效率的主要因素。为提高TILLING的突变检测效率,本研究以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群体构建的突变体库为基础,对其中部分M2代植株进行突变性状观察,结果表明表型突变率为10.80%。同时利用已知矮化突变体与野生型进行混池,分别构建96、192、288、384四个不同深度的测序池,使用GATK软件进行突变检测,为对假阳性位点进行有效过滤,候选突变位点分别根据突变类型及归一化深度作为阈值两次进行过滤。结果表明,96~288倍的混池深度均能稳定检出预设的已知突变位点,并与Sanger测序结果相一致。与前人相比,本研究通过优化混池深度与过滤阈值,实现了更高混池深度的突变检测,并在黄瓜中建立了基于扩增子测序的TILLING技术体系,可实现更高通量地对大规模突变群体进行目标突变的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扩增子测序 TILLING 生物信息学 突变检测
下载PDF
活化富集对土壤样品微生物菌群组成的影响
19
作者 姜凯 曹春玲 红雨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56,共9页
地球上的微生物绝大多数仍处于未培养状态。微生物的分离培养有助于新物种资源、新天然产物的发现和应用,也有助于对微生物开展生理生化、代谢潜能、演化和生态功能等方面的基础研究。活化富集对于自然生境中微生物的分离培养至关重要... 地球上的微生物绝大多数仍处于未培养状态。微生物的分离培养有助于新物种资源、新天然产物的发现和应用,也有助于对微生物开展生理生化、代谢潜能、演化和生态功能等方面的基础研究。活化富集对于自然生境中微生物的分离培养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16S rRNA基因V3~V4区扩增子测序和宏基因组测序分析了土壤样品不同培养基(WB、PJ、WB/10和PJ-M)、不同活化时长(1~29 d)和不同活化条件(有氧和厌氧)对微生物活化富集的影响。发现活化培养基、培养条件和活化时间的不同会显著影响活化富集后样品的菌群组成。其中,采用营养成分浓度相对较低的培养基(WB/10)、延长活化时长(活化5~29 d)有利于提高活化富集后样品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以及CPR等微生物暗物质的活化及检出。对后续微生物,特别是微生物暗物质的分离培养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富集 活化时长 16S rRNA基因V3~V4区扩增子测序 宏基因组测序 微生物暗物质
下载PDF
不同地理种群中各个体红火蚁肠道细菌多样性分析
20
作者 焦宇廷 罗国鸿 程代凤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1-376,共6页
昆虫体内普遍存在共生菌,这些共生菌需稳定定殖于昆虫体内才能与昆虫建立稳定的互作关系。为明确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的共生菌种类与组成,本研究通过16s rRNA扩增子测序,对不同地理种群中红火蚁体内细菌群落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红... 昆虫体内普遍存在共生菌,这些共生菌需稳定定殖于昆虫体内才能与昆虫建立稳定的互作关系。为明确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的共生菌种类与组成,本研究通过16s rRNA扩增子测序,对不同地理种群中红火蚁体内细菌群落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红火蚁工蚁与有翅雌蚁肠道细菌组成对环境敏感,不同地理种群间差异较大,幼虫共生菌组成种类相对保守,其中肠球菌Enterococcus为第一优势菌。该研究结果表明红火蚁幼虫肠道细菌组成稳定,而工蚁与有翅蚁无常驻共生菌,未来可从重点关注幼虫体内共生菌功能及其与红火蚁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共生菌 16s rRNA扩增子测序 细菌多样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