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tructuring and Rewriting:Two Justified C-E Translation Tactics for Publicity Materials about Chinese Cities
1
作者 张洪涛 宋结焱 《海外英语》 2014年第19期139-142,共4页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illustrate the target-reader-oriented translation strategy for publicity materials about Chinese citi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functionalism, it is proved that a great variety of tran...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illustrate the target-reader-oriented translation strategy for publicity materials about Chinese citi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functionalism, it is proved that a great variety of translation tactics, restructuring and rewriting in particular, should be adopted to make the target text of publicity materials acceptable to the addresse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TIES PUBLICITY Materials C-E translation Restruc
下载PDF
基于阈值决策的小波降噪方法研究及其改进 被引量:13
2
作者 陈景霞 潘立登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6期84-86,90,共4页
分别从小波基、阈值的选择等方面详细讨论了基于阈值决策的小波降噪方法及其应用。在此基础上 ,探讨了对传统的阈值方法的改进 ,即平移不变小波变换去噪法。实验证明 ,应用改进后的方法能更好地逼近真实信号。
关键词 小波变换 多分辨率分解与重构 滤波阈值 平移不变
下载PDF
译即“阐”“释”:许国璋先生翻译思想探微 被引量:4
3
作者 秦洪武 王雪敏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85-93,共9页
本文梳理并重新审视许国璋翻译思想的理论和应用价值。研究认为,"阐译"和"释译"是许国璋翻译思想的主体,二者各有侧重:前者重语义隐显转换,后者重源语形式的消解与译语文本重构,强调译语文本形式相对自由;二者皆与... 本文梳理并重新审视许国璋翻译思想的理论和应用价值。研究认为,"阐译"和"释译"是许国璋翻译思想的主体,二者各有侧重:前者重语义隐显转换,后者重源语形式的消解与译语文本重构,强调译语文本形式相对自由;二者皆与许国璋的语言观紧密关联,也都以实现跨文化顺畅交流为目的。研究指出,语言编码特定的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且为某一语言社团共享,故社会/文化意义能以缺省状态存在于语言中。这一属性会在跨语言交流时导致意义空缺或文化空缺,造成理解困难。许国璋倡导"阐译"和"释译"旨在弥补这种意义空缺。本文还指出,许国璋翻译思想与当代译论中的许多观点契合,它旨在突出翻译的文化传播功能,对当下中国文化海外传播有很强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国璋 阐译 释译 文化传播
下载PDF
科技英语长句的句法特点和汉语译文结构重构 被引量:7
4
作者 陈伟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442-444,共3页
科技英语组句较长,结构严谨,成分复杂,这就给语义理解和汉译带来困难。回顾了科技英语长句的历史渊源和句法特点,从传统英语语法的角度对其句法结构特点作了具体的分析,同时针对汉译时意义单元切分和结构重构提出了相应的指导原则。
关键词 科技英语 长句 句法特点 汉语译文 结构重构
下载PDF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虞美人》英译本比较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英垣 秦瑞 《龙岩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39-43,共5页
李煜《虞美人》是我国古词中的经典之作。许渊冲、徐忠杰和Frankel的译本,可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进行全新解读。通过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等多维度转化角度来评析其三种英译本,可以得出"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最佳译文。
关键词 《虞美人》英译本 生态翻译学 多维度转换 整合适应选择度
下载PDF
从关联理论看广告翻译中的语篇重构 被引量:4
6
作者 刘静 《中州大学学报》 2005年第1期72-74,共3页
关联理论,作为一种语言交际理论,揭示了语码转换的本质。在语码转换的过程中,关联性起着决定性 的作用。关联理论对于以实现AIDA功能为目的的广告翻译具有强大的解释力。语篇重构作为一种对原文的结构 和语言形式进行较大幅度的改动翻... 关联理论,作为一种语言交际理论,揭示了语码转换的本质。在语码转换的过程中,关联性起着决定性 的作用。关联理论对于以实现AIDA功能为目的的广告翻译具有强大的解释力。语篇重构作为一种对原文的结构 和语言形式进行较大幅度的改动翻译方法,是实现广告功能对等,译出符合译入语市场消费行为和译入语行文习惯 的地道译文,从而实现外来广告的当地化,打开市场,促进销售主要翻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联理论 广告翻译 语篇重构
下载PDF
汉语旅游语篇英译中语篇信息的重组 被引量:2
7
作者 卢红梅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0年第3期53-56,98,共5页
汉语旅游语篇和英语旅游语篇具有各自不同的语篇图式,因此,在英译汉语旅游语篇时,就需要根据英语的语篇图式进行信息重组,以实现"信息+呼唤"的功能,其所应遵循的原则为:1)仿照英语旅游语篇图式提供实质信息;2)按照英语旅游语... 汉语旅游语篇和英语旅游语篇具有各自不同的语篇图式,因此,在英译汉语旅游语篇时,就需要根据英语的语篇图式进行信息重组,以实现"信息+呼唤"的功能,其所应遵循的原则为:1)仿照英语旅游语篇图式提供实质信息;2)按照英语旅游语篇图式增补相关信息;3)按照英语旅游语篇图式删减相关信息;4)根据英语旅游语篇图式进行改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篇图式 汉英翻译 信息重组 功能
下载PDF
论翻译过程中的译入语语内重组 被引量:1
8
作者 轩治峰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111-115,共5页
分析原文、语际转换、译入语语内重构和检验这四个翻译阶段各有自己的分工,都不能缺少。虽然“对于完全称职的翻译者来说,译入语语内重组几乎是自动化的。事实上,这几乎像说母语那样脱口而出”。然而从实践上说,在完成对原文的分析和语... 分析原文、语际转换、译入语语内重构和检验这四个翻译阶段各有自己的分工,都不能缺少。虽然“对于完全称职的翻译者来说,译入语语内重组几乎是自动化的。事实上,这几乎像说母语那样脱口而出”。然而从实践上说,在完成对原文的分析和语际转换之后,译文质量的好坏完全取决于译入语语内重组的成败。张培基、庄传绎、孟庆升等人在各自编写的翻译教程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语篇翻译失误。作为学习翻译者的翻译范本,选择翻译材料和译文要做到精之又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过程 译入语 语内重组
下载PDF
人机翻译对比实验报告——论翻译软件的应用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1
9
作者 郑晶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43-46,共4页
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信息时代的到来掀起了传统翻译领域的一场革命。从人机翻译对比实验中发现翻译软件存在优势和不足,需要相关专业人员通力协作,以促成电子翻译的不断更新与完善。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电子翻译 分析 转换 重建
下载PDF
应用文体英译中的原文逻辑重构
10
作者 吴建 张韵菲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80-83,共4页
在真实的应用文体英译中,汉语原文的逻辑表达方式常常对译者理解形成一定的障碍,并对高质量英译产生一定负面的影响。拟探讨汉语应用文体中常出现的逻辑特征,并通过对南京邮电大学几则校园新闻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原文逻辑重构策略,以帮... 在真实的应用文体英译中,汉语原文的逻辑表达方式常常对译者理解形成一定的障碍,并对高质量英译产生一定负面的影响。拟探讨汉语应用文体中常出现的逻辑特征,并通过对南京邮电大学几则校园新闻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原文逻辑重构策略,以帮助产生更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译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文体英译 原文逻辑 逻辑重构
下载PDF
从译文整体性再论中医英译 被引量:2
11
作者 任俊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年第4期4-7,共4页
笔者在拙文“从译文整体性论中医英译”基础上,融合自身翻译实践中的新体悟,从前呼后应、句序重构、概括转译3个方面例释中医英译中如何实现译文的有机整体性,最后又结合“中医整体观念”及《周易》哲学思想从理论高度对中医英译中译文... 笔者在拙文“从译文整体性论中医英译”基础上,融合自身翻译实践中的新体悟,从前呼后应、句序重构、概括转译3个方面例释中医英译中如何实现译文的有机整体性,最后又结合“中医整体观念”及《周易》哲学思想从理论高度对中医英译中译文整体性做了进一步的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文整体性 中医英译 前呼后应 句序重构 概括转译 文化交流
下载PDF
“中国味”与“洋味”——熊式一与叶君健自译策略比较
12
作者 潘玮 陈婷婷 游琪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476-482,共7页
分析熊式一代表作《天桥》与叶君健代表作《山村》的自译策略,指出两人的自译活动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熊式一在自译过程中能动地增加了许多富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元素和内容,使译文呈现出“中国味”;叶君健则几乎不加任何改动将自己的英... 分析熊式一代表作《天桥》与叶君健代表作《山村》的自译策略,指出两人的自译活动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熊式一在自译过程中能动地增加了许多富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元素和内容,使译文呈现出“中国味”;叶君健则几乎不加任何改动将自己的英文原作译成汉语,在语言表达、词汇选择等方面呈现出“洋味”。阐述了文学形式是由来自内部与外部两种力量相互作用、相互博弈的结果;认为不同的自译策略既是译者个人的文化选择,又是在历史语境中生成的独特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译策略 熊式一 叶君健
下载PDF
多重图式化观相重构与形而上质再现赏析——基于《登鹳雀楼》的汉英对比与翻译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明 《语文学刊》 2020年第4期101-106,共6页
为了更好地说明文学作品形而上质在翻译中的艺术再现问题,文章从英伽登层次结构理论中的图式化观相层入手,以《登鹳雀楼》的汉英翻译为例,着重分析汉英翻译过程中译者的图式化重构问题。译者通过具象翻译法,将汉语古诗具有白描特点的简... 为了更好地说明文学作品形而上质在翻译中的艺术再现问题,文章从英伽登层次结构理论中的图式化观相层入手,以《登鹳雀楼》的汉英翻译为例,着重分析汉英翻译过程中译者的图式化重构问题。译者通过具象翻译法,将汉语古诗具有白描特点的简约型图式化转换为英语生动具体的复合描述型图式化,使英语读者获取的观相等同或近似于汉语读者所获取的观相。观相是读者主体与作者所描述的客体世界之间关系的产物,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产生的各种感性和非感性观相是作品生命力和阐释张力的体现,各种观相的并存与融通烘托出作品的形而上质。因此,译者应聚焦于所涉两种语言的图式化对比与变通,以取得理想的读者观相,最终达到形而上质的有效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式化观相 重构 形而上质 《登鹳雀楼》 英译
下载PDF
语篇翻译语域三步转化观 被引量:5
14
作者 黄忠廉 孙瑶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1-212,共12页
语域作为社会符号,其实指、所指、能指分别对应语篇所体现的社会现实、语义内涵和形式手段三个层面。语篇是语域的载体,本研究借用语域理论,探讨语篇翻译语域转化的缘由及方法,首先分析了语域转化的原因,即原作和译作在语域实指、所指... 语域作为社会符号,其实指、所指、能指分别对应语篇所体现的社会现实、语义内涵和形式手段三个层面。语篇是语域的载体,本研究借用语域理论,探讨语篇翻译语域转化的缘由及方法,首先分析了语域转化的原因,即原作和译作在语域实指、所指、能指三个方面可存差异;继而提出了语域转化"三步走"的策略及转化类型。据语域符号内部结构,语篇翻译的核心是语域从原作到译作的转化过程,可按语域实指重构、语域所指重调、语域能指重现三个步骤逐级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篇翻译 语域转化 实指重构 所指重调 能指重现
原文传递
知识考古、话语重构与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美国汉学家华兹生的中国典籍英译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胡安江 《当代外语研究》 CSSCI 2022年第5期12-21,F0003,共11页
以知识翻译学为视角,探讨美国著名汉学家华兹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英译过程中的“知识加工、重构和再传播”的文化行为和社会实践,尤其是考察他的“知识考古”与“话语重构”翻译实践美学,对于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国际传播的理论研究、构... 以知识翻译学为视角,探讨美国著名汉学家华兹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英译过程中的“知识加工、重构和再传播”的文化行为和社会实践,尤其是考察他的“知识考古”与“话语重构”翻译实践美学,对于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国际传播的理论研究、构建对外话语体系、提高话语传播艺术、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中国话语对外译介与国际传播的亲和力与实效性,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与此同时,如果从传播发行渠道、图书馆馆藏数量、亚马逊图书销量排名和读者评价体系等效果反馈机制进行考察,我们也需要对华兹生中国文化典籍英译事业的不足和短板进行深刻反思并努力寻找解决相关问题的现实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兹生 知识考古 话语重构 对外译介 国际传播
原文传递
面向中国传统译学话语构建的术语重塑——文质论话语转型实践与反思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润泽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1-128,F0003,共9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传统译学话语构建实践日趋活跃,历经了文献资源梳理、理论阐释与现代化转型等发展阶段,从话语构建实践走向方法论自觉已是必然趋势。本文从译学文质论的话语转型实践出发,借助传统译论话语素材及可视化工具Prot...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传统译学话语构建实践日趋活跃,历经了文献资源梳理、理论阐释与现代化转型等发展阶段,从话语构建实践走向方法论自觉已是必然趋势。本文从译学文质论的话语转型实践出发,借助传统译论话语素材及可视化工具Protégé,旨在探讨中国传统译学话语当代构建的术语路径。中国传统译论是一种地方性知识形态,而传统译学术语作为构成传统译学知识的基本单元,也是传统译学话语构建的关键切入点。本文认为,中国传统译学术语是典型的厚概念,其背后的知识内涵与理论思维亟待深度挖掘。在概念史与概念体系向度上对核心传统译学术语进行知识重塑是中国传统译学话语当代构建的必需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译学术语 话语构建 术语重塑
原文传递
应用译学的学术前提与框架重构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瑞林 《中国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0-96,共7页
知识结构化是学科内部建制的核心所在,与学科的合法性与自治性密切相关。本文反观应用译学的生发缘起及发展轨迹,重点探讨其学术前提、核心特征和逻辑结构等基础性问题。研究发现,应用译学正处于内生成长与系统建构阶段,亟待生发内外融... 知识结构化是学科内部建制的核心所在,与学科的合法性与自治性密切相关。本文反观应用译学的生发缘起及发展轨迹,重点探讨其学术前提、核心特征和逻辑结构等基础性问题。研究发现,应用译学正处于内生成长与系统建构阶段,亟待生发内外融贯的一体化知识体系。鉴于此,应用译学必须回归翻译的实践理性特质,以本体事实为基础,以固有逻辑为理据,以翻译生活为指向,建立理论上自洽、实践上可行的知识结构和话语体系。在澄清学术前提和观念的基础上,本文尝试重构和融通应用译学的概念框架,以促进这一论题的精细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译学 实践理性 核心特征 概念框架
原文传递
从寂静而来的道说——论海德格尔对老子“道与言”思想的诠释与征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海天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7-56,共10页
在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的后期哲学实践中,其对如何通过老子思想"唤醒"和"更新"西方哲学倾注了巨大的心血。正是由于中国学者萧师毅的中介作用,海德格尔才能够部分地实现对《道德经》的翻译、诠释与征用。... 在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的后期哲学实践中,其对如何通过老子思想"唤醒"和"更新"西方哲学倾注了巨大的心血。正是由于中国学者萧师毅的中介作用,海德格尔才能够部分地实现对《道德经》的翻译、诠释与征用。在二者的思想交流中,萧师毅以自身的理解和误读对老子关于"道与言"观点的"输入"成为海德格尔转化传统形而上学的重要事件,表现为海德格尔吸收并更新了"Ereignis"的三重含义,并赋予三者"同一中的差异"的含义。萧师毅这一中介的"影响"范式已然超越了简单的"刺激—反应"模式,因为海德格尔并非是以"汉学路径",而是以"哲学路径"进入中国文化中,其借助老子思想折返与更新古希腊之形而上学,这也是海德格尔对"翻译"的理解与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师毅与海德格尔 传播与误读 道、言与路 翻译 形而上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